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4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业务发展经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银行业务发展经验

篇(1)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际活跃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其重要利润来源。国际活跃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较为成熟,总结其成功模式和发展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瑞银集团:打造全球财富管理旗舰

瑞士银行集团(UBS)私人银行是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私人银行,同时也是传统私人银行业务模式的代表。经过近150年的发展,瑞银集团私人银行已逐步形成世界领先的运作模式,创造了比标准的零售和消费金融产品更有吸引力的收益,为瑞银集团带来了丰厚利润。

第一,差异化的财富管理战略。瑞银集团财富管理战略(图1)专注于在选定领域内以超过平均水平的增长,确保全球领先的地位。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现代化国际知名的商业银行不同,以投资银行业务经营为基础的瑞银集团,并未“指望”成为“国际金融超市”,而是将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作为其理财业务发展的核心,目标客户群定位于全球的高端客户和富裕人群。瑞银集团财富管理的基本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真正理解客户,给现存客户以高度的满足感,让客户获得最好的体验,并立足于在成熟的市场中谋求效率、在增长中的市场谋求成长、有选择性地选取启动项目。

第二,One Firm 财富管理模式。与通过建立各自为政的业务单元来发展财富管理的方式不同,瑞银集团的财富管理模式采用“整个企业(One Firm)”模式(图2),即将整个集团整合为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三大业务线,并集中统一中后台支持,整合的业务模式要比各自为政的业务单元更能创造价值。通过One Firm模式,客户无论在伦敦,还是纽约,无论背后是哪个部门支撑其需要的服务,客户都能及时、高效、快捷地获得“整齐划一”的服务。

One Firm模式的优点在于:

成功地在财富管理部门与集团其他部门之间搭建起良好的内部伙伴关系,通过客户介绍、产品交换、业务配送服务实现跨区销售,撬动和放大智力资本,促使私人银行业务优势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幅度提高瑞银集团的收入。例如,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帮助瑞银成功地获取了财富管理客户对结构金融产品和替资产品的需求信息,2004年,私人客户投资于替资和结构产品的资产从250亿瑞士法郎增加到了910亿瑞士法郎,增长2.64倍。

足以支撑瑞银在新的地域开展业务,使瑞银从证券经纪商快速向无可匹敌的财富管理人转变。例如,瑞银集团在瑞士商业银行业务单元中形成的可靠的借贷实践和国库券业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003年在犹他州成立的UBS Bank USA(瑞银美国分部),业务发展极为迅速,成为美国前50家大银行中的一员。

在对客户升降级管理方面,不涉及财富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利益冲突。瑞银注重客户感受,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保障,特殊情况下由高层介入完成客户升降级的平滑过渡。例如,当零售银行的客户符合私人银行客户标准时,零售银行会主动将客户推荐给私人银行部,而当客户不再满足私人银行业务标准时,则由私人银行介绍给零售银行,在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间没有利益的再分配。对客户而言,升级意味着可以得到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降级意味着从高端客户群中的低端客户成为低端客户群中的高端客户,受关注程度发生改变。

帮助消除了大量冗余的基础设施、服务、管理和控制。一个成功的例证就是瑞银集团的中心型国库券流程,确保瑞银集团内部的现金流在通过一个出口进入货币市场之前,能够集中在一起获取利润。

第三,专业的财富管理精英团队。瑞银集团私人银行通过专家顾问间的相互协作,为客户量身定制投资方案,进而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的个性化投资分配。瑞银集团私人银行客户服务团队可分为客户经理团队、财富经理团队、专家团队三个层面(图3)。

第一个层面,客户经理团队由客户经理主管、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助理组成,主要负责私人银行客户的日常维护,客户经理需具备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丰富的客户资源及相关从业经验等,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指标主要为客户净新增及收入贡献、客户满意度。客户经理收入包括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绩效工资占比过半。

第二个层面,财富经理团队负责配合客户经理为客户提供高效、专业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要求财富经理具备投资、金融等专业教育背景及相关执业资格,如国际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等,KPI考核指标包括客户经理工作支持度(如见客户次数、参加客户沙龙次数等)、客户经理满意度、解决方案被采纳程度等。

第三个层面,专家团队主要为客户经理团队和财富经理团队提供及时的专业支持,该团队的财富专家在税务、遗产、艺术品收藏等非金融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有较高的知名度,多采取外聘方式。

第四,客户细分基础上的优质客户关系管理。优质的客户关系是私人银行业务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优质的客户关系管理使瑞银成功地保留了客户,瑞士境内的财富管理客户中,90%的主要客户关系保留在瑞银集团超过10年。更具价值的是,通过客户经理从现有客户那里获得推荐,成为瑞银获得财富管理客户的主要渠道,达到新增客户的37%,且远比从其他渠道获得客户的成本低,如图4所示。

首先,根据客户层次匹配对应的客户经理。瑞银集团对不同资产标准的客户进行了严格界定,资产金额在50万~200万瑞士法郎之间的为核心富裕客户,资产金额在200万~5000万瑞士法郎之间的为高净值客户,资产金额在5000万瑞士法郎以上的是关键客户。并根据客户层次匹配对应的客户经理,便于客户经理掌握该层次客户的共性,顺利开展日常业务维护。

其次,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客户和专家团队的沟通。瑞银集团专门设立四步工作流程并在全球统一执行:第一,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客户特征;第二,甄选最好的产品,设计出符合客户自身特点的投资方案;第三,与客户达成共识,确定最优投资策略;第四,投资人实际运作,及时向客户反馈信息及检测实施效果。通过执行该流程,客户经理可就客户需求及时与各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沟通,将专家意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客户,最大程度地尊重客户的感受。

最后,重视服务细节,提高服务品质。瑞银集团设置了统一的私人银行服务标准,使得客户在世界各地都能享受到规范统一的高品质服务。如根据客户偏好不同设计风格各异的会议室,并配备专业设备方便客户沟通及决策。

第五,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瑞银为了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种类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图5),采取了“开放产品模式”,其产品既可以来自于集团内部各部门,又可以来自于第三方供应商。瑞银财富管理产品体系涵盖了投资、资产组合管理、财务规划、全球资产托管、不动产咨询管理、关键俱乐部、艺术品投资等服务,通过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积累、保护和转移全过程。

在丰富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基础上,瑞银建立了更加模块化的投资平台(图6),根据不同客户的财富水平进行管理,以人性化的尺度细分客户、细分产品供给。

花旗银行:久负盛名的私人银行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始终是花旗的核心业务和特色业务。金融危机期间,私人银行业务是花旗的一股稳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分散风险的作用,业绩表现远远优于非私人银行业务,在市场状况最差的时候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盈利。2008年末,花旗私人银行利润为17.52亿美元,较2007年下降42.52%,而非私人银行利润-548.1亿美元,较2007年下降2312.25%。2010年花旗私人银行利润为20.04亿美元,与2009年基本持平,占集团总利润约20%。

花旗集团私人银行组织体系变迁

2001年以来,花旗集团私人银行组织体系变迁(图7)及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脉络如下:

2001年,原花旗银行私人银行正式更名为花旗集团私人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银行之一。花旗通过遍布30多个国家的近470名私人银行家和290名产品专家向客户提供个性化财富管理服务,包括来自资产管理群组的资产组合管理和投资建议服务、来自全球公司与投资银行群组的结构借贷及银行产品服务、来自于美邦的全套投资建议。

2004年,花旗成立全球财富管理部,全球财富管理部由美邦全球股票研究部、美邦全球私人客户集团和花旗集团私人银行三个具体部门组成,并拥有大量的顶级全球财富管理经理。该部门向客户提供使用花旗集团全球产品和服务的渠道,同时保持产品的开放式架构,充分发挥花旗集团的整体力量与资源,推出全面的投资组合管理、投资顾问服务和一系列结构性贷款及银行服务。

2005年,花旗集团宣布出售大部分资产管理业务,用以交换Legg Mason的私人客户经纪业务,由此获得了一支1400人的咨询顾问队伍,包括500名私人银行家,使其在美林之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咨询顾问力量。这一交易从根本上改变了花旗的游戏规则,就是致力于为客户解决问题,并寻找市场上的最佳解决方案,而不再从事向客户推销产品的业务。

2009年,花旗集团宣布重大重组计划,依照“好银行、坏银行”发展战略,把集团拆分为花旗公司(Citicorp)和花旗控股(Citi Holdings)两家公司,并计划最终将非核心业务全部剥离出去,将业务范围收缩至两个领域――大型公司客户的批发银行业务以及面向全球选定市场客户的零售银行业务。花旗公司将主营遍布全球的优势商业银行服务,也即花旗今后发展的核心业务,其中为高端个人客户服务的私人银行是其四大核心业务之一。

花旗集团私人银行发展战略

第一,花旗集团对财富管理行业转变的判断。花旗集团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变化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分析判断:财富管理行业的战略重点已经从重在自身产品服务的提供和销售,转向强调信任的顾问角色,并提供更宽泛的增值性解决方案。标准化产品和服务在内部产生出来,非传统投资、构造型产品、咨询服务等则可能从第三方获得,开放式产品结构将是未来趋势。如图8所示。

第二,花旗集团私人银行发展战略。花旗集团在对财富管理行业变化的具体分析判断基础上,立足于整个集团的资源和能力,提出了私人银行发展战略,如图9所示。

第三,花旗私人银行服务模式与关键指标。如图10所示,花旗私人银行趋向于发展以团队为基础的客户服务方式,客户经理是由产品和其他方面的专家所组成的专业团队的一部分,且尽量从整个机构调配恰当的专业知识与资源,更专注于面向客户的活动。以团队为基础的客户覆盖模式,能够更为有效地利用集团其他部分的资源,有助于客户关系的制度化,减少银行对单个客户经理的依赖程度。成功的私人银行家都保有持续性的客户关系,而不是仅在客户获得阶段或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与客户联系。

花旗集团私人银行数据(2004年)显示:每个客户经理管理的平均客户数目为47个,而每个客户平均代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710万美元,每个高端客户的平均收入达到7.06万美元。每个客户经理平均由7名支持性员工支持,在支持性员工中,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大致相等。为了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实行激励计划来分配销售目标,利用利润百分比作为提升销售量的激励工具,将员工的收入与业绩挂钩,采取“基本工资+奖金”模式,私人银行家薪酬总额占私人银行收入的6%。

第四,花旗私人银行市场竞争策略。花旗在私人银行业务市场上,最先采取的是“差异化策略”,坚持高品质的服务,产品价格较同业为高,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渐趋激烈,银行获利空间日益减小,这就使得花旗开始转变其市场策略,通过银行再造、启用网络银行等措施降低成本,通过购并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即采用“成本领导策略”。现在花旗的发展策略已经转变为“集中化策略”,即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以高效率的组织流程,实施并购和联盟,较以往为低的产品价格提供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质金融服务。如图11所示。

细分市场。花旗银行对目标客户进行了广泛的调研,通过审视自身条件和资源,将重点目标客户群锁定在富裕且高价值的客户。例如,在新兴市场锁定的客户群为富裕阶层、高价值且年轻勇于尝试新的服务方式的客户,利用他们年轻、正在积累财富、愿意尝试新科技、愿意使用信用额度的特征,以扩展市场。花旗银行建立了客户数据库管理系统――Citibase,其中包括客户的详细分类和潜在客户的名单、地址及其他重要信息。

流程再造。花旗银行“以客户为中心”来整合业务部门,重组生产流程,从而节约成本,使生产、销售金融产品的过程更为流畅。花旗银行的流程再造主要是围绕两大原则进行。一是资源共享、人员整合。如消费金融部门和私人银行部门进行部门整合、员工轮岗之后,消费金融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两部门的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均有明显的改善:全球消费金融的毛收入由57亿美元增至60亿美元,毛利率由28%提高到了29%,资产收益率(ROA)由0.87%提高至0.89%;私人银行毛收入由9.29亿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毛利率由33%提高到35%,ROA由1.67%提高至2.06%。二是集中作业。花旗银行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科技来处理全球事务,通过一些全球性的区域处理中心来处理标准化的程序,有效地降低传输过程中的失误,减少重复投资,并以标准化、集中化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成本,有效弥补了花旗银行产品价格比同业贵的市场竞争弱势。

并购联盟。花旗银行的目标是成为可以一次提供存贷、投资、资产管理与保险服务给个人客户的“one-stop-shop”。而联盟策略可以以更小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占领新的市场,可以快速地实现自身不具有的优势。因此,花旗银行经常采取并购或是联盟的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或相关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并购或联盟的步骤首先是确定目的,一般以分享资源、快速进入或扩大市场为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联盟对象,选择在目标领域比较专业、比较成熟的企业,或者是和自身有着互补、不重叠的资源优势的企业。最后选择联盟制度,花旗银行会根据联盟对象是否与自身的核心业务紧密联系等标准,判断采用何种联盟制度――策略联盟还是并购。

对我国的启示

瑞银、花旗高层从战略、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方面高度重视私人银行业务,成立独立的私人银行机构,并想方设法使其他业务部门支持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寻求以统一的方式来组织和进行全球业务,取得了在成本和收入方面的协同效应。国际活跃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经验带给我国银行业如下启示。

第一,建立有效的客户推荐与业务协同模式。私人银行客户有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高、人文金融色彩浓等特点,决定了私人银行在组织体系的构建上,必须是一个整体的金融服务提供商而非单一的产品销售部门。能否在集团内部建立有效的客户推荐与业务协同系统,包括激励机制和跨越不同行业的核心业绩指标等体系,是私人银行独立运作成功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瑞银、花旗形成了一套能够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相对合理的私人银行同集团其它业务模块的合作模式。例如,汇丰个人理财客户群和工商业务客户群向私人银行转移客户,环球银行和资本市场部向私人银行提品。私人银行与其他业务模块的协同扩展了客户群,增强了产品供应能力,提高了整体盈利能力。

第二,采用综合细分标准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客户细分在建立客户忠诚度、识别潜在客户、判断提品服务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细分,私人银行能够向不同的客户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客户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同时还可以通过市场细分发现潜在的客户群体。瑞银、花旗一般采用综合细分标准,除了考虑客户的财富水平和财富来源之外,往往还结合了客户具体的生活方式,综合职业、财富来源、生命阶段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将客户细分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人士、文体明星人士、财富继承者等,并针对目标客户群确定准确的价值定位。

第三,通过“开放式产品架构”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私人银行的核心业务是财富管理,而财富管理集合了从传统的信托、基金到结构性产品、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瑞银、花旗通过构建开放式产品架构,向私人银行客户提供机构内部和外部的全方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从集团内部的其他机构获取产品和服务,在成本、收入及客户认可度方面取得协同效应;另一方面,从客户需求及分散投资风险出发,从外部采购产品和服务,使客户享受到更多专业机构提供的投资产品及服务,享受到每种资产类别的顶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服务。例如,花旗为高净值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投资基金管理、信托服务、结构性贷款等顶级财富管理产品,以及独特的家庭咨询、艺术品咨询和谈判与融资服务,这些特别服务使花旗成为全球领先的私人咨询顾问。

第四,规范咨询流程,设计并实施个性化解决方案。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设计依赖于私人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客户服务流程的规范化运作。瑞银、花旗都拥有大量顶级的专业理财师,这些理财师在投资产品的运作模式、财富分析、风险防范、统筹规划等专业技能上下苦功,扮演“客户信任的顾问角色”,能够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出谋划策,而不是单纯地推销银行自身的产品。从服务流程的规范化运作看,两大银行都设计了结构清晰的咨询流程,帮助客户在每一步骤实现资产增值,让客户有一种始终如一、内容广泛的咨询体验。咨询流程包括理财顾问投入时间深入剖析和把握客户需求、为客户设计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投资方案、与客户就投资方案的内容达成一致、向客户提供内容翔实的投资监控情况和评估四个步骤。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篇(3)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篇(4)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 手机银行业务 技术风险 信用风险 法律风险

一、中小金融机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概述

手机银行又被称作为移动银行,是当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连接客户手机和银行,向客户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务的银行业务方式。手机银行的发展给我国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手机银行业务最早在捷克出现,此后席卷欧美和亚洲,手机银行已在欧洲以发展为较为完善的手机银行体系。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虽然发展较晚,但是手机用户群体增长非常快,手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抓住这个机遇,奠定发展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二、中小金融机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一)技术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的手机银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窄带无线链路提供信息传输通道,这使得手机银行的稳定性和速度难以得到保障。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需要以通讯网络平台作为技术支撑,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造成用户损失,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技术方案由不同的技术提供商提供,存在不同的技术规则和技术标准,这使得手机银行业务存在技术选择风险,以及信息泄露、丢失和被篡改等等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中小金融机构负面舆论影响而引发客户或资金流失的风险,这将严重损害银行利益和发展,一旦客户对金融机构丧失信心,再建立信用将变得非常难,因此必须重视防范信用风险,保证服务质量。

(三)法律风险。

中小金融机构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风险。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较晚,消费者权利义务没有具体规范,给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法律障碍。手机银行业务在保护客户隐私和信息披露上也存在法律风险,需要重点防范。

三、中小金融机构防范手机银行业务风险的建议

(一)选择特定的技术支撑方案。

手机银行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网络具有风险较高的特点,致使依靠信息网络技术的手机银行业务运行环境较为特殊,这要求中小金融机构必须选择特定的技术支撑方案,保障银行业务系统安全。不可否认的是,任何技术方案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或漏洞,对于这些技术方案的不足,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中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方案来确保其正常运行。一般来说,中小金融机构可用于手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防范方案具备数据完整性、保密性、操作的确定性等等,同时要配备防火墙侵入窃密检测系统、监视控制系统和快速恢复机制等安全措施,来禁止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硬件被篡改,对登陆系统的身份进行重复鉴定,实行灾难恢复和系统灾难恢复,为手机银行业务安全保驾护航。

(二)防范操作风险与金融欺诈。

对于中小金融的手机银行业务来说,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与金融欺诈)的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计的,严重的时候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必须重视防范手机银行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一般来说,手机银行业务信用风险造成的负面效应主要在于造作风险和金融欺诈,因此在防范手机银行业务的信用风险的重点也在于防范操作风险和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手机银行业务操作风险一般来自于金融机构内部,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尽快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操作规范和内部制约制度建设,做到权责分明。对金融欺诈风险,则要求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银行手机重点客户的监控,防范其进行可疑资金操作,全面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监控作用。

(三)完善手机银行业务法律制度建设

我国手机银行业务起步较晚,而中小金融机构由于基础相比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要薄弱很多,经验存在欠缺,我国规范手机银行的法律制度建设也比较欠缺,较为落后。所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势必会遭遇一定的法律风险。这是我国当前手机银行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原因导致的。从手机银行业务的实际来看,导致手机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该业务的开放式服务和非实体的虚拟经营的特殊性。因此,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我国当前已有的法律规范,做好防范法律风险的工作。可以说,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是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来看,规范手机银行业务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银行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律规范,此外因手机银行业务还涉及银行业务的技术管理条例,如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但是仅仅依靠这些法律规定还不足以保护我国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手机银行业务,需要不断加强手机银行法律制度建设,防范手机银行的法律风险。

四、结语

手机银行业务是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利润增长点,虽然在发展中起步较晚,与国有商业银行比较起来,发展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恰恰是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空间。我国手机将银行潜在的客户群体非常庞大,市场前景广阔,中小机构机构要牢牢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做好防范技术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的措施,积极预防和应对手机银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让手机银行业务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新兴金融服务工具和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灵活和具有个性化的服务,不断扩大中小金融机构的银行业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季爱东.银行新中间业务与法律问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私人银行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从我国商业银行近几年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中间业务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发展亮点,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日益提高。2008年上半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额达到837.67亿元。按整体法计算,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平均为14.7%,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民生银行,达到18.82%。

但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经营范围和产品种类来看,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低、管制较为严格等原因,导致了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产品有限。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中间业务的广度、深度远远不够,覆盖面非常窄;(2)从中间业务经营地位来看,发达国家的中间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50%~70%,国际大银行的比例达80%以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非常低,基本没体现出中间业务应有的地位及作用;(3)从业务创新方面来看,国外商业银行历来都非常重视产品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意识淡薄,导致研发能力薄弱,专业研发人员匮乏,研发投入少,从而业务品种缺乏创新,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4)从产品技术含量看,国外商业银行开发的中间业务产品技术含量高,服务手段先进。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软件与硬件上的投入匮乏,近半的中间业务处理还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5)从专业人才和服务手段看,国外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形成了完善的服务措施,而我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总量规模偏小。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幅度,但收入规模总体还很小,不同银行间的差异悬殊很大。2007年我国大型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8%左右;城市商业银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3.67%左右,农村合作机构更低;二是业务品种单一。世界银行业已开发的中间业务有3,000多种,而我国商业银行仅有300种左右,并且中间业务品种结构极其不合理,科技型、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不多;三是创新能力薄弱。我国商业银行一直没有中间业务,从而就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及没有形成创新的动力,这就导致商业银行推出中间业务取决于资产负债业务的需要,而不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创新;四是同业竞争无序。现行中间业务收费依据主要有央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等,这就造成收费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

二、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选择中间业务的新举措

1、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私人银行业务与其他业务相比拥有很多优势,具体表现在:一是操作独立性强。大多数私人银行业务是由完全独立的部门运作的,有些是作为营业单位设立在商业银行的零售、资产管理或财产管理部门;二是良好的品牌效应。产品是可以复制的,服务却是难以复制的。私人银行业务特别注重通过集中银行、财务、投资、法律以及会计等领域的专家,借助国际化品牌来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三是较高的业务利润。私人银行业务为财富高端客户服务,因而管理富裕私人客户资金的业务利润丰厚,而且是较为稳定的收入,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小。以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为例,过去几年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利润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商业银行业务的盈利水平。

2、商业银行开办私人银行业务是客户的实际需要。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就是专业人员为客户精心设计金融投资和管理服务,“私人”的涵义体现为专职的财富顾问为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以及产品组合的个性化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好处体现在:一是可以保护客户的隐私。私人银行业务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商业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定包括投资、信托、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私人银行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客户忠诚,严密保护客户的隐私权;二是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制定产品。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不同,商业银行注重根据客户个人的需求设计金融产品,其涉足市场的全球化程度是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无法企及的。由于个人资产的庞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特性和条件来设计产品,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三是可以提供独特的服务。形象地说,国外的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的是“侍者”服务:在客户需要时随叫随到,还要参与客户购房、置车,等等。只有为客户提供合适、专业的理财投资建议,才能像“侍者”一样服务客户,从而成为商业银行增值服务的手段;四是服务内容比较广泛。私人银行业务按服务范围来划分,有投资服务、银行服务和咨询服务等。从股票、债券、投资基金、全球外汇买卖市场、黄金白银的交易到艺术品、名画古董、宝石、现代艺术、财产保护、移民、税收、信托等的个人理财服务,几乎无所不及。

三、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际银行业务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富裕人口的集中涌现,金融制度的逐步开放和完善,我国已经具备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条件:

1、从需求方看,我国已形成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市场。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造就了快速增长且数量庞大的富裕人口。据美林和凯捷顾问公司2007年10月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49.8万位富裕人士。作为金字塔的顶端,富裕人口期望专业金融机构对其高价值身份认同,并提供相匹配的一体化、客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协助其得到财富的高增长,并就投资、法律、财务、税务安排、风险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化的管理建议。

2、从供给方看,中外资银行正角力竞争私人银行业务。近年来,随着传统业务的萎缩和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在中国纷纷推出为高端客户理财的私人银行业务,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仅2008年4月,交通银行、工商银行、汇丰银行、招商银行、东亚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宣布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按照国际银行业的成长轨迹,私人银行业务有望成为中国银行业新的盈利增长点。

3、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目前,我国正积极向金融业综合经营方向靠拢,如商业银行可以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从事QDII境外理财业务、保险基金可以入市,保险公司允许设立资产管理公司并可参股和控股商业银行股等,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了个人对私人银行业务全能化、复杂化的要求。相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制度建设的完善,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我国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将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

4、快速发展的金融市场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现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由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猛,有大批产品推向市场,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股票、基金、QFII、QDII、权证、国债、企业债、可转换公司债、分离债、商品期货等产品,以及将要推出的股票指数期货。这些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所必需的产品和交易市场。

5、我国商业银行已建立了一批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并为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培育了人才、积累了经验。从2000年开始,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就系统地开展了个人金融网点改造工程,进行以完善网点服务功能为目的的升级改造,建立了大量的理财中心、金融超市式的网点,在结构设计和功能布局上充分体现了为个人优质客户提供层次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理念,这些工作都为私人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许多劣势,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与私人银行业务的优势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以此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收入。

1、政府监管部门改革和相关法律的完善。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换,我国的监管制度需要尽快做出调整,变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为综合经营和混业监管,这样才能对我国商业银行多元经营和业务创新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国内商业银行逐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才能与外资银行展开平等的全能性业务竞争。

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是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多年的良好发展与完善的法律体系是分不开的。在我国,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滞后,缺乏法律规范,导致私人银行业务在操作上出现了不少困难,阻碍了其正常发展。我们应该逐步进行这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建设,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律基础。

2、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

一是转变经营理念,创新组织结构。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认识到加快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属于“个人金融业务”,但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一般性的个人金融业务,要根据私人银行业务的特点开展营销和客户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涉及面广、服务和营销模式特殊、专业性极强,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以更好地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二是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私人银行业务需要的专业人才。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要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尤为重要。由于私人银行业务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但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我国商业银行要在培养国内理财师的基础上,培养更高层次的私人银行业务人才。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方面是银行内部的自身培养;另一方面要从外部引进人才,以弥补我国市场上人力资源短缺的弱点。同时,根据私人银行业务的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的独特性,注重对营销人员、客户经理的培养、提高。

三是明确市场定位。我国商业银行要根据居民金融资产在资产结构、地域分布和客户群体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富人群体的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市场战略。在找准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目标市场前提下,根据不同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有针对性地选取发达的城市和地区作为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试点。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顾客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

参考文献:

[1]康承东,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理论与研究,2008.3.

[2]盛婉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研究[J],金融论坛,2008.6.

[3]任显芬,中间业务: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J],浙江金融,2008.6.

[4]张鹏,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分析[J],市场研究,2008.3.

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对策

银行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外的改革经验,我们可以得知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会有更多自主经营的权利,例如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规定银行的利率。因此,不少商业银行试图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更多的存款,以降低贷款利率、获得更多优质客户。但这会造成存贷款利差的降低,而存贷利差是收入利润的主要来源,其降低必将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所以,商业银行应逐渐进行业务创新,革新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实现多元化的经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首先,存贷利差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其中利息净收入要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同时,负债的稳定对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银行经营的亏损状况。近几年,一方面有商业银行负债过于依赖存款、负债波动幅度大的现象,另一方面尽管央行逐步放松了存贷比考核限制,但存款仍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息的主要根基,随着存款利率差别化,行业间的竞争激烈,存在恶性竞争现象。第二,以投资银行业务、理财业务、电子银行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发展迅猛,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焦点。最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仍未改变,仍以大中型企业客户为主,缺乏对中小型企业的投资。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获利渠道不足,营业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传统的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盈利能力不足,非利息收入占比重较低。第二,商业银行的投放对象以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为主,贷款投向行业高度集中,投资风险高。第三,家庭投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产品逐渐被更多人接受,但我国的理财产品种类较少、缺乏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有时不能与市场客户需要匹配。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一)冲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

存贷款利差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来源,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在央行制定的基础利率上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银行利率。银行利率自主决定会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缩小存贷利差、压缩企业盈利空间。第二,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发展迅速,企业及个人对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的依赖性降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

(二)促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

我国金融业同质化严重,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同时也提高了商业银行创新的积极性。各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为了改变营业种类、营业来源单一的现状,必须重点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同时,创新理财产品,开拓银行盈利来源。

三、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一)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

第一,商业银行需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波分析金融市场,调查客户群需求,以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深入发展财富管理、理财业务等具有新型盈利能力的业务。科学地组合金融产品,丰富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第二,拓展新型金融工具,创新还款方式、担保方式、服务手段,引进企业财务咨询顾问、投资银行等业务,创新金融产品。第三,创新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贴近生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满足客户日常需求。

(二)优化信贷投向结构

首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优化信贷投向结构,提升盈利空间,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增设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特色支行,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发展,针对不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服务,在解决中小微企业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的同时,提高营业收入。

(三)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网络化服务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利用互联网,设立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线上金融服务。例如,可以为电子商务领域内的客户提供资金托管、贷款融资、支付结算等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服务。发展电商金融不仅可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可以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深化政企和战略伙伴间的合作

商业银行与政企和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可以更好的整合客户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例如北京银行与广电局和文化局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保障了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经济效益,提高了银行的软实力。

四、总结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在改革中受到冲击,但改革也为商业银行的创新注入了活力,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现状,并就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如下策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网络化服务、深化政企和战略伙伴间的合作。希望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外资私人银行 发展对策 探究

一、引言

私人银行业务是面向高净资产(HNW-High Net Worth)客户提供顶级专业化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和广泛的金融服务。私人银行业务起源于瑞士,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2007年国内开始正式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时,众多外资私人银行也纷纷在华开展私人银行业务。但整体来看,发展势头并不强劲。

二、外资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表2: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情况

表中反映了主要几家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和各外资银行的网站信息,外资私人银行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资产准入门槛相似

可以看到,除了花旗银行和德意志银行以外,其他银行都将私人银行业务门槛定在100万美元。这样的规定,使得客户在选择私人银行服务时能在同一资产水平下比较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私人银行。

(二)外资银行总数较少

在中国境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政策的限制,2007年开始外资银行才可以从事个人人民币零售业务,原始客户资源较少。这大大增加了其在中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难度。另一方面则受到客户对银行品牌的认知的影响。高端人士在选择私人银行时,首要考虑信誉和品牌,因此,许多不为客户熟知的外资银行并没有在国内开展此项高端服务。

(三)业务开展区域集中

外资私人银行主要定位在上海、北京、广州这三座城市,在近几年也未大规模在全国拓展。主要是因为这三座城市的高净值人群较集中,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大多数私人企业主类型的高净值人群。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也聚集了最顶尖的金融专业人才为高端人士提供专业化服务。

三、外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制约因素

整体而言,国内私人财富管理市场还面临着资本市场不发达、资本管理、金融分业经营等限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规制度限制

国际上大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都是在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开展的,而我国目前仍然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资银行发挥其在私人银行业的优势条件。同时,我国尚未建立专门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管理办法和监管制度,对外资银行来讲,业务开展更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尺度。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相对混乱,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现有客户资源较少

由于长期的经营和扩张,中资银行已经建立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可在现有客户中直接挖掘符合条件的高净值人群。然而,外资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起步于2007年,存在着起步晚、扩张慢的问题。客户资源较少直接影响了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的利润与发展空间。

(三)本土化需求尚未充分满足

私人银行业务是泊来品,在国际上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是少数外资银行在国内开展业务时仍采用其在国外的经验模式,这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国内高净值人群的投资、消费需求。

四、外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一)探索发展模式,拓宽客户资源

外资私人银行应充分了解国内高净值人群的研究,不断探索在华发展模式,制定符合自己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服务品质为核心,保持服务和产品的延续性,树立忠诚的品牌认知。同时,充分发挥机构内部联动协调的优势,让投资银行与私人银行部门之间共同开发客户,加强交叉销售的力度,这不仅可以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也可以通过部门之间的交叉销售挖掘潜在客户。

(二)发挥全球化优势,树立国际化品牌

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具有全球的网点支持、丰富的境外市场经验。在满足高净值人群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专属定制化服务方面,外资私人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全球化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将国内服务与境外业务对接,满足高净值人群海外投资,企业全球扩展等需求。通过发挥全球化优势,也能体现外资银行私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树立国际化的私人银行品牌,吸引更多高端客户。

(三)立足本土需求,打造高端服务

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时,不能只照搬外国模式,要充分了解中国市场和中国高净值人群的特点。服务过程中,要全面了解高净值人群的文化背景、心理需求、消费偏好,有的放矢得满足其不同需求。在选定目标客户群时,可优先考虑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为首要目标,将家族财富管理,全球化资产配置,企业投融资等业务作为核心,提供高端服务,打造高端品牌。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等监管机构也应及时出台私人银行相关业务的指导规范和法律法规,规范中国私人银行业务,共同促进中国私人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当代国际私人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2]杜雅文.高端理财竞争激烈,市场空间几何[N].中国证券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