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设计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不断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因此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各国开始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我国很多的建筑都是耗能比较高的。而且根据我国的形势来看,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民生的主要问题,而且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对于能量的消耗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不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落实和实现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本文就从建筑工程的各个层面展开思考。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设计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主要是指建筑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能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和合理的应用,在保证生态环境完好的基础上而建设的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则是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时所要遵循的基础,利用人工手段,将生态的原理进行结合,从而维持建筑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和统一,而且还要以此为前提对实现建设绿色化设计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以及美学之间的有效集合,达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效结合。
其基本步骤:第一,对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在建筑物整体布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现场的周边环境了如指掌。周边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在自然环境方面,要布局在有河流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尽可能的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在风向上尽可能不要布局在东南方向或者西北方向。在社会环境方面,要考虑建筑物布局的周边有没有超市、天然气等基础的设施。第二,各个单元内部结构的优化。即内部设施的布局和功能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的设施在布局上面既要能够满足其基本功能,又要使能源可以得到合理利用,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最后还要尽量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相互和谐。第三,对建筑物各个单元的设计和优化。因为建筑物是一个整体,它分好几个单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对其每一个单元都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对各个单元的设计与优化时,我们一定要遵从一个原则,即“整体性与结构性相结合”。建筑物单元的设计与优化,一定要考虑整体的布局,争取在满足各个单元基本功能的同时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整体化。
2 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
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设计师就需要认真考虑,选取天然材料来实现建筑的要求。另外,在实际的施工建设阶段,技术人员要按照要求严格的对材料做好检查,只有所选材料符合要求才能够被应用到建设施工中。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对所建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做好综合的分析,再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太阳能以及风能的合理运用,在确保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的增强建筑的节能和环保功能。设计师以及建筑施工人员要对建筑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在建筑的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进行落实。结合设计者以及技术员的综合意见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从而防止给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3 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
3.1 推行节能与节地的环保
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充分将节能以及节地的理念进行考虑,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出发。第一,避免破坏场地周围的生态。在建筑规划的初期就要对周围的生态进行考虑,最大程度上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第二,在建筑的屋顶设计环保方案。当前,设计师由于当代艺术理念的影响,通常会考虑在建筑的屋顶设置花园,其面积则为屋顶面积一半左右。通过这种设计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美化环境的效果。第三,室外风的合理控制。其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这就需要有效的控制室外风;其次,室内空气的新鲜就需要不断的更换和循环。室外风不断进入室内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第四,透水铺装。建筑工程在进行施工时,透水材料则是最好的选择。这样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建筑环境的建设。
3.2 采光设计策略
对室内的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方面因素就是阳光的照射效果,而且光线还对人们的心理感受产生一定的作用。所以,设计师就需要结合当地的主要气候和地理因素,对采光效果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要进行严格的计算,从而将他建筑与住宅之间重要关系理清,达到最好的额采光效果。
3.3 平面设计
在对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时,设计师首先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以及气候因素做好考察。只有建筑的朝向能够设计合理,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能源。所以,设计师需要先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光照特点进行必要的平面设计,朝向设计主要选择朝南。这样的设计能够预留比较多的合理空间,不仅能够防止夏天的阳光直射而且能够在冬天起到保暖的效果。整个建筑的耗能还要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
3.4 将行业标准的规范作为核心
由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在行业中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小企业的不断出现,竞争的恶意化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规范行业的管理,使得行业的不断发展能够遵循一定的法规,最终达到行业的健康发展。
3.5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建筑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因此节水成为了主要的环保因素,当前可以通过对雨水进行利用以及增强污水处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
3.6 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
绿色建筑需要建筑能够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尤其是对设计方面的人员需求更加迫切。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的设计理念进行深入的了解,综合各个专业的数据和知识。所以,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因此培养专业的人才成为当前行业发展所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4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十二五”工作已经开始开展,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加重视,而且绿色建筑的发展更加迅速。所以要求当代的设计师要对绿色建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人文以及科技方面的知识融合到设计之中,从而人类提供更加温馨和使用的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绿色节能型建筑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研究;构成要素;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由于建筑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煤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因此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随着建筑体量的增大、建筑复杂性的提高,传统的凭经验、直觉的建筑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建筑发展的需要,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已经成为摆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设计方法要求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及秩序基础之上,设计计划将奠定系统化设计方法的基础,同时也为多学科合作和使用者参与提供机会和方法,真正满足人们对建筑物质、心理的需要。
1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建筑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往往包括以下数个方面。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是建筑设计时应当考虑的第一要素,这包括建筑的基础用途与建筑的基础构型。第二个方面是建筑建设时所利用到的相关建设技术和施工技术,这是建筑设计人员将自身想法转换为建筑实体所必须采用的基础方法,这往往包括建筑建设材料,建筑自身结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自身操作技术等多方面内容,在建筑动工之前,建筑设计师对这些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第三,资金合理性,无论是从建筑动工前的总体设计,还是动工时的施工技术与人员问题,相关的建筑设计师都需要对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在保证建筑的基础用途和施工技术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减少不必要的相关开销,提升建设资金的利用率,尽量降低建筑的成本造价和施工成本,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第四个方面则是建筑的艺术形象,这往往反应了建筑设计师自身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现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领域人们对建筑设计师较为关注的重要因素。建筑的艺术形象通常包括了建筑单位或是建筑群体的模型构建,建筑物内部的细节处理,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匹配度,以及建筑自身内部与外部色彩的和谐程度及相关搭配等等,好的建筑设计师往往在保证前三个方面的前提条件下,充分把握建筑艺术形象的重要内涵,进而反映出自身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的艺术效果。
2建筑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
整体性设计原则是把要设计的建筑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来全面研究整体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综合性设计原则是指对任何系统的研究,必须从它的要素、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在综合的过程中把分析有机地给合起来,从综合出发,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再回到综合。
2.2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
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系统都是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发生、维持和发展的,与环境中其他系统有着种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环境给系统提供的资源和压力、系统给环境提供的功能和污染。动态原则就是要探索系统的内外联系及系统发展变化的方向、趋势、活动的速度和方式,还要探索系统发展的动力、应用和规律。对于建筑设计来讲尤其要立足现在,兼顾未来,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
2.3综合性设计与统一性原则
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同样也应当注重对其基础功能、自身结构要素以及内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在综合性考虑的基础上,将建筑物的不同结构部分及相关要素进行合理且针对化的应用,同时对建筑物每一部分进行综合化的分析,最后再根据相互之间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对建筑加以重新更改和整合,最终达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能够相互统一的优秀目的。
3建筑设计中常用方法概述
当前时代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最常使用的方法即为平面功能法。这种方法要求建筑设计师立足于建筑使用者的基本角度,通过对建筑使用目的和基础功能全方位的分析与理解,从更为完善地满足用户使用功能的角度进一步出发,最终对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功能更为完善地进行组合与设计,并加强对建筑设计的空间概念等环节的综合考虑。从建筑使用意义来看,建筑平面设计的好坏将会对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效果。要想更完整地设计出建筑的科学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师可以利用流线分析模式,比如在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这一公共建筑建设完成后,针对建筑的使用者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个人私密性、密集人群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不同功能平面的组合,从而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稳定的公共建筑。这些问题都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更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也更是因为各个单体建筑并不是孤立的,所以再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也将更注重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并作为总体的设计和研究方向。使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清晰地、明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达到让设计出的建筑物能够更为完善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4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倡导绿色节能环保的相关意识,建筑设计行业也对于相关的建筑设计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对于现代建筑设计思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而言,我们能够进行合理的展望。就像是日本国民的建筑领域中比较推崇宁静和朴素的建筑风格一样,中国建筑思路也会在21世纪更为百花齐放,不管是小巧玲珑、宁静舒适的小型建筑设计,还是气势恢宏的大规模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思路都会在继承现有的传统思想上往更为完善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上也呈现出了这一点通过融合中西不同的设计思路和风格,最终将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个性化、独特化、富含自我魅力的艺术设计思路和建筑设计形象。而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也将终究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旋律。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的相关领域中,建筑设计师的思想应当能够跟上时展的主旋律,同时也要基本掌握建筑设计行业在新时期内的迅速发展与相关变化,早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的建筑设计方法,加强自身学习能力,进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最终为建筑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建民.建筑设计方法与思路探究用[J].建筑信息交流.2011,6(20):190~191.
关键词:建筑设计 发展前景 讨论
一 前言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根据建设任务,事先作好周密的设想,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美观。
二 建筑设计的发展
⑴生态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绿色、环保、生态、智能化、节能等名词逐渐耳熟能详,在各种报刊、视听节目和老百姓的口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科学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它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组合体的构筑物。同样,生态建筑是当前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力图实现舒适、健康、高效、美观的核心思想。舒适指的是通过设置适宜的温度、湿度而满足人体的热舒适。例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夏季室内空调温度往往很低,甚至达到需要穿上长衣长裤、薄毛衣裤的地步。这种畸形的舒适不仅是对能源、资源的极大浪费,还会给人体健康埋下极大的隐患。因此,健康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尽量使室内拥有充足的日照以实现杀菌消毒,有良好的通风以获得高品质的新鲜空气,以及采用无辐射、无污染的室内装饰材料等。在心理健康方面,需要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私密、安全及与邻里之间交流交往的要求。高效的设计理念不仅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指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对于上述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的例子,过分地依赖人工照明、空调等高能耗的机械设备、低劣的建筑质量等等,这些显然有悖于高效的设计理念。目前,生态建筑设计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如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一些建筑师设计和研究了许多成功的生态住宅与办公楼,并提出了相当深度的生态建筑理论。美观和谐也是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时,应该尊重材料固有的美学特性,通过巧妙的绿化设计,同时达到舒适、健康、高效与美观的生态要求。
⑵田园风格设计。长期生活在喧嚣都市的人们,在享尽繁华之后,便开始渴望回到乡间茅舍、山水清泉边小住,这样的心理多是源于一种对出生地的田园风情的眷恋,一种思乡的情愫。由此,建筑界一度掀起“新地方主义”、“当代田园”等的讨论热潮。作为田园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的田园建筑,从功能上讲,具有很强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的适应性,因地制宜,结构合理;从文化层面看,它凝聚了历代建筑设计师的灵感,体现了民俗风情与文化,是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然而,田园风格不在于外观上的复制,而应该是在深刻研究田园建筑的基础上,摆脱仅对其形式的追求,从建筑的理念、意象、法则入手。因此,结合现代高科技与时代精神,探索新的田园建筑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满足新形式下人们对自然的追求,成为了未来的发展重点。
⑶建筑耐久性设计。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五十年左右,人们用几十年以至终身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性,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⑷建筑舒适性设计。建筑的本质就是为人服务,首先就要讲舒适性,也就是说住宅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户型的基础上,使得各功能空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各得其所,分区明确,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通风良好,使用率高,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要结构明朗,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变化多变的私密、半私密的空间,配合如一,构成统一景观,做到安全宁静,温馨而利于交往。
⑸建筑设计中的科技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依托于建筑之上、对于生活与工作的许多梦想和蓝图现已逐渐变成了现实。首先,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实现工作、休闲、购物、学习等意愿。比如,从西方发达国家传过来的SOHO住宅概念便是融入高科技与网络应用的建筑设计先锋派的一部分。SOHO即把办公和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中,其核心技术便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打破了传统集群的、团体的统一协作的工作方式,而通过网络功能代之以分散、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使办公可以分散到家居中。SOHO住宅的最大优点除了给人们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自由度外,它还能为城市节约专门的办公建筑面积,减少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这一概念在我国受到很多自由工作者的喜爱,可能得到广泛应用;其次,信息与建筑的结合使得人们的工作方式与办公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其主要构成包括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⑹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建筑是人类改变和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开发行为,建筑行为包含了以不同形式大量消耗、改变和转化自然资源,显然这些行为在各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也将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也吸引着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开始研究和评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人们发现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害物质中,50%是在建筑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消耗的能源已占到总能耗的1/3。因此刻不容缓,建筑师们应重新反思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筑师们已经意识到了建筑本身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段是可以减少这种负面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概念设计阶段就关注建筑节能,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更注重于事先考虑对环境的尊重与适应,如考虑如何更高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同时营造出更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基于高效使用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进行设计,而不仅仅是满足功能和美观的要求。
【关键词】山地建筑;高差;错落;单体接地;视觉形态;山地景观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就是所说的人居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工作、休闲娱乐等等的空间环境总合,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不仅对居住单元、室内空间组织、室内设施、外立面等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建筑的空间环境和城市景观也赋予了更高的期望[1],因此,对于建筑空间组织设计和与环境的协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山地城市,如西部的多山多丘陵的省市,如何去利用坡地地形,城市地理环境,创造更好更宜人的山地城市空间,更是一个值得去探讨的话题。
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下笔者对从事山地建筑研究多年的一些观点:
1.山地建筑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山地多、人多、耕地少的农业大国,增加住房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发展农业同样需要耕地面积。因此,“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好每一寸耕地”是我国国策。同时,资源开采、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也需要进行山地建设。为此,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山地建筑的建设将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项目类型。因此,探讨山地建筑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树立正确的山地建筑设计观念
2.1维护山地生态平衡(即生态观)
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环境,山地建筑在地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特殊性,其生态敏感性更强,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做出反应的可能性要比平地环境大得多[1]。而过去,沿袭平原地区的城镇规划理论与方法布局结构模式、经济指标体系等,使山地建设难以因地制宜,适应于千姿百态的山地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屡屡出现“建设性的破坏”――有的盲目追求平坦开阔的效果,依赖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削平整个山头,既增加造价,又破坏原有的地貌,丧失了山地建筑的特殊韵味。还有的建筑为了争取用地,竟然不惜开山填沟、改变水道、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因此,欲做好山地建筑设计,就必须改变原有的设计观念,树立起保护山地生态系统、维护山地生态平街的观念,做到“保护植被、保持水土、谨慎动土”。
2.2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即技艺观)
山地建筑技术与艺术结合是建筑师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职业追求。对于山地建筑而言,一方面由于地形的特殊性,它对建筑技术的依赖性要比平地建筑更加明显。比如在山地建筑的交通组织方面,为了适应山地地形的起伏多变 ,人们常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技术(设置爬坡或采取架桥、挖隧道、缆车、倾斜电梯等),而这些道路系统既是交通设施又是建筑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构成了群体空间的骨架;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特殊,山地地表成了山地建筑的背景或组成部分,山地绿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山地建筑的景观效果。另外,山地建筑涉及的很多技术问题,也远超出一般平地建筑的技术问题。以往的建筑设计中,这些问题通常都由相关专业人员分项独立完成,建筑师关心得甚少,导致设计的整体性欠佳。例如挡土墙既是边坡稳定技术的具体体现,又是建筑立面的必要组成部分,并能在一定情况下充当空间围合物的角色,对于山地建筑的立面造型与空间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建筑师在设计初期就参与,使项目从宏观的构思到细部的艺术融为一体一气呵成,更可能从多方面探索山水园林建筑在山地的各种表现形式。当然这对建筑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需要建筑师熟悉各种专业知识,并将其融于建筑设计之中 山地建筑的技艺观,既要提倡对建筑技术的尊重 又要表现出山地建筑及其环境、对艺术的追求。
2.3建筑不是凌驾于环境之上,而是融于环境之中(即环境观)
建筑脱离不开环境,建筑必须依附于环境而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师的创作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直接地说,就是要在建筑所处的总体环境中去为建筑寻求到一个恰当的“坐标点”[2]。因此,也可以说是环境创造了建筑。当然,“环境” 的涵义如果是广义的话,就还应该包含社会、文化甚至心理等方面的环境要素,建筑就应当看作是这些环境要素综合作用下的最终体现和生成物。但无论如何自然环境却是建筑创作所面临的最为直接、最为具体也可能是最具影响力的环境要素。建筑所处的环境,事实上已经向建筑师提示了各自特有的创作空间,环境则孕育着无穷的创造力,一个建筑作品的成败如何,往往取决于建筑师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特征的理解和把握程度。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一方面固然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给大自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己成为当今人类共同的呼声。因此,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建筑所处的山形地貌,与其密切的相契合以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观。建筑总是要落脚于某个特定环境之中,受到这一环境定势的包容和制约,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建筑的形体、空间和风格[3]。因而环境是建筑创作的起点和源泉。反过来,建筑创作的成果又应表现为环境、建筑与其所处环境共生共融,和谐共处,成为新的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环境又是建筑创作的终点、归宿。
3.突出山地城市的形态特征
山地城市的形态特征中城市的轮廓是一道不可忽略的因素,它是山地城市实体的质感、密度、空间特征和城市生态特征的状况、文化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突出山地城市的形态特征。
3.1整体性的要求
山地城市的轮廓是多重轮廓的叠加,在视野开阔天气晴朗的条件下,最远的山脊线和建筑的总体轮廓是城市风貌特点的重要构成因素。在这景观形态中,人们感受的是城市整体风貌。中间层次和近处的城市形态则将观景视线由远拉近,感知到城市具体的形态,对于山地建筑的轮廓,各层之间要保持有序的变化,做到底座与轮廓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不可孤立看待[4]。
3.2注重环境的绿化
山地城市的生态系统比平原城市更加敏感和脆弱,城市绿色系统如果包括了山体―城市―水体为联系的循环有序的人工环境,就大大提高了城市环境水平。大面积的绿地使跌宕起伏的建筑轮廓似断非断,山地城市风貌犹如妙笔丹青。
3.3合理处理山体与建筑的关系
对于城市地域内能反映大的地形走向的山体,建筑应该以散点式布置,以突出山体。单独出现的高层建筑会在视觉上形成中心,其高度和形体都要认真考虑,是否与山体和谐,与其他建筑的关系以及对视觉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美)城市形态.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设.2001.
[2]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我国的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劳动者集体智慧的产物。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颇为新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和思想。研究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有利于摸清我国传统建筑手法上的规律,并把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从而做到古今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如何将传统建筑空间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
传统;建筑空间;建筑设计;应用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西方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元素,给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消失殆尽。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很多古典哲学和道家学说的思想,这些都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将传统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行业。
1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1独特的构成形态
“天人合一”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理念,这里的“天”指的是大自然宇宙万物,而“人”指的是人类,是世界的主导者。人们要求自己能够达到天的地位,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因此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构成形态,我国的传统建筑,其空间结构比较复杂,且风格各异,构成形态也不同。如北京的四合院,中间院子的面积很大,周围的房屋没有关联性。而徽州地区的古村落,那种天井式的中间院子面积很小,但是周围的房屋相互连接。但是不管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徽州地区的天井式小院,其设计都是很精致的,都突出对天的崇敬和无限空间的渴望。
1.2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布局,受我国传统正统思想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儒家思想的精华,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代表思想,这种思想融入到传统建筑的外在表现,就是建筑具有鲜明的主次感,以及对称的空间布局。比如说。我国的寺庙一般把主殿安置在中轴位置,配殿环抱主殿,空间很有层次感,布局森严。中国古代建筑还讲究空间的虚实对比,庭院内不单单是虚体和实体的明显分界,有些庭院和四合院内为了满足需要,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从而出现了半内半外的空间或者过渡空间。
1.3我国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
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指的是建筑外墙和地面等,而建筑院墙里的假山和绿化等属于非围合元素,虽然不构成建筑的主体要素,但是对于整体建筑来说,起到了点缀和修饰的作用。
2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传统建筑空间“封闭性”的运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都体现了封闭性,如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就凸显这一点,这种封闭性的设计理念源自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思想,认为本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界开放和交流,这是典型的封建小农思想的外在体现,另外,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思想以防御和固守为主,而西方建筑思想恰恰与之相反,提倡开放和融合,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封闭性的风格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人们在封闭的建筑中,还没有丧失想象力,这是突破常规的建筑理念。我国传统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够烘托出情景交融的氛围,我们把这种意境的烘托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可以使建筑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其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对不同建筑风格的了解和体会。
2.2传统建筑空间人性化的借鉴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但是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是能够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的,建筑设计工匠首先要亲身考察建筑物所在的周边环境,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风俗民情,这些都帮助设计工匠设计的建筑能够体现运动效果和层次感,这些能够让居住者不但领略到建筑的整体美,还能体会到建筑自身的独特风格。传统建筑在空间方面能够做到层次分明,还能让人感受到建筑的艺术美和文化底蕴,使人浮想联翩。倘若现代建筑设计能够秉承传统建筑人性化的特色,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3现代建筑要积极引进传统建筑过渡空间上的创意
我国古代建筑在过渡空间的应用方面有着独到的创意,我们可以把我国传统建筑在这方面的优势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优化室内外空间的明确界限,让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自然,甚至分不清是室内还是室外,这种效果一定是别具匠心的。例如,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典范,北京的印象小区,它在过渡空间上的创意来自于德国著名建筑师奥托之手,在过渡空间中设计多层次的围合效果,这种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使该小区的业主感觉非常的舒适。把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一种建筑设计理念上的颠覆和革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中得以保留和传承,而且还推动了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使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弥补,促进世界的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虽然年代久远,但它不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并且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造福现代人民,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和发扬传统建筑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发展的建设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小璐 单位:内蒙古筑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冯剑波.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30):61-61.
建筑设计中,建筑构成秩序属于一项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对于建筑设计效果的改善以及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价值。本文主要在分析了其作用的基础上,对建筑构成秩序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同时对每一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关键词:
建筑设计;建筑构成秩序;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质量及其艺术性的要求开始逐渐提高,因此做好建筑设计工作开始变得尤为必要。作为建筑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建筑构成秩序是有关人员必须充分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为建筑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好的保证。
1建筑构成秩序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建筑构成主要包括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建筑功能是建筑的第一基本要素。建筑功能是人们建造房屋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的综合体现,人们建造房屋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充分考虑整个社会的其他需求。仟何建筑都有其使用功能,但由于各类建筑的具体目的和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如工厂是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住宅是为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娱乐场所是为丰富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建筑功能在建筑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建筑的结构形式、平面布局和组合、建筑体型、建筑立面以及形象等。建筑功能也不是,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等方面的内容。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为建造各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房屋提供了物质保障;随着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建筑设计技术不断革新,为房屋建造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各种高性能的建筑施工机械、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供了房屋建造的手段;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建筑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强度建筑材料的产生、结构设计理论的成熟和更新、没计手段的更新、建筑内部垂直交通设备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建筑朝大空间、大高度、新结构形式的方向发展。建筑形象是建筑内、外感观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美学的一般规律,优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它包含建筑型体、空间、线条、色彩、质感、细部的处理及刻画等方面。由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不同,人们对建筑形象的理解各有不同,出现了不同风格和特色的建筑,甚至不同使用要求的建筑已形成其固有的风格。如执法机构所在的建筑庄严雄伟、学校建筑多是朴素大方、居住建筑要求简洁明快、娱乐性建筑生动活泼等。由于永久性建筑的使用年限较长,同时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主体,因此成功的建筑应当反映时代特征、反映民族特点、反映地方特色、反映文化色彩,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并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有机融合与协调,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建筑形象是功能与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构成秩序主要指的则是上述三种要素之间的秩序。建筑构成秩序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优秀的建筑构成秩序可以督促设计人员对建筑周围的环境进行细致的了解,为建筑设计做好基础性的调查工作,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为建筑施工指明方向;二是建筑构成秩序的应用可大大降低建筑施工问题的发生率;三是建筑构成秩序的优秀设计保证了建筑物的舒适美观。
2建筑构成秩序的观念
2.1建筑构成的观念。建筑构成观念的正确把握是影响建筑设计结果的关键,不同的建筑师对建筑构成观念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例如,朱利安•加代将建筑构成理解为各部分集中、融合、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现代建筑的构成一般是指从建筑整体中分解出要素,然后对建筑空间要素的形态和布局进行确定。这些要素在三维空间中组合而成一个整体。
2.2建筑秩序的观念。建筑秩序观念的理解在各建筑师和美学家之间也存在差异,尽管各建筑师和美学家对建筑秩序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他们都不否定建筑秩序的重要性。秩序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整体性,体现着部分构成整体的和谐关系。在建筑有序的环境下,各部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及完整性,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建筑与环境都保持着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设计的秩序是建筑设计的核心工作。
3建筑构成秩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平面点、线、面的构成。点、线、面是构成平面的基本要素。平面点、线、面的构成分为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分割构成、近似构成五种类型。其中重复构成是有规律地对一种或几种骨架进行重复构成,已形成建筑秩序,这种构成方式结构简单,应用广泛;采用渐变构成方式构成的建筑形态富有自然规律,骨架进行有序布局且富有变化;特异构成的方式主要有基本形状大小的对比形成、色彩强弱的对比形成及肌理粗细的对比形成等,它是在整体规律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破坏规律,形成具有特异性质的主从关系;分割构成的方式主要包括等形分割、等量分割、黄金分割和自由分割等,这种构成方式是对原形进行分割,并对分割部分进行处理;近似构成的实施是基于重复构成的,它是将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相似的部分进行处理,使其表现出统一的生态变化效果。
3.2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主要要素包括点、线、面、体四个组成要素,构成方法分为加法和减法两种类型,立体加法构成是将同样的块体或相似的块体重复聚合,以形成一种重复的视觉现象。重复聚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单元重复、放射式重复、线性重复、中心式重复等。立体减法构成是将块体进行规律性的划分,采用减法构成法,能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在建筑构成秩序中应用广泛。
3.3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指通过建筑物构成色彩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配合来达到配色创造的目的,使建筑物呈现出特殊的韵律感和质感。色彩构成可分为空间混合构成、明亮度对比构成、色相对比构成、纯度对比构成、肌理对比构成等,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的色彩构成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色彩平衡,充分结合艺术形式,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色彩设计,以更好地体现出建筑的色彩风格,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4结束语
建筑设计直接影响建筑的质量,只有做好了建筑构成秩序设计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美观舒适。建筑物构成秩序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的空间结构、形态,结合艺术形式,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的有序性。建筑构成秩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白云妹,吴强.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构成秩序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224.
关键词:建筑设计;能耗;设计;节能;研究
现如今,我国建筑业蓬勃发展,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给城市带来现代化气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破坏,比如光污染等。为了使建筑更加环保,使建筑在使用周期内节约更多的能源,就必须优化建筑的设计,充分考虑节能的重要性。笔者根据多年的建筑设计工作经验,对建筑节能有一些粗浅的看法,下面就来谈一谈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运用节能的方法,提高建筑的总体性能。
一、建筑整体与周边环境的节能设计
在建筑建设之前,要合理考虑其附近地理环境的状况,在了解建设的基本因素后,从整体上对周边环境进行节能设计。可以从选址、气候条件、规划以及朝向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建筑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实现更好的节能。
(一)选址要科学
节能型建筑的选址很重要,要看实际的土质、天气、水文、地形等自然环境的情况,合理选择地址。建筑设计的首要工作就是对位置的选择,好的地理位置会给节能工作创造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在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提高全周期内的质量、性能,为以后的节能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使各种建筑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维护了城市生态平衡。
(二)对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在定好位置后,要优先考虑其周围的小气候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建筑物会有各种功能的需求,此时就要优化外部的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改善附近的小气候,使节能更有效果。具体内容有:首先,要在建筑物的四周适当的种植一些植被,比如大型的乔木、灌木丛等等,使建筑物得到一定的保护。植被是建筑物天然的屏障,具有防沙挡风、吸收噪声、遮阳避雨以及调节空气、涵养水源等功能,体现了较强的环保节能效益。其次,合理利用人工的方式,模拟自然环境。这种方法类似于人工降雨,通过人为的改变,对建筑物周围的气候进行调节。比如建造人工湖面,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平衡气候与温度,还可以减少灰尘、收集雨水等。
(三)进行科学的规划与体形设计
众所周知,对建筑物进行合理的规划必不可少,它可以保证体形的优良设计,使整体性能更加节能。具有稳定的质量与性能可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规划要对建筑物的体形、体量、组合方式以及日照朝向等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举一个例子,蒙古包顶部的圆形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体形,其圆锥形的房顶与大草原气候很适应,既有散热的功能,还可以防风防沙,使整个结构稳固;在沿海地区的很多小镇,气候比较湿热,就需要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调节建筑物周边的小气候,对节能也有很明显的效果。在布局方面,利用建筑物的朝阳面和阴面使周围的气压不尽相同,这样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也可构成通风的条件,使建筑的体形在节能设计当中构成较强的风洞,让更多的自然风储存于其中,不断回旋。可见,这也是建筑设计当中,对通风的一个节能设计,不再过多的使用空调,减少了电能的消耗,起到节能的效果。
二、建筑内部单体的设计与节能
所谓单体设计,指的就是对建筑物内部各组织结构的设计。各构件也要注重节能的因素,从而使内部空间得到合理分隔,减少占地面积。主要考虑一些新型的可再生原材料,加强设备的节能选择与设计,从而更好地利用建筑周围的小气候条件,使室内的建筑性能得到彻底的改善与优化。
建筑物的各部分要进行全方位的构造节能设计,要在符合建筑物基本的组合性能外,对各部分的选材、造型、结构等进行深加工设计,比如墙体、门窗、楼板以及顶棚等,在保证外部自然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对室内的节能进行更为合理的设计。
(一)房顶、顶棚的节能设计
房顶是一个建筑物的顶端,它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与大气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要对屋顶进行节能设计。房顶的节能设计策略主要有加强屋面的保温效果、运用坡屋顶的方式以及根据实际需要,架设隔热性能较好的保温层面,如蓄水屋面、隔空散热屋面以及种植屋面等等,都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二)楼板的节能设计
要根据其结构的余出空间,对楼板的造型加以精心设计,像吊顶的节能设计。可以把循环的水管架设到其内部,天气炎热的时候,可以使用冷水系统循环使室内的温度有所降低;天气严寒的时候,就可以运用热水系统循环进行采暖,提高室内的温度。这一方法对能源的需求极低,同时调节效果又很高,是一种不错的建筑节能技术。
(三)门窗的节能设计
建筑的门窗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大量流失能源,有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能源都是通过门窗而损耗的。对此,要合理设计门窗,做好门窗的节能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首先,控制好门窗的朝向面积比例,阳面的门窗面积要大,以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进来;其次,安设必要的遮阳设备,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普遍使用大的玻璃幕墙,会造成一定的光污染,应该在外部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再次,要保证通风的良好性能,使换气可以随时进行,尽量使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而不是借助空调;最后,寒冷地区的建筑要使用门斗,减少外门流进过多的冷风,还要采取一定的聚热保温措施,保证建筑在冬季时符合供暖的标准。另外,要运用高性能的幕墙以及门窗,充分使用可再生、无污染的新型清洁能源,比如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使这些节能的新产品替代传统的产品。
三、节能材料的选择
科学选择建筑的节能材料,体现了建筑节能设计的另一大主要工作。节能材料的选取,必须依照环保、安全、节能以及经济的要求。一方面,在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很多创新型的节能材料被广泛开发出来,运用到实际的建设中去,起到了较好的节能效果。比如当前流行的新式防水、保温材料,它们广泛使用于墙体和屋顶当中,可以防潮,调节室内的湿度;新式的透光隔热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具有超级好的透光、隔热能力;使用灵活性较强的铝制遮阳板,使遮阳效果更加可靠有效。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使用带有地方特色的节能材料,多加使用乡土材料,使其贴合建筑的需要。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规模正在日益扩大,但建筑的能耗也在逐年提高。有数据显示,建筑所产生的能耗超过了城市总能耗的三成,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筑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其节能的方面,从而发挥出巨大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这样做,可以充分认清我国建筑的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工作与居住环境,实现各方面能源的节约。相信在建筑人的不断努力之下,建筑节能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官杰.浅谈如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8).
[2]陈晓晨.浅谈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实现建筑节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3]孔凡.浅谈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4]王怀.关于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J].科技风,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