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39: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四年级语文教育叙事

篇(1)

一、渗透思想性教育,领会教材的导向

苏教版小学语文每册书前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训练,综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所有的课文,有着明显的价值取向:所选的课文的很美,有审美性;文字简约,浅显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文化性;能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体现先进性;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具有时代性。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叙事性的课文约占二分之一,而叙事性课文中那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又让学生难以忘却。如《第一次抱母亲》让我们看到了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母亲被抱起时的感动;《爱如茉莉》则留下了一幅父母相亲相爱的平凡的真爱画卷。而《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师恩难忘》等课文则进一步表现了丰富的兄弟手足之情和难忘的师生情。苏教版小学语文单就第四册语文有13篇叙事性课文,有表现家庭亲情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有表现朋友关系的《蜗牛的奖杯》、《谁的本领大》;有表现勤学的有《“黑板”跑了》、《学棋》;有表现光辉形象的《歌唱二小放牛郎》、《“闪光的金子”》……这些课文无一不渗透着浓烈的思想教育因素,引导着教者通过这些叙事性课文中人物形象的体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语言智慧,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渗透思想教育,要在教学中引领

北大教授陆俭明说:“语文教育要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人民的感情,而在学生的这些情感中,亲情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对学生的茁壮成长有难以替代的滋润和营养。所以首先要引领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亲情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得较早,如苏教版低年级《探母》、《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等课文,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如何孝顺母亲、孟郊的妈妈是如何为孟郊远行而操劳牵挂的。随着学生的成长,他们的感情越来越丰富,教材安排了一些更让人心灵震撼的课文。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受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勇担责任、乐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通过对王二小的深入学习,体会王二小不怕牺牲的精神;《民族英雄郑成功》则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个爱国爱民的郑成功;《钱学森》为学生展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情怀……

要培养学生为民服务的大爱精神。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爱民、为民的精神,小学语文教材注重从小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如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中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好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塑造了大禹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孔繁森》通过描写孔繁森收养了三个孤儿,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干部;二年级下册《“闪光的金子”》则描绘了一位为民排忧解难的好工人徐虎。

教学这一类课文时,不能停留在文本本身,要多问学生,你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做到了什么?打算怎么做?这些问题既可以当做说话写话的训练,更可当做一种行动导引,让学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三、渗透思想教育,熏陶优秀的品质

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可塑阶段,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正面人物的描写对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坚毅勇敢等优秀品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接受诚信熏陶。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组课文:《诚实与信任》中的“我”,能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主动留下联系电话,希望能赔偿别人汽车的反光镜,而另一位汽车的主人表现出大度,衬托出人与人之间的“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珍珠鸟》主要写了由于“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九色鹿》描述了九色鹿救了落水的人,但那人却忘恩负义,叫国王的军队来追捕他,幸亏白鸟等兽及时救援,才使九色鹿脱离危险,让学生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接受创新熏陶。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教学中可以设计:你喜欢文中的谁。喜欢谁都是可以的,文中的小猪很可爱,喜欢他没错,小文中的小牛节俭,喜欢他也没错。小猴聪明能干,创新地让一袋麦子变成了一囤麦子,更是我们时代要唱响的主旋律,如何来引导,可以采取为小动物贴红花的方式,如小猪很可爱贴三朵小红花,小牛很节俭,贴三朵小红花,小猴呢,有创意,我们建议贴五朵小红花。这样处理,贴近文本的导向,又不失孩子的天性,能够圆融地表达思想的导向。

篇(2)

关键词:剧本教学;潜在价值;设计要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9A-0076-04

从文本体式看,《公仪休拒收礼物》(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和《负荆请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都是剧本。人教版小语教材没有安排剧本类的课文,但在人教版五下“口语交际・习作五”的口语交际部分,提出了表演课本剧的任务,任务分为两部分内容: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排演。

查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没有出现“剧本”的概念,更无从谈起具体的要求。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有相关表述:“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作品,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当然,这样的要求不仅简而笼统,也未对小学的剧本教学给予实在的指导性意见。

课标里所提的“戏剧”包括剧本,但比剧本的内涵与外延要大。仅就剧本而言,就可以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品剧本等几类,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这两篇都是话剧剧本。

一、剧本的文体特征

剧本是一种文学样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话剧剧本是话剧演出的脚本或称底本,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1.具有独特的形式与结构

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包括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道具、布景等,描述人物的表情神态、形体动作以及内心活动等。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中,文本一开始就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作了说明:

时 间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下午。

地 点 公仪休家的客厅内。

人 物 公仪休:鲁国的宰相。

子 明:公仪休的学生。

而“[幕启,子明坐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交代的是人物的上下场,多以符号“[”表示;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则以符号“( )”标明,如子明和老师说话前“(忙起身向老师行礼)”。

根据剧情的繁简、场景的变化,剧本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负荆请罪》是两幕剧。

正是因为剧本有着独特的形式与结构,所以,我们一眼就可以将它从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识别出来,这是它的“身份证”。

2.以台词作为主要手段与内容

台词是剧本的主体内容,表现为人物的对白、独白以及旁白。台词是剧本最重要的叙述手段,是剧本展开故事、推进情节的唯一办法。这就把剧本与可以灵活、综合使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来展开故事、推进情节的小说区分开来了,虽然很多剧本本来就改编自小说。

台词即对话(也包括独白与旁白),是剧本艺术的集中体现。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对话对剧本来说作用更大,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剧本中的对话具有其特殊性。第一是对话富于动作性,如《负荆请罪》中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请罪,廉颇对蔺相如说:“蔺大人,请您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读者读到这句话,脑海中的人物就不仅在说话而且同时是在行动的。第二是对话往往言简意深,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中,公仪休对送鱼的某大夫的管家说:“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公仪休说自己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吐,显然要表达的意思要比字面的意思丰富得多,听这话的管家明白这话是话里有话,可又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应对公仪休的拒绝,只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下场”。第三是对话的抒情性,这是因为剧本无法直接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情到深处时,“只好”让人物通过对白或独白传达内心的情思。

3.舞台性

话剧是舞台艺术,作为演出脚本,剧本必须适应舞台需要,展现舞台艺术的魅力。最明显的是剧本中的舞台指示,它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剧本的舞台性最本质的体现是戏剧冲突节奏快,人物性格对比鲜明,场景集中。受舞台时空限制,剧本不像小说那样可以缓慢的节奏多方面地展开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往往推进快,烈度强,猛烈撞击着受众的心理。剧本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性格反差大。剧本中人物活动空间就是舞台,而舞台作为场景的变化是有限的,因此剧本必须把人物和情节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场面中来展现。

二、剧本教学的潜在价值

剧本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其研究很少,比如,因为剧本也属于叙事文学的一种,把剧本混同于小说,进行人物、情节、主题分析的做法就不在少数。

那么,剧本教学的主要价值应该怎么定位呢?

1.学习欣赏以对话为核心的舞台艺术。

剧本说到底是为了舞台演出用的,虽然它也是以文本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但我们阅读时也要有一种舞台的感觉,所以,无论是作为文学文本的阅读,还是作为舞台表演的脚本,剧本教学应当指导学生学习欣赏剧本的舞台艺术。

对话是阅读、欣赏剧本的关键。故事依赖对话展开,冲突全凭语言呈现,人物在对话中演绎着自己的性格特点,可以说对话是剧本艺术的核心。我们贴着语言想象人物的心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揣摩对话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更深切地领悟语言艺术的精妙。比如,蔺相如的一句“还是以和为贵嘛”,就远不止人与人应该和睦相处这么一层意思;公仪休说:“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绝不能仅从字面去了解,而应联系公仪休前后的话,明白他是故意这么说从而拒绝别人送的鱼,懂得他清廉自守的品质。

高尔基说:“剧本是最难运用的一种文学样式,其所以难,是因为剧本要求每个剧中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来表现自己的特征,而不是作者的提示。”这是剧本的艺术魅力所在,抓住对话感受这种魅力正是剧本阅读的价值所在。

2.领略剧本独有的舞台感。

舞台感是剧本独有的特点,在文本中,它是由舞台说明的简单文字所营造的人物活动背景;在表演中,它是演员活动的物理时空与心理空间;对读者来说,它是依赖联想与想象主动建构的生活场景与人物活动影像。

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这两个剧本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关系不太复杂,学生阅读时会感觉文字比较容易理解,即使进行分角色对话,学生也许会觉得和一般文章的分角色朗读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如果进行表演,学生就会对舞台感有切身的体验。我的学生胡恺林参加《负荆请罪》表演后写道:

沈泽春在一旁提醒我,然后把我推上台。我,我不会踱步呀。我心说一声:惨了。我只好在台上走来走去,装作踱步一样。这时,台下有人嘀咕道:“踱步的话,手……”我恍然大悟,忙把手背在后面,抬头挺胸收腹,照着电视上领导视察的样子做了起来。没想到,我这一动作,却让观众都笑了。

这是对舞台感最深切的体验、最生动的描绘,是别的文学形式难以给予学生的。

3.培养以言语为中心的语文综合素养

从教师为主的“教课文”的做法转变到以儿童为主的言语实践活动,母语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我们摈弃简单地把剧本当课文教的做法,开展以剧本表演为核心的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因为剧本表演作为情景式的场景化的语文活动,是与儿童游戏、浪漫的心理特性相适应的,为儿童所喜爱的。在表演的情境中,儿童的身心向生活打开,向言语打开,向同伴与老师打开,是全方位浸润式的言语实践与学习。美国年度教师雷夫说:“学生的表演,我没有奖励,他们每次投入其中,感到快乐,就是最大的奖励。”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15日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戏剧进课程,“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这对我们进一步拓展对语文作为实践性课程的认识,改进我们单纯注重讲解的语文教学现状来说,增进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应该说,剧本是发展学生言语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优秀的与便利的载体与平台。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一个剧本的排练演出,需要导演、演员、工作人员等等,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全面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力,包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素养,实现全人教育。

三、剧本教学的设计要领

剧本的特性决定了剧本决不能简单地当作一般的课文来进行分析式的阅读,正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说:“剧本实际上不是供人阅读的,剧本只有依赖于舞台与演员,才可能发出光彩。”这是剧本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1.组织表演

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这个教学内容可以是语文的知识性教学,可以是技能、策略的教学,也可以是活动式的,组织表演是以活动为载体的旨在丰富学生语文经验的教学内容。

国外是把戏剧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的,台湾与香港的戏剧教育起步也比较早。如,俄罗斯五年级语文教材在“19世纪文学”单元克雷洛夫寓言中就安排了“根据寓言排演戏剧”、“排演广播剧”等活动性内容,以教材的方式确认了戏剧表演这种活动性语文学习方式。台湾地区2001年起即列入“表演艺术”课程,并将广义的“戏剧”内涵渗透到艺术、人文和学科教学之中。香港演艺学院张秉权教授梳理了香港戏剧教育的四种模式:①戏剧作为课外活动:学校戏剧组;②戏剧作为独立科目:戏剧教育科;③戏剧作为教学法:教育戏剧;④戏剧作为学习经历;教育剧场。

苏教版小学语文12册教材仅此两篇剧本!教材在两个剧本后面的练习中都明确列出“排演”的要求,也就是说教材编者的意图也是指向表演的。同时,就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善于模仿,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哲学,是儿童学习生活、把握世界的方式与途径。引导学生排演剧本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近年我两次教六年级,都带领学生表演《负荆请罪》,学生们的反响很好,“真是快乐的一节课”是他们共同的评价。

2.提供支架

围绕表演,教学还要为表演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架。教学支架相当于脚手架,是扶助学生完成表演的手段与策略的安排,包括剧本知识、舞台表演常识、故事背景等。

第一是关于剧本结构形式的认识。首先介绍剧本内的时间、地点、人物再加上方括号、圆括号,构成舞台说明;剧本的主体主要包括人物对话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生活经验、语文经验之外的文体常识性知识,需要明明白白让学生认知到位。即使六上的《负荆请罪》,和四年级下学期隔仅一年多,仍然需要温故、明确一下的。当然,了解文学常识,并不是为了记住概念,而是为指导表演服务的。特别是人物的身份、神态、动作等,都要结合对表演的推敲来领会、把握。

篇(3)

关键词:小学生;个性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89-01

阅读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此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便进入我们的视野。《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小学性的个性阅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看法。

一、小学生个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体裁要求阅读教学个性化

课文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广阔星空,下至深邃海底,大到河流山川,小到一花一木,从客观世界到精神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可谓五彩缤纷;课文写作风格各具特色;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课文又分属不同的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因此,用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显然既不科学,也行不通。内容不同、风格各异、体裁有别的课文首先决定了阅读教学必须走个性化的道路。

课文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应不同。有的课文可借助审题、释题揭示思路,如《日出》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审题时的阅读期待揭示思路――课文写的就是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的景象;有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按叙事性作品结构规律理清思路,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采用的是横式结构,通过并列的几件生活小事表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

2、学生个体间的客观差异要求阅读教学个性化

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经验、思想、性格、情感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个性化阅读能够激起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想自己所想,说自己所说,能充分地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其感悟自主、自由地表达出来,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挥洒自己的个性。

二、小学生个性阅读的指导原则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2、营造民主自由的阅读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和教师达成共识。我想在教学中能这样做的话,你的学生才会学得更主动、积极、个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小学生个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1、让学生真正拥有自主实践的机会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阅读活动就应该让学生把主要经历放在阅读原文上。阅读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底座,进行不同层次地读,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台阶状前进,完成全程阅读。

2、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

(1)鼓励适合自身发展的个性化阅读方式

我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我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的同时,可以拿起彩笔,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到笔记本上,把自已在阅读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

(2)倡导合作探究的阅读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随时有问题提出来,给时间、创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精心组织探究。

3、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

(1)“趣”字引路,博览群“书”

大语文教育要求我们推行大阅读教育。所谓“大阅读教育”,从阅读对象来说,提倡读“纸本书(包括纸介质的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影视、音像)、无字书(自然万物和社会人情之事理)”三大类;从阅读内容来说,不但要选择真、善、美的读物,而且要博览新、活、宽的读物;从阅读课堂来说,要开发课外和校外的阅读第二、第三课堂,自读课应超过教读课的四五倍。阅读的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必须靠课外阅读活动才能实现;阅读的校内外沟通必须靠家庭阅读教育、社区(社会)阅读教育才能实现。

(2)指导方法,保证质量

为使学生能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1)提早安排略读、速读训练,立足课堂,结合课文教学,传授略读、速读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尝试运用。让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就接受略读、速读的单项基本功训练,到五年级下学期再进行综合训练,使小学生毕业时能较熟练地运用“整体式阅读法”、“浏览式阅读法”、“寻找式阅读法”、“鉴别式阅读法”进行阅读。

4、精心设计个性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