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0 14:39: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报告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是指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性意见(推荐意见),对于规范临床实践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3J0为此,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开展了中医标准化项目。2011年,第一部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正式出版了,即《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of Clinical Practice inChinese Medicine , EB-CPG in TCM ),也被称之为“制定指南的指南”,它明确提出了综合最新研究证据和专家经验、引人循证医学的理念方法制定完成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循证医学,作为目前最有活力的新兴学科,它汇集最新、最佳临床证据,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医疗决策的实施。循证性指南的“灵魂”是强调高质量的证据,因此证据的搜集与级别判定和推荐意见的形成是循证性指南制定过程的关键。证据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指南的质量,而严格的文献评价是对证据质量优劣分析的重要环节。严格文献评价,采用明确的评价原则和科学的评价工具,对已发表的临床科研文献从真实性和实用性两方面进行批评性评价,找出被评价文献的优缺点,经过评价后的文献成为证据来源。这不仅体现了循证医学以“证据”为核心的思想,而且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构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方法学基础。有关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文献报道繁多,鉴于目前中医临床医生对实用性及科学性较高的重症肌无力指南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现代文献进行检索和严格评价,借此抛砖引玉,为“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提供循证证据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证据产生的总体思路工作组
在确定小组成员、明确研究主题后,对相关的中文文献、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英文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评价。由工作组4名人员分别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进行文献检索,2名人员采用背对背方式对文献进行逐一评价,遇到对同一文献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时,由2人协商解决,若仍不能解决时由工作组成员进行集中讨论解决。
1.2 文献检索
1.2.1现代中文文献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本研究内容和需求,以尽量查全为原则,工作小组分别依据病名:“重症肌无力、屡病、屡证”等主题词、针对重症肌无力的干预措施或暴露因素、结局等方面提取关键词。以某些传统方药、治法、特色诊疗技术等均可作为检索词,如“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等;本领域或本行业某些造诣深厚的知名专家姓名也可作为检索词,如“吴以岭”“况时祥”等。
2)检索数据库:①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I}I)(时间:1980年至2015年8月);②选用维普数据库(时间:1989年8月至2015年8月);③选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时I司;1978年8月至2015年8月);④百度、谷歌等网页中检索该病相关中医研究。
3)检索方式:以计算机检索为主。
1.2.2英文文献检索检索策略:
1)分析研究主题:根据研究内容和需求,分解研究的主题概念,确定关键词或主题词,确定检索词:Myasthenia Gravis ,MG,Myasthenia Gravi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tine .
2)检索资源:通过Google , IOF等国际上专业学术网站进行有关重症肌无力文献检索;检索医学数据库如PubMed , Medli、等,最后按照本研究的要求进行筛选。
1.3 纳人标准
1)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2)中医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CT)类文献的纳人标准:①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②研究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③报告了研究对象来源(住院或门诊)和其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等);④陈述了研究目的;⑤明确了研究的诊断标准、纳人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⑥交代了随机的方法(简单随机法、数字表随机法等);⑦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⑧报告了结局测量,并解读;⑨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说明。
3)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纳人:①观察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波动期,稳定期,危象期)②有明确研究目的和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各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或针刺、艾灸等中医疗法;④报告了研究结局,并解读。4)基于中医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经验总结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
1.4 排除标准
以“屡病”研究文献题目,但内容描述非“重症肌无力”文献;文献综述类文献;纯理论研究文献;纯西医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文献及动物实验类研究。
1.5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Meta
分析类文献评价采用AMSTAR量表.评价每个条款的评语选项有“是”“否”“不清楚”以及“未采用”,并给与计分,如“是”为1分,“否”“不清楚”或“未提及”为0分,共11分,AMSTAR量表得分0一4分为低质量研究,5一8分为中等质量研究,9一11分为高质量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类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a〕评价: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的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3方面情况。1一3分视为低质量研究,4一7分视为高质量研究。
非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采用MINORS量表[9〕条目评价,评价指标共12条,每条分值为0 -2分。前8条针对无对照的研究,最高分为16分;前8条与后4条目一并作为有对照组的研究的文献质量评价,最高分为24分。0分表示未报道;;1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2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1.6 文献证据分级及推荐级别中医药的临床证据分级方法
按照“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中提出的“基于证据体的临床研究证据分级参考建议”实施。
2 结果
2.1 检索CNKI,CBM、维普、Pubmed等文献数据库
检索文献32 670篇,所有文献题录导人NoteEx-press软件,剔重并经过筛选后最终纳人43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2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61,病例系列112篇,病例报告197篇。
2.2 文献质量评价
根据检索所得出的文献分类,研究小组应用前面制定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表2、表3。从上述列表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分析或Meta分析的文献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为中等质量。占绝大多数的病例系列或病例报告类的文献质量评分也均在12分或12分以下。
2.3 文献证据
级别检索得出372篇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中,推荐级别为IV,104篇,推荐级别为V , 268篇。
3 讨论
基础医学论文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研究报告性质的论文和技术交流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又包括实验研究资料汇总及现场调查研究资料汇总;技术交流主要是实验技术及有关仪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操作方法。根据基础医学论文的内容要求与特点,特将规范格式中的“结果”和“讨论”分述如下。以下是整理的基础医学论文的要求与特点,供大家参考学习。
“结果”是全文的重要内容,即所要介绍的客观数据和发现。结果中的全部资料要求必须完整和可靠,有的要一再复核无误,甚至重复验证主要的数据。为了简洁明了起见,必须对所有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归纳,宜适当选用图、表,更能说明问题,尤其是某些大体或微观标本、重要数抵尽量用图、表表达,以更能使人信服。
在表达基础医学研究和观察的结果时,要求作者做到:(1)准确无误;(2)鲜明有序;(3)内容充实,又必须是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不能夹杂第二手资料;(4)不加分析的如实写照。
博士论文与正式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的格式没有多大区别。然而,前者需要对论文所选主题的每一个元素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评估。博士论文需要注意的基本要素
博士论文的写作开始于向主管提交书面提案。提案的长度可能会因您的主管或博士提案中讨论的主题行所要求的细节排名而有所不同。现在来看,这个提案的正文是它应该由什么组成的。
博士提议的基本要素就是你如何提出假设你的研究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完成您的研究性学习。通常,研究人员事先完成背景工作,以便了解他将继续进行他/她的研究的方向,以及他将如何塑造并建立必要的事实和数字来证明他的观点。
现在到了,一旦你的研究计划获得批准,实际上是从博士论文开始的第二阶段。第一章是基于该主题的介绍。在这里,您捍卫为您的研究选取某个主题的原因。在博士论文的介绍性章节中,研究人员应该讨论在同一领域中完成的以前的工作,并说明他的主题是正确的,例如他在研究报告和预测结果方面想要达到的新成就。
第二章由文学评论组成,您可以在此简要概述与其他作者有关同一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是高质量的,即基于认证期刊和书籍的文章。尽管文献综述并没有直接涉及博士论文的实际工作。然而,它清除了研究人员的思想,因为他在研究研究时应遵循的方向是什么。
第三章详细讨论了包含博士论文陈述的研究问题。它还会包括“问题陈述”,“创造基本问题”以及假设和预测“。本章再次简要总结研究人员试图达成的研究和评估,以及他的研究问题的严格陈述。
博士论文的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博士论文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论。本章根据科学技术,比较分析,回归分析以及其他一些学术分析技术的运用等因素,在不同的论文中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本章将包括研究中使用的变量及其适当性定义和解释。此外,它还将详细讨论由作者本人是否为研究构建了任何讨论的变量,因为这样就需要对其构建背后的推导或理论进行适当的论证。
第五章讨论迄今为止进行的研究的检查,并讨论应用具体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下一章将详细讨论结果,并将根据以前的参考文献或通过自行分发提供一些理由来评估结果。本章还涉及研究的局限性。这意味着研究未能解决或纳入的因素。除此之外,限制部分可能涉及作者的研究由于数据集和变量规范而未能同时解决的具体问题。
课题研究是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大多数青年教师是第一次参与,往往会有不少困惑,也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了达成“轰轰烈烈开题,踏踏实实研究,轻轻松松结题”的目标,让课题研究真正成为促进自身发展与学生成长的抓手,现对一些课题研究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策略。
一、课题名称缺乏规范性,建议用语准确、表达简洁
课题名称是课题研究的核心,通过名称能了解要研究什么,也决定了研究的内容。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有的课题名称中可以没有研究方法。课题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交代清楚;第二,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第三,名称要简洁。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用。课题名称一般不超过20 字。在一些研究题目中常出现比较随意的现象,有的过大,让人把握不住方向。如“职业中学数学分层教学”,从题目知道研究的是数学中的分层教学,但具体研究分层教学中的什么内容,不免让读者难以琢磨,如果要真正了解研究的内容就要看其研究内容了。“ 把握歌曲的二度创作———提高中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题目中的破折号不知道作何用途?是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还是起到副标题的作用?如果改成“把握二度创造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实践研究”是不是更好?题目中的副标题能不用最好不用,让标题更加简洁、有说服力,实在要用,要能起到说明的作用。
二、研究内容不够明确,建议条理清晰、内容具体
课题研究内容是对课题所要具体解决的主要问题的描述。研究内容部分要把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内容有条理地呈现出来,让课题评审者对课题研究内容有直接的把握。研究内容的写作要把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课题一般先看题目,再看研究内容,从研究内容就可以知道你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研究内容的重要性,研究内容的设定比较随意,有的不能说明研究什么。其实,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因为题目确定了,你要研究什么都应在研究内容中有所体现,研究内容应该明确、具体。如课题“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的研究内容如下:
1.现状研究:学生体能与技能差异状况分析。
2.价值研究:差异教学策略对不同体能与技能类别学生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作用研究。
3.挖掘差异教学资源,丰富并优化差异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
4.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研究。
这则研究内容的拟定紧扣研究题目,第一条是对现状的调查分析,这是很重要的,基于现实研究很有必要,又不脱离现实。第二是价值研究,最主要、最重要的研究。第三条和第四条也非常明确、具体,让人通过研究内容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可行性等做出判断。
三、成果不能体现过程,建议过程扎实、追求实效
确定了研究内容,课题组应该按照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扎实的课题研究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出现,这种成果是论文还是其他,论文是否发表,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有成果形式表达出来,如研究反思、读书笔记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呈现。这足以证明研究的扎实与有效,未必是发表或获奖了论文才能显示成果。课题研究的成果需要用某种载体或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常见的课题研究成果呈现形式有:
1.事实性成果。如各种观察、调查、实验的资料汇集,个案、事例、考察记录等。
2.工具性成果。如规划、方案、制度、标准之类,以及地方性教材、校本教材等。
3.经验性成果。如教师的各种经验总结、反思笔记、教育随笔、典型案例等。
4.理论性成果。如课题研究报告、研究专著、研究论文等。
5.其他形式的成果。从载体的角度,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软件、教学录像等。
其中,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等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表现形式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研究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反思、教育教学案例等可进行适当的梳理,上升到学术论文的高度去参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与投稿,还是有很大机会获奖与发表的。在一些课题的中期评估中,因为研究的时间比较短,评比的机会与投稿的时限等因素,可能不会及时获奖与发表,这也没有关系,也能作为研究成果在课题中呈现。这些研究成果足以反映课题研究是否扎实、有效,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过程应该以全面的资料呈现研究的过程,如围绕某个主题展开了课题研究,研究应有通知、有活动、有总结,并有一定的成果。
四、成果主题衔接不够紧密,建议明确方向、把握关键
大多数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都是课堂,研究的成果的展示往往是通过一些活动或公开课,而不少青年教师错误地认为上公开课就是展示研究成果,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参与研究了,无论是自己开展的校内课还是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只是研究的形式而已。有青年教师在汇报课题成果时,把一些公开课当成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汇报来展现,能说明什么?研究课只是过程。
对于课题成果一定要明确哪些可以归结为成果,哪些不能归结为成果,明确了这些,在汇报时就不会偏离研究方向。课题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的衍生物,是与课题紧密联系的,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的所有成绩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有的课题放了不少个人荣誉,有的开了很多公开课,有的发表了与课题并没有关系的论文。我们知道,个人荣誉即使没有课题研究,教师也能获得,它也不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即使是论文也应是课题相关的,而不是什么论文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应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与课题有紧密的联系,有的是直接产生的,可以称之为直接成果,也有的论文是因为教师的理念与意识关系在论文的某个部分涉及相关内容,这也可以作为课题成果,是间接产生的,叫作间接成果或叫派生成果。
五、反思缺乏及时总结,建议深化研究、加强投入
课题研究要靠平时的积累与维护,并要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研究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成果出现。有的青年教师认为,课题就是这样,轰轰烈烈开题,开了题就等着中期评估。在一些课题评估中我们发现一些课题缺乏内容展现,思考的深度也不够。真正深入的课题研究应该是不断有成果出现的,无论是反思还是经验总结,即使没有,通过一些过程性材料也要能看得出来。不少青年教师在汇报时内容空泛,不能展现自己扎实的研究过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临时拼凑。
对于课题报告的撰写,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模仿比较成功的课题研究案例的格式非常重要。无论是课题期评估报告还是结题报告,都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采取的研究措施、取得的研究成果、问题与思考等。在梳理研究过程时,对于研究内容在中期评估时可根据自己的总结与反思进行一定的修改,因为一些情况在开题时思考不够深入,可做适当的调整使之趋于完善,这样写出来的报告更扎实,研究方向与内容也更加准确。
六、网站建设应付差事,建议注重积累、资料翔实
随着课题管理的不断完善,现在的课题研究都需要开通网站,网站建设与课题的研究过程应该是同步的,平时开展了什么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等都应该及时上传网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课题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这样的课题研究过程才会是扎实的、有效的。但在一些课题网站我们不难发现,不少课题都是在课题评估之前搞突击,有的课题的点击率非常低,内容也是东拼西凑,可以看出教师有应付之嫌。完善的研究过程一般有计划或通知,研究课应该有上课简况,再贴上一些上课的照片或文字说明来体现研究过程,与此相关的教案、总结反思等也应及时撰写与上传。这样积累起来的课题过程资料才是丰富的,课题网站建设更符合课题研究与管理规范的。每次活动都有完善的过程,并形成文字上传课题网站,再加上一些平时的反思总结,这样的课题研究才真正做到了资料翔实。
七、课题汇报不着边际,建议明确关键、把握要点
关键词:课题意识 设计意识 成果物化能力
中小学校的科学发展依承于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指向于中小学校的特色、优质与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的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普遍存在着三种问题倾向――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这三种问题倾向不仅导致中小学校无法获得预期的科研成果,而且降低了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更使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大受打击。由此,对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存在的三种问题倾向进行深入剖析与对策分析,是有效提升中小学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以及成功推动中小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问题意识较强,课题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策略实现课题意识的增强。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并提出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将其提炼并抽象为一个值得深入讨论与研究的科研课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虽然科研课题一定来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就是科研课题。
一个优良的科研课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价值性。即能够为教育理论的拓展提供相关的知识,或者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的指导。其二,创新性。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不难,但是要区分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就比较难了。因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都没有研究意识,他们不会甚至不知道运用文献检索来甄别已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创新性。与其花如此多的时间重复前人的研究还不如直接将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当中。因此,创新性是优良课题的必要条件。其三。可行性。一个有较高价值和一定创新的课题并不一定就是一个好课题,除非它切实可行,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成形。由此,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一定就是个优良的课题,因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可能没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也可能没有一定的创新性,还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无法有效解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良课题的产生既需要问题意识,更需要课题意识。
鉴于此,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就成为中小学教师生成优良课题的重要策略。这要求教师,首先,从价值性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是否能够为教育理论带来相关的知识,或者是否对同一类型的教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其次,从创新性的角度考虑问题及其问题解决是否具有新意。比如,这个问题是否已经有人研究过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是否与众不同等等。最后,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能否成功解决问题。如果仅凭现有的研究团队、研究水平或研究条件根本无法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或很难推进问题解决的深入,那么这个问题也无法成为好的研究课题。实质上,无论是从价值性、创新性还是可行性的角度来实现问题意识向课题意识的转化,其实都是在强调中小学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应具有研究意识。
针对“实施意识较强,设计意识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强化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以及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实现课题设计意识的增强。
从逻辑上讲,课题实施依承于理性、完整与优质的课题设计,因而课题设计是有效实施课题的基本前提。但是从现实上看,中小学科研活动中却存在着重视课题实施,轻视课题设计的问题倾向。比如,在课题实施中,教师们根本不知道课题的研究假设是什么,也不清楚是采用什么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所撰写的课题申请报告、课题中期检查报告,甚至结题报告基本上都仅是工作报告,完全没有研究的味道。中小学科研活动中之所会存在重实施轻设计的问题倾向,其原因在于没有厘清课题设计与工作计划的异同,更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课题设计。
事实上,对于课题设计应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从“做研究”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设想,它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成果等问题进行构想,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研究假设、研究变量、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问题的设想。其二,从“做事”的角度来看,课题设计是指对课题“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等理论构想如何生成与实施的工作规划,它侧重于从操作层面对理论构想的生成与实施进行全面规划,其具体内容包括要做什么以及做事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基于此,优良的课题设计至少应包括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构想预期成果等环节。首先,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问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答案。研究假设的提出对于整个研究活动具有导向与轴心的作用,因为整个研究活动都是围绕着研究假设的论证展开的。具体而言,演绎法、归纳法和比较法是形成研究假设的三种主要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初步假设-->不断完善假设-->研究假设的表述”是研究假设形成的主要步骤。其次,设计研究变量。研究变量一般包括自变量、无关变量和因变量。对研究变量的设计实质上就是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测量因变量的设计。研究变量的有效设计直接决定着实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第三,确定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假设与研究变量的提出与设计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什么”的具体设想,是课题研究的目标指向;如何依据目标指向,采用什么方法逐步展开具体研究就涉及到“如何研究”,即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研究的具体方法与过程不仅直接影响着研究的进展,而且直接决定着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因而它是整个研究活动的关键,也是其成功的保障。在中小学科研活动中,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与叙事研究法等是较为常用的研究方法。第四,构想预期成果。研究成果不仅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而且是研究价值的具体表征,更是课题评审的重要依据,还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预期成果的构想主要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构想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比如是论文、著作,还是调查报告等;二是设想研究成果的名称、完成时间以及负责人等。
针对“成果物化意识较强,成果物化能力较弱”的问题倾向,通过有针对性地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撰写训练实现成果物化能力的增强。
如上所述,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团队而言,是推动课题研究的内在动力与研究价值的生动体现;对于课题主管部门而言,是课题汇报与成果评审的重要材料;对于同行而言,是经验交流与成果推广的重要载体。由此,研究成果的物化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虽然中小学教师也较为注重物化研究成果,但是他们却将成果物化停留于个案的生成、搜集与整理,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经验总结。尽管个案与经验总结式文章都是研究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亟需加强。这一点,就连教师们自己也意识到了。重庆市龙凤桥小学的教师就认为,“我们的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深度”;朝阳小学的教师也提出,“我们需要专家在研究成果的物化上给予引领”,“新教材内容的持续调整使得我们的大量研究成果(即个案)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教师们的呼声与叹惜使我们意识到,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应成为中小学科研培训的重要目标。
实质上,成果物化能力就是将研究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生动体现在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中的能力。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最终表现在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鉴于此,成果物化能力培养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结题报告的能力。由于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是结题报告的核心内容,因而区分出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并能够有效把握两类报告的侧重点就能够撰写出优良的结题报告。具体而言,工作报告侧重于从工作(即“做事”)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结果如何等方面进行回顾与总结;而研究报告则侧重于从研究(即“做研究”)的角度来对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研究结论与研究创新、还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设想等方面进行反思与归结。二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这里的学术论文既包括普通的学术论文,也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叙事研究报告等。因而,中小学教师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培养实质上就是训练中小学教师学会撰写普通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叙事研究报告等。
实际上,透过上述三种问题倾向不难看出,阻碍中小学科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症结在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意识强于研究意识,即过多地将科研活动看作是一项工作,而没有认识到科研活动既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项研究,更没有意识到研究应着手于问题,受制于假设,依承于方法,着力于创新,着眼于结论或策略,延伸于新的问题。因而,牢固树立研究意识,注重课题意识与设计意识的强化,关注成果物化能力的提升是增强中小学科研实效性的关键,也是中小学通过科研活动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核心。
参考文献
[1]邓小华.“学术的教学”与“教学的学术”―论中小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J]. 教学与管理,2013年27期
[2]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王际海.我国中小学科研兴校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过程监管
计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所有的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后,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毕业论文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但文章排版格式要规范,而且论文立论要正确,观点要有创新性,论据要严密。会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可以衡量一所高校会计办学水平高低。但近年来各高校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很大的下滑,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因此分析影响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应是当前高校强化会计教学改革和加强教学监管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一)写作马虎、抄袭严重。尽管学校会就毕业论文格式、论文要求等下发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但从学生交来的论文一、二和三稿来看并不令人满意,字体大小、文章排版不规范,错别字多和语句不通顺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如此,文章抄袭现象很严重。
(二)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差。很多学生只会使用Google、Baidu网络查询工具检索文献资料,对于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不会运用。所以收集和查询的文献资料学术性、前沿性和权威性不大,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很多学生不知如何正确选题。学生在写毕业论文前,很多人从来没有看过会计论文和论著,对于会计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概不知,因此无从谈正确选题。为了交差只能盲目从学校公布的相关论文题中选,结果题目要么偏大,论文写不出深度;要么题目偏小,无从展开,论文缺少宽度。
(四)写作能力较差。从交来的开题报告、任务书和论文初稿来看,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的学生可能了解学术论文的格式,同时也收集了一定的材料,但由于写作能力较差,最终无法写出满意的论文。
二、影响会计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各高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会计教学改革,应该说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为什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毕业论文每况愈下,质量不尽人意呢?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目前各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取决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打分,导致教师对学生不敢严格要求;学校也会担心因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而影响学生就业和前途;少数学生因不能按时毕业而闹事时有发生,造成指导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有时会有所迁就。这样学生不端正写作态度,毕业论文出现错字连篇,文章东拼西凑甚至严重抄袭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过多考证、考研等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本来课程负担就不轻,但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不仅要参加4、6级英语、托福、雅思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还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理财规划师等名目繁多的考试。除了上课,学生平时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考证上,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会计专业期刊和学术专著。没有平时的专业理论的积累,只凭毕业前一小段时间怎么能写好毕业论文。此外,毕业班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多重压力,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
(三)少数教师指导论文不力。多数教师都能按要求对学生指导论文写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由于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或自身科研能力不强,疏于对学生论文的指导,加上目前会计教学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这种情况下,自然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写出好的论文。
三、提升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
(一)改传统会计教学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差。改革为研究和创新式教学后,教师每讲完一、二章会计专业课后,应就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查阅相关会计专业资料,随后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形成新的观点。比方说,教师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投资性房地产相关内容后,就要布置学生查阅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核算有关理论探讨问题,在课堂上学生讨论,形成新的观点,并让学生撰写。又比如,在教师讲解《审计学》中内部控制内容后,让学生大量阅读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材料,提出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撰写内部控制相关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凡的学生,该门课程考核成绩可加分。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研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就能在日常的教学中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科研能力。
(二)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课并计算学分。该课程可开设在大三第二学期,主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来讲授。专题内容应包括:(1)如何使用专业性的搜索工具。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CA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CSMAR期货股票分析高频数据库、国外ASP、BSP全文数据库等的使用。(2)如何选题。(3)如何收集和整理资料。(4)如何写开题报告。(5)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6)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教学时要边教边练,学练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科研工作。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仅凭一时就能提高,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对学生较长时间的培养、训练和指导。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平时都承担了横向和不同级别的纵向课题。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科研团队里要有学生成员。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学生不同的科研任务,每年的寒暑假要根据学生的研究领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学校要给教师配置教师工作室,科研任务在教师工作室里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学生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时,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一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今后做毕业论文打牢基础。
(四)毕业论文开题时间适当提前。目前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末,收集资料、调研和实质性写作在大四第二学期,前后不到三个月就要提交论文定稿。这种安排,时间上不是很妥当的,因为很多学生要报考研究生,而研究生考试是每年的元月份。选题、开题时间正好是学生考前冲刺的关键时段,学生这时根本不会把精力放在选题和开题工作上。而到了毕业班的最后一学期,考研已上线的学生会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应付考研的面试上,其他学生有的要备考公务员,有的要去落实工作或顶岗实习,一事接一事,学生往往认为目前的考试和求职更重要,而无法顾及毕业论文的事。建议把选题、开题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末,这样不但能加长论文写作时间,而且能有效避开因就业、考研造成的时间冲突,也能与毕业论文专题课相对接。此外,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规划和教育,比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但人力资源师、物流师等考试,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作用不大,学生可以不报考这类考试。有了充足的写作时间,毕业论文质量才有保证。
(五)要切实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监管。第一,各学院(系或教研室)要成立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生论文的论题的遴选、确定毕业生的选题、安排论文指导教师、审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的答辩等工作。第二,各学院(系)要制定具体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管理细则,并在指导委员会具体监督下对实施管理细则和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监控。要规定学生从开题报告到任务书,再到毕业论文的定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要经过三次修改;明确规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全程记录。记录过程可作为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三,对毕业论文电子稿进行检测。会计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不能高于20%,重复率高于20%的论文要再次修改。所有学生要求答辩,通过答辩进一步确认论文的真实性,答辩后要求学生根据答辩意见再作最后的修改。这样论文经过检测前的三次修改、检测后再次修改和答辩后最后一次修改,才能有效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确保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第四,建立评优激励机制。每年开展毕业论文的评比,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并推荐在学校的学报上发表。对获得校级、省级优秀会计毕业论文奖的指导教师给予奖励,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因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不力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国海,杨美霞.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李红.高校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0).
3.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1).
4.林丽琼.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5.肖鹏,康红霞.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0) .
6.马中,屈波.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高教研究版),2008,(01).
关键词: 中学教师 小课题 研究过程
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五年多来,感触颇多。从选题、立项、研究、结题过程看,一项课题要取得成果是不容易的,而选题范围的大小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比较符合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应符合个人教学实践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范围越小越好,也就是小课题。从课题研究实际讲,我认为小课题源于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学科针对性,对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与其他课题的主要区别是课题研究范围和主体发生变化,主要是教师个人或三人以下开展研究的小课题,而不是大集体课题。因此,对于小课题,中学教师应该积极地申报和承担,并认真地组织研究,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一、“小课题”的选题
1.选题范围要小。
“小课题”是范围非常小的课题,是针对教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如果选择课题的研究范围比较大,则单靠自己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选题范围一定要小。例如,“十二五”我校参加的国家试点课题研究项目,我们研究的是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而分到课题组的是子课题中的子课题。《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研究》、《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寻找规律,巧用规律》、《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由于研究范围有限,通过个人操作就能够完成,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是组织“小课题”研究的选择目标。当然在选题时一定要注意课题研究内容符合自己的学科特点,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2.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线教学工作者所选择的小课题内容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符合教学实际,研究出的教学成果才能较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一些范围大、理论性强的课题研究对教师来说就不太适合了,不但研究难度大,而且实际操作困难,实用性不大,这样就不符合研究的初衷。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法指导探究”,这样的课题研究目标范围大,达成难,操作难,需要整个语文组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就不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方法探究”具有可操作性,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3.与个人实际情况相符,不要好高骛远。
“小课题”研究要切合个人实际,因为学科特点不同,每位教师的研究专长不同,知识量、教学能力也有区别,有的老师擅长写作,有的老师擅长实际操作,有的老师则在汇总和方法研究方面比较擅长。因此,在选择课题时范围要尽可能选择自己学科教学实践和本校实际情况,要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的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才能发挥课题研究时自己所长,未来的研究成果才有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很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小课题”的实验操作与研究
1.制订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过程和方法。
在小课题正式开始研究之前,与大课题研究一样,首先要制订研究计划和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然后确定好时间和研究进度。最重要的是过程和方法,因为课题的研究成果来源于过程,因此在后期研究中要按进度有序进行。
2.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不懈。
研究计划和方案制订好之后,就应该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不能拖拉与懈怠。其实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某一过程中断或拖拉,就很容易松懈下来,越拖越多,欠账以后,后面的研究就很难完成。所以,要加强自身约束,克服惰性心理,踏实、持久地开展研究工作,这需要坚韧性和研究反思。
3.合理分配时间,要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们不可能脱离教学。而教学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因此用来课题研究的时间很少,需要挤出时间进行研究。我们研究的课题大部分是小课题,很多内容也都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或多或少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只要不拖拉和懈怠,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是可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的。
4.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详细的记录。
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而记录和整理是课题研究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课题计划、方案、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论文和体会、阶段总结报告等材料。最终的研究成果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词语,而是在于研究过程中详细的材料积累和记录,它是研究心得、研究结论重要的依托。因此,课题研究教师要注意收集资料,将收集来的资料分类、归档。
5.依据课题研究实际过程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
一般情况下,课题的研究分为几个时间段,研究教师都要对每一时间段内研究的得失认真进行总结,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得失从而改进后面的研究计划和过程。课题研究结束后,首先要将积累的材料和记录、阶段总结拿来,认真筛选和研究,撰写符合实际的严谨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和论文不需要华丽的词语表述,怎么做就怎么写。只有通过平实的、经过实践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能令人信服,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这样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才有学术价值,才有利于学术的交流和推广。
三、成果形成后的完善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