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6:59: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环境污染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资源对于国民经济建设、人们日常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逐年上升,但人们却忽视了对于环境的破坏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水资源的污染破坏更加突出。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遏制水环境破坏行为,对于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新疆的自然环境较为脆弱,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以荒漠中的绿洲农业为农村生产的基本环境基础。但近年来新疆地区的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峻,需要人们加强对新疆农村的水环境破坏现象的认识,因地制宜地解决水生态环境破坏、退化的问题,为遏制农村环境破坏、水生态环境退化,推进农村、农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新疆农村水环境退化原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有关部门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推出了《环境保护法》及其相关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并由管理部门主导以此为依据对水生态环境进行管理。但纵观此类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都对于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没有针对性的规定,从法律层面还缺少对农村水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依据,因此有关部门还需要完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有关制度、法规。
(二)农业活动与经济活动造成污染
对于新疆地区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更多表现在化肥污染、农药污染、乡镇企业污染、规模化畜禽渔养殖污染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等方面。新疆地区的农村农业活动与内地具有相似性,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采用污水灌溉,导致地下水被大面积污染。相关的试验检测表明,新疆农村地下水中的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此外一些养殖业也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加,环境日趋恶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而且没有指定的堆放垃圾场所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垃圾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由于缺乏资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填埋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是空白。
二、新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改善对策
(一)加强农村水环境管理法治体系
笔者认为,立足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法律体系建立应该坚持下述几点原则:1、因地制宜的原则。需要结合农村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民族组成结构、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协调发展。对农村经济建设来说,要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而不能竭泽而渔或以环境破坏换取经济建设的成果,在已经产生污染的农村区域应该加大水污染治理的力度。2、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新疆地区的农村水生态破坏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给环境的变迁带来负面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预防措施的前提下,积极治理已经造成的环境破坏现象,并继续探索更适应农村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污染的发展模式。3、公众参与原则。环境是人们共同拥有的家园,是人们生活、生产的共同的空间,需要发动全社会的人们来一起努力为环境保护贡献自身的力量。因此,要加强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立法体系建立,还需要加强人人参与的意识,大力宣传广大群众提高环保意识。而农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过于单薄,加强环保教育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加大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发动农民积极防治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快研发污水无害化处理技术
农村传统的生产运作方式,对于环境的污染较现代机械化作业污染更少,需要适当增加农业运作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大力研发无害污水净化技术,可以有利于新疆这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
(三)加强生态化农业道路的推广
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农田景观中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在地形转换地带,建立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也可减轻非点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从根本上来讲,农业生产必须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草)、退田还湖(湿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新疆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
首先要加强和完善控制乡镇企业环境污染的法制建设。采取“台阶式”的经济技术政策和对策,对不同生产水平的乡镇企业,执行不同行业的技术规定和不同等级的技术标准。其次要加强宏观控制,做好市、区的环境保护控制规划。特别要重点保护水源,尤其是地下水源。结合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加强污水灌溉的研究和管理解决养殖业污染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应科学、合理规划养殖业规模,建立生态型养殖场,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
三、结语
新疆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正遭受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破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法规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农民环保教育与宣传,以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方式相结合,引进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无害污水生态处理系统技术,为农村农业生产探索适合自身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的发展模式。要想彻底解决新疆农村水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控问题,还是需要靠农村居民人人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因为造成水污染加快的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口密度快速加大,人口素质偏低。因此在全社会加强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教育,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环境、防治水环境污染的良性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刘洪喜.浅析当前农村水环境恶化的成因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05).
[2] 刘笑波.论环境保护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今日科苑.2007(22).
关键词 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123-01
1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分析
1.1 水体污染
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水环境质量恶化,居民可以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进而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1.2 大气污染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大气污染主要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不断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一旦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大气环境就会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破坏生态环境。
1.3 固体废弃物污染
固体废弃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简而言之就是“垃圾”。目前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这些垃圾不但可以污染大气,而且还会对土壤、水体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因此,为了创建良好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我们要积极研究运用先进的高新技术手段,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如在环境治理时采用比较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从而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2 生物技术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
生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现代高新技术,它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内容涵盖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初期仅仅局限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加工工程等方面,伴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逐渐在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方面运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不同于一般的传统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生物技术不依赖地球上有限的资源,而是以以生物为对象,着眼于环境污染中再生资源的利用;生物技术打破传统的高温高压处理技术,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连续性的操作,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可以开辟生产高纯度、优质、安全可靠的生物制品的新途径,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有力的保障;生物技术可解决常规技术和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
3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3.1 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制约人类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分析当前的水处理技术,我们可以得知生物处理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控制和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手段,生物技术将成为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领域重点开发和应用的技术手段,目前常见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生物技术有生物膜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稳定塘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法和土地处理系统法等等。其中突出表现在生物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生物修复以及微生物水处理剂等方面。
3.2 生物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生物技术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在大气污染处理中的应用历史非常短,还不够成熟。目前在大气污染控制和治理领域采用的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过滤、生物洗涤和生物吸附法等。生物技术法与传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比较,具有低消耗、低成本、高效率、安全性好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3.3 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应用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固体废弃物也迅速增多,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世界各国处理固体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填埋、堆肥、焚烧。其中填埋和堆肥技术属于利用了生物的处理技术。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后,可作为作物生长的优质肥料,实现生活垃圾的部分资源化,这不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实现废物资源的二次利用。
4结论
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已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应用前景。作为一项有效的环境污染治理措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环境问题的也会不断出现,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原有的技术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控制新理论、新方法,从而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毅.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与环境保护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4).
[2]许云峰,杨涛,兰微.现代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3]刘艳丽.现代生物技术在生态环境及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9(4).
[4]柳萍.环境科学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美结合――评《现代环境生物技术》[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4).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对策
近些年,电视及网络媒体对环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充分说明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不容乐观,虽然我国的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阶段环境保护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对现阶段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环保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是总体上仍然还是在恶化,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不断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并且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我国很多区域出现了严重的酸雨污染问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酸雨污染地区。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自从人类脱离了刀耕火种的田园生活以后,尤其是进入新的城市和工业化的社会以来,我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和复杂。目前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有机物的污染导致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经有过比较好的控制,但是最近几年水污染现象又有所恶化。现在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已经变得十分突出亟待解决。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重。森林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是一个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对于森林覆盖率的要求不低于 30%。尽管建国后我国持续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希望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但是却导致森林破坏现象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很多地区过度放牧以及环保问题不够重视,管理不善,造成了 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更加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重视环保工作是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我国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渐完善监督体制,有效建立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运用多种措施积极解决环保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法,加大处罚力度。要加强执法力度,对于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要进行重点查处。加强对于工业开发的监管,对于影响环境的问题要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二)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各级的环境监管机制,对于相关部分对于环境保护问题执法情况进行监察,对于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组织落实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监督下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查处重点单位环境违法行为。各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责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承担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
(三)增加环保的资金投入。要着力加大政府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投资,政府需要把环保问题的财政支出列入政府投入的重点项目,加大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以及环保各种问题的建设等的投入力度,认真执行国家对于环保问题的相关政策,确保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相关事务的经费。积极宣传环保的意义,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丰富资金筹划的渠道,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募集社会资金治理与环保事业。
(四)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给公民和企业提供一个保护环境的平台,例如垃圾的收集与回收,废物的处理等,从而保证环境,水质以及空气的清洁。在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也是政府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政府应该积极为民众提供这种服务,如果当地的政府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也要明确这方面的职责,不能推卸责任。
(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由于不同事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是不一样的,随之带来的环保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工业活动对于环境的污染是最大的,相对来说第三产业是最少的。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清洁产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发展和生态发展相互和谐。
(六)加强环保队伍建设。环境保护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环境保护队伍人员的自身素质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适应经济需求,很多从事环保工作的干部在工作中仍然采用一些老办法,不会创新,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环保工作的质量。要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好,思想解放、视野开阔的优秀的人才选进班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积极优化环保队伍的人才,对人才进行素质能力的提高,把环保干部输送到党政系统,把优秀党政干部吸引到环保系统。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运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促进我国环保队伍建设的提高。
(七)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对于环保产业的税收要以其排污水平的高低实行差别性税收政策,基本的税收基数根据国家环境污染物标准(排放总量)设定,如果符合国家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的),则依据基本的基数进行收税;如果排污高于国家排放标准(或者排放总量的),则对其以超标排放的倍数(或超出排放总量的排放量)为标准进行收税;如果排污水平很好,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则以低于的排放倍数(或者减少排放的数量)为依据进行减税,甚至是免税。还 应针对环境服务所得税建立其减免政策,针对环保设备及服务制定出口退税政策。将环境服务质量的水平与经济收益进行关联,对环境质量产品实行依据其质量高低进行定价的政策,加快排污权交易政策及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快速推行。除此之外,还要为推动环保产业更好的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和完善内外部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洪平,谢i.为发展竖起环境法制的坚强“后盾”[J].环
境保护.2011(20)
[2]董树彬,张启发.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立法的双向互动
[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03)
1S村水环境变迁史及水污染
S村水系比较发达,几条主干道旁均有沟渠相连,村中还有很多湖泊,房屋多建在水系旁,水质情况却不容乐观,沟渠上大多漂浮着塑料垃圾。根据访谈,20世纪80年代以前,居民用水主要是河水,“当时河水比较清澈,可以钓鱼、洗菜、洗澡、游泳”。自20世纪80年代初村里通自来水后,居民不再喝河里的水,不过可以洗衣、游泳。从2003年开始,一批废品回收和加工企业相继进入该村,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不用的“垃圾”也扔入水中,水质不断恶化,直至变成黑水,甚至干枯。陈阿江对水体的功能进行了区分,提出“水体功能层次论”这一概念,水的功能具有层次等级,高级功能是用于饮用,低级功能则是用于纳污[2]。从上述S村水环境的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河流功能的退化与水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工厂乱排污水对水系环境有着巨大的破坏。由于水体的高级功能具有资源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想回到以前的“天蓝水清、稻香鱼肥”几乎不可能。尽管废品产业的进驻为S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破坏了村庄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废品回收和加工以塑料为主,资料显示,2008年S村加工颗粒的有45户,收旧户100多户。自2003年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以来,一些原本分散在南京市区的废旧塑料收购点自发地迁到了S村并且越聚越多,这些人一开始也给S村带来不小的房屋租金收益。但随后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不可估量的,因为需要用水,塑料加工厂均建在河流湖泊旁,方便就地取水,当水受污染后,他们用网撑起一片方形的区域,与周围有漂浮物的水隔离,从中取水,生产后的污水又排到河水湖泊中。而回收的“废物”并不是所有的都有用,于是在加工厂看来是“无用的垃圾”便被直接扔到河里,在处理废弃物的同时又进一步造成了废弃物污染,为其买单的却是S村的村民。此外,在大众消费的时代,我们的消费大大超出了生存所需,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的乱扔,也对人居环境造成了灾难。
1.2大气污染S村另一个环境污染问题便是大气污染,一是垃圾堆积散发出的气味;二是在水泥砌起来的垃圾箱里焚烧垃圾所散发出的烟雾;三是加工厂里飘出来的有毒刺鼻的气体。大气污染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部分村民出入戴上口罩。“现在还好点了,前几年每到晚上,他们就烧电缆,为了里面的铜丝,那气味别提多难闻了,搞得晚上都睡不安生,我们反映过,后来他们就收敛点了。”一位村民说,他还反映村里孕妇一旦怀孕便会搬出去住,生完小孩再回来。废物回收利用本该是件好事,做得好便是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但这种简易的不规范的小作坊加工点,帮助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带动村庄出租业、商贸市场的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村里的居住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下面将根据贝尔提出的3个层面对S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S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社会解读
2.1环境污染的物质层面分析
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它涉及消费、经济、技术、发展、人口与人体健康等。从物质层面来看,人们是如何塑造出现在所面临的环境现状呢?从表面上看,S村的环境污染和恶化主要是因为废物回收和加工,但不仅是这样,其背后还有更深的社会经济原因。
2.1.1生产方式的变迁(潜在因素)S村处于城郊结合部,城市化的浪潮不断席卷这个村落,城市的扩张,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多样的谋生手段,村民可以去城区打工。20世纪90年代初,村民就不种地了,田地开始荒芜,在原有的田地上,村民不断地建造房屋,出租给外地人。但水和土地只有用才能很好地得到保护,只保护而不用并不是解决之道。不再种地,不再用地,村民对土地的依赖和联系也在慢慢减弱,农业生产基本上退出了S村人的生活。而20世纪80年代初自来水的推广和普及,使得河水的高级功能找到了可靠的替代者,即使河水遭到污染也不会无水可喝,水体“饮水”的高级功能不再使用,功能不断退化。村民维护水和土地的意识也不断减弱,面对经济收益的诱惑,村民以牺牲环境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2.1.2加工企业的进驻(主要因素)2003年是一个环境发生变化的分界线,南京市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S村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吸引了废物回收和加工企业的进驻,形成集聚效应。一方面S村处于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租金也便宜;另一方面S村水系发达,符合工厂的取水需要。S村成了理想的选择,在积聚效应下,加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从废品利用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些小加工点的介入弥补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的不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无序经营以及废水未经处理便倒入河道,带来“二次污染”,产生恶性循环。
2.1.3拆迁过渡期(破窗效应)S村的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环境破坏如此肆无忌惮,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处于拆迁的过渡期。据村民反映,该村15年前便说要拆迁,真正拆迁从2006年开始。调查小组发现并不是成片拆的,有些地方拆了,有些地方还没拆,一方面是补偿条件没谈妥,另一方面是政府也不急,因为城市扩建还没建到这里来。这种结构上处于拆迁的过渡期的境况产生了一种类似“破窗效应”的现象。一方面,反正要拆迁的,趁拆迁前赚取点利润———村民获取地租,加工厂商赚取利润,即将拆迁和获取收入是村民能忍受环境污染的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反正已经污染,多点污染就没那么难以忍受了。“破窗效应”表明,环境对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一扇窗户如果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S村环境污染的逻辑便是这样,村民等着拆迁和补偿,企业主等着拆迁后再换个地方,至于环境的修复,就留给政府和开发商来做,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填埋后建高楼,再重新开发新的小区景观。
2.2环境污染的观念层面分析
环境问题还涉及人们的文化、道德观和社会经验等,S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背后,还有着深层次的观念因素,或者说文化因素,它影响人们思考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首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村民与“水和土”逐渐脱离,保护水和土地的观念不断淡化。其次是村民对待土地的观念发生变化。福斯特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概念,指在资本主义社会,“土地”被看作是商品,是一种谋取财富的手段,要穷尽一切带来利润[3]。种地获取的收益比出租土地和房屋的效益少,再加上谋生方式的变迁,为了利益最大化,出于“土地伦理”,人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最后是“公”和“私”的观念变迁。鸟越皓之指出人与对象之间存在物理或心理距离,距离越短,关注程度增加,而对于垃圾的关注范围,越是远离自身,人们关注越少[4]。个人出于“私”的考虑,以环境代价换取个人的利益,而“公”的水系与人的日常生活越离越远,利益的考虑屈从于环境的维护以及弱势的地位最终造成“公地悲剧”。调查发现,村民自家房子里面的卫生还是有保障的,与门口河流里面的垃圾形成鲜明的对比。
2.3环境污染的实践层面分析
如何把物质层面和观念层面中的要素结合起来,更好地去解决环境冲突呢?面对环境污染,S村居民也曾有过环境抗争行为。2008年,村民曾给市环保局打过电话,后来,又给媒体打过电话,当时做了一个实验,把鱼放在水里,没几分钟,鱼便死了。从收集到的资料看到,在2008年,S村的环境问题曾引起多方关注,媒体对此进行了调查和报道,市环保局也下令进行了整顿,对河流也进行了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为什么直至现在,S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仍存在着,而且还在继续恶化,而在实践层面,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在治理上,正如陈阿江教授在《次生焦虑》里所说,文本法和实践法是分离的,我们习惯根据情境来行动或定义行动的意义。第二次调查时,正好建邺区对S村的加工企业下令整改,还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停自来水供应、限制大工厂的运行,大工厂停工了,只剩下一些小工厂还在运转。与第一次调查相比,能看出来整改有些效果,空气好闻一点,水面干净了些。不过,治标不治本,要求治理河道,村头沟渠上漂浮的垃圾确是捞起来处理了,但村里的河道没什么变化。在执法上也存在着困难,一方面加工户和少数村民受到利益的驱动阻挠执法,另一方面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每次执法从最初介入到最终做出处罚都需要3~4个月的时间,加上没有暂扣物品的权力,给那些非法加工点提供了可乘之机,随时转移财产和设备。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轮整治之后好上10d左右又开始反弹,然后再整治再反弹。此外,外地人和流动人口的增长也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外地人并不把村庄当成自己的领域,从而不受当地道德观和“地方性知识”的约束。
3结语
1 概述
对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来说,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等诸多方面,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当前,我国水污染问题已经从城市开始拓展到乡村,由下游延伸到上游,由地表深入到地下,加重了区域水环境的污染程度,跨界水环境污染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加强对各项指标总量的控制,将成为今后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流域水环境的保护者采取有效的激励与补偿措施,是当前改善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对于流域跨界水环境补偿来说,更可有效控制水污染物的任意排放,提高流域水环境的质量水平。
2 流域水环境资源的公平与效益协调
一般情况下,流域上游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水环境的容量比较大;但是以流域水环境保护的整体目标为出发点,上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水资源数量、水环境容量等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由于上游属于河流的发源,往往为较为重要的水资源涵养区域,而上游地区在应用水环境容量资源过程中,还应考虑到中游、下游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对流域环境的功能进行划分过程中,对上游地区环保性能提出较高要求,那么经济较为发达的中游或者下游地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上游地区的地形起伏相对较大,也面临了更加艰巨的水土保持任务,需要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严格控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本文由收集整理上游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制约。如果在流域的上游地区,存在交通不便、资金匮乏、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再加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必将面临不公平的流域发展格局。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不能改善,将对上游地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并制约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连锁性发展。
所谓“公平”,就是强调同样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结合主体平等、内容平等来看,还可以深入到人类的平等、发展的平等,对流域内的所有公民来说,资源利用的权利和义务也应平等。以经济学角度为出发点,如果存在绝对的公平,往往其运行效率并不理想,因此在强化流域公平性的同时,也要客观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兼顾问题,在公平与效益之间寻求平衡点。但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污染,在满足基本环境功能的前提下,必须重视污染物数量控制
问题。
由于我国大多地区可以利用的资源较为有限,也影响了污染物的排放限额,当前政府已经意识到对污染物总量控制、合理划分配额的重要性,只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真正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在流域公平发展、推动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可考虑采取年人均污染物排放量标准的情况,制定并完善流域环境补偿制度。对于流域内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来说,对控制配额进行二次分配。也就是说,初次分配中强调公平性原则,各个地区排入流域中的污染物在区域的比重以及人口所占比重持平,而流域内的人均污染物排放量则不能超过人均数值;在二次分配中,强化了效率原则,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存在不同之处,那么排放污染物的强度也有所区别。
对于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应尽量控制污染物排放;而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则可以增加污染物的排放。对于不同区域二次分配中所担任的增减额任务,需要在区域内进行协商与谈判。
3 应用与发展思考
【关键词】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推广应用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各国的注意。为了掌握水体资源的变化程度,各国加强了对污水排放的处理和更加高标准的污水管理。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得工业污染日益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虽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对水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进行大量实时、准确地监测是当前水处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和新的挑战。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当前人类对水资源过渡的开发与使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工业生产中,水资源充当着重要角色,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情况下,对于工业污水水质的在线监测就成为水处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而对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进行研究,明确其推广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污水治理与环境监测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一)在线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与功能
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参数实时检测、污水采样器及上位机组成,且由单片机来对自动采样器和参数检测进行控制,作为下位机存在。归结系统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第一,检测部门,系统中包含PH值、重金属、COD、累计流量、瞬时流量、色度等八个实时检测参数。其中,重金属、COD、色度、PH值传感器的输入均控制在4mA至20mA。采用高精度液深传感器来检测瞬时流量,对无喉道量水槽水位流出来进行计算;第二,复位与电路。应用X5045芯片,来组成电路,可进行系统的自动/手动复位、相关参数贮存、密码设置、防死机电压监测,从而保证系统安全性,使其能够适应全天候的工作;第三,显示电路和键盘。系统数码管显示为六位设计,进而选择显示时间、日期、采样实时值、工作状态、累积流量、瞬时流量、故障点、年月日排污量等信息,且有八个键用于设置系统参数和命令键运行,分别为上、下、左、右、功能选择、查询、运行及确认键;第四,输出电路控制。输出通道为16个,10路用于对双向可控硅的控制,进而作用于电磁阀,3路用于对步进机的控制,进而作用于采样器取样转盘,其余的用于声音报警和水泵控制;第五,报警电路显示。对于每一输出控制点和检测点均有对应的报警显示,从而对运行状态做出反映,其形式中包含声光报警;第六。自动采样器。这一部分主要由采样控制电路、采样机构、单片机三个组成部门,其中,单片机用于对工业污水PH值及水流量等信号的检测,并以所设定采样方式和检测结果为依据,来就单次采样任务进行下达。采样机的吸水工具为蠕动泵,贮存水样瓶(24个)分别在同轴三层的三个转盘上实施安装,放置8个贮存水样瓶于每个转盘上,贮存瓶容量为250ml至50ml。每隔40度于中间层转盘边缘进行一个小磁铁的嵌入(8块)。由步进电气来驱动转盘转动,每层转盘对于取样管道通断的控制分别采用一只电磁阀。安装两只电磁阀于总管道上,来控制管道清洗回路和总管通断控制。分别安装管道和排放剩水槽,来用于对剩水的排放。
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监测设备监测所得数据,并通过局域网实时传输到公司各管理职能部门,各管理职能部门直接通过地球守望者环境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平台就可以随时了解现场生产情况,一旦数据采集器监测到异常情况,会根据其严重程度迅速对现场和上端监控管理职能部门进行报警,将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二)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该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输变电设备盐密值、灰密值、最高(低)温度、最高(低)湿度以及风速、风向,进而掌握所铺设地区的线路经过地区的污秽状况;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监测系统消除了人为影响的干预、大大降低作业人员工作量、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饱和污秽度,为污闪防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上、下位机(下位机为检测采样器)既能够联机运行,又可进行独立的单机运行。下位机主要负责对采样机的自动控制、排放总量和水质参数的实时性检测。上位机主要负责数理分析、生成报表、打印曲线等。在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中,首先处理所采集的数据,在分析完成后,将结果送至相应显示控件进行显示,并结合用户操作来实施处理。从缓存中读取采集数据,存放于数组当中,依据变量0、1、2、3.......15,变量0、1、2、3、...15,这样的的重复方式进行保存。之后,进行各个参数的上下限报警控制,从而保证系统应用时的安全性。报警界面包含了报警指示灯和正常状态指示灯,它们对于不同状态用不同颜色来做出显示,当显示绿色时,表示正常,当显示红色时,则表示异常,会发出警报。且系统报警功能是通过控制指示灯来加以实现的。
二、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
出于对工业领域特点的考虑,系统应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十分重要,在存在较多测定方法时,需要在准确数据、便利操作的基础上实施监测。应用该系统来对工业污水水质实施监测,快捷、简便、试剂用量少,且不需对滴定溶液进行标定,对于工业废水的控制分析十分适合。且应用实践表明,该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业污水水质监测的实际需要,达到了预期的稳定性、重现性效果,并在多次的监测对比分析中,实现了真正的、随时随地的监测,为工业企业发展与环境良性转变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该系统经试运行,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检测准确、采样器自动独立运行等特点,能够适应化工、自来水厂、机械、医药、冶金等工业企业污水的实时监测,且这些工业领域,将成为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推广应用努力的方向。最后,即是实时预测数据,来为在线监测系统的未来应用进行趋势预测,便利出现异常情况时,有效的手段处理。此外,还通过对无线摄像头的利用,来对工业污水表面实施远程监视,采用OCX空间,来完成实时的相机调节、拍照和图像显示等。在工业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中导入GIS数据库,来完成对污水制定区域的定位和搜索,从而为不同区域工业水质的监测对比提供便利和依据。
关键词:药物 水环境 分析
1、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
1.1 对藻类的危害
基于藻类研究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关药物引起慢性毒性中毒的研究多以藻类为研究对象,如微藻类和蓝绿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比毒性试验标准藻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强得多,但是非抗菌性藻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别不大。
1.2 对鱼类和两栖类动物的危害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类固醇对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有显而易见的影响力,当鱼类和两栖类动物体内含超标的类固醇时,其生育繁殖能力会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而抗生素对鱼类则没有明显的危害。
1.3 对微生物的危害
作为在水环境中大量存在的微生物来说,其本身带有一定的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可一旦超过其耐受性限度,中毒和死亡现象也是无可避免的,抗生素对费氏弧菌有毒性效应。水样中的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哌嗪和头孢拉定具有耐受性,可目前大多养鱼场使用兽药没有节制,导致底泥中的微生物中毒,从而减少了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这可能是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耐受性导致的。
2、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1 污染土壤与食物对人体的危害
用含有药物或药物残体的污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土壤药物污染,土壤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或耐药质粒的转移成为耐药菌,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多样性,生长在污染土壤上的农作物会富集不同浓度的药物,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进人和动物体内,影响和破坏人和动物的健康。
2.2 人体受污染饮用水的影响
我们目前的饮用水多是以地下水为水源,而此地下水也可能被层层渗滤的受药物污染的地表水所污染。更为严重的是饮用水中被检测出的药物可干扰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从而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人体一旦大量接触这种药物就会使消化道的菌群失调,并有利于细菌繁殖和病原体的侵入,增大胃肠道感染和体内耐药菌增加的可能性。细菌的耐药基因在细胞质中进行自我复制后则能通过遗传和转导的方式在细菌间进行转移传播,更令人堪忧的是,实验证实耐药基因也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进行传递,这就说明动物原的耐药菌株可以传播给人体。
3、实验室药物污染去除研究
3.1 制定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水样采集一定要按规律执行,每年的奉水期和枯水期应进行分别采样测定,气候适宜的地方可以依据其地域特点进行四季分别采样。已经建立了长期观测点的地方则应按月进行水质监测。在分析残留药物的环境水样品时,因为存在采集的环境水样品基体复杂, 污染物浓度低,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或异构体种类繁多等多种不利因素,应加倍重视水样品的预处理,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和重现性好的分析结果。
3.2 传统氧化
臭氧氧化药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与臭氧分子反应,反应缓慢且有明显的选择性;另一种是间接与臭氧分解产生的[·OH]反应,反应相当快,且没有选择性。臭氧和[·OH]的氧化电位分别是2·07eV和2·80 eV,从氧化电位上也能反映出氧化能力,但是臭氧的间接反应存在[·OH]的诱导问题,单独使用臭氧其氧化能力有限。氯作为水处理常用的消毒剂,对药物污染物也具有较强的氧化作用。氯对某些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氯溶解于水,迅速生成HOCl和OCl-,真正起氧化作用的是HOCl,OCl-的氧化性很弱。氯不具有普遍氧化性,生成的氯代产物的稳定性和毒性令人担忧。普遍认为单独利用O3、Cl2、H2O2和UV等氧化工艺,存在氧化能力不强,选择性高等缺点。
3.3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已经广泛商业化,常见有粒状活性炭(GAC)和粉状活性炭(PAC),粉状活性炭具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某些学者研究发现,ρ=5mg/L的粉状活性炭在接触4h后能够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药物残留,对疏水性药物(logKow>5)具有更好地去除效果,但是部分药物(布洛酚、眠尔通、磺胺甲口恶唑和双氯酚酸)对活性炭吸附表现出顽强的抗性。
3.4 膜处理
膜处理技术是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微滤、超滤和纳滤分离机理是压力差或电位差推动下的筛分离,反渗透的机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解释。微滤和超滤因孔径较大,分离药物效果差。Y学者们研究了超滤膜和纳滤膜对痕量药物的去除,发现超滤具有少许的去除效果是因为膜的吸附能力,而纳滤的去除机理主要是存在孔排斥效应,因此具有更强的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