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8 16:59: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浅谈数字媒体艺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浅谈数字媒体艺术

篇(1)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元素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65-1

一、数字媒体艺术

对于当今时代的艺术领域而言,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电视、电影也逐渐向数字媒体方向靠拢。数字媒体艺术也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声音和画面进行情感传播的动态艺术,因此,它的艺术审美主体所承载的内容也就决定了其表现的元素内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给时代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前景,其传播性能高、表现形式广和多样化的艺术特点也使得其成为了网络媒体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艺术通常利用自身固有的艺术特征表现艺术风格,其表现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艺术领域的这一缺失。与传统的传播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运行并对媒体信息进行双向传播,具有明显的数字化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媒体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体,同时也是一种超越传统媒体艺术的创新形式。其媒体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图像艺术、多媒体设计艺术、数字游戏动画艺术和数字网络电影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媒体艺术的一种,同时还是计算机网络数字平台中的多种媒体样式。它不仅能够将数字工具和技术语言结合运用于各种网络数字传播媒体之中,在传播过程中还能够无限复制信息数量并采用多种技术进行传播,数字媒体艺术开拓了媒体艺术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已经不仅存在于互联网,在日后也必将成为世界信息产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和运行的不竭动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

(一)动感元素

数字动感的使用涉及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其不仅能够还原出动态的媒体艺术,同时还能够创造出动态媒体艺术。目前的数字动感主要运用于电脑动画,如使用虚拟摄像机将计算机数据的变化和光、声、影的传播技术结合创作出无限的动态媒体艺术。虚拟摄影机在电脑中能够摆脱现实事物的限制,用人类所不能达到的目视角度进行全角度拍摄,使媒体影像达到前所未有的灵活程度,这种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不仅赋予了媒体画面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也使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且变得更加鲜活。

(二)音效元素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中除了视觉的表现外,数字音效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声音作为媒体艺术的传播形式,和画面具有同样的感染效果,数字媒体艺术在媒体艺术传播中就充分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功能,使可视影片的时空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也使其展现变得更加形象化。

除此之外,声音还可以用来展现和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使影片在传播过程中令人物感情更加细腻丰富,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中关于数字音效的表现元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音效取代传统声音传播的时代已经出现。

(三)特技元素

特技指的是电影殊镜头的拍摄技巧,在传统的电影拍摄中,所有的高难度动作或者难以实现的背景都是由特技演员和道具制作而成的,这种传统的特效制作和拍摄方法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放映效果。而数字特效则能够将各种数字艺术的表现元素结合在一起运用,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影片的图形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在计算机中利用维度动画的特效软件制造出人物、动物以及拍摄背景的特效。因此,数字特效的出现不仅开拓了影片特技制作的新领域,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为精彩的情感享受。

(四)色彩元素

色彩不单单是一种使视觉产生感应的事物,同时也是艺术美感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告形式的多样化,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如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处理中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重视色彩的使用,如对于广告的拍摄和电脑游戏的画面制作,数字色彩就通常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创造出整体形象,再采用色彩学原理对其进行色彩的分析和加工,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这种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表现元素使用,无疑能够使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

三、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因其数字技术的无限复制性而在艺术传播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其出现也为艺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作为一个年轻化和多样化的新型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除了要充分发挥其表现元素的最大化作用,还应当全面汲取传统媒体艺术的精华部分,打破常规的束缚,使自身的表现元素得到更多运用,从而全面提升艺术表现能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袁亮,黄利.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9,(01).

[2]武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2).

[3]陈沿儒.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4]王晓芬,陆凯,苑鹏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新理念[J].电影评介,2009,(07).

[5]程晓婷.山西平阳木版年画的地域性特征[J].装饰,2011,(08).

篇(2)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设计;信息传播;传播媒体数字技术

1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兴起

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艺术形式繁荣的发展动力。在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医学和人体解剖学的研究,为素描、雕塑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理论参考;几何与透视学的发展,为绘画提供了符合人体视觉原理的透视理论;颜料化学的进步,为油画家提供了明亮而富有层次的颜色表现空间;光学原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使印象派画家遵循光学的原理,分析和组织物象的各种关系,同时光学应用的研究还促成了摄影技术的诞生,从而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切都体现着科技对于艺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对艺术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迅猛,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创造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成为现代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快速迅猛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学的出现,被称为第三次图像革命,其意义甚至大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前两次图像革命…。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数字艺术设计”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艺术设计领域,它融合了“艺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先驱罗伊?阿斯科特(RoyAscot)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从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数字化“设计”的诸多称谓及科学内容的设定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涉及到视觉艺术、人机界面、信息传播、多媒体、数字网络、动画、广告、游戏、虚拟环境,虚拟产品设计等,其主要范畴都在2l世纪数字化“设计”的“数字媒介”囊括之中,由此就可以比较明确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基本内涵和范畴。

进入2l世纪,全球范围内以新媒体、数字影像、CG特效、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内容创作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知识经济产业的核心产业,在美国、日本其产值超过了传统的汽车工业,而韩国更是将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作为立国之本,并已成为韩国经济成长的新动力。目前全球数字内容还在不断地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而这个产业也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在未来的几年,数字媒体创作人才将是市场需求的热点。有关专家预测,我国将需要20万工业设计师和l5万动画设计师。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环境和人才需求,国内数字艺术设计却是刚刚开始兴起,还未建立完善的新媒体艺术理论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了设计产业所真正需要的核心职业设计人才匮乏和新媒体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产生。

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对传统的艺术设计的伸展和丰富

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数字电视、互动媒体、交互游戏、虚拟空间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形式和主要介质,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受到突破性的冲击,数字载体的发展极大地延伸了视觉传达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在当代数字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论和美学理论就显得非常薄弱。

新媒体艺术设计理论和美学范畴继承了部分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体系依然可以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理论基础上有几个方面是共同的:首先都要满足功能性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美学的审美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第三设计的理论法则、平面视觉创意法则等是近似的.设计和表现的内容是基本共通的。在数字媒体设计过程中满足功能、审美需求,符合美学、设计法则,运用数字媒介所特有的声、光、电以及人机互动的特点来更有效地达到传播信息的目的,可以认为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内涵和特征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进一步丰富。

当然新媒体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时代的先进性,它的表现形式更丰富,信息量更大,更具备科学性、时代性,因此在新媒体设计中还需要创新的传统设计理论体系,必须根据其信息传播的形式、媒介以及传播的复合性、学科的综合性、技术的数字化等特征来完善提高这一新兴学科。

3目前数字艺术设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艺术设计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给国内外视觉艺术设计界带来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跨学科人才的知识分离化现象严重,其次是人才需求和教育模式的问题,传统的艺术教育体系在设计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以上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认识新媒体艺术设计和培养数字艺术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产生的:

首先是认识的问题,数字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纳三个大的方面:①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②数码新媒体艺术设计(包括网络、多媒体、电子产品、动画、游戏等方面)。③非商业化艺术类数码艺术创作在平面、环境等一些学科方面,数字技术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广告、新闻等方面它是传媒的载体和形式,或是一种工艺和创作手段。④数字媒体设计是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艺术相结合的新型学科,同其他的艺术学科相比,它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跨学科和复合性的特点。对于新媒体艺术需要有新的思考和理解,如果还保持原有对艺术类理念的认识,它既不符合学科的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因此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探索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对于数字艺术设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问题。数字艺术是一门跨学科、多学科结合的复合型学科,培养和训练既懂得艺术设计规律,又懂得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能操作相关应用和后期制作软件的数字艺术设计人才,已成为当今数字艺术设计产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字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都是社会急需的,但是需求的比重却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制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教育目标。

最后就是培养对象问题。随着普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到艺术类学科,随之而来就产生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专长的相互矛盾的问题,学生的综合修养和知识结构错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新媒体专业的教学和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现象在艺术类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考虑数字媒体教育不要只限于文科的艺术类学生。

4根据新媒体艺术的特征来完善人才培养

为了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新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在人才培养院校建立各个学科间的交流和资料的资源共享、学科间的优势互补的教学体系。

4.2开设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学习教学的立体化平台。这样有利于形成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培养扎实的艺术设计功底和熟练的数字工具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资源。

4.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建设教学资源立体化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数字技术教育有机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

篇(3)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进,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类软件日趋丰富。90年代,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及带动下,数字媒体艺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广泛在设计、广告、教育等领域中应用。9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愈来愈快的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态势,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表现方式更为多样,民主化和平民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结构框架,属于艺术思维和理想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表现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性的美学价值,而且兼具科学技术价值,其中尤以科学作用为主。[1]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空间向动画等方面的巨大飞跃。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尽管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其依凭数字媒体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目的是让数字系统更为标准化与完善化。与此同时,基于不同视角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其中以媒体性质与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传统媒介数字延伸产品设计、数字娱乐领域、交互产品领域和时基媒体领域,这是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虚拟性。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对虚拟场景的表达,即借助虚拟场景折射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或想象事物均可以凭借数字媒体艺术予以展现,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虚拟性,促使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互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指艺术鉴赏者和艺术创作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其中,艺术鉴赏者能够依据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创作者的实际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与能力;艺术创作者则能够结合艺术鉴赏者的评价或建议等持续提升自己,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合性。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丰富多样的数字媒体促使数字媒体艺术多姿多彩,因数字媒体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为广大受众和创作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交流形式和机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风格“多样”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影视动画以更具触感与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使影视动画的表现风格更加“不拘一格”,多样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觉效果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也更加“活灵活现”,注入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动画创作往往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触手可及”的场景感,仿佛一个未知世界之门正在向观众缓缓打开,动画设计质量与效果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传播途径“延伸”

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新媒体的诞生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步伐,促进了信息的实时共享。[2]比如,当一部影视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可以同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予以展示,以供网络用户及时观看、分析、讨论、交流与转发该作品。就目前而言,诸多网络用户习惯在影视APP上快速浏览或者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影视动画短片,而这也给影视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使其不断档、不停更地持续推出新作品,以此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不但促使影视动画更为多样化地满足公众需求,而且搭建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和彼此互动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动画短片和动画艺术创作的商业化目标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与路径。

(三)动画创作“本色”

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也为采用混合介质进行拼贴动画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影视动画创作可以跨越传统的固有形式桎梏,呈现动画的最为原始样式。例如,日本的电影动画作品,善于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以简单、细腻的场景设计为切入点对剧情推进。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出现的药浴牌、彩玻璃、红廊柱等场景设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充分应用,营造了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情,不仅展现了千寻的神奇经历,而且将日本民族特色最为原本地呈现出来。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构建路径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动效应用,提升影视动画创作的真实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功效在影视动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功能。其中,在影视动画的后期形成环节,动效制作技术运用直接关乎整个影视动画创作效果。除了适当音乐和必要对白之外,动效还包括与主题内容相贴合的声音,如动作音响和自然声音等。[3]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实现动效技术的效能最大化,从而为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紧扣动画设计“角色”,围绕导演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视听艺术。另外,在影视动画制作的结尾环节,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可以对任何一个场景进行模拟或改变,进而实现整体场景效果的调整与改善。比如,在对角色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角色个性更为适应的动效技术。实际上,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展现电器、电话、马蹄踩踏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的公园等多种声音,而这也大大增加了影视动画创作的吸引力与真实性。另外,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网络拼贴技术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动画的制作风格与呈现效果。[4]例如,王波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白日梦》,就是借助网络拼贴方式,把背景照片和人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相互拼贴,进而展现出更具强烈的年代感与现实感,尤其是日本浮世绘风格的融入,更为有力地表现了芸芸众生为求生存而承受的所有压抑与苦难。还有斩获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动画通过择取《山海经》等多种上古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场景,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向观众娓娓讲述了海棠花生长掌管人———少女椿,为了报恩而与命运抗争的神话故事,整部创作不仅视觉效果极佳,而且故事编排引人入胜,观众给予了极高评价。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应用,彰显影视动画创作的立体感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三维数字动画技术是以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型的一种图像生成动画制作技艺。与以往的二维动画技术相比,数字媒体技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展现效果更强烈,可以进一步凸显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及真实感,更易于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5]比如,迪士尼公司在1990年播放的《拯救小英雄澳洲历险记》就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全数字化影视动画作品。它通过采用电脑特效把野外广阔无垠的场景呈现得生动且震撼人心,尤其是主人公Cody载雄鹰俯瞰大地的一幕场景被视为经典。还有之后该公司推出的《玩具总动员》第二部,通过运用CG电脑合成技术,将场景画面设计、背景音乐搭配、故事情节表现等技术运作推向了,让全世界观众都欣赏到了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无与伦比的一场视觉盛宴。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效果不容小觑,促使传统线性电影剪辑方式向数字图形和影像的非线性剪辑方式成功转变,突破了传统电影动画的现实性画面特征的局限,使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动漫世界也能够借助电脑特技予以实现。不管是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还是无比神秘的远古传说,又或者是色彩斑斓的万米海底等,都得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下呈现给广大观众。[6]还有我国2001年上映的首部数字电影作品《青娜》,虽然仅有5分钟时长,但通过采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跳跃手法将音乐创作、战斗场景、歌舞画面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影视动画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之路。随之,《大闹天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产影视动画纷纷涌现,显示了我国影视动画中开始逐渐掀起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浪潮。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场景应用,增强影视动画创作的带入感

1.数字媒体艺术的空间表现技术应用。一幅优秀的动画场景设计首先必须具备真实的、形象的空间感。空间就是与实体形态相对应的虚构形态,虽然触摸不到,但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在动画场景表现空间过程中对距离远近的调节,加剧了物体色彩与虚实的变化。距离能够有效地延伸镜头的近景、中景与远景的层次性。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可视范围内人们对景物的视觉感受是由清晰、明艳到逐渐模糊与灰淡。所以,根据人类的视觉客观规律正确掌控空间场景的“近距离实、远距离虚;近距离鲜艳、远距离灰暗”的变化原则,进而科学合理地处理电影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图表现技术应用。构图是动画场景设计的关键环节,构图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了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在动画场景的构图设计中,创作者要综合考虑整个画面的均衡、节奏以及结构等因素,对影片的主题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精准的表达。动画场景中的构图设计通常包括焦点透视、三角形、均衡型等多种形式,这就需要创作者树立全面性、整体化的造型设计观念,根据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对物体的实际形态与结构进行处理,做到科学合理的取景与色彩的巧妙搭配,进而促进场景画面的统一感、均衡感与节奏感。诸如,《破坏》这部动画片通过造型粗犷化、线条简洁化的场景设计,打造出了特有的素描一样的场景整体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3.数字媒体艺术的色彩表现技术应用。色彩是造成视觉冲击的关键因素,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制作,必须具备对色彩进行经典的配置进而产生美妙的视觉效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画面中的色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特征,如果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将几种色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则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作用,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7]因而,动画场景创作者要从观众的生理反应与审美标准出发,结合影片的剧情、角色、基调等综合因素,对色彩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努力使画面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与好奇心。

四、结语

综上,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要求动画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能力与创作能力,还要具备对艺术进行综合且合理的再创技能。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科学应用,不但要围绕整部动画故事开展,而且要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动画电影作为动态的空间与时间的一种艺术,各环节与各部分的设计对整部作品的质量与效果呈现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纵深感与透视感直接决定着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还起到故事剧情的贯穿与场次的转换等衔接功能。因此,构建更具创新性与艺术性的数字动画场景是新时代动画创作者的新目标与新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李晓黎.互鉴设计艺术,厚植文化自信:数字媒体艺术双语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设计艺术研究,2020(05):70-76.

[2]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3]覃丽,王鹏威.浅析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05):89-90.

[4]韩秀萍.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和动画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06):121.

[5]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6]仝令宇.在影视动画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5):128-130.

篇(4)

关键词:”专升本” 数字媒体艺术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高职专升本是选拔优秀专科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一项构建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重要举措[1]。高职专升本教育适应了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了人们渴求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发挥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2]。全国各高等院校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经验[3],实践表明:做好高职专升本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是高职专升本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一个宽口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强传播的特征,培养的是具有技术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其知识体系涵盖计算机通信、艺术设计两个学科领域。计算机通信知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数字信号处理、人机交互、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等,但其知识单元情况与计算机等专业需有所不同;艺术设计知识领域包括艺术基础、视觉传达和影视动画。

1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问题:

福建省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升本的入学考试是归类在计算机信息类而不是艺术设计方向,因此,生源都是跨专业方向录取的,存在专业背景多样化和基础薄弱问题。据统计,福建省2010―2011年生源的专业来源很多,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web程序开发、软件工程、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方面专业,占了60%多;小部分学生来自图形图像、多媒体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应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从事艺术创作的新兴专业,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平面设计、虚拟互动、图形图像编程等技术与艺术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新兴学科。高职“专升本”的学制是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述知识框架体系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高职专升本生源的专科基础多偏重于软件类相关课程,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课程存在衔接问题。

因此,针对专升本教育面临的这些问题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殊情况,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建设的同时着力解决专升本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设,并加强实践

教学环节,这是专升本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笔者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浅谈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2 正确定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4]。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培养能满足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和较强的制作能力或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具备将科学技术思维和文化艺术思维相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3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在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4 课程体系构建与建设

4.1 专业方向设置

针对生源专业背景的复杂情况,在培养方案中,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分成影视动画方向和互动技术方向,第一学期安排两个方向公共的课程教学,包括艺术基础课程和互动技术基础课程,在第一个学期末让学生进行专业方向选择。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完善,每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结构合理。

4.2 艺术设计基础

改变以往艺术基础性课程如素描、色彩、形态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艺术类基础课程调整成《艺术设计基础》,包括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两个部分内容。在专科已有的基础上,对艺术基础部分进行加深,实现专科与本科的课程衔接。

4.3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

根据影视动画向和互动技术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专业课程组,例如:影视动画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包括摄影与摄像、影像与剪辑艺术、数字影视合成以及视觉设计基础、动画设计基础、三维造型艺术、网络动画、虚拟艺术、三维动画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熟悉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互动技术方向,课程组的设计主要按照图形学软件编程的设计思路,结合艺术基础进行图形图像软件的程序设计,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indows编程、网络编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3D程序设计基础、三维引擎及应用、互动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等课程,实现培养目标中具有较强的图形图象、手机游戏、互动游戏等编程能力,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

5 加强实践环节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模式、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因此发生变化。为了体现高职专升本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必须长期深入的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结合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根据市场需求以及企业的要求、动向,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增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创建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

本专业属于应用技术型专业,着重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影视动画和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构架,能独立完成小规模(或协同完成大规模)游戏架构设计与策划、手机游戏开发、网络游戏等工作。在教学过程中,70%以上的课程都是在机房里面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考核基本都是以作品形式完成。同时安排大量的课程实践环节,并要求教师把真题始终贯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企业的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

除了常规性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之外,还以增强项目实践小组的建设,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关实践环节,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协同学习兴趣。由专业任课老师担任兴趣小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以企业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题目进行辅导。项目实践兴趣小组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影视动画创作小组。参加该项目小组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具备影视创作的能力后,鼓励其承接影视的制作以及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增强实践机会。

2) 动画制作小组。主要学习Flas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和设计,指导老师帮助学生解决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其兴趣,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提高专业技术

水平。

3) 互动技术小组。主要学习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知识,掌握在艺术基础上实现技术的融合,包括Flash编程、虚拟互动技术、手机游戏开发等内容。通过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相关的项目,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6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行业前景广阔,社会诸多行业都需要大量的从业工作者。加强教育规律研究和专业学科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建设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为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以及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小红.对我国”普通专升本”教育20年的回顾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0):116-117.

[2] 王莉平.高职专升本未来发展走向探头[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137-138.

篇(5)

新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它兴起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热门的流行专业。新媒体的兴起直接关系到对当代艺术价值的深入影响,也正是由于对它的广泛重视使得参与到这项艺术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文艺与科学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艺事业与科学技术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现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两者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的协调统一性。对技术我们应该追求它的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也正是由于高标准、严要求才会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这样的标准可以使我们制造出大批的合格产品,才能把我们的新技术当作创造艺术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说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对我们是很有利的。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影响

0前言

由于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整个行业对它的定义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现在达成广泛共识的是:新媒体艺术通过以电子信息科技为主要的制作手段,经过与生物学科的加工整理,使科学技术变成了艺术的一种载体。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使用超级敏感的感知界面,结合相关的设备设施来展现当代人文科技的重大突破。

1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连接,能够超越空间阻碍限制,将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很好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世界。这个网络具有特殊的使用功能,它能够将所有的使用者进行各种身份的演变,这样就能达到通过身份的变换去查找信息资料,也能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高度融合,进而让不同民族的文化达到相互渗透,实现各国文化的共同繁荣,并会产生全新的社群结构。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当代的艺术设计者们都会选择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创作设计,这就要求所有的环节都应密切地配合,并进行有效的互动参与。这样会使有效的互动性显示在屏幕上,或者是通过各种多媒体系统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环境结构的意义,并通过用户或相关人员的主动参与,把他们的作品进行更新或者是重新定义。

2对几种全新媒体的认识

2.1移动通信媒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实施,新媒体时代已经向我们大步走来。手机通信的快速普及,使得手机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以前手机只是一个通信设备,并没有过多的作用,但随着手机功能的逐渐强大,手机电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现在,很多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即使新技术会不断地产生和发展,但更多的人还是认为手机电视一定会是未来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手机电视虽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但是它仍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2.2移动电视媒体

移动电视作为当前的一种新文化媒体形式,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移动电视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刺激。正是由于移动电视具有的强大优势,如覆盖的领域较广、性能较强、反应便捷等一系列与众不同的优点,加上拥有一些其他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使移动电视被更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它所具有的城市紧急消息的功能,也被公共交通广泛使用。很多的移动电视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使得公众在公交车内都能够收听收看这些节目,这也是它具备的最大优点。

2.3微博、博客媒体

微博、博客正式推出以来,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这种研究还在继续。对微博和博客的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应用空间。我国还多次举办各种形式的播客大赛,这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博客的重大意义就是其将成为全新一代的报纸形式,播客也会是全新一代的广播。

3新媒体艺术对艺术设计的思考

在新媒体艺术设计领域,艺术和技术始终都是作为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互相的影响,彼此都在发生着重要的转变。特别是技术方面,现代社会,人们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的研发已经进入重要的时刻,一个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都会影响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而且这种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所以,作为改变和即将创造人类生活的技术人员,就应该加强对整体时代设计的把握,设计师应该带给人们更多的时尚设计,这样才能给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3.1广告受到的因素

广告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的很多选择都会被广告中的各种语言所影响,这对于艺术媒介的依靠与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艺术媒介的革命是需要科技的改革共同完成的。媒介也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它始终都是伴随着文字和印刷术的革命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以来,由于电视和广播等媒体的发展,广告已经到了非常发达的时代,现在的广告已经成为支撑电视发展的事业,广告中的各种语言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3.2艺术媒体的影响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角度衡量,数字化时代已经悄然走近了我们的生活,这也促使媒体艺术必须进行更广泛的传播。由此也产生了各种数字化的媒体,它们依靠数字媒体的各种途径,网罗影像媒体和数字媒体等多种广泛的传播媒介,在这种变革的大背景下对当代的艺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对艺术媒体和各种艺术媒体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3.3新媒体艺术的自身影响

从我国的发展经验来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时期,从过去的模仿阶段到自身的原始创作,从开始的局部创作到全部的整体创作,直到现在已经发展为多媒体形式技术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家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思想上的升华转到了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如今,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经成功举办了艺术展,这对推动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兴起的录像艺术已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一个耀眼光环。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电脑技术的不断普及,录像艺术的发展业更加繁荣昌盛,众多的艺术工作者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多媒体作品。这些具有较高艺术特色的作品已经在各种大型展览会得到了广泛认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得益于新媒体艺术中最鲜明的优势,它具有的主要特征已经被社会认可,也会和他人产生互动关系,这些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意识形态,最后出现在全新的影像思维与经验之中。

4结语

新媒体艺术虽然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但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并为此做出巨大的努力。我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全新的新媒体设计专业,因为新媒体专业已经成为国际热门专业,所有的艺术学院都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媒体和新媒体专业,这样才能对艺术与设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5.

[3]洪勤学.浅谈数字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

[4]陈诚.数字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与影响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

[5]郑飞.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设计之我见[J].艺术科技,2015.

篇(6)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互动装置艺术;表达受制;传播受制

互动装置艺术尚无确切定义,笔者将对文中所述互动装置艺术进行简要界定:互动装置一词源于英文词源“interactive installation”,其本意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设备;二是能进行人机对话的具有直接和连续的双向电子或通讯系统的硬件设备。装置艺术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艺术家将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选择、利用、改造、组合, 令其在展示空间内或展示对象前表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态。

基于此,笔者将互动装置艺术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的信息采集、处理、互动的基础上,以及在软硬件设备的辅助下,利用多种新材料、设置多种展示场景,进行信息的互动交流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现状

互动装置艺术由装置艺术发展而来,从杜尚的作品泉到自行车轮,装置艺术从营造特定环境引导感官参与感知作品内蕴发展到利用机械手段实现直接简单的互动过程丰富欣赏者的艺术体验。互动装置艺术展现出科技的创造力与艺术创作的想象力,在材料应用平台上,创造出实现人和系统之间的互动的艺术品,在信息的循环交流与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完成对情感的表达、艺术理念的传达。

当前的互动装置艺术以虚拟场景、网络互动、随机生成为主要的表达手法,以物理交互媒体互动并存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且更多地利用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在内的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采用包括光热力声电在内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新材料,丰富了交互方式与表现形态,装置展示系统中几何图形界面与交互系统融合,辅助完成艺术意蕴的传达。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日益增多,促使互动装置艺术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促使此类作品中的人机互动甚至人际互动变成可能。

二、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瓶颈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新材料的涌现为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带来了优越条件,新的互动装置艺术蓄势待发。然而,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仍面临许多发展瓶颈,笔者将在文中探讨两大问题:

首先是互动装置艺术的表达受制问题,即过度的浅层互动带来的互动装置艺术的艺术内蕴的表达扰乱。一是过度互动,过度互动往往伴随着技术及交互手段的滥用,这一类作品的创作者误将交互视为目的,过度重视形式而忽视了意蕴的挖掘与表达,更有甚者陷入技术崇拜,互动装置艺术沦为技术的展示平台。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互动装置艺术承载的使命是艺术情感的表达,艺术理念的传达。互动是传达得以深度发生的手段。其二是浅层互动,过度互动带来的对交互形式的过分关注往往会削减对作品中的艺术哲思的思考,停留于形式的感官愉悦中,观者往往被互动方式吸引,被视觉效果震撼,无暇亦无心思考作品的内蕴,这是对互动装置艺术内蕴表达的一种扰乱。

其次是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受制问题。装置艺术作品自身的规模大、搬运难等特点与互动装置艺术艺术形式的广泛使用引起了大众对互动装置艺术与互动装置概念的混淆都对当前语境下的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造成了制约。一是互动装置艺术作品自身的特点的制约,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构成包括了规模庞大的实体装置,对展示空间有要求,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欣赏渠道受限,只有在大型的展会上、展览上才得以体验,互动装置艺术的大范围传播成了难题。近年来国内国际上渐次建立了许多诸如德国的ZKM、荷兰的V2等的数字媒体艺术机构,且踊跃创办与参加各类的数字媒体艺术节,并积极展示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其传播范围依旧受限。二是互动装置艺术的形式被应用到舞台展示及更多的商业用途中,以新奇的形式,即时互动的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观赏者无法厘清互动装置与互动装置艺术的关系,错把互动装置的形式误认为是互动装置艺术,甚而在接触到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对交互形式的赞叹之中,无法真正领会作品中意趣。2012年诺基亚在纽约时代广场以互动装置作品的形式,给他们的 N 系列手机进行推广。该作品以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为装置实体展示游戏中拍的照片和故事,游戏参与者通过200 个N80手机里的游戏软件进行参与。这样的商业宣传形式本无可厚非,但当这种商业宣传被冠以互动装置艺术的帽子,观众便会信以为真。这对于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三、突破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瓶颈的解决之道

笔者将基于数字技术的现实语境以及互动装置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多件作品,提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要解决互动装置艺术的表达受制的问题,就要求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平衡交互技术用与艺术内蕴的分量,基于艺术理念,寻求恰当的交互方式,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完成整个装置艺术作品的构建。装置艺术作品需要诸多观者的介入,此举便促使观者对作品进行理解、欣赏以及再创作。安・兰迪在他的文章中提及“‘美学’”――“这是一种越倒腾越凌乱的过程:物品的数量不断地无限增加。这类如同嘉年华般拥挤的装置作品”,这种“美学”很可能扰乱艺术作品意蕴表达,艺术家需要对作品的互动方式及引导互动的秩序进行预先的设定,防止观者对作品内蕴有错误或混乱的解读。

第二是互动装置艺术的传播受制问题,首先,互动装置艺术的自身特点难以改变,此道难通。2014年美国艺术家珍妮特・艾勒曼和亚伦・科宾创作的大型遥控互动装置作品《无数火花》,在温哥华会展中心外的天空上架起了一张高强度聚合纤维构成的网,游客们用手机APP与之相连,与这个空中飘浮的网“屏幕”进行互动,在这张网上投射出动态烟花和图案。非现场的观众也可以下载APP、设计图案并传送到这张巨网上,并通过反馈的影像来“分享”现场的气氛。这个装置成为“社交型”远程艺术的代表作品,《无数火花》虽然还过于稚嫩,却为互动装置艺术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个方向。借助互联网将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展示与传播延伸到互联网上,甚至将作品设定为一个有意味的展示平台与交流平台,在满足作品观赏者的群体创作、自由创作的欲望的同时满足其分享需求以此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增大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四、结语

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互动装置艺术的现状,基于其表达受制与传播受制两大问题,笔者提出平衡技术与艺术的分量,采用恰切的交互方式,建立适当的引导并融合互联网技术的手段,以期为突破互动装置艺术发展的现实瓶颈带来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李四达.互动装置艺术的交互模式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8:146-148.

[2]高旭.电子互动装置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0.

[3]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4]邓博.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

[5]刘航宇.科技与艺术的互动数字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6]高明武.遥望黑马――对“物联网”在艺术品市场与互动装置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思考[J].齐鲁艺苑,2010(02):32-35.

[7]高明武.浅谈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技术构成与创作[J]. 齐鲁艺苑,2009(04):18-20+33.

[8]姜在新.互动装置艺术的特征研究[J].美术大观,2006(11):146-147.

篇(7)

>> 基于中国动画民族性的拓展数字技术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交互技术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绘画技术在二维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论基于Flas技术的交互性动画在数字媒体中的应用 基于Maya MEL语言的数字媒体动画控制技术的研究 FLASH动画设计软件在多媒体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动画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基于3D技术的民族水墨动画创作研究 流媒体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OpenGL的图像动画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指纹技术在压缩媒体上的应用研究 数字媒体在畜牧饲养技术推广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动漫设计与制作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SVG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流媒体教学系统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基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建筑动画应用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李渝婵")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使传统动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同时建筑动画也出现了新的媒介模式。建筑动画从传统单一的平铺式审美到现在逐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的展现形式,在未来建筑动画也将向电影影像制作形式靠拢,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创作手法多样化、国际化,加入人机交互、平台转换、游戏引入,增强娱乐性、艺术性等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复杂的故事情节来展现更好的建筑设计理念。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传播的载体及各种技术手段在建筑动画中的“虚拟性”表现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动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091-02

一、从“数字化”角度看建筑动画

数字媒体是指传媒的数字化,它是一种传媒发展趋势,是一种数字技术,集中体现了“人文、科技、艺术”的综合性媒体艺术,通过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特效编辑、非线性制作及素材进行整合、修改、编辑,对于建筑动画来说所形成的视觉效果比实拍效果更精致,某些方面也达到了实拍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纽约州立大学)曾指出,“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由此可见,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在新媒体媒介下,数字媒体技术所生产制作的影视动画、数字媒体平台、网络游戏等视觉文化的主要手段,逐步被社会采用,被大众接受并向往。随着数字媒体综合性的发展,影视特效的制作和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电脑3D技术对物理世界的刚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柔体动力学、气态动力学等自然现象的模拟更加成熟,数字电视、手机媒体、数字报纸以都成为新的传播媒介,这些都为数字艺术家的影视创作提供了更便捷的展示平台。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数字特效与建筑动画的联姻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数字技术带给建筑动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手法,彻底改变了传统建筑动画制作的方式与流程。

二、 数字媒体技术中虚拟现实对建筑动画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下的硬件更新速度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这种硬件的提升也使数字媒体的载体范围不断扩大,移动终端种类的增多也必然意味着数字媒体技术多样化存在的可行性。观者在观看这种载体所呈现的视觉信息时,注意力只会停留在那些新奇技术所带来的视幻效果中,而虚拟现实技术满足了大众对视觉度的要求。

(一)虚拟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建筑动画又称建筑漫游,建筑漫游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形式冲击着消费者的视网膜,且建筑漫游对房地产行业、城乡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及颠覆性的影响力。

虚拟场景指现实中不存在的、尚未建成的建筑场景,而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按照要表现对象的尺寸、形状进行场景建模,再根据具体要求设定场景特效如:水景、风吹、雷雨等特效。而目前新媒体技术的空前发展,虚拟镜头得到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虚拟现实技术是针对虚拟场景中消费者可自主观看建筑场景,以自由的角度去观看和审视建筑的外观、内部结构、整体布局特点,在建筑设计还未完工时就可以让消费者去感受真实的建筑环境,不再根据传统的建筑漫游,设计者主观引导消费者、投资方观看视觉效果最完美的宣传影像,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了自主性,为销售方带来了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营销手段。

(二)真实建筑场景中的虚拟现实复原

真实建筑场景是指建筑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对场景的复原制作是基于对象的真实数据,例如名胜古迹、胜景,可以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了解旅游景点相关内容,以及一些保存不完整但有文字、图片资料可复原的建筑场景,但是大部分消费群体没办法观看的世界各地名胜风光,虚拟现实的真实复原可保存文化的传承。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模拟三维环境,对需复原场景进行真实环境仿真,生成逼真的听觉、视觉、触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不在现场或根本不存在的环境中体验真实存在的虚拟场景。虚拟现实技术场景比传统的建筑漫游、二维图片、视频展示、文字说明更具有吸引力,笔者相信在不久将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多样化、人性化会占据市场,成为主流。

三、 数字媒体技术对建筑动画表现技法的影响

软件的多元化,信息技术处理的多样化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而建筑动画的技术表现同样也离不开数字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类软件接口的不断完善也使动画技术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时间空间维度的延展也同样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技术瓶颈。

(一)软件平台与建筑动画相关技术的冲突

以往建筑动画的制作是可以由个人来独立完成,早期建筑动画的制作所需要的软件包括3ds max、Auto CAD、Photo shop、After Effects,只需有图纸、建模、渲染、灯光、材质及后期处理剪辑软件即可,而这些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后期又出现了很多插件制作人物及流水的RPC、建筑生长插件聚光制造、流体插件、种树插件Forest、粒子效果插件以及后期剪辑、调色等插件。

插件的出现使得建筑动画内容更加丰富,优化面数节省渲染时间提高渲染质量,但是同时也出现大量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硬件配置与插件版本的不兼容,插件与插件之间的版本也不相同,在制作过程中设计软件与设计插件缺乏统一标准是建筑动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去寻找最匹配的硬件与软件,提高了制作的难度。

(二)重技术轻艺术的表现方式

大量的软件配合、插件介入使得设计者们无暇顾及建筑动画的艺术性表达,一个建筑动画设计师所要学习的内容太过复杂、繁多,数字媒体软件及插件的不断更新,各种特效的绚丽表达,技术的重量已经逐渐超越了艺术的表现,而也有大量的非艺术人员从事着这个行业。

大部分建筑动画设计作品注重视觉、听觉、触觉较为生硬的虚拟场景,缺乏美感,展示界面缺少设计感,对整个设计的整体把握和表现力控制力度有限。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下,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制作技术人员与艺术设计人员没有得到良好的分工配合,计算机的应用使得技术人员更加得心应手,艺术创作者并没有参与其中,这也是建筑动画作品缺乏艺术性的必然问题。

(三)设计缺乏整体标准化,对硬件要求过高

对建筑动画展示设计而言,对计算机硬件要求极高,操作系统64位与32位、高版本与低版本都不与兼容,建筑动画的制作在家庭机面前要进行流畅的展示必须保证显示30帧图像画面,最少不得少于15帧,否则会出现不连续及跳动感,像卡机一样的视觉效果,大大降低了演示效果。计算机要求要有中央处理器、独立显卡、良好的现实屏显,才能减少由于数据过大带来的问题。

计算机与个软件平台存在通用性差、易用性弱的问题,在展示过程中,需要展示的内容在不同环境下需安装展示的插件,否则就无法进行,众多的使用标准和操作标准牵制着设计者与操作者的后续内容。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各自为战让我们看到该行业缺乏整体的标准化,不能照顾到消费者、使用者的利益,也成为其发展上的一大问题。

四、 媒体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运用的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果要保证信息的精确传播、画面质量的美轮美奂,同时能够使自然界本来并不存在的物体可以为情节发展的主题提供推动力,制作的视觉元素必须非常逼真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技术在创作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视觉特效的现实意义,不仅仅在建筑动画领域,而是包括所有传媒体系。因为现在的网络游戏、APP游戏画面更倾向于电影效果,视觉特效制作的内容也逐步扩大化,越来越强调方法的一致性、互通性,所以在许多建筑动画设计作品中,相片级真实度的画面效果也向国际化、影视化迈进。

画面处理的思路以及理性需求都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而确定的,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作用就是如何进行色调的调节处理。各种媒体作品经常在后期制作过程中调节画面色调的各项参数,作用就在于能够使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拍摄的画面,能够在色调上有机统一,同时作品整体色调的处理在表现作品的氛围和情绪特征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绚丽的视觉效果和表达特定的情节含义都需要通过单独突出和淡化某种色调来完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观众,视觉经验已经十分丰富,自然常规的画面效果起不到吸引观众视觉注意力的目的,所以特殊视觉效果在媒体作品制作的运用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画面需要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 综上所述,视觉作为一种美学现象,更是各种媒介共享、交融的技术盛宴,能够使创意人员的发散性思维完全释放。

五、小 结

符合观众的正常视听经验、感官体验是数字媒体技术所展现的最基本的内容,而重视观众的文化积淀、审美心理、交互体验也是不可或缺的。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根据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接受程度进行考量,并且能够对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予以尊重,在快速的时展过程中,数字媒体技术也必将展现出自身的重要价值、意义和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Ron Brinkmann.数字合成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宋书利,郑周元.浅谈数字特效在电影中的运用[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

[4]姚德义.水晶石技法NUKEX 6.2影视后期合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