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8 16:59: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物流行业市场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物流行业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智能物流、物流装备行业、转型发展

一、智能物流装备行业的

发展环境

1.智能物流是未来发展方向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战略得到广泛认同,主要分为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题。其中,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在“工业4.0”智能工厂框架内,智能物流是核心组成部分,是联接供应商、制造企业和客户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未来智能工厂的基石。

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区,通过应用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编码认址技术、RFID技术、PLC控制技术、无接触式供电技术等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现代物流设备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定位精度,对于降低流通成本、带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物流系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并紧跟国际物流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智能物流技术逐步应用在众多行业。已建成的自动仓储物流系统主要分布在电子、烟草、医药、化工、机电、印刷等行业,也逐渐应用于流通领域内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半自动化的立体仓库、机械化立体库、具有现代仓储与分拣功能的物流系统的应用则更加广泛。

2.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利

《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9月12日正式,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是物流业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明确了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提出三大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和九项保障措施,抓住了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了发展方向,是指导我国物流业“新常态”下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蓝图。

在有利政策环境的推动下,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平稳,对物流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国内AGV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装备行业面临更新换代

目前,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叉车、托盘等产品总量需求已接近饱和,行业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的循环增长期。而其他一些设备,如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引导车、物流机器人系统、智能分拣系统、自动识别与感知系统等中高端物流装备即将迎来高速成长,立体仓库、自动引导车、自动分拣设备等甚至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十多年前,以叉车、托盘、货架等为主体的普通物流设备是物流装备行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2011年开始,以自动引导车、自动化立体仓库等为主体的代表性设备引导行业进入自动化阶段。2013年以后的市场驱动主体已经逐步更换为智能穿梭车、智能机器人、输送分拣系统、自动感知与识别系统等智能物流设备。2014年之后这一趋势则更为明显。中国物流学会分析认为,2014年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整体发展好于预期,整体增长速度接近20%,超出经济增速的2.5倍。

在物流装备细分市场,自动化立体仓库占物流装备的比重达到24%,自动输送机的占比为27%,货架为14%,分拣设备和软件均为12%左右。AGV虽然只是占比较小的输送装备,却是智能化的关键部件,市场份额也维持较高增速。

2.国内AGV市场分析

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明确把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产品纳入工业机器人范畴,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AGV将在工业机器人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工业产品质量要求提高以及对产业升级转型需求更加迫切,企业越来越着眼于高效、节能、环保的自动化生产和自动化搬运,对AGV的需求将呈不断增长态势,AGV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2014年AGV市场新增量为3150台,同比增长接近30%,2015年AGV新增规模将达4300台,预计增幅超过36%。预计未来三年,物流领域对AGV需求将有突破性的进展,增长速度将超过45%,行业进人快速的发展时期。仅从AGV保有密度较高的汽车行业来看,我国目前的平均使用量与欧美发达国家尚有明显差距,未来也有巨大市场空间。

AGV应用广泛,涉及汽车、电力、汽配、烟草等众多行业领域,市场竞争也颇为激烈,国内目前并未有公司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2014年国内AGV市场中,排名居前的“老三家”新松、昆船、机科的市场占比总和下滑至31%。随着自动化浪潮加快,国内将涌现出诸多新生代的AGV厂商,市场竞争也更趋于白热化。

AGV行业目前大公司并不多,普遍是千万元的体量。主要有两大原因限制公司成长:(1)低端产品门槛低,行业竞争激烈,且不断有新企业进入增加了企业扩张难度。以2015年上半年产值排名前十的公司为例,浙江国自机器人、华晓精密工业、广州井源机电、深圳欧铠机器人均属当年新晋企业。技术壁垒较低引致新企业介入令竞争愈发激烈,使得AGV行业排名频率更新较高且难以形成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市场格局。(2)高端产品成本及价格昂贵,国内需求难以支撑市场。目前高端产品主要为激光导航的AGV。以欧美市场为例,一台激光导引的后叉式AGV的单机价格约为120万元人民币左右,约合其国家3.5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新松和昆船的高端AGV平均价格在每台100万元左右,约合国内20个工人一年的工资总和。其他国产激光导引AGV(单轮驱动型)的价格也要每台40多万元。而国内AGV应用大多集中在生产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局限于自身毛利低等因素使用AGV的比例较低,令高端AGV产品难以形成强烈的下游需求市场。

2015年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升级改造压力大于往年,改造步伐缓慢的企业将逐渐被行业淘汰,机器换人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将加速AGV的应用。同时,本土AGV虽然在数量上只占机器人市场的5%,但是产值占机器人总体量的25.74%。这种高“性价比”和有广阔市场空间的智能设备,在吸引资本进入的同时,也将促进AGV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3.国内自动化立体仓库市场分析

自动化立体仓库在国内已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发展,起初市场仅局限在烟草、胶片及汽车制造等领域,之后医药、食品等行业的需求也开始突出。2005年国内已经建成650座自动化立体仓库。近十年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仓库设备在国内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国内建成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300座,总产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截止到2014年,全国累计建成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2500座,在役的自动化立体库接近2000座。

目前自动化立体仓库下游应用行业广泛,国内自动化立体仓库企业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典型的下游行业均有主要龙头企业服务和扎根。因各下游需求行业有进入壁垒,自动化立体仓库近期的市场格局难以出现大幅调整。另外,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市场也依旧呈现发展和扩张趋势。根据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的预测,2015至2018年自动化立体仓库的需求量将维持稳步增长的局面,将有150亿至200亿元市场空间存在。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市场需求增速明显、行业得以快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与传统仓库相比,不仅提升效率,在总成本、人工费用和占地面积等方面,还具备相当优越的经济性能。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硬件投资项目包括货架、堆垛机、输送设备、叉车等。堆垛机和输送设备的投资占据绝大部分,分别占比为41%和44%。与普通仓库相比,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建投资和后期运维费用较低,初期硬件投资较大。但长期看来,自动化立体仓库不仅节约了占地面积,更减少了用工数量,降低了企业的仓储费用,提升了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

近年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各行业的规模化企业实力增强,对自动仓储系统的需求总量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自动化立体库也呈现出了存储单元微型化、SKU多样化、功能组合和作业速度高速化等趋势。随着国内物流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设备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从设备商向系统集成商演变

智能物流装备市场包含了规划设计、软件开发、设备生产、现场安装、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系统集成的企业主要由物流装备供应商和物流系统集成商组成,并呈现出充分竞争的态势。

物流系统集成商主要有两种演进路线:一部分是由物流装备生产厂家发展而来,这类企业的硬件技术较强,比如大福、德马泰克、昆船集团等;另一部分是从物流系统信息化服务商进化,这类企业在软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以swisslog为典型代表。演进路线一要求硬件设备具有技术和质量的优势,演进路线二则对软件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欧洲和日本在物流系统集成的硬件设备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且从全球巨头的进化过程来看,都是从设备厂商逐渐成长为系统集成商。

目前国内的物流装备上市公司中,新松机器人、东杰智能及天奇股份均为典型的系统集成商。与设备供应商相比,集成商的毛利率更高。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由于业务范围更宽,涉足下游行业更广,也更具成长空间。

具备突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两大优势,国内自动化物流设备企业均已致力于向系统集成商过渡。目前国内智能物流设备相关的主要上市公司,纷纷实施兼并或自主扩大业务领域等方式,加快集成化步伐,力求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优质的物流系统集成商。

篇(2)

【关键词】:冷链物流;现状;问题;策略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藏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花卉等为代表的冷藏物流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通领域国债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将农产品冷链物流列为国债重点支持项目之一,商务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明支持企业加大冷链物流投入力度,力争3年内,全国冷藏库容量达到1500万吨,保温车达到5万辆,形成较为完善的产、运、销服务体系。

截至2010年9月,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6000万吨,且产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内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面对如此大的需求,国内冷链物流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及特殊商品的物流过程。

3、我国冷链物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本状况是,易腐食品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的自营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共存并进,但两者的总物流量比例前者约占80%,第三方物流约占20%,仅处在发展初期。国内沿海城市的冷链物流这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且还显得越来越完善并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规模或总运输量来说,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冷链物流还是以陆地的公路汽车冷链物流为最大并成为主角,在公路冷藏运输中又以私营小企业当家唱主角。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不算发达,并存很大的距离。我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冷链物流装备、运力等均呈不足。

3.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冷链物流企业 “繁荣”的背后,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以冷链规模为例,日韩国家的规模是我国的10~20倍,而欧美国家也是我国的5~10倍。目前美国冷库规模已达2000万吨以上。

分阶段看,我国食品冷藏链在产地上,存在浪费、处理不及时、大部分时候无任何温度控制等问题;在储藏环节,规模小,大量小型陈旧冷库仍在使用,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落后,缺乏行业规范,人才储备不足。

在运输环节中,冷藏车市场发展水平较低,运输企业集中度过低限制了企业购买力,缺乏行业规范以致二手冷藏海运货柜甚至敞篷车充斥于农产品的干线运输。在零售环节,卖场、连锁零售终端加工食品冷链柜销售率较高,但农产品冷藏柜销售率较低,二三线城市仍以传统菜市场甚至马路市场为主要零售终端。

在信息化方面,目前,我国农户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是 “链”上最短的“板”。此外,物流软件商不熟悉物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导致部分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非常缺乏既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又能提升管理层次的物流软件。

而在政府支持方面,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会长张签名认为:“发达国家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验,监督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如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和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说。”

4、如何发展我国冷链物流

我国的冷链物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面对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提升冷链物流整体水平,实现行业的崛起,已经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提出的一些发展策略:

4.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的主体。

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突破单个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资源先天不足的障碍和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行政壁垒,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冷链物流链。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形成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产业。

4.2使用大量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想要迅速提高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必须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4.3建立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物流企业,已不是单纯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在车辆和仓库资源基础上,需要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和信息化这件工具。通过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实现信息沟通,同时也为产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

4.4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目前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十分缺乏,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这主要是因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在中国时间不长,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合作,创新冷链人才培养的模式。

4.5加强配送管理

物流配送战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服务水平与降低配送成本。目前冷链物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运输已成为必然趋势,另外,和许多企业共同配送能提高车辆装载率和降低配送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4.6政府提供支持

在政策法规方面,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制度,健全冷链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规范冷链物流行业。

4.7社会化发展策略

在政府的支持规划下,实施社会化发展策略。社会化运作是指某个地某个城市,政府或企业部门规划的冷链物流中心或冷货批发市场。在这个市场或中心里结集了大量的冷货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冷库企业、冷运企业,甚至大量的个体经营户。

5、总结

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还不长。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在基础设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等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政府已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冷链物流的春天已经来临,愿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浪,冷链物流优化[J].中国储运,2004(4)

[2]商凌云, 程风禹.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物流,2009

篇(3)

关键词: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就业问题

当今,物流行业已成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十三五”时期,交通物流更需要把握发展机遇、构筑平台,并完善体制、技术及相关保障政策,这对于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对此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为物流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这也加大了刚毕业学生们之间的竞争。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各高校不断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加大教学团队的配备及学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从硬件上为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重要保障。

但是在此条件下,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仍然凸显:大多物流企业招聘基础岗位时都选择校招,学校的硬件条件、学生个人素质和生源让企业觉得比社招的效果好,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后期的发展及贡献比社招人员强得多,但往往企业辛苦招聘却招不到合适的学生或者面试到中意的学生但学生又选择了别家企业。再者很多学生在选择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三年后毕业时却不愿意选择物流行业,更有甚者在实习时选择了物流行业,没多久就会转岗并表示再也不愿意从事物流方面的工作。

一、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1.行业苦,待遇低

很多学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出路仅仅是仓储和运输,工作条件艰苦且强度大,因为是服务行业,送货不及时或包装有破损还要面临被投诉及赔偿;当遇到电商开展“6.18”、“双11”等消费盛宴时,物流行业工作人员更是需要加班加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及风险带来的却是和预期不符的工资收入。80%以上的学生都希望毕业工作后不再需要父母经济的支持,但是物流行业的基础工作技术含量不高,上手容易,待遇自然难以提高,这就很难满足刚毕业学生就业后的住宿、衣食住行及正常的社交所需要的花费。

2.选择多,跳槽频

目前我国大多电商都选择和第三方物流合作,电商的爆发式发展,驱动物流企业的不断增加,导致很多学生在面临众多工作机会时,薪资待遇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最主要条件,因而忽视了对自身技能、兴趣、性格及价值观的考量,一旦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就选择跳槽。

3.竞争强,压力大

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初期大多选择的是第三方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和国企相比稳定性差。物流人才的培养一般都需要从基层做起,高强度的搬运、拣货及配送等体力工作使得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大多希望选择男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女生就业机会要比男生少得多。另外物流行业的晋升机制导致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花费的时间过长,从而选择放弃、转行。

二、物流人才市场分析

中国现代物流正处于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物流人才的缺乏成为了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就近几年与物流企业沟通情况来说,现在基层的物流工作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有些岗位需要全天候有人作业,目前急需操作能力强、熟悉业务、有相关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但现在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学生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要求。

同时,物流行业管理型人才短缺,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是需要具有物流理念,广阔的知识面,决策分析能力,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度及宏观调控能力等等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但现在很多高级管理人才都是从别的相关岗位转入物流企业,不具备专业性。

三、专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优化建议

1.对于学生

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心态,树立就业自信心。毕业生应该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对物流行业的市场发展、相关政策及工作内容要有所了解,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做好职业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去找工作,这样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有所建树;不断学习,融会贯通,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把不同的知识和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灵活运用,这样就能从容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加强自身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个体的通用职业能力是企业最看重的,也各种职业活动中都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强的学生普遍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强。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若能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就业选择物流行业这种高竞争、大压力的工作是极为有益的。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除了实际的物流操作技术和管理能力之外,学生还应具备创新个体特质、知识及思维能力等。实践仅仅是重复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引导实践,才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为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对于学校

构建真实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往的校企合作关系仅存在于学校为企业提供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岗位。高校花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建设实训基地,但大多与物流企业现实工作场所有差距,专业课知识与就业实际情况脱节,偏理论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邀请企业专业人士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真实的物流行业及工作模式、如何发展自己以便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以及在工作初期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如何解决等。

加强教师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联系。企业在发展中遇到规划问题或员工专业知识培训方面的问题,学校教师可给予专业的指导,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出谋划策,自身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鼓励教师去物流企业实地培训学习交流,在教学工作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和动手实践能力。

3.对于社会

加强对第三方物流行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和制度,使我国物流行业稳步健康发展,保障物流企业就业人员的工作权益。纠正物流企业用人理念,要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男女学生一视同仁,虽然女性体能上不如男性,但是女性天生的细心和好学精神也是一大优势,企业可提供统计、营销、客服等工作强度稍弱些的岗位给女毕业生。

四、结论

篇(4)

据悉,服装企业之间同质化严重,是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需要对品牌的市场定位进行思考,重新建立品牌个性化,建立品牌差异化,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围绕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不被市场淘。作为一个即将上市的新兴服装品牌——三弦男装又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呢?为此《广告主》杂志采访了江苏三弦服饰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陈建。

“三弦男装主要是以25-30岁年龄段的在校大学生、年轻白领为主要诉求对象。”陈建表示,企业只有对行业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调研,找准细分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成为最有特色和亮点的品牌,最终将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成为细分市场的引领者。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服装动辄几千元,远远超过了这些还在学校没有收入和刚刚走出校园收入不高的年轻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此外,传统服装品牌在款式上陈旧、样式也较少,无法满足年轻消费者追求时尚的需求。结合目标消费者的这些需求,三弦男装与“快时尚”相结合,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围绕市场需求及流行时尚推出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三弦男装注册于2012年,为国内自主营销的时尚电子商务服饰品牌。尽管产品还要到2013年9月初才能与消费者见面,但目前已开发了上百款新潮男装。在定价上,三弦男装也结合消费者的实际情况,价格不会很高,使消费者有能力接受。

在销售渠道上,三弦男装选择年轻消费者最喜爱的网络为渠道。据悉,三弦男装将于2013年9月初在天猫等电子商务平台正式与消费者见面。

篇(5)

一、 现状分析

1、市场分析:从全省、地级市、县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区别哪些是重点市场、次要市场、哪些是主要商圈、次要商圈,受众群体是否明确,消费者意见反馈情况如何,市场份额占多少、品牌的知名度如何?行业在整个市场的表现力如何?公司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有哪些?等宏观、微观方面做深层次分析。

2、竞争对手分析:主要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替代品分别有哪些?他们一年的销量是多少,竞争对手已做了什么,竞争优势在哪里,如管理、产品、款式、价格、渠道、广告等,他们的弱势在哪里,找到突破口,接下来他们想做什么,进行深度分析。

3、空白市场分析:找出所有的空白市场,对空白市场进行细分,哪些是有效空白市场,哪些是无效空白市场,哪些是主要空白市场,哪些次要空白市场,哪些空白市场同业品牌做得好,该用什么最有效快速方式进行招商?

4、销售网络分析:现有销售网点总数有多少,网络覆盖率是多少,有多少家专卖店、专柜、直营店、散货点、分别所占比例是多少?一地多店数量及所占比分别的多少,道具有几代,每代道具在全销售网当中所占比。

5、销售数据分析:全网络销售业绩是多少,各个区域、地级市销售数量是多少,找出优质店、销售最好的区域,各个销售网点年、季、月、周销售数量是多少,本年度和去年同期比较增幅、增长比率是多少,各系列、产品占销售总量比重是多少,找出销售最好的产品、做好店铺赢亏分析。

6、广告分析:全年投放了哪些主流媒体,电视、户外、杂志等其他媒体投放金额分别是多少,比例占多少,广告覆盖率如何,哪些性价比高,哪些效果好,近期几年广告投放分析。

7、推广总结:公司推广如些品牌推广活动,如节日促销活动,新产品上市推广活动,司庆、庆典重大专题活动、公益活动等其他形式的推广活动做了哪些,效果如何,对销量是否有直接拉动,对品牌知名度、价值有没有帮助,活动是否有创新性,不足的地方有哪些等进行全方位分析。

二、 发展规划

1、产品方面:在产品设计方面,把握好今年流行趋势,了解产品款式、版型、面料等时尚元素,确定主打产品,整体将产品概念输入,将设计师的理念灌输给终端加盟商,不断拓展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让产品系列丰富起来。

2、价格方面: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价格比较难以统一,但可以确定区域主导价格,价格折扣不能太低,既可能保护各区域的价格体系,避免发生窜货现象;在促销活动期间,同样执行统一的促销价格,尽可能全省统一价格销售。

3、渠道方面:确定渠道方式,明确渠道重点,对渠道进行科学化管理布局,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稳定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对渠道制定详细的完善计划,小店改大店、一地多店、形象升级、空白市场招商等制定相应的政策。

4、推广方面:在新品会方面做好每一次的新品会工作,每次会要有新的主题新的信息,精心策划、高规格、灵活运用订货技巧、制定

有效激励政策。在新品上市推广方面做好推广计划,如:广告片、产品手册、POP、宣传画、海报等制作。在终端服务方面做好具体实施办法,产品识别、产品上市手册、辅料等配套物、销售话术培训,陈列、售后服务等工作。在促销活动方面充分利用好节假日、重大喜庆日子做好全年的促销活动计划。在品牌推广方面策划一些专题活动,加强品牌联盟,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22-02

随着近几年社会对于物流服务的高需求,物流行业在我国市场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渴求也日益迫切。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孕育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水平的物流人才的摇篮,必须不断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实践性教学。当前,很多高职院校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采取了校企合作的创新性教学模式来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然而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寻找有效的办法进行改善,以促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专业、更出色的物流管理人才。

1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1.1盲目扩招,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很多院校为了缓解经费紧张问题,加快院校发展,而进行盲目的扩招以解燃眉之急。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使院校规模得到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院校经费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院校规模的急剧扩大,院校学生迅速增加,相应的高学历水平和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却极度缺乏,尤其是物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其专业培养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设立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显得更加薄弱,这种无法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校无法接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致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现象十分严重。

1.2师资力量薄弱,开展校企合作的技术能力有限

由于物流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应的高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尚浅,很多教学手段和经验相较于其他物流发达的国家来说,效果不佳。许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专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转行而来,对于物流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缺乏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功底,对于物流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也是极度缺乏,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因此,在物流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难度可想而知。此外,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师人才的引进知识为了应付评估,而忽视了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高职教师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补充知识技能,教师的学历和学术水平无法与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规模和新课标标准相对应,使得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技术力量和专业水准而难以很好实施。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难以充分发挥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1.3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实践性作用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引进只是停留在表面功夫,对于重技能、重实践的能力训练流于形式,而且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材上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技能培养的训练。教师在教学内容中添加的企业案例中,教师真正切身了解的寥寥无几,因此在传授学生企业实际操作过程和工具时与企业的现实情况相背离。

1.4企业利益的缺失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组织,很多企业在无法看到当前利益的情况下,是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而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但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占有企业的资源。因此,企业对于参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积极性不高。学校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节,而真正愿意与校方合作的企业也是少之又少,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只是政府提倡、高职院校一相情愿的愿景,企业在此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的校企合作难以发挥其实践性作用。

2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

2.1政府加强宏观指导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政府要建立由教育部门引领,积极吸收劳动部门及代表性强的企业集团参与到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当中,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管理;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由政府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和社保部门等组成的校企合作教育的联合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推进校企合作教育的进程及工作,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推进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引导权力下放,使企业、高职院校拥有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所必需的财权和事权。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及推动、促成校企合作,建立高职教育行业、地区基金会,促使学校的硬件建设得到必要的资金保障。

2.2加强院校物流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为校企合作提供知识保障

高职院校的物流教师人才引进机制要有所创新,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还要吸引具有物流相关工作从业经验的人才来校任教,切实加强物流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在有物流行业背景和物流工作从业经验的教师的前提下,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就不再是难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物流专业教师的定期轮流培训机制,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到物流企业或其他相关工作岗位中进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聘用制度,吸引物流行业中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物流教师队伍中来,增强院校物流专业的师资力量,为校企合作提供充分的知识保障。

2.3强化高职院校物流服务功能,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院校的物流实践教学,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物流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的运行手段,实现以院校、企业为主体的教师、学生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物流行业环境下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在物流课程的内容安排上,要对高技能岗位群和一般技术岗位群进行不同的需求分析,明确不同岗位职责所需的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的具体素质要求,以职业导向的培养方式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现实岗位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

2.4成立物流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组,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之所以会流于表面形式,除了有企业方面的因素,还有学校自身的原因。很多学校的各级领导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建立专项的项目组,缺少领导者对相关工作具体分管和推动工作,也就更谈不上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形式。因此,高职院校要与相关的物流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校企合作专项组织,并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的方式实现专业搭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物流教师要根据物流企业的需要,积极参与物流企业的市场分析、发展规划、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到物流课堂教学中。同时,院系可以通过物流行业协会和物流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教学,提高物流专业学生创业就业实力。

2.5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实现自身物流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益。院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对企业优秀的物流专业人才进行职工再教育,提高企业物流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还可引导企业借助院校物流专业的信息网络和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高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等,提高企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对高校教育的支持手段,提升企业形象,为吸引更多物流人才做好基础性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使企业在此过程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可以很好地改善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中学校单方面向企业寻求合作的被动现状,提高企业参与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结论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通力合作、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迫切需求的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要加强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使得学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共同实现高效教育与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培养出更多高专业水平、高技能水平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促进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建飞.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国际物流应用型人才探讨[J].现代商业,2010(5).

[2]苟建华.校企合作共建高职物流实践技能课程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3]鞠蕾,高明学,李玉宝.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4]施学良.基于工作过程的五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集团化;运作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5-0053-02

1 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河北省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第三方物流服务主体少,据统计,在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销售物流中,全由第三方的仅占16.1%至18%;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低,如货运汽车空驶率达37%左右,返空现象严重,仓库周转次数少,利用率约为50%,有的搬运设备和仓库装备落后,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目前很多物流公司和车辆之间只是挂靠关系,资产和经营关系比较松散,缺乏必要的联合,很难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企业经济实力普遍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组织化程度低,对物流信息网络的开发和利用较差。

(2)经营管理粗放和服务质量较低。尽管河北省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3)物流供给层次偏低,增值服务少。由于河北省大部分物流企业是以传统仓储、运输和货运企业发展起来的,物流企业服务功能还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低,增值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大部分来自基础,如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现有物流企业还普遍缺少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

(4)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系统日益成为河北省物流发展的“瓶颈”。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是物流需求企业考察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因素。从调研结果看,河北省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造成物流信息不能共享,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5)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物流产业政企不分的现象仍存在,严重影响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同时,在物流管理体制设置上,管理部门和管理层次多,造成部门之间权力和责任交叉重复。物流行业协会和有关管理部门没有制定物流行业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造成物流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包装标准与运输实施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的提高。

目前的情形是,由于河北省缺乏对大量分散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种分散的物流功能资源不能提供令客户满意的服务;另外,庞大的存量资源分散形成一种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2 影响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因素

(1)思想认识因素。现代物流在河北省尚处于起步阶断,在当前物流热中,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已被普遍认同,但对现代物流真正科学内涵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以至于一讲物流,就认为是圈几块地、搞几个物流中心。事实上,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的第一要素,系统整合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灵魂。推进现代物流固然需要载体,但主要的还是通过要素整合来实现规模化和集团化经营。

(2)物流产业的成长速度与成熟程度因素。物流产业是一个总体概念,物流产业的成熟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关系极大。河北省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物流产业,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市场主体不成熟,特别是物流的主体即供需双方不成熟。二是物流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没有做到可以自由流动。三是物流市场运作不规范,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物流的管理体制不顺,政出多门,形不成合力。物流的中介组织也不发达,行业协会参差不齐。

(3)专业人才因素。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河北省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特别是具备国际意识、扎实的电脑技能基础、能跨越中国地域狭窄的局限从事经营活动的物流管理人员,河北省物流企业现有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均难以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难以适应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再由于在配送中心运营方面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4)物流企业成本压力的因素。由于2010年全球经济将从负增长缓慢恢复到正增长,国际油价将上升,国内通胀预期增强,CPI将从负数到达3%~5%的通胀率。人力成本、土地成本、水电成本等继续升高。由于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营运价格提高空间有限,特别是运输与仓储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所以2010年河北省物流企业将经受成本与价格的双重压力,这种压力在2010年不同季度会有所变化。

(5)低碳经济因素。中国政府已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减排目标将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而节能减排与物流业关系极大。据有关数据,全球15%的能源消耗在冷冻设备与空调上,冷链物流如何节能减排就提到日程上来。总之,低碳经济要求物流加速绿色化。

眼下对河北省的物流企业老板来说,最焦急的莫过于国际上大的物流企业纷纷登陆中国的物流市场了。河北省要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尽快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公司。在此基础上,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或企业集团。

3 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主要做法

(1)构建统一的集团公司战略框架体系,整合物流功能,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河北省大多数物流企业将分散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对不同职能部门中的各种物流活动整合,建立一种合适的物流组织,以便整合企业各项物流功能,并制定相应的物流规划。物流组织的建立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结构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物流组织应该采取一种集中化组织结构。

(2)重要资源统一配置。针对人力、物流、采购、教育等资源分散,特别是人财物等重要资源管理粗放、利用效率不高、历史问题多等情况,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对重要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和管理。资源配置的优化,缩短了管理半径,使物资流动更加便捷、高效和合理。另外,统一整合物流资源。整合为集团公司,使人才资源得以集中,提高了谈判地位,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将计划、采购、搬运、装卸、流通加工同步,延长了供应链,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3)整合供应链体系。传统的供应链体系是一种“推动式”的经营方式,各组织机构之间“争吃一块蛋糕”,缺乏灵活性,运转时间长,经营成本高。新的供应链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以“拉动式”的经营方式,各机构之间协同工作“将蛋糕作大”,灵活性强,运转周期短,经营成本低,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综合效果,而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片面观点,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用户期望以外的增值服务,以产生和保持竞争优势。

(4)物流信息系统统一建设,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推广的原则,加快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工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公司对所属各级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增加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建成涵盖财务(资金)、营销、人力资源、物资、项目等业务应用领域的信息化工程,建成了总部和分公司两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总部、分公司二级贯通和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全面覆盖和集成共享,为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对重要资源的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集团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5)兼并重组,结成战略联盟。2010年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将加速。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出于“抱团取暖”的需要,也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与重组。对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是最好的出路。

(6)与制造企业合作,合资组建综合物流集团。即与制造企业通过合资的形式组建综合物流集团来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其具体业务包括:为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及时运输(JIT)、产品和物流设计等;为经销商和客户全权配货配送业务等。对于综合物流集团来说,它可以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传递。

总之,没有一个坚强的指挥中心和内部有机连接的运行网络,是搞不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的。真正的现代物流必须是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利润中心,企业的组织、框架、体制等形式都要与一个中心相符。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市场的迅速反应能力,必须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作保证。在现代物流的管理与运作中,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甚至就是公司形象和核心竞争力的标志。大型的专业物流企业通常都设有运作管理系统、质量保证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客户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育谋.裕利撬动“整合”时代[J].环球财经,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