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据分析材料

数据分析材料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1 13:34: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据分析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据分析材料

篇(1)

此次期中试卷考试范围为: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点,试卷力求考查学生政治课的学习状况,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突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强调学生对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同时突出考查政治课的学科能力。期中考试试题难度控制在中等难度水平,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对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提出了一些要求,整体试卷在中等水平。

二、考试数据分析

政治科目年级平均分为44.30分,年级最高分74分,年级最低分23分,总体成绩不理想。

三、考试中反映出教与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较多,解题训练进行的少,导致学生解题能力薄弱。

2、解题时思路不明确,随意性大,答案重复、混乱、口语化严重、表达不明确。

3、材料分析题不能紧扣材料,不能正确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材料

4、缺少基本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方法、技能掌握不到位。

5、学生审题不够清楚。

6、学生回答问题角度单一,不能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综上所述,问题依然是两大难问题:一是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对书本知识体系把握不清;二是学生解题能力薄弱,没有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

四、改进措施

1、依据课标和教材,在平时要加大训练力度,夯实基础知识。

篇(2)

【关键词】人民银行;会计队伍建设

一、调研概况

襄阳中支根据所辖县支行管理情况,分别在2008年和2015年对辖内会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一是人员配备合理化,所有单位均能落实会计人员强制休假制度或者轮岗,基本消除了违规兼岗现象,会计风险进一步降低;二是人员结构老龄化,截至2014年底,辖内会计人员平均年龄为45岁;三是学历水平优而不专,学历上,本科学历占55%,但从职称类别看,专业性较强的会计职称仅占13%;四是转型业务技能欠缺,绝大多数的会计人员意识到,既有的经验和知识已经不能满足转型的工作要求,亟需专业的会计培训来提升业务技能。

二、基层行会计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转型意识,对会计队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基层行特别是县级行会计财务工作的重心主要还停留在账平表对、防范岗位风险及预算编制等初级工作任务上,忽视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是很多领导及业务部门将会计财务工作仅仅作为自身工作的保障,对财务预测、分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二是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研究分析能力不强,研究成果对决策及规划带来的作用不大;三是会计人员培训体系和内容不足,次数少时间短,对拓宽会计人员思路和视野帮助不大,不能适应会计转型工作的需要。

(二)部门管理分离,降低了会计分析研究水平。对基层央行来说,财务会计报表分析需要多部门工作情况或数据汇总,但并非所有部门都把数据分析作为重点工作,加上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财务部门得到的有效分析材料非常有限。

(三)竞争及激励机制缺乏,会计人员进取心不足。基层行人员老化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平均年龄达到50岁,加上机制不活,部分会计人员在会计部门从事类似会计工作长达30多年,长期单一工作,形成固定模式,学历较低、职称低、待遇低,晋职又无望,从而降低了摄取新知识的欲望和转型的动力。加之,由于人员紧张,部分行未落实责任考核机制,造成竞争机制缺乏,奖惩制度无法完全落实。

三、提高会计队伍水平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培训,提高会计财务人员素质。会计人才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石,对于基层行来说,一是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央行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配会计业务骨干,定向招录高学历年轻会计人才,合理配备并优化会计岗位人员结构;二是结合转型要求持续开展会计专业培训,拓宽基层央行会计人员视野,为会计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二)重视分析,加强联动,推动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的重心调整,要求基层行的会计管理人员转变为具有较高水准的业务分析师、财务技术专家,能够提供较高质量会计信息作为行领导及上级行决策的参考依据。一是加大会计调研分析力度,注重对会计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与研究,密切关注影响报表数据的重要政策及重大会计事项;二是注重加强部门的横向联系,会计人员务必要建立与国库、货币信贷、营业、发行、调查统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共享调研信息资源。

(三)建立机制,激优罚劣,打造综合型会计队伍。会计工作转型期,激励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快速集聚转型所需要的专业素质。一是制定人民银行系统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增强业务素质;二是开展会计财务知识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并分级建立人才库,对人才库成员实施跟踪培养、交流学习、晋升优先等激励措施;三是加强会计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感染人、激励人,增强会计人员荣誉感与进取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南通地区学生 前元音 实验方法

1.引言

此次实验由6名中国学生与8名美国学生参与。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成员、语音材料、实验经过及实验方法。

2.实验成员

本文实验人员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是参与录音的受试者,第二组是评判发音标准度的评委。

六名中国大陆学生参与此次录音实验,其中男女生各三名。他们都来自南通,平均年龄十八岁;受试者都出生及成长于南通,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主要语言是南通话,都没有语言和听力障碍。学生大部分都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学习时间已经超过十年。这些受试者是他们的英语任课老师根据他们平时的英语水平挑选出来的,英语发音水平差不多。而且所有的受试者都没有去过英语国家学习或者生活的经历,也没有过与母语是英语的人士接触的经历。

八名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和老师参与此次实验,他们都出生及成长于美国。他们的平均年龄范围在21岁到57岁,平均年龄23岁。这八名外籍参与者没有语言或者听力障碍,所发的前元音/i,i:,e,?V,ei/视作标准音。

3.实验工具

对于元音的声学研究,共振峰参数和时长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数据。本文将采用这两个方法对五个前元音做出分析。F1频率与开口度及舌位高低直接相关,频率越高,开口度越大,舌位越低;F2与舌位前后密切相关:舌位靠前,F2高;舌位靠后,F2低;F2与唇型圆展有关,唇越圆,F2越低[1]。

在测量共振峰参数和时长时,以下的工具将作为此次实验的工具。联想笔记本电脑一台,噪音小,用来录制每位受试者的元音。里面装有Praat[2]和Cooledit[3]软件。Cooledit软件的采样率是44100Hz,并且采样精度是16比特。利用Praat搜集语音待分析材料,以及得出频率数据,这里只要得出F1、F2的值;用Cooledit控制语音的质量,及时检测发音频率,防止发音人音量过低或过高,影响实验数据。为保证实验语料的清晰度,本实验的录音部分是在晚上安静的教室进行的,对受试学生的单词分别录音,并一一储存于电脑中。要求发音人在朗读实验材料时,尽量保持相同的语速和语气,并在单词与单词之间有停顿时间,保持嘴唇与麦克风之间的一定距离,保证声音的清晰度。录完之后通过Praat编写脚本提取出共振峰F1、F2的值及元音的时长。数据分析此实验采用Excel和OriginPro软件。

4.实验材料

在此实验中,五个前元音/i,i:,?V,e,ei/将放到句子中。为了使得到的频率和时长更准确,每个元音都处在语流中,这五个前元音被放在单词中,同时单词在负载句“You say now.”中。

5.实验过程

2016年1月,六名江苏南通籍的学生和八名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参与此次研究。在录音实验开始前,实验指导者会澄清存在歧义的单词,然后让录音受试者自己轻声通读一遍给他们的20个句子,看是否还有不会读的单词,如果有就给出音标给受试者,指导他们完全知道所有发音为止。

录音指导者一一地将每位录音受试者(南通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发音录进电脑中,并保存在电脑中。然后由另外两名美国人作为评审来评判每个人的发音。他们是出生及成长于美国,都称他们的发音是标准的美国英语及没有听力障碍。录音指导者将会发给每位评委一张相同的列表,列表中选项供他们选择,然后每位评委知道每个选项的正确单词后进行发音准确度的考量,整个过程持续时间是两个小时左右。

6.实验方法

我们分别采用两种实验方法来考察南通学生的前元音发音情况。第一种方法:录音指导者将会发给每位评委一张列表,列表中有类似这样的选项A bet B bait C bit D bat E beat让他们选择出他们在录音中所听到的单词。紧接着录音指导者公布每道选项的正确答案以供他们评判每位录音受试者哪个单词的发音是正确的,比如当听到句子:You say bait now.评委在上述选项中选择的是B;第二种方法:当每位评委知道每个选项的正确单词后紧接着是发音准确度的考察。事先会发给每位评委另一张列表,在这张列表上评委根据公布的正确的单词再听一遍受试者的每个句子中前元音的发音,评判出发音的准确度。比如当评委听到“You say bit now.”,通过对句子中的bit进行打分,分数如下所示:

7.结语

通过上面介绍的实验方法论我们将得出这五个前元音的声学特征及南通地区高中生前元音与标准前元音数据的比较。以上为南通学生前元音发音研究实验方法论,能够准确地得到研究所需的实验数据,同时此方法也能给各位想研究方言区英语发音的同仁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1:44-77.

篇(4)

关键词:考试;材料工程;团队组合;创新

作者简介:侯哲哲(1979-),女,河北宁晋人,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赵维刚(1973-),男,陕西泾阳人,石家庄铁道大学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副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43)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78-02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结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避免在考查学生时单纯以期末考试试卷评定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会造成针对理论知识考查较多而对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本次考试改革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毕业设计及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情况表明学生单独的课程学习成绩尚可,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在课程教学及考试中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机会。二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是解决大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不足,了解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自我评判学习成绩的好坏。成绩评定时引入学生互评环节,使考试成绩透明。

一、“材料工程测试技术”考试的意义和作用

“材料工程测试技术”是关于材料的检测和结果分析的一门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核心课程,是针对材料温度的测量和材料实验数据分析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各种温度测量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进行熟悉、掌握,尤其是对热电偶、热电阻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解与掌握;同时,理解和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正交设计和回归分析的中心思想和处理方法。这样,势必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获得材料科学基础理论及知识,掌握热电阻、热电偶、正交设计和回归分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并能灵活应用,并学会基本的分析方法,能分析及制订材料实验分析方案,正确灵活应用测温仪器,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运用“材料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温度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在教材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首先不仅注重传统方法的讲述,还增加了现在的最新测量技术方法和核心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必要时采用实物进行演示、讲解和说明。

二、传统的考试模式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倡导和实施,学校应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考试和教育之间的关系。[1]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目前大多数工科院校仅局限于传统的闭卷笔试,这势必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1.考试内容不合理

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本末倒置。现代教育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在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2]但目前教育的目的是考试,学生只要最后掌握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传统的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度,缺乏对素质教育的考评。[3]目前本课程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证明题、简答题和计算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主要考核学生对“三基”的掌握情况,反映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试卷的主要部分。计算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证明题主要考核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学生的考试内容,即为教学内容。现在的教学体制导致了目前考试内容的片面性和单一性,从而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考试方式单一

考试是为了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不能仅凭单一的试卷评定学生的实际能力,这样会导致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目前“材料工程测试技术”考试的方式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单一形式,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评定的成绩偶然性大,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考试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

考试一般采用闭卷形式,成绩包括三个部分: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考勤成绩。这种评定方法会造成学生只学习课本知识,且会对老师盲目依赖,不能积极主动地探讨和钻研相关的科学问题,同时,过分强调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在授课方式上的改革

在“材料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授课方式上,采取三种类型:一类是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主要目的是传授材料工程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一类是以课堂习题的内容互动式讨论,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实际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问题中积极思考,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操作。在实际讲授中,通常是先对具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中心思想、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进行的分析和处理。一类是综合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组合团队。学生自由组合,结成设计团队(2~4人),在课后针对所出题目查询资料、分析方案及设计。设计团队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和老师讨论。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不足,了解自身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要拓宽交往的渠道,丰富交流内容,建立公平对话和良好交往的平台。其次也要明确老师与学生各自的地位,强化主体的意识,让学生树立各自的职责意识。课堂中学生通过合作,既可以增进彼此的友谊,同时可以在竞争中成长。所以,在课堂的互动中,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以及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协作、分享和交往的技能,同时为学生之间提供信息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适当的调控和引导将使课堂的互动获得很好的效果。[4]

四、在考试方式上的改革

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温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才能在实际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得心应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考试方式上,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考试方式上,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试卷考试方式。因为试卷考试仅仅是考核和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而不能考核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试卷题型选择

工科院校的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考试试卷主要采取客观标准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与主观应用题(证明题、计算题)组成的标准化试卷,计算题所占比重一般不低于40%。客观标准题主要测试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观应用题则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程不必按照统一的标准化试卷要求进行组卷,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观应用题更符合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是循序渐进的,主观应用题的应答情况反映学生平时努力的结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学生考前一搏的念头,真正实现高分高能。

2.开卷与闭卷的选择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该课程考核的是学生对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由于开卷与闭卷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较为重视闭卷考试的课程。基本知识闭卷考试,以填空题、简答题和证明题来考查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计算绘图题考查学生对正交设计、回归分析的分析和计算,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更好地督促学生既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又能促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并使学生注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注重丰富题目类型,增加题目数量,提高试卷覆盖率。由于学生重视平时学习,日常教学与考试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3.考试内容的改革

本门课程采用闭卷、大作业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针对综合设计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进行考试改革。

大作业即综合设计部分(占总分的30%)针对材料加工中的温度测试与控制和实验方案设计等课程内容,在讲课环节陆续推出一些需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计算机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进行设计、编程及综述等大作业或题目(10~15道左右,保证学生有较大的选择度及较为充裕的准备时间)。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该环节成绩评定时由团队指定1名学生为课题汇报人,采取PPT方式向其他同学进行汇报演示,时间为8分钟,然后回答老师和同学提问两分钟。团队成员按照主设计人、汇报人及一般设计人进行系数安排。例如团队成员为4人时分别为1、1、0.95和0.90,主设计人和汇报人为1人时系数分别为1、0.95、0.90和0.90。团队成员的排序由团队自行决定。这样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和自身优势决定自己在团队的定位。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考查学生的到课率和教师的授课效果。这种考试模式既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梦秋,等.浅议高等教育课程考试改革[J].科技资讯,2009,(8):199-201.

[2]穆月英.《发展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

2009,(12):82.

[3]任禾一.浅析高等院校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考试改革[J].法治与社会,2010,(5).

[4]张敏.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改革[J].考试周刊,

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 英语 泛读教学

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

一、明确的泛读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以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分析。

(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程度,在不同年级要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要求。按理解题的难度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表层理解。它只要求懂得文章字面意思,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能在头脑里对选文内容再现。我认为目前对初中学生所要求的理解水平即可限制在表层理解的这个程度上。

第二层:深层理解。深层理解的问题具有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我觉得在进行初中英语泛读训练时,尤其是在初一开始阶段,这类理解程度的题目不宜过多,要把握一个“度”字。

第三层:评价性理解。即需要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阅读就是为了吸收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并对文章作价值性判断,同时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最终目标,所以,到中考前夕,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有意加大第二层次和第三次层理解的分量。

二、利用网络,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社会的最明显的是四处采集的全面与快捷。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传递、加工、存贮与利用信息资源,而这些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较多是建立在英语语言平台上的。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泛读教学可得天独厚,它至少存在以下两个优越性。

(一)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利用网络开展泛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这样能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有利于培养泛读技巧

阅读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泛读教学中培养泛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我们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信息繁多,信息量增长速度极快。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的优越条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重要手段。在泛读课上,教师可让学生各自用3——5分钟在全班讲述自己的摘要,然后由全班同学讨论和评价谁的作业最好;也可以将摘要交上来,由教师批改。在完成作业的全过程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高。如果学生运用浏览、查阅、综合和概括的技巧得当,文章就写得快而且精彩;反之,文章未必好,时间却用得多。这种练习非常有利于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他们适应未来工作所需要具有的基本功。

三、网络泛读资源库的构建

网络化的泛读教学并不是听任学生无目的地在网上浏览。先期构建适合学生需要的网络阅读资源库是进行泛读教学的优良前提。网络阅读资源库所需的物质准备是有能连上Internet的教师用户(服务站)及与校园网相连的一定量的学生机(工作站),这属于普通中学微机教室的基本配置。教师通过搜索选择、下载网面、制作链接后可在短时间内做出一个简易的双层网站。一般说来,构建过程可分以下三步。

(一)确定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进度结合所学的内容来确立泛读的主题。如学习Tibet and West Lake这一内容时,可考虑选择Tiebt and West Lake的介绍材料,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和西湖的景点,了解更多

的中国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搜索下载

较窄的主题,可以采用大型搜索引擎,但一个相对宽主题,则应选择分类的网站进行查询,这可以避免在数千个甚至数万个结果中进行

二次选择的艰辛。

(三)材料整组

网上的素材下载后,教师应进行初步的筛选,本着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的原则选出数张网页或文章,然后根据设计意图进行再加工(如注解或替换部分生词、设计阅读任务等)。接下来,我们要根据所选材料的个体特征定其篇幅、位置与链接次序。重新整组后的同一个相关主题的数张网页可以构成一个材料组,相当于一个子网站。科学组合后的材料可以在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激发阅读的自主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四、网络环境下泛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泛读教学法的基本策略是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泛读教学应当提倡任务驱动下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教学策略,突出思维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寻找信息、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要训练阅读技巧,因为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理解与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的“编码(encoding)”过程,而读者阅读材料实际是从辨认文字开始对文学、语义、修辞进行“解码(decoding)”的过程。“解码”过程的时值与阅读效率成反比。我们可从下列几方面着手训练阅读技巧。

1、学会搜寻信息

上《 China’s Tea Culture 》一课,给学生一些关于细节性的问题,如 Which places are tea leaves produced in China ? What does China’s unique tea culture include ? 鼓励学生通过略读或是跳读迅速搜寻答案。

2、学会猜测词义

泛读材料中的生词是影响读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重组材料时应有意设计生词障碍。它们既可以是根据上下文或是构词法可知意思的词,也可是仅能猜到词义的类别,但不影响全文理解的词(如花卉、动物的专业名等)。

3、学会识读图表

图表是一种承载信息量较大的常用语言形式,全部读完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可以设计分类统计或是数据分析的任务,要求学生迅速定位查询,说出结果。

五、教学对英语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具有开拓创新的工作热情网络时代给基础教育手段带来了革命性变化。网络环境教学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需要付出比传统教学多得多的精力与耐心。技术的掌握、理论的钻研更需要大量辛勤的工作。

(二)拥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也不应是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是网络资源的设计者,是学习目标的引导者,也是学习群体的协作者。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评判思想的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网络开发水平网络开发水平无疑是创建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基础。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系统的使用(如Windows NT,Office文档处理,Internet的设置使用、收发邮件等)。

2、掌握网页下载、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术(如使用Frontpage2000制作带链接、图片、表单的网页等)。

3、具备网络系统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总之,网络资源在英语课堂的利用,使我们英语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在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及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会大大优化英语泛读教学,这必在不远的将来绽放出更绚烂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统计学;江村经济

[基金项目]财政部2016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团队”(0003016188)

[作者简介]欧进锋(1989—),男,广东高州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2-0259-03[收稿日期]2019-12-23

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呈现出新特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法为代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呈现出教学方式现代化、网络化的特点,提高了教学的水平和层次。顺应“互联网+教育”时代潮流,教师通过网络渠道或智能教学工具,在智慧数字平台上精准教学,有利于提高效率和教学覆盖率。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创新,其核心目标仍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创新优化,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目标。在此背景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统计学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科之一[1]。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数量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复杂世界的重要工具,凡是有数据的地方,均有统计学的用武之地。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为多学科提供重要分析工具,在如何有效地甄别、提取有价值信息领域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在统计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部分同学先入为主地认为统计学难学、难懂,自己未来不从事数据统计工作,与其花大量时间学习统计学,不如学一门专业技能。深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统计学产生畏惧心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讲授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难以与教师实现交流共鸣。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统计学课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对统计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成就感与喜悦感,对于提高同学们综合能力、培养统计思维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早年著作《江村经济》为例,重点剖析典型案例教学法内涵与优势,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实践结果评估与反思。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一是统计学基础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统计学课程涉及较多数学知识,公式较多、难度较大,加之部分学生是文科生,数理基础较弱,这无疑也提高了统计学学习难度。尽管经管类专业学生都开设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掌握程度不高,难以理解相关统计公式,一定程度上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既不预习又不温习,课堂上一次、两次听不懂后,就可能选择放弃了。

二是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目前,统计学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整体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高、知识跳跃性较大,尤其体现在统计方法与统计方法理论的结合度不高,例如“最小二乘法”内容的讲授,教师仅是简单进行运算教学,但对于运算背后的原理介绍甚少,学生难以知其然,也难知其所以然。另外,统计学教学存在重基本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与专业契合度不高,由于缺乏具体专业领域的实践,学生更难掌握统计技能或锻炼统计思维。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案例式教学较少。统计学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黑板或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2]。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过于单调,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缺乏情景性,实践性不强,不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地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统计学涉及理论和公式较多,理解难度大,如果仅采用传统单向的讲授方式,学生很难掌握公式和理解其中经济含义。

四是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统计学为专业必修课,通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包括单项、多项、判断、计算,考核内容侧重统计学基本公式、原理等内容的测验。这种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研报告等应用能力的评价。相反地,在这种评价指导下,学生可能只需要期末考试周对知识点进行重点突击强化,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能考取较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考试文化会在不同年级间流传,影响下一届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优势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是一种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具有较强实践性、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案例内容,组织学生围绕案例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一般而言,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教学案例源于具体社会实践,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程度[3]。对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探讨理论的来龙去脉,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交替上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而言,案例教学是一個不断学习、不断打磨教学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学组织方式、案例素材等内容进行总结,尤其是更新丰富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和案例库,将实践经验升华成为一般性教学理论,从而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学生是知识被动接收方,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理解仅停留于认知层次;而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案例探讨的主体,学生需要根据案例具体场景,针对具体问题独立主动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汇报。教学方法的转变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下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

案例教学材料内容较多且有一定难度,基于不同的维度,对于同一个研究问题存在多样的解决方案,需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权衡比较。案例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熟悉案例材料的基础上,查阅更多相关资料,对研究问题形成整体认识,组成学习小组对研究问题进行充分沟通交流,总结讨论结果,设计最优解决方案并形成总结汇报材料。同时,案例教学法倡导不同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小组主动学习、集各成员的智慧成果,进一步提高案例研究质量。自然而言,在案例研究学习中,同学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统计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组织实践

传统统计学课程教学侧重数学公式的推导,忽略对学生经济学直觉或经济现象感知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统计公式,不理解公式背后具体统计学意义。统计公式只是分析工具,影响研究成果质量的关键是数据,实地调研是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关键环节[4]。《江村经济》是先生根据自己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做关于长江流域农村生活的实地调查资料而形成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如何做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意义[5]。这是一本描述中国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易等体系的专著,是根据对中国农村实地考察写成,旨在说明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内忧外患背景下,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作者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大量原始数据,并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文中数据丰富、研究内容详尽,向读者呈现了一幅农民社会生活的画像,是研究学习实地调研的重要文献。因此,本文以著作《江村经济》为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型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文献,深入了解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撰写调研论文,并以小组形式形成汇报材料开展课堂讨论。

(一)理解案例材料内容

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学生需要在案例讨论之前了解案例内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深对研究内容的理解。首先,教师要清楚地表达为什么选择《江村经济》作为统计学课程精读的文献,更进一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分享自己精读《江村经济》的读后感,并结合自身实地调查经验对文献中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分享社会调研中遇到的奇闻趣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需要提供相关参考书单,引导学生课外查阅更多相关主题的书籍,尤其需要加强对《江村经济》时代背景的了解,利于学生加深对案例分析材料的理解。

(二)明确案例分析目标

教师要明确案例分析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案例教学安排时间进度表,学生要清楚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阅读文献是一件主动的事,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江村经济》内容分析是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例如作者是如何进入调查现场?如何制定调查方案?通过何种方法获取数据?如何进行数据整理?在数据分析阶段,作者是如何基于当时经济背景对农村手工业向机器制造业转变进行分析等等。其实,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一次统计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加深对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认识与理解。例如,社会调查首要任务是以合适的方法进入现场,否则会被认为是“入侵者”,即使在现场也无法收集到可信的数据。针对这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结合文献资料,可寻找中间人等。在实地调研中,“中间人”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纽带,影响调研收集数据的好坏。《江村经济》中,作者选择其姐姐为中间人,从而顺利进入现场,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有利于实地访谈有序开展。

(三)小组讨论与实践

开展小组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此环节既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加强师生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分析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可通过提供参考范本,与学生分享如何撰写调研方案、如何根据文献内容撰写汇报材料的经验,提高学生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效率与质量,保证研究成果汇报环节有序展开。在此阶段,小组成员需要利用课后时间准备相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各小组的研究进度,确保各教学环节有序进行。

(四)研究成果的汇报与点评

在案例讨论分析课堂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筹划者,组织小组成员对案例分析内容进行汇报,引导各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多维度分析问题,不同观点、不同想法相互碰撞,从而实现对研究问题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重点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力求展示出案例故事背后意义。最后,教师需要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不仅是课堂成果汇报展示,也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层面,通过此次的案例深度学习,学生是否掌握社会调查流程,培养逻辑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在实地调研中培养了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

四、案例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10-0001-02

“土地资源学”是土壤学与土壤调查及土壤地理学的桥梁,“土地资源学”必须以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基础,同时又是土壤调查、土壤地理学的基础,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几年来,随着土地资源学的不断发展,课程内容和深度的不断扩充,如何在有限的理论课堂教学课时内,最大限度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需要根据“土地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当前,传统的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在“土地资源学”课程中应用得较多,试卷试题内容上更强调主要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却很难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为了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以“土地资源学”课程为例,分析探索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专业课程采用开卷考试优缺点、开卷考试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旨在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一、开卷考核方式的优缺点

(一)开卷考试的优点

1.改变原有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内容侧重点的改变。以往闭卷考试时,考试的内容多数情况下都局限在课本之中,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梳理课程的知识要点,课堂上一部分时间放在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上。但是开卷考试考核方式对原有的理念提出了要求,课堂上力求师生之间互动,讲授的内容更注重知识的内在关联及前后融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综合运用,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需要加大工作量,增加实践案例的分析内容,学生进行讨论,这要求教师突破指定教材,搜集资料,把最新的相关科研内容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2.开卷考试是开放式的考试,教师要在传统闭卷考试教学方式基础上,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引导听课的学生用多元思维、创造性思维更好地灵活解题。试题设计的难度不用很大,着重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

3.开放式的考试可以考查学生解题思路,从而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

4.开卷考试还能促进学生养成查阅文献、查阅参考材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消除学生的考试心理负担[1-2]。

(二)开卷考试的缺点

实行开卷考试,学生的惰性会增加。首先是学生的出勤率会降低,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重视程度会降低,在课程开课的第一节课时,需要告知学生课程考试方式,学生知道考试方式后,认为开卷考试只要有书、有材料就没问题,只要考试时把教材带着,带着参考材料从头到尾抄教材、抄材料就没问题了,内心放松,所以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连带课后就不认真看书,不认真复习,考试时答的对不对不重要,抄的数量更主要,这样就会导致学生惰性增加,这与考试改革进行开卷考试的初衷相背,因此,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受到部分人的质疑[3-5]。

二、土地资源学开卷考试的实践

笔者在多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课“土地资源学”课程为例,对开卷考试的考试考核方式进行实践探索。

1.试卷成绩分析。试卷分析显示,“土地资源学”课程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最高分为91分,闭卷考试最高分为95分;开卷考试最低分为62分,闭卷考试最低分为54分;开卷考试平均分为74分,闭卷考试平均分为76分;开卷考试及格率为100%,闭卷考试的及格率为86.7%,开卷考试成绩略低于闭卷考试成绩。

2.考试试题分析。在对“土地资源学”课程成绩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分析了“土地资源学”课程的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土地资源学”课程开卷考试难度为0.36,“土地资源学”课程闭卷考试试卷难度为0.32,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土地资源学”课程不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考试方式可靠性都很好,可以通过这两种考试方式考查学生对“土地资源学”课程掌握的实际程度,且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难易程度基本相同。

3.考试方式反馈。开卷考试方式应用于专业课还处于实践与探索阶段,为了能更好地了解、把握开卷考试应用在专业课上的效果,笔者同时进行了“土地资源学”课程开卷考试的考试方式和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的问卷调查。在“土地资源学”课程考试结束后,分别给进行开卷考试的班级和进行闭卷考试的班级发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土地资源学”课程的考试方式,考试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查,20分钟后交回。问卷下发60份,收回60份。“土地资源学”课程考试方式的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赞成开卷考试的占总数的85%,不赞成开卷考试的占15%,见表2。“土地资源学”课程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认为开卷考试试题比较难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3%,认为开卷考试试题难度中等的占总人数的18%,认为开卷考试试题比较简单的占总人数的9%,整体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赞成开卷考试。

三、结论

(一)掌握课程主要内容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前提

开卷考试到底需要不需要背课程的知识点。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开卷考试的这种考核方式,认为开卷考试非常轻松,不用花时间去背任何内容了,感觉很轻松。本次“土地资源学”课程考试和以往其他学者的实践都证实,这种想法要不得,即使采用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课程重点内容还是需要记下来,并理清思路。主要原因是,课程主干的内容记下来了,课程的脉络就清晰了,在做客观基础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时,就会节省很多的时间,反之,不清楚课程的主要脉络,就会来回翻书等,花大量的时间。不仅如此,课程主干知识梳理清楚,适当记忆,才能在具体分析试卷试题时,特别是解决实际案例试题时,能分析问题,然后充分利用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整合材料,才能将课程考试的考题答好。所以,开卷考试还是应该将课程的主要内容都背下来[6-9]。

(二)理清思路是应对开卷考试的关键

很多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只要把书和其他复习材料带全就可以,所以平时上课时不用花大力气去学习,只要考试时抄抄书等材料就好,甚至有的学生不认真审题,而是在材料中找和试题内容接近的知识去抄,不思考而直接整段整段地去抄,没有形成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思路。所以试题答案散乱、不完整,有的还偏离了题目的要求,这样答,其准确性明显下降,最终考试成绩和预期成绩之间差距较大[10]。

(三)应对开卷考试的答题策略

教学方法的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方式方法改革的效果上。考试方式改革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答题效果上。因此解决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教会学生答题的方法更为迫切。当前,开卷考试试题内容形式多样化、试题内容灵活性强,即使这样,答题还是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

1.理解题意。学生要想答好开卷考试的试卷,第一步还是要对试题仔细分析,读懂试题的含义,理解问题的中心意义,只有做好了审题这一关,才能为下一步正确答题打下基础。试题没有分析清楚就作答,非常容易把题答错。

2.立足教材。开卷考试不论试题内容怎样灵活,仍然是以书本为主,在答题时,要以试题问题为目标,将所学的知识连起来,找到试题问题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理清试题的思路,最后有目的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是解题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