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策略
时间:2023-09-08 16:59: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不足
1.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中的德育意识不强
应该看到,在地理学科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教学实施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才能够得以实现,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德育意识,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就难以有效地实施。在传统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真正核心,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实施为主体,如果将高中地理教学比作一场正在上演的教学大戏,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就是这场大戏上演中的真正主角,而学生则是这场大戏中的配角。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于地理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总是以考试作为教学实施的“指挥棒”,以基础知识讲解与习题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2.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待改进
在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中,教师所采用的地理教学的德育方法是相对单一的,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尽管一些教师也能够注意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但是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比较刻板。在德育渗透过程中,教师总是习惯于运用那种简单、空洞的说教来开展德育,没有有效地结合学科的特色进行德育的实效渗透。德育虽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所体现,但是往往脱离了教学本身而“另起炉灶”,这样的德育渗透,往往是“画蛇添足”,没有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此种德育的实施对于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难以满足学生德育的实际需要,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施方法急需改进。
二、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1.要增强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意识
通过上面对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存在问题的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增强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意识对于提升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要重视增强教师的德育意识。要增强高中地理教师的德育意识,就要改变教师旧有的教育理念,要以“生本”思想引领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要让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地理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要让教师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德育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旧有的“师本”思想,树立德育意识,这是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实施的重要保证。
2.优化教学内容,促进德育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基础,只有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开展德育渗透才能够更具实效性。也只有将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与德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才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目标的更好实现。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对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将一些德育元素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来,德育教学内容的渗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将那些与学生的德育实践相贴近的德育内容与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结合,让德育内容渗透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效性,让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融合到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来,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优化,有效促进德育的更好渗透。
3.在地理教学活动和探究中渗透德育
在地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探究的环节里,渗透德育是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来合理设置德育的目标,力求在学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让德育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大化。比如,民族区域的地理常识中渗透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海洋领海中的国家和民族忧患意识的教育;国土疆域与领空中的国家安全的教育;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公民责任的教育;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公民权利及义务的教育;环球地理教学中的胸怀全球、国际义务、世界和平的担当意识的教育;活动与探究的教学环节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合作意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人文品质的传输,等等。所有这些德育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学科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日积月累,以此让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忧国情怀和责任感,不断树立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境界,不断优化自身的道德品质。
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对促进高中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相关工作的实施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对策研究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现在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现在全世界都注重三者关系,让三者其协调发展,广大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出更多的地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解决高中地理课堂低效率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兴趣,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单一
现在高中有高考压力,高中地理教学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地理知识基础不同,学生智力因素,性格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之间差异会越来越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平衡,促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压力越来越大,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会对地理学科产生抵触情绪。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造性起到阻碍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能具有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注重课堂互动。
教学内容更新无论对学生高考,还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都是很必要的。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及时变化,去掉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补充一些新的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没有积极的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去认识、发现解决地理知识。也没有给其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会严重局限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也不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放低姿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探讨与交流,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耐心的听取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及时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让教师解答,教师留一些参考题目,让学生之间讨论,注重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方法,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系统掌握地理知识,能利用相应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具有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的策略
2.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教师在地理课程开展前,要对每位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详细的了解,并且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教学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制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有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高层次学生在系统学好高中地理知识,主要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地理知识应用技能。中等学生主要掌握高中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系统的掌握高中地理理论,系统的理解高中地理知识。最后层次的同学,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学好基础知识。
2.2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能有针对性的去讲解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怎样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要将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的结合,还要很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爱好,以及学习方式和习惯进行互动。
2.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科协学习方式是终身受益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也是最简单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要充分预习,课中要积极参与知识分析,课后要经常复习。这三点学习方式,也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是最有效的。总之,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一些问题,典型的问题就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略素质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以新课改为契机,全面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引进先进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想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华,周卫平,杨维.搞好问题导教提高教学效率——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
[2]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课程教学研究.2014(02)
[3]尤金洁.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的现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7)
[4]黄云凤.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26)[5]蒋溢,向松.新课改下通江县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6]吴元春.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7]吴万宁.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思维定势[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
[8]马祝敏,周申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0)[9]赖在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03)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模式构建
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应用比较广,但在高中教学应用不是很多,分层教学就是有针对性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忽略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课堂讲授难易程度主要根据中等学生水平。对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兴趣,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缺乏,没有体现出“因材施教”,不能满足现在高中学生需求,因此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有很明显促进作用。
1高中地理课堂构建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现在高中生迎来了2000后,这类学生群体与90后有一定差异,学生的生长环境不一样,个体差异性比较大,来自不同的初中,在初中时代所学的地理知识也不一样,因此现代高中生基础、情感、习惯都有一定差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去教学,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地理知识并存的为教学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2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与组织形式严重滞后
现在的高中生比较容易接收新鲜事物,在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不能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积极性,现在很多高中地理教学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对新一代高中生是不行的,对于提高高中地理知识速度慢,效果不好。要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积极性,就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有一定针对性,对提高学生成绩有一定帮助。
1.3地理分层教学是贯穿素质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素质教育在高中教学过程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是人的一生黄金阶段,培养学生品德,比培养一个学生学习能力更重要,没门课程教学都贯穿素质教育。传统的地理教学相比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地理课堂上都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当前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重点也应当坚持生本教育原则,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地理素质。因此对传统统一化!标准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开展探索与创新活动,尝试构建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有助于高中地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目标的贯彻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实现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表现。
2高中地理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高中地理的教学对象分层
一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三层,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采用的比例基本是1:2:1,优秀生基本是地理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比较浓,高中地理成绩优秀。中等生基本是有一定地理知识,有想学好地理的信心,地理成绩及格以上。学困生基本是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兴趣,成绩基本不合格。采用分层教学,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于提高优秀学生成绩,激发不合格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2.2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分层
分层教学实施,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有针对性。对于优等生,教师在保证学生掌握系统地理基础知识基础上,主要用于学生地理知识拓展。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系统地理知识基础上,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地理学困生,高中地理教师则应当首先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地理课堂上的基本知识点逐步建立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能系统掌握地理知识,成绩慢慢就提升。
2.3高中地理教学评价分层
高中地理进行分层教学,评价体系也要发生改变,评价体系要与教学体系一致。教学评价是高中地理课程教学实现进步与提高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时,一定要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坚持以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保护好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总之,高中地理采用分层教学,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都有一定帮助。素质教育贯穿高中教学每个学科,分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是最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袁刚.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03)
[2]孟兆卿.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5(12)
[3]詹晓萍.如何让高中地理课堂魅力十足[J].好家长.2016(08)
[4]李恒.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刍议[J].考试周刊.2016(20)[5]许华.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探讨[J].好家长.2016(07)
[6]赵孟孟.高中地理地图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5(12)
[7]虞小兰.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5(12)
[8]李自恒.Flash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图形矢量化探析——以矢量化图形为例[J].广西教育.2016(06)
[9]关健康.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6(06)
关键词:教育质量 高中地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6
1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促使地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改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教学理念不正确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一些地理教师仍把教学的任务限制在地理知识的传授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他们的教学任务。其地理教学观还停留在“考试万能”的基础上,只关心考纲考什么,学生考试分数如何。在课堂上教师也是在一味单向地灌输,不仅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2.2 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地理内容的机会很少,所以兴趣大多在高中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地理课很枯燥,而且高中的地理知识点多,很多地理现象难以理解,也会使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减弱。一般的高中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文理分科,理科生由于高考不考地理,便放弃了学习,文科生上地理课只关注必考的知识点,想通过多做题拿高分,因此,很少学生能够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2.3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是依赖大纲和教材。其实高中地理课程资源广泛丰富,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网络资源,而且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适当的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课外实践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4 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学校资金的有限、教学时间有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有限,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地理实验室,有实验室的学校有些实验仪器也大多数缺失,很多时候也不对学生开放,从而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同时,教师也不很重视地理实验课,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比较差。另外,大多数学校也不重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2.5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合理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教师和学生都看重考试分数,以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都没有作为考核要点,错误地导向学生以分数为主,从而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3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
素质教育倡导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更是师生心灵交往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主体,要淡化自己高高在上的教师观念,以学生为本,多多尊重和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关系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且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且加以引导和帮助。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尊重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如此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2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课堂知识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方向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行动,分析解决学习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让同学多做提前预习,不懂之处多翻阅工具书及资料,学会在网上查找资料,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且能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时地展开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学习,或者一些野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总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合作能力。
3.3 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发现规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条捷径。高中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的设计应从地理教学出发,使用标准的器材或材料做准备,难度不宜过大,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通过地理实验能够更直观、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还应具有典型性,要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实验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并是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尽量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性导致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
3.4 高中地理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
新课程改革对现在高中地理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课改下的教师应具备如下素质:首先,教师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其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理解尊重并帮助学生;最后,教师要有提高教学效率,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及管控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综上所述,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要起好倡导作用,精于研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纠正教学中的不足,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03,(9).
关键词: 乡土课程资源 高中地理 教学策略
乡土资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它包括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和复杂的人文地理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1]。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家乡的地理环境是祖国地理环境的一部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一些课外实践、调查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对家乡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了解,加强对家乡的热爱,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理想。学生只有对家乡的情感具体深刻,才能形成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这种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将学生束缚于课堂上,忽略了学生通过实践调查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活动内容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调查。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调查,结合家乡实际情况对某一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学习,既能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拓宽知识面。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之一。生活中富含学生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是最好的教材。乡土课程资源包含学生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很多地理素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但如果用地理原理解释则学生未见得能解释清楚。教师将学生身边的地理材料加以点拨,更能加深对地理原理的认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乡土课程教学资源贫乏
地理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主要的载体。但教材并不能反映全部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教材和教辅材料,而忽略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乡土课程资源。很多地区缺少与地理教学相配套的乡土地理教材,而且教师对本地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使用的较少。因此,许多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不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开发程度较浅局限于课堂教学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开发的乡土课程资源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课时安排有限,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仅局限于文字材料。教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文字材料形式的乡土课程资源,却忽视了野外实践调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乡土课程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通过乡土案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讲教材,照本宣科[2]。因此,地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脱离了生活实际,效果较差。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充分发掘乡土课程资源,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用学生身边的实例解释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讲农业生产的特点这一内容。教师如果直接将农业生产的特点讲解给学生,则学生被动接受,容易遗忘。如果将这一知识点与学生熟悉的家乡事物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在课上引入家乡的苹果节。为什么每年的秋天我们举办苹果节?学生很容易想到这是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决定的。为什么去年举办苹果节今年又一次举办?这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我们每年都有苹果节,为什么海南没有呢?这显然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教师充分利用乡土材料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乡土问题设置情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是片面的和浅显的。教师应适当选取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释,找出地理规律[3]。
例如,关于地球运动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这一知识点,地球的运动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由于非常抽象,学生对其难以掌握。如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则学生也能总结出该地理规律。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推导规律。(1)本地昼最长夜最短是哪一日,该日以后昼夜长短如何变化?(2)本地昼最短夜最长是哪一日,该日以后昼夜长短如何变化?(3)在哪一段时间内本地昼长大于夜长?在哪一段时间内本地昼长小于夜长?学生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可以清晰地理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三)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实施开放性教学,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实践中学生通过野外考察和调查巩固教材中的内容,培养与人交流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要以课堂教学理论为基础选择考察点、考察路线。实践前学生应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考察技能例如:绘地图、摄影等。例如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这一内容,在课堂内容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提出具体的考察要求:(1)在城区找出各功能区分布的位置;(2)各功能区的形状如何;(3)在当地政区图上绘出各功能区。学生通过课外实践调查,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学生以家乡地理为背景的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将乡土课程资源有机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澄,樊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高中地理;对话教学;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下,应运而生了许多的教学方法,其中就包括对话教学。对话教学是在平等身份条件下,教师通过选择、追问、判断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话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很好地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高中地理的知识。
一、对话教学的提出
1.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体把握不够好。许多高中还停留在以前死板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采取灌输模式,将地理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不能够切实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教学内容繁杂枯燥,无生动性。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广,内容多而繁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生动地讲出来,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接受。
师生关系冷漠,学习没氛围。高中教学中师生关系冷淡,交流少,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课堂时间观念差。一部分教师课上无教学计划,没明确的教学方向,教学效率低,课堂时间观念差,时间利用率低下。
学生基础弱,学习积极性差。学生对地理的了解只限于初级阶段,很难对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基础十分薄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很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高中地理运用对话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虽然知识的跨度很大,但是很注重实际情况的应用。随着新地理教学课程标准的出台,新的教学模式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强调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而对话教学的运用,能够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点来。在对话教学中,主体对象是学生,教师起到的是辅助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能力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学习习惯。因此,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二、对话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策略
1.主动提出问题,向学生发起对话
教师教学中,在讲解到某一个重点知识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并加以巩固,要以问问题的方式来向学生发起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并完成问题的回答。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对话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能够通过对话,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自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2.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对话教学应用到学生的学习中,使得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与教师说上话,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打击学生,也不要打扰学生的自我思考。比如:学生对某一地区地貌的形成可能有自己的思考。要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认可能让学生得到发展,展现出自我的个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分析问题进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见解,理解学生的感受,支持鼓励他们。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实践的证明,教师认可学生,给学生以支持鼓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进行探究学习对话
教学情境的体现往往伴随着对话教学的发生,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下,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也有知识的生成。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构建良好的氛围,促进师生的互动,并且激励学生兴趣,同时,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多人合作,从而有效地带动课堂氛围,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对话教学中整合各类信息,扩大知识层面
讨论某知识,要搜集大量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整合到一起。学生可以从教师、同学处得到大量的信息,在无形中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5.设置问题,进行反思对话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可设置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思考、反思。学生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形成反思,在这种过程中就慢慢形成了自主判断思维,能够具有创新性地思考、学习地理知识。
三、高中地理对话教学的意义
对话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话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师生之间追求的一种良好精神,它能使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
新课程新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全面发展。教师运用对话教学的策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更好、更快地将高中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有利于学习氛围的构建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实践策略
在高中教育阶段地理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引领他们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则,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此,高中地理教师需将环境教育积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各个教学环节均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从当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此强化他们环保意识。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积极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选编的知识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复杂散乱,不过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容易,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为立足点,以此展开环境教育。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少章节与知识点都与环境教育有着间接或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寻求知识教学与环境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借此积极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养成爱好环境的良好习惯。比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时,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表信息,归纳出不同时间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环境教育方面,教师可先由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电影《后天》中的精彩片段:电影刚开始南极冰盖断裂。这是对全球变暖后果做出的大胆假设,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段影片反映了什么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这样通过渗透环境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主动关注环境问题。
二、创新环境教育方式,调动学生主观意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实施环境教育,教师不能刻意将常规知识教学和环境教育区别开来,而是应当把两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对环境教育教育模式进行科学创新,以此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实现环境教育同知识教学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构建愉悦轻松的教育氛围,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环境状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顺利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使他们产生心灵共鸣迅速进入到学习新知识的状态。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本节课需要探究三部分内容:什么是水资源,分布如何?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水资源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对比图片,像化工厂前的小河由清水变为红水、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少、城市河流脏臭等。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懂得科学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并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主动开展实践活动,亲身参与环境保护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渗透环境教育,仅靠理论知识的讲授效果有限,教师需主动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让他们产生更加深刻和贴切的感悟与体验。高中地理教师应把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互融合,主动组织学生成立环境保护研究小组,针对环境问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引领他们分析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原因。并鼓励学生探究和制定解决对策,将实践报告提交给环保部门,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在这里,仍然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为例,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虽然是学生已经接触和了解过的,但是却较为零碎,教师需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并以合作调查形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解决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的问题。对此,教师可积极学生组织水资源利用调查小组,带领他们调查在家庭中水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在社会上调查工厂用水是否节约合理,城市绿化工程是如何使用水资源的等。如此,学生通过亲身调查可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中,从身边的实际情况出发印象将更加深刻,内心也会得到震撼,并认识到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四、总结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环境教育,不仅是地理课程的自身教学需要,还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教师需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积极渗透环境教育,让他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价值和作用,进而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瑶,周游游.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62-263.
[2]吴昊.论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