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政治哲学发展观知识点
时间:2023-09-08 16:5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政治哲学发展观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受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师道和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的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内外影响,我国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后的三十年间深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困扰,教师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加上高中政治本身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导致高中学生对政治课普遍出现厌学和后劲不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将“生本教育”理论渗透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并对实践该理论的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一、本文对“生本教育”理论内涵的界定
与“师本教育”不同,“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设计的,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纲,其他各项事业为目,纲举目张。借鉴到教育事业,笔者认为,生本教育即“以生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了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共享发展成果。实践“生本教育”理论要求教学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教育本质所在。
二、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本教育”理论的教学策略
根据对实践“生本教育”理论的教学要求界定,笔者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即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捕捉学生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如笔者在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发现其他学生都在积极发言讨论,只有一位学生没有举手并且把头埋得很低,注意到这就把该学生叫起来询问他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否了解,他直接就回答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接着又问:“那你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反而低头呢?”学生的回答让笔者很诧异,学生说“我没有勇气回答!”接着笔者鼓励这位学生和其他和他一样没有勇气、内向的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课堂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胆识,如果能这样做,则一定能慢慢消除胆怯心理,“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针对课堂上举手发言环节发现的这一问题,笔者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并且小组组长由平时不爱发言、内向的学生担当,这样突出学生的教学能有效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2.突出合作。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在教学中多数是罗列知识点,串讲课本内容,导致学生认为课堂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合作,即要发扬“自由民主的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摒弃过去“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神话”,敢于坐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营造“师生平等,合作对话”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在讲授高中政治有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举手发言,列举生活和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所见所闻,并提出自己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看法。此过程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做出记录,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出记录,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此过程教师也要参与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和想法给出点评,肯定其积极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交流,例如教师提出“在学校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样一个专题,并将学生以分组形式制作宣传画或宣传视频或班级演讲会的形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合作空间,体验高中政治课程的乐趣,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率。
3.突出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素以“枯燥”著称,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轻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探究,即要按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原则要求,尽可能精简教学基础知识,而腾出一定课时和一定精力安排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体现“在做中学”的探究精神,注重教学设计探究氛围的营造,结合教材内外知识,给学生探究的时空和思考、创造的机会。
创设探究情境。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问题设疑、角色模拟、热点引趣、声像图文等手段创设探究情境。如在教学哲学原理“事物时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蝴蝶效应”的声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的美丽的同时,感受到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万事万物皆联系的哲学原理。
4.拓展课堂。拓展课堂即要结合教材内外知识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为学生探究提供广阔的平台。如在教学“效率与公平”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教授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社区里的有关公平和效率的生活小事和相关资料,并留出一定课时举行“效率重要还是公平重要”的主题辩论赛,给学生积极探究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将高中政治课堂延伸到网络、微博、QQ群等平台,针对某一政治热点问题,如“事件”,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使得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探索完成和实践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和课外教学中不断“上下而求之”,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高中政治 “三贴近”原则 内涵 意义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49-01
高中政治新课改已全面实施,在培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高中政治新课改越来越要求教学要遵循“三贴近”原则,这既是高中政治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高中政治课教材编写的出发点。下面就政治学科“三贴近”原则教学进行简要分析,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1 “三贴近”原则之内涵
何为三贴近原则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简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2 “三贴近”原则之意义
高中政治新教材“三贴近”原则的倡导和贯彻, 具有重大意义。第一、“三贴近”原则,强调教学与时俱进,坚持全面深入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了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强调在基本观点的教育中精讲多用。第二、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就是坚持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第三、坚持“三贴近”原则,是新课改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最大亮点,是实施新教材的一个根本出发点。第四、重视实践环节,通过运用“三贴近”原则,让学生贴近大量的实际的现实问题,能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三贴近”原则之运用
“三贴近”原则是高中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它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也是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呈现的一个亮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三贴近”原则,增强教学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情感态度。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来运用好这“三贴近”原则呢?
3.1 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解读理论,如“经济生活”中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之使用价值的教学,就可以先从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入手,让学生明白三鹿奶粉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损害婴儿的身心健康,对质量差没有使用价值,形成感性认识,从中揭示出商品要有较高的质量,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才有使用价值的道理。其次,通过三鹿奶粉被查封、相关的责任人被处罚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白商品有较高的质量,这既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下应履行的职责,也是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这样让学生从实际的经济生活事例中领悟到了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什么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职业道德。通过贴近实际的案例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的教学,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要想运用好贴近实际这一原则,作为教师要事先做好教学设计,准备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大纲要求,深刻理解课本知识,明确教学目标;二是通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心理访谈、科教频道等多渠道关注了解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收集准备鲜活的案例材料,将知识与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
3.2 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心理、认知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心理、认知水平的实际状况,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要从案例入手,通过分析案例,形成知识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例如:“经济生活”教学中讲解货币、信用卡这一知识时,可以先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校园卡,信用卡入手,设计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理解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到经济就在自己身边。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经济生活的知识是有用的,还能在通俗易懂的案例中自然生成了知识概念,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教学,要运用好贴近学生这一原则,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一是要了解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心理、认知水平的实际状况。二是要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知识点的内涵,分析知识脉络,设计出教学中的问题、解决途径、学生活动方案等。三是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大量素材,精选案例。教学时,要做到案例恰当,有的放矢。
3.3 贴近生活
关键词: 新高考 主观题 典型问题 解题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政治主观题越来越生活化,越来越灵活。在政治高考试卷中,主观题占的分值很高,现实情况是很多考生主观题得分率偏低。下面我针对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解题技巧与策略,以期提高学生应答主观题的准确率,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在错误和不足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学生做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解题时知识范围错误
如:(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有相当部分学生仅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回答,最多只有2分,很可惜,也有部分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知识,范围扩大了。
2.学生解题时缺少辩证思维
如:40(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
可以看到这两个设问中都包含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但有部分学生组织的答案往往侧重某一个方面,而忽视以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失分比较严重。
3.学生解题时重知识忽视材料
如:40(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以40(1)为例知识原理部分阐述占6分,材料的分析占4分,而学生在练习中更注重原理的分析,忽视或者轻视对材料的分析,扣分比较多。
4.学生解题时图表题呈现的问题
(1)图表所要描述的对象表述不准;(2)曲线变化的趋势描述不准确;(3)标注中的数字未转化为语言描述;(4)缺少最后的提升,即由现象到本质。
二、解题技巧的指导
1.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设问要求多元化,一般有三个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某知识+分析某现象。如:40(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分)
有三个层次要求:①结合材料;②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③W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启示。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画出设问的关键词,分清要求的层次,整合各要求层次回答。学生在具体解题中可以用笔把关键词画出来,为解答问题做好最基本的审题工作。
2.浙江省的高考题中设问指向更具体,基本上有比较明确的知识范围,而且知识范围指向越来越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以教材的单元或课题为知识范围要求,例如2015年浙江省高考中政治试题40。(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2)以教材的框题或目题为2011年41(2)运用劳动与就业(《经济生活》第五课第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的有关知识分别评价三位学生的观点;(3)教材的某个或几个相关知识点40。(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10分)。41.(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12分)。这启示我们要引导学生:(1)学生要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例如《经济》“环节”线:具体指消费、生产、分配、交换四个环节;《政治》“主体”线:公民、国家、政党、民族、国际社会;《文化》“普特”线:一般文化、中华文化、文化;《哲学》“马哲”线:绪论、唯物与认识、辩证四观、历史与价值。(2)学生要明确单元、课、框、目题之后,把知识一一呈现。(3)指导学生对相关知识重建比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实质、普遍性、状态、趋势、规律、原因、要求。
3.浙江省的高考考题中我们发现图表题必出现,启示我们一定要培养学生描述图标信息的能力,重视图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三比”与“一特”:(1)“纵比”看变化:起讫时间+变化情况+说明什么;(2)“横比”看差异:多项比较+指明差异+说明什么;(3)“内外比”找原因:图表之间、图表与注文之间等;(4)“一特”:特别描述(图表的特殊性、拐点的特殊性、年份的特殊性)。又如:描述的语言,经济增长速度(慢、快、较快、很快)。
4.浙江省的高考题基本要求结合材料。学生重知识轻材料,可能与教师的平时引导有关系。我们强调材料占分值,分析主观题时会重视对材料的分析,但在评价学生的答案中可能重视不够,所以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答案中材料分析的评价。
5.浙江省的高考题重学科能力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注重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政治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这四种能力,政治学考和高考中要考查这四种能力,对学生尤其是优秀考生具有指导作用。
思想政治的主观题的解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反思,相信就会指导学生做得越来越好,也会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四个学科能力。
本人三年来一直担任高三政治教师,学校联谊考试的次数比较多,因此参与网上阅卷改卷的次数较多,发现学生答题不规范的表现很多,具体情况如下:
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回答问题的方向不明确,答非所问。如题目要求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生活知识解答;要求用政府的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党的知识来回答等。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能力较差。
2.观点的表述缺乏逻辑性、条理性、规范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现象。如形式上,书写不工整,不分段,要点不清;内容上,观点与材料不能有机结合;有的学生由于提炼不出有效信息,凡是自己知道的,不管有用无用全写上,把握不住重点。
3.学生对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的掌握欠缺,口语化现象比较严重。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通过与学生谈话了解,总结如下:
心理干扰,由于以往记忆的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等,使学生解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所给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与材料内容脱节的“两张皮”现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规范性答题能力呢?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方面:
1.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这要求学生记单元题目、每一课题目,甚至是每一框题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试题尤其是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进行训练,学会模仿高考思维;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甚至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明确主观题类型。高考试题中常见的主观题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图表类、措施类、意义类、认识类、原因类、体现类、探究类等。在平时需要对每一类型分析、训练,让学生掌握每一类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做到熟能生巧,应对自如。
第二,一定要认真审题,确保答题指向不能错。高考考查学生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在答题时是逐步深入的。首先审材料,提取材料中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一切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其次审设问是什么题型;再次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三,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美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首先,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生活与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为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知识;若题目涉及政治生活的,要把握行为主体是党、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公民还是政党,然后再调动相关知识答题。
其次,答案组织可以使用三种语言:教材语言、材料语言和时政语言。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材料中的语言可以借鉴使用作为答案要点;时政语言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包容性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等。
第四,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学生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
4.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知识、方法、能力与技巧对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的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那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亲自参与政治试卷非选择题的评分工作;在评卷的过程中,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观察和辅导,在评讲试卷时,要求他们把评卷的体会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向全班同学交流,在不断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规范化答题意识。
基于以上自己浅薄的经验,学生答题的能力是日见其长的,也是师生有目共睹的,学生也从中感到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