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6:58: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顶岗实习目的和要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H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54-02
1 顶岗实习任务落实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内涵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行为规划和掌控
毕业顶岗实习是指导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顶岗实习,全方位了解专业、行业、产业、企业和职业,达到从业基本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落实顶岗实习任务是顶岗实习的始渠道,校内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应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中聘任,实习单位负责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对口的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岗位。校内指导教师要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依据实纲并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制定每个学生具体的实习方案和计划。实习计划应包括: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内容与任务、实习方法与步骤、实习纪律、实结与考核等。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贯彻落实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的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制定过程中,在任务落实阶段,要让学生、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填写顶岗实习信息表(表1)。
通过此表格将各系学生信息、教师指导信息、学生顶岗的企业信息以及毕业设计信息全部统计在一起,有利于管理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毕业顶岗实习安排情况。
2 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探讨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细化的依据,有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习作
各系(分院)具体负责对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资格的认定,本系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计划安排、顶岗实习的组织、总结及信息反馈,顶岗实习中具体问题的处理等。组织实施实习计划,包括确定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的分组及实习过程的管理等。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考核标准,组织实习考核,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并将实习材料整理、归档和上报。对顶岗实习学生实行校内指导教师和在实习单位内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联合指导的办法进行。同一专业(或相近专业)在同一单位实习人数较多时可安排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分散顶岗实习原则上由实习单位安排专人进行指导,校内指导教师通过巡回检查、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指导学生的情况,填写《教师顶岗实习指导记录》(表2),学生要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
通过表2和表3的填写能够清楚地看到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做什么,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怎样的指导,从而形成了顶岗实习运行模式的微观控制。能够把顶岗实习落到实处。
3 顶层设计组织与管理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形成的前提,有利于形成重视职业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在学院层面上,要有对顶岗实习单位的整体设计组织与管理,即在学生顶岗实习前,要确定好二级管理的体制,号召以系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动员、培训和教育,明确实习目的、任务、计划、方法和考核办法,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防范技能、实习企业规章制度等教育。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组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制订顶岗实纲、顶岗实习计划;根据实习岗位要求和教学要求共同编写“三书”,即计划书、任务书、指导书。顶岗计划书应在实习动员前一周发给学生。在计划书中涉及的企业或单位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任务书及指导书在学生即将顶岗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三书”明确顶岗计划、目的和任务。系部要组织专人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实习鉴定等工作,负责实习的系部要密切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的全方位指导,检查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及时解决。实习结束后,系部综合各个岗位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给校内指导教师以明确的评价,并将检查的结果和意见填写到表3中,让指导教师在学院的指导下再进行指导,形成学院整体齐抓共管的实习管理氛围。
4 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是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利于学生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的实习单位,学生均须填写《学生顶岗实习申请表》(表4)。
并经所在系部、教务处、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处审批。同时学院要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之间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条件,落实实习指导教师等;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应对实习学生做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记录》(表3)中实习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企业顶岗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院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考勤要求,特殊情况需请假时应征得实习单位的批准,并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报告。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监控与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分两部分:一是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等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五级记分制,学生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可获得学院的就业推荐表。顶岗实习不及格者,需重修合格后,方可领取就业推荐表。毕业顶岗实习成绩本身就是推优择岗就业的基础参数。
总之,毕业顶岗实习设置必要,责任重大。这一阶段是“校企零距离对接”的前沿。完善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就是把壁垒筑在前沿,通过顶岗实习任务的落实、顶岗实习运行模式、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顶岗实习成果的评价等四个方面的成文管理,让教师发挥主控性,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为企业培养聘进来就用得上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我们顶岗实习教学的目的和组织管理,我们会发现理想的实习组织、管理和周密的计划并不能决定实习教学的效果。尽管,工地现场安排了指导教师,企业能够分担一部分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职责,但学校对企业和兼职教师提出的要求很难纳入学校的考核。既然实习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因此,我们要遵循实习工地的客观条件,适应行业生产特点,关注实习教学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为关键实施改革。2009年,在我院推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建工专业提出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明确了“顶岗历练”的目的,通过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在职业背景中,通过顶岗工作感知职业工作过程及工作要素,自我反思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工作要求,建立与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由此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顶岗历练”教学改革思路。
1.设计综合性实习项目,明确实习目标、任务
我们以突出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工序衔接的感知、岗位要求的理解,促进形成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为目的设计顶岗实习项目。如,结合工程实际,编写施工组织规划、施工管理总结、工程质量报告;结合企业经营和管理,对项目经理、班组长、一线作业人员等进行“访谈”,撰写访谈心得;针对本工程的关键岗位的职责、技能和知识要求开展调研,撰写岗位综述材料等。实习计划由工地师傅与学生结合实习项目灵活制定。
2.以综合性实习项目的检查、考核为关键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习过程中,工地指导师傅以安排顶岗作业任务为重点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以督促综合性实习项目的开展为重点不定期开展巡查指导。在松散组织和管理的情况下,通过明确的实习任务和与之一致的考核指标,强化学生对实习目的的认识,辅助专兼职教师分工配合指导与管理,使实习项目成为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3.突出重点,强化实习过程管理
我们明确实习前、中、后三个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强化过程管理。事前,实行“三定制度”,即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事中,采取“三元管理”,即学生分组自我管理、教师网络远程管理和企业指导师傅现场管理;事后,进行“三方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企业指导师傅评价和学校指导教师评价。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找到实习管理工作的主抓手,以保障实习管理有的放矢。
建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试点情况
为推进改革,我院建工专业制定了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按计划在学院建工专业2008、2009两个年级的顶岗实习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试点。
1.试点班级情况
2008级建工专业共有学生252人参加顶岗实习,实习时间自2010年11月15日至2011年6月17日。作为教改试点项目,将其中40名实习学生编为两个试点班。通过前期与合作企业联系,试点班落实顶岗实习单位3个,施工现场5个,确定了工地兼职指导教师5人。学生实习工地分布情况见表1。按照实习单位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实习小组,锦华集团的3个工地学生组成“锦华小组”,山海天集团的2个工地学生组成“山海天小组”,分别设组长1人。
2.实习项目设计
我们设计好实习项目是顶岗实习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建工专业实习目的,设计了三个实习项目。一是进行岗位工作访谈,制定访谈提纲,撰写访谈心得。主要访谈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工序班组长、岗位同事等不同身份三人。二是结合施工项目实际情况,书面描述本工程施工管理的两个关键技术岗位。主要是对施工员、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材料员中的两个岗位进行调研。描述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对象、主要任务、工作程序、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素质要求、上级岗位、下级岗位、做好本岗位工作需注意哪些问题,以及本岗位人员情况等内容。三是承担工程施工过程中一项施工文件的起草编写任务。如根据本工程情况,选择编制施工组织规划、工程质量报告,施工总结等。
3.实习组织与管理
实习是在工地师傅的帮助指导下,分期轮换实习岗位,按月制订实习计划,学生自主完成实习任务为主线开展的。(1)实习前召开动员会。动员会上布置了实习任务,明确了实习要求,强调了实习纪律,发放了实习资料,签订了安全协议书等。(2)实习开始一周内,组长在学校的实习管理网站上建立实习小组,完善了实习人员信息,每位学生登录网站反馈与工地指导教师商定的本月实习计划,落实“三定制度”。包括定实习岗位(质量员、施工员、资料员)、指导师傅、工作任务。前期工作充分使得后期的管理工作进展非常顺利。(3)实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实习任务要求,与工地师傅讨论制定每月的工作计划,包括岗位轮换情况,按月网上传递实习计划。要求组长每月组织组内成员开展工地交流活动一次。实习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展情况,两小组分别组织了“工地互访”、“隐蔽工程验收观摩”、“钢筋工程验收观摩”、“施工图会审”等交流活动11次,活动效果非常好。
4.实习检查情况
实习管理和考核是围绕着综合实习项目展开的。学校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交流,每周下工地一次,与工地师傅交流实习情况,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检查过程中发现,实习第一个月,工地学生基本是处于看图纸、熟悉工程情况为主,学生与工地师傅交流少,落实岗位工作的学生仅有46%,普遍感觉工作计划无从下手,上交的计划也是应付任务完成的。期间教师主要是协调工地师傅,交流实习要求等组织问题。自第二月开始,大部分学生进入正常状态,与工地师傅的沟通交流逐渐增多,基本上都能结合工地情况,在师傅的指导下按照实习任务要求,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在以后的月份中,落实计划的情况越来越好,实习项目进展顺利,没有出现学生离队现象。
5.实习考核与效果分析
实习结束,学校成立了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组织2008级所有班级的顶岗实习答辩会,采用了统一的考核内容和答辩题目。2008建工专业顶岗实习试点班与其他非试点学生考核对比情况,见表2。实习考核主要依据学生上报的实习成果,主要有:编制的施工文件、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包括实习情况介绍、访谈提纲、访谈记录、访谈心得体会、对两个岗位的介绍、实习体会等),经过教师提问和答疑,结合企业所做的工地现场评价、带队教师的评价,并参考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按照实习成果占40%,指导教师评价占20%,工地师傅评价占20%,答辩评价占20%的比例,综合评定顶岗实习成绩。合格以上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作为学生参与实践经历的证明。试点班学生和非试点班学生的考核成绩比对说明了试点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优秀率提高了近15%,良好率提高了近10%,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出现。学生普遍反映,实习目的、任务明确,要求清楚,实习就像工作。考核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大加赞扬,尤其一些学生对岗位职责的了解和对岗位工作质量、效率的认识非常到位,这是试点前所没有想得到。访谈项目的开展,训练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岗位调研使学生快速了解所在企业、了解工作岗位、了解职业技能要求,进而明确努力方向,掌握工作方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自主计划,锻炼了自主工作的能动性,加速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安排的“2+1”模式或“2.5十0.5”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在顶岗指导上的不重视,投人不足,使实习指导只停留在与学生保持联系的表象管理上。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在资金能到位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改进: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关键词:人才培养;顶岗实习;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2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阶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顶岗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完成从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转变。因此,“顶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岗位。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如何对校外顶岗实习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作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顶岗实习的内涵与分类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毕业前在真实岗位上进行的工作实践。它是一种在岗的实习,不同于校内实训,也不同于企业认知实习。它有明确的岗位设定,每一位顶岗实习的学生都应该承担岗位职责。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劳动,而不是模拟劳动。从而促使学生将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转化为自觉行动。它是在毕业前进行的,这时的学生具有企业准员工与学校在籍学生双重身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将政府、企业等社会群体拉入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来,促成了学校教学和管理事实上的社会化。
顶岗实习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可分为学校组织推荐和学生自主寻找两种。前者能批量安置学生,是顶岗实习管理的重点。后者一般具有规模小、零散但就业目的明显且成功率高的特点,是容易疏于管理的地方。按照学生实习后的流向,顶岗实习又可分为原岗位就业实习和异岗位就业实习。前者对企业、学生都非常有利,真正实现了“零距离”对接。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这种形式确定实习岗位,所以还必然存在着异岗位就业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后要调整岗位的顶岗实习。此外,按照实习的经济倾斜性,顶岗实习还可分为带薪实习和交费实习等。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管理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教学和工作一体化等特点。作为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企业和学生因各自所处的环境、立场及对形势政策的理解不同,在思想观念、过程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
(一)在学校层面。通过政策导向及实习就业实践,学校已认识到高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必要性,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做此项工作。然而,同其他教学基本建设相比,学校对实习教学的管理建设明显不足,存在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成效。具体来讲:一是组织管理不到位。学校没有负责顶岗实习的专门机构,一般由学校就业部门(校企合作办)统筹,各系具体实施。学校也没有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般由各专业抽派一些教师,在担任少量教学任务的同时进行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与此同时,学校同企业的合作模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一般只是简单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校企合作双赢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二是过程监控不到位。由于实习单位众多、实习地点分散、学生工作岗位不同,校外教学、实习指导和组织管理难度加大。而校内指导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大部分学校指导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根本无法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监控。三是考核评价不到位。由于生产任务重,一般企业人员不会花过多时间关注和评价学生实习情况,实习考核通常由学校指导教师单方面完成。考核评价主要依据实习日记、周记、报告等书面材料,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
(二)在企业层面。伴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学校的紧密合作单位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三对矛盾,极大地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具体来讲:一是依岗设人与依人设岗的矛盾。一般来讲,学生顶岗实习是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往往是企业急需要人员的岗位,即依岗设人。同时,顶岗实习的岗位通常是固定在某一个岗位,企业不希望轮岗安排实习生。然而,对大多数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希望能够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企业面对单一岗位时,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二是企业需求与学生素能的矛盾。据调查,用人企业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沟通协调、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职业道德、持续学习、团队合作、思考与解决问题等素能。而目前的学生基本为独生子女,往往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工作中既要求待遇又要轻松,过分强调自身个性的发展,团结协作精神不强;消极工作,缺乏组织纪律性;轻易地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协议,有的学生甚至不打招呼擅自离开用人单位,诚信意识不强。学生自身的上述因素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甚至影响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合作关系。三是企业思想观念与学校人才培养的矛盾。一些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考虑,认为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会因不规范操作等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故而把校企合作视为一种额外负担。大部分学生只能进行一些低层次的“跟岗学习”,导致顶岗实习流于形式。还有一些企业认为顶岗实习就是“顶岗生产”,实习生必须遵照企业各项要求从事生产劳动,完成生产任务,对实习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不能适应企业要求感到不能接受,但对培养、培训学生又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成本、精力和时间,缺乏长远的、双赢的培养观念。甚至还有一些面临用工荒的企业,直接将实习生当成了又好组织又好管理的廉价劳动力,顶岗实习的意义与目的根本无从谈起。
(三)在学生层面。顶岗实习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然而,对于不在学校脱离正常教学环境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伴随着工作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存在着三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具体来讲:一是心理反差较大。由于很多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自己未来的职场生涯期望值过高,认为大学毕业就能找到工资高、工作轻松以及环境好的工作,但面对将来去做的技术工作,到企业生产流水线上做一线技术工人,从而对顶岗实习产生心理反差。二是适应性较差。目前,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学生从小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加之父母娇惯,养成眼高手低的性格,惰性高。同时,学校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比较严格。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校企文化的差异致使一些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时,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加之顶岗实习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上班到下班体力和时间消耗较多,个别企业为了完成订单任务,每天除正常工作时间外还要加班,很多学生也难以承受。三是稳定性差。学生希望到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面对单一岗位,比如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组装,电子专业实习生长期组装某一固定元器件,机械专业实习生几个月内只操作一种设备,只需按几个按钮等。就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沟通和直接指导,将导致一些学生被解雇或自己轻易放弃实习机会,使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三、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
在长期的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优势,以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依托,探索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实行了全过程监控与多元化考核评价,有效地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让学生、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共赢。
(一)创建“四方三层”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学院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师资、学生、实训四大工作委员会,其中教学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教学工作委员会设计实施了三层管理架构,即:决策层、组织协调层和执行层。决策层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高层对话,确定顶岗实习合作的有关意向和协议;组织协调层由校企双方的执行部门组成,包括学院方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以及企业方的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部门,负责确定顶岗实习内容和制定实习制度等。执行层由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组成,包括学院的专业导师、辅导员以及企业的技术主管、师傅等,负责处理实习期间的具体事项。通过以上三层架构,将顶岗实习的目标渗透到实习的每个关键点,分层负责,层层渗透。
(二)健全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学院借鉴ISO质量管理理念,依据ISO质量标准制定了《顶岗实习控制程序》,将顶岗实习工作分为制定《顶岗实习实施计划》、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单位和经费、《顶岗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须知》等各个工作环节。在每个环节的管理上,都有制度文件,使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在工作运行上,有过程资料积累、数据分析、过程结果反馈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基本形成了自我要求、自我检查、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局面。近年来,又针对顶岗实习的计划、组织、实施、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等环节,与时俱进地完善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总体安排、实习报告及答辩实施方案、毕业生顶岗实习流程图、毕业生顶岗实习周志与指导记录表、毕业生顶岗实习报告模板和实习指导教师安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和要求,顶岗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流程等。细化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建立完善了顶岗实习教师考核监督与激励机制,让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可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修订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明确了实习考核的具体要求及细则,让学生知晓并使之规范自身实习行为。通过完善顶岗实习过程控制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文件,进一步规范了顶岗实习工作运行管理。
(三)实施了校企“双线”指导与管理。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一个比较薄弱的部分,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为此,通过学校、企业“双线”指导与管理方式,有效地强化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实习工作设计、考勤、考评等工作;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素质培养、岗前动员、培训实习方案的设计与督查、总结表彰等工作。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的岗位和任务,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将顶岗实习落在实处,避免出现重管理、轻教学和指导的现象。此外,为有效监控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除了学校和企业参与外,还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小组等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由学习小组推选组长,组长负责统一协调该组成员的生活和工作,并要与校企指导老师保持紧密联系。依托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认真填写好《顶岗实习工作日志》和《顶岗实习考核表》,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创建了“三元”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为此,教学工作委员会以现有的顶岗实习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根据专业和岗位工作要求,共同研究建立了“三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考核评价指标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作态度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出勤、制度遵守、工作品德等情况;二是岗位技术考核评价,主要包括完成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工作的完成量和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学生的岗位安全意识、岗位工作技能、相关设备设施操作的熟练度等;三是职业素质评价指标,比如爱岗敬业、礼貌待人、勤俭节约、爱护公务、技术创新、团队意识、诚信状况等。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采用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评价的方式,即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此外,由于一些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并不是集中进行的,一些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还可创建比较完善的网上评价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学校与学生。
对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面切实分析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将顶岗实习的组织、运行与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工作机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龙根,张燕琴.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
[2]刘硕,王娟.“校企共同体”管理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机制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11).
[3]尚润玲.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2013(4).
[4]张爱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高效管理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中都在制度建设中不断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但主要是针对实习过程中处理学生问题的一些制度,如:顶岗实习中学生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价制度等。对于怎样从思想动员上和带队老师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研究得不多。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开展顶岗实习以来,各系部在顶岗实习制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
一、实习动员制度
实习前的思想动员是决定顶岗实习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怎样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和顶岗实习对学生的益处,能使学生通过实习获得哪些知识和技能,事关顶岗实习的成败。实习动员制度主要包括如下措施:①在上一届学生实结时派下一届的学生代表参加总结大会;②在全系教师中进行动员,使全体教职工都高度认同顶岗实习的意义、目的;③在去实习前1~2个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并做出详细部署,让学生了解实习的内容和一些具体事项,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解释和修订细则;④对少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要有针对性地指定专人进行疏导;⑤给全体实习学生家长发出一封“致家长的一封信”,详细说明组织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并附上“顶岗实习安全保障制度”“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以寻求家长的理解。
二、驻厂指导老师管理及评价制度
要求带队老师除了要遵守学生制度外,还要有具体的目标管理任务,如:思想工作,同企业、家长沟通、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如何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等,主要职责应该包括:
①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实习学生的基本情况,实习的总体安排等;②组织学生学习顶岗实习管理细则,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实习纪律要求及注意事项等;③抓好实习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实习小组并确定各实习小组的组长,并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有条件的召开全体学生大会,及时指导实习工作;④主动协助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生产工作管理,代表学院与企业沟通,负责处理突发事件。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系部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⑤实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与检查,防止走过场;⑥对实习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安全负责,关心学生的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情况,维护学生的利益;⑦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对不安心实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辅导,指导学生安心完成实习任务;⑧实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对本次实习工作进行分析与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今后的实习工作和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⑨实习期间以是否发生安全问题和顶岗实习流失率作为带队老师的工作成效考核依据。
三、顶岗实习企业选择制度
[关键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岗位意识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教学基本规范,是高等职业院校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质得到强化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责任感;同时,推行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之目的。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没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保证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关事项写入实习合同中,要求厂方给予一定保障。学校不得拖欠或扣发实习单位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关心爱护实习学生,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乐敏.高职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4―68.
[2]李崇高,黄建初,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1):75-80.
[3]杨建平.浅谈离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工贸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69.
[4]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5]徐银.高职食品专业毕业就业质量调查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61―263.
一、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法律关系定性
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核心在于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学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定位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目前主要有劳务关系说、劳动合同关系说、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三种观点。
“劳务关系说”认为,实习教师并不符合《劳动法》的调整范围,1995年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关系只能用民法调整,应当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劳动合同关系说”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位为事实劳动关系或者准劳动合同关系。事实劳动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依照三方签订的实习协议,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并接受管理,接受一定的报酬,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因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合同关系。准劳动关系说认为,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间寻找平衡点,将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准劳动法律关系,把最低工资、最高工时、劳动纪律、社会保险等纳入劳动关系进行保护。
“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认为,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仍为在校学生,其到实习学校顶岗实习的目的不是为实习学校提供劳动或劳务,而是为了获得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是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因此顶岗实习只不过是实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学校学习活动的延伸,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之间应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
目前,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说是通说。顶岗实习教师的身份为学生,其与实习学校之间不是不愿签订劳动合同,而是双方根本不具备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事实劳动合同关系无从建立。劳务关系说很难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明显对实习教师不利。准劳动合同关系说只不过是学界对立法的呼吁,再说保护实习教师的合法权益也不一定非要采用准劳动合同关系的方式。综合考虑,将顶岗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的法律关系定性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较为妥当。
二、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实习生的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因此社会上对企业顶岗实习问题特别关注。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既有与一般顶岗实习法律关系相同的地方,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准确定位顶岗实习教师法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特殊性,有助于解决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
(一)强制性
由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各高校曾经对毕业生实习有所放松,因而造成社会各界甚至毕业生本人都认为毕业实习可有可无的错觉。其实,根据有关规定,毕业实习是强制性的。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或毕业时的课程考核不及格的课程未达到留级门数者,先发给结业证书。在分配工作后一年内向学校申请补考(补作)一次,及格者换发毕业证书。经补考(补作)仍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补考(补作)。从师范类学生来看,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的强制性更强,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将教育实习与教师资格的获得挂钩,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申请条件和认定程序。要将申请人修学教师资格课程、通过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进行教育实习和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作为申请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因此,顶岗实习作为实习的一种类型,实习教师可选择的余地不大,必须接受学习学校的安排,这与劳务合同双方意思自治的要求相抵触。顶岗实习教师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劳务关系。
(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
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的顶岗实习具有特殊性。教师岗位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顶岗实习教师尚未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意义上是不能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的资格尚不具备,实习教师只能是“有名无分”,无法与实习学校建立事实劳动合同关系。
(三)学习性
教师职业是经验性的职业,对实践经验的要求比较高,而顶岗实习教师缺乏的恰恰是实践经验,其顶岗实习的目的也正在于获得实践经验。与其他类别的顶岗实习相比,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学习性更强,其他职业顶岗实习的劳务性更强。
(四)政策性
顶岗实习不但是解决师范生的实践技能问题,而且还承担一定的实现教育均衡的重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指出:组织高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城镇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支教,置换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脱产研修。各地在组织师范生顶岗实习时,地方政府经常出台一定的文件对顶岗实习加以规范,划拨一定的经费对顶岗实习进行支持。因此,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性更强。
三、顶岗实习教师法律问题的解决
顶岗实习教师的法律关系既然应当定位为培训性质的学习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具有强制性、学习性、政策性和教师岗位的特殊性等特征,顶岗实习教师的一切法律问题都要围绕其法律地位的定性与特殊性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