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6:58: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财务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务分析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1 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1.3 财务分析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过去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时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1.4 手工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进行财务分析所依据的资料,除财务报表以外,还会涉及日常核算资料(凭证、账簿等)和生产技术方面资料。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系统不完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财务分析的工作仍主要由手工执行,凭手工对庞大的日常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成本高、耗时多。
2 企业财务分析中问题的对策
2.1 应该引起公司企业高层决策者和财务人员的足够重视。决策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财务分析的各个方面,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2 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
2.2.1 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作为基本报表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同时,应更加注重对财务状况说明书的编制工作,其信息披露应反映企业的生产状况、采用的会计政策、或有事项、非货币性的与财务事项密不可分的信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受物价变动影响的因素等。
2.2.2 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仅从财务指标数值上无法看出企业经营的具体情况,这些数值本身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详细分析董事会报告及其他信息来源中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
2.2.3 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中的数据都是汇总数据,要了解这些数据的具体内容,必须详细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细分内容,这样才不会被汇总数据表面所蒙蔽。比如,从债权资产的项目结构和账龄结构,可以分析其质量状况;根据投资项目的构成与变化可以分析各投资项目的真实价值。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效用
企业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并进而减弱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这种状况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认真审视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强化财务分析效用,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四个普遍问题
(一)时滞性过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时间往往在财务报告出具之后,而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相对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特别是大部分企业仅对半年或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时滞性更强。此外,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制度规范,开展财务分析与否完全决定于领导的主观认识,这必然影响到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开展财务分析时往往受制于经验(凭经验判断)、时间(时间充裕与否)和资料(真实性、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判断偏差、措施偏差)或缺失(分析不完整、主要问题被忽略等)。
(三)仅有现状分析,无预见性判断或缺少改进措施。分析人员在分析方法上仅局限于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而对目前或者未来企业将面对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完全停留于“过去”与“现在”,缺乏对“未来”的指导与建议。导致这一局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分析人员受其职责权限限制,其所能获取的资料、接收的信息过于狭窄;主观上分析人员的能力及水平不够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全面等。
(四)停留于纸面,未能充分运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很多财务分析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务分析过于理论化,分析本身就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应用性;二是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不够;三是财务分析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不畅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序的财务分析办法。
二、强化财务分析效用的五个重点环节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一要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二要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指标:(1)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3)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等)。二是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可比、全面。“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
(三)把握两个原则,分析相关资料。资料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性环节,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抓住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的原则。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将会不同,这要求财务分析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拟定分析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对引起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比如:对于一家以门票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如果发现门票收入出现非常态变化,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应该将其界定为重点分析对象,并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原因,确定门票收入增减是否受假期、气候等因素影响,或是由于管理方式变化、服务行为变化等人为因素影响,最后甚至需要落实到部门、个人进行分析。二是纵横交错、全面客观的原则。具体有两个含义:其一,财务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在实际分析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同时交错运用;其二,全面客观地进行财务分析,要杜绝以偏概全、虚假浮夸,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做到客观评价、全面评析。
摘 要: 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完整有效的财务分析不仅可以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和管理的依据,而且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的综合收益和效率。通过财务分析能有效拓展财务人员的分析思路和深度,使其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分析报告。本文阐述了财务分析的作用,以及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使企业能更好的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提高经营效益。
关键词: 财务分析; 问题; 对策
财务分析可以揭示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通过财务分析,管理者可以发现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点,并加以改善,从而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一、 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 财务分析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其自身规律,管理者通过财务分析,可清晰认识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客观地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经验总结,为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还可以对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企业活动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 财务分析有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
通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企业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有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如,通过分析财务收入及来源可以判断并预测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及发展前景;通过分析成本构成可以判断企业的成本支出情况,从而可为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提供有利决策;通过分析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以及成本,以资产负债率、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等基本财务指标可以更好的制定筹资决策,以减少财务风险;通过分析资本盈利能力和销售及成本费用盈利能力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对企业管理政策进行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三)财务分析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决策使用的正确信息
企业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投资时会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财务分析,他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
二、 企业财务分析现存问题
((一))财务分析脱离企业所处特定产业(或行业)的经济特征
财务报表与企业财务特性之间关系的确定不能离开产业经济特征的分析,即,同样的财务报表放在不同产业的企业中,其所体现的经济意义和财务特性很可能完全不同,如零售业、钢铁业、房地产业在各种财务比率的数据上都差别显著;又如,高科技产业与传统的产业不仅在产业经济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决定其竞争地位的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财务分析时,产业经济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基础,只有了解和确定一个企业所处特定产业的经济特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财务报表的经济意义,并发挥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现象
财务分析仅限于财务报表报告表面,没有深入剥析,不能通过报表的表面看到企业经营本质。某些表面良好的指标后面可能有着较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因此财务人员应善于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对大量详细资料反复加工、分析,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在指标的对比口径上,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如将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进行对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来面目,使人误入歧途。
(三)财务分析只是数字的堆砌罗列,不能灵活评价
财务分析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但若仅停留于罗列指标的增减变化,局限于会计报表的数字对比,而无法与具体情况相联系,不能找出影响差异的原因,那么这种“财务分析”很难让管理者理解。只有将数据与具体情况相互印证、补充,财务分析才有说服力、可信度,才能照此对生产经营进行改进。财务分析应尽量做到直接明了、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确定企业所处的产业(或行业)的经济特征
企业财务分析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企业所处的产业有清晰的认识,其中最常用的是五个层面的经济属性模式,这五个层面包括需求、供应、生产、营销和财务。其中,需求属性反映了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性,产业成长率、对商业周期的敏感程度、季节性影响都是评估需求的重要因素。供应属性是指提品或服务方面的特征。如在某些产业中,许多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非常相似,而在另外一些产业中,往往只有非常有限的几家供应商。人们通常用产业进入的难易程度来判断供应。再如就生产属性而言,某些企业纯粹是劳动密集型,而有些企业则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营销属性涉及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分销渠道,有些产业的营销困难,而另一些产业的营销则容易得多。对财务属性的认定重点是要明确与企业资产结构和产品特征相配的负债水平和类型,对那些成熟、盈利的公司来说,其对外举债一般都比新兴公司少。此外,某些产业由于产品寿命短(如个人计算机制造业)或长期发展前景令人怀疑(如传统的钢铁制造业)、风险高,一般不能承受高水平的对外负债。
通过产业经济特征的确定,一方面为理解财务报表数据的经济意义提供了一个“航标”;另一方面又缩短了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财务分析的信息对管理决策变得更加有意义。
(二)正确理解和净化企业的财务报表
目前,我国较为常用的财务分析体系主要由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发展能力指标构成。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偿债分析、营运分析、盈利分析、收现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是以“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因石油企业的特殊性,其财务分析跟一般的企业有较大的区别。在其特定利益主体约束下,财务分析内容和常用的财务分析体系相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点强调利润分析。传统的常用盈利分析指标主要包括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指标。石油销售公司作为炼厂和终端销售公司或者消费客户的产运销衔接中心,其核心职能是高效完成计划配置,其利润和炼厂、销售公司的利润之间呈现的是“利润总额基本不变前提下的此增彼减”。因此,传统的盈利分析指标对于销售公司而言并不适用。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销售公司建立了一套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主要侧重按照不同客户群对企业利润的贡献,通过这种利润构成的划分,清晰地反映出公司的亏损源和盈利源,并以此采取恰当的策略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取得了发展的成效。
(2)侧重于对费用控制的分析。因费用指标在分公司考核中比较重要,分公司的财务分析通常重点围绕商流费的控制而开展,侧重于对商流费与年度各考核指标、与月度各预算考核指标、与同比、与环比的商流费情况比较。按照员工成本、运输费、维修费、租赁费、损耗、安全环保支出、财务费用、折旧折耗摊销等项目开展详细分析。
(3)采用通用指标与“石油特色”指标相结合的财务分析指标。石油销售企业财务分析指标和其他行业的企业所用的分析指标大部分相同,主要包括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通用指标。另外,石油销售企业建立了一套符合其运作经营特点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具有“石油特色”的指标主要有吨油损耗、油库加油站批零差价、吨油营销成本、吨油利润、吨油费用、价格到位率、非油利润、柴汽比、零售比例等,这些指标都反映了石油销售企业是否具有长期的发展能力和潜力。
二、石油销售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石油销售企业传统的财务分析评价方法比较片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微观分析、轻宏观分析。没有把企业置身于整个行业、整个国家去分析比较,缺乏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应对准备。二是重事后分析、轻事前分析。绝大多数企业只满足于传统的事后分析,缺乏对财务计划执行过程的事中分析和对财务活动未来发展情景的事前分析。三是重定量分析、轻定性分析。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时常使定量标准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四是重盈利分析、轻资源分析。只重视企业的获利情况分析,缺乏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角度开展企业资产效能、人力资源效益、无形资产效益和现金流量等的分析。此外,传统的财务分析和评价方法缺乏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应用。国外大型的石油石化企业都配有功能强大的财务分析软件系统。但目前我国多数分析软件的应用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当一部分的业务处理、信息处理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单机处理阶段,距离联机处理、网络计算、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差距甚远,也几乎没有决策支持系统。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推行ERP管理的时间还不长,在数据管理、挖掘和分析方面还没有成熟,数据仓库(BW、HOS等)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
三、石油销售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对策
(1)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内部员工对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把企业财务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落实其在企业正常运作过程中应起到的重要作用, 要侧重于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用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深化,对企业在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评价。把注意力从对管理经营和生产等短期层面转移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能力的关注上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和思维,充分发挥会计服务管理、参与管理和促进管理的作用,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2)结合业务流程更好地发挥财务分析的作用。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管理的助手,其作用发挥是有限的,只有紧密结合业务管理流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的这一局限性,努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不仅通晓财务报表各项项目,而且要清楚企业管理的各流程、管理思想,并且需要得到各业务部门的通力配合。只有做到了财务和业务的紧密结合,才能发现企业管理中的问题,指明管理方向,帮助企业经营者通过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信息了解本单位以及各部门经营情况,使决策者及时找出工作着眼点。
(3)提高财务分析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对生产经营的了解,以便使分析更有针对性。一方面由于对企业生产经营了解不深入,做出的分析不能切中要害;另一方面现在企业财务信息化进程深入推进,财务人员工作细化、专业化程度加深,每名财务人员不仅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够了解,对其他同事的工作接触也较少,对财务各个模块的衔接关系所知甚少,因此不能有效的发现问题所在。为保证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应培养财务人员良好的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创新意识,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
(4)由定量因素分析向定性和定量因素分析相结合转变。目前的财务分析在对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变化原因作进一步分析时,一般采用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效益的各种增减因素,如销售量的增减、毛利水平的变化、成本费用的升降等,对这些因素的量化指标分析比较详细,但对于引起这些指标发生量化变化的原因及性质,在定性方面的分析还比较薄弱。如成本费用的增减变化,有多少是客观原因所致,有多少是主观因素所致,主观因素中有多少是可以改善和转变的,需要做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避免以数字论数字的数学游戏法,从而保证财务分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5)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ERP实际应用效率。ERP自身设计功能等方面尚待完善,在实际操作中,需通过加强对基础工作的管理来弥补。目前企业中既懂开发又懂财务的两栖人才储备普遍不足,ERP强大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加上ERP系统某些设计理念与人们习惯的传统方式之间还存在一些不适应,造成在ERP系统中的数据查询等操作不方便不直观。这些因素都影响了ERP应用的深入,因此需要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基础工作的管理来弥补。
(6)加强企业筹资、投资与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筹资分析是石油销售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环节。分析人员还应通过对企业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以及效益等方面来分析企业对外投资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财务分析时应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本期及各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科学的财务分析理念与方法是石油销售企业提高财务分析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一)计量基础的影响及对计量基础的调整
1.非流动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分析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对存货、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项目在会计期末进行减值测试,从一定程度上使其账面价值更接近于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但同时规定,对于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上升的资产其账面价值不能超过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价值,这就使得价值上升的资产不能体现在会计数据中,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企业实际状况。对此,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可以根据自身状况,有选择性地将涉及到资产数据的指标(例如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以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值得注意的是:
(1)由于其他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不容易可靠地获取,所以该方法更容易在企业自身的趋势分析法中得以应用。
(2)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房屋、建筑物的公允价值存在虚高和不合理的现象,这一点也可从我国会计准则中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采用成本法计量中看出,所以,建议对该资产采用账面成本。
2.重视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评价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是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在持有期间有意图进行出售且期末按公允价值调整账面价值的债权性金融工具。由于其计量属性特殊的缘故,如果公司持有该种类型金融资产数额较大时,有必要在财务分析时对其单独进行分析。在对可供出售债权性金融资产进行计量时,其采用的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时确定、在持有期间固定不变的,故可以将实际利率作为财务分析的标杆。会计期末或准备出售该金融资产时,可通过当前账面价值、剩余持有期间、剩余持有期间利息以及期末价值(面值)确定当前内含报酬率。如果当前内含报酬率大于实际利率,说明该金融资产存在减值;反之,则金融资产价值上升,公司可以此判断应出售或继续持有该金融资产。
3.利用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进行分析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及根据市场价值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更能真实地衡量出股东资本现时的使用效益。诸多公司股市总价值远远高于净资产账面价值,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良好运营带来了巨额的自创商誉。因此,对涉及所有者权益的指标(例如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权益净利率)可以将股本以市场价值代替账面价值,更能体现股东对投资的意义。
4.区别对待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财务预测及绩效评价的影响在进行财务预测及绩效评价时,财务人员应对是否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予以区分,即这些可预测性小的项目是否应影响预测与预算、是否代表了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以此保证企业正常财务管理循环。
(二)增强数据的精确性
1.剔除非真实资产数额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企业当期持有的、且预计能够在未来带来经济流入的资源。然而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项目虽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但这些项目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需要在财务分析时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2.精确计算平均余额当财务指标同时涉及时期数(利润表科目)和时点数(资产负债表科目)时(例如,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由于外部报表分析人得不到详细的数据等原因,资产负债表科目常使用年初数和年末数的平均数,这样会导致数据不准确情况的发生,特别是全年数据变化较大或有季节性因素在内时,获取数据的意义大打折扣。
3.区分经营性资产与金融性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平均余额。然而,总资产中诸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对外投资资产形成的是投资收益而非营业收入,所以“总资产周转率”这一指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经营性与金融性资产周转率。
4.重视经营性收入与经营性成本的关系在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时,除了常用的销售毛利率与销售净利率外,企业还应重点关注另外的一个指标——销售利润率。因为销售毛利率只考虑了与直接成本相关的费用,而未考虑相关必定发生的营业税;对销售净利率而言,净利润中扣除了一些非企业业务相关的费用项目,造成了口径不一致。因此,销售利润率更能反应企业销售获利水平。
二、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与分析
(一)非财务信息的意义
1.全面、系统地认识企业财务状况每个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格式是相对统一的,而企业内部因素却千差万别。就内部环境而言,企业是否注重产品开发、技术更新、经营水平是否提高、本年是否有意调整资本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分析、评价企业运营状况的因素。然而,这些因素不方便予以量化,需要文字说明,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评价结论。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高负债但低风险的例子:企业可能流动负债较高,从财务指标来看短期偿债能力面临威胁;但是,如果该公司名誉好声望高,很可能获得银行贷款来偿还当期债务,或者作为子公司得到母公司借款等等。
2.便于发现问题的原因就财务指标的数字论数字,很可能不能发现运营中的问题所在,此时就需要辅以非财务信息,找出真正问题所在。例如从趋势分析法来看,某企业本年与上年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相同,仅从数字来看很可能得出“企业营收稳步增长”的结论,然而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原材料的价格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在本年加强了成本控制,且销售能力显著提高。
3.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从国外知名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不难看出,其很大篇幅都是介绍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包括企业使命、公司现有产品及服务介绍、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职工福利及培训情况和环境保护及公益事业等等。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顾客。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与分析面临的问题
1.财务工作过于繁重财务工作是一项精准、繁杂的工作,平日中各项单据审核、月末各项预提、待摊、结账以及众多管理用报表编制等工作,都占据了财务人员的大量时间。此外,如果发现某个数字对不上,很可能需要花费大量额外时间去找出出错的地方,量化的财务分析工作都很难高质量完成,何况充分披露非财务信息。
2.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与沟通受阻相对而言,非财务信息不像财务指标那样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结论,非财务信息比较直观,很容易就能解释财务指标反应出来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财务人员拥有非财务信息,但只有在管理高层提出问题时给予解释,一般不有意披露这一信息,使得外部报表使用者很难获取与企业最相关的非财务信息。
(三)完善披露机制,调动企业主观能动性
作为财务分析的重要信息,实际工作中披露企业非财务信息也面临着许多实施可行性问题,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并非财务部门就能完成,通常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倡导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激励员工积极配合,把财务分析作为自我提升的方法,充分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三、改进后的财务分析方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利用内部刊物
内部刊物是解释改进后财务分析方法如何工作的途径,更是财务分析中获取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很多大型企业都拥有内部刊物,定期公布企业各部门的最新进展与动态,是财务分析人员取得非财务信息的一手资料。同时,财务分析人员更应借助内部刊物宣传非财务信息在改进后财务分析方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保证新方法的开展与实施。
(二)提高员工计算机能力
如果说分析非财务信息是财务分析的较高层次,那么财务指标分析则是普通员工的日常工作内容。很多企业将大笔资金投入软件购买、计算机软件功能已经很强大,但软件模块的使用效率很有限,通过软件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最终是依靠财务人员复杂的计算才得出的,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后续培训不到位,这一点需要给以足够重视。
(三)聘请专业咨询公司
1.财务报告中的财务分析
根据财务状况表,我们可以得到财务比率,如:流动性比率、清偿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市场价值比率。这些比率都是从财务报告上的数据计算得出,每个比率都有一个行业的标准或者是公司的惯例。
(1)流动性比率,可以看到企业现金管理水平的差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足够支持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但是如果流动性过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使用率不高,资金利用率不高。
(2)清偿能力说明其也是否能够正常支付财务利息。对于上述数据的情况说明,A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使用更多债务融资的能力,因为它可以保证多倍利息费用。这里的问题变为管理层的一种选择。管理层可以选择最小化债务融资,并依靠经营产生的现金实现所有增长。公司使用债务、股权、还是现金作为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管理层自主选择。清偿能力比率帮助我们分析一家公司财务是否增加,是否给企业带来最终的收益。
(3)资产管理比率,像存货周转率、存货销售天数、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些能够反映公司经营管理中资本最优结构。
(4)盈利能力比率是衡量公司将商品或资产转为收入的效率。利润率反映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资产收益率、股东收益率资产收益率能够反映资产状况和股东收益状况,但是在实际解读财务报告的数据时,只是反映了资产和股东权益的状况,不要过多的解读差异,以免使注意力引至业绩可能较好或较差的领域。
(5)市场价值比率,是衡量公司业绩与根据公司股票交易价值或股数所感受到的价值之比。我们通过财务报表计算市场价值比率的信息,但是不全面,我们还需要普通股的交易价格,计算得到市盈率和市盈率增长比率。高市盈率的企业应该是增长型的公司,儿低市盈率的企业应该是成熟、稳定的公司。市盈率很高的公司高于50的增长率可能很高,但潜在流年尚未显示在当期利润中。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市盈率增长比率,这是需要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考量企业利润增长比率因素。我们需要根据多年的利润数据以避免过去一年的不正常波动。通常来讲市盈率增占率低于1的公司价值被低估,在1附近的公司被正确估值,但是市盈率增长率高于1的公司价值被高估。高市盈率的公司需要有高利润增长率,支持当前价格。通过估计公司的适当增长率,我们可以修正高市盈率的公司,以保证企业的股票价格是合理的。市账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值(所有者权益/流通股股数)的比率。低于1的之有问题,这预示企业不能为所有者产生利润。低市账率可能表明公司股票的市场低迷。
2.特殊行业的财务分析指标
传统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对于评估企业经营状况股东收益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但是石油公司区别于大部分行业的一个事实是其主要资产(油气储量),这个数据没有直接包含在资产负债表上。但油气储量是许多公司的血液,油气生产逐渐消耗储量,而公司必须努力替换逐渐消耗的储量。衡量此项工作指标就是储量替代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只对“证实”储量感兴趣,且不按开采机理或生产状况对其分类。他们只关注:
(1)证实开发储量;
(2)证实未开发储量和总证实储量。储量估算方法有类比法、容积法、物质平衡法、递减曲线法、油层模拟法。各类方法计算原理不同,试用的条件也不同。例如:容积法,是确定储量的最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简单,只需要测井曲线和一些估算参数。由于只需要测井曲线,故在井完井之前就可以进行容积分析。
二、财务分析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关联
财务管理是企业为了满足发展需求,对企业资金进行重新配置,通过企业的经营使企业资金流动起来,达到资金的充分利用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且满足了企业利润分配的诉求。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实施全面管理的一种经济活动。财务分析以企业财务报表与资料中的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某一阶段企业盈亏状况、财务状况、经营活动以及运营能力进行分析的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的过去与现状,全面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并对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推动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盈利空间。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具体方面包括了募集资金、投放资金、资金的分配、资金的管理等工作。而财务分析则是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以及生产经营的状况,进而对未来做出科学的评估。所以说,两者相辅相成,财务管理离不开财务分析,而财务分析又能完善财务管理。例如,企业想持续的发展,就需要一定启动资金购买企业所需的生产设备、材料等,但需要多少资金才能达到既不影响目前的生产经营又能合理发展呢?筹集资金过多的话,影响企业正常的运行,给企业带来了财务方面的压力,筹集资金过少的话,又不能达到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财务分析解惑了,因为财务分析中流动资金周转率与资金占有率可以明确的给出答案。此外,包括企业对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获利后的分配情况,都离不开财务分析的支持,财务分析纠正了财务管理的弊端,使其逐渐走向完善化。
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根据信息使用者的差异,分为内部分析内容与外部分析内容。企业财务报告中各项财务指标是财务分析的分类主要依据,通过相关的统计技术与会计方法,对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与预测未来的运营风险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分析内容
内部分析法主要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通常会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与行业特征进行对应的设置,内容广泛,整体来看从投资和筹资两大方面进行设计。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深化改革中,企业自身的资金筹集是经营过程中各项资金的主要来源,正因如此,渐渐地形成了财务分析中的筹资分析,筹资分析过程中,第一步,要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第二步,综合判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财务状况;第三步与资金供应者有效协商后,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筹资策略,促进企业筹资行为的顺利完成。而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要做的一系列分析就借助投资分析完成,投资分析也是通过三步走实现的。第一步,企业在准备投资前,要对投资项目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为企业投资活动提供有效的参考;第二部,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要对投资活动做出合理的规划统筹,控制好相应的投资的规模,最大化企业的投资收益。第三步,企业对投资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与考核,通过对投资的事后分析增加企业投资活动的经验,为日后投资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外部分析内容
外部分析主要针对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通过汇总多者的信息,建立起外部财务分析体系,企业通过对外部财务分析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具体包括获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获利能力分析主要的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而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利润总和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力能力与表现。财务状况分析是指通过对资金使用率、资产使用率、资本结构等进行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财务分析所采用专门的分析工具,一系列的分析技术,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进行分析,综合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偿债能力分析包含了短期债务能力分析和长期债务能力分析,短期债务能力是企业短期内偿还负债的保证程度,主要指标包括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比率指越高,证明企业短期债务能力越强。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包括对现金债务比率、先进再投资率、销售现金比率等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相关的财务需求,做出直观、准确的判断。投资报酬分析是指企业投资资本后,所获得的资本回报,常用的分析指标有股东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资本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等。企业的增长能力分析是指企业通过持续生产经营、不断的扩展积累过程所形成的潜在发展能力,是投资者最关心的一项指标。一般情况下,衡量企业增长能力的指标有营业额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等。
三、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被逐渐的接受和认可。面对竞争激烈的经济浪潮,企业一定要顺应历史的走向,发展与完善自身。如今的企业管理侧重于科学性和合理性,要求企业做到产权清晰、职能合理,而企业通过财务分析能够做到管理制度的健全。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需要同时运行多个环节,比如销售、管理、采购等,间接的给企业的管理带来重重困难,而财务分析能精准的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评价,给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企业迈进现代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
企业通过财务分析,精准的完成了对企业获利能力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增长能力分析、投资报酬分析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高层领导对基层员工业绩的客观评价。通过及时的财务分析,准确的找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快速的提出解决方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全面的依据,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三)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指南
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者与债权人渐渐的浮出水面,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分析,定制出有利于自身的投资计划。因此,财务分析是投资者和债权人重要的投资工具,它能为投资者提供准确的、及时的有效信息,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驾护航。
四、财务分析的完善策略
(一)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披露重要的财务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缩小财务报表的披露周期,保证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高效率。所以,企业可以考虑引进一套科学的电子计算系统,健全企业的日常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必须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对违法乱纪严肃处理,解决企业发展的漏洞。
(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财务分析质量的关键因素,企业想提升财务工作的整体水平,就一定要从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入手。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能力与专业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