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8 16:58: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网络课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网络课程

篇(1)

1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特点

在英语教学中,网络教学方式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信息量大

教学活动中离不开教学资源。英语教学所需的资源建有很多,包括教材、题库、音像紙多娜谢轉。而网络上的信息*~^蚊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海洋'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英语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源’这就为方便教师的教学’丰富学生的知麵覜大的帮助。

1.2知撕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固定的教材为主,通常为了保^材的稳定性,一*is[材往往使用好多年,这就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陈旧。而网络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将最新的知识呈现给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

1,3交万件强

网络教学插了織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学生可以在贿时间和世界上的贿4人交谈’这种便利的交流能有效提高学生用英翻行挪的能力。

1.4具有多样性

网络上具有多种多样学习英语的方法,如游戏、歌曲、动画、电影等,些斌学生可以轻松地习雛娜识。

2高中语文网络教学的优势

2.1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语文网络教学转化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形象生动的、颇有趣味的、可视可听的内容,这也成为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英语网络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场景,为学生理解抽象的课文内容提供了便利,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主动进行词句及阅读练习,学习名词歌赋,欣赏优秀名作,从而提髙文学水平。现在网络已开始普及有学生对计算机不感兴趣的。心理学觀表明,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那么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语文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愉悦的语文交际情景,是学生怀端着一颗轻松的心来学习,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交际活动中来。

22使徽师舰i微更加客观、全面。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的,评价的标准也主要集中在对书面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技能的熟练g度上,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写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高中语文网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不再是以单一的考试成绩,其if价标准更具针对性与科学性,它不仅if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文学理解与修养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力。这样的评价不仅培鮮生的娜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3有利祥生以最决的诚了鮮习语文时事知识

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是一种文字游戏,用它可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传递信息。时事热点是整个社会的动向和-的消息,通过网络语文教学关注时事热点,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湔不同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同时接纳别人的看法,可以说实在锻炼表达能力和增加自己的修养内涵。而这两点恰洽也于语文息息相关。同时,很多信息都是用文字写成的,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多看看有益于语文的提高。

3网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教学也不例外。只有教师、家长合理的弓I导,学生的积极行动进行避免,才能克服网络教学存在的不足。惟其如此,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网络给教学带来的优势,使网络语文教学的效果实纖大化。

网络教学的不践现在:学生整天面纖有情感的碰行人机交互学习,缺少面授教学中师生间的亲切交流以及同学间基本的情感交流;多媒体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库内信息量大,信息流速快,远远超出学生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压力;学生过度接麵幻的网络世界’还会增加孤独感、忧纖降低A际交往能九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易形成不良影响。

4网络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和互补方法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应该是有益的互补关系,即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不足。要使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以更好地促进教学’笔者认为必须翻以下几点:

4.1建立以“情”为根基的主体教学观

“以情感人”,师生之间以“情”的交流为根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特色。而这种“情”又是双向的,既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又有学生的尊师敬长。因此,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要以“情”为赌。

4.2酿獅的教学理念

构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与織教学騰互补的学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舰禱教学理念的转变与麵。趣抒原有的徽教学及理论基础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柏;对于絲的网络教学及理论基础也不应该盲目崇拜,要实事求是地客麵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多种麟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減的倾齡。

4.3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手段。对于一ft教师来说网络语文教学应该被视为增强教学效果、增加教学能力的辅助工具,帮助教师履行他们的职责’但不能取代教师的角色。教师应认真备课既要钻研网络课程,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哪些内容用网络教学效果好,哪些内容用“黑板+粉笔”的方式效果更佳

篇(2)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整合 模式

课程资源开发,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语文课程的改革,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物质平台和教学环境,它使语文教学中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拓宽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把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潮流。基于这些认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这一教育观念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证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内涵

怎样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呢?不同的专家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阐释。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这一概念是这样定义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还有的专家从整合层次的角度给这一概念下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这两个定义代表了当前教育界对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理是怎样呢?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技术为核心,获取、传输、应用信息能力的创造性、开放性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以高中语文内容为核心的全新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它整合现代教学技术及信息技术,通过工具、窗口、平台,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技能、审美、创美,以及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培养与重构,从而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品味揣摩语言的感受力和领悟鉴赏文学作品的审美力、创新创美的应用技术与人文化的语文素养。在现代信息技术情景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直观形象、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信息网络资源、信息传输窗口、信息处理平台等信息技术优势同高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语言感悟、思维训练、美学情感等有机结合,通过“品味揣摩”,发展到“感悟反思”、“鉴赏尝试”,进而“应用实践”、“迁移拓展”,为其终生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整合的模式

(一)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媒体资源的整合。

无论是现在的语文课程还是今后的语文课程,都会选进大量的中外古今的小说、戏剧名著,而由于影视业的发展和广大民众的需要,这些小说、戏剧大都改编拍摄成了电影、电视剧、戏曲电影。教师们利用这些大众媒体,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把它们制作成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如的《雷雨》在改编成电视剧时,由于电视剧特点的需要,电视剧对人物的语言、情节的先后有所改动,特别是为了观众的需要,拉长视听时间,加进了一些情节,教师把这些不同的地方剪辑出来让学生观看,要求学生就这些不同自己设计课题,如“《雷雨》电视剧改编得失谈”。学生根据这一课题,把原著和电视剧进行比较,写成小论文。很显然,学生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不但吃透了课文,而且还让知识得以延伸,把课内和课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具体情况,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谈谈小说、电视、电视剧、戏曲电视、戏曲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不同”“××人物表演艺术根源”,等等。

(二)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生活资源的整合。

社会生活如万花筒,丰富多彩。电视专题新闻节目,报纸杂志报道评论栏目,无不反映了在当前这个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热点话题,就是极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特别注意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制作成专辑。如,近几年高考作文较注意对人的品格、人生观、世界观的考察,教师们就把近几年的沙尘暴问题、台风问题、黄河断流问题等的有关背景资料、新闻报道、调查评论等材料,制作成专题,还把涉及到的地理学科知识收集进来。学生在接触这些资料后,自选研究课题,如“人类的活动与大自然”、“自然灾害的预防”、“沙尘暴资源”等,学生将语文学科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横向沟通,不仅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现代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资源的整合。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自身的历史底蕴,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大舞台,这个舞台上有她的历史,她的精英,有她的事业,这里就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例如高一第一册口语写作的“想象和联想”训练,教师们把几年来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起来,加上有关想象、联想的理论和有关专家、学者对此的论述材料,一起制作成专题课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根据各自的体验自主选课题进行研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从总体的角度选立课题,如“想象作文如何想象”、“联想作文如何想联”,能力弱点的学生可从某一侧面选立课题,如“借助理念开展想象作文”、“借助形象开展想象作文”等,然后研究讨论,形成论文,教师再把学生论文中精彩、重要的部分剪辑到网上,供学生阅读。每一届学生的材料有所增加,就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三、现代技术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信息技术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

学科不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学内容不同,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而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优势,不管信息技术用在这个地方适合不适合,教学效果能不能提高,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教学也就先进了,只图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虚名而已。学校应强调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必须先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然后选出恰当的信息技术,让它们形成最佳的结合点。如必修课程中包含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从教学的角度看,“阅读和鉴赏”偏重在“认知学习”上,“表达与鉴赏”偏重在“技能实践”上。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环境)为例,在“整合”时,“阅读与鉴赏”就一定要创设与其“认知学习”特点相符的学习环境,而“表达与交流”就一定要创设与其“技能实践”特点相符的实践环境,只有结合各自的特点去“整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做好局域网的维护及保护。

网络世界精彩万分,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许多不适宜中学生的内容充斥其中。在学校的局域网中怎样控制好网络的内容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首先在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过滤器,过滤网上的内容,把不健康的内容过滤掉。其次,学校网络总控室设置网站通行证,只有学校总控室认可了通行证才能进入网站。再次,语文组网站要选取一部分优秀语文网站链接。另外,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机要受教师机控制。总的来说,就是促使学校对网络进行一定的控制。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是现有技术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这一模式在城市的中小学已部分采用,但在农村的中小学,由于学校条件、教师水平等原因,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仍处在初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更处在探索阶段,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0:(07).

[3]谢华.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5,(05上).

篇(3)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关于整合的理论很多,但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实验而言,有一些学校更热衷于上几节课网络课或辅助教学课,便美其名曰“整合”。我曾听过这样的一节高中语文网络课,一个原本可以学生之间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话题,被生硬地搬上了网络。老师犹如对着机器上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生气。学生都在自顾自地埋头忙打字,使得“人-人”交流在现代化的技术平台上变成了时髦的“人-机”对话!而我观察有少数小学的网络课,假的成分更多。如学校要展示一节网络作文课,为了给观摩教师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师提前让学生把文章背下来。学生打字速度慢,学校会用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上示范课的学生练打字。为了提高打字速度,有的教师更是“别具匠心”,教会学生如何使用word中的“自动更正”功能,只要打几个字就会出来一句话。如此这般,上课时,学生操作得心应手,甚至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也都先知先觉。这样的"研究、示范"对我们的整合实验又有社么意义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决不是一个学期上几节网络课就整合了,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不顾实际需要、实际条件,盲目追求高档次,一味地依赖于硬件和技术。整合的核心在于课程,而不是技术。搞整合不能把一门课程强加于某种教学环境之上或把一门课程强加于另一门课程之上,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否则就会走极端,更一味地去搞“网络环境+X学科+Y模式”的创新,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们所说的整合应该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整合。

二、换个思路搞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体现整合

就目前的实践来看,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另一个是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相比之下后者的意义更为深远。就目前整合实验来看,现在乃至今后,课程整合并不能代替信息技。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必修课程术课程”,另外,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仅仅通过课程整合去实现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很难实现的。除此之外,一些发达地区电脑人均占有率较高,学生家庭拥有电脑,学生可以在家里使用电脑。而在一般地区,除去少数学生在家庭中使用电脑之外,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仍是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最主要场所和途径。既然如此,我搞整合,没有必要只是一味地去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中去,而把信息技术教学搁置一旁。换句话说,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搞整合,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针对我国的国情,我觉得不妨将我们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发展作以下三个阶段的设想:

一、是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

二、是将部分学科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中

三、是将信息技术内容整合到各个学科的课程中

许多文章中曾提到:国外的一些中小学都不单独开设计算机课,已经把计算机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但是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盲目崇外,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的整合实验应该以第二阶段为突破口,可以在开展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同时,尝试着先将部分学科课程的内容整合到信息技术课程中去。

这首先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者们要具有整合的意识,他们不仅要对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理解,还要对其他学科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筛选,找出能与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内容,并把它们有机地、自然地、和谐地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地将学科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而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本身还没有体现整合的意识,这首先表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上,尽管有的教材已经做到图文并茂等等,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更像一本“技术手册”。信息技术课中,学生更多地去学习如何操作、使用计算机,而不知道利用计算机可以解决其他学科中的哪些问题。整合中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关键,在现有条件下,信息技术课仍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首先体现整合的意识,那我们必然要对信息技术的教材进行整合。例如在Excel中可以结合数学中的统计教学内容,利用Excel 的功能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让学生制作统计图表题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整合。最近某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内容中,贯穿了社会、语文、数学,甚至还有体育方面的有关内容,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体现整合的意识,这对于今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很有帮助。整合强调的是自然和谐的整合,它强调把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对象,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会操作计算机,而且更要让生学知道,利用计算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哪些问题,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