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6:5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投资运作流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风险投资;理论分析;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4.4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06-03
2012年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一年,尽管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知识经济的时代加速了社会生产方式和财富积累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总书记曾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毋庸置疑,风险投资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助推器,面对高新技术产业激励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高效并规范的发展中国的风险投资具有重大意义。
一、风险投资理论
风险投资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风险投资之后的发展造就出了苹果和微软等很多优质的高科技企业,并推动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繁荣。我国的风险投资业在20世纪80年代起步。1984年,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在《新的科技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中提出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同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一样,在中国风险投资也创造了大批科技大型企业,比如新浪、搜狐、阿里巴巴都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扶持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风险投资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然而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风险投资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伤,一些体制性的问题也在危机的考验下迅速凸现出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风险投资需要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风险投资的内涵和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对当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索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思路。
(一)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从广义来讲,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从狭义讲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认为,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凡是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虽然各国或者是各个经济组织在定义上略有差异,但是总结起来风险投资就是主要指风险投资家经过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判断,将资金投入到具有巨大潜在发展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或公司中,在该项目或者企业得到巨大的发展之后,退出以期获得高额利润回报的一种资本运作模式。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
1、风险投资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的投资。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潜在收益,风险和收益成反比。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条件下,高风险的项目必然会有着较高的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当然也只能够获得低收益。1957年,ARD公司对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占77%的股份,14年后的股票市值达3.55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2、风险投资是流动性低的投资。风险投资一般是针对未上市的,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控股或分红,而是通过资本和管理的整合投入,扶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待新生的高科技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后退出,以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所以风险投资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低流动性。
3、风险投资是资本和管理共同投入的投资。风险投资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通常风险投资家会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制定、行销方案、资本运作等各个方面,资本投资家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推动新生企业的发展壮大,可能这些管理方面的经验会比投入的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帮助。风险投资是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结合,虚拟资本包括了信用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
4、风险投资是与科技紧密相连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对象多为高科技的企业,大多数的风险投资都流向了高科技企业,尤其是信息、通讯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为成熟的产品或服务。
(三)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简单概括为:投资之前多分析慎选择,投资之后重参与勤管理,成功之后安全退出。
在进行投资前,必须对被投资企业进行多方位具体化的分析和讨论,分析和讨论的内容包含公司的各个细节和方面,务必做到分析全面精准,还要注重国家政策的考虑。分析的内容包括:公司规模、财务资产与负债、经营结构、管理层人员、行业发展前景、开发环境、国家政策扶持等方面。
在投资之后,风险投资家就要对投资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以及对于投资企业行业的把握和理解,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风险投资者不仅仅为企业提供资金,还要参与到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协助开发产品和市场,规避风险,建立激励机制,建立监督机制。总之,是风险投资者必须全力扶植被投资的企业快速成长,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并按照投资者的意愿发展壮大。
当被投资企业成长为成熟的企业时,风险投资者要做的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适当的方式成功的退出,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被投资企业公开上市、场外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股份等各种方式退出资金,然后投入到新的投资项目,并以这种方式反复下去运作风险投资资金。
【关键词】高新技术 风险投资体系 研究与分析
前言:高新技术是我国工业、建筑、教育、文化等各产业的骨干力量,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市场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风险投资时,其在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风险解除上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无法依托实体经济,挽救自身产业结构的漏洞。但是目前,风险投资依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首选战略决策,其事业战略比重依然很大。
一、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风险投资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现阶段,从事风险投资行业的企业有上千家之多。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之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额持续走高,总投资金额多达上百亿美元。虽然投资产业、数量、资金成本额度很大很多,但是很多企业的风险预判、投资、管理能力明显不足,承担风险、解决风险危机、转变风险管理状态的能力不够。在这个大环境下,风险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能动性会被逐渐削弱,最后导致企业遭遇不可抗、不可逆的经营困境。综合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在风险投资上遇到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短板”内容:
(一)投资主体单一。
以商业活动为主体内容的风险投资,不仅可以为市场注入研发资金,拓展研究领域,为企业营造一个高技术含量、高经济价值的产品结构体系。但是,在政府的约束下,高新技术在风险投资领域上的自主性很差,资金来源、资金使用途径、投资产业项目都必须依靠政府行政措施来维护。银行、信贷机构在政府财政部门首肯的情况下,开放贷款业务服务,出资方在政府、信贷、银行等机构中来回穿梭,利益方的驱使、监管行为会降低技术研发、领域拓展等企业发展战略的快速发展。
(二)不完善的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是重要的风险投资回笼管理,也是决定投资行为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高新技术产业在创建退出机制上,并没有选择恰当、适用、合理、规范的管理模式,使企业陷入风险投资真的存在“风险”的窘境。除产业管理不重视之外,证券时程、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也是导致退出机制诸多漏洞的原因,高新技术在投资交易中,无法在同等交易地位中,交换证券、得到既定的收益价值。
(三)风险投资人才缺乏。
风险投资需要强大的理念作为支撑,专业的投资人会深谙风险投资之道,做出最保险、最可靠的投资行为。在中国,投资人才极度缺乏,企业虽然纷纷提升了投资人才的薪资待遇,但是需求远大于供应的现状,却让很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面临投资人才稀缺的问题。
(四)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
法律对中国经济的保护能力不强,在本土投资风险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多个行政部门、法律监管机构的双向管制下,风险投资看上去保护的很好,其实“暗藏杀机”,存在很大问题。投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流经营活动,投资基金、法律保障看似成熟,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多元化投资模式的风险保障需求。企业依然如履薄冰,站在观望线上探测风险投资体系的创建法则和规范。
二、完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体系
(一)转变风险投资表现形式。
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促进非常多的衍生企业,企业大量滋生,势必会造成产业园区中资金链条的供应紧张现象,为满足各衍生企业的发展需求,风险投资需要改变运行模式。首先,将资本转入具有发展前景、技术先进的科技企业;之后,扩大融资渠道、增加投资项目,丰富后续资金,让资金可以支撑整个技术研发项目顺利完成;最后,转变资本管理模式,将资金转换成基金,并购融入管理体制中,以创业基金的形式,供应投资企业。
(二)实现多元运作。
虽然风险投资是融资行为,但是相较于其他融资方式来讲,高新技术产业更适用于风险投资运作模式,因为其不仅可以吸纳多途径资金,还能将企业、个人的闲置资金集合起来,形成资金链,促进多元发展。在风险投资机制的保护下,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需增设资源配置,拓宽其融资需求,让资本通过各领域渠道,进驻企业,帮助企业完成资本运作。多元化运作需严格控制资本来源,协调各资本结构的发展关系。
1.私人资金
2012年,我国私人储蓄金额为423.34万亿,在巨大含量的资金支持下,创业、风险基金会广泛扩大受益投资项目,帮助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以股票、证券、期货等金融市场为基础,创建风险投资机制。
2.企业资金
高新技术的综合技术力量很强,在技术发展上远超于实体、独资企业。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自行创立附属基金机构,让其他对高新技术感兴趣的企业融入进来,形成一个包围圈,共同出资,促进风险投资产业发展起来。
3.其他机构
政府、银行、信贷机构的投资基数很大,保险、证券、社保等基金项目可以稳定风险投资运行环境。因此,高新技术应抓住这一资金投资限制条件,让它们可以从优化资金结构上主动投资,利用创业生产项目,鼓励风险投资、开辟新发展道路。
(三)完善退出机制。
投资、扶持、退出、再投资是风险投资的固定操作流程,从操作程序上看,退出机制可以收集资本,保证资本在知识、技术、产业管理上的竞争优势。因此,退出机制在资本、技术两大元素相互转化中具有独特功能,是必备运作条件。
首先,根据市场建设、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上市资源、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等要素的发展比例,找出优势资源,通过监控、监督、监测管理获取投资信息,依照自身的信用体系,提升证券、产权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创建二级市场,利用公开资源的分配管理优势,吸收政治便利、资本收益等内容的多余融资成本,提高风险投资的路径畅通性。
最后,根据现实投资回报,确定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经营模式的融资渠道,通过准确评估自身资本实力、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等手段,为证券、产权交易市场提供一个稳定的经营平台和资本环境。
(四)建设风险投资人才队伍。
投资管理者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关键时期,具有高度决策能力。因此,专业的投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金融知识,还要了解金融产业、企业管理、资本运营内容,在复合型知识体系中制定风险投资计划方案。建设风险投资人才队伍,可以分级、分层培养,将风险投资工作分成四个类别,资本运作、财务分析、经营管理、风险控制规避等。从事风险投资人员可以先从一个角度开始,了解工作本质、熟悉工作内容,之后在调到其他部门,进行再教育、再培养。总之,投资人才培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应具有灵活的头脑,重视人才、学会培养人才。
(五)建立法律保障体系。
风险投资行为对社会体制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政策、制度,还是文化生活、经济市场,风险投资可以说是影响全社会的一项经济改革项目。因此,在社会制度不断升级、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政府需给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广阔的投资、融资空间,并为其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法律保障环境。如:规范风险投资程序和操作流程;设定专属的金融工具,防止风险资金外流;创建多机制融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效益价值和能力;利用“倾斜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有效运作、循环发展。
三、结论
通过上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在问题中需求发展的风险投资项目,其今后的影响能力和范围会逐渐提高、扩大。在众多新兴产业、企业联合发展、合作共营的发展机制下,风险投资必须依靠独特的经营智慧,合理分配投资、融资资本,让其能够推动高新技术、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总之,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元素是可以避免的,在政府和企业的合力运作下,按照规范、操作规则的风险投资能得到充分保护,顺利完成科学技术升级、产业经营规模扩大、融资成本增加等企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彭兴,杨玲,曹铿.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体系[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12(01).
[2]庞蜜.基于二元语义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张贵书,汪俊卿.完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体系[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997,12(09).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著,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著。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1基于投资方中途退出行为的风险投资模型构建
(1)投资流程图解。图1描述了带有投资方中途退出需求的“二阶段”2)风险投资进程。当投资项目通过风险投资公司的审核后,创业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签订投资合约,其中规定了双方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应履行的责任与享有的权利,随后风险投资公司注入项目启动资金I0,创业企业E付出努力水平e,来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根据Inderst[18]与晏文隽[19]的研究,可以将创业企业努力成本函数定义为cost(e)=cIe2/2,其中,cI为创业企业努力成本系数,创业企业努力水平e∈(0,1)。由于创业企业是整个投资项目的主要执行者,故创业企业对项目投资能否获得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13]。为了方便后续研究,本文放大创业企业对风险投资的影响作用而忽略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非资金支持作用。根据Gervais[20]的研究,可将第1阶段投资项目状态好的概率p~表示为p~=he,其中h为创业企业努力对投资成功概率的影响系数。在投资第1阶段末,风险投资公司VC1有可能因为资金短缺或其他外部原因而出现需要中途退出的问题,设VC1进行退出的概率为p3)。第1阶段末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投资项目继续运作;②实现清算。当投资项目继续运作时,VC1又有两种行为方式4):①外来的风险投资公司VC2通过收购VC1在创业企业中的股份取代VC1成为项目投资方,随后给项目注入第2阶段投资资金I1;②VC1继续持有股份参与投资进程,在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创业企业引入外来的风险投资公司VC2,并获得VC2的投资I1。在第2阶段末,根据贝叶斯概率可以规定:当第1阶段状态好时,第2阶段末投资项目最终收益为R;当第1阶段状态不好时,q概率下投资项目的最终收益为R,1-q概率下投资项目的最终收益为0。如果第1阶段末投资项目进行清算,则设项目的清算价值为L。(2)最优策略。如图2所示,t=1时刻的最优决策是当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时投资项目继续运作,VC1在有退出需求的情况下,等待VC2的收购(VC2在收购后会在第2阶段投资I1),如果VC1无退出需求,则会一直持有(第2阶段会有新的VC2参与并投资I1);而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时则会进行清算。由此与投资有关的相关参数满足R-I1>L且qR-I1<L。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的情况下,经过第2阶段投资后整个风险投资的投资效用应为正,由此有e∈[0,1],R>I0+I1+cost(e)。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的情况下,项目的清算价值应小于第1阶段投资金额,如果项目实现清算,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VC1会产生投资损失,由此有L<I0。
1.2投资方中途退出博弈分析
如图1所示,在t=1时刻,VC1面临着是否退出的决策,设其退出需求的先验概率为P,其他参与者也清楚此概率事件,同时,VC1会获得有关项目投资第1阶段状态好坏的概率分布信息。如果VC1有退出需求,则其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退出;而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退出方式有收购和清算两种。如果VC1无退出需求,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的情况下,其可以继续持有股份以参与投资,而如果价格合适,VC1也会允许其股份被收购;在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的情况下,VC1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股份以参与投资,如果价格合适,VC1也会允许其股份被收购,当然清算也是项目状态不好时VC1可以选择的策略之一。表1为退出需求影响下,VC1在t=1时刻的策略集合。可以发现,此风险投资进程具有完美贝叶斯均衡的特点,这种均衡又包括两种类型: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分离均衡时,在有退出需求的情况下,由于外界认为VC1出售股份是因为自身的退出需求,故VC1这种出售股份的行为不会给外界带来任何项目投资状态的信号,这样外界才有收购VC1所持股份的可能,此时VC1可以在实现中途退出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尽量提升其所持股份的出售价格,甚至当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时,由于VC2并不能十分确定项目的投资状态,VC1也会倾向于选择出售股份而不会选择获取清算价值(出售股份所获得的收益通常大于项目失败清算时的收益)。由此可知,无论第1阶段项目投资状态如何,VC1都会选择收购的方式退出风险投资。在无退出需求的情况下,如果VC1想要出售股份,外界会认为VC1是在遇到项目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时为了规避风险而做出的决策,即此种情况会给外界带来项目投资状态不好的信号,使得VC2认为VC1是想抛售“烫手山芋”,因此将很难做出收购的决策。由此可知,在无退出需求,当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时,VC1在第2阶段会选择继续持有股份;而当第1阶段投资状态不好时,VC1在第1阶段末会选择进行清算(因为相比继续持有股份,清算能为VC1带来更大、更稳定的收益),如图4所示。
2基于投资方中途退出博弈的风险投资合约研究
2.1混同均衡情况下风险投资合约研究
混同均衡情况下,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VC1总会采取相同的策略:不论第1阶段投资状态是否良好,VC1总会通过收购的方式出售自己的股份,从而实现退出风险投资的目标。
2.2分离均衡情况下风险投资合约研究
当达到分离均衡时,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VC1的决策依赖于两种可能的状态(是否进行退出)。第2阶段新进入的风险投资公司VC2通过观察VC1的决策来改善自己的投资决策。如果VC1有中途退出需求时,其可以选择出售自己的股份,也可以选择进行清算,分别获得收益PI和LI,如果PI<LI,VC1会选择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投资,然而由于前文已经说明LI<I0,故VC1的收益会产生损失。因此,首先假设PI>LI,这样VC1在其进行退出时总会采取出售股份的方式实现退出。如果VC1无中途退出需求时,其可以选择的策略包含在以下3种策略之中:①通过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投资;②将其所有的股份在第2阶段初时出售给另一风险投资公司VC2,此时VC1获得收益PI;③继续持有股份以参与投资,新进入的风险投资公司VC2在第2阶段投资I1。VC1的战略决策为:当第1阶段投资状态好时,风险投资公司按照最优策略中的继续持有决策来进行;而当状态不好时,其会选择出售股份或者清算的方式实现退出,因此其激励约束为:
2.3两种合约的比较分析
以下对混同均衡时投资合约与分离均衡时投资合约的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创业企业拥有充分的谈判能力,故其会选择能够最大化项目NPV的投资合约。由图3、4可知,两种合约下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VC1的投资决策与其退出需求及投资状态有关。推论1在分离均衡时的投资合约与混同均衡时的投资合约的影响下,实现相同NPV需要创业企业付出的努力水平大于最优策略下的努力水平,其中分离均衡时的投资合约所对应的创业企业努力水平要小于混同均衡时的投资合约所对应的努力水平。图6展现了3种投资情况下,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VC1中途退出概率与创业企业最优努力水平e*之间的关系。当第1阶段VC1的退出概率p=0时,说明风险投资公司没有退出需求,此时分离均衡时创业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与最优策略时的相同;当第1阶段VC1的退出概率p=1时,说明VC1在第1阶段末一定会退出,这时分离均衡时创业企业最优努力水平与混同均衡时的相同;当退出概率p不断增大时,对于3种情况中与且只与退出概率有关的分离均衡来说,由于创业企业已经提前进行了预判,故其会根据分离均衡下,退出概率增大时投资项目净现值的变化情况来选择自己的最优努力水平,因为L>qR-I1,所以可知分离均衡下,退出时项目的净现值小于不退出时的净现值,当退出概率p增大时,分离均衡时的项目期望NPV会减小,这样创业企业只需付出较少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这种NPV。同时也可看出,当p不断增大时,虽然分离均衡时投资项目的NPV与混同均衡时创业企业付出相同努力水平所对应的项目NPV都在减小,但是后者减小的速度更快(见图5中的X1与X2)。因此,对于创业企业来讲,其对第1阶段风险投资公司退出需求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当退出概率p越大时,与混同均衡时的投资合约相比,分离均衡时的投资合约将会削弱更大损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3结论
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从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已发展到80家,融资能力达36亿美元,可以说有了一个开端,但作为新兴的事物,其运作体系和机制尚不健全,环境条件也不成熟,目前仍存在若干缺陷和障碍:其一,资金来源不足,投资基金规模偏小,不能完全达到建立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的目的;其二,缺乏具有高度专业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对基金和投资项目的管理落后于国外同行业水平;其三,缺少真正的风险企业和风险企业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经理人市场,具有战略眼光而且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企业家还很少;其四,缺乏退出渠道,资本投入并取得成功后不能全身而退成了风险资本家特别是风险投资机构的心病。对此,笔者以为,应鼓励券商积极参与风险投资事业。
根据西方国家从事风险投资的经验,投资银行与风险投资之间具有内在的相融性,其金融中介和投资主体功能将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职能上看,风险投资主要担负着六个方面的使命;一是提供创业者所需要的资金;二是作为创业者的顾问,提供管理解决重大经营决策,并提供法律和公关咨询;五是运用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网络,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引进渠道,介绍有潜力的供应商与购买者;六是协助企业进行重组、购并以及辅导上市。而通常我们认为现资银行的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企业并购、资产管理、咨询顾问、项目融资、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等内容。不难看出,风险投资的主要职能均涵盖在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之内,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风险投资操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投资银行的支持(见下表)作为成长中的投资银行,券商应当肩负起介入风险投资事业并推动其发展的重任,这不仅是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券商向真正的投资银行迈进的内在要求:随着国内券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承销、经纪和自营三大传统业务已经步入微利甚至无利的阶段,再加上入世在即,国外的投资银行也正通过各种渠道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在此情况下,我国券商仅依靠传统业务将难以维持生存,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及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必须开拓市场、在业务和组织上进行创新以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参与风险投资可使券商:(1)分享创新企业高成长的收益。券商通过投资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可以低成本持有该企业的原始股份,企业一已上市,其高成长性将使券商获得高额的回报。(2)培育客户。从长期看,券商可以风险投资为先导,通过对风险企业初期的技术咨询、市场前景预测、管理辅导以及融资支持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并与其共同成长,从而挖掘到一批可以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为各项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3)延伸投行业务。作为策划者与组织者,券商几乎可以参与风险投资的整个运作过程,从融资、选择创作型企业到企业上市发行股票的承销权等各方面业务都较容易取得,这不仅使其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得到有效的延伸,而且可以增加投行业务的资源储备和盈利空间,增强券商的竞争能力。
风险投资的操作流程投资银行的作用
1、筹集资本融资顾问,选择融资方式建立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基金
2、选择投资项目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投资项目评估筛选、识别、挑选出投资项目
3、谈判和签订投资协议投资及财务顾问
4、培育风险企业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决策及策略规划、财务计划、发展目标、反资项目的实施监管提供管理、法律、技术等咨询服务
5、实现投资回报退出方式和时机选择策划企业上市转售、并购及回购的财务安排
二、我国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券商已经具备了参与风险投资所需要的人才、经验乃至运作机制等方面的坚实基础和行业优势:
第一,具有丰富的投资银行业务经验。在上市公司承销方面,我国券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已经成功地推荐了1000多家企业在沪深两个交易所及境外上市,为企业在境内外累计筹资超过9000亿元,并且积累了各类企业的上市承销经验,特别是在推荐高科技企业上市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能专门为高风险、高回报的高科技产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明确的专业领域和服务重点。在基金管理方面,我国券商所拥有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34家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总规模达550多亿元,从而为其涉足风险投资基金管理打下了基础。
第二,拥有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风险投资涉及到公司方式、经营管理、投资、财务、金融、高科技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专业知识,并且要在投融资过程中解决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目前具备这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在国内很少,相对而言,券商拥有一批既懂金融、管理,又懂技术的风险投资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熟知资本运营,能够直接进行风险投资和为风险资本提供财务顾问、股票发行承销、收购兼并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第三,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券商在长期的投资银行及业务中,与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者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资金渠道以及投资协议转让或通过配股的方式包装进已上市的公司,退出方式多元,退出渠道也较为畅通,为投资项目的取得、筛选、评估以及风险投资业务的顺刮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券商已为即将开设的创业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公开发行上市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即有利于增值后的风险投资顺利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又有利于被投资公司未来的发展。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为我国风险投资提供了退路,许多券商都已及时地对投行业务进行了调整,有些甚至将重点放在了创业板上市这一新业务上,或者将创业板上市业务纳入业务创新的主要范围。
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忽略了券商参与风险投资事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首先,财务风险。由于风险投资是一种股权投资,其投入的期限较长,一般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券商的财务结构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财务杠杆,其资金来源除自有资金外,绝大多数都是很不稳定的短期负债,如果将其作为长期资本使用,必须始终将控制风险、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放在第一位。
其次,经营风险。尽管有诸多的相似之处,投资银行业务和风险投资在所需要的资金性质、专业知识、人力资本、组织结构、项目评估、决策程序和资金回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异。我国券商在本身业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情况下进入风险投资业,显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业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其发展当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再次,法律政策风险。在现有法律的规范之内,券商只能从事经纪、承销、投资等专业证券服务,从事非证券业务必须得到中国证监会的特别批准。同时券商作为金融机构,其对外投资不能超过自有资金的一定比例,从而在财务上决定了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法律风险。而且现阶段的相关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是暂行规定,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即或是正式的法律出台,也必然要对相应的企业进行清理整顿,这也构成了券商参与风险投资的不利因素。
三、我国券商参与风险投资方式的选择
考虑到风险投资业的高风险性,我国券商应选择合适的方式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以降低风险、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自行创业
该方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在原有投资银行部门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机构来负责风险投资业务,如国信证券在2000年3月成立了“风险投资部”;二是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公司,如国通证券与招商银行以及上海港机、东北高速等上市公司一道发起组建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公司。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券商现有的各种资源,但存在以下缺点:(1)规模受到限制。我国券商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尽管各大券商都积极地增资扩股,但目前最大的券商——银河证券的注册资本金也仅为45亿元人民币,另外,管理层虽已出台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容许券商进入短期同业拆借市场等措施,但这些资金来源的性质并不适合进行风险投资。(2)现有人员难以适应新的投资领域。风险投资涉及到公司方式、项目管理、财务金融、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券商原有人员可难以适应;(3)作为公司的部门或二级法人机构,有可能会使风险投资的运行、管理、决策等受到较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二)购并
券商通过购并在国内有一定发展潜力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以获得被购并方的人力、项目等资源,较快地介入风险投资领域,但其不足之处在于:(1)“猎物”公司的选择较难。往往运作较好、规模较大的目标企业具有人才及项目优势,不愿意被兼并,而小的企业缺乏人才和项目,没有购并的价值;(2)在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购并非市场行为,而主要是通过私人的谈判和协商来完成,由于没有市场价格作为参照,风险投资企业的价值评估就较为困难,从而为购并的谈判带来很大的不便。
(三)合资经营
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并为风险企业提供管理和经营服务,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
二、风险投资的特点
2.1是一种无担保、有高风险的投资。
2.2是一种组合投资。
2.3是一种流动性较小的中长线投资。
2.4是一种权益投资。
2.5是一种金融与科技、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性投资。
三、风险投资的三大要素
3.1投资者―资金的供给者。
在风险投资的早期,资金主要来源于富裕的家庭和个人。除了满足消费外,他们还有大量的资金放在手上急需寻找一种渠道使资金增值。他们或购买上市发行的股票、债券,或自己直接办企业。
3.2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的运作者。
风险投资公司是风险投资流程的中心环节,其工作职能是:辨认、发现机会;筛选投资项目;决定投资;退出。资金经由风险投资公司的筛选,流向风险企业,取得收益后,再经风险投资公司回流至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与风险企业达成投资协议后,要派人参加风险企业董事会,进行战略规划,提供管理咨询,必要时采取接管风险企业经营权利等方式保证其利益的实现。
3.3风险企业―资金的使用者。
一个好的风险企业是完成风险投资流的关键。风险企业家是一个新技术、新发明、新思路的发明者或拥有者。他们在其发明、创新进行到一定程度时,由于缺乏后续资金而寻求风险投资家的帮助。除了缺乏资金外,他们往往缺乏管理的经验和技能。这也是需要风险投资家提供帮助的。风险投资家应当也有权利对风险企业家进行鉴定、评估,并决定是否提供及如何提供资金,这是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环节。作为创业者、经营者、创新技术的持有者,风险企业家的素质高低往往是风险投资企业成败的关键。
四、风险投资作用于中小企业的过程
4.1筹集风险的投资基金。
融资是风险投资的首要问题,是风险投资过程的起点,也是风险投资机构面对的最困难的环节。风险资本的来源有多种渠道,我国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二是企业;三是国外的风险基金。
4.2风险资本的投入。
风险投资机构筹集到风险资金以后,就要把它运用于中小企业,即寻找投资项目。风险投资运作于中小企业,并不只是进行资金注入,在对风险企业进行资金注入的同时,风险投资公司还要对风险企业进行培育和监管,帮助风险企业更好地运作资金和管理公司。
4.3投资生效后的培育和监管。
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的区别之一就是:完成投资以后,风险投资家还要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向风险企业委派董事、任免会计、建立财务和运营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及重大活动及时沟通制度;通过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经营信息,督促企业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度运行;吸收其他投资者的加入,不仅带来资金,而且可能带来新的管理思路、新的关系网络,提高企业的管理资质和赢利前景;向企业提供一系列的顾问服务并监控企业,合作一段时间之后,风险公司要考察投资效果和项目的开发前景,如果认为发展趋势不好,且找不到适当的补救措施,就要当机立断,决定放弃。
4.险资本的退出。
从各国实践看,风险投资从所投资企业的退出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实现。
4.4.1风险企业的股票首次公开上市(IPO)。
对于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来说,IPO通常是最佳的退出方式,是风险投资家最渴望的一种投资方式,因为股票能够公开发行是资本市场对于该公司业绩的一种评价和确认,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对于风险企业来说,通过IPO还可以获得在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也很欢迎IPO,因为这种方式保持了风险企业的独立性。
4.4.2管理层收购。
风险企业发展到相当阶段以后,资金规模、产品销路、资信状况都己很好,这时风险企业家就希望能由自己控制这个企业,而不是听命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也愿意这样做,因为风险投资家如果将企业股份卖给风险企业家,虽然卖价会比IPO低一些,但费用少,而且时间短,便于操作。
4.4.3被其他公司或投资者兼并或收购。
参与收购风险企业的买主主要有:为战略投资做准备的大公司、进行规模扩张或寻求新的增长点的快速扩张公司和进行资本运营的公司、基金等。对于风险投资家来说,这种方式是有吸引力的,因为可以立即收回现金或流通证券,但是风险企业一旦被收购或兼并后就不能保持其独立性,公司管理层将会受到影响。
4.4.4破产清算。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企业在识别与估量投资风险后,对选定的投资方案,还要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运用杠杆原理,协调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由于营业风险是一个项目资本成本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由于技术、效率及其生产上的因素,企业通常无法控制项目的营业杠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总杠杆、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杠杆程度有限的组合,来控制企业的总风险。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过程风险控制
项目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风险项目往往起源于一种想法,并采取一种概念化的形式,要求有足够的物质要素,使组织中关键的决策制定者选择该项目。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以一种连续的生命周期的模式,强调了进行风险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投资项目由于其预期的市场容量往往事先不能确定,致使对项目的过程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产生风险,这种风险贯穿了风险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于风险投资项目的特点,项目各阶段不应仅满足应完成的任务,必须随着项目运作过程环境的变化进行资源的再分配以及项目参数的调整。根据这种变化表现的强烈程度,要求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这项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建立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新领域。任何企业的运营都需要信息,源于项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决策必须基于及时的和适当的信息。信息流在质量和速度上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了这些,才能有效地和高效地使用资源,满足项目的要求。风险的产生来源于信息的不完全,因此为了优化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就要优化整个信息流程。项目风险信息整理伴随着风险及管理信息的产生、收集、处理及发送过程展开。这种信息既包括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管理支持信息,还包括项目自身风险与风险管理政策的信息以及企业外部可以给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支持等信息,是一种全方位立体性的信息网络。借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组织者可以准确地发现并协调风险管理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效用报告组织未来计划等活动。对于每一阶段的工作,信息使用者可在在界面上得出该项工作的风险等级,明确这一风险正面与反面的后果,还可以发现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战略、最佳的风险管理实践及风险评价工具。例如在项目计划阶段,输入该项目信息内容,查询系统会提供一个逻辑的树状结构,一方面指出项目中必须的工作要素,另一方面提供该项目可以借鉴的网络信息以及计划实施的模拟流程等。根据风险表现的强烈程度,项目经理通过改变分派到整个项目和各项工作的混合资源,来相应地做出动态反映。根据新的资源的配比情况,项目成本、时间和性能参数也要随之调整,即以已完成方面的新数据重新安排未完成阶段的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风险动态、适时地控制,可以保证项目阶段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起始于项目的考察论证阶段,结束于项目退出以后,贯穿了风险投资项目的整个运作过程。根据情况的变化,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把握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避免和减少风险,保证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戴维。I.克利兰着,杨爱华等译。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施。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杨乃定。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软科学,2002(6)
3.王景涛编着。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4.杨雄胜主编。高级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韦斯特菲尔德。公司理财基础。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谷祺,刘淑莲主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