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欧姆定律重难点

欧姆定律重难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欧姆定律重难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篇(1)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二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以及电动势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分析各种电路的基础,既是电学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2、从教材结构看,教材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先利用能量守恒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而得出路端电压随着外电阻变化的规律。这样的程序,数学演绎推理的味道很浓,加之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缺少了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难以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来看,学生不知道电源的内阻对闭合电路的影响,因此,常常把路端电压看成是不随外电路变化的。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仅通过几次讲解是难以逆转的。

2、学生已学习了电动势、内电阻、外电阻等概念,知道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技能方面:

(1)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研究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闭合电路中的

(3)学会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的问题,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2、能力方面:

(1)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结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通过分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及情感方面:

A.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的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C.通过短路电流的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D.通过先猜想再验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合作实验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导出

2.难点: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突破重难点的教学设计思想

1、营造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

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电路,让学生先猜测再观察实

验现象。(小灯接电动势为3v电源时较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探求新知的动机,为突破重难点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归纳物理规律、构建自己的正确理解

教师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数据中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使学生在探研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

自制演示实验电路板、干电池、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一:电源电动势增大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师出示电路板,小灯泡与两节干电池串联,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在原电源的基础上,再串上4节干电池,让学生猜想: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发现小灯泡变暗了。

留下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灯泡没有变得更亮,也没有烧坏,而是变暗了呢?

(二)新课教学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推导

设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动势,知道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那如果电源接入了电路,电动势与内电压、外电压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演示实验二:E与U内、U外的关系

教师向学生介绍可变内阻电源装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电表的读数并记录五组数据。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记录数据。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注意短路、断路两种特例的分析,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三:低压电源短路

电路短路时,电路当中的电流非常大,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短路的发生。教师演示模拟电源短路的小实验(为了安全起见,只用10V的学生电源),加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外电阻变化时,电流会变,路端电压也会变,那路端电压和电流之间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呢?

探究活动三: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推理法与图象法相结合)

引导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推导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教师:大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断一下:若以电流为自变量,路端电压为因变量,那么

函数图象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张U-I图像,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像,思考直线与Y轴、X轴的交点分别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图像。

探究活动四: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得到有关功率的相关结论:

教师:学习了有关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相关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刚上课时所留下疑问:电源电动势由3V变成9V,为什么小灯泡会变暗呢?

学生自己分析,推测小灯泡变暗的原因。

演示实验四:多个小灯泡并联时的亮度变化

例题:当开关逐渐闭合时,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电压表的读数呢?

教师展示电路板,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再用实物演示讲解。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控制变量;应用探讨

我国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其后进行的中考,时常会出现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学实验的题目。如此便能够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整个物理学习中极其关键。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较为清晰地知道电阻、电流以及电压两两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增强初中物理电学的整体效果。

一、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现状

当前以新课改作为主要的教学背景,主要研究对象为现在存在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其更加多样化。所以为了改变新课改当前的教学模式,完善过去使用的电学教学模式,同时将实验探究转换为整个物理教学的主体内容。并且在开始实施教学的时候,将全面增强整个教学模式在时间中具备的有效性。但依旧存在设备缺乏、自主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以及中考式教学背景影响。

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电学中的使用

在整个初中展开学习的时候,其中的重难点主要是欧姆定律,并且在电学教学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欧姆定律中,电阻、电流以及电压是最基础的,并且三者都是初中物理内的核心内容,针对这种关系,欧姆定律展开了较为有效的串联。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三种要素进行管理,固定其中一个要素的值,将其中一个值随意改变,观察第三个值的变化规律,进而更加细致地完成欧姆定律学习。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为保证电阻值不变,主要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第二是调节电源电压,进而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方法,达到探究电压、电流关系的目的。

在整个环节内,改变阻值可以通过更换电阻的方式实现。整个研究内主要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是使用固定的电源,使导体两端固定不变,采用改变电阻的方式达到探究目的;第二是控制电压表数据,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达到目的。

在实际过程中,物流内存在的大量探索都需要使用到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适当使用控制变量法能够使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篇(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也就是说,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通过有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确保学生在真正高效的物理课堂中获得良好发展。

《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电阻的概念,明确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理解欧姆定律,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电路的问题等。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问题的设定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物理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水平也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欧姆定律》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来解决相关的练习题。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实验探究,以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做出相应的贡献。

【学情分析】

对于《欧姆定律》这节课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初步了解,对欧姆定律的概念以及相关应用都有初步认识和理解。而高中阶段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实验演示来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强化理解,提高应用能力。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案例描述】

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内容,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为了降低课堂的枯燥感,在导入环节,我选择的是“以旧代新”方式,首先引导学生利用初中物理中的相关知识对下面一道练习题进行思考:

在一只灯泡上标有“2.4V,0.3A”的字样,它表示灯泡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______,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是_____,如果用电压是3伏的电池组供电,为使灯泡正常工作应给灯泡___联一个阻值是______欧姆的电阻。之后,以一句“我们今天再来研究一下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接着,我开始引导学生对“测量导体电流和电压”的实验进行自主实验,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中的数据来试着绘制U―I图象,之后,再将教材中给出的电阻、欧姆定律以及基本物理概念进行简单学习。接着,将重点放在“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以及“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之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对这一实验进行操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我再对本节课相关内容进行有针对地讲解,比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位置随意;数据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讲解。

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当堂练,对教材后面的几道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有三个电阻:RA=5Ω,RB=10Ω,RC=2.5Ω,他们的伏安特性曲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请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他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并标明A、B、C。这是一道基础性试题,是对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最后,通过对这些练习题的讲解这节课也就结束了。

【案例反思】

结束了这一节课的教学后,我开始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现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总结和分析:

1.为了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节课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实验,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的。但是,在“测量导体电流和电压”这部分的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而非让学生看教材,进行照本宣读,这是不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提高的,也是不利于自主性物理课堂构建的。

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势;课堂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评价;创新教学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教育要创新机制,教师要创新教学。而如何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电工基础》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电工基础》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许多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电工基础》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直流电路、磁与电磁、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由于电路和现象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解题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结合专业要求、企业需要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我总结了四个方面的知识包。

1.1 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定律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掌握欧姆定律,不仅要掌握部分电路的,还要掌握全电路的。掌握基尔霍夫定律,不仅要掌握电压定律,还要掌握电流定律。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要注意掌握电阻、电感、电容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相量之间、有效值之间、相位之间的关系。

1.2 掌握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

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是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三个定律是指磁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是学习电磁学的基础,也是学习交流电路的基本条件,所以必须掌握运用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磁路的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明确左手定则是判断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的依据,右手定则是判断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磁路欧姆定律是定性分析磁路的依据,楞次定律是判断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依据,电磁感应定律是确定感应电动势大小的依据。

1.3 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三大类方法。

由线性电阻、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叫线性电阻电路。分析线性电阻电路有三大类方法: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网络定理法,这三大类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三大类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等效变换法就是利用等效网络的互换,将电路简化来分析计算。要重点掌握电流源和电压源的定义、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以及等效条件。在解题时要正确画出等效电路图,可先把电路中尚未进行等效变换的部分按照原样画出,再找出等效网络所接的端纽,然后在端纽间换上等效网络,进行分析计算。

网络方程法就是选择一些未知量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它包括节点法、网孔法和支路法。要重点掌握它们分别以什么为未知数,需要列几个方程,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有何规律可循。

网络定理法就是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来解题。用叠加定理分析线性电阻电路时,首先要画出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电路图,然后求出每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下的结果,最后叠加。用戴维宁定理解题时,首先将电路分为待求支路和有源二端网络两部分,然后求出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和等效电阻,画出等效电路,最后根据等效电路求解。

1.4 掌握各种类型电路的定义,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

《电工基础》分析的电路有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

直流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路,它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种。简单直流电路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和网络定理法来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接正弦规律变化的电路。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是由三相电源供电的正弦交流电路。要掌握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特别是负载作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非正弦周期电路是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按正弦规律做周期性变化的电路。分析非正弦周期电路,要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把非正弦周期电路转化为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阻电路来分析计算。

2.从层次上进行教学创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功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如何使学生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他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层次进行教学创新。

2.1 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主体活动中发展创新个性。

教师是创新教育的操作者,必须树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教学观念,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对教学内容安排既要源于教材,又要不囿于教材,强化教学内容的可研究性,注重充实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直观感受。要改变现有教材中对知识点的陈述性排列结构为小课题探索研究性矩阵结构,强化知识点的建立过程教学,将平铺直叙、权威定论式描述方法改变为论证求解、层层剥笋、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问题研讨方法。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材权威论断性知识点的继承性学习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现象、总结规律的开拓性学习。

如我在设计“电磁感应现象”定性研究磁场产生电流的教案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并通过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创新设计导体运动、磁场不动的实验和磁场运动、导体不动的实验,独自进行验证并评价观点。把操作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自主探索发现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的规律,让学生分享创新发现的成功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感应电流的方向”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没有直接给学生介绍陈述性的知识答案,而是努力创设“望梅止渴”的情境教学,把“梅子”(知识点)打扮得引人注目一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吸引学生主动进入教学环境,启发引导学生在列举磁铁插入线圈或拔出线圈时会遇到几种情况,分析比较各种情况下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2.2 进行教学手段创新,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认识。

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原有的教学手段诸如挂图、幻灯片、录像带等曾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更便于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于它能够实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使原来抽象、乏味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起来,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培养其创新认识,特别在认知微观世界方面,它能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一个程序控制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通过多媒体教学,化解了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2.3 进行教学管理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激活创新思维。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不仅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企业对职专生的要求和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让学生重分认识到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对职业的挑战将更加复杂多变,职专生要有关注自身未来前途命运发展的危机感,从而增强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爱国之志,增强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紧迫感。并且列举本校优秀毕业生的自主成才的具体事例,从而激励学生增强创业成才的自信心。

我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 10分钟左右的自主探索学习时间,做到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与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建立直接的联系,从思维辨别中感悟学习。以思维训练为目的,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观点及合理想法进行评价。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通过上述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平时言谈上唯唯诺诺、精神上恍恍惚惚、思想上闭门造车的学生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2.4 进行教学评价创新,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走出单一以分数评价的误区,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评价学生。

更新传统的以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生学习质量好差的绝对静态评价标准,代之以学生的学习态度、进取精神、课堂协作、学习行为表现、自主探索能力、成绩上升幅度等发展过程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相对动态评价标准。力求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我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 20-30 %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改变原来的“辛勤耕耘者未必有好收获”为“辛勤耕耘者一定有好回报”。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时代呼唤创新人才,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用自己的语言教会学生轻松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作为面向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深入研究,正确掌握索质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实验,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自身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不断创新,创造出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一、摆正角色位置,优化教学程序。

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使受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耍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优化教学程序,首先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在课堂教学舞台上,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是否得当。教师主导作用应放在以下方面;

( 1)要导在适宜创造性思维的情境上。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讲,是非让学生辨,错误让学生析,最大限度、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如在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教学中,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中山舰”和“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事件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此时教师进一步设问:假如把打捞沉船的任务交给你,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由兴奋转入思考。片刻以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堂气氛达到了。老师听了各种方案后,首先肯定同学们的想法中正确的成份,转而提出:这些方法是否都切实可行?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达成共识。这样,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滴滴甘泉,成为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吸收的营养,促使他们不断成长。

( 2)要导在“以旧迎新”、知识迁移上。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体系,上课时注意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注意学习、研究物理方法的迁移。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首先要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再引入研究I、U、R三者的关系。研究时先提出问题:怎样研究三个以上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一下子回答不出来。在教师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回忆起;在学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研究过。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今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在小结本节内容时,教师要注意为“电功、电功率”的教学作好铺垫。这样,学生在理解欧姆定律的基础上,自然认识到“控制变量法”是探索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基本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方法基础。

( 3)要导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课堂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一般是通过观察实验、多侧面的问题讨论和习题训练循序渐进地完成的。教师编排的导演程序得当,突出一个重点,学生在知识上将得到一次升华,突破一个难点,学生在认知能力上将产生一次飞跃。如在“功”一节的教学中,功的概念的建立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首先贴近日常生活实际,通过举例、演示,让学生知道“做功”的含义,弄清“做功”与“做工”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对举例和演示进行分析,找出做功的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然后利用投影或播放录像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一组画面或生活片段,让学生分析有没有做功,谁在做功,对谁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较深刻的理解。

( 4)要导在开发思路、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思路开阔,胸有远略。在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时,以认知教学为主线,同时注重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发展。特别在习题教学中,必须摒弃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模式。

二、科学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做到:( 1)对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社会需要。如:电学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大胆地改为学生实验、教师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已操作,自己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实验结论。不仅能掌握知识和规律的内容,还能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含研究方法。( 2)精选教学素材,真正把溶于教材中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容、智力价值和精神素养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举例讲解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情感,启迪学生智慧。如牛顿第一定律、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电阻的教学中,都应渗透“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惯性和摩擦力的教学应渗透“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教育。

三、注重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物理课 学生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65-01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大胆地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能力,完成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尝试着把课堂这块学习的主阵地让给学生。

一、把讲台让给学生

初中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贴近生活,非常适合学生阅读自学。作为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字上下功夫,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诱发他们去思考、探索、发现、表现,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学习“欧姆定律”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有关欧姆发现欧姆定律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引导学生结合实验动手操作,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机成熟后,请学生到讲台上演讲,其他学生讨论质疑,教师可帮助补充,以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体会实验的内涵,如为什么实验中用定值电阻而不用小灯泡?为什么使用滑动变阻器?实验中要改变哪些量?在数据对比中理解记忆,效果会更佳。

认识自然是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学习物理重在应用,教材中利用物理知识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问题很多,要借用这类素材,让学生登台演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物理,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有动力。

二、把黑板让给学生

几十年来,黑板一直是为教师所用,学生只有擦黑板的份儿。课改后,我们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台让给了学生,黑板理所当然也得让给学生。其实板演不仅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应变机智的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的依据,教师在课堂板演中要持之以恒,以巩固提高,激励进步为目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板演内容。具体方法有:同题异人板演,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异人异题板演,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实现分层次教学;分组板演,促进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方面刺激,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较为稳定的学习情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学习,去创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精神所在。

三、把试卷让给学生

评讲试卷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评阅试卷是教师的职责,讲评试卷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因此,教师不厌其烦地考试后公布分数,分析试卷,然后逐题讲评,这样做有三大缺点:1.低分同学因受刺激,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导致接受能力下降,分数越来越低;2.不能突出重点,费时费力,不能发挥学生的特长;3.不能充分发挥试卷的指导功能。怎样讲评试卷最为有效呢?不妨让我们尝试把试卷让给学生自己;打乱试卷编排顺序,归纳知识点,试卷重难点,由学生自选题目讲评,老师做重要补充,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其将一题多解,回顾类似习题,比较异同点,点明易疏漏之处或陷阱所在。这种讲评方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从而使讲评成功。从考试到讲评这段时间,学生一直动脑筋思考,这种讲评冲动逐渐转化为认识的内驱力,久而久之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把实验台让给学生

篇(7)

【摘 要】众所周知,电学题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难点,我们很多同学在平时练习中遇到电学题都是退避三舍,但在中考中我们却是避不掉的,只有迎难而上。其实,对于电学题我们只要理清源头,掌握方法,了解中考发展趋势,就能在中考中得心应手。

关键词 源头分析;解题策略;习题拓展;实验操作

电学历来是初三物理的重中之重,中考出现的电学知识占据着很大的分量,这就说明学好了电学知识,初三物理就可以考高分了。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怕教,学生怕学。有的时候,在课后给学生补差的时候,看着他们无力的眼神,而我们也感到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让学生听懂,学得轻松。每年教初三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总算有了一点有效的措施。

一,简单、准确的源头分析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基础

初三电学重难点多,有图表、概念、计算,对于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学生束手无策。我把电学所有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总结了以下几点:

1.欧姆定律是电学的根,是连接各知识点之间的桥梁,每年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通过实验得出,这样学生才能牢记于心。

2.串联与并联是初中电路连接的两种方式,是最基础的电学题考查内容,也是绝大多数电学题分析、思考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3.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的仪表。每种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必须熟烂于心。每年都有电学仪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等考试题目。

4.电学几个探究实验,串并联电流电压之间的规律,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几个实验都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掌握好实验探究过程的步骤和问题,对同学们迎接中考大有益处。而中考的题型我也做了点研究:

1.基础知识识记题

如使用测电笔时我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三线插座“左零右火中接地”等,这些基础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熟记。

2.基本概念辨析题

有些物理知识不是单纯的数学,不能用数学的思维来考虑,如由欧姆定律公式判断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应用物理知识题

利用当前的前沿科学来设计题目,从中来考察某个知识点。如某位科学家发现了某种新物质,熔化时慢慢变软,温度在一直升高,请判断这种新物质是不是晶体。

4.电路图辨析题

这几年中考出现实物图,让学生先来判断实物图的连接方式。如果学生不能正确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那就不能解决这类题目。

二、清晰、简便的解题策略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关键

实物电路图由于导线错综复杂,不如电路图来得方便明了。所以我们要把实物图转为电路图,把复杂的电路图进行简化。

1.细读题目,正确审题。

“审题要慢,解题要快。”电学题中隐含条件的通常说法有“正常发光”、“不超过”、“串联”、“并联”、“电压恒定不变”、“最大”、“最小”等等,而这些

关键词 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

2.去繁就简,优化电路。

把复杂电路图简化之后,我们会发现,这其实就是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如何解答,也就显得容易了。

3.有的放矢,选择公式。

电学部分公式较多,学生运用起来比较费事,有些题目用对公式,就能缩短时间。例如:小明在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试验时,当闭合开关S后,发现标有“6v,3w”的灯L1和标有“12V,3W”的灯L2亮度并不相同。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不考虑灯丝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求:

(1)通过灯泡Ll的电流为多大?

(2)灯泡Ll每分钟消耗多少电能?

(3)灯泡L2的实际功率是多大,电路中灯L1和L2哪个更亮?

在第三问中,我们可以先求L2的电阻为48Ω,再利用电功率公式求解出L2的实际功率为0.75W。当然,计算电功率的公式较多,如果选择其它的公式就会走弯路。

4.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在学习电学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总结错误的原因,理清所走的弯路,归纳解题的规律,注意解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查漏补缺,自然会变难为易。

三、热门、实用的习题拓展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趋势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与国际教育的接轨,中考物理题型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纯理论试题向现在以实际应用题为主的转变,向科技前沿方向拓展、向基础生活拓展、在实验操作细节中拓展。如在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判断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实验过程中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错误实验数据的判定、分析数据验证猜想等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易做、能懂的实验操作是电学题有效学习的方法

中学物理学习中,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实验太复杂,不易做,学生不易懂,做了也白做。老师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把复杂的实验进行简化,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加上深入、细致、有效地探究,学生才能理解。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点,也要学生有意识地观察。下次学生在遇到这一类题目时,就能游刃有余。基于这点,老师在课前就得自己先动手把实验做一遍,看看其中哪些环节较为复杂,学生不易做的,哪些操作学生不容易懂的,再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