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篇(1)

1、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

1.1要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色

在现代化的都市中,道路已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的工具,除了交通性外,它还兼具着生活性和游览性,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色,以便使道路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1.2 突出所在城市的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城市特色危机,大部分城市正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而趋于一致,这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文化问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中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地方特色,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2、现阶段道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 设计思路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对于路网的合理规划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味追求道路的建设要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从城市路网均衡的角度去考虑不同道路的等级、密度和宽度标准,在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上也主要是三块板和四块板,以至于很多城市出现了10车道、150m宽的道路。这样的设计从表面上看,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既确保了交通的顺畅也提高了安全性,但这也意味着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不再具备优先级,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和商业区经常发生的拥堵现象就是这种设计带来的恶果。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都将资金集中在主干道和立交桥上,而贯通性支路却往往因资金短缺等原因无法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这样一来,主干道所承受的压力就成倍的增长,不仅加重了交叉路口车辆间的相互干扰,也不利于确保交通安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注重路网的合理规划,以行车的安全性和城市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的首要条件,不可过于追求满足于城市的未来发展,使道路有主有次,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2.2 不重视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主要包括对流量、流向、车速、车辆组成、路网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是道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设计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设计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按照业主单位的要求认真、详细的进行交通分析,或是在工程设计结束后才参照以往工程的调查数据编写调查报告,这种现象既发生在低等级道路的建设中,也存在于城市主干道的设计中。

2.3 横断面设计不完善

首先就是对于机动车道宽度的选择过宽。机动车车道占据着道路横断面的绝大部分,其宽度的选择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于道路宽度的限定却远远高于应有的水平,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其次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共板问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共板意味着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处于同一平面,由于这一设计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当中。这样既能降低工程成本,又能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交通安全。

2.4 纵断面设计不完善

道路工程纵断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美观、行车舒适性和排水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城市地势平坦无法满足道路的排水要求,因此不少设计人员将纵坡设计成起伏状以确保道路能够顺利排水,这固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严重违反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这部分设计时,可通过设置锯齿形街沟、加密雨水口和加大路拱横坡度的措施来解决道路的排水问题,进而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同时确保道路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性。

2.5 没有顾及到景观设计

在大多数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所关注的往往只是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如何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却忽略了对于道路的景观性设计。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地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道路工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道路工程的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其次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注重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2.6 没有做好管线的综合规划工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增加,城市道路路面下的各类管线日益增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的设计往往不能与市政管线的设计同步,进而导致了广泛的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也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切实加强城市道路与管线的综合规划就成了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首先,就是要加强城市道路设计单位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无论哪一方有了新的建设或设计任务,都要及时与对方联系,以便在日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尽量予以避免;其次是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转变城市道路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真正建立综合规划的理念,避免过去那种只知道埋头设计的做法;最后就是要通过新方法、新方式来完成市政管线的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铺设管线可能对道路造成的破坏。

3.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城市的血管――道路,在支撑城市正常运转、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不少城市在积极建设新道路的同时也在抓紧进行对现有道路的改造,这就对新旧道路、新旧路网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观念,在工作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更好的完成道路设计工作,以便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论道路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2] 苏志忠.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4.

[3] 张金水.道路勘测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4.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人性化;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水平也不断提高,相伴随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生存环境的质量、出行的方便和舒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从使用功能方面来考虑城市道路设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也使人们开始广泛思考自身领域的人性化问题,也涉及到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问题。所以人性化设计是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需要上升的内在要求。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以人为中心,把人作为设计考虑的第一要素,满足人的生理、心理、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人性化的道路设计是指,在设计中如何让人、车、路、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减少冲突,让每一个道路使用者都能够公平的分享道路的使用权,使所有人的利益和需求得到满足,为城市营造良好的环境。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理念,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道路使用效率、突出城市特色、打造城市整体形象,更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享受和视觉上的美感。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涉及的几个方面

1、安全性

1.1合理布置道路横断面

为保证交通安全与通畅,应尽量使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分离,提高行车速度,较少相互干扰,增加安全指数。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置专门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减少机非混行的现象,提高自行车的出行速度。而人行道应由人行通道、设施带、绿化带等部分组成,其功能不仅仅是行人通行的专用通道,同时用来布置绿化、地上杆柱、地下管线、护栏、交通标志和信号,以及消火栓、清洁筒、邮筒等公用附属设施,对城市交通的疏导、城市景观的营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现象,采取压缩人行道的方式来换取机动车道的拓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过窄的人行道会导致人流的无序性,这会使交通的混乱程度加剧,同时使道路断面各部分的宽度不协调,所以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也不应小于一条机动车道的宽度。

1.2合理布置行人过街设施

交叉口处应设置人行横道,路段内人行横道应布设在人流集中、通视良好的地点,并应设醒目标志,人行横道间距宜为200m。主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其他等级道路的人行横道不宜小于3m。当人行横道长度大于16m时,应在分隔带或道路中心线附近的人行横道处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安全岛宽度不小于2m。企事业单位、商场、娱乐场所、居住区等人流集散点附近,应有先考率设置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而快速路行人过街必须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1.3交叉口的安全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设计中,既要保证机动车的顺畅通行,也要保证非机动车及行人交叉口的安全顺畅通行。应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空间与时间上的分离,如果条件受限,也必须给出适当地空间是机非分道行驶,尽量是非机动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降到最低。

交叉口内的非机动车行车空间优化设计,可充分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资源,是解决机非冲突的重要措施。可采用设置右转专用车道;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将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空间放在同一层面考虑,同时用设施带将其与机动车道分离;这些方法都能使交叉口混合交通的布置布局合理化,让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混搭程度降低,提高通行效率。

非机动车与行人的过街安全,可通过设置过街安全岛、右转弯渠化交通岛缩短行人过街距离,进而缩短了行人过街的必要绿灯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同时为行人提供了安全等候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2、便捷性

2.1完善的道路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主要敷设在人行道上。主要是不可避免的高差变化给出行的人群带来困惑,尤其是视力和肢体有障碍的人群。人行道在各种路口、出入口以及人行道两端都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城市主要商业街、步行街的人行道以及视觉障碍者集中区域周边道路应设置盲道;坡道的上下坡边缘处、人行天桥、地道出入口应设置提示盲道并且道路周围场所、建筑物等出入口设置的盲道应与道路盲道相衔接;人行道设置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且坡面应平整防滑;人行道处服务设施的设置也应道路残障人士的需求。

无障碍设计是城市道路中最能体现人性化设计的一个方面,无不体现了设计人员以及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爱。

2.2便捷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设计

在设计行人过街设施时,我们要充分考虑道行人的绕行距离,合理设置人行横道以及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的位置;设置合理的过街天桥踏步,太高的踏步不利于老人、儿童攀爬,太低的踏步会延长攀爬时间而产生疲劳。

2.3清晰明了的路标设计

城市道路中应设置准确明显的指路标牌,方便人们出行,正确的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

道路信息指示设施的设置原则:①对设计道路周边的路网又一个清晰的了解,认清路网各节点的情况以及各节点间的连接;②标志设置在足以引起重视的位置,避免被路上其他构造物遮挡;③标志不得侵占路肩或人行道,确保足够的净空高度;④减少标志标牌眩光影响;⑤简单明了,使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并及时做出正确反应。

3、舒适性

3.1道路的出行舒适性

顺畅高速的驾车体验,是驾驶员对道路舒适性的最高要求,所以优化的线性设计是道路舒适的前提。流畅的线性能够平定驾驶员浮躁的情绪,在长时间的直线型道路中行驶会给驾驶员带来疲劳感,适当的弯道可以使驾驶员转换心情。但是,过小的转弯半径会使驾驶员在做转弯运动的同时,对弯道后的道路情况存在一定的未知性,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紧张情绪,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所以平面线性设计是应避免长直线和急转弯,道路两边的景观也不宜一成不变,应利用绿化、植被等是道路风景产生变化,以免驾驶员审美疲劳。

骑行者的舒适性要求主要是安全安静的行车环境、非机动车道路面的平坦程度、较大的骑行空间、路测良好的景观条件等。而行人通常认为可以看到尽头的道路比起看不到尽头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讲更舒适,行人对空间的要求较高,步行者以常速行走时,也会在自己前面预留一个可见区域,以保证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以便采取避让措施。

3.2道路的环境舒适性

道路绿化和设置道路休闲空间是增加城市道路舒适环境的两种措施。

道路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最用。道路绿化带设计,主要有三个方面,行道树绿带设计、分车绿带设计和路侧绿带设计。①行道树绿带是一种节省空间,绿化效果好的主要道路绿化形式,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结合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形成连续绿带;②分车绿带不仅有绿化作用,而且能解决道路空间、交通组织、人车隔断等功能;③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在道路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路侧绿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道路休闲空间有让人愉悦的比例、尺度、体量、造型、光影与色彩;与环境相协调,为环境整体增色服务,为行人提供必要的休闲空间;布置位置应该考虑人的视线与视距,要有利于观赏,应该体现亲切感,让人可以亲近。

篇(3)

关键词: 市政工程;道路设计;注意点分析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municipal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high, municipal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are strong, tough,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complex technology, and the engineering cost has a direct impact, so is the key link in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of one. This paper municipal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of the actual conditions,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in them,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Road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而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工程则是城市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道路工程设计在规划和道路施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这里对道路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探讨变得非常有意义。

一、道路工程设计的特点

设计者都知道,道路工程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系统性、复杂性和主观性。首先道路工程的建设一定会涉及到很多部门,任何一个部门和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道路工程的顺利实施,它需要设计、施工、验收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次道路工程设计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众多,从方案到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涉及到道路、交通、测量钻探、排水、绿化等各种专业的分工,在不同的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体现出道路工程设计的复杂性。最后道路工程设计是整个工程的首要环节,整个工程都必须按照设计方案来完成,其他专业和部门都以此为核心,设计人员通过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最后完成设计图纸,成功的设计体现设计人员的作用和责任,体现设计人员的主观性。

二、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需要多个部门高度协调。设计者需要和众多部门一起参与的工作,这里就要求设计人员具有非常强的协调沟通能力,设计工作每个环节都需要设计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加强设计基础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要对涉及的道路进行严谨的科学的论证,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把好各个环节的设计关。熟练的运用设计专业知识,努力创新,培养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以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统筹设计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清晰,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根据工程各自的特点和相同点,要在每个阶段都总结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改设计方案,不断提升设计的水平,为打造精品工程夯实基础。

三、道路设计的注意点

1.道路特色的设计

在道路特色方面的设计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设计中反映出城市的特色,一个城市的特色是文化品位的体现,它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上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因此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要保留城市特色,尊重历史、兼顾城市整体形象,利用城市优势,塑造好城市特色形象。二是要在设计中反映出功能的特色,城市道路设计要适应城市交通和生活等各种实用功能,切不可华而不实。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只有完美的融合了两种要素,才能设计出满足人民需求的城市道路。

2.道路线形的设计

道路工程线形设计是直接关系着城市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况的重要因素,做好线形设计,不仅可以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有利条件,也能城市风光相融合。因此从实用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运用大弧度的曲线更适合城市道路设计,除主干道不建议之外,其他的道路都可以适当的采用有弧度的设计,增加转弯,体现出流线型的城市道路美感,以便更好的融合道路两侧的风景,消除出行者的单调感,使出行者产生愉悦的情绪。

3.根据功能进行分类

设计道路工程是要根据道路的功能进行分类设计,道路功能一般分为交通道路、生活道路、商业道路和景观道路。交通道路的作用主要就是满通运输,这样的道路一般车流量较大,对人行道的要求很低,因此可以采用双行道的形式。生活道路基本就是行人多,对宽阔的人行道需求强烈,对机动车有一定限制,在设置人行横道上要设计好,设计人员要考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的设计,适当设置车站,采用单行道和双行道均可。商业性道路要求为行人留有宽阔的步行空间,机动车应该限制,人流较大,人们以出行休闲逛街为主,可以为双向四车道,设置公交车站,设置人行横道,采用单行道和双行道的设计均可。景观性道路是在城市重点路段的绿化景观,配以休闲设施,人行道相对较宽阔,与绿地相呼应,可采取双行道的设计,中间配置绿化隔离带,提升城市品味。

4.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将行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尽可能分离设计,增强三者的安全。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包括单行道、设置隔离带的双行道、多行道等。一幅路就是指所有车辆都集中在同一个车行道上混合行驶,车行道设置在道路中央。一般可以加中央车道线及快慢车道线,或者只划一道中央车道线等灵活运用。这种情况一般都设置在机动车与自行车流量较小的道路。两幅路是指利用中间加隔离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分成两条,让车辆背向分别行驶,可划分快慢车道线或不划线。此种设计用于快速路、主干道、机动车流量大的次干道。多幅路一般是在道路两侧用隔离带将一幅路的车行道划分为多个区域,主要对宽度和车流量都较大的主干道路适用。单行道通常是设计在交通流量不大的次干道上的。目前最为普遍的就是双行道,按照城市非机动车的特点,双行道可以引进路侧带与人行道和绿化结合布置,综合多行道的优势,在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或者安全转盘,确保行人安全,因此单行道和双行道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普遍趋势。

5.道路交叉口的设计

道路交叉口在城市道路中有着非常特殊的状况,它的设计是竖向标高点逐渐曲线的路线。要想把道路交叉口设计的更加合理,必须注意不同情况要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在道路等级相同的情况下,要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在此基础上来调节横坡。在道路等级不同的时候,可以主道路的纵、横坡均保持不变,只需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为单坡横断面。道路交叉口主要的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和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目前设计者普遍运用的方法就是方格网法和设计等高线法的结合。这种方法更能清晰地反映出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状,对于普通交叉口的混凝土路面则比较适合采用方格网法。交叉口除了标注路脊上各点的设计标高外,还必须加密设计标高点,这样可以更形象地反映出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态。

6.路面结构设计

大多以黑色路面为主,黑色路面对交通的影响较小,同时有利于根据交通标线的颜色进行区分,非常醒目。因此沥青黑色路面比水泥混凝土的白色路面应用的更加广泛一些。

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控制、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国内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提高,城市道路关系到人们出行,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来进行道路建设,尤其是城市内行驶车辆不断增多,道路质量面临着更多挑战。

1、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控制常规措施

1.1、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意识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道路上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城市道路工程在国内大小城市大范围施工。政府应该认识到道路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使用寿命、人们的出行,对该城市的经济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应该明确道路工程高质量标准。在选择施工企业时,应该注重选择相关施工经验丰富、施工效率较高的企业。

施工企业作为道路工程的建设承包单位,应该认识到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严格遵循施工合同要求来选购原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环境,减少突发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并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质量要求说明,因为施工人员作为道路工程的建设者,只有其具备较高的质量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来完成,不得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确保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1.2、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并完善质量标准,监督管理严格化,细化质量问题处理措施。提高质量监督管理透明度,对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全方位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监督管理过程需要进行书面记录,杜绝出现形式上监督现象,保证质量监督权威性与强制性。

不断完善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工程招标制度、道路工程质量标准等等,确保质量监督管理有法可依,实现道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

1.3、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材料标准

原材料质量直接决定了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城市道路工程进入招标阶段时,就应该明确施工材料的质量标准。并在道路工程开始施工时,对原材料进行检查核对,确定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会采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替代,以减少工程造价,从而获取更高经济收益。

施工技术作为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施工前,应该根据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地点、施工要求等特点,聘用行业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制定完善、详细、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规范。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施工设备更新,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总结以往施工技术不足之处,采用创新有效的施工技术来不断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1.4、加强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

为了控制城市道路的质量,就应该加强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设计符合城市道路特点,综合考虑确定最佳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质量责任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加强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查验工作,由于道路工程中会因为施工顺序出现隐蔽工程与分工程,质量检验应该及时进行查验,在整体工程完成后也应该进行检查验收,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最终道路工程质量符合政府要求。

1.5、强化城市道路工程的监理力度

城市工程道路质量关系到人们出行,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质量把关是关键。现在,国内已经推行建筑工程的监理体制,近些年来,监理人员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道路工程应该聘用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人员来作为工程监理。从施工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材料与设备选择、施工现场、道路工程的验收等等都应该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正意见。并将每天监理工作进行书面记录,控制施工质量与进度。

2、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通病以及防治对策

2.1、堤防工程与结构物的表面粗糙

混泥土的结构物表面比较粗糙,不仅外观不够美观,还会容易在受压后出现较大凹槽。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处理。首先,模板面必须清理干净;其次,采用刚度较好大模板,在浇筑混泥土之前应该将模板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模板之间避免缝隙,防止漏浆;其三,均匀涂刷钢模隔离剂,避免漏刷;控制好混泥土配合比,研究外掺剂使用;最后,注重密实振捣混凝土。

2.2、高填土出现下沉现象

很多道路在通车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高填土下沉现象。造成这样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施工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压实、分层太厚,或者是因为施工季节几种在雨季、冬季;另一个因素是原材料,没有控制好最大干容重与最佳含水量,填料压缩系数太大等,还有城市道路工程工期通常较紧,路基沉降期考虑不够。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路面平行线来控制填土标高,按要求控制填土厚度;在新旧填土衔接处,控制好填土接茬台阶最小长度,避免出现接茬处过厚,压实不足现象;避免出现漏夯或者夯实不足现象,也应该避免填土过厚;难以夯实地方,可以分层夯实;避免出现填土压实密度不均匀,进而造成土体下沉;压实出现不同土质,要进行分别测试。

2.3、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现象

以往建设的沥青路面很多都出现破损现象,图面出现很多裂缝、破损现象,造成了人们出行不便与交通堵塞。针对这个现象,应该做好以下防治措施:

(1)综合考虑基层、面层综合强度、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耐久性,不可以只追求个别指标;

(2)控制好路基层施工质量, 确保压实度与弯沉值合格;

(3)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 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 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

(4)按相关规范做好纵横向的接缝;

(5)控制好沥青混合料所使用的沥青延度, 也可以采用改性沥青,控制好拌制沥青混合料温度;

(6)根据地区环境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

2.4、道路表面不平

路面平整度是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舒适性指标。如果道路不平, 会降低车速, 增加行车颠簸, 加大冲击力, 损坏车辆, 降低舒适性, 减少安全性, 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 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2.5、水泥路面出现断板、开裂问题与防治

由于土基强度不够或不均匀,或在夏季施工的混凝土路面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大, 而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致使板体开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强度、稳定性、均匀性。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振捣时要注意加强监督对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的振捣, 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为防止断板、开裂现象的发生, 可采用碾压式干硬性混凝土,同时预留的伸缩缝必须符合要求。

3、结束语

城市道路工程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对生活要求提高,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范围扩大,质量要求也有所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把关,反思传统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严格控制道路工程质量,做好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提高城市道路工程质量,为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平,范华.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

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问题与建议;设计要点;注意事项

引言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加大,城市道路的建设迎来了黄金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都市中,原有的道路设计理念以及规范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给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者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的设计不仅要依据科学,与时俱进,更要有人性化的设计方案。

一、道路工程设计的要求

1.1道路工程的设计必须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点。

在现代城市中, 对道路而言,不仅需要满通运输的功能,还要对城市起到美化作用, 兼顾周边居民的生活、娱乐的便捷性。

1.2道路的设计需要突出城市的特色。

一个城市留给外界的第一印象就是城市特色, 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会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城市个性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所以在设计中, 设计人员应该考虑市民对城市个性化的需求, 尊重城市的文化, 注重城市整体的构造, 这样不仅仅可以突出当地特色, 也能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带来不小的收益。

二、结合实例对道路工程设计要点的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道路工程全长约2285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在交叉口范围内直行交通的计算行车速度为25km/h;最小纵坡0.3%,最大纵坡2.3%;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900m,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3500m,最短竖曲线长度95m;路拱横坡为1.5%,采用直线联结抛物线型路拱曲线;人行道横坡采用单面横坡,横坡度为2%。横断面布置为4.5m(人行道)+21m(机动车道)+4.5m(人行道)。

本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上面层采用4cm厚的SMA-13沥青玛蹄脂,6cm厚的AC-20C沥青混凝土以及8cm厚AC-25C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30cm厚的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底层和基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按规范应要求分别不小于3.5MPa和2.0MPa。基层的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最大粒径按照要求应不大于31.5mm,其中,小于4.75mm 的颗粒含量要不大于50%,小于0.075mm 的细粒含量要小于5%,塑性指数不宜大于9%,细粒土的液限应小于28%。

2.2路基设计

路基的设计要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机械施工方法以及新的材料。路基排水、弃土、防护等综合设计要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地质等资料并且结合环境景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成来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要求本路段土质以及土石混合填料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土石路堤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路基填料的压实采用重型标准,分层压实,路基压实标准及填料强度设计要求见表1所示。

2.3 路面设计

选择路面设计方案要本着技术先进、合理选材、经济合理、利于养护、方便施工等原则来进行。对于路面的设计,应该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使用年限为15年。初步设计推荐的路面结构方案要在施工图设计的阶段进行优化,考虑交通量、交通增长率、交通组成、前后路面结构的协调一致等因素,在经过计算来确定路面结构以及厚度。

2.4、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设计

对于道路路基排水设计应当采取防、排、疏结合形式,并且与路面排水、路基防护以及桥涵构筑物等相应协调,形成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统。本道路地下水位较高,处于路床下30cm至路面结构底基层范围,要使路基处于干燥、中湿状态,需将地下水位降至路床下50cm以下,采取如下措施解决:在道路两侧设置截水盲沟,路面结构下设置透水层,疏导地下水排向道路两侧的盲沟,透水层上设置隔水层,阻断地下水对路基的侵害。

2.5道路横断面设计

在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人防工程、管线以及各种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干扰。要考虑沿街建筑性质以保证与沿路的建筑取得和谐,提倡公交优先的同时要考虑到小汽车工业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港湾式车站及公交专用道。

2.6道路纵断面的设计

纵断面对工程质量、景观、行车舒适性与安全性影响比较大。设计中除了要满足组合关系、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等规范规定的指标之外,还应考虑与现状道路标高的关系、地形要求、桥隧引道线形的要求等因素。

交叉口纵坡方面:城市道路相交的现状和规划道路比较多,规范要求交叉口范围的纵坡宜≤2%,困难情况下应≤3%。规划路相交位置的纵断面应预留实施条件。以中线里程和长度确定的纵坡在交叉口的内外侧坡度是不一致的,内侧会大一些,内侧曲线长度小,外侧大,在采用极限纵坡时要保证不利位置的内侧的坡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

三、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1传统设计思路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集中资金建设干路、立交,忽视支路尤其是贯通性支路的规划建设,支路不成网络、不成系统,自行车、行人均汇集到几条贯通性干路上,不仅加重交叉口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相互干扰程度,而且行人过街很不安全,大大降低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2横、纵断面的设计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中,很多道路的宽度都高于道路的规定值,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值来设计道路, 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 而且也有利于我们的交通安全;对于纵断面的设计, 很多道路的设计都不能及时的排水, 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的规定, 优化设计相应的排水设置, 确保道路和周围环境能够相协调。

3.3交叉口竖向设计的问题。

关于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工作,需要根据相交道路等级、线型、横断面形式及交叉口所处地点的地形情况,本着保证迅速合理地排除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同时力求交叉口的平、立面构成良好景观的原则,对交叉口进行竖向设计。

3.4在道路设计工作中, 很多设计人员都把道路设计的美观性给忽略了, 只是更多的去关注道路的安全以及结实程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美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所以一个具有美的设计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我们应该多注重道路设计的美观性。

结束语

道路是城市的血管,城市的道路铺设情况直接反映出城市的建设水平,城市道路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为了满足新时期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道路工程设计前,要对影响道路设计的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道路设计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把握设计要点。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才更为科学合理,才能建设出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道路。本文为笔者拙见,希望能对设计人员会有借鉴作用,不当之处,还望同行不吝斧正。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工程造价;预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6-(页码)-页数

1.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城市道路工程的特点就是施工周期长、资源消耗多、资金投入大、不确定因素多等,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管理,可以有效保障道路的实施和项目的盈利。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包括:

1.1工程设计的变化

工程建设项目前期阶段是工程设计,主要以设计任务书为表现形式,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工程设计起着计划性、全局性的作用,通过对整体项目工程报价进行事先预算,项目运行过程中最早的资金预算阶段就是工程设计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设计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影响工程设计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工程造价由于这些动态因素造成结果或增或减,所以变更造成的数值变化影响不可忽视。

1.2施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变化

工程造价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设备材料费,占造价比重较大。施工材料及设备价格的涨落也随市场需求变化(如运输单价变化、装卸费用的变化、出厂价格的及的材料来源地变化等等)而变化,工程造价也因此受影响。

1.3其它变化因素

施工时,由于地质条件(如水下条件的变化等)的变化,常常由于地质条件发生了变化,对工程量也会发生相对的变化,工程造价也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设计初期对地质条件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测定,同时收集完备的相关数据资料。预算定额水平、间接费用、计划利润率、税率等定额费用标准以及政策性变动等如果发生变化,工程造价也会有所影响,这些标准都是计算工程造价的依据。另外,还要考虑由于自然灾害等非人为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

2.城市道路工程预算的控制方法

准确的编制投资估算是立项决策阶段在前期立项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它是研究、分析建设项目中经济效果的重要依据。在编制投资估算时建设标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要合理,要有充足的分析论证。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决策阶段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的是项目决策的内容,可达到75%左右,甚至有时高达85%。因为各个施工建设阶段的工程造价直接被立项决策阶段所接触的内容影响,造价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便于管控。

设计阶段要对城市道路工程的造价进行控制,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因为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确定了工程预算造价,但是结算只能按照计量来计价,不能改变根据设计来进行施工所形成的工程造价。最大的节约就是对建设项目设计的节约,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控制要以设计阶段为重点,可参考如下:

2.1 收集并合理应用基础资料

在工程设计阶段,首先城市道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要先分析;还要全面准确调查运距、造价编制、材料单价等事项。

2.2 抓好方案及初步设计审查工作

工程师对城市道路工程的造价责任重大,设计方案必须要进行细致的优化,有效的在审批的范围内控制投资。

2.3 积极推行招标投标制

这样对降低工程造价、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2.4倡导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现行的设计取费标准是按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所以造价越高,收费相对高,因此要鼓励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向正确的方向努力。

2.5优化设计方案

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优化选择设计方案。

3.市政道路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影响因素

3.1 价格构成要素

市政道路工程成本价格构成要素包括施工成本、利润和税金,其中以成本的影响最大,施工成本由直接费和间接费用构成所以材料费用影响最大;由于材料价格在市场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材料单价影响材料费用进而波及工程成本;人工费用虽远低于材料费用,但其对工程价格的影响也非常关键。

3.2市场条件

供求状况影响和竞争状况影响是的主要市场条件影响,供求状况占主要地位,前段时间内国内建筑市场人力总体供大于求,导致人工费用的变化相当缓慢,随着近年来民工荒现象屡屡发生,人工价格又大幅攀升,人工费用对成本的影响也开始变大,但其影响仍远小于材料以及机械费用。市政工程项目的投标门槛普遍较低,承包商间价格上的竞争就是市场主要竞争,作为买方的业主方要利用市场优势来采取压价,因此承包商所应承担的价格随之增加。

3.3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与成本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他们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合理的劳动力组织可更好的发挥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用工数量,合理的施工顺序可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达到缩短工期在不增加资源的前提下,最终实现项目投入最小利益最大,最大化经济效益。

3.4自然因素

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温、天气状况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都会影响人工和机械施工效率,冬雨季施工时需增加额外保温、防雨、防冻等措施为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同时施工现场以和周围的环境对工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5工程质量

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是工程质量成本的两个内容,而控制成本又可分为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而故障成本分为内部和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和质量水平成正比,故障成本和质量成本成反比,工程质量要求过高会出现成本费用的增加,质量要求过低也会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因此工程质量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确定,这样可以减少对成本影响程度。

4.城市道路工程造价的建议

4.1 编制一种工程造价预算的新方法

国家经济体制已发生变化,所有在编制工程造价预算时也要开辟新的思路、编制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新方法。

4.2 建立合理的价差调整办法

当下全国各地的调价方法没有完全统一,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施工材料的价格。应按综合系数调整,或采取更为合理的价差调整办法。

4.3设备材料的价格信息系统

有条件的单位,建议应有专人负责搜集材料、设备方面的资料,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以便为编制、审批预(结)算等提供价格依据。

5.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它的成本控制程序的可借鉴性强,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留下好的去掉不好的,重点考虑对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并应除去不可预见的外力破坏等产生的费用,把工程造价的工作做到最好,巩固它的地位,为实现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江.市政工程预算与工程量清单计价[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道路建设,道路只能,规划。探讨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国许多大城市改建、兴建了大量道路,铺筑了多种类型的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兴的中小工业城镇也新建了大批整洁的干道。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不论前期的设计工作,还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都需良好的控制和管理。在施工中,各专业工程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很难达到默契配合。由于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在建设的后期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既影响工期也影响质量,有的还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一.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观念比较陈旧,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应有迅速便捷、网络性强的城市干路系统和支路系统,在重要的大城市还应有四通八达的快速千路系统。城市快速千路和主干路与对外交通系统应有便捷的联系,组成完善的交通系统,使得进出城文通顺畅,且不干扰城市内部文通,以保证城市的活力。目前的城市规划主要侧重于土地利用规划,而对城市文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结合、相互反馈做得不够。交通研究的粉眼点主要放在道路网络上,对影响交通发展的政策因素考虑不足,造成在规划实施中对干政策的变化适应差。建国以来的道路建设中,各城市往往只重视快速路和主千道的规划修筑,忽视次千道和支路网的作用,导致我国城市道路网等级配合不尽合理。道路一旦竣工,周边的环境和建筑随之改变,要想恢复或者新安排路线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设计不合理

(1)对道路的功能以及所服务的交通流构成缺乏起码的分析,从而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土地资源的利用。对车道数、车道宽度与道路功能、行车速度等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分析研究,盲目机械地套用设计规范。新建的道路要么标准过低,不堪重负,短时间内就遭到破坏,大修小修不断,影晌道路的畅通;要么一味修建高标准道路,车少路宽,造成资源的闲量。

(2)对路段与交叉口通行能力、行车速度与延误等定性、定量的交通分析趋于空白。交叉口红线、车道数与路段上完全一样。交叉口由于相交道路间的交通流要相互等待或避让而导致通行能力降低。由于路口节点不畅而导致路网整体运行效率欠佳,造成道路网资源的严重浪费。

(3)国际经验证明,要使城市发挥现代化的交通控制系统和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功能,还必须提供足够的路网密度。

三.城市道路建设应加快转变职能可持续发展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本身又与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着矛盾。比如,城市化的通俗标志是城市面积(规模)的扩大,城市高度的增加,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多和密度的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一切都意味着对于城市道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城市交通功能的依靠也越来越高。一个是城市道路密度,即每平方公里拥有的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道路长度与宽度的乘积,当然,道路长度首先取决于道路的数量,不如在一公里宽的截面上,有多少条纵或横的道路,假如平行道路之间的间隔过大,必然会产生道路拥挤的现象。进一步说,在道路长度确定的前提下,道路的宽度将决定着通行的速度,否则,在同一条道路中通行的车辆或者人流,就会感到拥堵的问题。城市道路密度越高,就意味着道路占用城市用地的比重越大,就越是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

1.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分为:①快速路,②主干路,③次干路,④支路

2.由单纯道路工程设计向新型交通工程设计转变各类城市道路为实现其预期功能,必须从主要服务对象及优先级、路网指标、道路设计技术指标、断面分配形式、道路两侧用地性质、文叉口节点、分隔设施、路边停车、公交站点设量等各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要求。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必须贯彻整体协同、文通分流、优先服务、用地性质内向发展、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及系统性等观点。不同类别道路的主要服务对象应当不同,并且各类文通在这些道路上的优先级亦应不同。此外,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分类布量。对快速路系统内的路径转换节点,其规划建设应保障各个流向车辆能高速、连续、顺畅地通过交叉口;对进出快速路系统的集散节点,其规划建设应考虑快速路上、下匝道通行能力与临近路网的匹配;对干路与干路相文的节点,其规划建设应保障’‘点”与’‘线”的通行能力匹配;对支路或特殊道路文叉口,其规划建设应考虑文通管制与交通组织。

3.城市道路横断面分配也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城市道路横断面要紊通常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中央分隔带、机非分隔带、路缘带等。这些要素的尺寸分配要根据道路功能,综合考虑道路通行能力、文通安全、交叉口渠化、港湾公交车站设量、地上地下市政管线布设、绿化景观等因素来确定。根据对通行能力、行驶速度的适应及节约土地资源的客观要求,确定机动车行驶的合理宽度。根据对道路文通量的预测及实际管理措施的考虑,原有的车道数也需要调整。因此,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实际上是交通工程设计、道路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景观绿化设计的综合体,而不是简单的道路几何设计。车种的变化及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储要,各种车道及分隔带在断面上的分配比例姗优化。道路附属设施布量的客观要求变化及维修、维护需要,要考虑断面各部分的比例调整。为适应各种先进的文通组织及管理要求,要考虑道路断面与路侧建筑物特性、土地利用性质、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路边停车带、道路交叉口的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并融入设计理念里。

城市道路发展的问题既有过去遗留下来的历史欠账和规划滞后的问题,也有城市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建设和治理的欠缺问题。联想到美国波士顿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难,在隧道建设问题上仅就决策就诉诸民意用了十年时间,而道路建设则用了十三年时间,城市道路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需要认真谨慎对待。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还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道路规划、建设和治理这三个基本环节上,探索形成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运行治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