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9: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前言
目前,我国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加上流转后的土地经营不规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也限制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利于农民的致富、增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更好的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土地流转及其管理势在必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新农村建设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问题,而加强农村的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结构效应的充分发挥
首先,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的组织结构,因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参与市场交易的成本始终较高,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相对较低,很难保障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所以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业生产的组织结构。而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农户做为市场主体的组织集中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其次,农村土地的有效流转,可以优化生产要素的结构。在过去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相对区域内的农户所享受的土地的权利都是一样的,但是生产要素却存在不均衡性,这就造成了土地短缺和土地闲置之间的矛盾。所以,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可以对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及时、有效的优化与配置,促进农户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
2.促进农业规模效益的形成
农业规模的细碎化以及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有三点:①严重影响了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有农资闲置、经营分散、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单位成本投入较多、重复投资等;②限制了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的应用,例如大型农业设备受制于土地的规模而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农民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性不高,农业科技含量低等;③使劳动力资源难以实现最优配置,因为较小的农业生产规模和劳动力的相对分散不利于专业分工的实现。例如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闲置或隐性失业,农民工技能水平不高等。
而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加强对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有效规避以上问题,实现土地资源在经营者之间的自由、合理的流动,这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在增加农业投入与开发力度的过程中,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
三、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对策
1.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传统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如今已经严重限制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首先表现在对农民的排斥、限制了农村人口的转移,进而限制了农村的土地流转。所以,要想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必须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对现有的户籍制度进行深入的改革,消除城乡身份上的差别,进而为农村土地的流转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
因为农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较多,又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所以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加大土地流转的监管力度,以此来保障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履行,保障农村土地资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在监管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相关监督和监察工作,防止耕地资源用途的改变,充分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流转。
3.建立土地流转登记制度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动产,在经营权利发生变更时必须坚持依法登记的原则,详细记录土地的权属关系、面积、用途、价值、等级等内容,这不仅是政府加强土地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权利人对土地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基础。
4.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农民过度依赖于土地,主要还是因为当农民离开土地时缺乏足够的安全感。目前,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不仅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流转制度的贯彻、执行和创新。所以,要想真正加强农村土地的流转,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建立起健全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四、总结
总之,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做到“以人为本”。而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流转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时收集相关信息,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春丽.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积极意义[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04) .
[2]梁丹辉,张光宏.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制度调查[J].中国老区建设,2008,(06) .
[3]李丽杰,刘寒梅.农村土地流转动因与制度创新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
1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现状
1.1缺乏技术支持
农村养殖户进行养殖都是凭借以往养几只家禽的经验来进行养殖的[1]。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病症无法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时甚至乱投医,得不偿失,这一点在农村中极为常见,往往是导致养殖户破产的重要原因。
1.2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往往会成为农村养殖户最大的障碍,有的甚至在经营初期就已经没有了可流动的、可使用的资金了。除此之外,国家在农村畜牧养殖业中的投入资金也较少,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原因,真正到达农村养殖户手里的资金其实并不多,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村养殖户开展畜牧养殖。
1.3畜牧产品选择不当
农村养殖户选择合适的畜产品十分重要。但是实际调查发现一些养殖户总是想要跟随追求新的品种,认为新的品种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更容易获得利润。于是,养殖户就忽视了当地环境对于畜牧产品养殖的重要性,导致新品种与当地畜牧品种之间的养殖形成矛盾,进而遏制了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
1.4养殖场地空闲,未得到合理利用
在农村新建设中,对养殖卫生圈舍改造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上级按照这一指令对下级提出了进行养殖户卫生圈地改造的要求,下级为了能够应付上级要求,便会分摊到各户,完成指标,这种盲目改造会造成具体施工项目往往多于实际需求项目,再加上养殖市场本身的不稳定性,只会有极少数的农民选择进行畜牧养殖,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养殖场地空闲,资源利用不到位[2]。
2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策略分析
实际上,针对新农村建设畜牧产业养殖的发展现状,我们更需要立足于当下,从问题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突破点,借此来寻得实际解决方法。在此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扶持发展战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几点实质性的发展策略,以期能够推动畜牧养殖扶持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进行。
2.1加强技术培训、专业人员指导
在畜牧养殖扶持发展中,对农村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是十分必须的,借此能让农村养殖户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更好地处理畜牧养殖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对此进行积极的宣传,鼓励农村畜牧养殖户积极参加当地的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学习。另一方面当地政府需要指派一些专业人员对当地农村养殖户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实际调查来反映农村养殖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方便农村养殖户的建设。当然,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农村养殖户的选择,要选择发展前景大、长期进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养殖户;二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培训内容进行简要和筛选,选择当地农村养殖户能够明白的讲解方式和一些在实际生产中能够切实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2.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在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发展扶持模式中需要注意的是资金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使扶持工作能够长期、稳定的进行。一方面国家要重视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多设立几项补贴政策,帮助农村养殖户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重视本地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发展扶持工作的开展,认识到资金对于畜牧养殖的重要性,继而积极配合上级工作,进行资金的发放。另外,当地政府也可以试着与当地银行进行协商和沟通降低贷款门槛,方便农村养殖户资金的流动和借贷。
2.3品种引进加强管理
在农村新建设畜牧养殖中大力引进新的品种是为了进行血缘更新,更好地扩大优良基因,实现农村畜牧养殖产品的实际收益的增加。但是在引进品种中不能够盲目,需要加强管理,首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比如:天气、气候、温度等来选择合适的品种,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品种引进的效率,建议引进一些外地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得到的品种,这样的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更好地成活。其次需要针对该优良品种的具体引进注意事项对农村养殖户进行专业的指导和技术培训。最后引进完成后当地农民养殖户需要向当系畜牧管理部门交纳一定的保证金,管理好新品种的引进,进而更好地发展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扶持发展模式。
2.4畜牧养殖场地与实际所需相结合
为了能够避免当地农村养殖户养殖场地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必须在实际项目的开展中与实际所需相结合,有根据的进行项目的开展。对于一些养殖大户、积极性较高的农村养殖户当地政府可以加大其场地建设扶持,扩大其养殖规模,至于一些发展前景不好,工作不积极的农民养殖户则需要依据实际对其进行养殖场地的改进,因需所分不仅能够很好地避免当地养殖场地资源的浪费,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地推动下畜牧养殖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发展。除此之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在了解当地居民的意愿后建立养殖小区,构建合理的、系统化的养殖场地和设施,既能够节省许多的养殖空间,又能够避免与居民环境污染的冲突,十分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方面的扶持,通过加强农村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新农村建设而言是一项很大的任务。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中,必须要及时意识到畜牧养殖扶持发展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要秉持其实际扶持发展原则,为农民养殖户提供更多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响应党的号召。
作者:周鹏 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参考文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2006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加强小城镇规划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规划与建筑的紧密结合其重要性是必然的,要突出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一、规划是龙头,规划要先行,新农村建设要先有建设规划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展建设部门在村庄整治中的作用,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立足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在现有基础上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做到规划到村、到屯,并与乡(镇)、场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编制规划要坚持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注重体现民俗风情,展示民族特色。在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项目和有效载体,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我们把重点放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使农村各项功能更加完善,才能更体现农村建设的新。在规划中我们坚持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原则,突出了先导性、基础性和综合性。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人为本,整治村容,新农村建设要改善人居环境
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现状仍然较差,住房砖瓦化率不足40%;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农村住房呈现建设布局乱的局面。一些农村随意建房,建新屋不拆旧宅,有新房无新村,造成用地浪费。近几年来,加强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农村按规划建设砖瓦化住房和节能房,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观,但农村环境卫生还很差,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农村建设首要问题是改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体全机制、稳步推进。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为改善人居环境提供依据,建设部门要引导推广适用的新技术,加强对农房建设的指导和管理。要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力度,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个渐进的过程,一家要以生产发展为本,以农民持续增收为基础,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不加重农民负担、以农民为主的村镇整治路子,为我县新村建设全面进步服务。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于整体建设的现象,道路不畅通,没有排水设施,没有科技文化场所和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这此问题,严重制约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着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建设规划坚持以加快村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重点、政府投入为主、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根据村镇原有基础设施的特点,突出不同村镇的不同特色,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一步到位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建设、逐步完善。其次,要高标准改造并完善镇内供水、排水、电力、电信、交通、农贸市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强镇内小街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乡镇的龙头带动作用。第三,要建立制度、完善机制,积极寻求并探索重点中心镇生态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镇容镇貌等方面的综合治理的新途径、新举措,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格局。
刘宇峰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713300)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
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的重大战略。而水土保持工作则
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是建设生态经济的重
要举措。如何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城镇
化和生态化,是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水土保持;新农村建设;生态
水土保持工作,是用科学的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
用水土资源,保证大自然不被无序破坏,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
当前广大农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来说,保证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
同步有序发展,是水土保持工作者最首要的职责。
一、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在取得重
大经济成果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付出了环境破坏的不小的代
价。近年来,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发展理念,十报告指
出,要促进发展生态化,就是要让各地在抓经济抓民生的时候,不
以环境的大破坏为代价。新农村建设是有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的良机,但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是十
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的良好基础。农业是国家的基础,是
13.7 亿中国人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国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鼓励种植的政策,如农田直补、购农机补
贴等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良好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必不可少。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则可以有效保护好农田基础元素,保证土地、
耕地、植被不被破坏,可以合理规划好水源引渠、林草种植等,保
证基本农田不被过度破坏。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田地和田间路的
规划,有效的改善农田基本结构,提高农田的肥沃程度和土地生产
力。通过水利设施,做好乱排放、乱砍伐等破坏行为治理工作,加
强水体资源保护,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良好的水土保持
工作,是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的基础性工作。
2、水土保持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必备途径。新农村建设工作,
除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漂亮整齐的房屋,还要有规划良好的配
套设施,如商店、清洁能源、自来水、休闲场所,等等。加强水土
保持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实行清
洁工程,能够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改厕、改路等净化工程,
能够极大的保护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工作是建成全面小康的必要前提。十报告提
出,要在2020 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前,这项目标的最大难处
在于农村,农村小康了,则小康社会就能建成。而加强水土保持工
作,留住绿水青山,就是留住农田、林地,留住了规划合理的农业
产业结构,留住了绿色能源。因此,水土保持工作,就是为建成全
面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困难和问题
水土保持工作没有真正得到重视。当前,各级地方政府都认识
到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也知道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不过
这种重视只停留在认识层面,在行动上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一是
人员力量安排明显不足。到了基层政府,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只有两
三名,有的小乡镇甚至只有1 人,人员的缺乏导致水土保持站的职
能履行不到位,执法监督也缺位。二是牺牲环境谋发展。在发展农
村经济过程中,很多基层政府为了一些项目的落地,明知道环境破
坏较大,带来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但在GDP 的吸引下,依然
选择引进项目,这也是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不重视。
1、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
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村水土流失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还是比较严
重的。一是耕地和水利设施破坏比较严重。国家保持18 亿亩耕地
红线的政策不变,但是耕地也确实在不断减少,不少农村居民违反
政策,用耕地建房等现象还大量存在,同时,弃耕、农业产业化引
起了水渠水源枯竭等等。二是山林、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由于我国
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新农村建设中,为了统一规划,往往在低丘
缓坡中重新开发,这必然带来了山林和植被的大量破坏。三是环境
污染较为严重。农村的工业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随着农村
工业的发展,农药、塑料、工业废水等的乱排乱弃,已经造成了较
为严重的污染。
2、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目前,由于重视不够和
人员力量的不足,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执法手段较为单一。比如,在
行政处罚上面,基本上是属于事后处罚,在造成水土流失之后缴纳
一定的罚款后即可,在恢复水土和预防水土流失上办法不多,较为
单一的行政执法方式导致震慑效应不明显。
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行动认识,夯实组织基础。不仅思想上,在行动上也
要紧紧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重中之中来做。要加强人员力量保障,
充实基层水土保持站的力量。要加强宣传,特别是在村一级的宣传,
广泛动员村两委成员、农村党员,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对于新农村
建设的重要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要坚持原则,一切是
环境保护为前提,再好的项目,再多的经济拉动力,如果是以子孙
后代的环境为代价,就不能引进,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失去长远。
2、加强农业发展,建设新型农业化。农业化发展是新农村建
设的基础。要加大农田水利保护,在地质易发多发区,加强基础建
设,保证农田水土不流失。要加强山、林综合治理,退耕还林,提
高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用治理促进开发的合理利用。要加强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水渠修建和水污染治理。要推
广标准化生产,实现农田高效利用。要大力推进科技农用机械使用,
加大补贴力度,大力发展节能低污染的农业。
3、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加强水源保护和治理,在
水库除险加固、水源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要加强山林、植被的保
护,大力开展种树植草活动,在公路、村镇等地多绿化,在建房审
批上严格审批。要加强沼气池、自来水、垃圾处理站等农村基础设
施的建设,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
4、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执法力度。要强化水土保持人才培养
力度,用科技力量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法促进工作。要
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于破坏水土资源的现象加大处罚力度,形成
更为有力的震慑效应。
参考文献
[1] 曹杰.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考[J]. 中国
水土保持.2012(04)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工作伊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成立了镇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镇长李池松担任,并确立一名副镇长吴荭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抽调得力人员,共同组成工作领导组,确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2、加强宣传、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全力营造新农村建设良好氛围。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自己的事,群众能否积极参与是决定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实情,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群众满意的实施方案,强化宣传,公开扶持标准和补助办法,并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申报建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府引导,群众选举推荐成立村级新农村建设管理组织,进一步协调和化解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3、典型示范,以点促面。逐步推进,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为保证新农村建设能够取得初步成效,从而逐步带动全镇的新农村建设,镇党委政府认真对各村的经济状况、资源情况、群众的建设热情等进行了调查分析,逐步选出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村作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把示范村办成广大群众为主动心的新型农村,从而起到带动作用。
4、严明责任,公开招标,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工程规范化操作。镇党委、政府为保证新农村各项工程顺利实施,杜绝人情工程、面子工程,经研究决定对所有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将各项工作进行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制定验收标准,使新农村工程真正成为造福于民的民生工程。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缺少科学规划。目前我镇所启动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普遍缺少长远和科学规划,多数工程建设是为了完成达标任务,从长远来看,必然为今后的发展带来隐患,或造成资源浪费,以及重复建设的被动局面。
2、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村庄整治工作结束后,对村内的公共设施如何管理,村容村貌如何保持,垃圾的有效及时处理等工作缺少长效管理机制,必然造成整治后的村庄再度出现“脏、乱、差”现象。
3、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新农村建设资金尽管实行了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筹集,但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个庞大的工程,资金远不能满足需要,一些帮扶单位本身财力有限,或主观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群众自筹资金更加缺少有效措施,群众小农意识强,对公益事业投资热情不高,筹资难度大,从而严重制约了建设资金的来源。
4、新农村建设内容单一,品位不高。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目前村庄的修路、改水、改厕等设施建设,应该还要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文化建设、教育建设、生态建设、卫生网络建设、富民工程建设、集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一系列建设,从而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项指标真正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新农村建设内涵更加丰富。
三、对策与措施:
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如何抓好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细化方案,当前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首先要改变认识上的误区,无乱在理论学习上、政策研究上以及实践探索上要更加切合实际,理清工作思路,剖析优势与劣势,循序渐进地推进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工作热情,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
2、加强整体和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政府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伊始,要制定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并且要逐步细化,所有村镇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同时建立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村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也必须要与发展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让村民变居民、农村变社区的有效之路。加大城镇发展和经营力度,积极创新摸索土地置换等手段和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3、在工作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建设模式上,要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方法上要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齐步走,不一刀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势而为,不搞大拆大建。要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过分堆砌和打造“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4、要把促进生产发展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政府要加强引导,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各村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选准自身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突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之路,培育品牌,做大做强,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今天,我和××、××同志,××××××县政府的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来通河调研,先后到桦树村、三站乡、依山村,实地察看了新农村建设情况。刚才,通河县委、县政府介绍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很受启发。总的感觉是,通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坚决的、认识是到位的,工作起步早,规划有特点,工作抓得也比较实,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很值得学习。比如,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确定“通、改、延”工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注重“稳、调、服”思路;在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方面,加大“转、提、强”力度。这九个字都有具体内涵和量化指标,内容比较清晰,任务比较具体,对启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拓宽思路,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推进新农村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国家、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部署,月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即:以县(市)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新体制、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树立新风尚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把传统村镇整治建设成规划科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工程、产业化工程、科技化工程、公路通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康居工程、动力工程、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必须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市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要尽快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河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通河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版权所有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河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版权所有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通河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座桥梁需要改造,个乡(镇)、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版权所有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抓紧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城市资本等向农业和农村投入。同时,通过对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适当减免税费,对引资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等形式,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1.职能定位不够科学合理。从目前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来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够给新农村建设提供各种支持以及服务,具体来说就是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种公共服务乡镇政府都不能够供给,存在职能缺位的典型问题,这突出反映了乡镇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举例而言,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求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求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但是很多乡镇管理重心就是经济,忽视文化建设。除了职能缺位之外,乡镇管理中还存在越位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政府调控以及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全能政府特点明显。
2.乡镇管理条块分割问题突出。乡镇管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问题突出,县级政府以及乡镇政府双重管理部门较多,这导致各个组织部门各自为政,各项工作开展的立足点不是为了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而是追逐自身的利益,结果就导致乡镇管理协调难度大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经济、文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工商、税务、农推、文化等机构之间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够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反之则会拖累新农村建设。
3.乡镇政绩考核模式比较落后。政绩考核模式存在误区也是乡镇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政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发现乡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改进,但是反观目前乡镇绩效考核基本上陷入了一个为了考核而考核的误区,数字出干部、数字出优秀成为了绩效考核的直接表现。在具体的绩效考核内容层面,新农村建设相关指标没有被纳入到乡镇管理范畴之内,乡镇考核基本上就是以经济考核为主,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法落后,考核结构使用不足,对于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二、乡镇管理改革中的困难分析
1.改革遭遇巨大阻力。面对新农村建设给乡镇管理提出的更多要求,乡镇政府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也必然会遭遇到预料之内的巨大阻力,这些阻力处理利益阻力之外,还包括文化、理念等方面的阻力。利益阻碍是指在乡镇管理改革中可能受到利益损害的工作人员对于改革会进行的阻挠,文化以及理念层面的阻碍是指乡镇行政文化非常落后,带有严重的官本位、人治色彩,乡镇政府官员都是高高在上,没有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政府服务理念,而新农村建设要求行政文化的重塑,这意味着对文化阻碍必然乡镇管理改革。
2.改革遭遇动力不足困难。从改革动力来看,乡镇管理改革缺少足够的动力,首先就是乡镇上级政府动力不够,在乡镇管理改革动力方面,基本上从中央政府到基层政府存在动力层层递减的问题,出于种种考虑乡镇管理改革总是踯躅不前。其次是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滞后,其对于乡镇政府改革的推动力比较弱,经济发展是推动乡镇管理改革的重要动力,经济落后自然就会影响到改革动力。最后是农村公民社会尚不成熟,广大农村居民在公民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都比较落后,村民自治水平比较低,这也影响到了乡镇管理改革的推进。
3.改革基础条件不够充分。从乡镇管理改革基础条件来看,相关配套制度、措施的不具备同样给乡镇管理改革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乡镇政府改革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其本身并不是一个的孤立的工作,需要全面的做好的配套制度的改革,这样才能够为乡镇政府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反之在配套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改革的难度会大大增加,很难达到预期改革效果。乡镇管理改革基础条件不够主要表现在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社保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或者缺失,从而成为了乡镇管理改革的拖累。
三、乡镇管理改革的具体路径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既是乡镇政府改革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乡镇管理改革的路径,乡镇政府在具体职能定位方面,要加快转变步伐,利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具体要求与内涵,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前提下,针对职能定位方面存在的越位以及缺位问题,有计划的制定职能转变路径。
2.完善管理考核模式。在管理模式方面,需要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打破各个职能部门的割据情况,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之下。在考核模式方面,则要将新农村建设内容纳入到乡镇管理考核中去,完善考核方法,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