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9: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利工程分包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总包单位总是希望选择一些有信誉、有能力的分包单位来共同完成施工任务,而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分包队伍的基本情况是数量多但管理水平、技术能力普遍较弱。如何在在众多的施工队伍中,找到合适的分包队伍成为总承包单位分包管理的首要问题。工程项目中标后,总承包单位对中标项目管理规划中确定实行专业工程分包和劳务作业分包的项目,限额以上的应按程序进行招标,限额以下的原则上可以不进行公开招标,但仍须实行比价和统一审批。总承包单位通过工程项目分包招投标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实施,来降低工程分包成本,把好分包队伍选择质量关。在招标或比价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提前酝酿,早做准备。在工程投标阶段就要开始对外部资源力量的使用有一个总体规划,中标后根据三级施工进度计划,在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1~2个月着手分包工程招标(或比价)、合同谈判、签订正式合同,以避免因项目开工日期的紧迫而仓促选择分包队伍。
(2)建立完善工程分包管理的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保证工程分包招标投标工作规范有序地运行。对此,一是要明确工程分包招标管理部门及职责;二是要制定规范有序的招投标操作流程;三是要建立效能监察机制,保证整个分包招投标工作的规范操作。
(3)慎重考察实力和信誉。要在坚持从总包单位合格劳务组织库中选择分包队伍的同时,认真考察分包单位的资质、设备、业绩、信誉等方面的情况,防止引入没有实力的“皮包公司”。要格外注意合作队伍的信誉情况,避免与一些“爱扯皮”的单位打交道。对多次合作、互相了解、信誉好的分包单位可以适当放宽条件;对不了解的单位,在合作时要谨慎;对已经知道信誉不好的单位,要坚决予以排除。
2规范分包合同管理,公开透明办理工程结算
规范分包合同管理,须做到以下几点:
(1)规范分包合同文本。总包单位应在仔细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部委合同范本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经营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制定劳务分包、工程分包、设备租赁等合同的示范文本,以提高合同起草、审查的效率和质量,防范不必要的合同风险。
(2)规范合同订立程序。限额以上的分包合同,按招标文件明确的合同条款和程序订立分包合同。限额以下的,采取比价或议标方式订立分包合同,在签订合同的程序上,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即根据合同的类别和性质,除起草部门拟稿、领导审批外,在签订前还需要经过法律、财务、经营、治安等部门的会签,分工负责,以尽可能地从各个方面堵住漏洞,防范分包合同风险。
(3)重视合同履行期的管理。一是实行合同交底,在合同签订后,由合同主要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合同进行交底,明确相关部门在分包合同管理中的职责,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分解和分工,确保分包合同履行。二是坚持合同履约期的评审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总包单位项目部每月至少要组织一次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审视,内容是自己和分包单位有无违约,违约原因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问题。同时,要求项目部对合同履行中形成的记录作出明确的责任分工,保证合同履行的证据能够充分、及时地收集和保存,为可能出现的反索赔或诉讼做好准备,防止因证据不足使己方陷于被动。
(4)按合同办理结算和支付。各分包工程项目结算支付是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建立良好信任合作关系的重要环节,总包单位既要做到严格管理,又要做到诚信守约。这里的严格管理就是项目部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结算工作职责和结算程序,确保对分包单位工程款结算的公开透明,严禁对分包单位进行超量、超价、超前结算;诚信守约就是严格按合同办事,实事求是地给分包单位办理工程款结算。在结算后,按分包合同规定及时、足额地将工程款支付给分包单位,不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拖欠分包单位工程款。
3健全约束激励机制,规范分包队伍管理与建设
分包合同关系一旦确立,总包单位就应将其纳入项目部管理体系,将施工分包单位视同为自己的作业队伍,严格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为今后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
(1)统一编制管理。要将分包单位纳入项目部管理体制,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用规章制度整合规范,用管理理念引导同化,促使其适应总包单位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上同样要求,生活上同样关心,结算上同样平等”,而不是简单的以包代管,漠不关心。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水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工程措施。水利工程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工程一般规模大、投资高、技术复杂、风险因素多,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不能发挥其设计使用功能,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且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是区域性的灾难。
二、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
(一)水利工程一般地处偏远,地质、环境、水文等工程条件复杂,质量的影响因素多。质量控制措施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具体工程条件。
(二)质量形成过程中需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等多方协作,故影响质量形成的环节较为复杂,需要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综合考量各单位对质量的影响程度。
(三)水利工程隐蔽工程多,且工程构件不可以拆卸、解体来进行检测内部质量,容易将不合格品检定为合格品,因此水利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尤为重要。
(四)水利工程施工程序性强,各种工序错综复杂,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方能保证质量要求。
三、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水利工程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水利工程建筑过程中影响质量形成的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
人的因素
人是水利工程建筑活动的主体,人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工程的质量高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等问题。当质量要求与工程进度、施工成本发生矛盾时,工程管理人员容易放弃质量的主导地位、降低对工程的质量要求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二)技术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因素包括所采用的工艺工法、机械设备、材料检测等方面。施工技术总体上受限于一定时期的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在整个行业的科技水平一定的大框架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技术的合理利用、最优的施工方案才能保证水利工程满足质量要求。
(三)管理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制定的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管理目标,采取的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分包管理措施是否有效都将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因素。其中,质量方针是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质量宗旨、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制定组织的质量手册、程序性管理文件和质量记录;进而落实组织制度,合理配置资源,形成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质量目标。
分包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是水利工程质量实现的重要保证。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多是公司管理层加专业分包队伍或者劳务分包队伍。施工队伍资质等级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是否持证上岗,施工队伍的人员投入、设备投入、技术投入是否满足要求,施工组织是否合理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工程的质量目标。
四、水利工程质量的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1)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在工程开工前,认真组织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 依据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 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起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质量目标的相关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措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质量管理中的权限、分工以及责任。
(2)建立质量成果评价制度
通过对工程成果进行检验,对比测量结果与设定标准的偏差,评价质量控制措施的能力和效果,对不满足设定标准的偏差及时进行纠偏,保证控制能力的稳定性。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吸收经验教训, 进一步优化质量管理中的每一环节。
(3)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
严格考察、选定分包单位,审查拟分包单位的资质等级、主要岗位人员名单及资历证明材料、技术人员的证书及相关的教育培训经历、施工设备投入、施工方案等资料,保证分包单位具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完成工程项目质量。做好质量交底工作,向分包队伍明确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写入合同。施工过程中以制度来要求分包队伍,奖惩结合,尽全力消除质量隐患。
加强技术管理
(1)严格图纸审查和会审制度
施工图纸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图纸中出现错误或者不方便施工的设计在所难免,这样容易出现质量控制难点。因此,在拿到图纸的第一时间就要组织人员进行图纸审查和会审工作。对于出现的错误或者不利于施工的设计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修改或者完善,保证施工方便的同时促进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2)把好材料检验关
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是工程实体的构成部分,其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项目透支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为此,必须实施严格的材料收、发、储、运工作。选择有可靠信誉的材料供应商;材料进场时,应提供材质证明,并根据供料计划和有关标准进行现场质量验证;现场验证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或按照有关规定降级使用;材料证明材料不全时,要单独存放该部分材料,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各类材料不得乱堆乱放,防止非预期使用;做好各类材料的保管工作,定期检查,确定其质量完好才能使用。
(3)优化施工方案
制定和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例如:合理的施工区段划分、施工流向和劳动组织等不但可以很好地控制质量,而且可以加快进度;尽量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可以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出现;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等条件复杂,优化过的专项施工方案可以高效的排除外部因素对水利工程质量的影响。
(三)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工程施工的主要核心力量是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决定了工程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因此,施工单位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质量意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施工人员在质量控制系统中发挥主体自控作用。施工单位必须对所选派的项目领导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满足施工质量控制的要求;对所属施工队伍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技术训练,提高每个作业者的质量活动能力和自控能力;对分包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考核和施工人员的资质考核,其必须具备完成分包工程的能力。结语
质量是水利工程项目的命脉,是项目管理的主控目标之一。水利工程质量控制,需要系统有效地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建立和运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具体的技术控制和制度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殷建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 (3).
[2]何明.李冠华.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J].水利天地,2004,(06).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管理体制 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 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 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查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查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 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 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 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
3.4 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4 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利津县水利局山东利津2574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 基层水利;建设;管理
How to strengthen the basic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Yan Wen-jing
(Lijin Coun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LijinShandong257400)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era of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requirements, we must further deepe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Primary water;Construction;Management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水利建设发展与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目前我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以下就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1. 传统建设管理模式概述
(1)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2)一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3)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部分地区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大部分还需水利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常不能按时到位,甚至没有多少。造成工程不全面、不具体、不完整,影响工程进度质量,导致工程不能达到预计效益。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1)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部分地区招投标基数低(5万以上必须招标),这样就使的本不多的工程投资,实际用到工程实体上的投资就少,影响工程效益。
2.3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部分施工企业,正规队伍少,施工内业材料跟不上,导致验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单价低,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患成本大大增加。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1)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2)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督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督改革。
工程监督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督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督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1)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2)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1)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2)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一、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1.1施工单位本身的质量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于能够承接水利工程的施工企业往往是规模庞大的大公司,对于一个施工项目,大公司关注的往往是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但对于工程质量管理却不够重视。同时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水利工程通常采用项目经理到分公司在到总公司,逐级向上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质量管理很容,易被忽视。
1.2 工程建设主体合同管理意识淡薄。有些项目法人对建设合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存在着认识差异;另外,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多为各级财政投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拥有较多的决策权,造成部分管理者仍习惯于用行政管理手段来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在项目法人制定和签署合同中,不时存在风险分配和变更索赔管理不合理转嫁的现象,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3质量管理部门存在不足之处。一个企业关注的主要是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对工程质量管理往往不够重视,在这种重此轻彼的情况下,某些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都不具备相应的职能,部门中没有配置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工程质量。
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3.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等。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
4.设计单位设计质量差。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除了要有质量管理意识之外,还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点:(1)提高项目的法人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切实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2)对企业的管理实行政企分开,去除政府对企业管理的不正确干预,政府通过市场调节起到间接作用即可;(3)规范项目法人的设立程序,项目法人的选培制度应不断进行完善,改善其中的不足之处,同时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项目法人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利;(4)管理要符合相关的规范章程。在水利工程中施工人员要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5)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提高责任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2.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现场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实施。工程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工程施工企业在进行招聘过程中要注重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的考核。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在岗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工程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培养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促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降低工程事故发生。
3.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4.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论文关键词: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加大对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的经验与实践,概述了我国水利工程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对策。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积极意义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对乡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这也引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水利工程质量、投资及进度等一系列建设管理问题的极大关注。水利建设管理的新体制中的新内容,诸如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为解决水利工程管理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1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剖析
讷河市是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市,省市相关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农业水利发展的问题,进入新时期,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省市对于水利建设投入更是不断地加大力度。然而,水利建设项目绝大多数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项目,且大多数分布在农村。目前,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下面笔者就简单分析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国之后,讷河市水利工程不断兴建,这些工程设施大致涵盖了水库、堤防、水土保持、提灌站以及饮水工程等各方面对水利工程的需求,尤其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明显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然而,纵观已经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有许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问题,这些工程中有多是由国家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及专项建设资金,并动员广大农民的力量来建设的,这在性质所属上来说,大都是公益性的农村基础设施。而工程依靠农民为主要力量建设而成,必然会在技术和专业性上缺乏可靠保障,一些水利工程设施的质量并不过关,如今老化现象严重,这给水利设施的使用埋下了隐患的种子,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不稳定性。再者,水利工程竣工后,一直都是由国家与集体来统一管理的,某些中型的水利设施建设由当地水利部门进行管理,并由人民群众配合维护修缮,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却多是由乡镇政府来进行集体管理,极少数的工程为个人承包管理。国家进行投资来建设这些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则由乡镇政府来负责保养维护,然而乡镇政府要么是资金不足,要么没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要么是管理技术、设备落后,这些问题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工程管理缺乏妥善的安排,甚至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年限。第三,乡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普遍缺乏合理、良性的运行制度,使工程设施无法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无法更好的保护农民权益。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意义
2.1有利于依法规范项目法人的职责。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四项制度”的核心,然而现在存在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没有组建项目法人的情况。致使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过度干预,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违反建设程序的现象频频发生。项目法人对工程项目负总责,提高对项目法人选择的门槛,建立并完善的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及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
2.2有利于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当前水利工程管理中某些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认真,作假账就是比较突出的现象之一,应该核实的不仔细核实,却随意签单。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四控制”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投资控制是基础,进度控制是条件,安全控制是保证、质量控制是核心。只有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明确树立质量意识,协调处理好“进度、质量、投资、安全”四个目标的相互关系,才能促使合同管理目标得到优化实现、切实提高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2.3有利于规范合同管理。如今,常出现的工程多次转包,层层盘剥收管理费,实体资金流失,使部分施工单位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成本,施工过程中出现多次变更、或施工不按标准流程操作,最终导致工程隐患大大增加。因此,要进一步改进合同管理方法,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令其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时的注意事项。要积极推进国家制定的工程建设合同范本,并保证合同文本的合法性。还要加强审查合同签订的力度,认真处理好合同调解仲裁工作,及时解决合同纠纷问题,将水利工程管理引向条约化、规范化。
2.4有利于规范招投标管理。许多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可能会委托没有资质或资质不高的单位进行招投标,这就使资质低或无资质设计、监管、施工队伍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工作违规操作,规范程度低、直接发包工程、虚假招标致使部分工程存在违法分包和转包的情况。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机构均隶属同一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因此,完善招投标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完善的投标机制和评标决标的工作程序、标准和方法,防止蓄意低价中标的行为,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遏制违法分包和转包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这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又一大裨益。
2.5有利于提高质量监督及质量检测水平。有的地方尚且没有正式建立质量监督机构或是当地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欠完善。质监人员数量不够、质量监督管理职能分配不明确,而且缺少必要的控制手段,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普遍有待加强,为此强化质量监督,加大培训力度迫在眉睫。为了更好的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管国家才设立了质量监督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功用,完善质量监督涉及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严格的培训体制,建立起专业、高效、敬业的质量监督队伍,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为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另外,在筹集水利资金的渠道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成立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资金匮乏的问题,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市场经济在广大农村地区扩大影响力。此外,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也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等方式筹集。此外,还可以改变运作机制,用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方式吸引社会各界闲置资金。总之,提高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是一个长期而全面的过程,唯有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全市乡镇水利工程事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作者:张玉芹 单位:黑龙江省讷河市长发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