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医内科中级基础知识
时间:2023-09-07 17:29: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医内科中级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为了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我们引入了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一些特殊性,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中医情景教学法需要凸显的关键;需要丰富情景创设,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沟通理论和临床;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产生于二战时期的美军课堂,当时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亦称听说法。它以语言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强调在环境中教学,利用一种强化了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与目的语的接触面,通过全境化教学,加强了学生接触和运用目的语的学习机会,收效良好。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模拟某种情景或景象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虚拟实践性培训方法[1],其最重要的手段是案例教学,目前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并受到教育者的青睐,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在各级学校的英语、语文、体育、生物等课程中应用。各类医学教育也在逐步尝试采用情景教学法。中医内科学是一门搭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的课程,传统课堂讲授方式适宜于基本知识的学习,但对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明显力量不足。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引入了情景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实践力、临床思维决策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收效良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认识到,情景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其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现介绍如下:
1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中医情景教学法的关键
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情景设置,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一点,就在于需要体现出中医的特色。中医的特色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地人是一个整体,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如何能体现出整体观念,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料演示天时、地域等相关因素,或借助于教师的情景描述,来虚拟情景,例如可以在寒湿腰痛的病例演示过程中用多媒体播放阴雨天、潮湿的居住环境等场景,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中医学的情景教学法一定不要脱离了中医的精髓。采用案例模拟的情景教学法,可以在教室中安置诊桌、椅子、脉枕、血压计等来布置诊室的环境,由学生扮演医生,教师扮演患者,来模拟诊疗情景。各种病史、症状的询问,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动作形态、语言声息都可以通过表演或多或少的表现出来,但是虚拟病人无法把舌苔、脉象表现出来。这是中医辨证论治情景教学法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的教师直接通过语言描述告诉学生相应的舌苔、脉象,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是还有欠缺。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使用智能舌象仪、脉象仪来部分弥补这种不足。在模拟诊治患者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注重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整个诊疗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望、闻、问、切,要望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等,注意听患者的声息,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注意切脉的动作要领等,然后就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处方用药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模拟医生诊治患者,给他们以真实、具体的情感感受[3],锻炼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
2丰富情景创设提高教学效果
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教学需要的情景。创设情景就是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教学中的认知内驱力[4]。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其所包含的阴阳、五行、天地人统一等思想抽象难懂,对于初涉中医的学生来说,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疾病有一定难度。因此,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就要想方设法创设丰富的情景,用直观感性的情景表达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激活”学生的悟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情景设置可以包括图片、多媒体资料引入、创设问题情景、虚拟环境、临床病例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牛彩琴等[5]将情景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中医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包括:创设背景图形,激发学习兴趣;引入生活情景,化解教学难度;再现历史画面,丰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力;虚拟自然环境,增强教学效果;引入临床病例,培育思维能力;引入实验情景,提高动手能力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设置各种情景,以景触情,启迪学生思维。例如在“癃闭”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告诉学生朱丹溪提出了治疗癃闭的“提壶揭盖”法,就是开肺气、利小便的方法,但是学生往往还是不太明白,因此在教学中预先准备了一把紫砂壶,在紫砂壶中装上水,但是事先把壶盖和上面的小孔都用胶带封住了,这时给学生演示倒水,水并不能倒出来。把胶带撕掉,再往外倒水,水可以很顺利的流出。这就是气压的缘故。这时学生结合学过的物理知识,重温了水壶倒水的情景。人体也是如此,它和自然界很多原理是一样的,肺主气,气行则水行,开提上焦肺气,可以通利下焦膀胱,故上窍开则下窍自通。通过这种情景设置,把医学的原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印象,掌握了知识,启迪了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更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沟通理论和临床
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两者并重,缺一不可。传统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情景教学偏重临床技能的提高。以情景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为例,案例教学一定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传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案例教学。如果学生尚不明白什么是水肿、淋证,什么是癃闭、关格,何谈其临床特点,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呢?因此,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深入理解,才能在情景教学中进行成功的案例模拟、病例讨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还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好,临床辨证论治,适合灵活地采用情景教学法。只有将传统教学和情景教学相得益彰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沟通理论和临床,使学生听完课,多思考,会看病。
4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
在中医内科学情景教学中,学生扮演医生是案例模拟的主角,教师可以扮演患者,起到主导证候的作用。以淋证为例,患者可以说出排尿痛这种主症,但是医生能否问出病程、相关症状、既往史等,则需要看学生对这种病的掌握程度,这也可以起到一个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教师扮演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引导出不同的证候,例如尿痛伴有尿血,就是血淋;尿痛伴有砂石,就是石淋;尿痛伴有病情反复,劳则犯病,则是劳淋。可以判断出学生对这种病各种证候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情景教学中的作用还包括引导学生抓主证,明诊断,掌握类证鉴别。主证是辨证论治的关键依据,它是患者感觉最痛苦的症状。主证决定了诊断、处方、用药等一系列后续工作。例如胃痛,患者感觉胃脘部疼痛就是主证,明确疼痛部位就可以做出诊断,它和心前区闷痛的心痛、两侧胁肋部疼痛的胁痛,显然不同。教师可以在情景模拟中进行引导,以使学生明确诊疗的程序。在情景教学结束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表现中的优点予以肯定、表扬,同时指出问题和不足。总之,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拉近理论与临床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但其具体应用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一定特殊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华洪珍.论情景教学模拟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10.
[2]郝加虎,孙业桓,张秀军.情景教学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5(3):263-265.
[3]杨磊.浅谈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68-69.
[4]孟爽.基于情景教学法的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模式探讨[J].文教资料,2010(4):57-59.
(一)资料来源[2]:为中英城市社区卫生和贫困救助项目(UHPP)部分调查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定性调查包括11组医务人员专题小组讨论(共81人)和22个CHS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个人深入访谈。定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三市(成都、沈阳、上海)五区共抽取12个中心和12个服务站,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职工,利用所设计的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培训现状与需求等。调查于2001年11月份开始,共发放问卷630份,收回532份,收回率为84•4%。其中有效调查问卷495份,有效率为93•1%。
(二)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对定量资料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与分析;定性资料先从录音磁带过录为文本进行整理,通过阅读过录文本、编码、属性归类、进行解释等一系列定性分析步骤,对资料进行解读。
结果
(一)各类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现状:本次调查的495名CHS职工中,171人为医生,162人为护理人员,67人为预防保健人员,其他为医技和管理人员。171名医生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9•8%,中心和服务站医生的培训率分别为36•9%、48•8%;成都医生的培训率为46•2%,沈阳为26•4%,上海为45•7%。162名护理人员中,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12•3%,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10•5%、20•7%;成都护理人员的培训率为36•4%,沈阳为29•3%,上海为0•0%。67名预防保健人员,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占35•8%,中心和服务站培训率分别为24•5%、66•7%;成都预防保健人员的培训率为5•0%、沈阳72•7%、上海28•0%。不同工作类型的医务人员接受全科培训的程度不同(经χ2检验,P<0•01),医生和预防保健人员培训率较高。总体而言,三市对CHS人员的全科培训力度不够。专题小组分析结果发现,医务人员认为造成培训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而没有机会培训(42人次),主要表现在人员不足导致没时间培训和缺乏培训经费两个方面。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平均接受培训次数为1•2次,人均培训天数为134天,中位数为80天,不足3个月的占52•4%。其中医生人均培训天数为135天,中位数为90天,不足3个月的占49•2%;护理人员培训天数不足3个月的占60%;预防保健人员平均培训天数为105天,中位数为46天,不足3个月的占66•7%。
(二)接受过全科培训的医务人员对目前培训效果的评价。总的看来,接受过全科医学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并不高。医务人员认为目前全科培训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时间太短(53人次)、缺乏实践(38人次)、重点不突出(29人次)、课程内容太多(27人次)、形式化气氛太浓(20人次)、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16人次)、学非所用(16人次)、没有书本与讲义(13人次)、培训速度过快(10人次)及培训内容缺乏新进展(8人次)。定性访谈资料分析发现,针对于全科医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中心及服务站领导与医务人员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方式没有和中心或服务站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造成缺课人数多,培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15人次);②实习安排不合理,缺乏社区实践(13人次);③培训对象不对口,多数培训对培训对象没有要求,往往是临床医生、预防保健医生还有护士都去参加,因所学专业的差异和基础不同,造成听课效果差别大,培训效果差(13人次);④全科医生的培训时间太短,达不到培训效果,形式化气氛太浓(10人次);⑤培训缺乏针对性(9人次);⑥培训费用高,中心或服务站负担重,影响培训积极性(6人次)等。
(三)培训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见表2。把医务人员培训需求意愿(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定义为1,无较高意愿定义为0)作为因变量,把所在城市及地区、机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作类型、技能胜任程度、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分类变量均设为虚拟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模型表明,不同城市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需求意愿存在差别(各城市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成都91•4%,沈阳87•9%,上海66•3%);年龄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培训需求意愿有降低的趋势(各年龄段有较高培训需求意愿的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依次为:<30岁为84•8%,30~39岁为81•4%,40~49岁为72•5%,50~59岁为63•3%);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1是,2否)这一变量的偏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接受过全科培训对职工的培训需求意愿有正效应。单独对影响医生全科培训需求意愿的因素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在城市、年龄、是否接受过全科培训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知识的需求评估:通过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本次共调查了21项科目)熟悉程度(1~5分评分)的自我评价发现,目前医生对内科和临床基础知识的熟悉程度较高;对外科、慢性病处理、诊断、急诊处理和健康教育也较为熟悉;但对精神保健、卫生统计及社会医学等知识熟悉程度较低。内科、临床基础、外科、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较熟悉的领域;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均较低。各类医务人员对全科医学中部分科目培训的必要性(1~3分评分)评价结果发现,医生对内科、外科、心理学、急诊处理、诊断、临床基础、康复技能、老年保健等知识培训需求较高;护理人员对心理学、内科、临床基础、急诊处理、健康教育、外科、儿科、交流技能、康复技能与老年保健有较高的培训需求;预防保健人员对预防医学、妇幼保健、心理学、传染病处理等培训需求相对较高。
(五)医务人员对全科培训的认知和建议:1.对全科培训的认知:访谈中的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培训,认为:①培训能弥补技能的不足(36人次);②培训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医疗质量(31人次);③培训有利于所掌握知识的更新(27人次);④开展CHS需要培训全科医学知识(9人次)。从医务人员对培训的认知来看,主要是从知识、技能和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考虑,很少有医务人员能提升到针对中心及服务站服务功能的转变、服务模式的变化而引发的对知识、技能要求的变化这一高度上来认识。2.对培训方式的建议:针对目前的全科培训现状,多数中心及服务站领导认为,医务人员的全科培训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分批进行、半脱产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时间、进行系统化培训为好,在培训方法中应增加一些案例讨论。
讨论
(一)总体而言,三城市对CHS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三市五区所调查的医生,接受过全科培训的比例均不足50%。也就是说,目前从事CHS工作的医生尚有一半以上未接受全科培训。在2000年12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城市CHS机构设置原则等3个文件的通知中,针对于人员配备指出,在全科医师资格认可制度尚未普遍实施的情况下,暂由经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执业医师承担,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须接受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等知识的培训。按照这个标准,目前所调查的中心及服务站基本达不到这个要求,特别是由区级或地段医院转型的中心,对各类医务人员的培训比例均不高。全科知识熟悉程度与需求评价调查发现,医生的知识面窄,提供综合有一定的难度,对培训知识的需求以临床培训需求为主。预防保健人员对各科的熟悉程度较低,反映出预防保健人员知识面窄、知识掌握程度低、专业不明显的特点。由此可见,以目前CHS医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综合性的CHS是不现实的。医务人员全科医学专业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CHS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加快我国CHS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发展过程中人员素质较低的瓶颈问题。
(二)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强化对CHS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要突破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及相关人员的观念问题[3,4],充分利用CHS职工有较高的培训意愿,加大培训力度。对CHS全科医学的培训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考虑。
1.建立毕业后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实行的是通科教育,不应再有全科本科教育,而应从通科教育的流程再造入手,发展全科医学毕业后教育,这是从长远考虑,也是解决CHS医务人员专业素质低的根本途径。近期应在部分重点医学院校进行试点,借鉴国外培养全科医生、护士的模式,争取近几年内在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教材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全科医学培训体系[5]。
1当前社区继续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当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主要是为了执业注册或晋升职称。对已晋升或不再晋升职称的人员来说,参加意愿并不积极,继续医学教育的出勤率低,考核合格率也偏低。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整体上表现为意识淡薄、热情不高,处于被动、服从,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只是单纯为完成学分,学习效果不明显[5]。
1.2教学模式传统目前继续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基本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不去考虑自己的想法。此方法是取得学分的常用途径,而对其效果则不应轻易下结论。
1.3教学内容单一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继续医学教育仍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内容与工作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1.4工学矛盾因工作和学习时间易发生冲突,工学矛盾已成为困扰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2移动继续教育无缝式管理的定义
我中心根据《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科教兴医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开展了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从教育管理环节上进行实践。我中心于2014年建立院内移动OA信息平台,学员可通过手机在OA平台上学习,OA平台上培训通知、各学科继续教育内容、自学考核、培训后反馈、学分统计等。该方法利用院内移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与现实衔接的移动学习空间,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建立移动数据管理中心,提高管理的主动性,采用科学、方便的监督方法,实现规范化管理。
3实践规划设计
3.1领导重视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的关键中心领导将继续医学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工作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医务科为管理者,做到年度有计划,年底有总结。从体制上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方位投入。
3.2规范化管理是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的保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制度》等,明确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意义、目标。建立继续医学教育二级管理网,科室负责人作为科内继续医学教育责任人,通过继续教育微信群进行沟通和反馈。科教科通过OA平台的数据管理中心定期对各科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监督,对继续医学教育对象的学分进行评定和管理。
3.3加强质控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建立个人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学员在OA平台上学习所得学分作为院内学分,科教科及时进行登记、统计,每季度监督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学分验证作为本年度考核合格的条件之一,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
4具体实践形式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模式,根据卫生技术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多层次、信息化的继续医学教育。
4.1每年开展一次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学习及制定年度计划学习《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管理办法》等文件以及中心各项继续医学教育规章制度,制订年度计划。学分要求:Ⅰ类学分5学分,Ⅱ类学分20学分,院内学分10学分。学员通过OA平台自主学习,根据点击及考核授予院内学分,每次0.5学分。目标为继续医学教育普及率100%、中级及以上职称学分验证率合格率95%。
4.2每半年主(承)办一次浦东新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心开展适合社区卫生技术人员需求的培训班,请院外专家授课,提高中心医务人员医疗业务水平,同时也加强医院间的学术交流。
4.3每季度一次人文素质培训中心围绕“自身人文素质综合发展”开展多形式的演讲、技能比赛,内容包括个人修养、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提高中心医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
4.4每月一次业务讲座中心每月邀请院外专家教授或院内中高级职称人员开展业务讲座,提高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
4.5每周一次业务小讲课结合社区实际需要,采用小班化形式,内容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科多个领域,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使用相互循环培训、现场操作教学等方法,通过渗透于日常医疗活动中的交流获取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4.6OA平台自主学习通过OA平台的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学员可自由选择学习板块,板块包括政策类、中医类、全科类、专科类、护理类、预防类、医技类等,学习后进行考核,合格者记入院内学分,通过移动数据管理中心对学习进行督导。
5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的效果
5.1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通过OA平台的移动数据管理中心,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员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情况和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学分完成情况,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质量,保证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5.2创造良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环境借助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该方法为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提高了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积极性。卫生技术人员能合理安排和选择学习时间,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医疗知识缺项。个人掌握学习主动权,可有效缓解工学矛盾。至2014年底,达到了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100%的目标,并且中级及以上职称学分验证合格率大于95%。
5.3促进临床、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的发展通过移动无缝式继续教育管理方法,提高了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带动临床医疗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的发展。2014年1~9月医疗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014年立项市级人才1名,立项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社区适宜人才各1名,立项市级课题2项、浦东新区局级课题2项、浦东新区科委课题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