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

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文教学成功的经验

篇(1)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语文教师 履职能力

教师业务能力水平对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具有较大影响,缺乏深厚的积累和高超的技巧,是无法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成效的。笔者认为,要想成为新时期称职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强化履职能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注重业务学习提升,不断提升岗位履职技能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经验,停留于传统和陈旧的教学模式之中,而要注重自己知识结构的优化与能力技巧的提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当多渠道开展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提升岗位履职技能。一方面,教师要通过主动学习方式提高履职能力,通过上网浏览教学网站、阅读教学刊物等方式,从中吸取有利于自身教学改革与提升的精华,并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梳理和总结,在学习他人观摩课、研讨课的基础上,将他人语文教学中成功的经验筛选、总结出来,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水平,以此实现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一个人的理解与创新能力总是有限的,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博采众长,将他人的成功经验吸收为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自主创新探究与汲取他人长处相结合,实现教学履职能力的提升,为教学效率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努力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对于信息社会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手段的优化成了必然趋势,而以多媒体手段为代表的信息手段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主要角色。高中语文教师要熟悉这些信息手段并熟练掌握,广大教师应当利用各种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培训,在系统的培训之中提高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与信息手段培训及多媒体教学相关的业务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努力尝试,在实践之中增强多媒体手段运用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要积极尝试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课件,运用电脑软件将课件所需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设计成更具针对性和更加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教学课件,让教学活动如鱼得水、游刃有余。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更要注重提高自身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强化自主设计和创新,让信息化手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三、强化心理研究分析,准确把握学生思想特点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的渗透与教育。高中生在年龄上已经接近于成人,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渴望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渴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魅力,等等,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充分掌握学生的这些特点,将其与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感知基础、身心发展特点之间的联系度。教师只有深入地分析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高中生特点,以在教学设计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掘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心理学知识与教学技巧的有机融合,能够实现于情、于景生动一体的效果,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教学环境氛围的优化。

四、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研究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紧扣住教学模式改革这一重点,提升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一方面,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将其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取它山之石为己所用,实现创造性运用和吸收内化的目标。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依靠自身的努力,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思维探究能力。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教师还应当具备较强的总结提炼能力,对于各种模式尝试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同时筛选出教学探究中的成功之处,实现扬长避短的目标。具备较强的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履职和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创新型和研究型教师。

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致力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履职能力不仅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还应当包括课外资源整合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发掘和整合各种有利于语文教学成效巩固提升的课外资源,发挥其在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方面的作用,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空间,为学生建构立体化、素质化语文学习体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专题学习,如组建文言文探究小组、现代诗歌研究小组、文学社等,对学生开展技巧指导,让他们自主开展活动,进一步发挥课外资源对深化和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让他们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实现快速进步。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发展背景下,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反思,同时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努力改进和提升履职能力,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韦芳.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师能力结构刍议[J].文教资料,2008(16).

[2]赵建松.语文新课程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J].师道,2003(11).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改革创新 提高教学成效

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讲求的是效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与空间,提高教学成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受到教育。面对这样的要求,以往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常用的题海战术、时间战术显然是不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这一点上面应当达成共识,注重教学改革创新,以创新与优化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促进手段,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一、强化课前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备课是教学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课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不仅和教师的当堂灵活发挥有关,而且与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具有直接联系。教学设计不够科学,教师再怎么发挥,也难以上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充分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各项工作,以扎实全面的备课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在备课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备”,首先,注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因为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双边活动的纽带,蕴含着知识点与能力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注重对教材开展有效的分析研究活动,对教材的每一个部分,每一章节、语段、词句,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教材中蕴含的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做到熟练掌握,并结合自身的理解角度和高度,全面分析教材、解剖教材,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理解感悟的通俗内容,进一步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接受程度。其次,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在心理发展方面的变化需要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如何,学生的性格如何,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哪些,这些都应当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重要方面,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够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长处,规避不足之处。最后,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当考虑的重点方面。我在选取教学方法的时候,注重针对学生探究欲望强烈、自主思维水平有所提高等方面情况,进行统筹考虑,充分借鉴其他成功经验,立足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强化学生提前介入,有效提高课前预习成效

语文学习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三个环节。许多教师重视后两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第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准备不充分,影响教学成效。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兼顾课前预习环节,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我在开展课前预习指导方面,注重从两个方面入手,提高预习活动成效。首先,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的差别,科学确定不同类型学生预习的难度,尽量兼顾到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例如在质疑预习方法的运用上面,我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了两种难度的预习提纲,第一种主要侧重于开放性内容,要求中等以上能力的学生运用,第二种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中等以下能力层次的学生选用,这样的方式兼顾学生能力差异,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各尽其才。其次,精心选取各种科学有效的预习方法向学生进行传授,将各种教学媒体介绍的先进预习方法进行本土化处理,将其精髓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与能力有机结合,发挥“取长补短”的作用,全面提升预习成效,如近年来我先后向学生推荐了质疑预习法、“五步预习法”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强化方法模式创新,充分绽放互动教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一定要抓好这个环节,强化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作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教学成效。首先,注重科学设计探究题。在选题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水平和教学目标要求,适当提高一些难度,让学生处于探究状态,鼓励学生运用拓展思维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其次,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工作中,知识点记忆成为了主要任务,在这样的目标体系下,机械记忆成为了主要的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不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活动演变成为教师一手包办的知识灌输过程。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以探究活动作为载体,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多开动脑筋,相互之间强化合作交流,以集体的能力与智慧突破学习重难点。另外,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载体,学习小组不能够按照座位的顺序简单编排,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按照各个方面与能力的学生都充分兼顾的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小组里面的互补性。

四、强化理论结合生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32-02

小学语文课堂上,受到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和学习意识等各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运用。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善于改进方法,使得教学方式和内容偏向于死板和单调,不能很好的为学生传递语文课程的艺术特色和兴趣点,无法保障教学成果。其实,要做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是重点。

一、理念创新是前提

对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其关键在于要创新思维理念。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小学生所处的阶段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有何不同之处。很多老师抱有一成不变的教学观点,对学生群体不做深入的分析。其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学生的群体特点会有所不同。老师要深入分析现代小学生的心态特征,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分析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欠缺。总体来说,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是小学语文中普遍存在的情况。老师们要从这方面入手开展新的教学尝试。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尝试

1.合作式教学的新尝试

合作式教学是通过多人分组的形式,为小组分布课题、任务和话题,供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全组共同提供一份答卷。合作式教学的好处在于让学生之间有了心得交流和经验分享的机会。不过从小学生的认知尚未完全建立,知识水平有限的层面考虑,可以将合作教学放在四年级到六年级进行。比如在课堂上对《郑成功》这篇课文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中解读出郑成功的爱国主义热情,解读出反应当时民众热烈盼望的情感表述和彰显郑成功性格特点的字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字词句的表义和用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能够推动学生寓情于学,有感情的体验课程内容。

2.互动式教学的新尝试

互动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有多种方式。第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和学生进行眼神的沟通,手势的沟通等。同样以《郑成功》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讲座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这种互动可以推动学生去思考和衡量文中某个词汇的用法,寻找最合适的词来体现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很多种方式,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眼神的交流、手势的沟通之外,还可以考虑在校学生的作业、答题试卷上用文字进行交流。小学生有很重的自尊心和虚荣心,这是如今众多独生子女家庭学生的普遍特点。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而言,当堂指出可能会引起学生的不满,而通过试卷、作业本进行文字鼓励却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被老师关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做过这样的尝试,对语文水平不高,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进行书面鼓励,写一些诚恳的文字,表示出老师对学生的看好和重视,这部分学生在后续的课堂反映普遍较为积极,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快的提升。

3.课堂批评方式的创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各种小动作,这是小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尚未养成、价值观念和思想不成熟、心智不完善造成的。也可以说这是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对于这类情况常规的批评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老师要对批评的方式进行创新,少批评、多鼓励。对于屡次违反课堂纪律的小学生,可以通过促膝谈心的方式,以大朋友的身份进行交流。建议不要再课上进行,可以在课下单独沟通,比如在校园里散步的过程中聊聊生活、聊聊学习、聊聊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让学生建立对老师的感情认知和信任,从而推动学生积极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

从心理学来讲,小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意识观念偏向于天性选择,自主意识并不强;这使得很多教学规划无法发挥作用。不过这种心理特征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进行感性的沟通,很容易接受引导。语文老师以鼓励代替批评,走出课堂的局限,这无形之中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以感性亲近替性约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小学生语文课堂中,遵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行为特征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关键。语文教师把握情感亲近、感性引导的原则进行教学,最大限度的迎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成果有重要意义。语文老师要大胆创新,走出固有思维观念的束缚,才能有机会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杨连君.探究小学语文教育的新途径――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学会感恩[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7(07)

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60-01

1 以和谐的关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的年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师生关系最为敏感,教师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在学生的心目中产生的影响会很大,教师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方式粗暴,不注重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会降低教学效果。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笔者充分发挥积极情感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温馨,在笔者任教的班级,一直都倡导平等、尊重的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个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班级后进生感受到尊重,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感受到师爱,只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笔者都热心帮助,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鼓励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三是对学生多加鼓励,不管学生的学习基础如何,只要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或者取得了进步与成功,笔者都及时加以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2 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性和教育投入的加大,各种现代信息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一般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手段在表现方式效果、包含信息容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变枯燥的程序式导入为多媒体趣味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就以一曲《春天在哪里》作为导入的引子,欢快的节奏为整节课营造了浓厚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比如一些说明文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直观感知少,教学理解效果不明显,此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影音资料的补充,可以起到增加教学信息、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教学活动深入进行。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相关类型桥梁的图片资料,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与深刻掌握课文内容。

3 以浓厚的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强化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合理运用,就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笔者在教学网站上面专门下载了反映横渡长江的影片资料,选取其中的精华片段在教学课堂上播放,一下子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我军将士英勇渡过江去的感人画面中,学生内心产生了情感的升华,生动的影音资料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而且让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经常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烘托、配乐朗诵等,提高教学生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以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作为初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仅仅满足于坐在座位上被动听讲,许多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迫切希望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此时,教师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中,以师生互动的途径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将教学中的许多环节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引导、启发与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对照教学思考题,认真研究课文内容,和小组其他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开展巡视点拨,重在帮助解决疑难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让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此外,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还要求学生进行学习交流活动,如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让学生分享自己成功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程度,通过强化交流、提高技巧的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5 以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篇(5)

关键词:生本意识;个体差异;自主合作;探究评价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很多知识都是略懂,没有深刻的记忆和深入的理解,也无法学以致用。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还不够牢靠,当然也与初中语文老师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育有密切关系。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对各种知识进行记忆,而这正是学生最反感的地方,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老师再不采取相关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会落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会降低。

2.教学手段呆板陈旧

初中教育是义务教学的终极阶段,是学生从懵懵懂懂地被动接受教育的阶段到主动有选择性学习的高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处在这个过渡时期,老师应利用丰富的、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高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丰富的教学手段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使用前辈所留下的备课材料,教学手段年年不变,缺少创新和趣味。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厌烦,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读写能力偏低

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日益成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它也给语文教学和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的发展和使用,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阅读习惯等,导致了学生书写能力下降。他们会在网络上寻找各种有趣的文章,并更愿意直接在网络上搜索出老师所需要的作文。

二、教育理念的转变

1.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者是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模式,而是要变革为学生问、学生答、老师补充的新模式。当课程上升到一个新阶段时,老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语文疑问答题卡”,有问题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想问的问题写在卡上,然后随机分发给其他学生,最后谁拿到卡片,就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回答解答。最后,老师读卡片上的问题尽心解答,并分析其中的错误与正确,对一些回答的很好的答案,也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如醍醐灌顶。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地提出问题,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能学以致用,对问题和答案产生深刻的记忆,充分锻炼学生解疑答问的能力。

2.培育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我国的国家文化,是我国的根本语言。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训练,除了一些学习能力和知识方面的训练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发展成长为性格良好、人格健全的综合型人才。

3.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将课堂学习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彼此解疑答问,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共同进步。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告诉我们,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而更重大的意义是,学生在互动中彼此倾诉、聆听,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谦虚好学、团结合作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转变

1.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老师要不断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成长=经验+反思,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老师的专业成长公式。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经验总结外,还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教学。同时,老师要学会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吸取他人的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各种“教学定势”和日常教学行为,因此为基础进行教学科研,研究出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要清晰地认识到,教学上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课堂上的无效是最大的无效。要给学生一些值得他们去思考、会主动思考的东西才是最有效的。

2.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面对这些生机盎然的初中学生,身边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是最有效的。教育在于育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懂得终身学习的人才。就初中生来说,主要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而这也是新课程环境下老师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教学观念。老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客观的评价,以肯定学生的付出、成果,让学生受收获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生已经有比较独立的思考能力了,在语文学习中不能再充当被动的参与者,他们对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的意愿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课堂教学安排中,要通过创设有效载体,调动和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指导,进行相关的双边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老师除了利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创新,将原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筛选出一部分,将其中一些内容交由学生进行讲解,将教学目标体现在教师设计的探究思考题上。探究思考题的设计要综合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难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基础进行教学探索。在学生积极讨论的同时,不仅能及时收到探究教学的实效,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顺利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4.实施分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还要注意另外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在教学中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实施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兼顾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为了保证整个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分类要求、分层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几个不同能力水平的层次,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学,实现均衡发展,让学生在教学和考试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考试考核中,对后进生单独设计题型,只作基础性知识要求,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平衡发展,促进语文教学成效的全面提升。

篇(6)

一、抓好预习习惯培养环节,做好精心准备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将语文教学充分向课前延伸,避免单纯课堂教学带来的种种限制。课前预习环节具有帮助学生解决基础性知识、增加教学内容理解等方面的优势,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无论是哪一种课文的学习,在课前都要挤出时间预习课文,凡是学生自己可以通过相互分析研究、查找资料解决的问题,都应当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得到解决。同时,要将预习活动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提高下一步学习的针对程度。其次,教师要重点抓好对学生预习技巧的指导,相当比例的高中生在语文预习活动中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境地,这是由于预习不得法导致的。教师要强化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预习活动中学会抓住要点,相互合作研究,丰富预习经验,总结学习难点,通过这样的科学预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推广学生中成功的预习方法技巧,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让学生更高效地预习。

二、抓好课堂探究学习环节,激发学习动力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师面对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他们思维能力较强,如果还是简单地进行灌输教学,显然就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时,应当给予学生探究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学习目标,让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活跃起来,增加激情。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师的单向讲授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师生的互动推进,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绝大多数内容都是通过思考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对于其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则由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难点突破。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形成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努力的良好格局,既避免一味地“放手”让教学混乱无章的境地,又有效地控制好师生互动的角色分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而不是直接的答案灌输。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同步提高。

三、抓好当堂学习检测环节,掌握教学信息

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而言,还是习惯于通过课后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这样的检测方式一方面时间周期较长,另一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值得斟酌。为了切实了解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方面的信息,笔者将学习检测环节前移到课堂中,开展当堂学习检测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既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又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笔者都安排了五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时间,如果教学节奏受限,则压缩到三分钟左右,通过事先印制的简要检测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本节课学习难点要点的检测反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取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准确客观地评价本节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在这样的学习检测环节,学生是另一个重要的受益者,他们对照本节课的学习要点难点进行检测,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哪些薄弱环节,课后进行及时的巩固,提高他们课后复习回顾的针对性。实践证明,运用这样的检测方法能够让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更紧凑,每一步教学与下一步的教学方向、思路、内容都实现环环紧扣,上一节课教学目标尚未达成或有待巩固的部分,在下一节课得到及时的巩固,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四、抓好分层目标考核环节,促进整体发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更具体、客观,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另一方面要立足现有实际进行改革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尤其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语文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促进语文整体教学成效的提升。在具体落实环节,主要抓好分层目标的制定与考核工作,针对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最恰当的方式是为学生设置分类目标。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所制定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差异体现了与学生学习状况的统一,具体落实到考核环节则专门对学困生重新设置考核内容,在数量与难度方面兼顾他们的学习实际,予以调整和降低,通过这样的双重考核让每一个学生都寻找到与自己相对应的目标体系进行检测。这种考核的最大优势在于保护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让学困生告别长期处于低分徘徊的状态,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贪大求全,而是要以客观务实的目光和态度抓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在考核环节要将考核内容难度与学生的实际相吻合,并通过这样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五、抓好科学记忆指导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7)

关键词:互动;点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177-01

语文交互式教学是一种围绕“意义”所停止的全面的立体的交互。既包括课堂组织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包括进修过程中的师本互动、生本互动;既包括显性互动,也包括隐性互动;它应当体现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诸多方面。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质量。

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适时点拨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五、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