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药行业工作小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药行业工作小结

篇(1)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声带、室带的慢性病变。临床上以较长时间的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特点,属中医学的慢性喉”的范畴。病因可分为急性喉炎反复发作,未经适当治疗;长期发育不当,或过度用嗓;经常遭受有害气体、粉尘的刺激或平时烟酒过度;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咽炎等。表现为声嘶,喉部分泌物增多等。可分为慢性喉炎,萎缩性喉炎,结节性喉炎(声带小结)。病程较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交流。我们从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运用中药清喉汤加减治疗慢性喉炎3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1.1主要症状:声音嘶哑。

1.1.2次要症状:咽喉干燥或疼痛,或伴有咳嗽、咳痰、清嗓、异物感等症。

1.1.3病程较长,声音嘶哑时轻时重。

1.1.4喉部检查:喉黏膜多有暗红色充血,肿胀或萎缩,声带肿胀、肥厚、声门闭合不全。具备主症、体征,要结合病程即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2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1.3排除标准

1.3.1不符合上述慢性喉炎诊断标准者。

1.3.2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3.3有过敏体质者。

1.3.4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1.4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30—50岁,平均(32±10.2)岁,病程0.3—1.8年,平均(0.5±1.2)年。对照组33例,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30—55岁,平均(33.3±11.1)岁,病程0.34—2.2年,平均(0.6±1.34)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实验室及X线检查等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

2.1加强教育,在急性期应及时选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治疗。

2.2治疗邻近器官的慢性炎症,如鼻、口腔、下呼吸道疾病,包括病牙。

2.3勿饮烈性酒和吸烟,避免辛辣、酸等强烈调味品。

2.4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减少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

2.5生活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2.6清晨用淡盐水漱口。

2.7适当控制用声,用声不当、用声过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喉汤口服,方药组成(葛根30g 、 薄荷10g 、 银花15g 、 连翘15g 、 桔梗15g 、 元参15g 、 郁金10g、节根15g 、 甘草10g )。上药九味,加入1000ml,煮取300ml,倒出药汁,再加水500ml,煮取200ml,去滓,两次药汁相合,煮沸,温分三服,空服为宜,一日三次,共用2月。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结分)/治疗前积分×100%。

3.1.1治愈:发音恢复正常,喉部检查正常,疗效指数≥90%。

3.1.2显效: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明显减轻,喉部体征改善,疗效指数≥66%。

3.1.3有效:声音嘶哑及喉部不适感减轻,喉部体证改善,疗效指数26%—<66%。

3.1.4 无效:症状和喉部体征无明显变化,疗效指数<26%。

3.2疗效评估方法:

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中临床治愈有25例(71.43%),显效6例(17.14%),有效2例(5.71%),无效2

例(5.71%),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中临床治愈有13例(39.39%),显效8例(24.24%)有效5例(15.15%),无效7例(21.21%),总有效率78.79%,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4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心电图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变化。

4讨论

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声带,室带的慢性炎症病变,以较长时间的声音不扬,甚至嘶哑失音为特点,病程较长,西药在此病方面没有较好办法。中医认为此病为肺气虚寒、肺阴亏虚、肾阴不足、虚火滞喉和邪毒久留、气血瘀阻、咽中闷塞、津液干枯、喉失津养。我们采用中草药,葛根、薄荷、辛凉发汗解表,疏散风热,解热生津,清利头目,利咽化痰,更有芦根止呕除烦,主治肺热上蒸,殃及咽喉等症。银花、连翘、元参、郁金,清热解毒,消痛散结,行气解郁。咽喉病位在上,故加用桔梗引药上行,桔梗、甘草相合以开宣肺气,祛痰排脓,使药性直达病所。对治疗慢性喉炎疗效明显。故我们从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对35例慢性喉炎患者实施中药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篇(2)

医药产业一向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高新支柱产业,其中新药开发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创新才能发展。但何为新药,依赖于新药的定义,只有明确了新药的界定,才能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思路,指明方向,才能保证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准。

1 我国药监史上对新药的三种定义

1985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将“新药”定义为“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同日施行的《新药审批办法》第二条又作了补充规定:“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新修订《新药审批办法》,规定“新药系指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我国未生产”实际包含了国内外均未生产和国外已生产而我国未生产两重含义,再加之所谓“按新药管理”,可见新药外延的宽广。这是由于当时我国制药企业刚起步,研发能力较薄弱,产业生存能力差,国家在制订政策时往往更关注于如何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体现在药品注册过程中,就是使创新能力低的医药产业获得更有利的发展空间,所以设立了一个外延宽广的新药定义,涵盖了许多创新度不算高的“新”药。同时我国还对新药采取保护主义,如新药不仅可以得到行政保护,而且还拥有市场独占权和自主定价权,期望通过此举来鼓励药品的开发和创新。

当然这一系列的优惠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制药企业的研发热情,鼓励了药品的创新。但是宽泛的新药定义就像一把双刃剑,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还在扼杀着创新。因为开发一个新化学实体(NCE),相对后面几类改良新药,其投入更多,风险更大,周期更长,制药企业、研发机构基本上更多青睐于“改良”而不是“创新”,以取得新药的名义,获取各种优厚待遇,从而使我国不知不觉走上了科研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道路。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其成员国,必须遵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按照该协议,除第27条第2、3款中规定的某些例外,在一切技术领域中的任何发明,不论是产品还是方法,只要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均有可能获得专利。而且专利的保护和专利权的享有,不能因发明地点、技术领域、产品是进口还是在当地生产而受到歧视。并且对任何符合上述“三性”的产品或方法(包括药品)给予至少20年的专利保护[1]。这就对我国医药行业创新不足、仿制严重的情况提出了挑战。为了符合WTO规则的要求,在2002年9月15日实施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重新界定了新药的概念,将其规定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这一概念的调整,使得新药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我国未生产但从国外进口的这部分药品,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新药的外延,进一步鼓励了药品的创新开发,但仍有一部分新药是仿制未在我国上市的国外药品。在随后施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仍进一步补充了“已上市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的,按新药管理”,在鼓励药品创新的同时兼顾扶持民族制药业的发展。这种“保护主义”态度仍难以根除我国医药行业创新不足的弊端。

为了彻底解决我国仿制药泛滥、制药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在2007年7月10日修订完毕,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彻底取消了“按照新药管理”的概念,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或增加新适应证“,将不再作为新药管理,只能按照新药申请程序申报,只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不再颁发“新药证书”。这也就意味着新药的范畴只包括NCE和在原研药基础上的创新,此举明显缩小了新药范围,进一步鼓励药品实质性的技术创新,有效地解决了目前新药管理过于宽泛的问题,对制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另外,卫生部于2007年5月1日开始生效的《处方管理办法》中第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因特殊诊疗需要使用其他剂型和剂量规格药品的情况除外。”该条款正与我们的新药定义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力度。因为医院采购数量所限,基本只能选择新药和优质优价产品,这样创新者生存,无形中促进企业努力创制新药。同时鉴于高质量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淘汰一些实力较弱的小型企业或促使一些企业合并,使行业的结构得以优化。此次定义的改变可谓是一举多得。

2 小结

纵观这一系列新药定义修订,很明显地凸现了政策导向――我国鼓励药品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药品创新扶持力度正在逐步增强,所制定的“新药”标准也正在逐步提高。曾经的“改良新药”,虽然不再是新药,但仍然保留了其按新药申请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对新药的态度在由“保护主义”向“审查主义”过渡。

总之,药监部门始终力求在政策和制度上为药物创新搭建一个平台,目的是为了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新药研发工作,改变我国药品结构以仿制产品为主的现状,避免“新药贫国”的悲剧。随着新药定义的日益严格,创新的要求也日益强烈,创新点成了一个制药企业的生存点。相信在国家鼓励创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引领下,我国的新药研发也会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体会;思考与探索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以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为对象的学科,主要阐述各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主要的治疗方法,其内容丰富、领域宽广、涉及诸多学科。对于五年制高职医药专业的学生来说,本学科是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促进药学、药剂、医药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本医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药品在临床防治疾病中的的应用,从而更加适应现代医药工作。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其所涉及的学科内容非常广泛,而对于五年制高职医药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医学基础比较薄弱,又没有机会去医院进行相应的临床实践,同时教学课时量有限,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需要的医学知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

由于《临床医学概论》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等各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教学内容较多,教师要想面面俱到,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所以需要认真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把握该学科新进展的同时要钻研教学大纲,调整教材内容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对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的五年制高职医药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的教材更换了多次,最初选用的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赵增荣主编的《临床医学概论》,此书不仅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儿科学及诊断学基础的内容,还包括大量急救医学和传染病学的内容,其内容庞杂,涉及疾病众多,对于我校的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全面系统的学习过相应的医学基础课程及桥梁课程,比如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及病理学、诊断学等学科,而已经学习过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因为课时量和其基础所限,掌握也很不扎实,所以在有限的课时量制约下想让学生掌握本教材内容非常困难。随后我们选用了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格桑泽仁主编的《临床医学概论》,这本教材增加了实验室诊断的内容,删除了急诊医学的内容,传染病的内容也相应有所减少,整本书感觉更加简单、重点突出。但本书中大量体格检查的内容对于我校将来主要从事药学工作的学生似乎用处不大。

现在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於平主编的《临床医学概论》,这本教材删除了体格检查的内容,保留了诊断学基础、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同时把内科常见疾病作为基础内容和主要内容,其它学科内容则相对精简。此外,本教材还增加了新版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医学相关知识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掌握重点,也更加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1]。

2合理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内科学作为基础所占比例较大,列为教学重点,而在内科学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作为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将其列为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当然,在每个系统的疾病中间,又根据发病率的高低而有所侧重,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点。神经内科和精神科疾病相对来说专业性较高、难度较大,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重点。其中急性脑血管病作为当今社会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我们将其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重点内容。确定教学重点后,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将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确定为难点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授课时间,变"全讲"为"选讲",对重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重难知识点进行透彻的、详细的讲解,而对于疾病的病理、病理生理等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一带而过,这样,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到条理清晰,重难点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3.1 PBL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本课程教学中是教师首先要根据授课的内容查阅相关教材、文献、临床资料等,然后编写病例,并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一周教师将准备的资料发给每位同学,要求同学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后,课下分组进行讨论。课上教师通过分析病例提出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来回答,回答不足之处,再由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3.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掘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讲解原发性高血压一章中高血压对靶器官的危害时,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生气后血压容易升高并发生脑出血","为什么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启发学生思考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骤升使动脉瘤破裂出血,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血管病变影响肾功能导致肾衰,在教师提示下多数学生基本能够回答出原因,这样不仅改变了学生上课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且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3.3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本课程教学中,在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设定疾病的典型病例,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病例,分配角色,然后根据病例情景进行模拟演练,完成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任务。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能,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4讲授法 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本课程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准确、简明的总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

4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我校拥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全天开放的微机房便于教师和学生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拥有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便于教师进行多媒体授课;拥有宽敞明亮的实训室和充足的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这些教学资源都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有利条件和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加以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医学概论》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因为我们不是医学院校,所以没有机会组织学生去医院进行真正的医学实践,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还要从教学手段上下功夫。我们需要精心制作一些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对学生眼、耳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唤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当然,教师不是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必须针对课件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充分的师生互动,使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力辅助工具。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也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将需要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将起到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与综合应用。以上只是笔者从事《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工作的一些粗浅体会,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新型药品经营管理人才和药品生产企业技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知识作为医药高职学校教学中重要的专业知识,在药品经营、药品管理和医药企业生产人才的培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於平,傅蓉.临床医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篇(4)

    1小组学习

    该方法是指将班级学生均匀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5~6人组成,小组自选组长。教师布置题目(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各小组自行组织学习讨论,搜集相关资料,制定具体计划,协商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任务。之后,各学习小组展示汇报成果,全班同学对各组成果进行评议,最后教师总结。例如,在镇静催眠药这一章教学中,在介绍了苯二氮艹卓类、巴比妥类等药物后,给各学习小组布置任务:①收集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非处方药,包括氯美扎酮、谷维素、乙酰天麻素等,并制成课件(PPT);②如何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准备:各小组接受任务后积极讨论,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多方收集资料,制作PPT。实施:各小组代表按抽签顺序上台采用PPT演示结合讲解,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介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OTC),每人限制时间5min。评价:每组推选一个同学作为观察员,从收集的药品数量、PPT的质量(清晰、美观、简明等)、讲解的情况三方面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其他同学也可主动参与评价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而如何指导患者合理应用镇静催眠药,可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法完成。小组学习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讨论,在药理实验实训中更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各组间学习任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经过多次的实践探索,发现只要教师能够选取内容和难易程度适宜的教学章节,该方法能够在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养两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小组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咨询和辅导作用。在运用小组学习法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综合能力也在同步提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2案例分析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这些内容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抽象,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完成这些内容的理论教学后,给出以下病案,作为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查资料,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案例:患者,80岁,男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前列腺癌(施行摘除术),吸烟。服用氨茶碱100mg每次,每日3次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给药西咪替丁300mg每次,1日1次。为了简化服药方法,将氨茶碱改为200mg每次,1日2次。4d后,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到急诊室治疗。增加西咪替丁的用量300mg每次,1日4次,3d后,又因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入院。入院后,出现痉挛,脉搏快而不规则,收缩压60mmmHg。发现房颤、室性心动过速,胸部X光片诊断为肺气肿。为治疗心动过速追加钾剂。入院24h后,静脉注射洋地黄,开始痉挛,虽然给予地西泮,血压仍低下,后因心动过缓死亡。学生们课后看书查资料想答案,手脑并用,在课上讨论发言时,各组代表侃侃而谈。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讨论,同学们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年龄、肝肾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明显加深。合理运用案例分析法既达到了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的目的,又使抽象的药物知识具体化,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会处理问题,其形成的情况则是参与者、观察者一起卷入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并急于得到结果,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动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背景材料和角色,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结束后,再让“演员”发表看法,全班一起讨论,最后教师给予归纳性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这样的实训方法学生参与兴趣高,情境强,效果好。在药理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模拟药房或药店轮流扮演患者、药师、观察员角色,开展“询病荐药”“用药指导”实践,既可使学生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的情感,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可使学生在感悟职业角色的内涵中,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把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规范的职业行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在感冒、疼痛、失眠等常见病症的治疗药物的教学中可采用此法。

    4先做后学

    正确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正确识读药品说明书,根据药品说明书指导患者用药,这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使学生有效掌握此知识和技能,运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如在学习“药品分类管理”与“药品说明书阅读”这两个内容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周末时间到药店去见习,观察药品摆设,同时收集处方药、甲、乙类非处方药(OTC)包装盒及药品说明书各一份。学生们尚未学过药品分类管理知识,不知什么是处方药与OTC,于是便带着问题去认知,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已获得部分真知。而后,大家对着自己手中的包装盒和药品说明书听老师讲解,感觉特别直观,易于理解。讲完后,做练习,要求学生两两相对,交换药品说明书,并根据药品说明书互相回答下列问题:①药品名称有哪几种表现方式?②根据批准文号说出药物的类型。③说明有效期标注的方式,说出药品具体可使用到哪一天。④假若你是药师,应如何指导患者用此药?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5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或概念图,是一种开发思维潜能、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人类的大脑思维呈现出的是一种放射性的树状结构,而我们日常在总结这种思维时往往采取诸如1、2、3、4这样的直线型方式,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思维导图”则采取一种独特的画图方式,将思维重点、思维过程以及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清晰的呈现在图中。药理学内容丰富,每章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二十多个药物,各类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应用注意事项等似是而非,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导图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追忆,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清晰思维,牢固记忆。如β-受体拮抗剂思维导图(见图1)。

    6实验实训

    医药行业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服务对象是人,工作的终结目标是维护人的生命和促进健康。因此,对于未来医药行业的从业者,对其综合职业素质应有更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涉及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这中间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职业素质教育资源。作为一个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恰如其分地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和严谨规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促其职业素质的养成,并将此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认真周密的设计;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每一个具体的操作都要求做到准确规范、一丝不苟;并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分析和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规程,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专业;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60-03

“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即将学历教育规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国家标准中的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融为一体,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突出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目的,不仅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际中的要求相一致,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职业岗位环境和工作要求,具备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与资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缩短了磨合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由于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对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所以应将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一体化,让学生既达到学历教育的标准又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由此可见,“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的应知、应会融入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实行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交叉。那么,高职医药物流管理专业究竟如何来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呢?笔者以所在学校医药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探索为例,论述如下。

一、制定医药物流职业标准,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依据

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它描述了胜任各种职业所需的能力,反映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保证职业教育密切结合生产和工作的需要,使受教育者和培训对象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相适应。“双证融通”就是要把职业标准中的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去,这是开展“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基础。

由于我国至今尚无国家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医药物流职业标准,为此我们在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到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协同上药集团、九州通医药、上海医药物流中心、上海医药分销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医药分销中心有限公司等企业制定了医药物流职业标准,这就为实施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医药物流“双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对照医药物流职业标准,结合高职医药物流管理专业未来的就业岗位,在对每一个就业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及其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由22门课程组成的三大课程教学模块(如图1所示)。这22门课程都是按照项目或模块化的结构开发的,覆盖了医药物流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做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医药物流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

三、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就是要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使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融为一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而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由此可见,“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即兼具“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要能够做到在理论授课当中作为教师,在实践操作当中可以作为“师傅”,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为了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建立了与医药物流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模式,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医药物流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挂职锻炼。到目前为止,已安排了7名教师到医药物流企业、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食品药品监管局顶岗实习和挂职锻炼。

2.利用寒、暑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安排了5名教师去培训和学习。

3.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已有4名教师取得了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4.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学校设立了“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对“双师”素质的教师予以倾斜,以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四、制定融入医药物流职业资格考核鉴定要求的课程标准,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行动指南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等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与教学评价的依据。课程标准要按照实践导向、行为导向、行动导向、过程导向的要求来制定,并且要将医药物流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去,同时还要引入企业评价的要素。一份规范的课程标准应包含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描述及学时安排、实施要求(包括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法、教案编写、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教材及参考资料)等。遵循上述要求,我们将22门主要课程的课程标准全部制定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实施。

五、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载体

“双证融通”是以顺利实现学生就业为目的的,因此,“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课程教学载体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只有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编写的、渗透了医药物流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内容的教材,才能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才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也才能真正做到“双证融通”。目前,我们已经编写了4本符合上述要求的项目化教材,分别是《医药运输管理实务》、《医药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医药冷链物流管理实务》、《医药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

六、建设生产型、仿真型校内外实训基地,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依托

如前所述,“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采取的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才能满足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前,我校医药物流管理专业已建成了由医药运输仓储3D动画体验实训室、上海市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医药物流公共实训基地、医药物流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组成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仿照真实的职业环境,分别按照岗位模块、角色模块、操作流程进行建设,能够提供医药商品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等一揽子实训操作。与此同时,还建设了8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部分就业岗位,还参与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一方面根据企业对医药物流人才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帮助我们修改、制订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派经验丰富的物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学生开设物流实务讲座,还承担了部分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七、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根本

“双证融通”是为了培养学生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或资格,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能否具备未来岗位的工作能力或资格,固然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但这只是外因,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学”,这是内因,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技能形成的全过程中去,才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导入―新授―小结―作业”的模式,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虚拟演练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建构任务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项目或案例导入―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组织讨论―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真正做到了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使课堂变为车间,教师变成教练,上课就像上班,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实现了有机统一。

八、搭建医药物流职业技能鉴定平台,开展医药物流职业技能鉴定,这是实施“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落脚点

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有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普通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没有专门的医药物流职业资格证书。为此,我们联合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在2014年4月份向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提交了关于《开展物流师(医药物流储运师)的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申请报告和可行性论证方案,现已获得审批。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成立了医药物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2.编写了医药物流储运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训教材。

3.设计、制作了由950道题目组成的医药储运师理论鉴定题库,以及由50个技能项目组成的医药储运师技能鉴定题库。

4.开发、设计了医药储运师职业技能鉴定软件平台。

我校医药物流专业的学生在通过了医药储运师理论知识和技能鉴定考核后,还要到指定的医药物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3~6个月,通过了合作企业的实习考核后,才能最终获得医药储运师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取得进入医药物流企业的“通行证”――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获得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资格的认定,为学生就业之后能很好地适应岗位提供了演练的机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合。

参考文献:

[1]李月芳,蒋庆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1,(35).

篇(6)

【关键词】 医学图书馆; 特色服务

生命科学和医药卫生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知识高度聚集、信息量大、更新快是其主要特点。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变革服务方式和内容,改变落后的工作方式,寻求新的知识型服务模式已成为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普遍共识。

除传统的图书期刊借阅、用户培训等工作,医学图书馆应借鉴国内大学、公共类、科研类图书馆已经形成的相对成熟的工作方法,开展一些特色服务,下面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1 特色服务方式

1.1 科技查新服务 医药卫生查新咨询工作是医学信息人员以高水平文献检索能力为基础,通过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对比分析,并经过检索人员的综合分析研究,正式向政府部门申报医学科研项目提出新颖性评价报告的指令性和规范性的医学科技情报分析咨询工作[1]。本院图书馆承担了每年卫生局科研课题的院级初审查新工作。对医务人员申报的课题,由图书馆员先进行中外文文献检索,把好第一关,保证课题的新颖性,然后再由医院专家评审委员对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进一步审查,其中图书馆的查新报告作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全部通过后再向卫生局申报。经过层层把关,保证了本院申报课题的质量和通过率。

1.2 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推送体现了“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即图书馆员根据用户的专业、兴趣筛选信息,主动以Email、网站等形式推送给读者,一来图书馆员的信息源比较广,二来节省了医务工作者的时间,能快速获取领域内的最新消息。

信息推送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药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2)各类会议、培训信息;(3)各类数据库商的优惠活动信息;(4)各类学习资源(培训PPT、视频等);(5)网络免费医学资源导航。笔者所在医院已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建设,图书馆在OA系统中有自己的公共主页,馆员不定期的上传各种资源供用户浏览下载。

1.3 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高层次的读者信息服务,可以分为面对面咨询,以及数字参考咨询,前者属于传统的服务模式,读者直接向图书馆员提出问题,这样比较直接,也能进行深入交流,体现了亲和力;另外一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也称为“虚拟参考咨询”、“网上参考咨询”等[2],常见的服务方式包括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电子表单咨询、留言、基于实时的交互技术的在线咨询、基于网络合作的数字参考咨询等。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都开展了实时交互式数字参考咨询[3]。此外,随着近来微博客的发展,许多高校图书馆、图林界学者也开通了官方微博,网友们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微博提问,反应快速,彻底打破了地域的界限。通过官方微博,图书馆可以加强宣传,及时更新活动信息和资源信息,不但使本馆本单位读者了解了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也使更多有条件利用图书馆的潜在用户了解了图书馆,正确认识图书馆,促使用户有信息需求的时候能够去寻求图书馆的帮助[4]。

1.4 成立学习研讨室 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空间,汇集了各种信息。在日本,许多图书馆提供有“个人研究室”、“小组学习室”,在我国上海图书馆也提供有十几间这样的专家、学者及领导“个人研究室”[5],我国许多高校、研究所图书馆也设立了这样的学习空间,可供三五人或十几人同时开会交流,医院图书馆也可设立这样的空间区域,建立小型学习间、小组讨论间等场所[6],并设相应的教学设备,进行小型的病案讨论、科研交流、教育培训等等,借助图书馆丰富的印本和电子馆藏,也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笔者也希望相关领导能考虑此类建议,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家学习、交流、休闲、思想碰撞的场所。

1.5 定题服务 又称SDI服务,即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定期地将符合用户需求的最新信息传送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模式。对于医药卫生行业来讲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临床工作者每天有大量的临床工作要处理,互联网给了其太多的需要不断更新的信息,情报人员可以充分发挥情报检索的优势,对医院的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医务工作者的需求进行跟踪,定期提供特定专题研究相关文献的题录、文摘、核心期刊目次及原文文献、文献分析报告等信息,以网络、即时消息、报告、动态册子等形式出来,便于医务工作者及时掌握和了解专题的国际国内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省去了医务工作者在信息海洋中找寻的苦恼。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定期出版内部刊物《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由专人负责跟踪某一类信息源,翻译发表国内外(主要国外)的图书情报最新研究进展和动向,供情报研究人员参考,值得借鉴。

1.6 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色专题情报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在2008年初手足口病流行、“5·12”汶川大地震、人感染禽流感、三聚氰胺及OMP奶粉事件、2009年甲型HlNl流感等一系列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通过情报研究内刊和声像载体,编辑、发行了以“快、专、全”为特色的系列情报研究专刊和声像片,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专家提供文献参考和咨询服务平台,为专业人员和机构提供情报及宣教服务[7]。医学图书馆在汶川地震和手足口病发生时也快速收集整理了地震后的疫病知识、防疫措施专辑等,通过印本和网站的形式提供给医务工作者、救援人员和疫区患者及家属[8]。

医院在遇到这类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整合、加工和传递,准确、迅速地提供最优、最佳的信息服务[9],并且作为宣传阵地向患者和家属普及健康知识,这就对情报人员的知识构成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大型医学图书馆或省级以上医学情报研究机构具有较强的情报分析与研究能力,而一般医院的医学情报机构要想做好此项工作,情报分析能力则需进一步提升[10],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人——专业化的情报研究人才。

2 小结

特色服务的内容没有固定模式,依据每个医院的具体环境不同而各异,只要满足了用户需求,就是好的方式。如有的医院开展了富含健康文化理念主动人性化服务的“ 温馨提示”[11],开展“阅读疗法”、“图书治疗”,设置“电子版”健康教育宣传栏、编辑发行内部刊物、设计“健康教育咨询台”等,并主动向读者提供自我保健、减压放松、心理调适等相关图书及文献,取得了良好效果,充分发挥了医学图书馆的信息优势。

笔者也希望同行业者间多多学习交流,共同推动医院图书馆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周国正.医学科技查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 28(1): 75- 77.

[2] 韩丽风. 试论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参考服务//[M]. 中国图书馆学会编,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367-369.

[3] 徐一新.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研究与应用[J].图书馆杂志,2004,23(11):40-41.

[4] 陈丽纳.微博客(Micro-blog)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4):32-36.

[5] 周青.试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未来展望[J].图书馆,2004,9(1):73-75.

[6] 刘蓉晖,宫长利.医院图书馆如何适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 6 (31): 180-181.

[7] 任建琳,江力波,徐文怡,等.医学情报研究工作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5):44-47.

[8] 张蜀平,龙旭梅,刘鹏年,等.为突发事件提供特色服务[J].科技信息,2009(1):753.

[9] 章娟.图书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服务工作[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196-197.

[10] 董时军,胡玫,卢福昱,等.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情报研究及其实践[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4):51,64-67.

篇(7)

本文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调查该学院180名药学类本科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程度,提出对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问题思考和建议,助力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

一、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就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用来促进高等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2016年,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和指导,为高校营造了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从医学院校层面来看,药学的学术发展及医药相关产业链的进步同样需要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对药学本科生也同等重要。医药事业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发展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药学本科生要在原有的专业知识上创新发展,才能不局限于原有的知识体系与就业框架,让医药行业生生不息。创新创业教育助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药学本科生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调查显示,92.53%的调查对象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拓宽就业渠道,在就业形势紧张的今天,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88.36%的人相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时更能凸显自身的优势。然而,调查结果发现,仅有29.41%的调查对象对创新创业有所了解,绝大部分人(70.59%)都不太清楚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调查对象中十分了解我校或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相关措施和政策的仅有8.29%,有所了解的人只占总人数的35.74%。药学类本科生对创新创业方面普遍认识不到位。主要原因:药学类大学生更倾向于“技术型”,而非“创新创业型”,普遍倾向于从事药学技术类工作,很少主动吸收;学生普遍倾向于医疗单位就业,对创新创业方向和政策认知度较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普遍缺乏针对性指导;学生了解的创新创业知识未能与自身药学专业相结合,缺乏专业性、针对性指导。[2]

2.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上,仅有16.32%的学生认为学校足够重视该方面教育,并积极传播相关方面知识;65.16%的调查对象表示学校偶尔推出创新创业类相关活动,但校园里并没有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教育氛围。分析认为,目前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活动较少,形式传统单一,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凝练成一套教育体系;学校在创新创业指导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比赛或者活动上,普遍缺乏实践性,实战平台较少;学校传播创新创业知识的渠道有限,氛围不够浓烈。

3.缺乏实践经历丰富的创新创业导师。大部分药学本科生偏向于直接就业,找一份与药学相关的工作是理想的就业选择。只有13.56%的人认为药学生创业应选择与药学相关的专业,能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在创业实践上。更多的药学生偏向于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风险较低等领域进行创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方面知之甚少,又缺乏创新创业导师可以提供咨询参考。学校也尚未提供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领域学生处于“无导师”状态;学生接触到的教师普遍为药学类或者思政类等领域教师,并无实践经历丰富的创业导师可以提供创业指导或者创业咨询服务。

4.“大班式”教学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大班课堂授课模式不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药学专业的“大班式”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个人的创新思维发展。同时,授课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也存在着疑问。学校目前的考核制度主要由卷面考核组成,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75.34%的人希望教师在授课中能推陈出新,开创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新的授课模式,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要跟上社会的需要;59.24%的调查对象表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知识也应当与时驱进。

三、对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校企联动,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药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校企联动搭建起了一座实践的桥梁。从2014年至今,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广东润和生物公司共同打造“润和班”,由学院和企业领导共同担任该班级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创新就业,实习转化为就业率较高,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为药学类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创造契机,一是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渠道,与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二是尝试启动“校企见习计划”,企业提供岗位给非毕业班学生见习,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到药企参观学习;三是加强校企联动,学校与企业“一站式”培养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创新型人才。[3]

2.搭建药学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药学院“一站式”培养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2016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与多家单位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加上广东医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意园等平台,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助力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实现大学生“论文出自生产线、科研走进操作间、创业依托孵化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效果颇丰。2015年,国家大力倡导孵化器建设。针对药学类本科生,应该打造一个有药学专业特色的专业型创业基地。[4]辅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应该为药学类本科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多元化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广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识;在创新创业方面,各类创新创业的比赛不能局限于项目计划书,还需要有“实战”平台。[5]

3.试点开设“卓越药师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先试点小班教学,开设首个“卓越药师班”。教育大计,以生为本,小班教学,才能卓越培养。在2012年11月9日,教育部、卫生部了《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确定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125所,改革试点项目178项,已经确立了卓越医师的精英培养模式。高校面向药学类本科生,开设“卓越药师班”。除综合课程,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等相关课程进行小班教学,配备“卓越药师班”专业课程导师、创新创业导师;班级成员需在大学期间每年完成或者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常态化增设创新创业、英语口语课程等指标,“精英化”培养药学本科生。“卓越药师班”等小班教学模式可作为药学本科生精英教育,提升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改革方向。

4.健全创业项目导师制度,推动大学生项目落地。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为例,每年许多企业负责人到学校开讲授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特定的创业项目上,配置项目导师制度。一方面做好“引进来”工作,引进优秀的企业人员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第二方面鼓励药学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的教学模式,选派学校教师“走出去”到优质企业挂职学习,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和行业前沿;建立创新创业拓展班,设置创新创业奖励资金,大学生自由组队完成某一创新创业项目,由企业导师进行创业指导,进行实战演练,发掘种子项目,推动项目落地。

四、小结

目前,药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尚且一个起步期,高校若能全方位的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战略规划,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培育社会精英的同时也必将助推学校的自身发展。

作者:李思 刘伟东 李宝红 单位: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薛成龙,卢彩晨,李端淼.“十二五”期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回顾与思考———基于《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

[2]王爱侠,赵梅.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科技风,2015,(04).

[3]吴启迪.推进大学教育创新适应并引导社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