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7 17:29: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会计改革 准则理论 发展趋势

我国在“十一五”其间的会计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但规范了会计行业的运行,而且保证了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着承下启上的历史作用,并且还面临着严重的市场挑战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因此,推行新形势下的会计改革刻不容缓。当前的会计改革将更加符合我国的市场发展趋势,能够进一步完善会计行业的各种运营行为,有利于新型会计标准的建立和推行。

1、新形势下会计改革准则的内容

“十二五”时期的会计改革更偏向于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会计行业,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目的,同时落脚于提高会计质量,兢兢业业,艰苦开拓,不断创新行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还要以人才的培训、行业法规建设、相关理论研究、行业认证和控制、信息化建设和准则制定为核心,全面开展会计改革工作,加强我国经济社会的结构建设。

新形势下的会计改革准则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会计信息作用环境的变化、间接管理体制的完善、新形势会计改革依据的改变和现代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

1.1、会计信息作用环境的变化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迅猛前进,国内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当前企业发展的要求,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已经不可抵挡,由此看来会计信息作用的环境特点已经从以前的单一闭塞转变为当前的多样开放,与此同时,应用的会计标准也要尽量与国际通用的行业标准相匹配,尽可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与需求。

1.2、间接管理体制的完善

新形势下的会计改革要求提高间接管理的力度,不断深化和完善相应政策与体制,充分发挥国家各隶属部门、地方政府、基层事业或半事业单位和企业管理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使整个会计行业更加规范化和合法化,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活动的打击力度,杜绝一切以会计手段为基础的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比如做假账、坏账等等。

1.3、新形势会计改革依据的改变

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促使着会计改革的依据发生变化,世界先进的理念和研究成果不断涌进,当前会计改革的广度和高度更是大大超出以往。依据的改变有着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国际财务报告和审计准则的影响,使会计的改革必须与世界的发展趋势相匹配,不能一味的闭门造车,蜷缩在有限的发展空间内;其次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影响,改革的准则和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自身的国情,而不能将其他国家的经验直接生搬硬套,从而造成准则的“水土不服”。

1.4、与现代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

会计行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自身的反思与改革,其他行业的辅助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要建立和健全与“走出去”战略相符合的国际服务行业,不断深化会计事务所的运营领域拓展,加强专业团队的建设,持续提升社会公信力和民众信服力。

2、新形势下会计改革准则理论的发展趋势

不能否认的是,国际范围内的会计专业交流和研究已经为准则的制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是必然的,然而,迈进国际市场并不意味着会计行业的发展就能迎来新的高峰,规范化和技术化同样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早已摒弃了闭关锁国的发展政策,从最先的沿海经济城市的开放到后来的内陆城市发展,从部分引入私人营运制度到全面开放私人企业的建设,我国正在一步一步努力的和国际社会接轨。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人均GDP居于世界榜首,更为会计行业的世界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我国还取消了许多会计行业的限制,加大了与国际的接轨力度,为会计改革的准则理论带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其他地域的经验与教训。

2.2、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传统风俗中,规矩是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标准,对于现代会计改革的准则理论也同样适应。会计行业的改革要想顺利落实到每一个会计环节,规范化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落实的时候能够对实施行为的正确与否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规范化的会计改革准则理论是顺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

2.3、技术化的发展趋势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会计作为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行业,技术的地位更是不可忽视。会计行业的专业技术,比如成本预算技术、审核技术、数据储存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等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特点,不能在现代化的会计行业中还是使用着早已经被世界淘汰的技术,这样极其不利于会计行业的进步与技术的创新。

3、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各项经济政策也需要作出适当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不仅仅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加快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此时,我国会计改革的准则理论更要充分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同时排除各种不良影响,积极进行行业创新,从而帮助我国经济社会有序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孙铮,刘浩.中国会计改革新形势下的准则理论实证研究及其展[J].会计研究,2006(9):15-22

[2]吴水澎.对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会计之友,2012(5):14-17

[3]邓启稳.改革开放30年会计理论研究回顾[J].财会月刊,2008(31):48-50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各个产业在科学技术的冲击下得到新的发展,不仅给国际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带来巨大的机遇,还给传统企业的管理体制及组织形式带来极大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而财务会计作为经济管理中的子系统,在当前形势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石油产业作为经济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财务会计系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在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1-2]。

1企业状况

中国石油行业经过数次改革,于1998年,重组创立了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1999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起设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在纽约及香港上市。公司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等多个业务领域,成长为一个上下游一体化、产销一体化的综合性石油公司[3]。

2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信息化现状

石油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经济管理模式必须跟随国际企业的步伐,财务报告及信息的公布必须达到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我国石油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20世纪末期,我国石油企业建立起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从FMIS3.0开始转变到FMIS5.0财务系统,在FMIS3.0财务系统中主要是依靠人为的操作,FMIS5.0财务系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不仅增加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拉低了会计处理效率,会计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会计的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交易业务,其工作密度十分大。FMIS5.0财务系统的出现不仅改革了这种缺陷,还使会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规范。FMIS5.0财务系统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对账证的核对及财务报表的核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我国石油企业在2000年至2005年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构架,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模式,不管是在会计管理制度上还信息流程上均具有巨大的革新,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的发展,即FMIS6.0,至2007年的FMIS7.0财务会计系统的出现。在这两年内,我国石油财务实现了地区公司到总部的一级会计核算。我国石油财务会计的改革,简化了财务会计工作的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

3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现阶段,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已是一种指导会计工作的重要理论,结合当前我国石油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宏观的角度分析我国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全面综合石油会计信息化。石油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将会联系起各类信息化的分支学,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研究对象,在当前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视角下,财务会计将会形成全面的学科体系。财务会计信息化作为当前各个领域的一种独特理论,其建设目标将更加符合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会计工作理念的综合体。在会计信息的未来发展中将会全面汲及项目投资、成本、企业收支及企业经济分配等方面,并将这些方面全面纳入公司的预算管理中,并且能够有效配合集团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其二,财务会计信息化将会综合各类会计信息的发展,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将会汲及其性质相近的所有象,并将其发展体系划分为多种学类,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来看,财务会话信息化相对复杂且包含的信息及领域十分广泛。在这种视角下,石油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将有效整合各种分类的会计信息化,并全面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其三,石油会计信息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将会对各个领域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研究,如管理会计信息化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之间的比较研究,而会计信息化的综合的实现,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的质量。因此,在当前会计信息化发展模式看,会计信息化将会朝着更加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石油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走入新层次。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财务工作的定位应服务于集团公司的改革标准。本文从石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旨在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宁.浅谈财务会计信息的局限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2(14).

[2]狄方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

篇(3)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成本会计的发展变化趋势: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根据这些发展趋势提出了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不断更新成本观念。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同会计一样的基本职能,即反映和监督。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

1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成本会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1.1 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

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企业内部网络的大范围覆盖情况下,实时报告已成为可能。企业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甚至可达到工厂无人化的程度。企业一旦实现自动化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不但成本会降低;质量也会有很大提高。相应地,公司的结构亦必须随之转化,员工的技能和素质也应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方式也须进行自动化调整。

1.2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重视的行业如:医院、计算机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社会全行业对成本会计的重视,扩大了成本会计的应用,促进了成本会计的发展。

1.3 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环境的局面,美国会计学者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即ABC法),目前在美、日、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在那些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提高了决策的相关性。向管理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是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传统成本计算向决策者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往往是失真的,容易发生,因此要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反映的预见水平。其次,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作到有备无患。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作业成本法不可避免地要增大成本计算的工作量,而我国的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还不能提供这方面的支持;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作业成本法普遍缺乏认识,在对成本动因的选择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成本制下的缺陷;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与作业成本法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这些都制约或限制了我们对作业成本法的推广和应用,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2 成本会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的需要,以及企业内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引进、学习各种管理理论,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成本会计:

2.1 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转贴于

总之,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成本会计核算中来,是成本会计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极大提高了信息反馈程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预算成本、有效控制成本以及全面地分析、考核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计算机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基础。

2.2完善推广成本会计方法

完善成本会计方法,就是要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保证从业人员有章可依。对于推广成本会计,要求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各种成本会计的经验,全面推广成本会计的实施。因此,全面发展成本会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国家的宏观调控的正确指引下,全社会高度关注,企业始终关注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为主,全面调动企业员工以及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国成本会计健康、稳定、长久的发展。

2.3 不断更新成本观念,推广作业成本法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计算法为作业分析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有利于开展作业管理,即通过投入——产出的因果分析,揭示作业的特性,提供详细的作业信息,区分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进行了设备的更新改造,生产组织程序日益现代化,全自动化的作业车间和生产线越来越多,电算化技术在成本核算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也日渐普及,这些为有效采用作业成本提供了现实条件。

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

因此,长期坚持大力发展成本会计将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必将是作业成本法取代传统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最终朝着高效、稳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环.有关成本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02).

篇(4)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企业作为市场运营的主要参与部分,在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在不可避免的受着市场运营环境的影响。伴随着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往来的不断频繁与深化,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下企业发展环境中的主要特色正在扑面而来。如何正确认知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并探求科学的发展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领域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经济一体化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处于自身经济发展利益的需要,通过缔结贸易条款的方式,与其它国家进行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展,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贸易的联系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在这一发展节奏的促进下,经济一体化逐渐上升为一种发展中的重要趋势而对参与市场竞争中的各个主体,无论是从管理的理念,还是从管理的方式上等诸多的层面都产生了比较显著地影响。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经济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重要分支,在未来促进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更广泛的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多级化发展的重要呈现。

(二)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经济一体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征。

1.经济发展的关联性

从本质上来看,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是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一体化参与发展的各个企业中,其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发展的水平都会相关的行业中的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联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调节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在市场参与主体的不合理的经营而产生一定的市场波动。这种波动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影响下,不断地上升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市场波动,最终波及相关的国家,严重的话会演变为一种世界性的危机。

2.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

独立是指企业在参与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经营模式的选择及运营项目及策略的调整过程当中,不断的探究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方式与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并不是意味着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发展意图与策略来实施。相反的,企业在制定重要的发展战略及相关的市场规划调整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运营规律以及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所面对的周遭发展环境及发展趋势的变化与影响。只有在把握趋势的同时,聚焦企业发展中所要保持的自身发展的独立性。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所产生的市场合力才会更加的凸显。

3.发展性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存在的诸多物质都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当中。同样,经济一体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所展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也将更加的趋于明显。一方面,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范围将会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在影响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在影响的深度上也将会不断的深入与具体。例如,经济一体化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企业的管理模式,其中包括财务管理的模式。经济一体化还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体系以及相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的方面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来临,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正面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模式将趋于标准化。企业在发展中面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不断地从自身的运营角度出发,不断地探究更大范围市场的开拓。其中就包括不同企业之间的并购与合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彼此企业的发展,企业在管理模式的趋同化上将会不断地进行提升。在这一发展动作的影响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将会不断呈现出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趋于标准化的发展态势。其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将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在市场竞争压力的推动下,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效能上提出符合企业财务发展需要的要求。例如,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与职业素质上,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上,都会不断追求效能的提升。在全球互联的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带动下,企业从财务管理模式不断升级的角度来进行管理效能的提升将会是很多企业今后发展与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方向。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水平将不断提升。在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发展层面的竞争。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企业在管理模式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层面的不断创新将会是企业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大环境下的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本能。换句话来讲,企业面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所面临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是带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发展路径。

(二)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都会呈现出两面的发展趋势。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而言所构成的不利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将被淡化。在一体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管理的标准化将会是企业在不断的面对市场化发展挑战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层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特色。例如,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当中,其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已经趋于形成。如果趋于财务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其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特色优势将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风险系数加大。市场的运营在客观程度上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会不断的提升。一旦,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具体实施中,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企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这种外部竞争环境的不断激化,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一步进行了压缩。基于此,企业在今后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升级中,所需要面对的市场压力也会不断的提升。最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受限性。这一点与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中所面临的标准化的统一问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内在一致性。因为标准的统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发展的外在束缚就会比较多。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层面所面对的发展性的外在束缚将会不断的增多。

三、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企业财务组织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在推进财务管理的提升和演进中,应该尝试从自身行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市场的发展走向,将自己的内部需求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匹配。这种匹配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避免由于机制和模式的不适应而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正常水平和职能的发挥。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制度,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这种调整的一个基本的出发点是将企业的内部诉求和相应的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契合。在这个过程当中,把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进行有效的匹配。

(二)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特性分析

信息披露是将相关的信息通过某种公共媒体来进行,从而为相关的信息关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是企业或者是公司,其在日常的管理及运营的过程当中,通过必要的信息公开手段,来将其在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相关报表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上包括了企业在最近的一段运营周期内,一般是以季度为时间计算单位,确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尽可能多地将其对整个市场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到一个历史的最高水平。基于这种原则设立的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模式,也能从最大限度上保护好各个市场利益主体的基本责任。其中,披露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及底线,如果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等问题,将会给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在其整个财务工作中,一个不可以容忍的现象就是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造假。这种在会计数据层面的造假,所造成的不利的影响,不仅仅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发展,还会对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作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所以,无论是从行政法规上,还是行业监管领域,各个相关的部门都将打击财务数据造假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来进行对待。

(三)完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类型选择

在科学合理的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的运行指导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也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总之,作为企业运走框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效果的好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运营的市场效果及发展步伐。在宝地集团众多的管理体系框架中,基于优化预算管理角色在市场的运作中正在不断的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开始探讨预算管理与企业市场发展的契合度,如何借助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来实现企业市场运营效能的提升。由于市场供需情况的变化和波动,经济发展的数据指标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和态势。

(四)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独创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任何一个工作效率或者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从业人员的重视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性。一方面,领导层面,应该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在部门设置、人才储备及管理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对绩效管理效率提升的认识,同时,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行业其它企业的发展经验,不断地聚焦对策。另一方面,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企业的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本着高度负责、求实创新的精神,在遵循从业基本准则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绩效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从而为绩效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支持。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管理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得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

(五)升级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就是办公的网络化与自动化。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中,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经由这一办公设备与系统来提升反映财务绩效变化发展的水平。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传统的纸质的数据信息的采集及整理工作在工作时间上可以大大地缩减。具体来说,在传统的管理报表的制作与编制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循行业的书写规范与条例,遵循统一的标准与范式。但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则要呈现出了比较大的灵活空间。因此,在今后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从科学发展的角度,不断地细化会计标准的设计,进一步夯实会计的发展基础。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结语

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的到来,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提升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在分享经济一体化基本内涵的同时,探究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今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与提升策略。

作者:朱超杰 单位:渤海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明吉.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异同分析[J].消费导刊,2013(10).

[2]杨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2(08)

[3]梁双陆,程小军.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3(01).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 发展现状 信息化 集成化 策略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项目管理研究上,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项目管理将在应对未来世界经济市场的变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给我国企业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项目管理的关注度。下文将浅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现状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一)工程项目管理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

PA信息系统是今后工程项目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该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会计核算方法有机结合构建PA信息系统,可以有效避免工程项目会计管理忽视了其他的管理信息,并能完整的放映项目管理的全部面貌,提供企业决策者准确的参考依据,这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会计核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呈一体化趋势发展

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建筑业提出新的要求。业主希望在提高建筑物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成本,并且希望建筑企业将工程施工和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并形成建筑工程、建筑设计、物业管理―体化的服务。因而目前的工程项目往往是综合承包模式代替传统的单一承包模式,工程管理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

(三)工程项目管理走向信息化发展模式

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知识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复杂、庞大的信息量得到有效、及时、准确的交流和传递。

(四)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趋势明显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利用项目管理方法、工具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工程项目预定目标。这种高度集成化的工程管理方式改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注重工程的高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是现代工程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二、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构建PA系统进行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依靠信息技术,WBS的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扩展,但扩展范围只是围绕业务管理的范围,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漏掉了较多的工程管理信息,因此将项目管理和财务分解结构整合,组成PA系统,使企业利用集成的方式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PA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能有效将惠及核算和工程管理整合,体现现代企业的结构创新;它能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满足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在会计核算的需求,实现企业盈利的目标;还能给企业决策人提供参考,是增值性会计模式的表现形式。

(二)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管理

对整个工程投资过程中的环节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例如:工程立项、工程的预算、采购物资支出、支付工程款、施工合同管理等。竣工后的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时固定基金的核算。将责任具体、明确地划分到每一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工程会计管理落到实处。同时保证各项资金支出和收入都有收据,及时整理各项资料。

2、会计人员培训

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化培训不失为提高工程项目会计管理的可行方案之一。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核算行为,杜绝在施工中弄虚作假行为,维护业主利益。

(三)加大工程管理信息化投入

实现项目的预定目标,取得最终成果,满足业主需求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和出发点。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更强调成本、效率、质量,采用CPM、PERT等技术手段实现预期目标。然而这种静态、封闭的管理控制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在如今知识经济的形势下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对工程管理的动态监控。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各种资源和管理手段相融合,在充分考虑到业主需求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四)努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职业素养

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人才,人才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石。培养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提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永恒不变的基调。西方发达国家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和资格认证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学术研讨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扩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出版物的数量,以此来建设我国项目管理的人才队伍。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工程项目课程,培养一批有道德、有素质、专业的复合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此外还应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培训市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项目管理资格认证机制。

(五)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关键

在工程建设开展之前,通过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分析,为项目的开展和决策提供根据。项目的投资效益、经济风险,项目施工的风险、可行性,施工技术是否合格等等都是开展可行性研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企业存在着对可行性研究不重视的情况,造成了风险隐患。因此在开展工程项目建设之前加强可行性的研究分析,把可行性研究作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工程企业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达到预期投资效益。

三、结语

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我国应该加大工程项目管理中会计核算的应用。吸取和学习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创新出适合我国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实际方法,追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增强工程行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民办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会计的发展趋势也趋多元化。目前,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需求,致使其毕业生缺乏竞争力。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求胜,必须认清会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 会计发展的趋势

(一) 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会计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会计信息的全球化、网络化与实时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迫使我们加快会计的信息化;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也促使了信息技术在会计学应用方面的新动态,促使并进而推动世界的会计变革。随着世界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市场要求会计行业提供服务质量将大大提升,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探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提高人才信息化。

(二) 系统化

系统化指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遵循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完整地覆盖市场对会计专业需求的各个岗位。随着会计的深入发展,会计的系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会计已有过去单一的核算与监督职已经转变成了集财务管理、生产制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管理等业务管理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通过对目标与流程控制,实现对成本目标进行考核,最终达到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合理的利用,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要求会计人才不但要具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要求掌握与会计相近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熟知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会计人才的知识体系必须是系统化的。

(三) 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加快,会计语言已经成为国际间经济业务往来的通用语言。如何尽快使会计人员了解国际经济环境,熟悉市场运行规律和规则,寻求机遇,规避风险,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会计人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这也对新时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人才的国际观念、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

二、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才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 培养目标不明确

作为民办院校,与传统的公办院校相比,无论文化背景、师资力量、还是学生能力方面都存在一段距离,然而目前民办院校的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培养传统的会计人才为目标,没有形成自己培养的特色,脱离会计学发展的趋势,还是以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知识的应用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需求,造成产需失衡,就业率低,因此民办本科院校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在符合会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定位培养目标是首要任务。

(二) 培养方式不科学

我国的教育大部分是批量生产的模式,即一个老师教好多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缺乏社会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可是比例失调,会计实训的课时不足。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很难对会计学进行系统化认识,有的学生在完成学业时竟不知如何处理日常经济业务和建账等问题,更提不上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未来会计学发展的趋势。

(三) 课程设置不合理

社会的需要,才是我们培养和开设课程的指南,但是现在我们民办院校,在会计课程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课程以会计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只会编写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但对于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帮助解决企业财务活动及会计问题方面则变得无从下手;二是课程比较侧重于教育国内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而忽略了现代企业向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国外会计制度的介绍与研究几乎没有,而这种情况显然不能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需求;三是会计专业开设的课程单一,不能与其他学科相呼应,致使培养的学生视野受限,不能很好地处理会计以外的事物,导致竞争力不足。

(四) “产、学”分离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经院式教育,该模式的特点是学习与实际生活,学校与社会,理论教学和实作等相分离,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很难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大部分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后,知识被遗忘,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岗位需求。因此,现有会计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建立针对实际需求的教育模式,即低成本、可持续、以会计实作本身为培养目标,建立“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会计人才。

三、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才培养的对策

(一) 注重会计人才的应用性培养

所谓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财政部在中长期会计人才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推广以院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各界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搭建会计人才培养平台,共同推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人才的培养,要以“用”为最终目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以“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始终着眼于“用”;同时,要求将“用”落到实处,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把课堂搬到一线的会计工作中去,是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转化为活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根据这一要求,民办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在综合利用所有资源的情况下,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通过用人单位合作建立产学联盟,搭建会计产需、研究、培养、就业平台,真正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二) 注重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民办本科院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①注重德育。财务工作是企业的重中之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是思想基础,有德无才,难当大任;有才无德,重用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应注重德育课程开设以及相关方面的机会教育,真正在思想上使会计人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缔造者;

②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学校应注重学生的一般知识的教育,比如计算机知识、外语水平、法律知识等;同时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的角度出发,还必须在开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知识;

③职业意识。会计职业意识包括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学习意识等。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这几个方面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知识竞赛等实践环节进行培养;

④适应和沟通能力。会计是一个终身需要学习的职业,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同时,会计行业已经不是以前单一的财务会计了,而是具有更多内涵的职业,因此,为了很好地完成工作,必须学会由于相处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待人热情已经成为会计人员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三) 紧跟会计需求、走“产、学”结合道路

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民办本科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重点。民办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应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瞄准行业会计人才需求的变化,走产、学结合办学道路。根据本科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场地,科学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建立起技术应用性教育教学平台。根据市场需求采用订单式,输入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出了校门就能胜任岗位需求,达到校、企、学三方共赢的局面,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四) 形成特色、瞄准国际化、专业化趋势

我国的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世界各国的企业、特别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已经陆续登陆中国,那么如何与世界接轨,如何为会计信息需求者提供精确、高效、务实,实用的会计信息,满足不同国籍、不同行业的需要,已经是摆在我国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迫切任务。针对不同会计信息者的需求,作为民办高校,必须立足自身优势,根据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发展目标,形成自己会计人才培养的特色,比如实用性比较强的会计电算化核算、审计;针对会计业对高端会计人才的需求可以在会计学内部,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注册会计师方向等,为学将来的就业指明方向;同时根据目前社会上对评估师的大量需求,可以开设注册评估师方向等,总之,就是立足民办高校的本身师资情况、学生能力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利用后发优势,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为我国国内、国外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必须立足自身发展优势,紧跟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大胆改革教育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写作能力、决策能力、职业能力等素质修养,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对会计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作为首次实践的兰州金科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是我校的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而该公司的法人汪国科先生,也是“王莉珍会计名师工作室”的特聘顾问。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师技能和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技术和工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学校人才的培养,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教师通过实践在教学中及时把握社会实践的热点、难点,在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最后,我校教师赴企业实践,可以收集企业员工素质状况、对人才的要求、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状况、本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教学案例等大量信息,给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依据,使教学与行业与时俱进。同时还增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学校的发展。

首次选派的张文存、崔丽、罗军德及赵敏四位老师先在兰州金科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实践学习,他们将全程参与该公司的所有业务,努力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新形势下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相互结合,努力做到:

第一: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准确把握社会对财务人员需求的风向标,通过亲身体验,洞察最前沿的社会信息。

第二:通过实践不同的会计岗位,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里,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感受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以促进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