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6:52: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饮食习惯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
(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4)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2.睡眠习惯
(1)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
(2)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睡或仰睡)。
(3)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3.自理能力
(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
(3)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
(4)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1.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在处理对于幼儿表现出的不良生活习惯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指责或阻止,而应正确、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让幼儿慢慢养成正确的习惯。同时,我们应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如洗手、吃饭、睡觉时等都可对幼儿进行教育。如我班的幼儿刚开学时,每次玩积木后桌上、地上都是积木,我让他们收拾积木时,他们会兴奋地抢拾积木,并一股脑儿地把积木扔进篮子里。每天早上我都要花很多时间整理积木。后来我将玩具筐和摆放的位子一一做上对应的标记,这样逐渐让幼儿养成了把玩具放回原处的好习惯。
2.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使幼儿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和教师必须进行言传身教,如此方能有成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要不时地以商量的口吻提醒幼儿该如何做,而不要以命令的形式去强迫幼儿。我们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去指导、督促,使幼儿快速而有效地达到目标。如教育幼儿吃饭不掉饭粒,有的家长说:“叫你吃饭别掉饭粒,你总听不到,耳朵让小狗叼走了吧!今天不准掉一粒饭,掉了就不许你玩。”幼儿听后,不但改不掉坏习惯,反而会背上包袱,连饭也吃不好。如果家长换一种口气:“你吃饭时容易掉饭粒,我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好吗?”待找到原因后,家长再进一步与幼儿交谈:“饭粒掉在地上既不卫生又浪费粮食,我们来个比赛,看谁吃得干净。”这样以理服人的办法,幼儿肯定能接受。这就能很好地发挥“言传”的作用。有的家长对幼儿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操碎了心,还是起不了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只注意了“言传”,而忽视了“身教”。“正人先正己”,我们要求幼儿做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如:要求幼儿不挑食,我们自己就不能挑肥拣瘦;要求幼儿吃饭前要洗手,我们自己就不能“开后门”免洗;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我们自己就不能满嘴脏字,并对幼儿也要用文明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3.寓教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在幼儿一天的活动中,我们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可抓住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把洗手、穿鞋、收拾玩具等内容编成不同形式的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从而在游戏活动中较好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利用“娃娃家”的游戏教幼儿学习有序地穿脱衣服,我让幼儿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娃娃,并收集一些娃娃的衣服,然后和幼儿一起玩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知道衣服各部位的名称,如衣领、衣袖、裤腿、钮扣等,并告诉幼儿穿每一部位的方法。经过反复练习,幼儿很快掌握了诀窍,这时候我再教他们自己穿衣服。为了让幼儿穿得又好又快,我还组织幼儿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幼儿为了争第一,都在认真地练习。通过这次活动,我将教学内容寓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合力。
【关键词】生活习惯 培养途径
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语言美指用礼貌用语、有礼貌、讲文明、不说脏话等;行为美指举止文明、落落大方、不动手打人等;仪表美指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不化妆、不戴首饰、不留长发、怪发等。此外, 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有时间观念、服从管理、积极主动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 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培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探究中我通过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率先垂范、严于律己
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长期生活在一起,并且比学生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地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学生的规范。另外,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忽视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律己”和“垂范”,这样说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会很好,我们生活老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特别是在学生宿舍区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表率,做到对学生的“身教”。例如:从卫生打扫入手。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宿舍、清洁区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做到从上到下、由里到外、仔细的清扫和擦洗到位,然后再把东西摆放整齐;通过这样多次这样垂范训练使班级里的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对良好生活习惯的引导和训练
特别是初一新学生,他们来到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需要时间去适应,这段时间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要这样做。使学生明白道理,变有约束感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在理论引导学生的基础上,并且要创造“机会”给学生,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前预习、课上记录、课后复习、认真规范的完成作业。经过多次检查督促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大有好处的。最后经过半学期的实践表明效果明显,多数学生的听课都主动了、学生的作业也更规范化了。具体措施是:①课前预习的习惯。在学习新知识前,先把要学的知识看一遍或几遍,在不明确的地方做上记号。通过预习找出知识的重、难点,把遇到的问题写出来,带着问题听课,把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就能提高听课的质量,掌握更多的知识。②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课时精力要集中,课堂上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时刻跟着老师的引导思路走。同时听课时要目标明确,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转化过程。这样带着重点、疑点去听课,既能听出“门道”,又能学得轻松,从而提高听课效果。③独立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既有利于掌握、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养成刻苦钻研、勤奋踏实的优良品质,又有利于老师掌握你的真实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因此,做作业时,不要跟别人对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应该实事求是的做作业。④养成敢讲敢问的习惯。要敢于讲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讲出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即使错了,也可以作为一次教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要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助于你学习成绩的提高。
三、学校与家庭相结合
一个人的习惯是长时期形成的一种倾向,无论是良好习惯的养成还是不良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沉积过程。同样,对不良习惯的矫正也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教育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力量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习惯培养的经常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只能是时好时坏。有的老师经常抱怨5
四、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
1 采取多种形式认知《规范》
小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而且求知欲旺盛,乐于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有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灵活多样、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进行《规范》的宣传,使学校保持一个良好的贯彻《规范》的浓厚气氛。为此,我校组织全体师生每天下午活动时间抽出15分钟学《规范》、背《规范》,而后要求学生把《规范》运用在实际中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在宣传过程中,不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表演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相声,在小品中渗透规范的内容和要求;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进行规范条文知识竞赛,抽到哪条说哪条,老师再说一些违反规范的行为,要求学生能说出是违反了《规范》中的哪一条;开展主题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融情入境,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各科老师均采用不同方式贯彻《规范》,体育老师把《规范》的内容编成顺口溜,音乐老师创作了遵守行为规范押韵音乐歌曲等。这些作法行之有效,既受学生欢迎,又增强了宣传效果,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2 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
2.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没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子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
2.2 养成良好的唾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幼儿能适当入睡。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
2.3 养成个人清洁卫生的习惯。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衣,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
2.4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不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时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3 不断深化认识,激感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习惯;方法探究;问题探讨
所谓习惯,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要求自己并坚持下去的规律和过程。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让幼儿从心底认同并认真践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不仅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包括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幼儿主动去要求自己,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安排,这需要合理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一、现阶段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阻碍
1.幼儿被动接受教师的要求,产生抵触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出于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不得不勉强完成。这种教育方式与幼儿活泼好动、不喜欢被限制的特性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教师反复单调,苦口婆心地强调饭前便后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将自己的物品放好,这样的“碎碎念”不仅不会促进幼儿养成一定的习惯规律,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很难有效达到预期的效果。
2.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实际产生脱节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为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做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是传统的说教,如此不仅不能给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能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给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急于求成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不断的渗透中自然形成,但是,目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期间出现错误或者孩子投机取巧,教师往往不能理解甚至进行批评。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幼儿慢慢地适应,反之,如果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并失去信心,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可谓得不偿失。
二、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具体对策
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主动形成生活习惯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学习、生活以及游戏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幼儿的特点,他们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不喜欢传统的说教,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得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进步。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会帮助娃娃折叠衣物,给娃娃洗手洗脸,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午餐时间播放相关的幼儿歌曲,如:香香饭菜一大桌,系好围巾拿好勺。不说不闹不乱看,一心一意把饭吃等。这样的方式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起到了有效的作用,使得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活中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可谓事半功倍。
2.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意识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鼓励和赞扬帮助幼儿学习和保持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要表扬将玩具放回原处的孩子,肯定幼儿的行为,并让其他幼儿向其学习;手工课后引导幼儿清理自己的手工垃圾,完成后给幼儿发一些小奖品作为表演。如此,就可以无时无刻地提醒孩子自觉保持好的习惯,让幼儿养成正确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就在无形中种下了优秀的种子。另外,言传身教也很重要,教师是幼儿的榜样,通常幼儿都会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为标准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让幼儿在教师的影响下,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鼓励幼儿,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习惯培养
幼儿教师应该用爱和理解去引导幼儿不断完善自己,要在幼儿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教育,否则,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也会影响幼儿对于生活习惯的理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件令人快乐和开心的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任务。幼儿毕竟还是孩子,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孩子,即使幼儿做错了,也要耐心地分析原因,帮助幼儿逐步提高能力,鼓励幼儿不断突破自己,增加自信,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在生活中渗透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以多元的、趣味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卫生习惯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29-01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著名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习惯如果在幼年就开始,那是最美好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时代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还是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正如《纲要》所说,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自理能力等。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1)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2)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
(3)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等。
(4)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等。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在幼儿园教育中尤为重要。
1 创设良好的环境,调动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首先,教师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如,“小猪变干净了、漏嘴巴和大公鸡”等故事的感染诱饵,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的感受体验。其次,从物质环境入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室设置相关区域,提供系鞋带、穿衣服等生活物品,鼓励幼儿主动形成基本的自我服务习惯;在盥洗间创设“水是生命之源、小水滴哭了”等情境,引导幼儿知道要节约用水。这些富有童趣的形象,活泼、优美的环境气氛,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使小班幼儿从中体验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游戏是小班幼儿尤其喜爱的活动,在一日各环节活动中教师除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外,还应抓住小班幼儿好玩的心理特点,将盥洗、进餐、穿衣、收拾玩具等内容以不同的游戏形式呈现,使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主动地去想、去动、去干,如,我帮娃娃穿衣服、《能干的小巧手》《穿衣比赛》《送玩具宝宝回家》等有效提高了幼儿习惯养成的质量,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促进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3 以和谐的师幼互动引领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活动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1)守规则常坚持。幼儿良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这些规则的制定师幼共同制定并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为生习惯。
(2)培养集体观念。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榜样的作用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教师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
4 家园密切配合,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各种习惯都是一种连锁条件反射系统”。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家长与幼儿园应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家园共同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一个聪明健康快乐的孩子,难道不正是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受益终身的良好生活习惯吗?
参考文献
[1] 万钫.幼儿卫生保育教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幼儿 生活习惯 培养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历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所在的班级为托班,大多数都是新入托的幼儿,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是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例如入厕、喝水、排队、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吃饭这些简单的事情,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太简单不过了,可是对于2周半-3周岁的孩子来说,那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成为了我们最大的目标。那么应该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1.让孩子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
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从心里接受老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尽快的脱离父母的情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对于2周半至3周岁的孩子来说,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快快乐乐的离开幼儿园是我所面临的第一个大的难题。大多数的孩子们都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离开过家。所以,离开亲人,来到幼儿园的新环境又被称为第二次断乳期。起初尽管我用了很多的办法,还是不管用,那可真是哭声一片。我班有一个孩子叫周焕博,虽然入园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是每早的哭闹仍然是他的必修课。孩子来幼儿园哭闹的原因是在幼儿园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于是,我便努力的去多接近他,比如多抱抱他,在他睡觉的时候去抚摸他的头,吃饭的时候多给他夹一块肉,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强他的安全感。渐渐地,我发现他,开始愿意跟我交流了,也听我的话了,有了安全感也就不再闹了。
2.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完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宠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性。因此,孩子能完成的任务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不要代劳。家长放不开手,老师如果再不放手,那幼儿一定是不会去动手。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虽然有时他们吃饭的速度很慢、他们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齐,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净,但是我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放手让幼儿自己做主,给他们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活动过程感受独立做事的乐趣,以此来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同时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大多数的幼儿在家里都是需要家长来喂饭的,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用勺子的方法,可是他们还会等着你去喂饭。这时候,我就开始让他们比赛,看谁吃的好,而且还不掉饭粒,看谁拿勺子的姿势正确等等,慢慢的,他们就开始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了,尽管他们吃的不太好,我还是让他们自己吃。当我发现有拿勺姿势不正确或者有弄撒饭的时候,我就会过去指导他,还会轻轻的告诉他,不要着急,慢慢吃,老师陪你。过了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了。
3.分步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3岁的幼儿可以听懂成人的话,也可以和成人用语言沟通,但毕竟有限的,当成人一次要求幼儿做太多事,他们无法记住的,更谈不上按要求执行。比如在洗手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步进行,一次只讲一个动作,如:教幼儿洗手“小朋友,来洗手。卷起袖,淋湿手。抹上香皂搓呀搓,清清水里冲一冲。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真干净。”每天我只教一步,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养成每次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我班的梁一然小朋友,刚入园时老师让他洗手,他总是说我不洗,我的手洗干净了,户外活动回到活动室,他坐在小椅子上不肯洗手,我和他一起去洗,他说我不会洗,后来经过我的分布步洗手法,他很快的学会洗手了,每天活动回到活动室,他不用老师提醒一声不响的去洗手间洗手了。看到别人忘了关水龙头,他还会帮助别人关掉。多么好的习惯呀!
4.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制订学生行为习惯常规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做保证。因此制订几项常规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生活常规、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并编印资料印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工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凭简单的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必须要在实践中得以训练和培养。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加强检查与考评,在学生中形成一个争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具体活动有:制订“语言文明使用”推广实施方案。各班级成立监督与推广小组,同时政教处将该活动纳入班主任的常规考核与文明班级的评选中。开展“内务技能”培训活动。如:生活用品的摆放,作息时间等都统一安排,并进行整理内务比赛。开展“向坏习惯告别、与好习惯同行”主题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宣传,以寝室为单位落实,以学校为整体进行“文明班级”与“文明礼仪示范生”等形式的评比活动。
三、加强班主任工作力度。发挥班集体的育人作用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班主任在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应发挥核心作用,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通过班主任的教育和班集体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加大班主任的工作力度,言传身教、以师育生,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四、家校联合,巩固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除大部分时间在校活动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要巩固学生所养成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商量养成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对策,对于经常出现反复的学生做好家访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巩固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