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6 16:52: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微课 运用实践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微课教学手段将音效、图像、视频等整合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学效果提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微课相关内容介绍

微课是基于现代教学手段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精彩讲解或者是课堂过程中某个典型环节进行记录的过程。从定义上看,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微课不仅包含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练习等,还包括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点评和评价,通过视频、音效和图像等方式的组合营造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相比,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精炼以及形象生动的优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有助于课文难点的解决,在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语文课文意境和情感方面,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实践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选用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内容精美、情感丰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写的场景和情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学生在文章所承载的精美内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无法完全理解,也就是在课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形象、生动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黄河颂》这篇课文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实地的到黄河去感知黄河的壮丽,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传递的情感无法进行充分认知。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黄河颂》描写的情景和情感,必须增加学生对黄河的直观感知,让学生对黄河有着整体的印象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微课,通过视频的形式将“黄河”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黄河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应,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

运用微课拓展语文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更加的开放、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在基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相关教学重点进行启发和引导,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教学重点。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将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对场景进行分析和感悟,通过微课的视频画面与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结合,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

(三)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意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的影音演示与教学过程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材内容描写的意境进行深刻的的感知。以古诗文教学为例,在《赤壁》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情景创设功能,对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场面进行营造,让学生对《赤壁》这篇文章中的意境营造进行充分感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在语文情感教学方面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微课在初中语文写作方面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微课将某一个写作主题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展示,让学生对写作主题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微课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素材的搜集和整理,在写作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探讨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手段。微课在语文教学内容理解、教学内涵拓展、意境营造理解和写作兴趣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47-48.

[2]吴莹.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语文,2015,(36):111-112.

篇(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模式 先进信息手段 学习主体

在教育教学改革这场洪流之中,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当积极融入其中,成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与探究者,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教改成果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立足自身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单纯课堂空间的限制

对于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学的绝大多数重点,甚至是全部重点,都落实在45分钟的课堂之中,完全局限于课堂教学空间,这样容易出现“学生准备不足、教师互动不灵”的被动局面。学生因为在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在课堂上有时候会出现茫然状态,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学生熟悉的基础,也难以得心应手地开展。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改进,重点强化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每一节新课的教学之前,笔者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要求学生对照预习目标进行预习计划的拟定,针对预习中的每一个要点与重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提前学习活动。其次,对学生进行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四步学习法”开展有效预习。即按照“读、查、思、做”四步预习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在完成相关环节的学习之后,再将预习学习活动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罗列出来,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寻求先进信息手段的帮助

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手段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黑板、挂图及投影仪成为“老三样”,对于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信息的补充等方面作用不够明显,无法完全适应语文教学实际需求。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学手段对于整个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与优化,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教学手段的作用,首先在补充教学信息方面发挥信息教学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转变为形象的图像、视频等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作用。单纯的口头导入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导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与教材内容吻合的小片段、轻音乐等,有助于营造教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对新授内容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最激情的环节,可以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及插播视频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深化思想教育成效,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语文学习中渴望自立,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这样就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兼顾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的学习载体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将学生组织起来,设置多个学习合作小组,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等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学生编入其中,让学生在这样的载体里面相互帮助,取长补短,改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单打独斗的局面,为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笔者对教学组织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将教学重难点及目标要求设计为思考题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在合作小组里面开展学习,教师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点,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解难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深入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另外,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都安排了当堂检测活动,通过这一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效进行客观分析,便于下一步的拾遗补缺。

四、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关注教学对象身心的特点

初中生在人生发展中正经历着第一个高危时期——青春期,在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性格更叛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立的局面,不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尊重学生,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基础如何,都以平等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尤其是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笔者在教学中积极评价学生,凡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习取得进步之处的时候,都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强烈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学习,更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还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让他们更加热爱语文学习。

五、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整合各类促进教学的资源

篇(3)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09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而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走入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PPT、情景教学法等,而且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微课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来展开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主要借助视频将教学内容呈现,还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微课时长大概为10分钟,可以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特点

首先,微课具有相应的知识针对性特征。微课教学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内容。例如,对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解,通过微课来分析重点问题,对百草园中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但是注意不是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其次,作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联系的微课程,具备教学的科技性特点。微课主要通过视频来呈现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授课,从而促进信息化课程的发展。

二、促进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手段

1.在微课教学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微课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传统教学僵硬、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易被激发出来,而借助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比如,在讲解《七律・》时,学生对于古诗语言晦涩、枯燥缺乏学习主动性,而且理解也比较费力。教师可以借助相应的现代信息技术,设置一堂有趣的微课教学,为学生播放关于的视频,在观看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不仅能深刻领悟诗中的深刻寓意,还能在心中充满对的无限敬佩之情。另外,在《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讲解中,要想使学生学完文章之后在头脑中形成苏州园林的优美画面,可以借助微课形式。因为一些学生没有真正见到过苏州园林的景色,而仅仅通过教科书中的几幅图画以及语言描述等,学生的画面感仍不够清晰。而借助微课的形式将园林中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远近景的层次感以及搭配等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出来,再穿插着教师的解说词,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刺激,领悟到了苏州园林设计人员的智慧与我国的园林美景等。

2.借助微课使教学重难点得以体现出来

语文教师要想促进学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并形成自身的知识储备与能力,可以积极运用微课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复习,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文言文基础知识属于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微课可以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提供方法技巧。首先,分层背诵。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再背诵,接下来思考与提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画出来,再通过自己的研究分析来寻求答案,然后尝试着对文言文的语义进行推断,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旨等形式进行推断,另外,还要对照着书下注释进行翻译。最后,再进行归纳与总结。

3.利用微课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语文教学 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一直是师生课堂互动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合理的问题来进行提问,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提问策略。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沿用了以往的习惯,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缺少课前预习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的比较紧张,在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预习,初中语文课堂上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在课堂的开始讲解新的知识,对于一些问题的提问,很多学生都会一问三不知,然后课下的时候用于复习,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的积极性消失,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2.教师提问方式不恰当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提问也是一门技巧,如果针对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很恰当,学生乐意去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很轻松。相反,如果课堂提问的方式不恰当,很可能会引起学生们的抵触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

3.教师问题处理不恰当

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提问之后,自己先回答了问题,或者在进行提问时,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教师就打断学生,进而给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是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好,学生可能会害怕回答老师的问题。

4.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需要提问的问题设置对于提问的效果也很重要,问题的难易程度需要适中,过难,则学生很少能回答的上来,过于简单,则学生会感觉到无趣,缺乏挑战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关的考虑。

5.问题重复或者过多。

很多时候初中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会出现重复,这样会给学生听课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会重复问题,所以听课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集中精神。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多的问题,容易让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问题的真正涵义,不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新时期下初中语文教育提问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有效策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提问是一种对课堂教学阶段性成果验证的手段,在课堂上面,教师针对某一个问题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进行回答,可以检验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的课堂提问需要建立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开始之前,给学生预习的时间,这样他们对于教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快的进入角色,然后课下的时候对于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这一内容讲授的过程中,对于故乡发生的变化,从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来展开,人物的前后变化都能设置成相应的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预习,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和目的性

前面分析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因此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语文教师们思考,所设置的问题需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来进行。例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石榴》时,作者为什么喜欢夏天?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情感?这一系列问题,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都概括进去了。

3.利用资源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当前已经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问,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课堂提问问题的指向性,利用多种渠道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有奖竞赛等,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需要及时的给予肯定,然后针对其错误的地方,逐渐去进行引导,切记不能鲁莽的批判学生的对错,这样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策略不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三条课堂提问的有效措施,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 应用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能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优化课堂结构。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还应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辅手段,应确保应用的合理性和适宜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即多媒体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声音,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感官系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知文本,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理解文本内容。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之中,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对所学的内容,教师应确保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相符。例如,在进行《小石潭记》教学时,若教师一味的讲解,则会导致学生难以对小石潭的美景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学习枯燥乏味。若教师能够结合多媒体课件,将小石潭奇特的自然风光和美妙的自然现象一一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内容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如同身临其境,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借小石潭抒发自己忧乐的情感。

2.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尤其是教师不能为了因为自己的喜好而不注重教学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频现多媒体课件,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一种表演手段,完全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学生整节课陶醉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之中,兴趣完全被课件所牵制,根本不去考虑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滥用多媒体课件,冲淡了文本内容,既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失去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譬如,在教《爱莲说》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莲花的形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莲花的特性,感受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可贵品质。但是有的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还运用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的背景音乐,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讨论与探究,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思考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多媒体教学,而不能乱用或滥用多媒体。教师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辅手段,我们应尽可能地发挥其优势,确保应用的实时性、适宜性和适度性,一旦应用频率过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多媒体课件产生依赖性,失去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应用的合理性。

3.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感官获取更多的信息量,促进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具开放性,也更具有活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本更多的学习资源呈现给学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强化了他们对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例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的自然景观及其背景资料,在学生在直观了解的基础上,再组织他们探究、讨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更有效地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

4.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突出课堂学习的重难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而教师他们攻克学习难关。以《背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作者望父亲买橘的场景一一具体展示给学生,同时对朱自清进行简要的介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与父亲的离别的深挚感情,在父亲渐渐离去的背影中品味作者所要表达的父子真情,从而更好地掌握文本的重难点。

5.应用多媒体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它亦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教师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让学生感觉上课是在看教师演戏,教师仿佛只是一个“解说员”“表演家”。此外,教师过多的使用多媒体图像、声音的介入,会使学生大脑的语言中枢得不到锻炼,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也会下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学生不善思考的惰性,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再者,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或滥用多媒体,将会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的不良习惯,淡化了积极钻研的探索意识,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

综上所述,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必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以便于更好地将其优势发挥出来,进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1.我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的现状

1.1社会认知现状

现代社会中的许多家长对于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在子女的教育方面特别注重,同时也舍得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并且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辅导补习班情有独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盲目的选择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在教育思想上却陷入了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关心孩子的品格养成。所以,这种紧张的补习班教育方式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因为这是一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超前的形式,势必会给孩子在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孩子能够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有计划性的接受一些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使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智慧、中庸、平和和孝先等优秀的品质教育灌输给孩子,就会减少和避免青少年出现许多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进而更有助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积极发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优秀品质。

1.2现行的初中语文

现在我国教育?I域大力推行素质文化教育,许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被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清醒的认识到,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持续应用了许多年,致使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新课标的教育认识还跟不上时展的形势,头脑中只片面的追求表面的工作,追求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并没有从思想上对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的主旨产生认同。在新课标的教学管理和改革上浮于表面和流于形式,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语文这样的主要学科,本来初中生学习语文内容就会感到比较烦闷、枯燥,而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不感同身受,而是一味加大语文学习的任务和内容,盲目的认为题海战术才能够较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致使学生学习的压力变大,非常容易出现厌学现象。

2.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是初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有着极其关键和重要的教学地位,更是研究和学习好其他主要学科的基础性科目。然而,现今的中国教育,尤其是近些年来,理科一直处于优胜的地位,而这种重理轻文的现象也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所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为语文在初中各学科之中提高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所以,较好的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好教材所教授的知识点,让学生快速吸收进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初中语文教师所必要和必须着重考虑的重要问题和内容。教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前,应仔细理解和掌握本堂课所传授的内容,找出难点和疑点问题,瞄准教学目标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着力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要旨,详细对课文进行解读,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方法

3.1教师严格要求自身修养

要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精华。通过教师自己学习研究传统文化,所产生的强烈民族认同感,带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进行系统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十分注重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相融合,通过教师自己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和掌握,用丰富的文化修养感召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榜样。教师不仅要对传统文化保持着强烈的学习热情,还要注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学习,加深认识和理解,以自身感召学生、带动学生和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研究。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理想方式;实施策略

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可谓经历着一种颠覆式的革命。而要革命就会有阵痛,甚至还会流血牺牲。表现在当前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至今很难说教师们进行的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占了较大比率。虽然教师们也希望抛弃传统方式,但因种种原因不得如愿。为了促进传统教学方式向新课标教学方式转变,下面,笔者特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一、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要分析探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有必要先了解下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

1.新课标要求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相信学生,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

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把机会交给学生,要俯下身子看学生,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建构,意味着一种情境和精神氛围。每一位老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畅游于书的海洋,搜索于信息世界

语文的学习,每一位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学习,而应是“大语文”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并重,不可偏废一方。对农村初中学生而言,更要有一个课外阅读的理想氛围,让学生要读书,有书读,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享受语文课外阅读的浸润、提升。每一位老师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开学初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引导学生组成课外阅读兴趣小组,进行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过程引导,定期交流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成果。

3.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指导的关系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心理活动的过程,每一位老师不能一味地灌输、包办;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追求形式,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的合作者;综合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探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综合性学习,师生要足够的重视,进行充分的准备,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要多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广阔世界。

4.新课标要求每一位老师要理顺语文学习与考试的关系

现实的语文学习不能没有考试,没有了考试,就缺少了一定的衡量标准,缺少了一定的动力。但每一位老师又不能太过功利,使学习成了考试的附属。对于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每一位老师更要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而不能过分强调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从而给灵动的语文学习,扣上了沉重的金砖。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及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理想方式也就是能完美体现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的。下面,笔者从语文基本能力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怎样才算是会听呢?首先,要求学生有语音辨识的能力。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讲,就是要辨识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其次,要求学生有语言及有关信息的记忆力。再次,要求学生能听懂所听的内容,即结合具体的语境,选取话语中有用的、主要的句子,并能理解这此句子的句法含义,把握话语的内在逻辑。最后,要求学生会听,既能听出基本意思,又能听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应通过课堂教学,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社会交际、待人接物、临场应变等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找准每次训练的重点、难点,进而合理选择训练方法,科学安排训练步骤。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言要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 ; 听人发言要听懂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总结,集思广益,明确达成共识,以得出结论性意见。还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话动,或组织演讲赛、辩论赛、主题班会、联欢会、热点采访及座谈会等话动,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新课标对“读”的要求是 : 能根据文章的体裁、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读的方式很多,如吟读、诵读、默读、速读等。哪类文章适合哪种阅读方式,需因情况而定。比如,古诗词、现代诗的朗读,教师要指导学生体味诗的音乐美,注意停顿,读好重音,把握好速度,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悦耳动听,以达到美读的效果。

4.培养学生“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