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6 16:52: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篇(1)

一、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具有现代农业特色农技协

农技协是以技术为纽带,提高农牧民群众组织化程度,提前、产中和产后综合服务,带领农牧民闯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好形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最有效载体。目前自治区各类农技协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和运输等十几个行业领域,联系带动周边农户,但总体来讲发展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大多不具备现代农业的特色,所以其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因此,要增强发展农技协的紧迫感受,统一思想,提高对农技协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强化各种措施,扶持和促进农技协加快发展,让各类农技协组织在全区广大农村牧区遍地开花,实现建一个协会,兴一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创新,增强农技协的发展活力

农技协在发展之初是以技术为纽带把分散的农牧民联结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和形成规模经济。随着生产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常规的技术逐步被群众掌握或技术已过时,有些产业的发展速度会出现趋缓停滞不前,有些农技协因产品过时或技术含量低而失去市场,出现萎缩不前,甚至无法继续经营而自生自灭。在这种情况下,农技协只有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探索新的种养、加工模式,把握新的市场需求,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永葆活力。为此,一是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村产业实际,积极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兴产业,扩大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和渠道;二是要依托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不断吸收现代农业要素,加强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拉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最大增值和产业不断扩张,增强产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三是要强化品牌意识,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打造品牌产品,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在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农业方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四是要进一步规范内部运作,实施现代管理和创新,健全服务规范、合理调整利益分配,增强对农牧民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发挥现代管理效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三、贯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增强农技协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技协的诞生和发展,家庭经济与市场的衔接问题,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管”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产业发展难题,其本身就是对农村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完善和创新。但是由于传统的观念和某些部门认识不足,农技协的市场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确认,阻碍了农技协充分地占有市场,阻碍了农技协与国际规则接轨,也阻碍了农技协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2007.7.1)的频布实施,确立了农技协在市场的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依法办会,依法经营和健康发展,增大了农技协的发展空间,为农技协向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许多先进地区、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看,“企业+合作社+农户(场)”、“合作社+企业+农户(场)”等经营模式,正成为农牧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技协向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转化过渡,是今后农村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方向。所以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法》,积极引导农技协向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转化过渡,促进农村合作经济发展,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四、加强服务,积极营造农技协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党委、政府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技协的建设纳入当地农村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财政、农牧业、水利、科技、工商、税务、民政、金融等涉农部门应提供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将乡镇机构改革转移出的科技培训、自律协调、市场拓展等职能通过有偿委托、项目资助、以奖等方式交由农技协承担,促进各类农技协快速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主管部门要在农技协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中突出抓好指导、组织、协调、服务四项工作。一是指导。为促进农技协健康发展,科协与相关涉农部门对农技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及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对农技协发展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的课题研究,对农技协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二是组织。农技协在党政各部门中到底由谁主管,没有明确的规定,到目前为止,插手和过问农技协工作的党政部门有:科协、科技局、农牧业局、民政局、供销社、工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农业产业化办等十几个单位,当农技协发展顺利,略有成绩时,大家都说是自己部门抓的好,一旦出现问题,需协调解决困难时,十几个单位都踢皮球,使农技协成为“没娘的孩子”,无人管理。应尽快明确各级科协作为农技协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农技协组织建设的相关程序。三是协调。农技协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多种问题与困难,主管部门应积极参与农技协的重大活动,及时帮助他们协调政策、技术、金融、工商、税务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与困难,增强农技协向现代农业发展的信心。四是服务。要加强对农技协理事长和主要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技协骨干队伍。充分利用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全体会员进行认真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为农技协服务体现在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上,促进农技协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篇(2)

由于我国农村服务信息技术比较落后,因此在获取相关农业信息时便遇到了很多阻碍,获取渠道单一,造成市场定位不准确、生产量少、生产产品不明确等问题,而由于对现代农业服务的相关信息了解较少,因此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地区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与社会发展、市场运行环节的脱节,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要想建设综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技术网,就必须提高对政策、市场、技术和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传播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缓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目前,在国内部分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农村金融发展方式,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且使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各级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于农业生产方式的研究,并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与扶持政策,协助农村地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与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农业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期与范围内,形成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特征的农业形态。要想实现现代农业,就必须从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产业化、集约化与商品化发展,采用现代经营理论、管理方法、科学技术改变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弊端。针对国内年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平均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发展的水平。又由于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环境的恶化,导致农业生产的发展步伐缓慢。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短缺的自然资源又面临流失的危险,使原本极为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如果我国不能够提高综合资源的利用率,开发新科技、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资源存量,就会与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产生冲突,从而远远落后于世界农业发展的规模。因此我国必须在应对国际市场的巨大压力的同时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化、农产品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以及优质化,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

三、结束语

篇(3)

摘要: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为了能够使农业继续良性发展,必须将其纳入循环经济体系,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农业在中国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所以农业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吸取先进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本文就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一、当前的现代农业丧失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生产为经济主导成分的社会,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二是城市数量增加、规模加大,农业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数以下。在现代社会中发展了现代农业,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了现代农业建设,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现代农业被称为“石油农业”,因为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大量使用了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及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机械化和化学化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化学化使种子选育技术先进、使杂交育种和转基因育种成为主流、使病虫防治和除草更加方便、使化学合成肥料广泛应用。由此,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产量不足这一世界第一大矛盾。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当前的现代农业为了提高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农业废弃物的产生。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两大类。农业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相当大的污染,称之为农业污染。当前的现代农业盲目追求产量的发展方式引发危机,农业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化肥残留大,诱发多种疾病,土壤板结,地力衰退,农业对环境污染很大。当前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都丧失了可持续能力。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循环经济思维充分融入现代农业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完整的能量与物质传递链条:阳光、土壤、空气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物质与能量传递在自然环境系统没有尽头,没有废止,只有循环往复,并从一个层次发展到另一个层次。

循环经济参照自然界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最大程度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和能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减少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甚至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及废弃物的低排放。未来,循环经济思维将充分融入到现代农业之中,物质和资源可以在闭环中流动循环,改变当前的现代农业中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所谓两高一低)为特征的直线经济模式。它不只是追求单一品种产量无限增加,从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2.增加农业生态系统产量

原始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主要依靠太阳能以及天然有机物质和矿物质的再利用,除人的劳动外,几乎没有补充投入,因而系统生产力极低,绿色植物的光合产物,通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转化途径,最后分解为无机物质和热能返回到农业环境,其中一部分再供绿色植物吸收利用。由此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系统。而当前的现代农业,从种子、肥料、杀虫剂、运输、加工、销售等等几乎所有的环节都要依赖于外部供给,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独立性彻底丧失,变成了一个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依附性、弱质化、需要靠化学品支撑和财政巨额补贴的产业。循环经济下就要改变这种现状,变外部供给为内部良性循环,改善土壤、水源等农业环境,融入现代科技提升其自身的循环能力,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循环。

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人类以化学肥料和石油燃料等形式投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投入量增加可使农业增产,但并非在任何条件下投入越多,农产品产量就越大。不适当地使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单一种植或饲养,会使农作物或动物,生产多更的病虫害,会使用大量地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这样会使有负面外部投入增加,此外,投入物中还常含有镉、汞、铅、镍等重金属,一旦被作物吸收之后,通过食物链的陆续传递和生物浓缩,其浓度可成百倍、成千倍地增加。由此造成的有害物质的富集,不但会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害人体健康。

在循环经济下,不只是追求单一品种农产品产量,而是充分利用不同生物种群生态联系,充分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使其转换为其他生物种群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其它相关农产品产量也增加,这种一定期间内从农业生态系统所能获得的生物产量,称之为系统生产力,它是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功能的最终表现。系统生产力的高低,不是仅以系统内某个生物种群或某个亚系统的生产力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产量来评价。

参考文献

[1]陆庆光.世界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若干思考[J].农业展望.2012(5):21~22.

[2]金梭椤.生态学、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的本质[EB/OL].

篇(4)

    七台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一是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七台河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玉米加工、蔬菜储运为核心,虽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其现实开工率往往不能达到实际生产能力,且整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融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农民的整体组织化水平不高。尽管七台河市目前已经成立60余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整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真正能起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协调企业与农户关系作用的合作组织不多。因而多数情况下,仍是分散经营。三是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受资金与规模的限制,生产基地的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龙头企业对接的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四是区域品牌未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往往通过区域品牌效应来带动,但是目前七台河地区的农副产品未能形成国内知名品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现代农业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缺乏七台河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在法律意识、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进行过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民数量有限,与七台河地区现代大农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农技推广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技能人员缺乏,而且人员年龄、智能、知识、性别结构仍存在很大的不合理。同时,伴随城镇化以及机械化耕种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素质不高的劳动力出现,对七台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供需失衡一是供给总量不足。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七台河地区已经在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加大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自来水工程、通村公路、电信网络、燃气、通讯等还没有实现100%的农村需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子女教育、卫生环境、福利设施等方面仍滞后。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远低于于GDP10%的增长速度。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土治理、生态保护、能源改造等设施建设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供需结构失衡。在七台河现展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欠账问题,以及七台河所辖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七台河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供需仍未均衡,特别在供需结构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内部组成结构不合理。多数地区以交通、水利、供电等农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心,忽视子女教育、卫生环保、燃气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倾向于见效快、政绩突出的设施建设,如可以量化的的通村公路设施等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建设,而对关系到整体农业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设施的建设,却一拖再拖。如涉及到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经常以经费等借口不予建设。结合阶段性的发展思路,有目的地重点发展某些农业设施是可以的,但不能损害了农民的核心利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协调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有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但因为基层政府官员过多的关注其政绩,加之干部任期的制约,经济增长指标的要求,使得部分官员一味强调GDP增长,忽略了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效益的内容,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产生短期行为,重视见效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开长远的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忽视农民急需的、现代农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业政策运行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一是政策制定环节的信息管理、预测、科学决策等。二是政策执行环节的政策执行力不强。由于没有对执行客体的主观意愿进行充分的调查,发挥政策执行客体———农民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加之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执行手段简单、被动,产生了不必要的阻碍,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政策的预定目标。三是政策的反馈环节政策体系不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的基本目标是清晰而坚定的。但是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没有清晰的政策支持体系,其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措施的出台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限制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运作方式,应当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于是,这一不协调的矛盾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加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不多,机制不健全,整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不能真正起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协调企业与农户关系作用的重要作用,带头能力强的合作组织不多。因而多数情况下,仍是分散经营。(三)农民培训与教育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现代大农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及技术人员与之相适应,而高素质的农民是在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出现的,当前的农民技能培训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没有完善的机制和体系,很难适应农民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高素质农民的整体需求,因而,农民培训与教育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矛盾使农民素质无法较快的提高,整体素质偏低。(四)现代农业资金投入及利用效率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实施的供需均衡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较高资金利用效率。目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需求失衡的原因就在于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而且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状况。在资金的拨付上,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在资金的利用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资金的监管上,存在不足与漏洞。这些造成资金的利用效率低,难以形成均衡的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机制选择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 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 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 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 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3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篇(6)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构筑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夯实打牢统筹城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当前全市“三农”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一体化新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实现资源集约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农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技和装备武装、采用先进管理的高投入高产出效益型农业。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就可以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全面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力举措。现代农业是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开放型农业。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就会迅速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生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其它方面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就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扎实推进。

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对构筑区域发展新高地、打造区域增长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意义重大、至关重要。

二、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我市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迈进,以科技化、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框架初步形成,但用辩证观点分析研判,可以说,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与矛盾问题并存,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优势不够突出,特色不明显、产业竞争力不强,远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一)既要看到农业产出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又要看到继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依然繁重。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05.5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8倍;粮棉油、瓜菜、畜产品、果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应当看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人地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脆弱,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依然繁重。

(二)既要看到农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又要看到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难度明显加大。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5元,连续4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仍然高达2.6:1,但同时看到,在连续四年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的情况下,能否保持农民持续增收、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实令人堪忧。

(三)既要看到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又要看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尽管随着各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上看,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设施落后不配套、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没过关,继续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难度越来越大。

(四)既要看到农业科技有了长足进

步,又要看到农业发展方式落后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但传统农业比重依然偏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落后的矛盾依然突出,利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既要看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明显提升,又要看到继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农业产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79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带动基地450万亩、养殖规模1.5亿头只、农户100万户,但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档次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业体系不健全、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仍然突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仍然艰巨。

同时,也应看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面开展,各级对“三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农业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农业农村作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投入重点和重要取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这些都为下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求坚持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植农民增收的现代产业体系。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效益型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求坚持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市委十一届四次全

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建设特色畜牧大市、淡水渔业强市、生态农业名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立足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发展特色畜牧业,壮大做强淡水渔业,发展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的生态农业,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是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化和延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现代农业的正确选择。

我市已基本具备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和产业基础:从产业基础看,经过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对农业结构实施深度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深度培植开发,全市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不断加强,并且培植了一大批先进典型、积极了许多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全省位置看:我市农业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畜牧业,地方名优品种众多,常年产值和肉类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10;渔业,我市拥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淡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1/4;种植业,粮食、棉花产量占全省1/10。从所处区位看:我市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通道,既是生态建设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又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既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总之,我市拥有建设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可靠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总体构想:(特色现代农业的模样)大力开发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等地方畜禽良种,尽快形成品种资源充分开发、生产布局合理、规模优势突出、加工体系健全、质量安全可靠、品牌效益凸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牧大市。立足淡水资源丰富的实际,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努力做大做强微山湖系列品牌,尽快形成宜渔资源充分利用、产品结构优化、产业体系健全、品牌优势突出、产量和效益位居全国前列的淡水渔业强市。坚持以优质安全为前提、现代科技为支撑、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努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尽快建成农业标准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出效益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名市。通过特色畜牧大市、淡水渔业强市和生态农业名市建设的推进,带动提高全市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构筑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本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重点:特色畜牧大市建设,以开发保护九大地方畜禽良种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四畜两禽”,即鲁西黄牛、优质生猪、小尾寒羊、青山羊和肉鸭、蛋鸭。建设“三区一带”,即西部牛羊产业区、中部肉鸭产业区、东部生猪产业区和沿湖蛋鸭产业带。培植“六大品牌”,即鲁西黄牛、优质生猪、小尾寒羊、青山羊和绿源肉鸭、微山麻鸭。淡水渔业强市建设,着力构筑养殖、加工、流通三大龙头企业集群,打造湖区、库区、采煤塌陷区、池塘养殖区和沿黄开发区五大高标准健康养殖基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

与推广、水产品质量监管、渔业环境监测、水产苗种检疫、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渔政执法管理、渔业风险救助七大支撑体系,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法制化、生态化、设施化、规模化九化渔业发展格局。生态农业名市建设,通过实施“两减三保”、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植被绿化与水土保持、现代农业功能拓展七大工程,实现农业结构优化、生产过程清洁、生态技术科学、产品质量安全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原则和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应遵循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政府引导和市场导向相结合、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原则。按照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要求,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

(一)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大力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物质基础。发达的物质装备条件,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重要标志。着眼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重点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二)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强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科技支撑。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在健全完善高效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特色畜牧业、淡水渔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实施联合攻关、集中突破,集成配套、集中推广,不断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 (三)坚持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升级,不断拓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多种功能。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农业功能已由单纯的食品保障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多领域延伸。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推动农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比较效益不断提升。在确保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和休闲观光、生态旅游、生物质能源等新兴产业。

(四)坚持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创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组织机制。运用现代经营形式重组传统农业,必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极大地发展农业生产力。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要求,组织农业发展,

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多环节增值增效。

篇(7)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价和清醒的认识。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时期。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20__年的7.3%下降到3.8%,并呈继续下降的趋势。农业比重越小,表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实力更强。农业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转为既要兼顾生产,又要兼顾生态;既要满足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抓好生产,更要提高竞争力,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同时,农业比重降低,但农业所承载的劳力比重仍居高不下,高达48%,农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农业比重越小,越容易产生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农业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农业产业正处于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先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只有800多元,还不足城市居民的1/3,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替代,农民的兼业现象就不会有根本转变,土地流转速度也不能加快推进。这种兼业化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业产业升级所要求的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矛盾。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正处于加速变动的关键时期。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从农村来看,劳动力大量转移到二、三产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特点。这种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它有利于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但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生矛盾。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正处于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保网络、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正向农村延伸普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已成为基本趋势。但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生产要素严重弱化。凡是农业发展的重镇,都是财政穷镇。农民信贷渠道单一,筹资困难,又通过到城市就医、就业、买房、上学,使得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失血严重,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五是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进一步凸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将会集中爆发,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潜在问题日益显性化。如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补偿等,引发大量矛盾和问题。尤其近期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在时隔10年以后,又重新强调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这虽然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给农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淄博情况看,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是: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增加农业部门掌控的投入。同时,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