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金融管理行业分析

金融管理行业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6 16:52: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管理行业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金融管理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金融管理体系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关系到老百姓和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在当今形势下,金融风险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保证金融体系更安全高效地运行始终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因此通过金融管理来维护金融秩序,提高金融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管理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其自身的发展不能够满足社会经济进步的需求,再加上其自身地位的提升,导致其对于世界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作用也与日俱增,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对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与影响。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完善金融管理,并进一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现阶段,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提升,在各个国家当中,传统的自闭政策都已经逐渐瓦解,并且每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也都实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加深。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作用,使得投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目前的监管体系还不够成熟,导致其漏洞频现,再加上投资者往往更多注重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金融市场当中出现了不少过激的投资行为,且对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与冲击。基于此,金融管理行业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而其自身的合理性,也对整个金融行业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作用。

2.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现阶段,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使得我国部分经济体的金融管理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其不能够有效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并进一步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从美国的次贷危机当中,我们能够明确的看出,就是因为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才会使得经济社会出现了这么多的不利因素。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美国通过对金融监管规则的合理化修改,来有效的放宽了其自身对于金融风险所形成的约束作用,并进一步使得金融衍生品加快了创新速度。由此一来,华尔街的投机气氛变得更加高涨,对于经济繁荣的盲目信任,使得群众开始出现过多的超前消费与过度透支,并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的产生。此外,就针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了其自身的滞后性,再加上其对于创新管理理念的欠缺,导致其外部环境相对冗杂混乱,并且对于高质量人才也相对欠缺。所以说,现阶段,我们必须要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完善管理,来让金融行业走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并以此来创建出金融行业的新局面[2]。

二、金融管理体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从根本上来说,我们要想实现金融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管理制度、改善金融环境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等各个方面。制度先行,人才培养和引入是核心。

1.创新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所采用的往往都是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这种管理制度并不能够真正有效的运转与发挥作用。因此,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可耻促发展,就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来建立并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金融管理的持续发展与进步。首先,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专业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就针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法人治理部门占据着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地位,其不仅能够对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起到重要的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也能在某一范围内对整个金融业务的发展与扩大产生影响。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不仅处于转型的黄金期,同时也是抵御外来风险的薄弱期,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创新,就必须要在有效地时间内对企业的法人治理部门加以完善与优化,并以此来更好地实现经济体制的完善,保障市场经济能够顺利的运行,从而实现金融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其次,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实际,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来积极的将外国先进管理制度引入到自身的企业管理当中。现阶段,我国的管理制度并不先进,并且已经不能够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为金融发展提供服务,并进一步导致整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严重的障碍与隐患。不过,目前已经有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开始重视该问题,并且也已经建立起了低昂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应当对其加以借鉴,只是在借鉴的过程当中,我们不能够完全遵循“拿来主义”,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将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需求和管理制度充分的结合起来,以此实现管理制度的进步与发展[1]。

2.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在整个革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金融管理行业不仅仅要实现自身经济的升华,同时也要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来帮助自身实现更快的进步与发展。首先,我们应当充分的利用法律,来对金融管理行业的运行与发展加以保护。就针对于现行的法律来说,对于其中那些金融管理相关的保护条例,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与利用,因为其不仅仅能够确保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时也能通过法律自身所具有的重要威慑力,来保护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我们应当进一步实现金融管理的规范化。要想真正实现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就要求我国的金融监管组织必须要及时的建立并健全规范体系,以此来金融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的规范化,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对金融管理体系加以完善与优化,促进行业的发展与稳定。此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各大金融行业的规章制度相对来说还不够完善,因此,我们应当对相关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与创新,确保整个金融管理体系的稳定性能够得以保持。最后,要求我们进一步建立与健全金融管理监督体系。现阶段,在我国的金融行业管理当中,监督体系一直是其所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整个行业非常的复杂并且庞大,导致行业的监管问题相对来说不够全面,也因此导致了整个金融行业的动荡与危机。因此,我们应当将外国先进的监督模式引进来,然后在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充分研究之后,来将二者之间的特色充分的结合起来,以此来总结出更加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需求的一种监管模式,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金融管理监管体系的完善与升华[3]。

3.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自2015年国家提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才问题尤为凸显,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合格的从业者是比较少,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其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其中,对于企业当中已经在职的金融管理人才而言,要求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强化而又严格的培训工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金融管理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影响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人才引进策略,才能够真正有效的促进人员素质提高。此外,由于在职人员自身对于金融管理就有着一定的经验,如果加强培训,那么就会使得其对企业有一个更好地贡献,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进步。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环境背景下,要想真正有效的实现企业金融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情况,通过进行良好的实地分析与考察,并辅之以科学的方法,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管理制度,并以此来实现企业管理制度的新突破,优化与完善社会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对金融管理人才加以培养与创新,才能够真正全面的实现金融管理行业的长效与有序发展,从而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金融与经济在未来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天杭.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管窥[J].东方企业文化,2013,(15).

[2]虞辉.金融创新下的金融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

篇(2)

其实美国早有学者根据民众报税记录研究了美国最富有的1%人群(本文专指税后收入最高1%人群),他们都从事什么职业。其结果和占领华尔街运动人群提出的目标不大一样,美国收入最高1%人群并不都是在华尔街中打拼,相反行行出状元,哪一个行业都有可能产生富有之人。按照学者对1979年至2005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的数据分析,下面看一下哪些行业最容易潜伏富豪。

如果按行业统计,管理行业是富人最多的地方,企业高管(不包括金融业高管)最容易赚大钱,美国1%富人中有31%的人是在这个行业。当公司大老板不容易,企业赚大钱自己才有生存的空间,不过回报率也很高。

如果管不了人,没能力替公司赚钱,那也不用担心,只要自己有专长,照样可以混进美国1%富人的行列。在这方面,做医生就得天独厚了。美国1%富人中有15.7%的人是医生,比例不低。现在那些抗议者把目标瞄准华尔街,其实金融管理行业在美国1%富人中只能属于第三者,在1%富人中的人数比例为13.9%,远低于企业高管和医生。企业高管、医生和金融管理这三种职业中的精英构成了美国1%富人的主体,人数约占1%富人的61%。

另外,在美国当律师也是不错的职业,虽然律师多如牛毛,但还是有人愿意在这个行业淘金。美国1%富人中律师占多大比例呢?3%。医生、律师是美国人最喜欢的两个职业,但美国人从事科技行业的人也很多,而且科技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新的领域,在这一领域要想富就有路。美国计算机、数学、工程行业中的佼佼者也可挺进1%富人的行列,当然不是人人都这么幸运,美国1%富人中计算机、数学、工程行业任职者占了4.6%。

如果没什么天赋,但有个好爸爸,也可以成为富人,美国通过继承遗产而坐享其成的人,在1%富人中的比例为4.3%。销售人员是卖货的,但优秀的卖货人往往比买货的还容易富有。美国1%富人当中就有4.2%的人是靠卖货发家的。再来看一下蓝领,蓝领行业穷人多,还有机会成为美国1%最富有的人么?美国学者的研究令人惊奇,美国1%最富有的人当中竟然有4.6%是在蓝领行业工作,好像有点不可思议。

和很多国家富人多来自房地产行业一样,美国也有这样的人,但比例不高,最富有1%的人当中有3.2%的人是来自房地产行业。企业经理也容易步入最富有人行列,他们没企业高管那样位高权重,但却是企业的顶梁柱。美国1%最富有人群中有4.6%的人是企业经理。

篇(3)

关键词:高职 财务管理专业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1-110-02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搞好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目前,各高职院校都越来越重视专业建设,高职教育专家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就如何进行专业建设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财务管理专业作为高职教育财经类专业中的一个主要专业,在专业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去思考与探索。在此,笔者就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等问题略陈管见,就教于学界学辈和同仁。

一、专业人才业务培养目标应能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

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对于任何专业来讲都是极为重要的。专业培养目标是现代教育的定向标准,是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采用教学方法直至确定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由于过去将财务管理长期置于会计学专业之下,致使我国许多高校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之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错误认识。虽然目前已经将财务管理专业独立出来,但其培养目标却始终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还是套用会计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使得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不能反映出该专业的自身特点。事实上,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别,彼此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知识和能力结构差异。两者虽同样需具备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前者的重点是“理财和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会计学”。(2)学生就业方向差异。两个专业的学生虽均可服务于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但前者具体的服务方向是“财务与金融管理”,而后者的具体服务方向是“会计实务”。

因此,高职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除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反映高职教育特点、适应新形势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外,也应能反映财务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区别于会计等相近专业,否则,财务管理专业的持久生命力就值得怀疑了。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财务、金融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业务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应根据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进行设计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过程中,引入核心能力理念,以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为前提,以企业财务管理岗位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按照“知行合一,双核协同”(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协同发展”)这一思想内涵探讨怎样培养学生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整合出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

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派管理及营运资金管理。现代财务管理学通常将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及利润分派决策列为三大财务决策,而营运资金管理亦称日常财务管理,它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无法摆脱的一项经济性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可以主要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进行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可考虑作如下划分:财务管理原理(通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财务管理专题(专论)等。

在课程体系基本确定之后,须进一步界定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紧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总结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财会行业对上岗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二是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序化知识。紧密围绕典型的企业财务管理实务活动,在选取和组织本课程内容时,注重行业中实际应用经验、能力和策略的习得,即以过程性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同时,将理论知识介绍与职业情景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与工作过程中的行动融合起来,从而实现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即根据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逻辑展开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内容。按照这个原则,应先确定企业财务管理这个职业活动的典型工作过程,然后将其职业活动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搜集、整理、归纳和整合,导出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再由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景使其具体化,同时融入适度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转化为适合于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

三是应注重教书育人,将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实行针对学生的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强化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财务管理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三、以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职业能力为本位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应根据财务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职业能力。

1.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工学交替为手段,实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导入工学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堂讲授与行业专家讲解结合,见习与实训结合,理论分析与企业实际案例分析结合,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积极走“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之路,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校企互通模式,实现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一是主讲教师到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实践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验,积累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二是邀请企业、行业财务管理现场专家到学校讲座或为学生作实训指导,将财务管理专业最前沿的理论与实际做法传导到课堂;三是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特点,将实训与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结合,让企业相关人员参与学生成绩评价,建立工学结合的学生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设计应根据高职教育特征和财务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特点,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做合一”,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应该是在每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用企业案例进行施教。通过对企业典型的财务管理业务活动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真实的财务管理业务案例,并将真实案例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设身处地,置身于情境教学的场景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财务管理专业较为适合采用这一方法,可以将按照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设计出若干工作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和若干个技能训练点,使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讨论式教学法。财务管理专业各个程序性知识的总结、项目的完成都可采用讨论法。先引入课堂任务,接着将学生分组(一般以4~6人为一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和师生互评。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又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交技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4.现场教学法。师生同时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现场,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与职责,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业务操作,并有主讲教师与现场专家的合力指导。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调查、分析、研究和参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该方法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环境和企业文化有直观的认识和体验。

5.网络教学法。以校园网与“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建立内容丰富的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课后辅导与互动论坛等多个方面的财务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多媒体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开展网上欣赏课堂实录、温习课堂要点、课后自练自测、系统自动打分、分析错题等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开展QQ在线或是电子邮件答疑等网上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日敬.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0(9)

2.郭琳琳.论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新西部,2009(20)

3.钱建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商业会计,2012(9)

篇(4)

关键词:金融机构  风险管理  农村信用社

        一、农村信用社加快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向现代化银行改革过渡的需要。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第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正在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向现代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迈进。建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国际金融体系、实现与国际接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要实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革目标,就必须适应银行业改革的大势所趋,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改革传统落后的风险管理模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特别是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门槛,农村金融市场已进入激烈竞争的时代。农村信用社在广大农村“一枝独秀”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只有不断引入现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竞争需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信用社同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获取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是否能够妥善控制和化解风险,直接决定经营发展的成败。随着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农村信用社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才能对经营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保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

        (四)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不仅是银行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迫切要求。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标准不断提高,且正在加快与国内商业银行的监管标准接轨,以敦促农村信用社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农村信用社适应外部监管的要求,也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现实需要。

        二、农村信用社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一)创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是融合现代金融企业的管理思想、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管理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一体的文化,是金融企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更新风险管理理念,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化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鉴于以往农村信用社因风险管理不力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历史教训,农村信用社必须牢固树立风险管理“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思想意识,正确把握审慎经营、风险可控的原则,坚持以风险管理为总抓手,把风险防控观念贯彻到全部工作和各个环节的始终,真正突出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首要位置。二是实现风险管理的“三个转变”。首先,在风险管理方式上,要由事后风险化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思想转变;其次,在风险管理的侧重点上,要由信用风险为重点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性风险等多种风险并重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理念转变;第三,在风险管理的覆盖面上,要由单一的区域,分散的岗位和片面的专业向不留死角、不出空白、不遗漏洞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转变。三是抓住高管人员这一关键环节。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必须从管理层抓起,管理人员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树立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思想理念,引导和带领广大员工将全面风险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之中。

   (二)改善全面风险管理的环境。一是加快理顺行业管理体制。按照股份制、银行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权责明确、科学规范的行业管理体系,理顺各级农村信用社的责权利关系,整合资源优势,为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体制保证。二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架构。结合规范完善县联社法人治理,进一步明确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理(董)事会要合理拟定全面风险管理的规划,制定风险管理的政策,并对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监事会检查和调研日常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违反既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的行为。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风险管理政策,制定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并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恰当的组织结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和经营环节出现的各种风险。

篇(5)

自从有了人类,就自然有了财富管理。确切说,在金融出现之前,就有了财富管理。而金融系统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服务行业,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为专门打理财富而存在的。由此可见,财富管理可谓历史悠久。比较专业的财富管理是中世纪末期欧洲的银行为贵族提供的个性化私密服务,19世纪后期流传到北美并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后期逐渐在亚洲得到发展。在瑞士,财富管理这一专业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而财富管理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产业,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同,是20世纪末期以来的事情。财富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是随着全球财富的总体增长,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金融创新的不断进步,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加深,互联网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欧洲早期财富管理的发展

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德美蒂奇家族设立的银行已开展了财富管理业务,主要是为当时的欧洲贵族提供财产打理和世代传承服务。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并将随身携带的大量金钱交给当地的银行家保管。16世纪末,随着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脱胎于伦敦“金匠业”的银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成立于1672年的Hoare } Co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私人银行,历经十多代人继承发展,开创了私人银行业务的王朝。17世纪,由于欧洲大陆贵族之间彼此征伐混战,家中的财产则由留守的贵族代为管理,久而久之这些留守贵族就成了私人银行家。

瑞士财富管理中心地位的确立

18世纪中叶,日内瓦的经济由于长期商业贸易的发展而空前繁荣,银行业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银行家这时已声名鹊起。随着货币兑换业务向资金融通及资产管理转移,出现了专门为高端个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私人银行,成为近代私人银行的起源。18世纪末,瑞士的私人银行已经在主要的外国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私人银行的数目一度达到200多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瑞士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的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和银行管理人员,为了躲避战火纷纷云集瑞士,给瑞士带来了庞大的资金和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以及大量的金融人才。二战期间,纳粹大肆迫害犹太人,在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难以生存的犹太人又纷纷秘密地向国外转移资金,由于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大多数犹太人都将钱存入了瑞士的银行。进入20世纪90年代,瑞士银行业发生了持续的大并购,银行数量锐减。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私人银行业的国内员工数量大幅增加。在此期间,主要为瑞士境外的客户提供离岸金融服务的瑞士私人银行,也开始向欧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大力拓展在岸业务。

美国作为金融霸主财富管理的综合发展

财富管理虽然起源于欧洲,但真正的发展壮大还是在美国。美国也是当今世界财富管理市场最大、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美国的财富管理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最早从保险业开始,保险产品包括投资规划、收益分析、代办手续等。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霸主和金融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一方面国民理财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也日益丰富,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开始开展理财服务,并逐渐发展成为规范的经常业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社会财富的强劲增长,而财富管理领域也日益规范并不断突破,逐步成为一项主流业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的迅速发展,私人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对冲基金、结构性金融产品成为财富管理的主要产品。财富管理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各金融机构塑造品牌价值、培养客户忠诚度、增加业务收入的重要支柱。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崛起

中国香港金融业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主要产业,但其发展成为全球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重要金融中心,主要还是得益于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经济发展。新加坡于20世纪60年代独立,当时并没有把金融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历了1987年、1997年两次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金融体系已经完全成熟。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以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都在政府强力推动下,以瑞士为榜样,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并确立了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中国香港地区财富管理的客户,主要来自中国内地,而新加坡的财富管理客户,相当大的部分是来自东南亚的华人华侨。

群岛离岸金融中心的兴起

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列支敦群岛等,大都是20世纪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离岸金融中心。它们以“避税天堂”著称,主要通过极其优惠的税收制度安排,吸引全世界大量的财富。同时,它们还凭借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旅游等,促进了财富管理的发展。

全球财富管理的主要发展模式

从国家层面看,全球财富管理的发展主要有瑞士模式和美国模式两种。群岛模式可以算作半个模式。

瑞士模式

瑞士模式是小国模式,卢森堡、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从服务主体看,私人银行是主导力量;从服务方式看,离岸业务是主要方面;从服务市场来看,其一直是面向全球;从等服务对象看,传统上以服务贵族和皇室为主,后来逐步扩大到各类富裕人士。瑞士的财富管理主要依托私人银行,瑞士的私人银行在全球最为发达,既有瑞银和瑞信这样的综合性大型集团,也有众多的小型私人银行以及家庭办公室。同时,瑞士的多个城市都是世界著名的财富管理中心,如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等。但这些财富中心从根本上都具有相同的特点。瑞士的财富客户主要来自于国外,这就决定了瑞士的财富管理一直以离岸业务为主。离岸业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所谓的“避税天堂”。同时,由于瑞士是一个小国,市场容量十分有限,几乎从一开始,瑞士的财富管理即把重心放在了国外,并逐步走向了世界。瑞士模式属于特殊的现象,其发展道路是极不寻常的。作为一个小国,瑞士的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到今天,是由种种特殊的历史因素促成,特别是宗教迫害、战争等。

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大国模式,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都属于此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财富管理的服务机构以大型金融集团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为主,比如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高盛集团的资产管理公司等。财富管理以在岸业务为主。相对于瑞士等离岸金融中心,美国的税收优惠并不明显。虽然以国内市场为主,但美国的财富管理早已随着其大型金融集团的全球化经营而走向了全球,这既是为了占领财富管理市场,也是为了帮助客户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但是,美国的大型金融集团大多在瑞士设有专门的财富管理机构,这种设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分享瑞士的财富管理市场,而是为了借助瑞士在财富管理其他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瑞士在全球财富管理领域的独特地位。纽约是美国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是全球的金融中心。除纽约外,美国还有许多各具特色的金融中心,如芝加哥、旧金山、迈阿密、波士顿等,这些城市作为财富管理中心具有极强的功能互补作用。

篇(6)

关键词:GE集团;产融结合;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GE集团金融业务发展经验及对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战略的启示

收录日期:2013年7月4日

一、GE集团金融业务构成

2011年GE金融资产总额5,845亿美元,税后利润65亿美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GE金融业务包括商业贷款及租赁、能源金融服务、航空金融服务、消费者金融、房地产金融五个板块。

1、商业贷款及租赁(CLL):CLL是从原来的商业金融板块分离出来的一块业务,它主要是为生产商、经销商和终端客户等使用的大型设施、设备以及车辆和飞机等提供贷款和租赁等金融服务。

2、能源金融服务(EFS):能源金融服务主要是为全球能源和水利工业提供结构性权益、负债、租赁、合伙融资、项目融资等服务,并对这些行业进行投资。

3、航空金融服务(GECAS):包括为商用飞机提供租赁和融资,中型地区性机场的投资,基础设施私募权益基金投资等。

4、消费者金融(GE Money):可以分为个人融资、客户融资和业务融资三大类,涉及到信用卡、住房、机动车、销售融资、商业贷款、公务卡、存货融资。

5、房地产金融:房地产金融也是从原来的商业金融板块分离出来的一块业务,主要是提供资本和投资解决方案,包括为并购、办公楼再融资和修葺、公寓、零售物业、旅馆等提供融资服务。

二、GE集团金融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1、以资本运作为手段,通过逆周期操作不断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资本运作是GE金融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GE金融能够保持16%的年均增长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市场和集团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业务结构,主动剥离一些棘手的业务,将资金重新投放到那些增长迅速的业务上来。GE金融的资本运作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逆周期操作,金融业本身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多数公司在资本运作时是顺周期操作,而GE恰恰相反,在周期不好和低谷的时候加大收购力度,并运用GE成功的运营经验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比如金融危机期间,在多数公司剥离和出让资产时,GE逆势而上进行了大规模收购,2008年底GE Capital资产规模较2007年增长147.6亿美元,占GE资产总额的82.8%,为近五年最高水平;二是只买“熟的”,“不熟”的不碰,GE Capital非常注重收购对象是否属于其“非常熟悉”的领域,通过做细做大做强已有业务来实现总体规模的增长,如金融危机以后,GE收购了美林资本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和花旗集团在北美的商业贷款和租赁业务,对于GE Capital而言,这些业务是“非常熟悉的,且成长潜力巨大”。此外,坚实的资产管理能力和独特的财务分析方法,也是GE获得持续盈利的重要因素。(图1)

2、产融结合的关键在于知识和资源的结合而非直接的业务合作,通过产融结合打造专业化金融发展模式。GE的产融结合更多的体现为知识和资源的结合:如表1所示,GE金融所关注的领域与GE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基本一致。与纯粹的金融机构(如银行)相比,GE金融的优势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别人可以做的,GE做得更好”,GE金融有强大的产业部门支撑,因而有足够的专业管理资源可以共享,依托于细分市场的深厚经验与知识,GE金融可以更加了解企业的运营,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为企业创造附加值获得竞争优势;二是“别人不敢做的,GE可以做”,相对于一般金融机构,GE金融能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行业风险,通过管理“中高等风险”获取“中高等利润”(比如GE金融的细分客户群是中等规模客户,相对于大企业而言风险相对较高,但回报也相对较高),通过专业化获得超额利润并积累声誉,扩大规模。(表1)

另一方面,GE的产融结合模式也可以称为“交叉销售”模式,GE产业部门产品类别繁多,客户遍及千家万户,GE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往往会发挖出客户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需求,从而成就了GE金融板块业务的延伸和拓展。而GE金融提供的消费信贷、设备租赁、资产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使GE的产业部门在与同业竞争中具有更强的成本和增值服务优势,从而牢牢占据市场领导地位。正是这种产融结合、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模式,造就了GE集团以及GE金融的成功。

3、严谨务实、卓有成效的风险管理能力是GE金融的核心竞争力。GE金融管理着超过5,800亿美元的金融资产,亏损则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关键因素之一就是GE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GE金融的风险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GE强调自己“首先是一家工业企业”,控制金融业务的收入规模不超过集团总收入的1/3,从而降低集团整体风险;二是通过多元化的资产组合分散风险,既包括行业的多元化,也包括地域的多元化(全球化);三是严格按照GE持有资产的标准进行风险审批,建立以客观数据为导向的分析方法,衡量资本与杠杆比例,专业化的知识有利于GE客观评估和降低风险;四是建立严格的业务流程,控制审批权限,通过各层级的联合授权(矩阵式组织)确保每项投资案审查的独立与公平;五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GE在全球聘请了约16,000位优秀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士,所有高级风险管理人员都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六是建立植根于企业文化的风险管理观念,只有对风险长期不懈地进行对冲与管理,风险管理战略才能切实发挥作用。

三、对我国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建议

1、加大产业板块与金融板块的结合力度,推动产业与金融之间的协同运作,由“业务协同”向“产品协同、资源协同”转变。借鉴GE集团产融结合的发展经验,产融结合的关键在于知识的协同、资源的协同、人才的协同。实施产融结合的企业往往上下游产业链延伸较广,建议研究和建立产业和金融板块之间的交流和协同运作机制,以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为目标,在产品开发、方案设计方面加强合作和共同开发,推动金融产业向真正的“产业金融专家”转变。

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风险

金融创新的话题在金融财政危机尚未结束之时成为人民当前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在享受赚钱的,还是在反思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影响,人们始终绕不开金融创新这个话题。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制度在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其脚步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风险控制”是银行业永恒的研究课题。人民银行阜阳市中心支行以辖内农村信用社为重点开展农村金融创新调查显示,受农村金融体系竞争弱化,自身创新动力不足以及金融生态环境滞后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工作目前与农村的金融需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并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有“三多三少”的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间业务创新少,资产业务创新多。中间业务创新力度不强,没有开展商业票据以及衍生产品业务,在已有的贷款业务中又缺乏“表外化”品种的贷款业务,一方面没有开展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多样化和规避风险的“回购协议,另一方面又没能开展提高银行变现能力的“贷款证券化”创新和资产流动性的各种业务,并且负债业务创新方面处于空白,没有研发企业账户负债工具和个人服务的工具。

其次,在创新方面吸纳性的创新过多,而自主性的创新过少。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采用自上而下进行,在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对创新活动控制比较严,但是在基层农村信用社有时按照上级要求推广创新产品,此种办法使得对于金融产品的有特色和原创少了很多,导致在自主和创新方面的金融产品很难有突破。

再次,品牌收益少,低附加值产品多。目前在市场上对于知识密集和科技含量高的创新产品方面的研发十分不足,主要是利于抢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主要的创新产品。此种做法的结果直接使得产品创新的难以形成特色品牌,造成创新不成功和高成本。

二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必要性

(1)为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要金融创新。

为了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及为“三农”提供多元化的有效,中央银行采取票据置换、组建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机构和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体制。解决好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求树立现代绿色科技金融经营理念和提高创新应变能力的过程。

(2)为了更好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要进行金融创新。

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格局随着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开始强调更加综合性的理财方式,需要更多有用的金融信息以及更宽泛的融资渠道。农村呼唤综合性理财、更多的金融信息及更宽的投融资渠道。金融服务要求多样化、专业化、差别化、多元化以及多层次。

(3)为了打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推动金融创新。

现代社会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产品服务的时间更为延长和空间更加广泛。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现象十分严重,一定要防止。而金融创新会对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中的垄断地位产生一定的冲击。重视金融创新,因为它对制度和机构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为了培植完善内控机制,增加新的利润增长,也需要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有时能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合的特殊服务,因为是由银企双方协商一致,因而它的价格没有可比性,并且更符合经济规律,同时它的利润空间还会较大,而在获得新产品开发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为农村信用社必须去建立一个能与自己的新业务相配套的内控机制去防范金融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出现问题无法突破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制约金融创新的速度和力度。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金融法规虽然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了涉及保险行业、证券等业务的创新;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农村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建立不成功,新产品的研发目前面临了较大的风险;农村人民收入水平低在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明显偏向于传统存贷业务,并且最终导致导致农村信用社创新缺乏市场需求。

(2)是持续性的金融创新被相对滞后的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束缚了。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出现来源收缩,信贷需求分流,创新基础弱化,并且占据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地位;邮储和商业银行资金上存在缺口导致地方资金大量流出。

(3)金融创新的能动性被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薄弱条件限制了。

农村信用社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创新体系,农村信用社整体缺乏创新氛围和自主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考核机制和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并且农村信用社主要是借鉴一些大中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已经成熟的创新流程,使用的是传导环节多的吸纳式创新方式,自上而下向基层传导,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容易产生金融创新的供求脱节;人力资源、科技水平和经费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创新的激励性要求按照“三农”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并且准确把握

“三农”的市场定位。信用社的贷款应用于满足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资金需求,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贷款。富裕的剩余资金可以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加工农产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其他农业经营活动。除此之外的剩余资金还可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让企业先富起来,带动当地农民后富起来。

四 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对策建议

(1)要明确金融机构中各职能的定位,尽量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首先要明确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与金融产品相配套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的运作方式应当尽量全面实施商业化,不要因为混淆了政策性与商业性业务而给信用社的业务带来的弊病。明确邮政储蓄的职能定位。目前建设邮政储蓄银行的资金主要是来源于农村,它的网点也主要在农村,因此要大胆吸收民营资本,将服务对象落在民营经济,将业务重点放在农村。

(2)调整并优化资源配置。

各省级联社应当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协调作用,研发适合当地农村人民需求的新的金融产品。要鼓励并大力推广农村金融机构体制及产品创新以及农村消费信贷业务,鼓励各种替代形式的抵押品,探索有效抵押品的制度创新,促使抵押市场多样化;积极主动的推广信用卡业务,采取多种形式,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发展个人支票和通存通兑业务;为适应农村对金融的多样性、多层次需求,应扩大农村融资渠道,开创更多的融资方式。

(3)尽可能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要加快建立中介信息反馈体系。鼓励扶持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化机构的发展,制定高标准的会计、审计信息披露标准,严格管理行业准入和行业管理。并且要加快个人信用信息及农村企业的系统建设,牢牢抓住社会信用建设的薄弱环节,积极努力地改善农村信用的环境,提高农民社会信用意识,全面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手段,规范农村信用秩序。

(4)尽可能地提高人力资源的可利用效率。

首先要吸引住人才,其次要留住人才。要懂得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吸收一批有理想、懂业务、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加强从事金融行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金融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金融意识。完善员工报酬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王建花,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7)

[2]刘洁,农村金融要实现政府及合作社的有效融合[J]中国合作经济,2009,(6)

[3]赵明宇,论农村金融合作社的运营[J]民营科技,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