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风险事件

安全风险事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6 16:52: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风险事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风险事件

篇(1)

关键词:风险感知 消费者行为 应对方式 食品安全事件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24-02

一、引言

2008年9月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使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风险认知急速攀升,进而引发了消费者对问题食品的市场需求骤降。然而在危机情形下,消费者行为反应并不总与他们面对的风险真实水平一致。{1}本文以乳制品安全问题为例,在讨论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应急管理措施对消费者风险感知的影响,进而探讨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讨论风险感知对消费行为影响时,引入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研究。讨论内生性问题的必要性在于:考虑到风险感知是一个主观变量,可能与消费行为互为因果关系;其次,以往文献中指出一些变量可能同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风险感知。如:Slovic{2}利用消费者的个体差异来解释公众的风险感知,而消费者的个体差异也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二、概念性框架

Arrow{3}和Pratt{4}为分析风险知觉对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考虑一个消费者效用函数U(w),式中w表示财富。这里我们假定消费者认为消费某品牌乳制品是有风险的,因为他们知觉到消费该品牌乳制品可能会由于含有过量激素而存在导致致癌的潜在成本,所以消费者消费的期望价值以随机变量z(方差为σ2)表示,假设E(z)=0。定义K为风险溢价,即乳制品消费与得到价值为K的货币效用无差异。也可以理解为,K代表消费者消费乳制品的货币价值。这意味下列等式成立:(1);等式(1)两边以w为中心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整理后可得:(2)。等式(2)意味着乳制品消费的价值随着σ2递减。σ2表示乳制品消费的知觉风险,理论中指出知觉风险增加,乳制品消费价值下降,乳制品消费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根据等式(2),结合以往的文献{1},{3}-{4},我们得到可检验假设: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从乳制品消费中知觉到更大风险的消费者,相对于知觉到较小风险的消费者,消费乳制品可能性更小。

三、计量模型

(一)风险感知的内生性

需考虑风险感知内生性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在计量分析中我们会遇到“感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的问题,这样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2)一些变量可能影响消费者的风险感知但这些变量很难测度,造成实际模型中变量缺失问题。我们尝试引入与风险感知有关的工具变量解决此问题。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

由于调研中反映消费者购买减少程度,风险感知程度等重要变量的数据是以分类数据为主的离散数据。并且考虑到本文风险感知内生性的问题,我们尝试运用工具变量Logit模型(Instrumental variable Logit model,简称IV Logit)分析安全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具体模型如下:(3);(4)。其中,y1i为因变量,表示消费者乳制品购买减少程度;x1i为除风险感知以外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个人特征变量、消费者家庭特征变量、消费者风险偏好、消费者对不同信息源的信任程度;y2i为内生自变量,表示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x2i为影响“消费者风险感知程度”的工具变量,包括政府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企业应对危机方式的选择以及消费者对相关制度的了解程度。β1,β2,γ1,γ2分别为两个方程中相应变量的参数。

四、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5年5月对北京市消费者的抽样调查。调查随机选取了北京市海淀区中具有代表性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紫竹院、玉渊潭、中国农业大学4个场所作为调研点,对场所附近的超市内的消费者进行询问访谈。共完成问卷250份,其中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为85.2%。

(二)样本基本特征,消费者风险感知和消费行为变化的描述性统计

从调查的样本特征来看,女性比例占一半偏多(约56%);90%以上的被调查者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接近五分之一的被调查者从事与食品行业相关的职业;约70%被调查者的家庭规模在2~4人;年龄分布总体不均衡,以20~50岁中青年人为主(90%以上),他们构成商场和零售点乳制品的主要购买者。大部分被调查者(70%)的家庭有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老人。

篇(2)

风险评估是一项周期性工作,是进行风险管理。由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防护措施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风险管理的成效。风险评估可以概括为:①风险评估是一个技术与管理的过程。②风险评估是根据威胁、脆弱性判断系统风险的过程。③风险评估贯穿于系统建设生命周期的各阶段。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评估。为确定这种可能性,需分析系统的威胁以及由此表现出的脆弱性。影响是按照系统在单位任务实施中的重要程度来确定的。风险评估以现实系统安全为目的,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系统中的危险要素进行充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作出综合评价,以便针对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提出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险或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即:风险评估是对系统存在的固有和潜在危险及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送危险的可能性和程度评价,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2)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①技术层面。评估和分析网络和主机上存在的安全技术风险,包括物理环境、网络设备、主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软、硬件设备。②管理层面。从本单位的工作性质、人员组成、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网络系统运行保障措施及其他运行管理规范等角度,分析业务运作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安全缺陷。(3)风险评估方法。①技术评估和整体评估。技术评估是指对组织的技术基础结构和程序系统、及时地检查,包括对组织内部计算环境的安全性及对内外攻击脆弱性的完整性攻击。整体风险评估扩展了上述技术评估的范围,着眼于分析组织内部与安全相关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风险源、技术基础和组织结构以及基于电子的和基于人的风险。②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分析方法是使用最广泛的风险分析方法。根据组织本身历史事件的统计记录等方法确定资产的价值权重,威胁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如将其赋值为“极低、低、中、高、极高”。③基于知识的评估和基于模型的评估。基于知识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经验从安全专家处获取并凭此来解决相似场景的风险评估问题。该方法的优越性在于能直接提供推荐的保护措施、结构框架和实施计划。(4)信息安全风险的计算。①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威胁出现频率及弱点的状况,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具体评估中,应综合攻击者技术能力、脆弱性被利用的难易程度、资产吸引力等因素判断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②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后的损失。根据资产价值及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计算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后的损失。部分安全事件损失的发生不仅针对该资产本身,还可能影响业务的连续性;不同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组织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③计算风险值。根据计算出的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的损失计算风险值。

3.风险评估模型选择

参考多个国际风险评估标准,建立了由安全风险管理流程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和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共同组成的安全风险模型(见图1)。(1)安全风险管理过程模型。①风险评估过程。信息安全评估包括技术评估和管理评估。②安全风险报告。提交安全风险报告,获知安全风险状况是安全评估的主要目标。③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根据单位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本单位的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评估结果入库保存,为安全管理和问题追踪提供数据基础。④安全需求分析。根据本单位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确定有效安全需求。⑤安全建议。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协助构建本单位安全体系结构,结合组织本地、远程网络架构,为制定完整动态的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参考。⑥风险控制。根据安全风险报告,结合单位特点,针对面对的安全风险,分析将面对的安全影响,提供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⑦监控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监控和审核程序,保证整个评估过程规范、安全、可信。⑧沟通、咨询与文档管理。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沟通、咨询是保证风险评估项目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2)安全风险关系模型。安全风险关系模型以风险为中心,形象地描述了面临的风险、弱点、威胁及其相应的资产价值、防护需求、保护措施等动态循环的复杂关系。(3)安全风险计算模型。安全风险计算模型中详细、具体地提供了风险计算的方法,通过威胁级别、威胁发生的概率及风险评估矩阵得出安全风险。

4.结语

篇(3)

[关键词]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故障树分析法

一、商场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其评估

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故障树分析法、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层次分析法、线性加权评估和德尔斐法等。

商场信息系统是一个由服务器和商场各部门的客户机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庞大,复杂,风险事件更是纷繁多样。如果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可以把商场的信息系统的风险事件分门别类的找出来,并根据各个风险的逻辑关系,构造出故障树。这样,庞大的商场信息系统中最严重的风险以及引起这些风险发生的源头都一目了然。管理基层就能够相应的从最底层最小的疏漏开始加以防范,责任到每一个操作的部门或人,防微杜渐,以免小的疏忽造成大错。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主要针对信息系统中各种不同范畴、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威胁问题,通过归纳、分析、比较、综合最后形成对信息系统分析风险的认识过程。大多数风险分析方法最初都要进行对资产的识别和评估,在此以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损失计算。

首先对于影响信息安全的要素进行分析,引起信息安全风险的要素有,然后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计算出风险因子。

二、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 FTA)是由Bell电话实验室的WASTON H A 于1961年提出的一种分析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现在已经是比较完善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1.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原理

故障树就是通过求出故障树的最小割集,得到引起发生顶事件的所有故障事件,以发现信息系统中的最薄弱环节或最关键部位,由此对最小割集所发现的关键部位进行强化风险管理。

2.故障树分析法的步骤

(1)建造故障树。故障树分析法就是把信息系统中最不严重的故障状态作为故障分析的目标,然后一级一级寻找导致这一故障发生的全部事件,一直追查到那些最原始的、都是已知的、勿需深究的因素为止。并且按照它们发生的因果关系,把最严重的事件称为顶事件,勿需深究的事件称为底事件,介于顶事件和底事件的事件称为中间事件用相应的符号代表这些事件,用适当的逻辑门把顶事件、底事件、中间事件连接成一个倒立的树状的逻辑因果关系图,这样的图就称为故障树。

(2)求最小割集。

定义1:在由故障树的某几个底事件组成的集合中,如果该集合的底事件同时发生时将引起顶事件的发生,这个集合就称为割集 (cut sets. CS)。

定义2:假设故障树中存在这样一个割集,如果任意去掉一个底事件后,就不再是割集,则这个割集被称为最小割集(minimal cut sets. MCS)。

(3)定量定性分析。首先我们来计算顶事件的失效概率,在掌握了“底事件”的发生概率的情况下,“顶事件”即所分析的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用Pf表示)就可以通过逻辑关系得到。

设底事件xi对应的失效概率为qi(i =1,2,..,n),n为底事件个数最小割集的失效概率为各个底事件失效概率的积P(mcs)=P(x1∩x2∩…∩xn)=,其中m为最小割集阶数,而顶事件发生概率为各个底事件失效概率的和:Pf(top)=P(y1∪y2∪…∪yk)其中,yi为最小割集,k为最小割集个数。而由于最小割集时事件的关系,Pf(top)的计算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y1,y2m,yk为独立事件时则有:

其中,Pi为最小割集yi的失效概率。

②当y1,y2m,yk为互斥事件时,则有;。

③当Pf(top)为相容事件时,则有:

我们根据以上公式可知,如果阶数越少的最小割级就是越重要的,而在这些阶数少的最小割级里出现的底事件也是比较重要的底事件,而在阶数相同的最小割级中,重复次数越多的底事件越重要。

(4)各顶事件危害等级。则可用:风险因子:r=Pf+Cf-PfCf来定量的表示风险的大小。

三、商场信息系统实例分析

1.建造故障树

(1)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

X11.由于系统管理员的无意错误,直接危害到了系统安全。

X12.管理员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启动系统安全的保护体系。

X13.管理员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启动关键性的系统组件。

X14.由于管理员的疏忽或是管理员自己利用系统物理环境的脆弱点,物理破坏网络硬件资源。

X15.攻击者利用社会关系学原理,非法获取进入和控制系统资源的方法和手段。

X16.某些未授权用户非法使用资源和授权用户越权使用资源造成对系统资源的误用,滥用或使系统运行出现混乱,而危及或破坏系统。

(2)被动威胁。

X21.非法截取(获)用户数据,攻击者通过对通信线路窃听等非法手段获取用户信息或交易数据等。

X22.密码分析,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信息后,通过破译加密的数据获得敏感性和控制信息。

X23.信息流和信息流向分析,攻击者通过对信息或其流向的分析,获到信息。

(3)主动威胁。

X31. 使网络资源拒绝服务,攻击者通过对系统和系统中的一些资源的频繁存取甚至非法占有,使系统资源对系统丧失或减低正常的服务能力。使之不能正常工作。

X32.假冒合法用户或系统进程欺骗系统,攻击者假冒成已经授权的用户行使一些受权限控制的操作,使系统混乱。

X33.篡改信息内容,攻击者篡改一些确定的信息或者数据,使用户因为获得篡改过的信息而受骗。

X34.恶意代码攻击,假冒授权用户的身份执行恶意代码,是系统产生异常进程,破坏系统资源。

X35.抵赖,在接受到信息数据后,为了因避免接受信息所要承担的责任而否认接受过信息,或者在发送一条信息后,为了因避免发送信息所要承担的责任而否认发送过信息。

X36.信息重放,非法获取用户的识别和鉴别等数据后,攻击者使用这些安全控制数据欺骗系统或访问系统资源。

X37.伪造合法系统服务,攻击者伪造系统服务与授权用户交互。

2.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电子商务模块出现故障为顶事件,管理不善,被动威胁,主动威胁为中间事件,余下的为底事件,设顶事件和底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f,q,q2,Λq16,则最小割集的失效概率为:P(mcs)=P(x1∩x2∩Λ∩x16),而顶事件发生的概率:Pf(top)=P(y1∪y2∪y3)。

然后可由前面的系统分析知道,y1,y2,y3是相互独立的事件,则有

其中,Pi为最小割集yi的失效概率。

我们假设yi在每一年或不到一年发生的概率Pi分别是0.2,0.3,0.4。计算出Pf(top)=0.024。我们假设Cf=0.1,再根据r=Pf+Cf-PfCf进行计算,可以得到r=0.1216。r<0.3,说明我们所假设的仓储式商场的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模块中的风险评估为低风险。

篇(4)

关键词:风险;评估;可能性;后果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风险评估有许多方法,工艺安全场景评估(简称PSSE)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在欧美应用较广泛的评估方法,特别适用于工业生产装置的安全评估。该方法将一个项目或一套装置按物理空间或功能细分为若干区域,然后逐项研究风险事件是什么,后果是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及统计资料确定事件概率;根据经验和一些调查统计,确定后果严重性;根据概率和后果将风险定级;对于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再研究应对措施是什么,然后再评估采取了这些措施后风险会降低到什么程度。根据项目或装置的复杂程度、大小规模等因素,定期复检工艺安全场景评估,重新认识风险,并重新评定风险等级。

PSSE是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入手来评判一个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的。

可能性是指一个事件在多少年内会重复发生一次,它分五级。(表1)

严重性是指该事件若发生,会造成多少损失,以美元计,它分五级。(表2)

然后,用一个矩形表格来定位该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风险有四类:1类为严重风险;2类为较严重风险;3类为一般风险;4类为轻微风险。(表3)

表4是一个工艺安全场景评估表的具体例子。(表4)

二、对现行PSSE评分方法的讨论

1、在评估过程中,先对某一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展开讨论,套用欧美国家的标准,带来诸多不便,更带来误导。如,从C级可能性开始,以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为一个档次评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可操作性很差。一个工业生产工厂,或一套民用运行装置,很少会设计成使用周期一百年,更不用说一千、一万年,即没有工业生产工厂或民用运行装置会被设计成防“万年一遇”的风险事故。这样,D级和E级二个可能性档次等于空设。从表3风险等级表中也可发现,E例和D例几乎都是4类风险(轻微风险)。

可能性C级所包含的时间跨度也设计得太长。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工业生产工厂或民用运行装置的生命周期都在30~100年之间,而风险事件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千变万化。所以,这段时间段可再细分,以更贴合实际。表5是笔者建议的、并在一个项目的安全评估中应用的可能性分级表。(表5)

2、对损失的判断是风险评估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套用欧美国家的损失评判标准,对于国内大多数项目更有困难。如,引进的标准对人员伤害的赔偿(对项目而言即为损失)如下:

死亡及永久伤残:10,000,000 US$

损失工作日的事故:30,000 US$

轻微伤害:3,000 US$

很显然,我国国内的赔偿额远低于此标准。若套用此标准,会有两方面的偏差:第一,许多国内认为是事故的事件,在这里不被当作事故。第二,如按此标准赔付,项目损失极大。

考虑到国内实际情况和《工伤保险条例》,笔者建议对风险事件的严重性分级作如下修正,并用人民币(RMB)为计量单位。(表6)

3、原评估方法中没有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事实上,如果一个事故虽没有造成人员损失或设备财产损失,但给环境带来污染,其实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尽管有些时候,在有些地方,此类事故并不一定真的受到很大额的“罚款”,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这种事故应视为大事故(即,后果严重的事故)。并且,注意到我国正越来越重视环保,笔者认为应当在表4中增加一项考虑项目“是否有环境污染”。即,即使某一风险对其他方面的危害均很小,但只要有环境污染,就视为严重风险(1类风险)。

表7是一个改进的工艺安全场景评估表的具体例子。(表7)

篇(5)

【关键词】护理风险;原因;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89-02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技术性的行业,而护理工作又是临床一线工作,不可避免的,护理风险事故时有发生。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病人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1]。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来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成为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丞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分析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管理和防范策略以减少,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是医院利用较低的成本,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有效方法。

1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析

按照事件发生是否由护士本身引起,将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1],直接原因是指护理风险由护士本身引起,间接原因是指风险事故由医院环境或其他部门引起。某院2006 年1 月~2007 年6 月各护理单元呈报的145 件护理风险事。件分析数据显示[1]由直接原因引起的护理风险事件占77.48%,间接原因引起的占22.52%。

1.1 直接原因引起的风险事件。

1.1.1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差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出现各种错误,包括医嘱处理错误或遗漏,执行治疗护理出错;刺激性药物输注时渗漏,引起局部组织损伤,输液时液体内有絮状物或橡皮屑,特殊药物应用时剂量不准确;护士态度不端正,工作疏忽大意、敷衍了事,延误治疗或抢救时机;缺乏临床经验及正确判断能力 ,对各种抢救技巧技能掌握不好、操作生疏、相关知识缺乏宣教失误等;

1.1.2 给药错误:主要发生的原因是护士在执行医嘱和操作的时候没有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操作过程中存在有定势心理,缺乏与医生的沟通;药品混装,没有实行药品规范管理,使外包装,剂型相似的药品拿错用错;没有正确意识到本职业的高风险性,存在漠视和侥幸心理;护士职业素质不达标,没有较高的药品用法用量等常识;医嘱转抄、核对及执行等操作步骤较多,较杂乱。

1.1.3 病情观察缺陷: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不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观感受;过分依赖机器显示数据,临床经验不足,存在思维定势,缺乏对疾病变化的预见性,对病人病情不能做出正确评估,处理不当;工作较繁杂,护理巡视次数不够。

1.1.4 沟通欠缺:整体护理得不到充分的实施,单纯的因执行医嘱而操作,缺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态度冷漠,言语不当,没有尽到相关的告知义务,使得相关护理管理制度和健康教育不能顺利进行,病人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1.5 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缺乏科学管理知识和经验,风险意识淡漠导致质量管理不佳,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病人安全的最大威胁[2]。目前管理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护士配备不足,与工作量不成正比。临床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疲惫状态,护士严格遵循常规制度工作的人力、精力得不到保障 ,少数护士由于过度疲劳,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工作状态不佳;基础护理落实率低,一些工作流程被简化 ,使得护理服务质量下降,病人的认同感下降。另外,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危重病人的增加,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其次,管理不科学,风险事件处理不当。管理者对风险事件,不去找原因以防范类似的事件发生,只是一味地重罚、追究当事人的过失和责任,其结果一是造成人心惶惶,加重护士的压力,二是不能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免于受罚,护士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内部团结和发扬团队精神, 三是会导致护士为了避免出错,能少做就决不多做,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下降。

1.1.6 其他:由于在收集病人资料过程中的信息来源不同,致医、护对病人的病情记录不相符,医嘱开具时间与护士执行时间不相符,医护间对护理级别的界定不一,滥用口头医嘱过后补漏,病人病情变化时医护应答不及时[3];标本错误,随着医疗技术检验水平的提高,需要由护士采集的标本较以前多,就很有可能在核对,采集,分送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投诉,主要是因为护士自身的态度和言语不当引起;人员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合同制护士大量增加,实习护士,新毕业生,进修护士流动加大,使得护理职业的多种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实施,可能导致风险事件发生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人员上[4]。

1.2 间接原因引起的风险事件。

1.2.1 药物性因素 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造成药源性疾病,造成不良后果。

1.2.2 医院环境及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护理设施不安全是发生最多的风险事件,还有保安问题、皮肤损伤、摔伤以及环境污染和交通问题。如医疗护理仪器维护、检修是否及时,设备状态是否完好,一次性物品的质量、消毒液及消毒灭菌设施的安全度有无保障,供电、供氧情况及食品有无污染,洗手间的扶手、呼叫系统、通风状况及热水器的性能情况,病房地板干净和平滑与否、光线、噪音、病人使用的物品拿用是否方便。在医院系统中,医疗设备运行及医疗服务室一个动态过程,所有人员的操作都存在风险,如果管理者疏忽大意,要求不严,管理不当,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不仅给患者带来损害,也给医务人员带来危害。

1.2.3 患者和社会因素:病人的病情严重、特殊、复杂或目前人类对该疾病的无能为力,当因病人或家属的相关知识有限,又对医护人员有过高的期望时,往往会误认为是医疗护理行为不当或医疗措施不得力而引起纠纷。病人心理不良,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危机,如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易产生纠纷,可视为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公众对医院的关注逐渐增加,新闻媒体热衷于对医疗纠纷的报道,又由于某些媒体工作者医学知识欠缺,导致报道的片面性,诱发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危机,甚至激化医患矛盾。

2 护理风险事件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实际上是把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护理风险事件前的积极预防[5]

2.1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1 护理风险的识别:护理风险识别[6]就是指我们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的文件,对现有的临床资料及未发生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的过程。护理风险识别考研通过三种方法进行。第一种,就以往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临床资料进行全过程分析,归纳总结发生风险事件的高危科室,高危时段及高危人群,据调查[7],高危科室分布于外科,内科,产科,急诊科。高危时段一般是交接班时,夜班时。高危人群是指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进修护士和护生,需对上述环节进行重点预防;第二种,就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流程分析,确定发生护理风险的高危环节,加强质量控制;第三种,调查及报告表,大多数医院的管理制度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通常与个人和科室的奖金绩效挂钩,就可能导致有的科室漏报隐瞒部分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但就如法律的作用是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犯罪一样,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是预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要鼓励工作者积极填写调查及报告表,确保风险事故识别的全面性。

2.1.2 护理风险的评价 护理风险评价是对已发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事件进行危险程度,发生可能性,发生概率,损失程度及危害程度的量度分析和描述[8]。风险评价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其中期望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某个特定风险损失概率风险损失概率分布特征的重要指标,一般频率、幅度小的损失标准差小,频率低、幅度大的损失标准差大[8].通过护理风险评价,使管理者有效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医院效益。

2.1.3 护理风险的处理 是对护理风险事故进行了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意见和措施,对于潜在危险,可以进行风险预防,了解护理风险的现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护理风险预案的制定和演习等;对于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就采用风险处置方法,李亚洁、张立颖等将风险处置方法分为风险滞留和风险转移,医疗机构将风险事件产生的损失和责任自我承担和消化,称为风险滞留;将风险责任转移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或是整个医疗行业机构,称为风险转移。另外,还包括相关管理者所做的法律应付准备,妥善保管,按要求封存患者相关资料,因此,就要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得杜撰,涂改和漏记。

2.2 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2.2.1 建立理想的风险管理环境 要养成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日常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指导,要克服冷漠,轻视,侥幸等应对风险事件的不良心理;建立护理风险事件预案,指导护士正确识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发生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10],提供护士的心理安全保障,减少高危风险的发生和风险发生时,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伤害和医院的损失,保障护士自身和病人的安全。

2.2.2 设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理部组织临床经验较丰富的科室护士长设立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到各临床科室对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护理环境进行检查,纠正和规范各环节的不足和差错;根据调查表和科室风险事件报告,精确地对具体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评价,总结出高危事件,高危环节和高危人群,重点管理,并制定院内统一标准操作手册,由各科护士长带领学习,保证落实;管理小组要建立直线式信息反应系统,对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妥善处理,最大程度减轻事件对患者及当事人的影响[3]。

2.2.3 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部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制定符合医院具体情况的相关规定制度,如《病区安全管理制度》,《病区药品管理制度》,《节假日护理安全制度》,《护理安全责任制制度》等[4]。目的在于:第一,为整个医院的护理管理提供统一的标准,将细化,具体化的制度体现在各种护理工作中,约束护士的行为;第二,在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后的处理环节上,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指导风险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2.4 加强教育由护理部或各科室定期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高危人群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护士对自身的认识,法律的认识和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和防范等,护士自身的认识是指护士通过对自己性格和能力的分析是否适应现在的工作岗位,如粗心,情绪化等心理素 质是不适应护士的工作需求的,是需要改进的,除此之外,作为一名临床护士,还需要有相关科室常见病的病理生理和药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法律的认识是指要在对我国普通法的了解基础上,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掌握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由此对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哪些事件,哪些环节容易出现护理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预防。

2.2.5 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繁琐的工作,现在许多护士的工作趋于机械化,加之繁重的工作任务,不规范的护理行为的发生难以避免,因此,要提倡整体护理,其优点在于:第一,充分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疾病和心理状态等特征,准确记录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第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感和同情心,自觉规范护理操作。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培训和考核,并根据考核是否合格,适当与个人的绩效奖金挂钩,勉励大家积极主动的熟练各项操作。

3 小结

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除上述内容外,还有许多未知的危险相关因素,因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侵入性和局限性,护理风险不可避免,但是并不意味着护理风险防不胜防,最重要的是,本着白衣天使的使命,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全方位为病人着想,才能有效的将消极处理变为积极预防。

参考文献

[1] 张秀华 胡 霞 .临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当代医学,2008,143(6):117

[2] 陈梅芳朱丹.全面认识临床护理风险原因以增强医疗安全[J].现代护理.2006,12(19):1781

[3] 付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2):146

[4] 刘会领.护理风险相关因素和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2008,(12):9

[5] 苗青. 风险管理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兵团医学,2005,(02):63

[6] 缪薇菁. 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7] 李晓惠 邹晓清.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2005,40(5):375

[8] 孙玫 杨翠芳. 护理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02):28

[9] 李亚洁张立颖李瑛.李利 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

篇(6)

关键词:疗养护理风险事件防范措施管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7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0-02

医院或者疗养院进行的护理工作一般都是针对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具有直接操作性、护理的连续性和病情变化的不确定性。据相关资料的研究,由护士产生的医疗差错和失误导致的医疗事故频率要远高于医生和其他人员,而针对一般的护工来说,不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操作方式会导致一系列的大大风险事件,对护理安全和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1疗养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内容和特点

1.1护理风险及管理的概念和风险事件内容。护理风险是泛指发生在医院或者疗养院的一切因护理问题而产生的不安全事件,主要是指因护理人员产生,也包括其他相关人员造成的潜在风险。护理的对象有病情程度的不同,而护理风险也包括各种隐性的、可避免的、严重的、轻微的或者可能致残致死的风险。而进行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制定有效的措施和使用管理手法来进行防范、识别、评价和处理会在护理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事件,使出现的几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和及时有效得到解决的几率尽量提高,从而减少和避免机构的医疗事故和经济损失。

通过对以往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可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够规范,护理记录不完整,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程度不够等;二是疗养员自身对所患疾病的认知不当,无法和护理人员有效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因处方、医药和用法等出现失误的用药护理风险;四是排除因医疗本身造成的风险,而是由于疗养员身体性能衰退和其他不可抗力等造成的风险;五是因医院或者疗养院管理方式和协调不当造成疗养员产生风险事件,如护士的分配情况。每种情况都有不同形式和发展方式,也有很多例外护理风险事件。

1.2风险事件的特点。不论是各种内容的护理风险事件,都同样具有高风险性、复杂多变性、存在各个环节和后果的严重性,部分可规范,可通过管理和防范来避免大部分风险事件的发生。其中复杂性体现在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反应,使得病情的治愈和缓解难度更大更为复杂,而整个护理过程,包括护理人员的选择、护理物品的准备、护理中、护理后整个环节中,只要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2疗养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

从风险事件的内容和性质中可以看出,影响和决定疗养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护理人员的原因、医生原因、管理方式原因和非人力原因。概括来说,护理人员方面有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认知水平较低,风险意识缺失,护理态度不够严谨和正确,操作不够专业不符合规范;医生方面对疗养员的病情判定失误以致设定的护理模式或者使用的药品不适宜;机构的管理方面有对护士交接班设置不够合理、对护理人员的审核和评定机制不够完善及护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不完善;有来自疗养员本身的风险,如年龄偏大、身体机能损害殆尽、精神状态不好、在外留宿的疗养员因病情突发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者其他意外原因导致疗养事故;非人力原因,包括不可抗力、医疗设施具有的安全风险等。

3防范和管理措施

从疗养风险的内容和发生的原因、特点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并从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入手来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

3.1疗养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将护理的各个环节和参与的各个主体都纳入管理范围中,并使用严格的评定制度和奖惩制度来监督执行。具体制度包括以下几点:

(1)疗养院资料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使用特定的系统来管理和查阅每个疗养员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资料,包括病情、疗养方式设定、疗养护理人员和护理情况、经诊断的医生、诊断和治疗方案资料等。

(2)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每天的签到、疗养员的病情记录和护理情况记录等相结合来监督和评定每个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和工作效果,最终根据表现情况来进行奖惩。另外需要合理的评价制度的支持,才能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公正。

(3)规范操作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针对各种病情和不同年龄段的护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护理风险意识培训。

(4)护士或者护理人员的值班制度和交接班制度,设定早晚查房制度,交接时间设置在病人不易产生病情变化的时间段,交接班时要交接彻底,内容包括疗养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发生的意外情况等。

(5)药品管理制度,对医药规范规定的特殊药品进行严格的核对制度和管理制度,对普通药品进行分类、规范放置,在购进药品时有严格的检验和核对制度等。

(6)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疗养机构保持环境的整洁,对清洁和消毒等有合理的时间安排,避免打扰护理操作和引起疗养员的不良反应。

3.2疗养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疗养机构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产生需要在执行系统的管理基础上对相关的细节进行重视,如注重疗养员的心理和精神变化,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精神变化排除因主观因素而产生意外的情况;协调好护理和相关科室的接口,使整个疗养机构能共同解决问题、排除风险原因,明确职责才能更好地做好各自的工作和协商工作;对环境进行改善,如地板防滑、空气除尘等设置来营造安全舒适净洁的环境;对特殊病人增加查房和护理监督的频率和力度,降低其潜在风险发生的几率。

4小结

疗养护理中的风险事件会给疗养员带来极大的健康损害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从风险事件的内容范围、风险事件的发生发展特点、影响风险的因素来对疗养护理风险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可以相应地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管理措施来有效降低和避免风险事件的产生。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资料164例,其中男93例,女71例,年龄23~82岁,平均(44±12)岁。疾病类型:急性阑尾炎41例,胰腺炎34例,胆囊炎28例,肠梗阻23例,腹膜炎12例,胃穿孔9例,门静脉高压5例,结肠癌5例,急性上消道出血4例,胃癌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预防性措施以及需要患者配合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风险因素的认知。②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如对于昏迷、躁动患者,需及时加用床栏或适当对患者采取约束措施,以防坠件发生;对于能够下床活动的患者,指导其穿大小合适的鞋、活动量不可过大、注意地面是否有障碍物等,以预防跌倒发生;对于不能下床活动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以预防感染或褥疮发生。③护士长应加强监督与检查,对于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指导,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①加强危险因素评估: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危险因素评估,筛选出高危患者。对于高危患者在其一览表内做醒目标识,并注明风险事件种类,交接班时均应重点查看相关情况,以增加护理人员的重视度。②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部下发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将临床护理中所遇到的各类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归纳与总结,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逐项讨论,以提高其对风险事件的识别能力,强化安全意识,使之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能自觉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③加强业务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在急救技能、基本操作、护理常规、专科护理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性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素养,确保患者治疗安全。④加强环境管理:尽量为患者营建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保证走廊、病房内光线良好,定期检查并修理病床、扶手、轮椅等;卫生间使用磨砂防滑板;在有障碍物或湿滑处做提醒标志,以防患者跌倒。⑤加强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普外科各项应急措施,如制订针对患者烫伤、滑倒、坠床,导管感染、堵塞、脱出,停水、停电等应急预案,同时制订常见疾病管理流程以及专科疾病相应护理常规,使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有章可循,减少操作的盲目性,并采用讲解、竞赛等形式,提高护理人员对各项措施的掌握度与应用度。1.3观察指标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