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审计的重点

审计的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5 16:31: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审计的重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审计的重点

篇(1)

关键词:

管理效益审计重点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14401

1管理效益审计遇到的问题及难点

1.1管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彻还不到位

管理效益审计是监督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体,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益、风险管理的审计理念还没有贯彻到位,认为审计只是监督检查,没有意识到管理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为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达到效益最大化,与自身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为共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而存在的。要使管理效益审计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就必须加强与同企业管理层的沟通与交流,使管理效益审计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管理者的思想当中。

1.2管理效益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管理效益审计的关键在评价,就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还缺少一套系统、完善的评价标准。如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评价中,项目发挥的社会作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后果,目前只能用简单的好与差来评价,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更不用说上升到宏观管理层面加以评价。

1.3审计人员的素质影响了审计质量

由于长期以来财务收支审计占主导地位,现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对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和理论功底,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足。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没有置身于现实的管理当中,实践经验匮乏。上述原因导致审计人员要么查不出问题,提不出建议,要么查出的问题细枝末节,提出的建议幼稚、可笑,不被管理者接受。

2管理效益审计的重点

2.1要科学合理的确立审计项目

传统审计已有成熟的审计模式,而管理效益审计是以企业管理系统为审计对象,涉及管理的各个领域,点多面广,没有成型的审计方法借鉴,难度相对较大。在审计立项时,审计人员要遵循重要性、时效性、可行性和增值性原则,围绕被审计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核心,选择与管理和经济效益有关的重要环节或薄弱环节进行立项。审计项目的确定,要经过反复筛选论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实践中应首先从管理比较混乱,漏洞较多,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环节入手,先行试点,总结经验,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2.2要结合实际创新审计方法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在方法上要突破传统以查账防弊为主的审计模式,更多的是了解事实、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管理效益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结合起来,推动管理效益审计全面开展。在技术层面可以将管理效益审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建立管理效益审计信息库,查找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审计中还要重视对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与评价,非财务指标不但能更真实、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而且能够全方位反映公司长远发展,预测公司发展前景,弥补财务指标不足。

2.3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种:定性评价标准和定量评价标准。定性评价标准包括对国家方针、政策、法律以及有关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好坏的评估。定量评价标准可以通过对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来评价企业管理效益情况,找出差距,明确企业的改进目标。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具备可靠性、客观性、实用性、易懂性和可比性,必须有证据支撑,并得到公众的认可。

2.4要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提出管理建议

管理效益审计要将审计视点和分析问题的着眼点从具体经济业务转移到管理过程上来,将传统的直观反映审计发现问题转变为揭示经营管理、内控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注重分析其深层次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审计服务质量。在提出合理化建议时:一是要从宏观层面去认识和分析审计查出的问题,把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为推动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善于从全局着眼,从微观入手,有针对性地从完善制度和政策的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

2.5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管理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熟识法律法规和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熟悉国际、国内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审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学历教育等,提高适应形势发展所必须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使审计人员具备创新能力,能够以联系发展的观念看待和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逐步成为掌握财务会计、生产工艺、计算机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结束语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使审计职能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目标从查错纠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审计方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转变。随着管理效益审计的日益成熟,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必将成为企业挖掘潜力,增强动力,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法宝。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审计新模式;内部审计;重点;对策

一、审计新模式下工程内部审计的重点

1.对项目可行性的审查

确定工程项目基本原则的正确性,技术经济方案的可行性和最优性,是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并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关键阶段,所以对工程项目可行性的审查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关键环节。项目可行性的审点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以及对经济、市场、管理、财会、工艺等影响因素的综合考虑等等。

2.对项目投资估算的审查

(1)遵循资源最优配制、经济效益最高的原则,深入细致地研究市场,并掌握第一手资料,反映投资情况的真实性,投资方案的最优化。(2)依据合法性和真实性,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书、规模及方案、设计方案、设备材料表、设备价格运行费率及材料预算价格、同类项目投资资料、资金来源及贷款利率和建设项目投资等方面要求。(3)投资总额构成的真实性,重点审查工程费和其他费用。

3.对资金筹措方式的审查

资金筹措方式的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建设资金和流动资金来源的规范性,发行股票向社会公开筹资方式的合理性,贷款的偿还能力,考核投资回收期与相关规定是否相符,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分析,分析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其中投资效益的审查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基本数据预测审计、投资效益指标、再评价和投资风险审计。

4.对项目招投标程序的审查

(1)项目设计招投标审查设计单位的资质等级,多家比较分析,设计结果的标准性和可行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竞标方案评审的规范性,设计费用的支取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项目施工招投标审查审查招投标工作与相关文件规定的相符性,施工队伍的资质、技术力量、装备水平、施工业绩、工程质量等情况,招投标工作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招投标的资料、会议记录,施工总包方是否存在未经同意,层层转包现象。

5.对项目经济合同的审查

审查合同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效益性,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企业信誉、产品质量等,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准确性,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审查内容主要包括,合同条例的明确性,内容与有关政策法规的相符性,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经济合同中凡涉及到数量、价款、期限、质量标准、技术条件、技术要求、验收方法、付款方式及期限、运输中的责任等条款的具体性,意思明确,违约责任和合同约束。

6.对建材与设备选购审查

建筑材料和设备采购的计划性,价格与合同的一致性,擅自提高标准和扩大建筑规模等情况。乙方采购的机械设备的合格性,大中型设备代购的招投标以及采购合同,建筑材料设备的合格证书和资格证书等,以及材料采购入库程序。

7.对项目施工管理的审查

超出规模的项目是否实行监理制度,建立单位的招标方法,建设监理委托合同与承包合同对建设监理单位的权限和责任的约定的一致性,是否明确建设监理的权限和责任,施工代表的现场监督职责,以及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掌握,施工规范、材料、构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与规定是否相符。

二、审计新模式下工程内部审计的对策

1.注重工程设计阶段的审核

首先,图纸设计要具备一定的深度,且质量较好,施工图设计到位,那么工程量清单编制的质量就会有所提高,就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发生设计变更,从而全面控制不平衡报价。其次,分析了解设计所采用的新材料和特殊材料等市场信息与施工工艺等,设计推荐材料市场的供货渠道减少,或者施工工艺不完善,都会直接导致工程量清单项目综合单价进行调整,从而对项目风险分配结构与工程结算造价控制造成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对于设计的控制,可以在签订合同时,明确标示约束条件。

2.注重清标、询标工作

在清标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一,以清单工程量大或者预计后续工程量增加大的项目合理性分析为基础,和市场价格、经验价格比较,较高或较低的单价都必须进行进一步审查。其二,比较分析招标投标报价中的相似项目价格,观察是否其中存在异常,以及其对结算的影响。清标中,一旦发现存在严重偏离或涉及数额相对较大等现象,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及时澄清,甚至可以废标。其三,对于措施费用总价包干的项目,则需要根据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做详细审查。就施工企业来说,通过清标和询标后,费用划入包干使用。

3.注重技术变更和工程签证审核

就项目建设方而言,必须对工程技术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和详细论证,施工企业为了提高不平衡报价所报的低价项目,中标后,可以提出项目技术变更,以此重新组价。所以,变更通知前,必须组织各方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详细分析、评定。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考察的重视,其中部分变更是在施工时产生,具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因此,在施工时,必须随时关注施工进度,对变更所产生的经济责任进行鉴定,详细做好审计记录,督促各方实时鉴定和签单,避免后续补签等。在签证时,经过考察和鉴定,建设方认为合同约定措施费用为包干使用,并且施工技术问题与恶劣天气环境等都需要施工企业承担风险,所以,费用即使产生,但是不能签证。

4.做好结算审核工作

内部审计是对结算的审计,应该根据时间和委托人相关要求,合理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对工程量计算和单价套用进行审核。在审核过程中,要注重审查工程项目内容与实际内容的相符性,价格的真实性,建筑材料的质量,以及综合单价中是否包含工作内容另外的项目重复计算等等。还要对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进行深入探究和理解,严格按照既定方式作为结算依据。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审查签证是否与规定相符,是否从属于合同造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主要是对工程造价进行审核和控制,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为工程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审计新模式下,工程项目造价审核的根据、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为了适应工程市场竞争定价的造价机制,工程内部审计对造价控制的节段,以及各阶段的重点和对策也应该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国惠龙,温可宁.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发展策略浅析[J].活力,2014,(7):83.

篇(3)

【关键词】 基础管理;审计目的;生产经营环境

多种经营系统是煤炭主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集团公司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经营的发展关系着集团公司的稳定与发展。经过多年的放开搞活,多种经营单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速度与主业的发展速度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因此,对多种经营单位的审计就尤显重要了。

一、明确对多种经营单位审计的目的

纵观多种经营单位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发展是相当缓慢的,而且又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只是依附于主业生存。多种经营单位的产品及服务项目的市场均以集团公司内部市场为主;多种经营单位的职工多数为主业分流人员和安置的待业青年,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再就业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在开展对多种经营单位的审计时,首先,应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服务与监督;其次,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围绕多种经营单位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再次,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站在管理者、经营者的高度分析问题,并且协助解决问题,协调处理好被审计单位与市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开展对多种经营单位的审计时,审计组成员必须明确“我们是通过审计帮助多种经营单位稳步有序地快速发展,缩小与主业发展的差距”。审计人员只有心中怀有多种经营的发展与稳定,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加强对多种经营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审计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凭据,会计信息的真伪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及真伪。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是审计人员审计的重点,审计中,应查阅多种经营单位的会计事项,是否真实反映本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是否有外单位及上级主管单位的经济事项,集团公司内部的关联交易行为是否合规等等,均应在“审计意见书”中如实披露。

三、开展基础管理工作的审计

多种经营单位基础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而多种经营单位又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因此,在明确了审计目的之后,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审计就成为实施内部审计的重点了。通过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审计,可以协助多种经营单位加强管理,完善经济运行体系,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独立步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洪流。

多种经营单位的管理结构与主业一样,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环节、原材料采供环节、生产技术管理环节、营销环节等,在实施审计时应将审计重点立足于各环节管理的可行性和效益性上。

(一)组织管理环节的审计

组织管理就是单位的组织机构的管理结构,这一环节的审计,首先,应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查看单位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其次,要着重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行之有效,是否只是一个摆设,是否能达到令行禁止等;再次,审查单位内部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否真正做到了奖罚分明,是否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最后,还应审查多种经营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政策,是否有违规经营的现象等。

(二)原材料采供环节的审计

多种经营单位的原材料采购分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但无论内部市场还是外部市场,最主要是查看采购价格和质量。审计人员审计时,要对采购价格和质量进行跟踪对比并分析。一是价格对比,要进行社会市场价格、内部调拨价和采购价的对比,就价格的对比进行分析,并将对比分析结果在“审计意见书”中如实披露;二是质量跟踪,所采购的原材料是否生产所需,是否盲目采购,质量是否合格,是否为三无产品,是否影响多种经营产品的合格率等,都应作详细的分析。对采购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审计完后还应对原材料的验收、出入库及仓储保管环节进行审计,查看验收入库的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按规定办理,出库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力,仓储条件是否合规,是否影响原材料的质量,仓储环境是否安全,是否按制度办事。

(三)生产技术环节的审计

多种经营单位的产品及业务,都是围绕煤炭生产主业而开展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注重被审单位的技术投入是否真正用于技术改造和革新等,是否有激励机制,通过这一环节的审计,鼓励多种经营单位加大技术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多种经营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跟踪生产过程,加大生产环节成本管理的审计,查看是否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有无浪费损失的现象,废品率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四)对营销环节的审计

首先,应重点审查多种经营单位对产成品的管理,多种经营单位产成品管理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审计人员应先查阅产成品的出入库制度是否完善、健全,执行是否严格等;其次,应检测销售单价的制定是否合规,单位成本的测算是否准确;再次,应对销售过程进行审计,审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销售费用的构成是否合理;最后,还应对售后服务的质量进行审计,检查记录是否及时、完整,是否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对销售环节的审计结果,应在“审计意见书”中实事求是地披露,并提出中肯的建议。

总之,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审计,在对多种经营单位开展审计项目时,都应对其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审计,通过审计找出薄弱环节,进行缜密的分析,对多种经营单位和决策层领导提出切合实际的审计建议,促进多种经营单位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经济运行体系,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稳步、有序、快速地发展,缩小与主业的差距。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才能创造稳定和谐、健康有序的生产经营环境。

篇(4)

关键词:新三板挂牌;审计重点;餐饮类企业;财务问题

在A股市场很少能看到餐饮类企业的身影,据悉餐饮类企业并非少有IPO的计划,而是在IPO的过程中主动撤回了申报的材料,或者其IPO的计划直接被否。A股主板市场鲜有餐饮类企业获得上市资格,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新三板市场餐饮类企业上市的数量已经超过主板。在这种环境的驱动下,餐饮类企业需要审计人员出具会计师尽职调查报告的数量越来越多,相关的审计重点也值得广大审计人员进行探讨。

一、餐饮类企业新三板挂牌的难点

餐饮类企业由于其种种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使其上市之路成为蜀道。第一点是餐饮类企业大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员工管理机制仍然有待加强与提高,在财务制度上的把握也少于专人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策略。第二点是我国的餐饮类企业不同于国外相关企业,我国的饮食结构和文化使相关的收入、成本均无法准确地计算和估量,加之大多雇员是临时工的身份,少有固定员工,企业常常日结工资或派发临时工资,并不会规范纳税或上缴五险一金。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餐饮类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例如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完善的管理制度、员工服务水平的专业化、团队文化建设等;其出于经营目的所承受的黄金地段的房租价格、为厨师特色菜品支付的薪金、优质的新鲜食材都为餐饮类企业的急剧扩张带来巨大风险。故而,新三板对于餐饮类企业而言无疑提供了更宽松的条件,特别是在财务控制混合业务经营等方面。

二、A公司新三板挂牌的相关问题探讨

A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600万元,股东为A和B集团有限公司。B集团的股东为A和B,其中A持有集团95%股权。A系新三板挂牌主体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目前,公司整体经营及托管的餐饮相关业务,包含14个分公司、1个个人独资企业、7个个人经营实体,1个中央厨房及1个管理中心。

1.财务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公司整体经营及托管的餐饮相关业务包含各类实体,各不同实体的财务核算情况如下:

分公司全部为对外营业门店,从中央厨房采购原材料挂内部往来,对外销售产品取得销售收入直接转账至管理中心,挂总部内部往来。按照国家税法要求,分公司均为查账征收,即分公司应当有一套对税务局报表以应对税务机关的税务稽查;目前,分公司情况是仅有两地五家左右分公司有外账的帐套及凭证,其他八、九家分公司均无对外帐套及凭证,仅在年度向税务局报税时自行编制对外报表,无任何凭证支撑,资产、负债及收入情况同分公司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七个个人经营实体为个体工商户,实际经营中税务局对该七个体核定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在此基础之上,税务局依据营业利润的数额来计提个人所得税。因个体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而非查账征收,故该类个体无对外帐套,无对外报表及相关凭证。

2.账务核算存在的税务问题

七个个体及一个个人独资企业2013年、2014年实行核定征收。根据税法规定,核定征收的前提就是承认了纳税主体账务存在不规范,或是未设置账簿,或是账务残缺不全,或是计税偏低及逾期申报等问题,不符合查账征收的规范性要求。查账征收方式不符合非上市公众公司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是会计问题、税务问题,也属于法律问题。查账证收方式对企业新三板挂牌形成法定障碍,13年数据无法更改,故将13年纳入申报期有障碍。

A公司成立的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也作为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依法缴纳所得税,此外A公司对于其所属的分管餐饮场所和相关机构负有一并缴纳相关税款的义务。到尽责审计截止前,A公司对于其所属的分管餐饮场所和相关机构的相关税款一直不曾汇总,也未曾缴纳,并且A公司13年未曾汇总和编制对外的税务报表,也没有对内的原始财务报表,致使会计师事务所无法编制“财务报表差异说明”文件。

3.内外帐的净利润问题

A公司旗下所有餐饮相关业务,包含14个分公司、1个个人独资企业、7个个人经营实体、1个中央厨房及1个管理总部。对应23个门店会计帐套,1个中央厨房帐套,1个管理总部帐套,共计25个财务核算帐套。

内外账收入差异过大,若15年销售收入按照实际反映1.3亿元左右,而外账13年销售收入仅为58,698,820.88元,14年销售收入仅为59,897,071.68元,销售增长幅度过大,与实际情况及行业状况不符。若将13年度销售收入及14年度销售收入对外反映,则存在补税的情况,在该种核算体系下,每1000万销售收入对应税金约为75万元。

公司2012年9月固定资产以评估价值调账,增加固定资产31,471,421.93元,故审计予以调整冲回,冲回后公司固定资产仅为4,704,104.77元,公司内账2014年度计提折旧1,777,389.64,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因此,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调整后的影响数为1,777,389.64-实际应计提425,564.86=1,351,824.78元,即2014年应冲回累计折旧,增加利润1,351,824.78元。

经了解,公司2012年9月长期待摊费用以评估价值调账,增加长期待摊费用32,538,599.15元,故审计予以调整冲回,冲回后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为9,420,688.89元,2014年度多计提摊销1,544,783.67,故减少营业费用同时增加利润1,544,783.67元。应付职工薪酬2013年末余额为-992,593.00元,14年末-1,858,563.00元,少入费用金额为865,970.00元。公司总部及会馆所在地为租用关联方房产及土地,无法计提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也未支付租赁费;根据已签订未执行的合同租赁费用为每年108万元,将增加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108万。

考虑上述因素及前述营业税及所得税,公司实际净利润简单测算为:14年净利润4,418,031.55-营业税、所得税3,768,318.49+多计提资产折旧1,351,824.78+长期待摊费用多计提摊销1,544,783.67-应付工资865,970.00元-总部房地产租赁费1,080,000.00元=1,600,351.51元。

4.财务指标问题

无论挂牌与否,公司应加强财务数据分析,让财务工作从单纯的记录职能向管理职能、预测经营成果职能转化。公司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为67%,但被同样支出较大的营业费用消耗56%左右,扣除营业费用后,毛利率仅为11%,如下表:

5.使用往年数据存在的其他问题

个人资金同公司资金混用,主体资金无法获得银行流水等资料。关联往来较多,包括同个人的关联往来、同8个经营实体的往来,及同关联企业的借出款项,梳理难度较大。公司门店系统中存在销售完整记录,若不完整体现当年销售收入,存在较大风险。2014年度以理顺后的所有分公司对外报表为基础,总公司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办理完毕。14个分公司在2014年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重新整理出一套对外帐套及报表,将公司2014年所有业务真实反映在外账报表中。个体及个人独资企业不属于A公司,但因属于A个人,存在同一控制下同业竞争,故需进行同一控制下的业务合并,将8个经营实体纳入A公司。

三、餐饮类企业新三板挂牌审计关注的重点

多数餐饮类企业的创办之初,并未有上市挂牌的考虑,因此餐饮类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尽责审计的过程约有70%的精力都需要放在对前期经营工作的财务数据的补充和完善上。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有其共通的问题,由于其私人创办及经营的性质,其公司法人对财务和法律的相关概念模糊不清,管理制度的设立相对薄弱,私人财产和公司公有财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界限不清等都为审计工作带来了阻碍。

1.财务数据的完整性问题

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往往是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财务数据是完整和合规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没有保障,特别是职务不相容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不能切实遵守,往往对于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关于此类问题还可能是坐支现象致使银行往来核对账与企业的明细账不符,没有定时定点的实物盘查制度致使食品原材料短缺,甚至会计记录不及时导致账簿不连贯等等问题。此外,还有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的共同的问题,在上述案例中也多次提及,即会计主体不明确,一个自然人名下有多家公司。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尽责审计的过程中,会由于公司规模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等多种因素产生审计工作的阻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可能需要负责多家会计主体的账簿,这样产生的不只是内控失效的问题,还存在着账簿混记、原始凭证混乱、成本的结算和费用的归集无法核对等会计处理的基本问题。

2.账务核算存在的税务问题

税务问题是众多企业的核心问题,包括合理的纳税计划、在缴纳税款时应尽的义务以及和税务机关的良好关系等。具体而言,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都是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大多需要查看是否会对公司的整体发展造成重大威胁,是否有严重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并与管理层沟通,如若想在新三板上市必须对以前偷逃欠缴的税款重新补交,并说明其中的厉害关系。通常的做法是,对于以往偷逃欠缴的税款进行补缴,税款的金额也因餐饮类企业的规模而不同,有时少则几十万,多的时候可能需要补交上千万,与此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帮助被审计单位免于处罚,例如与税务机关沟通,补齐相关税务证明,证明企业暂缓补税或者交税的行为是得到许可的。除此以外,对于餐饮类企业人员编制的复杂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在尽责审计中格外留心,就个人所得税问题希望被审计单位可以与当地的税务机关,甚至政府达成一致的意见。

3.收入、成本的准确性问题

收入和成本准确性的问题可能是餐饮类企业并不能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相关科目进行准确计量。销售和收款循环一直是审计的主要关注问题,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也不能例外。周所周知,餐厅在经营的过程中,对收入的核算存在很多人为的因素,像收银员的多记与漏记,服务人员的点单疏忽或者管理人员的“人情折扣”等问题,都会导致公司的收入核算模糊不清。成本核算也会由于后厨的管理与监管制度、企业的设备租赁合同等因素造成不实的问题。在尽责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是否有在销售收款循环中进行舞弊的风险,并在建立健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与收入和成本账户方面有关的认定进行核查,关注微利情形下收入的真实性,考虑营业场所作为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考虑内部控制系统时,必须对相关的销售合同进行穿行测试。

4.财务指标问题

财务指标也是新三板企业审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新三板对财务指标不做硬性规定,即使亏损也可以挂牌,但是就目前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情况和客观要求来看,企业要在新三板上市需要具备盈利持续增长,企业的盈利具有合理性和成长性的特点。注册会计师在尽责审计的过程中,应帮助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合理规划、提前考虑,重点需要放在最近一两个会计年度的会计科目的增长幅度合理性上,譬如营业收入的稳健增长、应收账款的浮动与占比等。财务指标的设定与完成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现有的市场配套机制和相关的鼓励政策,以及所处的宏观环境,确保数据分析的客观与理性。

5.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问题

在上述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拟挂牌新三板的餐饮类企业存在与其他行业同样的问题,具体来说包括股东与公司公私不分、相关企业资金往来过于频繁、股东理所应当的占用公司的资源或以公司的名义贷款欠款等。这些极不规范的现象和行为为尽责审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也对此类企业的挂牌增加了巨大的阻碍。餐饮类企业的关联方众多,还有不少股东名下控制多家餐饮类企业,导致关联方交易容易纵,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尽责审计时,应建议此类企业合理确保关联方交易的数量逐年递减,而非逐年递增。

参考文献:

[1]邓秀珍.如何开展新三板市场审计[J].中外企业家,2014,26:57+63.

[2]秦江萍,于丹.“新三板”企业内控缺陷分析及对策[J].财会月刊,2015,31:16-21.

[3]刘明霞.新三板企业相关问题及审计关注重点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04:237-238.

[4]吉佳.浅析新三板审计工作中需关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问题[J].财会学习,2016,11:156-157.

篇(5)

一、电力企业审计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电力企业风险

1、政策性风险。电力企业作为国家重要基础产业,同时电网经营作为国有垄断,其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与国家相关政策联系紧密。电力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例如,2005年由于国家电力能源紧张,对部分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政策,以及在1990年后实行的乡镇供电所上划等政策,对企业的收入、资产等产生较大影响。

2、市场风险。目前,国家正逐步试行发电厂直供、区域供电等电力销售方式,由于用电企业在选择电力产品的时候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电价,由于以上电力销售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发电厂等企业能以比较低的价格抢占原电网经营企业的市场,从而对电网经营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3、内部控制风险。历史较长的国有电力企业中,不论是原电力业部,还是目前各大发电企业集团和电网经营企业,都建立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内部控制制度无论制定的法律依据,还是执行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内部控制也注重对人的控制,但目前由于电力企业各项业务工作不断改革变化、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使电力企业人员存在着实践经验少,对人员的后继教育不足、工作压力较大等情况。由于以上原因使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加大。

4、安全生产风险。由于电力企业经营资产主要电压等级都在220V以上,故电力企业属于典型的高危行业。同时,电力企业生产中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电力企业的任何一次重大事故所产生的影响都是难以估计的。电力企业主要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和加大设备安全可靠性,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5、财务风险。根据电力上市公司的特点,以下几个方面易于引起电力企业的财务困难,在审计中也应引起注意:(1)固定资产比例较大风险。这些固定资产对保障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一旦发生事故或意外损坏而导致固定资产损失,将对电力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重大影响,易于引起财务危机。(2)投资项目风险。电力上市公司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投资额大,生产周期长;作为项目资本金,所需资金往往需要通过贷款解决,存在着高负债率的风险。在审计的时候应通过有关指标的计算,分析其资产负债率,关注其偿债能力。(3)成本核算不实风险。许多电力上市公司设立时,对主要股东投入的资产按照评估确认增值后的价值折股入账,其增值率较大,未按历史成本原则核算,从而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真实财务状况的判断。

(二)审计机构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人员而言,良好的素质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知识、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国家有关财政税收政策法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具备经济活动分析能力,还要有相关专业的知识,如一般商业知识、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等。

2、审计风险的考虑。一个审计项目往往是一个公司、多个行业、多个项目,点多面广,情况十分复杂,如果确定可能出现的风险就仓促上阵,审计就可能会失败。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了解被审单位的总体情况、业务流程,掌握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定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3、审计人员的沟通与协调。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主要是与企业人员进行交往,相关审计信息不仅来自于企业已形成的书面记录,同时与企业人员进行沟通也能获取相关审计证据。就审计项目组内部而言,一个项目可能分成多个审计小组,审计小组内部人员和审计小组之间的有效沟通,也会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

二、电力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一)了解电力企业政策,充分利用电力企业已有的管理信息系统。部分电力企业已建成办公自动化系统,充分利用该系统提供的信息,使审计人员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应着重从“人、事、钱、物”四方面考量,企业必须强化对人的管理和监督。通过了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三)关注企业文化建设。电力企业普遍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落实企业理念,促进企业安全、文明生产和稳定发展,提高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四)了解和检查电力企业营销信息系统。由于电力企业面对千家万户,技术要求高,性能复杂,有些电力系统直属各单位电费计费信息管理系统尚未统一,缺乏规范管理。系统的容量随着业务的发展日趋滞后,科学性不强,安全性不高,数据资料保存缺乏制度规定,以致几年前的部分有关资料保存不完整,尤其是审查某一时点的应收电费、已收电费、未收电费和销售电量时,往往提供不出资料,没有留下审计痕迹,造成管理上的缺陷。有些单位没有及时输入数据,或输入数据时间不配比,往往造成对账的麻烦,难以核对,容易产生错漏,控制风险增大。

(五)借助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成果。电力企业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并且部分企业是从集团公司到市分公司到县级分公司,层层设立。由于内部审计机构长期从事企业内部审计,故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前期问题的处理都有较详细的了解和记录。借助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成果,不仅可以缩短审计时间,而且也容易确定重点风险领域。

篇(6)

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有效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日趋规范。从审计实践看,当前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搞好审前调查和审中内控制度测试。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管理或监督职能,具有一定的收费或罚款权力,内设机构、人员分工错综复杂,一人身兼多职情况经常出现。审计组应从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及财务事项审批手续等控制点入手。通过审前调查、召开会议、现场观察、交流询问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财产物资、会计资料及内控制度建立、完善等情况。以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程度,从中发现财务、经费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掌握审计重点。

二、把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关。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是其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大多还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在审计工作中要从收费票据的领、用、管等环节入手,寻求审计工作的突破口。比如:审计前到有关财政、税务、物价等部门摸清被审计单位收费项目、标准以及收费票据领用、核销等基本情况。审计中做到“三查三看”,即认真查阅文件、收费许可证,使用中的票据和票据的存根等有关资料,看其收费的合法性;认真查阅账表、会计凭证等有关财务资料,看其票款是否一致。此外,通过查资产,看其预算外收支的真实性等。从而有效查出收费及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及“三乱”的问题。

三、拓展对所属单位的延伸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一般设有二、三级预算单位,一些事业单位还创办了经济实体,其上下之间在资金、资产、收支业务活动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时一级预算部门接受检查相对比较多,他们为了逃避监督,往往将违纪违规问题“下沉”,采取上下联手,虚列支出,或转移截留收入和专项资金等。因此,在审计中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在审计一级预算单位时要与延伸审计二、三级预算单位相结合;在审计事业单位时要与延伸审计其经济实体相结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行行业系统审计的办法,并同时延伸到相关行业单位了解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和查出隐慝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效地强化行政事业监督。

篇(7)

Abstract: College expans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irection for higher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a,aiming at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qualified personnel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s total population,With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enrollment,the original university dormitory,gymnasium,classroom building,laboratory building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teaching,therefore,our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an establishing new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hich provide good learn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With the increase of infrastructure projects,infrastructure projects audit has become the working difficulty for the university financial management. How to carry out auditing of universit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has become the new priority of internal audit in college. 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college audit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重点

Key words: college;infrastructure projects;audit;focuses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003-01

1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现状分析

传统高校审计部门仅针对高校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等进行审核工作,使得普遍人员偏少,随着高校基建工程近几年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使得原本人员基础薄弱的高校审计工作更加捉襟见肘。另外,由于高校审计工作主要方向不是针对工程建设,使得高校对工程建设的审计工作开展更加困难。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导致高校审计监督工作滞后,影响审计监督的准确性,严重损害了高校的经济利益。针对这样的情况,加强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以现代审计理念可续的开展高校基建审计工作已经成为现代高校审计的工作重点。

2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重点

2.1 加快高校审计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开展针对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现状中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要加快审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增加具有工程审计经验的审计人员补充高校审计工作人员的缺乏。同时还要加强原有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的专业基础知识,促进高校审计工作的开展。构建现代化审计体系,以完善的审计队伍科学的开展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有效保障高校的经济利益。

2.2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重点针对高校基建工程特点,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可以以事前审计、施工过程审计以及结算审计三个方面展开,并针对各个方面分项审计工作有效保障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①高校基建工程事前审计工作重点。基建工程事前审计是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以工程设计、造价编制、招投标审计等审计工作为基础,保障基建工程科学性及合理性的活动。通过对施工设计的审计工作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预算与造价的高低,是现代基建工程审计的重要内容。工程招投标审计是有效保障招标公开、公平、合法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基建工程、利用职务收受贿赂的重要工作。注重在满足质量、工期的前提下,是否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成本,工程造价与实际建设情况是否相符等问题。通过事前审计,对高校基建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控制,确保高校的经济利益。②高校基建工程施工过程的审核。在高校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审计人员要时刻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全面的监督,确保工程资金的有效使用。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签证进行审核,为工程结算审计奠定基础。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人员要与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积极运用甲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与权限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各项造价进行审查与控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设计变更的,需要经过设计单位及基建主管部门的确认与审查后方可进行变动,以此控制由于设计变更造成的成本增加。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人员要需要对各项由于施工工艺和材料变更引起的造价进行过程中的审计,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价格变动掌握不足造成竣工结算“无据可依”,发生审计纠纷。

2.3 工程竣工审计的实施在基建项目竣工后,要严格对工期、造价进行审核,确保基建项目目标的实现。结算审核是有效控制投资成本的关键,必须经过审计部门审核后方可由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进行结算设计时,要将审计重点放在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工程取费、材料价差几方面,注重材料价差调整是否依据市场指导价和预算价进行,注重施工企业自行采购材料质量与单价是否经过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工程师的认可等。通过对工程完成情况、与施工图纸对比情况、工料使用情况的审查,确保工程质量与投资是否符合原定目标。注重对工程量的统计,为结算提供基础数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竣工结算过程中要对比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重点审计工程量的计算,并根据工程量与材料使用的关系审核是否存在工程量多报情况,以此达到基建工程审计的目的。

3科学利用社会审计服务提高高校基建审计水平

由于高校基建审计体系的建立与人才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因此目前高校基建设计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借助社会审计服务的力量,提高高校基建审计工作。由于社会审计服务较高校审计部门对基建工程审计经验更加丰富,对尚未开展根据审计的工程项目能够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进行跟踪设计,有效的提高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质量。另外,现代高校基建工程项目较多,高校自身审计人员数量上不能完全胜任审计工作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审计部门借助社会审计服务的力量,通过专业性审计服务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审计工作,降低工程成本、为学校节省建设资金。在借助社会审计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在实际审计中提高高校审计人员对基建工程审计方式方法的认识,促进高校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高校后期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奠定基础,提高高校基建审计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校审计部门加快自身审计体系的建立、加快审计人才培养,借助社会审计服务科学的开展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为高校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奠定基础,为避免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过程中贪污受贿奠定基础,为建设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博铭.建筑工程审计工作实施重点[J].建材工业,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