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1: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营管理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评价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1.评价要素的设置
评价要素的设置,是对旅游管理本科课程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由于评价对象为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因此选取课程体系目标作为评价要素。考虑到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能力,因此可以参照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来选择评价要素。温卫宁等认为酒店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酒店的经营管理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职业生涯及职业发展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丁雨莲等指出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用多基于专业性、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和个人素养等方面。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四个方面。其中每个目标的实现与否又取决于各门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这样就构成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评价要素。评价要素集合为:
U={U1,U2,U3,U4}(1)
Ui={Uik}(i=1,2,3,4;k=1,2,…,nk)(2)
(1)式中,Ui代表U的子集,为各单要素。其中,U1代表专业基础知识,U2代表经营管理知识,U3代表实际操作知识,U4代表专业外语知识。
(2)式表示子集Ui中含有nk个评判因素,Uik代表各门课程。各单要素具体包括哪些课程,取决于高校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
2.评语集合及评价要素权重子集的确定
在对要素开展评价时,主要通过衡量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来判断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根据评价决策的实际需要,将评价等级标准划分为“非常有帮助”、“较有帮助”、“有些帮助”和“几乎没什么帮助”四个等级。即评语集合为:V={非常有帮助,较有帮助,有些帮助,几乎没什么帮助}(3)
为了衡量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需要确定其权重系数。在确定各子集Ui权重(一级权重)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主要依据学生对各子集的重要性判断来确定权重。在重要性判断中,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分为5,4,3,2,1共5个等级标度,5代表非常重要,4代表较重要,3代表一般,2代表较不重要,1代表不重要。在学生做出重要性判断后,计算各子集重要性得分的均值,然后进行总和标准化,得出各子集权重。在确定各子集中要素的权重(二级权重)时,将各门课程对增强该类知识的客观作用视为相同,因此1/nk即为子集中各要素权重。
3.评判的实施
在模型评判的过程中,首先对子集Ui中的各门课程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评价结果,分别求出其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构成评判决策矩阵Ri,如果Ui中各门课程的权重集为Ai,则第i个子集Ui的综合评判结果为:Bi=AiRi=[bi1,bi2,bi3,bi4](i=1,2,3,4)(4)
然后对4个子集Ui(i=1,2,3,4)进行综合评判,其评判决策矩阵R为:(5)
如果各子集的权数分配为A,则可得综合评判结果:B=AR(6)
最后依照评语集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综合评判结果进行判断,得出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评价结果。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应用
1.问卷调查概况
为了获取评价要素权重子集和评判决策矩阵,我们选取南京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06级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50份,有效回收45份,问卷回收率为90%。其中女生占88.9%,男生占11.1%。
2.问卷内容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各项知识重要性和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判断两大部分。其中知识重要性判断依照前述的5个等级,对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实际操作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进行判断。
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程度判断则依照评语集所确定的四个等级来评价。在具体操作时,首先,依据各门课程所侧重的目标,将所有课程分为四类,结果如表1所示。然后请学生评价每门课程对其帮助程度。
表1专业课程分类
类别课程
专业基础知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法规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美学
经营管理知识现代饭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餐饮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开发与规划
实际操作知识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导游业务旅游礼仪
专业外语知识实用旅游英语
3.信度分析
所谓信度指的是一份量表所测分数的可信度。同一群被调查者在同一份问卷上多次填写的答案如果具有一致性,则表示信度高。衡量信度的方法中,以Cronbachα系数应用较多。根据美国统计学家黑尔、安德森、泰萨姆和布莱克的研究,计量尺度的Cronbachα值大于0.7时,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当计量尺度中的项目数小于6个时,Cronbachα值大于0.6,表明数据是可靠的。此处我们对各类课程对学生帮助程度的评价结果进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信度分析结果
课程所属类别项目数Cronbachα
专业基础知识70.8225
实际操作知识30.6760
经营管理知识60.8417
(说明:由于专业外语知识方面,仅有《实用旅游英语》一门课程,故未做信度分析)
从信度分析结果来看,专业基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部分各门课程帮助程度判断的数据可靠性均较高,其中,实际操作知识方面的数据可信度虽然低于0.7,但由于其项目数为3,因此数据仍为可靠的。
4.评价要素权重子集确定
在一级权重确定过程中,依据学生的重要性判断结果,得出专业基础知识、实际操作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重要性得分的均值,然后进行总和标准化,得出一级权重子集A为:A=[0.2496,0.2480,0.2480,0.2544](7)
由于此处将各门课程对对增强该类知识的客观作用视为相同,因此二级权重子集A1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143(1/7),A2中课程权重为1(1/1),A3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333(1/3),A4中各门课程权重约为0.166(1/6)。
5.综合评判
综合评判过程中,由学生依照评价等级标准对各门课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确定各子集中单要素的评判决策矩阵Ri(i=1,2,3,4)为:(8)
对二级权重子集Ai和评判决策矩阵Ri进行合成运算,即可得到基于单要素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Bi(i=1,2,3,4),然后得出U中各子集的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对一级权重子集A与综合评价决策矩阵R进行合成运算,得出课程体系
目标实际达成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9)(10)
对照评语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总体上对学生较有帮助,因此课程体系目标实际达成程度较好。但评价结果同时也说明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
三、课程体系完善建议
1.重视经营管理课程设置
在各项知识的重要性判断中,学生普遍认为经营管理知识重要性高于其他知识,其权重在四项知识中相对较高,为0.2544。这一结果的形成,与学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认识是密切联系的。在问卷调查中,笔者还调查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目标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95.6%的学生选择了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相对于中高层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要求,现阶段经营管理课程门数较少,因此建议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专业经营管理课程,如可以围绕旅游业中的某一行业(如酒店业)来设置相关的课程,着重培养该行业的专业人才。
2.适当增加操作技能课程
从学生对操作技能课程的评判来看,大多数认为此类课程非常有帮助。一般来说,学生进入旅游企业后,需要先从基层做起,然后再逐渐升至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从人才市场现状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操作能力较强,受到旅游企业的青睐,本科生则往往由于操作能力欠缺,竞争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继续重视理论学习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操作技能课程,这样既有助于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其就业后较快地融入企业。
[ 关键词 ] 商学导论 语言运用 独立思维
作为新世纪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将来要从事国际经贸的学生来说,他们未来的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业务类型也很复杂。他们可能要参加中国企业在外国的经营管理活动,参加中外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参加外国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管理活动,参加国际双边或多边经贸组织的协商和谈判,参加中国各级政府的对外经贸活动。为了胜任以上各项工作,国际贸易工作者必须熟悉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概念和程序,相关的法律,伦理和文化知识,相关的外语知识和技能。
商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是一门系统介绍商务基础知识的课程。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无论是公司的工程师,媒体记者,还是企业翻译,你都会从对商业的了解中获益。诸如创意,领导素质,团队协作以及质量管理商务理念都会和学生未来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商务英语方向的英语专业本科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要到工商企业,从事经济贸易,经营管理或是职业翻译的工作。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可以获得必要的商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系统的工商理论和实践知识背景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一、商学导论的课程特点
商学导论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以英语为授课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商业企业是如何运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工商企业(Organization of a business),商业环境(Business environment),企业管理(Management),管理雇员(Managing employees),营销(Marketing)以及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几个方面。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速与世界经济接轨。因此,市场经济和工商管理是我国的国际经贸工作者必须熟悉的两个领域。本门课程是一门特定用途英语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市场经济及现代工商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并熟悉企业环境、经营管理、金融财务、法律保险等方面的英语词汇和用语,学生要理解专业知识,对于所学的商务英语,不但要理解,而且要能把它们运用到实践教学的分析和讨论当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并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学习更微观、更具体的课程打下基础。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分析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却没有达到市场的需求标准,表现为学英语的人多,但是真正精通英语,能把英语很好的用在实际工作中的人少。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可以做的工作不仅仅是翻译,而是能用上所学的商务英语的很多经营、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相关工作。那为什么我们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这些本来能做,而且应该能做好的工作中却没有竞争力呢?我认为主要就是在学校学校阶段的实际应用训练不够,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存在功利性,只在乎最终期末卷面的分数,而不在乎自己实际能力的提高。这样的结果就是只了解了某些知识的皮毛,没有实际的练习和深入的研究,就无法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组织能力。因此,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应用水平。
三、以商学知识为平台,提高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要想充分利用商学导论这门课程,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科学分配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合使用引进版本的商学导论教材和国内专家编写的工商导论教材。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就要科学分配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按照每周2-3学时,16周来计算,对教师来说,将授课时间缩短到总学时的1/3左右,总学时的1/3左右用来做针对教学内容的问答练习和案例分析和讨论, 1/3左右的时间做小组演示,要求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模拟一个公司,运用所学知识,就公司管理、营销、财务和其他问题进行分析,这个演示过程也是要用英语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词汇方面的练习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
2.改变考试测评方式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析,增加平时测试成绩在在期末总成绩当中的比重,平时测评成绩可以分成课堂参与和小组演示两部分,占总成绩的40%-50%,课堂参与用于衡量学生是否积极有效地把在课本所学知识应用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中,小组演示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卷面应由问答、定义、案例分析和汉英翻译等组成,占总成绩的60%-50%,既测试学生对工商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也测试学生对相关英语的应用能力。
四、结论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提高商学导论这门课程的重视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把商务语言学透、学精,为将来更有效率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纯粹的课程理论延续多年的高等院校理论教学模式,主要以课本为主,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将连锁经营发展的历史、现状,模式等内容教授给学生,中间会穿插一些经典课程案例,把教学重点放在连锁经营的理论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的核心理念和性质,简言之知道什么是连锁经营即可。这种模式能够将连锁经营理论体系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缺乏实践环节,与现实连锁经营脱节。所以,除了刚开设该课程或者非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很少采取这种模式讲授《连锁经营管理》课程。1.2基本理论+综合实训纯粹的理论化教学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贴近实际需求、强调应用技能的特点《,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在理论教学版块进行了一定的删减,只保留最核心的重要知识点。在讲授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大量引用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资讯和案例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让专业课程学习更贴近现实经济发展现状。因为删减理论教学内容而多出的学时,则会用于开展综合实训。例如,参观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来认识连锁企业的构成和经营,操作校内实训室设备和软件来模拟连锁企业日常经营,参加由连锁企业提供的假期兼职来积累实践经验等。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形式之一,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贴近连锁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能够起到承上启下,对其他专业教学能够拓展视野和知识面。但这种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综合实训版块的内容设置比较基础,只能做到参观、考察、模拟等各种短期认识和了解,不能提供一个更广、更深入的平台。1.3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随着高职院校与连锁企业校企合作的深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一是在课程实训这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校企合作与改革,综合实训不在是简单的校内模拟操作,校外参观考察,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完成后进入连锁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完成对学生实践环节课程学习,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连锁经营与发展。二是在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除连锁经营核心共通内容之外,其余部分完全按照校企合作企业经营内容设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全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为后期的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打下基础。两种方式都是《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深入校企合作企业的细致化教学,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掌握到最实用、最具体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如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和安排如何既满足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符合连锁企业的要求,同时又适应不同学生毕业后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2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的反思
2.1课程教学模式应按专业发展需要而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应该怎样教才符合高职教学特色一直都是该课程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无论是纯理论式教学,理论+综合实训的改进式教学,还是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都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关键是不同专业在选择《连锁经营管理》加入专业课程体系时,应思考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所在专业服务的行业或企业的需求,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若该课程是作为专业拓展领域的学习,那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综合实训模式来进行教学。如果没有相应的校内外资源,那么纯理论式教学,同时注意结合实际也未尝不可。但若该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如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连锁经营管理》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时,那么理论+综合实训模式的教学模式是必须的,如果能有更好的校企合作平台,深入连锁企业的细致化教学模式就是更好的选择。2.2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要加大改革力度开展课程教学环节的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一是,校企合作对象单一。目前,与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连锁企业基本上都是超市,业态种类过于单一。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最终在超市就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进入到其他零售业态中去。单纯只跟或者只能跟超市进行校企合作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会使教学内容、方法上受到一定限制,不适应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所以,今后校企合作对象应该更广,百货、专营店、餐饮、教育培训等各行业,只要开展连锁经营的,都应该纳入校企合作的考虑中。二是,缺乏“双师型”教学团队。《连锁经营管理》现阶段的教学仍以学校教师为主,校企合作企业多提供场地供老师和学生参观与实习,具体教学过程仍由学校专业教师来承担。学校专业教师专业基础知识牢固,但在连锁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相对较少。因此,聘请连锁企业专业人员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老师,依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水平,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构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2.3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相关调查,许多高职毕业生都会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之路,而大多创业成功的毕业生选择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事业。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为例,对现有经营模式进行创新,然后开展连锁经营就是他们创业之路。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对创新、创业活动都有很大兴趣,但现实教学环境却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则比较偏重于校企合作部分。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除传统的理论知识,综合实训等之外,还应当结合课程不同模块适当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其中,结合现代连锁经营发展趋势,开展连锁经营创新创业的特色课程内容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例如,做一份某行业连锁企业创业计划书,或者设计一种新型的零售产品销售模式等,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激发课程学习的积极性。2.4课程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虽然学校与企业一直希望能够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但按照现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来看,高校专业教师依然是课程教学的主力军。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外,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对经济发展趋势的不了解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也在引进新教师的环节增加了对应聘者必须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要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但从专业和教师个人长远发展来看,教师还应通过各种途径不同提升自我专业水平,以适应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适应连锁企业对人才不断变化的需求,适应不同高职学生对职业发展规划多样化特点。
作者:王青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
关键词:VBSE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环境平台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模拟企业中的实际运作场景,包括设置企业职能部门、工作岗位、工作流程、财务管理、运营体系等,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专业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商务环境中,结合教学课程内容,体验真实的企业经营与业务运作,认知并且书写现代企业中内部组织结构、不同职位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培养学生从事财务管理所需要的综合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解决当前大学生校内实习的问题,同时为将来就业时能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与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财经类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很多财经类院校的实践性教学中,往往通过企业实习、课程论文等形式来完成,导致各个教学课程内容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从而无法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模式。同时,大部分的实践性教学都是统一的内容,形式非常单一枯燥,没有针对岗位工作进行系统化的了解与训练,导致学生对于如何在当代企业中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缺乏一定的认知与专业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水平却仍然比较低,在将来的工作中无法满足职业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
二、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在财经类院校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成功的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束缚,坚持以学生为教学实践主体的思想理念,实现了“教学、学习、实践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且对课堂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等方面都有以一定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从课堂教学内容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财务运行系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去了解财经专业课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巩固与内化。
其次,从课堂教学方式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并且采用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将所需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一键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所扮演企业工作岗位角色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完成任务所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工作流程发送给学生,作为可供参考的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能需求,并且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工合作,这种教学方式,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作为实践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协作的精神。
最后,从课堂教学手段上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环境下模拟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借助于信息化手段,直接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即可,极大程度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与压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学习的效率。
三、VBSE实践教学平台课程建设
结合财经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培养,同时结合VBSE教学平台中所具备的教学功能,可以根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构建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环境、管理教学模式三个系统来完成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其中,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企业管理、市场采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会人员、运营生产等工作岗位,并将财会人员的岗位工作作为训练核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部中的会计、经理等进行模拟,让学生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环境有个初步的认知与整体了解,以此来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铺垫;企业外部经营管理环境,为学生模拟企业的经营与市场社会中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供应商、客户、工商管理、企业广告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与综合职业素养;管理教学模式,这一部分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企业工作岗位为背景的教学任务,将学生作为体验对象,实施教学、学习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通过这三阶段的综合实践,可以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企业财务工作的核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财务专业技能。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实践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教案、学生学习指南、教学大纲等,按照教材中知识点合理的安排课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模拟企业中的财务业务,将财务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财务业务能力与水平,获取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在处理业务过程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个人竞争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推动了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发展,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倩.基于VBSE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训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6(13):156-157.
[2]罗.以VBSE为核心的跨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探索[J].现代物I・新建设,2014(12):26-27.
论文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逻辑关系;整合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院校、矿业类院校、电力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基本统一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办学的实践中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条件及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风格和特色。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课程体系尚处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
目前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平台课程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2门专业课程组成。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管理类课程由城市土地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4门专业课程组成。对以上课程按照专业基础课先于专业课开设、平台课程先于专业方向课程开设的原则梳理关系。
平台课中管理学原理是本专业的基础和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工程项目管理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前开设。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开设。会计学原理为工程财务管理奠定基础,应放在工程财务管理前开设。工程财务管理是全面分析业主和承包商双方与工程项目有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应在工程项目管理后开设。工程财务管理也为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提供经济分析方法,应先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审计、物业管理开设。组织行为学是培养与人沟通、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因此,组织行为学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物业管理前开设。工程估价是专业核心课,为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提供基本知识和方法,所以工程估价后开设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审计。工程合同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奠定基础,工程合同管理后开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工程项目管理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管理,为后续的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提供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应放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前开设。
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应放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后开设。工程审计课程主要内容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效益审计和运营管理审计,应在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后开设。
对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中的管理类课程,城市土地管理不需要其他课程做基础,应该先于房地产开发开设,房地产开发后开设房地产市场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项目策划。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得出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按照梳理出的课程逻辑关系整合课程内容,使课程之间整体协调、相互渗透、避免重复。整合原则为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于应用性知识。整合后各课程内容如下:
运筹学:线性规划和单纯形法,对偶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马尔可夫链决策规划,网络优化模型,排队论,库存论,博弈论。
管理学: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设计,领导,激励,沟通,控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行为和群体冲突,非正式群体及行为,人际关系与信息沟通,领导及其影响力。
会计学原理:会计帐户和复式记帐,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和成本计算,会计凭证和帐簿,核算程序,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等。
工程财务管理: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金结构,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营运资金,收益分配,财务预算、控制、分析等。
工程估价:工程费用结构,工程建设定额原理,施工资源的价格确定,工程量计算,建筑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建筑工程招标标底与投标报价等。
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合同体系,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工程合同的审查谈判与签订,工程合同的履行,工程合同索赔管理等。
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计划,工程项目的组织,工程项目采购,工程项目时间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职能,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管理组织,建筑企业文化,建筑企业战略管理,建筑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建筑企业计划管理,建筑企业生产要素管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建筑企业质量管理等。
工程建设监理:工程监理企业,工程建设监理组织,工程建设监理规划,工程建设监理目标控制,工程建设监理的组织协调等。
工程审计:工程计划审计,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收支审计,工程投资效益审计,工程管理审计等。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项目选择,土地开发,开发项目规划设计与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管理等。
城市土地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城市地价管理,城市土地的经营与储备,城市地籍管理等。
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营销计划及组织,房地产营销环境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营销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招标与投标,物业管理早期介入,前期物业管理,房屋维修管理,物业设备管理,物业环境卫生、绿化管理,物业安全管理,物业综合管理与综合经营,物业服务收费等。
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项目投资策划,房地产项目营销策划,房地产经营策划,房地产品牌策划等。
关键词 沙盘模拟 实践教学 模拟经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沙盘模拟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沙盘模拟课程是以重复性的操作为主要内容、以提炼操作熟练程度为目的;知识性模拟,以知识讲解和传授为主要内容,以知识积淀和知识结构建立为目的;博弈性模拟,以学习经验、知识应用,提高学习者识别、判断、处理事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模拟。学生通过亲自操练模拟,掌控模拟企业的经营决策,改进模拟企业的管理绩效,推动模拟企业的经营,达成预定的实训进程。老师根据实训进程的需要,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当学生陷入经营困境时提出建议,对关键问题进行解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沙盘模拟实训课程通过搭建一个模拟企业的平台,用来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流程、职能岗位,以达到在实战操练中培养管理人才的目的。促进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相关专业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提升了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企业经营战略、企业产品研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市场营销、企业品牌建设、企业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通过完整的课程实训环节,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提升了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以实际操作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使学生在沙盘实训课程中涉及到的各方面的企业管理知识得以巩固扎实。而动手能力的运用,对于学生其他的素质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全局的系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通过沙盘实训课程,学生在模拟企业相应岗位上进行实务性操作,接受企业经营管理各种技能训练,能全面了解企业各个部门工作程序,进而更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2 沙盘模拟课程实训方法
(1)首先组建模拟企业。老师将学生分成6~8个小组,规定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模拟经营企业,并让学生为自己的企业取一个名,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组织机构,明确企业岗位职责。然后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定位,明确每个成员的岗位责任,一般为首席执行官(CEO)、营销总监(CSO)、财务总监(CFO)等主要角色。模拟企业要在一个开放的模拟市场环境中进行模拟经营,因此要了解一定的市场规则,综合考虑各种市场竞争因素,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谋求发展。
(2)然后进行模拟经营。首先,模拟企业开始要商讨6年经营周期的经营策略,每年四个季度,每个季度10项工作:短期贷款/支付利息、更新应收款/归还应付款、接受并支付一定的货物、下原料订单、产品研发投资、更新生产/完工入库、开始新的生产、交货给客户、支付管理费用。年初3项工作:支付应交税、制定广告方案、参加竟单。年末6项工作:长期贷款、支付设备维修费、购买厂房、折旧、新市场开拓/ISO资格认证投资、关账。通过这个流程的练习,学生体会到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及实践性。
(3)最后做好沙盘模拟分析总结。学生进行完一个模拟经营周期后,各组进行沙盘模拟分析和总结,对各个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自己的企业策略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有没有破产,破产的原因在哪。每个成员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企业今后应该怎么改进。通过分析总结,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这样,不断反复,连续进行一至两个星期的实训,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大大提高,相关的知识也渐渐巩固,综合素质也迅速提高。
3 沙盘模拟课程实训的注意事项
沙盘模拟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要求的技能比较全面,学生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沙盘模拟才有一定的效果。基于此,高职院校建议在第四或第五学期开设沙盘课程。
(1)课前准备,课后延伸拓展。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前期理论课程教学。二是实训开始时对学生进行知识强化,使学生快速巩固达到沙盘模拟要求的基础知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达成课堂沙盘实训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与此相联系,必要的课后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训中的实际问题,也是达成沙盘课堂实训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
(2)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学生对课程的自主自导和主动实践是实施沙盘实训的关键。沙盘模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实训,它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自导、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沙盘模拟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3)老师角色的转换。沙盘模拟过程中,实训教师是关键。实训指导老师在客观上需担负起下列角色:实训教学管理人员、实训指导师、公关人员、专业师傅、良师益友等。专任教师在带实训中需要进行角色转换。教师的任务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和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老师不但要以师傅的角色传授学生经营管理技能,还要教会他们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合作意识。在沙盘模拟过程中,应该有一个观点,就是彰显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学生团队模拟共同讨论操作,有效地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但必须明确的是,在团队操练中,除了资源共享外,每个学生个体必须承担各自的岗位责任和义务。团队必须形成有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不同层次上的一个强强联合体,如果不是最佳组合就难以在经营战略的竞争中发挥协同性。
4 总结
沙盘教学设计作为教师对实践课程实施的设想、计划、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教学实践的切入点,是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操作平台。为此,教师在进行沙盘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应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促进有特色的课程模式的形成。
参考文献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的有关会计电算化的课程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计算机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语言(FoxPro数据库语言或C语言)、会计电算化系统结构和分析及相应的上机实习内容等部分。这种教学内容和模式在DOS时代和单机版时代是比较适合当时的发展状况的。那时的侧重点在对计算机运用的学习和掌握,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是大学生四年当中的主要任务,甚至还有不少学生毕业了以后对计算机的操作还是不甚清楚。从当时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可以看出,其实质基本上都是对基本知识的学习,这和当时的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情况是相适应的,受到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限制。会计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差,接触少,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有限的。当时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中成了重点内容。而今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计算机的操作已经非常人性化,简单化甚至傻瓜化。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接触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大学当中对这部分内容可以给予少一点的投入,尤其在进行有关专业性质的教学中更不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另外,一般所进行的与系统体系与结构化设计思想等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讲也并没有太大实用价值。时下和将来的网络版财务软件上RP、CRM等系统,无论是针对大型跨国公司,还是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版本,都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所运用的语言、工具、及方法也都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所能想象的,即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期间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因此我们不能把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系统的维护能力作为会计电算化教育的主要目标,这些方面的工作是商品化软件公司的基本职责,属于这些公司的售后服务内容。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市场化的会计核算软件已经使单位自己开发会计核算软件变得得不偿失。由此我们更不能忽视会计电算化的本质是企业管理一个组成部分,会计人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一部分,包括从事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人员。
在最近的几年中,从国外引进并迅速普及的ERP、CRM等系统,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运用得当给企业能够带来的效益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可以说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ERP系统(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GroupInc.)在90年代初期首先提出的。一个完整的ERP系统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管理、制造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仓库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际实施证明,ERP确实给企业带来相当不错的效益,有如下数据可以表明:实施ERP系统后企业的物资供应计划(编制)提高300倍;销售合同管理提高12倍;库存管理提高6倍;成本核算提高10倍等。企业中的财务管理内容是较早实现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部分,并在整个ERP系统中属于较易实现的部分,多数企业对ERP的实施都是从财务数据的处理开始,逐步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使ERP的实施从财务管理部分逐步过渡到供需链业务的管理,再到资源计划、决策支持等部分。其他几个部分的管理内容都和财务管理部分有一定的数据往来,并且各个部分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CRM(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它的主要目的是缩短销售周期、降低销售成本、增加收入、扩展新的市场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和盈利性。一个企业级的CRM系统通常包括销售管理、市场管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四部分。财务管理方面的数据渗透在这些组成部分之中,为这些部分的协调正常运行提供有关的财务数据支持。要真正了解会计电算化在整个ERP、CRM系统中的作用,对会计系统的理解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的角度出发。目前这种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和竞争需要。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新兴的ERP、CRM等系统中涉及到财务会计的核算只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其他部分一样都是为整个系统服务的。理出了这些,对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教育就应转变方向,从大的全局出发,从整个企业供、产、销的角度出发。会计人员应该了解ERP、CRM等系统的构成、运行模式、方法及其对企业内在的深远影响,包括对收益、支出、利润率等的影响。从整体的角度重新认识会计人员所应具有的素质。在学习工作中形成新的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经管理念,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管理活动水平。这就是从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应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整体中去,而不是独立的对财务的管理。这样做的实质就是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以适应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例如IBM在销售自己的CRM产品,帮助客户进行有关系统实施的时候,客户不仅仅是对它的产品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对IBM公司的经营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实质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无论我们有多么先进的系统软件,有多么熟练的操作人员。有关系统的实施并不是按照操作手册的程序操作,系统本身所蕴含的管理因素是实质性的。没有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理念,系统亦不会发挥很好的效益。真正理解企业管理系统的内涵所在,对我国企业是迫切需要的,而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却是严重缺乏的一种理念。虽然不同类型不同国家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但不同文化的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企业的效益。在学校里形成一定成熟的.符合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的经管理念,对将来适应和促进企业的发展都是卓有成效的。实施ERP。CRM是企业决策层的构想。具体实施需要对各部门人员素质进行全面提高。企业的会计部门是企业中实现信息化最早的部门之一,会计人员也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的基础。此时会计人员也应走在前面。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企业所要贯彻、实行、推广的各种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具有较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来讲也是首当其冲的。
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纯以会计电算
化核算软件的掌握和理解为目的是不够的,应以学习有关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结构和软件操作为契机,在学习当中使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新的经营管理理念,从大的系统,即从ERP、CRM等系统的高度出发,以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在本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教学内容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在具备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这应是每一个大学生具备的基本技能),重点在于对整个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整体认识,在能够熟练操作系统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的内容之外,了解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