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

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5 16:31: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营企业的筹资方式

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

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的减弱,各企业都在努力发展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唐山市民营企业成为带动整个唐山市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的主力军。唐山市民营经济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批发零售,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性和能源消耗性企业。而能源类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都是属于资金需求量比较大的行业。然而,由于资金的匮乏造成民营企业信心缺失,从而不敢接受较大的,需要垫付资金的单子,这样一来就使民营企业陷入了危机后的经济好转和资金匮乏阻碍企业发展的两难之境。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方式现状

现金流量是企业的血液,而筹资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来源。企业的筹资活动通过恰当的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以经济有效的方式向债权人和投资者筹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用以满足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活动的理财行为。从近几年来唐山市民营企业融资的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源融资所占比重过大,急需外源融资

企业筹资渠道可以分为内源性筹资和外源性筹资两大类。从表1可以看出内源筹资是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企业发展所需要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容易获得,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内源融资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民营企业创建初期筹集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和基本来源。但是内源融资毕竟存在极大的限制,这种限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的盈利性都产生极大的限制性影响,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内源融资渐渐的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应该积极地寻找能够便捷低成本的其他筹资方式来弥补企业发展的资金缺口。

(二)企业的规模决定着银行的态度

银行贷款是除了内源融资民营企业常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在唐山市民营企业外源筹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银行贷款占总负债的比重有时可以达到60%左右。据人民银行唐山支行的统计资料显示:企业资金困难时,70.2%的民营企业首选银行贷款。但是这种外源筹资方式的可获得性比较差,同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享受的待遇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如表2和表3所示。

(三)股权筹资重要性的提升

唐山市民营企业常用的筹集资金的方式中,内部融资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创业板的开创,为唐山市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筹资途径。股权融资在各种筹资方式中的比重也不断的上升,俨然有成为资金主要来源的趋势。然而民营企业上市却存在着极大的困难。而且从这次金融危机可以看到,股权筹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以及不确定性。股票市场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断波动的情况。

二、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渠道缺乏多样性

内源筹资主要是依靠自身拥有的资金和可以靠亲情友情私下借到的资金,这种筹资方式决定了其在次数和数额上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可以作为长久之计。外源筹资的方法比较多些,比如吸引风险投资,银行贷款,民间地下资本等,但是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不足不能给投资者以信心,导致很难找寻以及银行贷款时的歧视待遇。而民间资本限于合规性问题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所以,民营企业所能合理采用的筹资渠道非常有限。

(二)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

资金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可以说缺乏信息交流机制。好比市场上想买羊的人找不到卖羊的,想卖羊的找不到买羊的。虽然理论上都存在潜在的欲望,但缺乏一种沟通的平台。再有一点就是,风投会稀释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的所有权,对于控制欲很强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可能会对风投产生一定的抵触作用。从而造成其消极寻找拥有资金愿意投资的投资者。上述这种情况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在唐山市民营企业中也经常看到,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三)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营企业由于其创建及成长中的特殊原因,企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组织结构不能发挥出其效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挣更多的钱而忽视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致使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还有重要的一点,企业的家族色彩浓重,公司的主要职务往往被同一家族的人员占据而忽视人员是否具备该职位所要求的能力。

(四)资本市场的缺陷较多使企业缺乏上市融资支撑平台

资本市场的滞后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缺陷。特别是股票市场较西方国家起步晚,制度不完善,致使整个市场的存在结构缺陷和层次单一的问题。把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拒之门外。资本市场的缺陷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急切需要一个完整合理的资本结构市场层来支撑。以实现资本市场供求双发顺利结合的体制。

三、唐山市民营企业筹资对策和建议

(一)拓宽筹资渠道

除了依靠自身融资和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外,民营企业还有许多方式可以选择。比如融资租赁、杠杆租赁等。资产融资租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鉴于其可以节省企业购买新的设备所需要的资金,以定期支付较低的租金来获得设备长久使用权,变相的相当于企业取得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再者民营企业也可以采取直接融资的形式筹集资金。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建立属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市场。目前,国有企业的市场筹资已经十分的完善,就连高科技企业在国家政策的照顾下也有望在我国“二板”市场进行筹资。处于发展阶段继续资金的民营企业可以效仿大盘和二板市场,创造条件建立区域性的小额资本市场,以便为快速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需要资金时注入足够的血液。

(二)从行业的角度建立唐山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联合市场

构建行业角度的唐山市民营企业的联合资本市场,用以解决供求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以此来支持联合市场成员企业的投资。根据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把具有投资于某一行业的投资人都聚集在一起。帮助那些有多余资金又有投资意向的投资者对这也行业投资。但这种市场是非正式的,因此特别需要专门的机构在交易的过程中进行操作,以整确保企业不会涉及到违规问题。

(三)提升唐山市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1.一个好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是必须的。要形成一种长远战略目光,理性的看待上市。

2.要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唐山市民营企业上市是从家庭企业到多元股份企业再到现代企业的发展的道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逐渐的进行产权的改革,最后走向企业的股份化。

3.要下大力气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持久的竞争力会使企业在竞争激励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4.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绩效管理评价系统。

(四)创造性的利用供应链融资来应对银行融资困难

采取融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主要是为了帮助处以同一条供应链上端的企业能够快速的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种方式是通过供应链下端的企业与银行签订合约,以此来供应上游的供应商在资金缺乏时获得所需要的银行贷款,下端企业对其进行信用担保和抵押,保证上端供应商的现金流。在整个过程中银行也会监控合约签订企业,以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采用这种方式创造性的解决了供应商的资金问题,同时也使本企业原材料与供货得到了衔接,是一种多赢的筹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宁.唐山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研究[J].区域经济,2011(11).

2.刘丽萍,王正情.民营企业融资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8).

篇(2)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民营企业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并通过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的比较,认为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一)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弥补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

如果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没有考虑民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与投人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民营企业或同一民营企业不同时期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它没有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取得的同一利润额所用的时间不同,其价值不同,承担的风险也可能不同。如果以追求民营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还可能会忽视产品开发、生产安全、履行社会责任等工作,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进行财务管理就是要权衡报酬与风险的得失,实现二者的最佳平衡,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将民营企业取得的报酬按时间价值进行计量,考虑了报酬与风险的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前当收益与未来收益都对民营企业价值产生影响,有效地避免民营企业短期行为的发生。

(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对务管理目标更符合我国国情

在我国,有人认为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因为经济效益是指投人与产出的关系,即以一定限度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这是一个比利润更广义的概念,它是三类量化指标的综合:一是以资本、成本、利润的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的价值指标;二是以产量、质量、市场份额等表示的实物量指标;三是以劳动生产率、资产利润率、保值增值率等表示的效率指标。并认为第一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现实的盈利水平,第二类、第三类指标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潜在的盈利水平或未来的增值能力,因此该指标在利润中加人了时间因素,可以认为该指标考虑了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由于反映民营企业盈利水平的利润指标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并没有考虑时间价值。这种认为潜在的盈利能力或未来增值能力反映了时间价值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缺乏依据的,在实践上也是难以计量的。而以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还将影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关系人的关系协调起来,使民营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民营企业价值的增长中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从而使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均进人良性循环状态。因此,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应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二、资本结构理论与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民营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民营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民营企业价值处于怎样的关系?当民营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民营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二)资本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是否存在最佳资本结构即这一财务命题;而且认为客观上存在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并使我们对资本结构有了以下几点明确认识:

1、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

在民营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民营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当存在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筹资,可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增加公司收益。

2、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未必是最佳筹资方式

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因为,随着负债比重的增加,民营企业利息费用在增加,民营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在加大,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在加大。这时,无论是民营企业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会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即要求提高资金报酬率,从而使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大大提高。

3、最优资本结构是一种客观存在

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式,但不能用单琐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只有当民营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民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民营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方能实现民营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

三、衡,资本结构孟要指标一一财务杠杆利益

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采用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的组合,由此形成的资本结构一般称为”杠杆资本结构”,其杠杆比率即为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例关系。因此,财务杠杆利益就成为衡量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评价民营企业负债经营的重要指标。

财务杠杆利益是民营企业运用负债对普通股收益的影响额。财务杠杆理论的重心是负债对股东报酬的扩张作用。其计量公式如下:

普通股利润率=投资利润率+负债股东权益x投资利润率一负债利率x(1一所得税率)。由上式可见,当民营企业全部资金为权益资金,或当民营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人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在实际工作中除要考虑财务杠杆利益外,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经济周期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既不会较长时间的增长,也不会较长时间的衰退,而是在波动中发展的。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民营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财务状况常常陷人窘境,甚至恶化,经济效益较差。在此期间,民营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即零负债朋策略,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一般来说,由于经济走出低谷,市场供求趋旺,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销售顺畅,利润水平不断上升,此时,民营企业应增加负债,以抓住机遇,迅速发展。

(二)市场竞争环境因素

即使处于同一宏观经济环境下的民营企业,因各自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不同,其负债水平也不应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垄断性行业的民营企业,如我国目前的煤气、自来水、电力等民营企业,以及在同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民营企业,由于这类民营企业的销售不会发生问题,生产经营不会产生较大的波动,利润稳中有升,因此,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以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巩固其垄断地位;而对于一般竞争性民营企业,由于其销售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价格易于波动,利润难以稳定,因此,不宜过多地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行业因素

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商品流通民营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较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一些;而对于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周期特别长的民营企业,过多地利用债务资金显然是不适当的。

篇(3)

[关键词]企业 资本结构 现状 优化

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关系密切,一直受到公司管理层和会计学界的重视。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中国不同类型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与特征以及背后的形成原因的分析仍较少。因此,本文希望能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比较概括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措施。

一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原因

(一)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一直处于变动的过程中,但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比较显著的问题:资产负债率偏高、股权结构不合理和资本结构无弹性。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筹资渠道单一,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流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多,因此企业面临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在股权结构安排上,国有企业尽管经过了改制,已相继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但是仍然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并且相应的股权约束和监督机制的缺乏,更助长了股权的过分集中,也影响了企业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鉴于上述两点,国有企业很难通过内部留存收益或者股权融资等方式来满足自身的资本需求,需要依靠国家投资。此外,国有企业一方面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满足筹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对国有企业借款的限制会有所放松,国有企业可以比较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国有企业在筹资方式上会比较依赖于银行贷款,筹资方式比较单一,整体的筹资弹性较小。

(二)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原因分析

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主要涉及企业面临的体制问题、银行信贷政策倾斜和内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共同形成。

首先,国有企业长期以来由于受国有产权制度的影响,其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拨款和银行借贷,使得国有企业对于银行借款和国家支持等外部资金存在较大的依赖性,筹资手段相对比较单一。此外,尽管国有企业经过了改制,但是受自身经营制度和绩效等限制,尚不能符合现在资本市场的需要,因此不能有效的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所需的资金,也更加剧了企业对于银行借贷等债务资本的依赖。

其次,一般来说,企业向外界借款,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临债务的硬约束,但是国有企业在很多时候面临的是一个债务的软约束。因为在我国,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较为特殊的关系,因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资产同属于国家,两者问的关系更类似于同一产权下的内部资金调动关系,即银行提供资金,企业使用资金,而且很多情况下,这种资金的调动要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而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

最后,国有企业现在存在着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国有股的一股独大,一方面会助长大股东的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也会是国有股面临较多的委托关系,导致约束的软化及成本的上升,激励监督机制缺失。再加上前述的债务监督机制的减弱,使得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存在较多的缺点,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原因

(一)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状况,主要依靠内部融资,负债比重较小,资本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第一,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尽管负债能起到一定的税盾作用,增加企业价值,但是有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企业并没有对财务杠杠加以充分利用,以使公司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第二,民营企业内部的资产结构不合理。总体来说,民营企业偏好短期负债,较少使用长期负债,这样企业就需要面临较大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正常的经营活动。同时,一些资金密集型企业存在较多的不动产和固定资产,并有较多的抵押担保,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第三,民营企业重股轻债。普遍来说,民营企业过度偏好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方式,而较少的采用债券融资的方式。这样,债券融资所带来的避税效应和控制权的稳定作用就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现有资本结构的形成,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因素:企业自身特征因素、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国家政策因素以及外部融资渠道的缺乏等方面。

首先,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或者正处于发展阶段,自身的资金积累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必须借助于外部融资方式。但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又可能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完善、信贷市场信誉低等状况。这样,银行在向民营企业借款时就会有所设限和保留,民营企业就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长期贷款。此外,由于国家资本市场的政策法规限制,大部分的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务以筹集资金满足自身需要。

其次,民营企业的融资决策要受到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的影响。但是现在,我国金融市场相对不是很完善,缺乏有效的金融创新机制来满足民营企业贷款的需要。虽然国有银行经历了股份制改革,但是整体而言,依旧是国有银行占有主导作用,民间借贷机构发展不完善,银行对金融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垄断。同时,我国证券市场中可供民营企业选择的金融工具较少,灵活性不高,整体金融制度尚不完善和健全,难以有效的帮助民营企业进行融资。

第三,民营企业资本结构还会受到国家政策因素的影响。国家政策虽然在许多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但是政策对于民营企业所起的作用仍然不大。一方面,在股票市场上,国家政策主要出于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政策会更偏向国有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在债券市场上,债券发行方法规定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机审批”的方法,每年债券的发行规模和各项指标有政府部门确定,并且优先考虑能源、农业和城市公共设施等,但是这些行业一般民营企业较少涉足。这样,民营企业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筹资就会显得比较困难。

最后,上述三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民营企业外部筹资渠道比较单一,民营企业基本上只能依靠债务融资,并且面临较高的资本成本。

三 我国不同类型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措施

虽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潜在原因有所不同,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涉及包括企业自身特征、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和国家政策这三个原因。为了进一步优化当前企业的资本结构,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以下分别是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措施。

(一)国有企业

首先,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深化改制进程,理清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的关系。针对国企现在面临的软约束现象,国有企业不应该完全依赖政府,与银行之间应建立正常的市场化

借贷模式,使银行的借贷真正起到一个约束作用。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致力于扩大自身的产权比例,发展直接融资或者将原有的银行贷款转为股权。

其次,实行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一方面可以多元化股东结构,吸收银行、企业、基金、员工和社会公众等投资主体;另一方面可以在保持国有企业性质和重要作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适当地降低国有股的比重,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以形成现代法人治理结构。

最后,国有企业还需要注重内部自身的调整。国有企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积累能力,开拓和积累内部融资渠道;设计和实施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有效地配置企业控制权,对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实施有效评价以及企业激励方案的制订;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引进管理层股权和股票期权份额等激励方式。

(二)民营企业

首先,民营企业应该积极调整,以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增强企业的对外财务信度;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对资产加强管理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销售管理和营销手段等的使用,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者提高企业整体利润率。此外,企业还需要确定适当的债务规模,做到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相协调。

篇(4)

【关键词】 民营企业;金融抑制;信息不对称;信贷配给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作用将会愈发突出。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融资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一、信贷融资是民营企业的理性选择

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外部筹资方式和内部筹资方式。所谓内部筹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所谓外部筹资,是指从企业本身以外的对象筹集资金。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所谓权益融资是指通过在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所谓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外部筹资中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与发行股票融资又统称为直接融资,而通过银行获取信贷进行的融资称为间接融资。

内部融资主要来源于折旧和未分配利润,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言,资本积累速度相当缓慢,并且其拓展空间也非常有限。这种以内部融资为主的金融安排只适用于处在初创时期的民营经济,当民营经济的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的阶段后,则需要新的金融支持。

对于证券筹资(外部直接融资)方式而言,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融资门槛都过高,民营企业很难参与。比如对于股权融资而言,《证券法》对申请上市者的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和会计、筹集资金的运用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申请主板上市的企业财务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 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 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 000万元等。这么严格的条件,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在主板市场上市,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中小企业板也只能解决部分高风险、高收益的成长型民营企业的部分融资问题。债券市场也一样,对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而言,发行债券融资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

鉴于民营企业内部融资难于满足快速发展的资金要求,而证券融资门槛又过高,因此,寻求信贷资金的支持似乎成了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理性选择。但是现实生活中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却存在诸多困难,出现民营企业主要依靠内部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的不利局面。

二、我国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经济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利率管制是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利率管制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表现。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运行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制肘、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在我国仍然客观存在,利率管制是造成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本应由市场来决定,但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高利贷的产生,我国中央银行则统一规定存贷款利率,这样就使利率失去对经济应有的调节作用。人为控制利率并将其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刺激了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经营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信贷资金的供给。这就更加剧了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导致信贷配给问题的产生。

(二)信息经济学的解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配给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间接原因

商业银行在对民营企业贷款之前,会对其信用水平进行审查。在拥有企业内部信息和偿债能力信息等方面,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业主处于不对称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特点,其所收集和处理的主要是易于编码、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比如财务报表等。不少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特别是普遍存在财务信息失真问题,要收集民营企业的所谓“硬信息”是很困难的事情。商业银行能收集到是具有模糊性和人格化特征的“软信息”,如业主个人的信用意识、特殊技能等。结果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对信贷申请者的市场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准确的判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进行分析,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上,银行不知道每一位客户具体的风险水平,因而只能采用统一的利率水平发放贷款。当贷款利率使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银行收益一定没有达到最大,但是当银行提高利率而使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时,最愿意签订借款合同的是那些还款可能性最低的借款人。风险较低的借款人由于收益也较低,不愿承担较高的利息成本而退出信贷市场。这时信贷市场上借款人的平均违约风险上升,银行的预期收益反而下降。也就是说风险较大的借款人将风险较小的借款人驱逐出了市场。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信贷行为发生之后,由于借款人拥有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而贷款人只拥有资金的部分收益权。由于信息不对称,比如银行无法对借款合同实施后与中小企业有关的实际经营状况进行监控,或者因为监控成本比较高以及银行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有困难等原因,客观上存在借款人借款之后可能改变投资方向,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如果其高风险项目成功,则其收益在给定的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大大提高,而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在有限责任制下,借款人的成本是有限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都会促使银行宁愿实行信贷配给。根据斯蒂格利茨和维斯的分析,如果银行的行为符合理性人的假定,即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利率在银行的贷款收益决定中存在两种效应,即“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这两种效应对银行的收益有负作用。当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时候,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较小,利率提高带来的收益高于这两种效应带来的负收益,从而银行总的收益水平提高;当利率水平提高到某一临界点,提高利率导致的逆向选择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而导致的收益减少会超过利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增加,从而银行的总收益反而降低。正是银行存在一个最优的利率水平,超过这个利率水平的贷款,银行宁愿实施信贷配给也不愿提高利率水平。

(三)商业银行基于信贷配给的风险规避偏好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

所谓信贷配给是指在所有的贷款申请人当中,一部分人的贷款申请被接受,而另一部分人即使愿意支付高利率也得不到贷款,或者只能部分满足贷款人的贷款申请。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放贷的风险不仅来源于前述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然这是银行放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即使排除信息不对称问题,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也是比较高的。不少民营企业虽然实行公司制,但实际上多是家族式管理,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而可能出现的决策盲目性和冒险性,并且公司制的有限责任使集所有者于一身的经营者更容易冒险。

另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较低,大多处于“BBB”级及以下,信誉度也不高,寻求贷款抵押和担保不易;加之近年来少数民营企业骗取银行信任后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到风险控制问题,面对民营企业信贷申请,商业银行会特别谨慎,导致即使是信誉度较好、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也会面临巨大困难。

三、解决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利率管制是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民营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间接原因,基于信贷配给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因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也应主要从改革金融制度和消除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展开。

(一)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以便银行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动态和资信水平;积极加强与银行的信息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

(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发送和信息甄别主要是用市场机制的方式来提高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信息成本与信息不足的原因,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为此建议: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资信评估和项目评估机构,评估机构按照市场化、企业化方式运作,专门为向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三是建立社会信用惩戒体系。

(三)减少金融管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利率作为资金的市场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由借贷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某种间接的方式来调控和影响存贷款利率,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我国现行利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弊端多多,利率市场化是深化我国金融改革和消除金融抑制的必然选择。

(四)积极发展民间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一方面,要放松民营企业进入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民间金融机构往往能充分利用人缘与地缘优势,充分了解地方上的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所以也就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建立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既要鼓励现有商业银行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外,要允许民营企业建立合作性和互的金融组织,以解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经济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彭洁.金融抑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的影响[J].开发研究,2005(5).

篇(5)

[关键词]我国民营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的风险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在内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所有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让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改变其目前的现状,进而能够更好的去预防财务风险,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运用到企业生产过程当中,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除了要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之外,企业要想把这方面做得更好,就必须建立健全机构的设置,机构的设置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它全面风险管理的举措将无法展开。

二、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国有些民营企业的账目不清,信息不通,财务管理混乱;企业的经营者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现象严重;企业内部有账外账,单位一套,报告上级又是另一套,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的现象非常严重,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受制于经营者,会计人员根本没有权利,经营者说了算,本来不可以违规操作的也只能是顺从了,无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二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忽视财务制度,对违法财经法纪的事情视同儿戏。针对上面陈述的问题,我们必须杜绝任人唯亲的现状,加强内部管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和专业指导,提高他们整体的财务水平,增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仅要从企业的最高层做起,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而且还要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合作,这样才能使企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才有可能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由于民营企业在自身的内部控制中,管理乏力,对资金的运用不当,使资金的安全管理受到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四方面措施来预防它:一是加强筹资管理,使筹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使负债与企业承担的风险相适应;使债务来源分布平衡,还债时间均匀;合理选择筹资的方式,从而降低风险,确保盈利。二是优化企业的现金流,建立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加强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投产出比率。三是企业的现金流量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应动态平衡,当现金流充裕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资产负债的比率;当现金流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的比率,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使企业处于良性的发展道路。四是加强投资管理,界定投资决策的权限,有董事会或者授权总经理,控制投资的规模,如果是一些大型的项目必须经过董事会通过,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确定投资方向,以最少的投资来获取高额的利润。

四、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在风险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们可以采取预提的方式建立用于风险防范的基金。例如我们可以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款跌价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二要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督制度。经营者应该定期对各部门的经营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与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变现能力,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三要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财务决策的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和估计潜在风险,并善于分散风险。

五、加强融投资财务风险的控制

筹资风险的控制方面,民营企业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和自由资金,短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如果是选择负债筹资和股票投资必须筹措的资金,尽管采用浮动利率的形式计算利息,企业借入的资金比重越高,企业的筹资风险就越大。在借入资金的时候,选择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使风险分散化。如果企业满足不了自有资金使用者的需求,就会导致股票下跌。投资收益低于借入资金成本率时,就会导致损失,造成自由资金的收益下降。负债比例过高,那么企业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投资风险的控制方面要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和投入时间,及时满足各产品资金的投放比例,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方案要进行预测和可行性研究,可以降低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可能性,也可以把风险高收益低的方案排除在外。相关程度越小,越易分散投资风险。反之则越集中投资风险,是企业的状况不会太乐观。

篇(6)

民营企业是私人投资、经营、享受投资收益、个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其特点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由于我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才克服基础薄弱的劣势。现如今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系的支柱。但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民营企业发展中不仅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财务风险已开始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企业财务风险客观存在,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且无法消除不可回避。按照财务活动可分为: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四大类。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多种多样,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大致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内部”是指企业内部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由企业决策、管理失误造成的财务风险。“外部”是指市场环境、国家政策、货币利率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企业财务关系着企业各项财务活动,几乎每项财务活动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联系,因此一旦发生财务风险发生非常容易扩散,风险会通过关联资金,使相关企业和项目陷入风险中,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并且扩散过程中不相关的实体经济部门间,也可能发生财务风险扩散。企业财务风险扩散的构成中风险通常来源于民营企业财务风险,例如啤酒花事件就引发德隆集团财务危机,可见财务风险扩散性。只有把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确保收益,避免企业蒙受损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把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

二、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控制建议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所有经济活动中,不同风险类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不同。从筹资方面来讲,若企业因集资,导致债务数额过大,从而超出自身偿还能力范围,带来严重的预期罚息,企业运营无疑会受到影响,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从投资方面来讲,投资是一把双刃剑,能够带来收益,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风险是最大的财务风险,若投资回报小于负债利率或因投资周期过长,使企业发生资金周转不灵,造成企业亏本经营,盈余不足,无力承受债务,同样要面临破产的局面。并且近些年,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扩张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多,且内容越来越繁杂,所以财务风险也随之提高,一旦财务管理不当,极易发生财务风险。然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不重视财务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有效性较差,管理方式十分粗放,且缺乏相关制度和规章,台账不健全问题十分突出,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民营企业寿命短和财务风险高有着直接关系。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危害性,民营企业想要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必须要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首先,应尽快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度能够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另外,应构建动态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实时的财务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动态财务管理不仅能够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效性,更实现了高效、精准,低误差的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应加强财务监督,建设财务监督部门,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及制度执行情况,企业投资、融资活动进行监督,对每一个项目严格把关,保障财务风险控制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构建风险应急措施,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应对和抵抗能力,避免财务风险发生时手足无措,无法应对。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才能使企业处于良性财务环境中,才能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内蒙古;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及解决途径

近年来,内蒙古中小型民营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充满活力的新增长点。中小型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需要有力的资金支持,然而,其贷款融资的现状不容乐观。据有关资料统计,87%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资金来自民间借贷、亲朋筹措和自我积累,中小型民营企业只有所需资金的6.8%来自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近年来,中小型民营企业已走上了规范、快速发展的道路,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进入到更加迫切的阶段。然而银行在纷纷表示支持的同时,仍有“惜贷”和“恐贷”的心理。资金紧缺已成为困扰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1.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型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银行贷款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更为严重;4.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从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自身原因

就一般因素而言,与其他企业相比,主要有四个特点:1.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4.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显然,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

就目前我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在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其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鉴于包括在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

(二)外部原因

主要指的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1.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我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三、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一)构建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并逐步规范、完善我区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近年来我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鼓励政府和民间建立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担保市场。虽然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并不能通过担保机构而减少,但可将风险的一部分从银行转移到担保机构。因此,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开辟多条渠道筹集担保资金,对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有重要的作用。对处于初创期找不到担保单位的民营企业,可由工商联、工商部门和民营企业协会牵头,由民营科技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借贷担保协会”,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由银行、相关企业与政府财政合作建立中小型民营企业风险担保基金,实行有偿服务。支持那些属于政府扶持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企业、可替代出口产品企业、有市场有潜在市场的朝阳产业等。但对基金准入条件应做出严格限制,像信用级别低、有不良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不得进入担保协会,基金也不提供担保支持。在基金组建发展的初期,应更多地依托行业协会或一些社会团体,以得到业内人士的专业指导和社会方面的支持。

(二)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当前国有银行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要逐步改革和完善国有银行的授信办法,要给分支机构一定的贷款权限,充分调动基层机构的积极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在完善第一责任人基础上,将责任分摊到各级负责人并逐步量化,充分调动信贷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三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2.积极发展民营银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困难,必须通过引入民营产权和加强竞争来强化银行的利润动机。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金融领域不断对外国金融机构开放,政府应该允许国内的民营金融机构介入金融领域。民营金融机构将不大会受到国家政治因素所左右,其经营将更多服从于利润导向,这样,新的民营银行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尚未开发的市场领域,特别是那些小型公司和刚成立的企业身上。为了减少在管制方面的疑虑,在开始阶段,政府应该对民营金融机构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进入和谨慎的资格审查。3.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三)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