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4 16:24: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商管理实践目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商管理实践目的

篇(1)

[关键词] 工商管理 培训 企业

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对金融、营销、财务、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的学习,将工商管理知识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去,以此为企业营销的手段,有助于企业发展。为此,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件意义重要的事情。

一、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发展需要对管理的培训,但是许多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的培训并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发展中的企业,太多只看到眼前的技术学习,以生产、销售工员技术为主,并没有工商管理学习的意识。认为此类学习纯粹多余,没必要花费费用到工商管理的学习中去,宁可让管理人员天天监督着员工做好本份工作,也没必要给他们学习工商管理的机会和时间。在企业高管层中并没重视工商管理的培训。

1.2发展得较为稳定的企业,个别企业有一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渐而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每年会安排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但是由于仍处于初识工商管理的作用和重要性,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质要求并不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并没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资质的培训师队伍。而且,有些企业有工商管理培训的形式,但是看似一种任务应付。为了节省费用、时间,培训师学历低,对企业的实践缺少经验,从而谈不上高质量培训效果。

1.3设立的工商管理培训机构形式、内容单一。由于培训形式比较传统,企业安排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往往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培训师与培训人员出现一种“对牛弹琴”的情况。在培训考核一块,考核形式简单,培训机构为了让培训的学员容易顺利通过,省掉许多麻烦事,往往都只是设立简单的笔试,任由互抄袭通过。考核不严,造成企业安排参与培训的人员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真才实料地把工商管理知识带回企业,应用于企业管理的作用。

二、解决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应该从企业高层领导抓紧起,只有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从领导自身做起,才有可能发动员工进行工商管理的培训。领导思想上的转变很重要,领导带头号宣传、参与培训,才能动员整个企业员工,加强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之前,许我企业高层认为工商管理培训是一种没必要的投资,从思想上转变后,积极挖掘企业内部人才参与,把培训知识带回企业,运用于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实用性的利害,达到有效的培训目的。让领导看到工商管理培训给企业带来的实用性,有效性,从而转变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看法。只有从领导自身改变思想,才能解决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意义。

2.2在有了重视的前提下,做好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对培训师的资质要求,建立一只完善、高质的培训师队伍。从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更新知识等考核。只有达到高水平的培训师水平,才是做好工商管理培训基本条件。对于高水平的培训师应该鼓励实践、研究等途径,提高培训师的水平。从鼓励和精神、物质上提高,又无形中提高培训师的信心和责任心、积极性。提高培训师的责任心犹其重要,培训师有了责任心无形中更能发挥培训的积极性和作用。更大程度地教出高水平的工商管理知识,给学员、企业带来更高水平的工商管理效益。

2.3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也是解决培训问题不可忽视的手段。企业内部许多领导或者员工,每天需要参与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往往抱着完成企业管理学习需要的任务。然而没意识到哪项学习为重要性,每次学习只当作交差去执行,没有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抓好参与培训员工的心态,才能获得工商管理的精髓,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培训过程应该尽可能地改善培训良好环境,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等。抓住培训员工的心态,从意义上改变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对培训员工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让学员自觉、自愿地学习。更专业更实效地学习到工商管理知识,并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去,完成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真正目的。从而使参与培训的员工有针对性学习,更专业更高质、高效。

三、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发现,企业发展经济市场离不开工商管理培训。然而目前看来许多企业对此并未重视,首先是企业领导没有取到领头羊的作用。有些企业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能给企业带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但是并未能建立一支高资质的培训师。培训师的学历、实践经验等方面达不到高水平标准。同时,培训师和学员并存在缺乏责任心,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即使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学习也达不到企业的目的。如何解决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这些普遍问题,仍需从企业领导自身抓起,转变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心态,让领导真正认识到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学好工商管理知识能给企业带来提高管理水平的作用。而不是一种浪费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事情,通过这种“浪费”,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邱国荣;论提高工商管理培训技术的着力点;《中国成人教育》 2009 第10期

篇(2)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面对这种局面,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引起思考,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阐述,积极探索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对策,以期能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拟采用调查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释,以期能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启发。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笔者进入中国知网以“工商管理”合并“实践能力培养”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出文献合计35条,文献时间集中于2006年—2016年之间,说明近十年以来,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引起了关注;以“工商管理”合并“就业”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98条,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至今共计334条,说明近五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就这两方面的文献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与分析,并结合调查分析情况,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安排的缺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性质,通常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较多地安排为理论课程的学习,以本学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当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课,其中必修课为95学分,选修课为2分,实践课为32学分,共计156学分。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的60.9%,选修课占总学分18.6%,实践课占总学分20.5%。虽然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与实践课程仅相差2%,但是因为选修课与必修课都属于课内教学,也就是说,实际上课内教学占了总学时接近80%。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课内理论教学的补充存在的,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存在,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长期以来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生实践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更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于时间能力培养的忽视伴随着高校课程安排的缺失由来已久,因而,缺乏参与实践的意愿、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已经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面缺失的主要特征。高校也开展过很多实践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一是学生实践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二是有些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外出学习或者直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呆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似乎将理论学得透彻了,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但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而学校方面对于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安排并不多,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评价方式单一

在评价方式上,工商管理专业在考试评价上依然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缺乏灵活性,而其考试内容仅仅是对课堂理论进行考查,对实践课程或者实践活动缺乏考查内容,或者仅仅是上交一张实践活动表格证明自己参加了实践活动,并未对实践情况进行相应的考评。因而,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及就业单位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是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首要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的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其未来就业的方向主要是管理研究与咨询、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管理及管理培训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因而高校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标,落实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程与实践内容,完善对实践课程的评价,将实践内容纳入期末考核中,使学生重视实践课程,进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转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在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本土化为原则,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经济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修订,并发掘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与经济的成功案例,运动到课堂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直观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作者:韩丽娜 单位:西京学院至诚书院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2:42-44.

篇(3)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管理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我国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拟采用调查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相结合,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入手,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阐释,以期能够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起到一定的启发。

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

笔者进入中国知网以“工商管理”合并“实践能力培养”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检索出文献合计35条,文献时间集中于2006年―2016年之间,说明近十年以来,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引起了关注;以“工商管理”合并“就业”为主题词进行高级检索,共检索出文献598条,其中从2011年1月1日至今共计334条,说明近五年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就这两方面的文献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阅读与分析,并结合调查分析情况,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教学安排的缺失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性质,通常高校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较多地安排为理论课程的学习,以本学校为例,工商管理专业当中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与实践课,其中必修课为95学分,选修课为2分,实践课为32学分,共计156学分。可以明显看出,其中必修课占总学分比例的60.9%,选修课占总学分18.6%,实践课占总学分20.5%。虽然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与实践课程仅相差2%,但是因为选修课与必修课都属于课内教学,也就是说,实际上课内教学占了总学时接近80%。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仅仅是作为课内理论教学的补充存在的,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存在,在课程教学安排上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长期以来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学生实践意识缺乏

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更重视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对于时间能力培养的忽视伴随着高校课程安排的缺失由来已久,因而,缺乏参与实践的意愿、对实践活动的认知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意识已经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上面缺失的主要特征。高校也开展过很多实践活动,但是收效甚微,一是学生实践意识的淡薄由来已久,二是有些参与到活动当中的学生认为这种实践活动对自己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外出学习或者直接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他们认为学校组织的一些实践活动参与的意义不大,没有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呆板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都是理论教学,似乎将理论学得透彻了,能力自然就上去了。但事实上,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而学校方面对于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安排并不多,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四)评价方式单一

在评价方式上,工商管理专业在考试评价上依然采取的是闭卷考试的考查方式,缺乏灵活性,而其考试内容仅仅是对课堂理论进行考查,对实践课程或者实践活动缺乏考查内容,或者仅仅是上交一张实践活动表格证明自己参加了实践活动,并未对实践情况进行相应的考评。因而,这样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对于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极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有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重新定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工商管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及就业单位对于人才方面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是解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首要问题。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的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其未来就业的方向主要是管理研究与咨询、企业战略管理、人才管理及管理培训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因而高校必须重新定位教育目标,落实对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促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是重中之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其课程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增加实践课程与实践内容,完善对实践课程的评价,将实践内容纳入期末考核中,使学生重视实践课程,进而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转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当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在借鉴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以本土化为原则,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经济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的修订,并发掘适合我国当前国情与经济的成功案例,运动到课堂当中。进行案例教学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强化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充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能够直观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李旭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02:42-44.

篇(4)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一、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则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而具备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工商管理创新能力和工商管理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潜能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是学生在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力;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创新素养以及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创业潜能。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包括了智力、创新素养和创业潜能的培养,具体说来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创业潜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现阶段加强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诉求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战略目标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提升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和根本。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普通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专业教育,将极大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改进能力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完善人才综合素质,可以培养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大学生自我发展和突破的需要。

(二)新时代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必需内容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活动总称,与理论教学构成高等教育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或处理社会经济活动,获得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多方位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升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认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3]高校现有的讲座、论坛、参观等实践教学形式滞后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无法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无法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则符合新时代实践教学的任务与目的。

(三)实现国家创新型战略的重要手段

创新创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依靠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一定程度上,拥有创新技术与创新创业型人才数量越多,在国际现代化竞争中优势越大。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储备的摇篮,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有效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手段。

二、目前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理念守旧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侧重理论教学,认为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是优秀管理人才培养的根本,培养学生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实践教学仅仅是辅助作用。[4]虽然最近几年各大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理论教学课时设置比例高,集中实践课时设置比例低,实践课时少,实践教学效果不大,其中创新创业课程比例更少。而且大部分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之上,以体验式、参观式为主,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更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感觉收获不大,达不到创新创业培养的教学要求与目的。

(二)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实践教学依赖一定的教学资源,但由于自身经费和条件限制,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一是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足。工商管理专业与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共用校内实践教学的实训室、专业实验室以及模拟操作室,缺乏本专业独立的实践教学设备,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专业训练;二是实践教学平台资源不足。应用型高校基本上都没有自己的产业孵化园,校内实践基地多以仿真模拟为主,与真正的管理实践活动存在差距。校外实践基地则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建立,但质量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合作企业稳定性不高,合作关系持续性差,实践教学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实践教学老师与理论教学老师相比较,需要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学科知识广泛,对非本专业的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有很好的基础。目前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老师是毕业后直接从教,优势在于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上,不具备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与经历,很难有效指导学生,直接影响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体系欠缺

目前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几乎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诸如专业导论、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个实践活动,且各环节具有一定的时间设置,但各环节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和结合,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系统性不够,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各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大多数是根据专业实践学分需要适量分配学时,实践内容、实践教材以及实践教学指导方式都缺乏科学论证;二是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大多依据理论课程设置,彼此相对独立,各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性与互补性弱,不能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三是实践课程以选修课、比赛、讲座等形式进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难以形成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原周济部长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结合高校教学资源环境,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实践教学目标,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实践教学各环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一)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理念决定教育,实践教学理念应跟随时展而发展。过去,或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学生毕业时进入社会前的综合培训活动,或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某门课程的一个环节,这无疑制约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与技能的培养,随着对实践教学认识的清晰,实践教学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与理论教学并存为高等教育中互补的两个方面,而且需明确实践教学应该是一个多元性、系统性和递进性的教学体系。其中多元性需通过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多元化的实践形式和多元化的实践内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培养;系统性需通过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活动;递进性则需通过不同年级不同学生所学知识的能力设计不同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实践技能,遵循渐进培养原则。

(二)构建循序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循序递进的,应依据专业学科特点、学习阶段和培养目标,设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梯度实践教学。[5]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性强,涉及行业广,毕业生多就职于各行业企业的管理职能部门,商业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是重点。因此,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依此划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基础实践阶段是创新创业能力锻炼的初步阶段,是工商管理知识的认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社会调查、参观见习、创新创业讲座等,让学生感性认识工商管理活动与过程,激发创新创业兴趣与意愿;专业实践阶段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提升阶段,是工商管理知识的掌握阶段,这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专业实训、项目实践、技能竞赛、科研探索等专业技能操作和仿真练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专业理论和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阶段是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综合阶段,是工商管理知识应用阶段,主要通过创新创业比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毕业企业实习等各类管理活动参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情景下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创新创业积极性。

(三)共建校内外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平台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活动的践行场所,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可构建校内、校外和校校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践基地往往是学生接触工商管理活动的第一站,可以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特点,依托校园文化建立校、院、系三级实训平台。校级层面由教务处牵头,建设集企业管理、商业运营、商贸流通、市场营销、对外贸易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实训中心和校级创新创业孵化中心;院级层面由院部负责建设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及实训中心,仿真企业运营环境、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系级层面负责课堂实践,课堂教学设置模拟与实践环节,融合创新创业技能教学。通过三级实训平台的体验让学生增强对管理工作实务感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校外实践平台则主要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企事业单位真实的生产管理活动,了解和体验管理工作。校校联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通过多个高校联合共同建设一个实践网络平台,教学软件、实训中心等资源多校共享,同时参与联合平台的高校师生之间可以联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和指导,高校之间通过优势互补满足日益需求深化的实践教学。

(四)增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是整个实践教学中的关键,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师缺乏的现状,可以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双重并举的办法提升师资队伍。内部培养可以选派相应的理论教师进入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项目和实际工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流程,在管理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外部引进可以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辅导与交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积极引进入校担任专职教师,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高校实践教学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制度是实践教学有序实施的保障。目前大多数应用型高校并未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可依据国家教育政策与学校教学条件科学制定,构建包括实践教学计划管理、实践教学实施管理以及实践教学反馈管理三个部分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的评价制度本质上属于实践教学反馈内容。一般来说主要评价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成绩进行评价,以往的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实验实训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等的优劣评定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写作能力,对综合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不够,应全程、综合性考核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成绩,以实际操作、应用写作、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多维度作为成绩评价标准,既客观检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二是对老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把实践教学质量纳入常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中,对基础实践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有计划的监督与评价,同时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老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敏,刘爱利.应用型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课内实践教学效果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会展旅游》课程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6(3):66-72

[2]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杜军,商雨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08):155-158.

篇(5)

一、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状况

对现今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正处于转变过程,而且工商管理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其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较高,随之,先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所拥有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这也使得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停滞不前。接下来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进行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甚明确。从现今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沿袭着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传统的、不切合实际的定位,也就是将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归属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行列。这种错误的定位没能正确地区分理论性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不同,导致企业实际工作无法开展。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与依照传统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相互矛盾,并且这种矛盾越演越烈。

(2)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课程缺陷颇多。由于很大一部分的企业对与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定位不到位,使得其培养人的模式大致相同。这也就导致大多数的培养课程体系单一,毫无特色可言。同时,受到培养模式的诸多限制,其课程大多是相似甚至相同的理论结构,并且理论课程的内容没有与实际情况相关联。这样的课程安排直接造成管理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只会“纸上谈兵”,实际能力不达标,甚至不会实际操作的结果。这无疑也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竞争优势。

(3)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缺少创新性。因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认知不够全面,受到其模式过多的限制,大多数会采用“填鸭”的方法。这就导致培养课程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和企业自身的特色。同时,直接将所有相关的知识和技巧灌输到管理人才的身上,根本不与我国实际生活中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且忽视在其培养过程中对工商管理类人才在自我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最终只会使其培养出的人才没有创新认知,失去自我特性,同时,拥有这样人才的企业也就失去了其创新能力和变通意识。

二、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工作责任重大,几乎被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如何改进完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令人才培养高效进行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接下来就上面所提到的人才培养现状来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

(1)重新设定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传统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若是想使企业达到高效率发展,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正确地看待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位,并且重新制定新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培养目标。就我国企业管理发展来看,管理类人才可以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在培养这些人才的时候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培养侧重点。对于理论型工商类人才的培养要针对其特性,应该加强其对基础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其理论知识扎实稳固,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技能;而针对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其应该掌握的,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不断训练来达到对其实际技能的强化,使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用能力。通过这个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使两类人才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2)制定完善高效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要是想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应用能力,必须要制定完善高效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计划,这样的培养工作才可称得上是完善的、优秀的、众所期待的培养工作。企业在制定该计划时,应该先调查分析我国现今市场对工商类管理人才的需求,充分了解不同种类的工商管理课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制定出适用、科学的人才培养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制定出的人才培养课程应该是一步步来引导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才培养课程应该经历基础、理论、应用和实践四个步骤。其次,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绝不是单向的,人才知识和实际技能相结合的培养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针对这个目的,可制定交叉学科的培养,把和学科有关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提高工商类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这种交叉学科的培养符合市场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使其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再者,培养模式中可进行系统的模块式教学。进行系统的模块式教学,将人才培养划分的更细。例如,企业生产运作、企业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这样就可以对工商管理类人才薄弱的方面进行有计划的改善、培养,依照知识技能和应用技能双向培养的目标,按计划规范地进行。

(3)加强对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会在实际应用中有创造性的开拓。首先,要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意识,这同样也是为以后企业的发展打基础,毕竟一成不变的企业最终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同样要求企业领导要有长远的眼光,懂得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其次,企业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受到重视,可以制定一些有利于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意识的新的教学内容。指导人员应该锻炼人才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得这些人才可以熟练掌握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和在实践中对理论不断创新。

篇(6)

摘要: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开展,各大企业不时扩张开展,市场对工商管理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旺盛,各初等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作爲培育该方面人才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人才培育形式极端重要。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各初等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已不能很好的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因而,探求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育形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工商管理 新型人才培育形式 探求

一、我国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方面的缺陷及形成缘由

1.1培育目的呈现偏向

各初等大学往往比拟注重工商管理专业先生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艺的培育,而疏忽了古代工商管理行业中对人才所需求的综合才能的培育,招致人才培育的目的发作了偏向,培育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顺应社会的开展,他们的理念和技艺绝对比拟落后,达不到社会经济开展的需求。当今时代,各工商管理企业中所需求的集决策、会谈、公关、战略等各综合才能于一身的人才,需求制定出新的迷信合理的培育方案,对人才停止高质量的培育。

1.2培育体系不完善

如今我国各类型初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中的课程体系采用的照旧是绝对传统的专业根底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中心课程以及选修课这四大模块,先生在学习的进程中往往将课程联络不起来,觉得课程之间芜杂无章,短少无机结合,到最初不晓得他们究竟要学什麼,最重要的是采取的课堂形式依然是教员教授,先生听讲的方式,没有与当今社会的开展情势联络起来,培育体系不尽完善。

1.3培育办法不够正式

工商管理专业的先生假如想具有扎实良好的专业使用技艺,最值得留意的的是在学习的进程中要注重理论教学的展开,时辰关注社会经济开展意向,依据社会的开展确定本人的学习方向和目的。但是,最近开展的理想状况是,一定数量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先生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走过场的景象,把学习当做一种应付,无论是教师还是先生对教学对本人都不仔细担任,不能落实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才能的培育。

1.4培育定位不精确

由于各大初等大学办学层次不一、生源质量不同,在人才培育定位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总体而言,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据和动身点,只要确定培育目的,才干进步人才培育的质量。近年来,研讨生教育和MBA教育迅猛开展,各大企业在招聘选择人才时有很大的余地,大局部本科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能从基层开端做起,所以,以后的工商管理教育培育目的已不再合适社会的需求,需求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将培育目的从爲工商企业培育高层次管理人才定位爲爲工商管理企业培育经济管理基层使用型人才。

1.5人才培育特征不明,方式单一

各大初等大学作爲培育工商专业型人才的重要源头之一,往往对先生有着异样的教授办法、教授形式,先生们共同窗习、共同提高,然后毕业一同进入社会这个小家庭,所以,这招致很多工商管理部门的人才技术程度不差上下,很少有承受过专业性培育的人才。从学校出来的先生很多会由于传统的教育形式没能发扬本人才干,脱颖而出,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得他们作爲技术人员在效劳方面毫无特征,满足不了古代多样化、阶级化的需求,在一定水平下限制了工商管理部门的开展。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的培育形式停止讨论和剖析

2.1人才培育理念创新

人才培育理念的创新是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育形式变革的根底,人才培育理念在人才培育中起着全局性的导向作用。各大初等大学在实践变革中应以市场经济开展爲战略选择,以古代工商管理企业所需的具有综合才能人才爲根底,从师资建立、课程体系建立以及人才培育机制等方面着手,坚持才能培育、使用型人才培育,努力树立合适市场需求和经济开展的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的培育形式。

2.2工商管理人才培育体系的创新与开展

人才培育形式树立的完成要落实到培育体系的树立下去,这就表现在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体系设置的能否合理间接关系到培育目的能否顺利完成。专业根底课、专业方向课、专业中心课程以及选修课这四大传统教学模块应该停止迷信性的调整,使设置上愈加灵敏多样,愈加零碎化、迷信化。比方,大一、大二开设专业根底课和专业中心课,使先生具有一定的根底;大三时依据先生的专业专长和兴味喜好开设专业方向课和选修课,加强先生的专业性、开掘先生的潜在才能;另外,学校还可以与相关企业树立临时的协作关系,企业和学校共同树立工商管理理论课堂,使先生提早顺应社会,进一步强化课程的使用性和职业性,不时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体系。

2.3增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的理论教学

古代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育进程中理论教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工商管理理论课堂体系的开端是爲了顺应古代社会经济的开展,它的设置应鲜明的突出职业性和使用型。各大高校都应该增强对理论教学的指点,在课时分配上不只要适当加多理论教学的课程布置,还应在各大根底模块的根底上,增设根底理论、专业理论和综合理论教学课堂;另外,学校一定要注重校企协作,树立高程度的校外实训基地,积极爲先生发明理论实习的时机,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教学,先生在理论的进程中教师应对先生停止才能考核、学习评价,能让先生在理论的进程中及时认识到本人的缺乏并停止及时地学习矫正,从而完成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4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目的确实定

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目的的明白定位可以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育的质量,每一个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层次不尽相反,人才来源也各有不同,在停止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育和目的都能爲上,学校要依据学校本身状况,并且对社会市场的需求停止严厉的剖析,对教学资源停止评价和资源整合配置,制定出优秀的管理人才培育方案。关于企业来说,要从企业的零碎构造和管理职能来看,将人才培育分爲几个等级: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者的管理设计方面不同,在停止人才培育时,更要留意培育方式,高层管理者对整个公司的全局思索,掌握公司开展的方向,需求管理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经历,以及技艺。中层管理者对某一部门停止管理,需求具有绝对应的技艺经历,也需求一定的战略视野。基层管理者则需求执行才能,对任务停止担任。不同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育有不同的目的性,只要定位明白才干培育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

2.5对工商管理人才培育理念停止创新

在停止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时,普遍吸收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培育实际与实践理论的互相结合,采用盛行的教学培育办法,随着互联网的开展,信息传达的便捷性,在培育人才时运用网络技术,可以进步培育教学的时效性,不时创新,可以无效进步工商管理人才的培育质量与效率。

2.6学习与理论相结合

工商管理作爲一门教育学科,也是集实际,使用,理论于一身的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育进程中理论才能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局部,学校在停止工商管理人才培育时,给先生发明更多的理论时机,可以与企业联络创立实习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学校可以依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团体特点停止企业的定向培育,与企业,人才停止协议,在实际学习的根底上可以让先生间接进入企业停止学习理论,发明一种新型的人才培育方式,这样不只可以培育出实际根底丰厚的管理人才,更可以培育管理人才的理论经历,愈加具有专业才能,管理人才培育完成回还可以间接与企业停止对接,管理人才干够间接进入岗位任务。这样实际知识的学习与理论经历的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愈加好的对工商管理人才停止培育,获得更好的人才素质。

三、结语

我国各初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承当着爲市场和企业培育优秀的工商管理型人才的严重责任,经济在不时开展,社会对工商管理型人才的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以后的情势来看,各初等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传统人才培育形式曾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当今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所以爲了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育形式势必要做出相应的变革。

参考文献

篇(7)

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教育管理体制

1.现行的学位制度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国家教育部门只是规定了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其他的并没有作明确的划分,以至于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研究生时,采用培养其他学科研究生相同或相似的办法,忽略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目标和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企业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才能,严重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影响了各高校自主权利的发挥。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始终把握着对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的高度管理权,同时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地方教育部门及高校的地位、权利予以明确的界定,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仍然难以发挥。另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高等教育系统具有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效率低下的特征,对人才需求反映迟钝,这种情况下工商管理学科当然难以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社会环境因素

培养创新能力,必须营造出一个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我国由于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并且发展滞后,加之现代社会学术氛围较为浮躁,学术研究缺少诚信,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冷静地坚持科研,使得高校教育开始出现功利化现象,这对目前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极其不利的,整个社会尚未完全形成与创新相适应的外部环境。同时,社会为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培养所提供的实践机会很少,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巨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减少培训成本,在招聘的时候往往优先选择有工作经历的人员,而忽略高校毕业生。企业更加倾向于在市场上研发新产品、改进服务质量,但为高校提供创新基地的热情并不高,这样一种社会环境阻碍了农林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内部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招生制度

近年来,各农林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影响生源质量,特别是工商管理类研究生,由于报名门槛较低以及在当今社会热门度较高,吸引了大量的考生报考。研究生初试阶段的考试难以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初试内容主要靠死记硬背,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没有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有效考验出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入学考试过于强调英语成绩,这样很可能把一些具有创新思维但英语稍逊的学生拒之门外。复试环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高校复试内容和形式仍比较单一,不变的题型以及提问的偶然性难以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复试过程缺乏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因此难以达到选拔创新人才的目的。

(二)研究生导师

在我国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上,许多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工商管理研究生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短,一般多为2年,最多为3年,并且上课时间占总时间比例比较大,并且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以前并没有从事过科研工作,在读研究生期间也做不了多少科研工作,更不用说高质量、创新型科研项目了,这样就导致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对学生要求不是很严格,学生在潜意识上也存在松懈的消极态度,使一些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做到积极主动的进行创新型科研,这对于提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整体质量,特别是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具有较高质量和一定创新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另外,研究生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影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人数激增,但是研究生导师相对不足,这样一个导师将会带几名学生,导师就不能很好的顾及到每一名学生,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

国内部分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1)目前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生课程内容较为简单,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课程,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2)根据工商管理学科特点,其综合性、交叉性较强,但在课程的设置上忽视了学科渗透以及文理交叉,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开设较少,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相关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足。(3)许多高校开展工商管理学术交流严重不足,这样使工商管理研究生无法更全面的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不利于学生创新型学习。因此,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缺少科学合理性,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农林类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科研实践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大量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更是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改善工商管理研究生科学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注重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国内许多高校忽略科研方法的重要作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实验室建设,没有形成凝聚力强的科研团队,缺少团队协作精神,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科研钻研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都有待提高。许多高校与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类新兴产业缺少联系互动,不重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因此无法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缺乏科研实践,阻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五)学校环境

1.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等设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研究相当重要,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老师授课,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保障。

2.高校的学术氛围也是影响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研究的因素之一,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更加有利于学生及时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但目前,我国部分农林高校基础教育设施有待完善,工商管理学科开展的学术活动及讲座较少,以至于农林类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视野狭小,因此,难以实现学科创新研究。

(六)科研课题经费

目前,部分农林高校科研课题经费不足,严重制约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科研课题,不仅能够强化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创新能力。而科研课题的完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但是目前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科研课题经费不足是个普遍现象。许多学校更加倾向于把较多的科研经费投入到短期内能看见成果的、或者是收益巨大的项目上去,比如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而对见效慢,成果不显著的工商管理类研究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科研课题经费的缺乏,不利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打击了学生科研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农林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传统思想的束缚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自身因素也是影响其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在当今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是简单的模仿、循规蹈矩、思维守旧、不敢打破常规来解决问题。这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在学习及从事科研工作时不懂变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生源多样化

随着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招,使得工商管理研究生生源也渐渐开始出现多样化倾向。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招生考试是面向全社会各阶层,这样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领域,基础不统一,层次不均匀,年龄跨度大,很难统一授课。很多工商管理研究生在学校外有工作,有的学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负担比较沉重,这样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商管理学科科研创新研究中去了,使他们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