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4: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多而繁杂,高中生很容易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点,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达到高效课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调动课堂气氛。
一、多媒体的阐述
提到多媒体,人们都会把计算机、传媒设备等结合到一起,虽然说多媒体技术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传媒设备的基本物质保障,但现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将计算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和信息的传递,其中这些知识和信息是丰富多变的。所以,多媒体技术会成为现代教学体系中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从其发展角度以及在现代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来看,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人关注。
二、多媒体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使高中历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将空洞乏味的教学形式转变为既形象又有趣的新的教学模式,这是由于多媒体教学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各个感官部位,感受到历史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所以,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逐步成为现代高中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兴趣,而且在教师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的场景,方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加深记忆。
(二)提高效率,加深理解
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展示给学生,以往的历史课堂仅凭课本中的图片不足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其发生的年代与学生生活的年代十分遥远,而年代的差距造成学生无法理解某些词汇或某些思想。如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是高中历史课程中必讲的人物,而过多的语言讲述无法充分表达出当时孔子的思想以及他对那个年代的见解,多媒体技术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可以通过制作的视频或者幻灯片给学生展示那个战争频繁的春秋时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儒家学派孔子为了追求人生的理想,遍走各国,主张以“仁”的思想平天下,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更好地理解当时孔子的思想,切实体会孔子的伟大之处。
(三)增加课容量,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高中历史的教学密度,增加了课堂教学信息,又起到了信息处理的作用,明显增加了课容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往往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多媒体课堂中,呆板的文字图片转变为可视化的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加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度。
三、高中历史课堂中如何使用多媒体
(一)精心安排多媒体教学内容,重新回归历史教材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素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即视感,但繁杂的知识点混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效率下降,好的多媒体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将精髓的内容合理安排到课件中,避免多媒体华而不实、教学过程中浪费时间,在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学习,让其不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也要对知识的文字内容充分理解。
(二)课件的制作要突出重、难点问题,设计要实用
多媒体教学实践表明,如果课件的展示时间过快,其信息的容量会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内容还没有被学生完全吸收就被切换。学生的接受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知识点和视频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学习效率不增反减。因此,课堂多媒体课件并不是越多越好,其要求学生在课前设计课件中,要筛选资料,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及自己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知识点,灵活组织教学。可以在课件中将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予以解决,突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三)过犹不及,把握好度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用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要把握尺度。所以,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能太依赖多媒体这种客观媒介,应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让学生把兴趣完全放到整个学科中。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教师本身拥有优秀的文化水平,学生才拥有十分优秀的文化素质。历史知识作为一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手段,并不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全部,应该把握好尺度。
(四)愉悦课堂气氛,扩大课堂张力
多媒体是课堂调节气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学生的焦虑、紧张心理方面有更佳的效果,课堂气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除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请境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特点让学看图猜人物、看图编故事、看图演讲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方式,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知识,愉悦课堂气氛,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魅力”。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忽略教材,更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现代教学模式下,要正确对待多媒体技术,只有合理充分地运用它,发挥多媒体的特点、优点,才能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给学生提供最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常海.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新探析[J].教育研究,2010(9).
一、要重视
即便没有兴趣也要把它当成一项政治任务似的学科来加以重视。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至于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一旦遇到能力考查题,学生就会出现堆砌材料的现象,而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引起重视,且越早越好。
二、抓基础
建高楼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同理,要把历史学好,首先我们也要学好基础。
1.精度掌握巩固基础知识
首先是要熟悉教材,精读课文,然后是要背诵每一个知识点。背诵是记忆的基础。我有几种记忆方法介绍给学生:
(1)初识记忆法:在记忆的时候先把知识点看一遍,做到整体了解。
(2)理解记忆法:记理论性的知识时,要注重理解性的记,通常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或是引出具体的实例,即使不行也要“在记忆中理解,在理解中记忆”。
(3)情景记忆法:如记忆过程性的知识时,可以将自己置于当时的环境中,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
(4)归纳记忆法:对于章节的安排,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去记忆,然后再分成各个小专题来记忆,以时间为顺序,古今中外结合在一起来记忆。
(5)关键词语记忆法;对于一些知识点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用关键词来帮助记忆。如:对于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借助“粉碎了”“打击了”“显示了”等关键词来提示。
(6)放电影记忆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建立在对知识的掌握之上,让知识在自己的大脑中自放电影来查漏补缺。可适用于一个知识点、一节、一章、一本书甚至高中所有历史知识的放映。
2.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包括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归纳概念内容、区别概念的异同。
(2)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历史学习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学习历史的真谛。
三、成体系
历史是漫长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并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过程。因而学习历史还要求我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形成知识体系。有以下几步来构建体系:
1.抓点。如科举制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A.隋朝时期如何?B.唐朝时期怎么发展?C.宋朝时期如何完善?D.明清时期如何走向僵化?弄清这几个问题对科举制就有了明确的认识。
2.穿线。分散的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我们掌握的知识点,如果能用线索穿起来会更好,如珍珠一样,只有穿成项链,才会更
美丽。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如雅尔塔体系下有两条线,一是资本主义世界,一是社会主义世界,两者总体对峙。
4.对比构建立体知识网络: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纵横向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这样可以以一个知识带动整个知识网络,如蜘蛛网一般,用一个节带动多个线索。
把握了以上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历史将如鱼得水,轻松无比。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情境;普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引言
当学生运用传统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不能达到学习目标时,则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围绕知识要点进行问题设定,从而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从根本上理解到知识点,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为什么要进行问题情境教学
首先,历史讲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在课堂中一不注意会非常的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把学生带入到相对应的历史情结中去,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新课改内容之一,通过情境教学来培养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改变满堂灌以老师为主的情况,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再次,实施“问题式”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高中历史的跨度非常大,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基本上全书都是重点,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师生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能正真的走进隶属,进行整合系统学习,也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除此,问题情境教学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独立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1、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对教材本身进行利用,高中教材本身是知识的汇聚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提出在教材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都要认真对待,哪怕有偏误太多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梳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自己置疑、释疑问。
2、利用课程中的悬念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问题设立,引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能引发学习的动力,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迅速激发兴趣,而后进行探索,在探索悬念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在一些可以获得悬念的地方,或者在知识点交接的地方设置悬念,跑出问题给学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3、理论联系实际,从生活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历史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所讲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脱离了现实,如果机械的讲解,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本身的生活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下的事实实例,比如当下的一些时兴电视剧等,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与事实中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增强历史的系盈利,让学生更加轻松深刻的把握知识点。
4、利用直观的视觉体会创设问题情境。百闻不如一见,比起传统的语言讲解,有时候,视觉刺激对于人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教师应该给学生呈现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材料,如多媒体、视频资料等,学生会更容易把注意力转变过来,这时候围绕这些资料内容进行问题设置,有利于提升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三、问题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设立问题时不能脱离教学目标,所有问题的设立,教师都应该以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历史学科的特点、课堂上学生年龄阶段等诗经情况为指导,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情境问题设计,不能脱离了教学目标盲目的追求情境;
2、需要强化教学重点,所有问题都应简洁、深刻的切入教学的内容,要有真实性,进一步强化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所设立问题的回复,能够更深入的对课本问题有透彻的认识,要让过往的历史通过我们问题创设的情境还原出来,让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历史;
3、所设立的问题需能承上启下,要有启发性,推动教学的进程,在知识点的地方设立问题,在知识点有相关联的地方设置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进行启发式教学,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联想思维和伐善思维,进而让学生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4、设立的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问题色剂,首先对于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问题,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不同的学生情况,应该给与不同的问题,要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收获,而且对于提问的目的性,教师必须要清楚,要有目的性的提问,指向明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多样的”,创设的问题不局限教材,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思维方式的拓展开来,鉴古至今,关注现实。开放式的课堂情境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和探究历史,让学生能有探究的余地,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问题情境,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课堂,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设立这样的课堂,也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备案,对要传授知识的内容、架构、重点、每个阶段学生的心态走向进行定位,从而做到能够科学的提出问题,并且学生能够要通过问题主动去思考,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徐玉娟,高中历史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考试周刊,, 2013(82):139-139
[2]曾清浩,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教学,吉林教育:综合, 2014(6Z):17-17
[3]李永星,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实施问题式教学――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考试周刊, 2010(10):186-188
一、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具体方法
1.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知识总结和联想。要想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不仅需要在课下对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还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抓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紧跟教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毕业班的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备考经验,他们依据以往的高考经验进行课程内容讲授和辅导,因此学生要好好听每一节课,要听好课。听好课并不是说在整个课堂上都只听教师讲话,一个会高效学习的学生会跟随教师的步伐,通过教师的分析理清复习思路,并进行逻辑思维的转化,抓住课堂复习的重点,同时依据相关内容分清主次,进行恰当的复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知识联想,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本章节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复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讲述某一个时期政治状况的时候,可以将民族、文化以及对外交往等知识联系起来。在讲述某一改革的时候,可以自主想象改革之后的影响以及同时期的其他改革模式等,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或复习效率的提升。
2.加强记忆,学会背诵。记忆是基础,要想提高历史高考成绩,不仅要对知识进行理解,还要对各个章节中的重点进行记忆。第一轮复习是以后复习的基础,在第一轮复习中学会背诵非常重要。当然,这里说的学会背诵,并不是简单地机械记忆、死记硬背,而是依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分类和整理,进行理解式的记忆。历史学科内容具有较多的细节,在进行第一轮记忆的时候,可以从整体上对教材进行理解,通过诵读和理解大脑中会呈现一个章节大致的内容,然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结构构建(章节知识的罗列)。例如,将第一章整体的内容整理出来后,就可整理第一节、第二节中的具体内容,这样每一章节的知识都罗列出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对章节中的内容进行联想记忆,这会使以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有效。
3.学会比较,分类整理。通过总结和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可知,越来越多的历史试题是将不同时期人物和事件的比较作为突破口的。因此,在看书的时候要头脑灵活,在看到某一个人物的时候要进行快速思考和过滤,想象一下历史上有没有和此人物相似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就要进行细致的比较,作全方位的总结和区分。例如,在古代史中,可以将隋炀帝、汉武帝、秦始皇进行比较,还可以将几次变法、农民战争进行比较。另外,分类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整理,可理顺其中的关系。例如,可以分别整理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变迁以及重要人物等。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类,我们会将容易混淆的知识区分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分析比较能力。
二、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注意事项
1.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要注意寻找答题规律和方法。做综合题时就应该准备两套好的复习资料,一套优质的综合卷用于自我检测,另一套优质的专项汇总训练用于检测后的相应强化。按高考时间做综合题,对发现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做重点复习。这样一测一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资料要配有讲解和思路,便于对答案进行理解。到5月中旬以后,要回归课本,适当调低练习题的难度,放慢做题的节奏。对课本中的重点章节要关注,以清理遗漏知识点为主。
2.以课本为依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文综复习要以课本为依托。文综考试的成败取决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切不可重习题而轻教材。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是空中楼阁。要从教材中构建出“树形”的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要找出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将全部历史整合起来;要明确和细化常用的知识,并对其进行熟练掌握和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每名学生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录播系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网络化,助推历史教研活动远程化,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智能录播系统;高中历史;校园网
1前言
高中历史课程涵盖知识容量大,理解难度大,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变革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录播系统来辅助教学,对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意义深远。通过重塑历史情境、整合教学资源的方法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设计与创新,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在教学中通过有效运用智能录播系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在动态、详细、丰富的图文声像资源材料冲击下,学生或是展开联系,或是进行具体操作,或是发表自己见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从参与中获得自我成就感,以激励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形成持续稳定的历史学习热情,发挥历史教学的特色作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使用录播系统优化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教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工具,也可以说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是利用录播系统服务课堂教学的教师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一是许多教师从事教学多年,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安于现状,不愿意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二是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课后又忙于生活上的琐事,没有空闲研究教学方式的创新;三是有不少教师平时较少研究电教设备,对智能录播系统的使用操作步骤不了解,不会操作;四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教学就应该在课堂上进行,不应当延伸到网络。受以上因素的影响,要利用录播系统服务于高中历史课堂,需要克服重重压力。但为了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学生成绩的稳步提高和全面发展,历史教师应披荆斩棘。
3充分了解录播系统,变革课堂教学
录播系统是根据中学教师实际操作习惯,为我国课堂教学和远程教育专门定制开发的一款录制课堂(培训内容)的录播工具,集课件录制、编辑、内容控制、学习进度、精品课件加工等于一体的智能化课件制作系统。录制的课件具有质量高、文件容量小、音质好、画面清晰等特点,能够轻松地将教学中的场景、电脑屏幕内容等录制为一体化的课件。录制课件完整地记录了历史教师在授课中的活动,不仅包括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还包含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任何课件和板书场景,并可成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同时可以开放式地在网络上直播授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终端用户只需要使用浏览器,输入指定IP地址,即可接收远端授课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
4录播系统让资源数字化,打造精品课程
校园网应用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丰富的资源,智能录播系统将变革校园网建设的传统模式。在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撑下,就可以系统性地对视频课程进行加工和分类整理,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推进历史学科发展和历史教研组建设。一方面,这些特色课程的视频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课余时间加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可以极大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课后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课后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的学习。高中生的课后学习很重要,传统的课后学习,除了做课后作业,就是翻看课堂笔记,而课堂笔记一般是提纲式的,不可能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也达不到课堂再现的效果。如果教师采用智能录播系统,学生在课后可以通过下载或在线点播等方式,通过观看视频文件进行学习[1]。这种复习效果与翻看课堂笔记相比,就好比观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的区别,比较适合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能有效弥补高中生课堂学习的不足。并且,高中生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以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
5重现课堂教学,实现历史教学活动网络化
传统课堂受教学时间和设备的限制,很难实现让每位学生都达到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一堂课之后,学生存在疑惑,教师也有遗憾。录播系统可以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录制生成课件,可以为支持移动终端播放的课件,课件容量小,可以在片头片尾中添加任何支持浏览器播放的格式文件,还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替换或去掉已录制好的片头片尾。可对课件内容进行快速精准检索定位,学生快速找到要学习的内容。在每个知识点之间插入测试题,随机设定测试时间、自动计分;跟踪学习进度,反馈测试结果并生成测试报告。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学习和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6录播系统助推历史教研活动远程化,提高教研效率
教学质量的提高单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实现团结合作、共同协作、共创共享。传统的历史教研活动主要为中心发言人说课,集体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中的疑难解疑,布置近期的主要活动或会议精神,命制单元练习或检测题。这种教研活动形式过于固定,内容空洞,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导致许多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通过录播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录播系统能将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成符合AICC认证准则和SCORM标准的课件,成常见的HTML文件和.exe文件。在教研活动中就可以集体学习名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或者集体学习高考改革精神,明确考试方向,及时掌握高考动向。在教研活动时还可以与其他中学的历史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共创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分析教学疑惑,一起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
作者:廖良剑 蔡蓉芳 单位:江西省龙南中学
【关键词】历史课堂;多媒体;优势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出现了多媒体技术的痕迹,可以说,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在课堂上,多媒体工具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知识的呈现变得多样化、动态化、立体化,使得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与传统的教学工具相比,多媒体工具能够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来展现知识、培养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静态化的特点,充分发挥出了多媒体工具的诸多教学优势。历史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如果我们能够用好多媒体工具,就可以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注入现代化的活力,使得历史课堂变得熠熠生辉。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基本上就构成了全部的历史教学工具,在传统的教学工具下,语言讲解基本上是唯一的传授知识的方式,过于单调的教学形式本身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再稍微呆板一些,就会直接造成历史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状况。与语言讲授不同的是,通过多媒体工具,历史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语言形式,它还可以是图片、影像、动画等其他形式,这些多样的知识形式不仅给学生的耳朵带来刺激,还会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之下,自然容易集中注意力,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只要我们善用多媒体,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电影《》的片段,当电影的声音和画面一出现,原本还窸窸窣窣的课堂瞬间变得安静下来,大家都被眼前看到的画面给震惊住了,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历史是人类在过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历史不可能重演,不可能再一次真实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样就导致人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只能借助于抽象的描述和思维想象,而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直接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理解相关知识的难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历史头绪较多或者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内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而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工具的应用则可以在某一程度上有效突破这些教学难点,尤其是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抽象性的难点部分。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开辟新航路》这课的内容时,在以往,关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是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难点内容,每当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总是听得糊里糊涂,并且很多学生都会把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弄混淆,于是,笔者决定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讲解这部分的内容。在课堂上,笔者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整个航行过程,为了便于区分,每一条路线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别。在途径一些重要的地点时,还会在旁边清楚地标注出地点的名称,并配有相应的语言讲解。当整个演示活动结束以后,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直观的、完整的航海路线图,使得学生对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有了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就这样,在多媒体的有效辅助下,原本的难点部分被轻松的突破了,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容量
历史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漫漫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的历史知识,如何解决有限的教学时间和大量的历史知识之间的矛盾始终是萦绕在历史教师心中的难题。很多时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将很多的内容进行删减、整理,使得原本应当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活动变成了一个个的条理化的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教师开始尝试着利用多媒体工具来开展教学活动。多媒体工具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制作成教学课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轻点鼠标,课前准备的教学资料就会在几秒钟内迅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不仅省去了板书时间,还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变得非常多样化,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影响、动画等等。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历史教学活动受到时间因素的限制变得小得多,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较于以往变得更加丰满。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传统教学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在历史教学中,有了多媒体的参与更是给历史教学活动带来诸多的便利,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一定要学会善用多媒体工具,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提升整个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推动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武丽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03期.
[2]李晓叶.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 第6期.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校“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展示和表达等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学生普遍缺乏“通史”知识,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把课堂环节又分为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当堂训练几个小环节,课堂探究环节往往又是几个具体的问题,加上课堂点评时间和讲授时间不够,导致学生往往只理解掌握了一些具体知识,而忽视了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把握教材、把握知识体系,缺乏从宏观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解决
在“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有必要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度,从整体学科的高度去谋划一节课、一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是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下面,我从历史课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1.历史课程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课程标准把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学习模块,包括二十五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可见要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从整体上把握。
(2)高考考纲的要求。高考比较题、分析题以及时空跨度大的题目所占分数比重较大:比如2012年高考全国大纲卷37题(32分)涉及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和三次工业革命的联系,时间跨度也有三四百年。这种大跨度大综合题目屡见不鲜。这种大跨度大综合题目要求同学们有良好的整体观和全局观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思考问题。
2.“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下如何解决整体把握课程的问题
(1)通过辅导讲座和培训,强化同学们历史学习的整体观和全局观,我从人教版教材历史学习推荐网站和其他网站搜集整理一些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的文章,引领同学们更新学习观念。介绍了一些最先进的史学理论和观点,比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使学生明白有宏观和微观等角度考察历史的途径。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注重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由于新教材不重视完整的知识体系,加上同学们普遍基础差。同学们历史时空观念不强。而时空观念又是整体把握历史的基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大力培养同学们历史时空观念。比如:引导同学们看每一本教材附录一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牢记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表和各个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等。
(2)在学案设计上体现整体把握的思路,如学习思想文化史时,提醒学生注意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史内容。自主学习时要求联系相关教材知识。在自学设计时要求注意知识的归纳和内在联系,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罗列。在设计合作探究题中,通常设计三个大题目,三个大题目之间要有内在逻辑关系,大题目中每个小题之间层次递进、逻辑关系递进等,三个探究题总的来看要能够反映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中,我依次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①请查阅资料,谈谈东欧各国从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发展状况。②请查阅资料了解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历史。③谈谈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④结合材料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⑤结合原因谈谈有何教训或启示。⑥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认识。通过以上课前学案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既强调了学生信息利用和检索的能力,又使各个问题串联起来,解决了具体问题,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引导同学深入思考,把每一个小问题先解决再把问题综合起来看是否能有新的启示。在课堂展示时主要展示方法、观点和认知过程和规律。
(3)教师要善于着“眼”。教师的点评和讲解应着重于“眼”。眼是谋篇布局的关键棋子,此棋子一活,全盘皆活,所以我的点评重在“画龙点睛”,重在理清头绪,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探究一般性的规律,等等。比如学习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点评时注意思想解放的过程经历了由浅入深不断推进的过程,强调思想解放是与救亡图存相联系的,从而既把握了知识的整体性又渗透了情感教育。
(4)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从具体到一般,从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要在上课前出示学习目标,并进行具体解读,课堂上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落实。最后还要回扣学习目标,检查学习目标是否落实。因为学习目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节课的整体知识体系和脉络,从整体上构建了学习任务。
(5)上好单元复习课和画好每节课、每个单元的知识树。历史教材是以模式+单元的结构编排的,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只有等到单元知识全部学完以后才能更好理解,更能整体把握。因此,单元复习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我认为单元复习时应调好“视角”,从“单元”视角出发而不是从“课时”视角出发。比如,要求同学把课时知识树转化为单元知识树,单元知识树重在于弄清课时之间的关系。抓住单元的主题做文章,比如“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抓住“演变”二字。在练习题设计时,最好设计跨课时的题目,最后可以要求同学们围绕单元主题发言等。再把本单元各节的知识点清理一下,看看还有哪个知识点或环节不懂等问题,引导同学们探究。
(6)精心制作试卷和组织考试,认真做好试卷点评。试卷制作要体现全局观和整体观。比如:在制作高二上学期必修三期中考试卷时。针对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时,我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题,涉及智者学派、中世纪的思想控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五段材料。先分别考查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然后设计一道综合题“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历程。”这样,既弄清了各个具体知识点,又从总体上把握了单元知识,还补充了新课程没有涉及的“中世纪”的概念。解决了历史知识的断层问题。使同学们完整的把握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主题。在试卷讲评中,要有分类的思想,分基础知识类、能力综合类、整体把握类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