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监控施工总结

监控施工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1 20:4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监控施工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监控施工总结

篇(1)

项目名称:**高速公路机电项目

职 位:公路机电系统施工员

姓 名:

从2017年1月1日起参加**高速机电工程至今,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对个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1、技术方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技术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社会,这就要求作为施工员的我们,在技术上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一名合格的机电施工员,如果自身技术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只能对工程的有效开展,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此次新增的路段全程监控变更工程,与以往的高速公路路段监控存在很大的不同,以往高速公路路段监控只是针对互通及个别复杂路段实施监控,而本次路段全程监控要求对整个路段进行全方位监控,不同在于以往是单点单设备制,变更后是单点多设备(一个摄像机立柱安装多个摄像机),单点设备数量上的增加导致了图像在视频传输上的与以往存在很大的不同,那么如何在保证原有的通信线路规划不变的情况下来满足多个设备的视频进行同步传输呢,解决的办法是:通过更换带有集线功能的视频光端机(即一光口多网口的光端机)来处理视频传输上的困难,这就体现了施工员自身技术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查阅相关的技术文献、资料及书籍,与厂家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沟通等方式,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

2、施工组织方面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整体处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后期,根据以往的经验,高速机电安装工程通常会存在一个抢工周期,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施工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施工台账,每天记录已完成工程量及剩余工程量,做好剩余工程的工期倒排计划。

2)对施工班组的整体施工水平做出相应的评估,因为不同的施工班组施工水平不一样,针对施工进度慢的班组要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例如人员与机械上的增加可以提高施工进度。

3)提供技术支持,高速公路三大系统,设备多元化且复杂,因此设备调试工作也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在安装工作完成后,施工员要配合施工班组进行设备调试。

4)把握好材料设备的入场时间,在工程进行的同时,施工员要建立材料设备台账,尤其是材料的入场时间,要考虑其生产周期,所以材料计划要尽早提出。

3、材料计划的准确性

材料计划的提出不能只依靠施工图纸,施工员要结合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主材中电缆、光缆及管道的路由,施工员要进行实地测量,辅材的使用数量也要结合现场的实际路由及主材的数量来定,材料计划的准确性关乎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这是重中之重。

4、安全方面

施工员不仅仅是负责施工方面的工作,也要配合安全员做好安全管理与防范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监督好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也是施工员工作中的一部分。

篇(2)

关键词:新奥法 围岩级别 围岩量测 分析研究

一、当前铁路隧道施工特点及现状

现代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科技和经济支持,铁路的数量逐年增加,而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成为关注的焦点,隧道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了施工建筑领域的重要议题。

隧道施工技术中,矿山法一直占据的主导地位,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先进更科学的施工方法不断涌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喷锚支护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相关联的岩体力学方面知识的推进,建立了现代的支护理论。在这样的理论推动下,新奥法、浅埋暗挖法等更先进的隧道施工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有了新的施工方法就会伴随着新的技术出现,典型的新奥法施工中已经把围岩量测纳入为正常的施工工序。这说明了围岩量测在新奥法隧道施工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代替的。

我国拥有的铁路隧道总长度超过了4000km,在数量上为世界第一。隧道的规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地质和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工程中,施工技术和设计理念都有很大的提高。20世纪后期隧道施工技术的改善与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今后我国修建长大隧道及不良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奥法隧道施工技术的基本理念

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它是奥地利拉布西维兹教授等人在长期的隧道施工实践中从遵循岩体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的一种新的施工理念,这种方法已经被国内外做为隧道结构施工的主要方法。

新奥法的理论基础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喷射混凝土、锚杆加固和测量技术为新奥法的三大支柱。新奥法的基本思路是尽可能保护隧道围岩的原有强度、允许围岩产生变形,但不会出现强烈的松弛破坏。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变形动态,遵循隧道开挖和支护原则,使隧道围岩变形与限制变形的结构支护抗力保持动态平衡,使施工技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三、监控量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及信息反馈

内容:数据校核、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监控量测数据的校核是为数据分析提供原始的基本数据,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数据进行检验校核,以防原始数据的错误带来的分析结果不准确。数据整理是每次观测完后应及时进行数据的整理,包括观测数据的计算、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

1.监控量测数据结果的回归分析方法

既然是研究和总结规律,就需要用数学模型进行严谨的推算和分析。下面我们主要用对数函数的回归方法和数学表达式来对实测的数据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总结。

对数函数回归方法和方程

用非线性函数作回归分析时,通常是将回归函数表达式进行数学变换,引入辅助参数变量后化为现行表达式,然后再进行现行的回归计算。

对数函数数学表达式: u=Alg(1+t)

引入辅助变量 x=lg(1+t),得u=Ax,然后按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回归计算。

对于软弱围岩开挖初期支护,采用对数函数对一段时间内的总位移进行回归分析,曲线的拟合比较好得到的结果精度很高,但是对数函数的特点是随时间t的增大而无限增大的,因此采用该函数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值的预估显得不够严谨,这里涉及到了隧道稳定性判断的两个指标:允许的位移量和位移的速率。

2.对数函数回归分析的实际应用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我们可以利用office提供的excel表格直接在散点图上添加趋势线的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分析,方法很简单且实用并且可以把相应的公式和R平方值显示出来,对于数据的回归分析指数和对数两种数学模型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四、总结

监控量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性和结构的长期稳定,以上所述的位移控制基准,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实践数据总结优化而来,其适应大多数的隧道围岩,但综合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开挖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该基准还应不断的总结完善。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直接影响到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安全稳定性,过早的施做会使二次衬砌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过晚又会不利于初期支护的稳定,所以在施工中应及时的进行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的施做时间,使衬砌结构安全可靠。

现场的监控量测方法和手段,应根据隧道的重要性等级,规模大小,围岩稳定性的强弱程度以及现在量测仪器和手段所能达到的精度要求来确定。一般应考虑简单可靠、耐久、经济、精度高的方法方式和便于进行分析反馈的仪器设备。

参考文献

篇(3)

1.施工管理人员水平问题施工管理人员水平偏低是当前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也是其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场对于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大,但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技术的施工管理人员是相当稀缺的。现在很多从事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也为该行业带来了朝气活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尚短缺乏实际工程处理经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无法独自处理一些突况。这也使得他们很难及时发现施工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另外在当前水利水电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一线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是由农民工组成,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如果过程施工管理人员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技术指导,那么将产生更多的质量问题。由此可见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对过程质量监控管理成效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后一定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工作。

2.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在实际的过程施工质量监控管理工作中,由于水利水电项目的特殊性,其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环节众多,其质量监控管理工作的难度是巨大的,特别是当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触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时,很多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还体现在另一个方面,那就是施工单位和监督管理人员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很多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仅仅是听取施工人员的施工汇报,这种管理方式是相当不可靠的。施工质量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很多施工标准和技术检测标准仅仅是一纸空文,很难发挥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3.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施工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不是一朝一日造成的问题,而是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中日积月累形成的一个重大问题。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首先就是在整个水利水电行业中并没有建立一套通用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使得很多质量监控工作都无法进行,有时甚至是监管人员发现了相应的问题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很难让相关的施工人员信服。施工标准的不完善增加了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管理难度,特别在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往往会由于要照顾到施工方的利益而蒙混过关,这让水利水电工程存在着巨大的质量隐患。只有对现有的施工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不断进行完善,才能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才能将质量监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水利水电施工质量监控管理的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监控工作是后续工作的有力保障,该阶段的工作做好了可以大大的降低后续工作的工作难度,提高后续工作的工

作效率。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监控的首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责任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的相关责任都细化到个人,只有如此才能让施工人员对施工工作更加重视,才有利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其次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监管人员还应该对工程的施工环境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各种可能对施工过程会产生质量影响的潜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监督管理人员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应对各种突况的应急方案。最后准备阶段质量监管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审批,检查设计图纸中可能存在的纰漏和错误;对于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的建筑材料也提前完成进行对其的检测工作,及时淘汰存在的质量问题的原材料,以免其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阶段还要对施工过程中要用到相关的设备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存在质量隐患,以保证在施工的过程中其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实施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要保证制定的各种技术标准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绝对不能拖延。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人员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对是对施工过程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并且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有利于在后期万一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更好的分析,有利于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如此一来还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加认真尽责的工作。施工阶段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到施工现场的巡视次数,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在一些容易遭到忽视的细节上一定要提醒施工人员多加重视。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措施施工后期阶段质量监控主要是要做好数据的归纳总结以及存档的工作,以保证今后出现问题时有据可查。另外还应该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是在哪些管理环节出现了问题,这对提升水利水电施工过程质量监控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结论

篇(4)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难点

引言:

打造绿色、环保的施工模式,融合现代化房屋需求,尤其是应当控制施工期间的污染问题,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应用质量。由此可见,施工人员务必充分认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要求,总结预制装配模式的装配要点,在房屋安装期间融入规模化的控制体系,能促使建筑趋于规模化发展。另外,装配式小模块安装设计中工程设计,以便在协调墙体、梁柱、预制楼板的过程中进行吊装作业,提高施工进度控制质量。

一、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优势

1. 施工效率高

装配式建筑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监控预制构件的安装、使用情况,同时可监控预制梁、外墙、空调板等操作的状态,以便结合既定的施工要求进行加工监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仅需结合施工图纸细则进行设计,评价出各构件的组装需求,根据建筑构件的组装要求确立施工连接方案,能减少传统施工技术运行效率不高的不利影响。

2. 施工成本低

装配式建筑可在既定的施工支持下对构件进行项目设计,设计完毕后可将施工场地内的构件进行施工装配,期间可及时对建筑的进度进行调整。因此,该方法所需求的成本相对较低,施工人员可在BIM技术的监控下进行预制构建的组装过程。同时,该方法可在机械控制中进行施工,可节约传统建筑设计的人力成本的支出,且施工期间的污染性较低,所以可减少施工操作期间的能耗产出[1]。

二、装配式建筑安装重点及施工要点

1. 策划阶段

装配式工程进行期间,施工人员需统计施工图纸、内外业数据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建筑的应用需求展开分析、策划,可提高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统计装配式建筑的策划目标,根据工程定位、施工设计状态作出必要的调整,可消除设计方案不合理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策划期间,工程人员应当分析出也影响建筑质量的投资、使用、环境、功能要素,评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标识出施工方案不科学的部分。另外,项目策划实践中,工程人员也应当确立约束性的控制目标,评价建筑方向及其应用之间的潜在联系,可消除外界环境、资金支持等不稳定因素的设计偏差。

2.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监控中,施工人员需根据平面、立面之间的设计模式进行结构规划,同时在强化监控细节的同时确定监控方向。因此,为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应当在标准控制实践中解决立面设计调整问题,并在必要的干预监控、结构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个性化地设计标准进行评定[2]。例如在外墙体结构配饰搭配控制中,需根据建筑的地形、外貌特征、细节状态明确各个立面的纹路特征,能在统一化搭配控制中凸显出多元化立面设计需求。总之,立面装配中,应结合楼体结构、内外墙构件特征进行统计,并在科学的组合协调中进行搭配管理,有利于提升剪力墙的功能性价值。同时,为提高门窗结构的合理性,施工人员还需融入多元化的设计元素,选择污染小、方便装配的设计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预制梁设立期间,应当分析出预制梁的压浆参数指标,将该指标控制0.5MPa~0.7MPa之间。

3. 设计阶段

完善施工图纸的设计规划,结合BIM技术评价出设计图纸的问题,再确立相应的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步骤的核心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建筑的安装要求,根据施工安装要求展开评价,结合关联性控制要点进行细节监控,有利于提高施工设计的合理性。其中,设计前应罗列出各项工艺的顺序及运行方法,监控出各项控制参数的应用要求,再结合预制构件的尺寸、连接状态进行安装配置,可在进一步思考控制中提高施工图示的合理性。另外,施工设计中应评价出管线、管路、施工元件结构的联系,再结合图纸状态展开精准化的控制筹备,有利于提高建筑本身的功能性,也能让各项预制设计指标及时满足应用标准。

4. 构件加工

在各类基础性构件的加工处理期间,施工人员应标注各类构件的应用场所及应用需求,尤其是应当分析出构件的功能性需求,可提升构件的加工效率。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对构件进行初加工,依据构件的加工位置和生产要求监控出元件的使用要求。其中,施工人员应当重点审核构件的实际应用标准,包括于构件的尺寸、体积等指标。通过提高梁柱、墙面、框架等结构的功能性,再评价出构件的协调使用方式,能为后期楼板的预加工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

三、装配式建筑安装难点及提升方案

1. 重视施工质量管理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管理方案,分析材料吊装、墙面安装、标高控制、灌浆浇筑等环节的方法,依据标注控制工序确立施工方案、施工步骤内容,可及时对施工工序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解决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影响。例如在注浆工程期间,施工人员应分析出浆料的搭配、配比、使用等多方面的控制要求,同时解进行项目安全教育培训支持,帮助施工人员自主总结装配式工程的运行要点。期间,应当大力宣传注浆、做浆的安全控制需求,可在展示样板期间的同时进行安全做浆技术。通过建立可靠的控制制度和验收模式,能在分段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消除材料连接、尺寸应用不合理、连接效果不佳的不利影响[3]。

2. 落实安全管理技术

工程安全管理期间,应当采用BIM技术重点审查项目运行的难点,其原因是前期策划、设计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部分,故需要配置完善的控制思路。例如在预制叠合板安装、配置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注意一下要点。第一,复合板吊装时,采用模块化梁吊装复合板,其原因是吊装过程系统提升过程缓慢,可确保复合板的稳定性。在吊装作业期间,应当将控制距离固定在作业层300 毫米处,再给予必要的定位监控,避免叠合板受到外力的损伤。第二,应注意在吊板安装期间加设间距为150cm的支架,设定2-3 排的支架模型。通过在关键位置配置双层支架,可方便叠合板结构搭建完毕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始终大于70%,可为后期拆除工作提供建议。

3. 完善吊装操作控制

吊装工程进行期间,工程人员需明确预制构件的数量、型号、功能等指标,再给予不同构件展开必要的命名,可方便施工人员在信息化系统中对吊装所使用的材料进行一体化分配管理。因此,吊装工艺进行时,施工人员应在材料进场后立即对不同材料进行标号编排,采用简单、科学的名称进行命名控制,能够让构件在自主命名的期间发现内墙、关键、梁柱等部件的埋设要求。另外,应正视对材料性能的监控与检查,利用相应控制系统监控处吊钩的功能性和形状,可及时避免材料变形的发生概率。例如试吊控制期间,需控制起吊装置的离地高度进行测试,确保离地高度月48cm,然后停止试吊操作。通过综合核查机械元件的运行状态,再结合关联性控制预案进行编制监控,必要时应当涂抹剂并及时清洁元件表面的垃圾。同时,叠合板应用期间切不可进行野蛮施工,应根据《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方面的理论进行材料构架,可提高构建的功能性,可避免材料偏移影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信息化技术发现管理、施工方面的运行要求和运行标准,再结合既定的控制逻辑展开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功能性和使用效益。另外,装配式施工期间还需总结房屋的稳定性和承载功能,结合必要的收集、测试状开展项目评测,能够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冉.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0(12):29-30.

篇(5)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2010年已接近尾声,过去的一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的一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我是今年3月份来到电信工作,刚来的时候,被分到商务领航中心学习,正逢那时网吧安装全球眼视频监控,从那时接触网络视频监控,对他的结构就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在通过师傅们的教导和自身的学习下,现在已清晰的了解了他的构造和组成。

在不断提升和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参与了项目管控工作,从以前跟着师傅学和做,感觉做工程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当自己亲手去做一个项目时,才知道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的清楚,就拿木材检查站视频监控这个项目来说吧,虽然监控点不多,技术也不复杂,但真的做起来,需要考虑的事就很多了,前期的现场勘察,与客户的沟通,与省公司的协调,一样都不能少,一样看似简单的问题,考虑的方面就很多了,什么事先解决,这件事怎么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都是需要考虑的,在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检查站的项目于这个月开工了,按目前施工情况来看,还算顺利,当前的问题就是怎样与施工队沟通,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施工进度,争取在规定时间内完工。

总结了一下工作,尽管有一定的进步,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比如创造性的思路还不是很多,有些事情做的还不够完善,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努力改正过去一年中的不足,努力使工作效率和能力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篇(6)

一.视频监控系统的现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代视频监视系统指的是以VCR(Video Cassette Recorders)为代表的传统CCTV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视频切换矩阵、模拟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和盒式录像带等构成。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是以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为代表的数字监控系统,它使用户可以将模拟的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并存储在电脑硬盘而不是盒式录像带上。

相对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技术和DVR视频监控技术,目前监控系统手段已经从传统的模拟视频监控发展到了高清网络数字视频监控,利用现有的办公网络、企业专网,光纤专网敷设,甚至互联网和无线网络都能够构建的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NVR(Network Video Recorder)为核心的第三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正成为当前监控系统建设的主流。其采用网络化部署,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紧凑型,布线简洁,方便管理,更可以无缝的接入大型管理平台,形成全网络化监控的综合优势。网络视频监控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未来视频监控的趋势。

二.火电EPC工程项目现场监控需求分析

火电EPC工程项目施工现场范围广,并且有多个参建方同时在现场作业。为了便于EPC总承包方的施工现场管理,可拟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对现场整体情况进行监控。经过实际勘察调研总结需求如下:

1. 视频监视功能

系统能够对要求的重点部位,如主要的出入口,施工现场道路,现场库房等进行视频监控。控制端系统能够随意对图像进行切换(手动切换或成组分时循环切换)或控制。在有夜间无光情况下监控需求的监控点需要有夜间红外监控功能。

2. 控制台、镜头控制

系统使用1个控制台进行各个监控点的监控切换与控制,能快速、简便、准确地切换到需要查看的监控点。

在各配备云台控制的监控摄像点,可点击云台快捷键,移动鼠标或操控控制台,可使云台向八个方向转动(或360°转动);点击镜头快捷键,移动鼠标或操控控制台可控制镜头实现光圈、变焦、调焦等功能,并可实现微调作用。

3. 实现前端图像的集中存储。

4. 视频捕捉及冻结图像功能

具备有视频捕捉、冻结视频图像及视频回访等功能。视频捕捉活动图像,以用AVI格式或其他视频数码格式存储;冻结视频图像时(单帧),可将画面用.BMP或JPG格式存储(即抓拍图像功能)。视频捕捉活动图像时间可随意设定。

5. 视频实时录像

在中心控制室配备实时数字录像系统,使监控系统具备有实时存储录像功能。系统以地点和时间双层结构进行录像存储,录像实现可为手动录像、动态录像、定时录像等多种方式。监控系统在监视的同时可实时回放录像功能,回放图像不影响实时录像功能。

6. 系统管理设置

可对系统的各种资源进行设定和控制。具体包括用户设置、视频源设置、解码器设置、定时布撤防设置、报警联动设置、工作日志管理、数字录像设置、网络连接设置、节假日设置及高级管理等几部分。系统采用中心数据库功能。

7. 网络功能

监控主机架设在项目部监控机房,监控机房采用专线接入,前端分布监控点分布在公网中,采用专线接入或者vpn方式接入公网。

三.总体方案设计

按照技术领先、结合实际,统一规划、协同部署的指导思想,实现通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环节进行集中视频监控管理,同时通过视频传输专网将相关视频资源传输到上一级部门实现远程联网监控,充分利用计算机、视频压缩、网络通信等领域的稳定的、先进的技术,实现对安全、环境、施工、人员等各类信息资源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应用,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和生产效率。

1.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统分为前端监控资源采集、视频传输、后端平台组建、多系统联动建设等几部分,整个系统采用全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架构,前端都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进行视频采集,通过摄像机的网络端口直接接入到视频传输网络中去,传输到后端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

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包括采集、编码、传输、管理、存储、显示等各个组成部分。

前端监控资源采集:系统设计中前端点位的布置是否合理,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所在。在施工现场的制高点架设1080P全高清网络球机实现全范围的高清监控,以便掌握整个施工现场的状况。

网络传输:采用全网络化的传输方式,尽量减少模拟的视频线、音频线、控制线的传输距离。

管理与存储:为实现大容量存储,可设计多硬盘插槽、兼容大容量硬盘的产品,并通过外部阵列柜的扩展来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针对高可靠性存储需求,可在设备级采用RAID保护技术。

显示与操作:在监控室,直接将显示器(液晶电视)或者监视器接入系统进行解码显示,在办公室,直接使用PC,利用远程客户端进行显示与操作。

2.系统组网

根据火电EPC工程项目部的视频监控设计需求,在系统网络架构上,推荐采用分布式网络存储方案,降低系统传输压力。中心网络采用专线接入,分布在施工现场的监控点采用光纤方式或者以太网方式接入系统主站平台,实现局域网中组建集中监控,集中存储。中心平台支持双网段模式,通过公网出口可以把其他在建工地的画面传输过来实现集中管理和监控,也可实现异地登陆实时监控。

四.总结

通过多个火电EPC项目的实践和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提高了EPC项目部现场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

2. 公司对多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全局把握,能够及时了解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

篇(7)

关键词:变截面;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述

宿州市冰雪大桥主桥上部为40m+70m+40m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宽40.0m,由左、右幅分离的两个单箱双室箱形截面组成。箱梁根部梁高3.8m,高跨比为1/18.42;跨中梁高为2.0m,高跨比为1/35。箱梁横截面为单箱双室斜腹板,边腹板斜率为1:3.5,箱梁顶板宽19.75m,底宽为9.921~10.95m,箱梁顶、底板保持平行。箱梁高度从距墩中心2.0m处到跨中按二次抛物线变化,除墩顶0号块设厚200cm的横隔板及边跨端部设厚110cm的横隔板外,其余部位均不设横隔板。

2 施工监控概述

桥梁施工监控的目的任务。根据最新颁布的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进行结构验算。对施工方案模拟分析,对其可行性做出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温度、几何状态,提供安全预警。提出施工调整值,确保结构应力、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协助各方对工程建设提出合理建议。施工监控成果可为桥梁交竣工验收提供重要依据。施工监控信息可反应结构从施工到使用阶段的全过程信息,是后期结构管理、维护、评估的重要“指纹”。长期稳定可靠的测试传感器也可作为长期健康监测的设备,为养护维修建立科学档案。验证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理论,积累一线科学数据。

以冰雪大桥的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图纸以及先关的技术规范作为依据,在施工前期进行建模分析。该桥分别采用桥梁博士和midas civil软件对桥梁施工过程予以模拟分析。

施工过程中采用“施工量测识别预测调整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对施工资料数据进行采集、分析、预测,指导施工正确有效的进行。

3 施工监测系统

施工检测系统包括了几何、应力、温度、荷载以及其他监测等方面内容。其中以前两者监测为主,在此,也主要介绍前两者。

3.1 几何(变形)监测

冰雪大桥采用悬臂挂篮施工。施工挂篮及托架精力荷载试验,测试其变化情况,确定其弹性和非弹性变形,为以后箱梁的预拱值设置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对挂篮安全性的一次检验。该试验采用砂袋逐级加载到设计重量的100%,并超载至110%,最后减载到初始状态。

测试内容包括:通过对挂篮的静力荷载试验,检验挂篮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强度要求;通过对挂篮前吊点的挠度测量,为大桥施工中的标高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主梁线形监测中高程监测、中线监测和横向变形监测尤为重要。其中高程测量是重点,每个工况都将引起主梁高程的变化,这种挠度变形是否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是桥梁施工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预应力张拉、温度、风等因素可能引起主梁在横桥向产生位移,导致平面合龙困难,因此主梁中线监测也是桥梁施工监测的内容之一。

桥墩变形监测,在挂篮悬臂施工过程中,桥墩对称受力,不会产生纵向变形。但在跨合龙、体系转换等工序,需加强桥墩纵向变形观测。其中测点和墩顶基点高程测点共用。主墩偏位测点选在主墩上缘处,桥墩的变位测点设置在墩的根部上方1m,中部和墩顶截面变化处,在测点位置贴反光片,配合全站仪进行墩的变位监测。测试频度应在施工3个梁段进行一次测量。

基础沉降采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观测精度应达到±1 mm。通过布设在岸上的基准点,定期向承台上的监测点进行观测。在承台顶面布设4个观测点,可充分反映承台基础的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在施工期间,每施工2个梁段观测一次。基础沉降监测以及构件尺寸量测。

由于模板放样误差、鼓模等原因,构件实际尺寸与其设计理论值可能有一定偏差。这种偏差将导致结构截面的几何特征、刚度、自重与理论值存在偏差。因而要求在节段施工完成后进行截面尺寸校核,以便施工仿真分析中修正计算参数。同时也请施工单位加强模板刚度、控制混凝土浇筑方量。

3.2 应力监测

应力监控是桥梁施工监控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是结构安全的预警系统。通过应力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对比,是参数估计、状态预测和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

应力测点布置的原则是:(1) 通过施工模拟计算,得到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包络图,从而明确最危险的位置,这是选择应力测试断面的基础;(2) 力求顺桥向、横桥向对称布置,以增加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3) 截面的选取应该避开截面突变区,如齿板处、预应力锚固处、梗腋处等;(4) 充分理解设计意图;(5) 兼顾交竣工荷载试验和结构健康监测的需要。

将桥梁的主墩根部、边跨、以及跨中位置应力测试断面,其中在墩顶箱梁截面部布置5个测点用来测量箱梁顶板应力和剪力滞,在底板布置对称布置两个测点测试底板应力。对于中跨截面在顶板和底板各布置两个测点进行顶、底板应力测试。根据现场情况,以上应力测试断面和测点布置可适当调整。

4 施工控制系统

一个完整的、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桥梁施工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6大功能模块。

(1) 高精度的快速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实际行为,来确定或识别引起偏差的主要设计参数,从而确定反馈控制量。

(2) 最优估计系统,包括参数识别和状态估计。

(3) 实时仿真分析系统。根据监测、最优估计结果,分析得到结构当前真实状态。

(4) 状态预测系统。根据最优估计、跟踪计算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以后最可能的状态。这就使得能够对以后可能的误差提前采取措施。

(5) 理想状态(参考轨迹、控制目标)修正系统。根据识别、预测结果,修正以后各阶段施工理想状态和成桥理想状态。

(6) 状态调整(最优控制系统)。选择控制量,使桥梁结构从当前状态转移到指定的目标状态,同时使某一目标函数达到最优。

其中,模块(1)称为施工监测系统,模块(2)~(6)称为施工控制系统。施工监测系统和施工控制系统组成一个完整的桥梁施工监控系统。上一节中已经建立了施工监测系统,以下简述施工监控的后5大模块,即施工控制的基本方法。

5 施工监控误差分析及理论线性

5.1施工监控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是施工监控的重点和难点。测试数据较少,而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引起主梁标高较低的因素较多,诸如混凝土超方、挂篮变形较大、预应力张拉力不够、临时荷载引起、日照影响等等,在诸多的因素中,仅仅通过标高测量或者应变测量是很难判断出原因的。要求在监控过程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节约时间和费用,以往的桥梁监控经验将是进行施工监控的宝贵财富。

下面将大跨径混凝土梁桥可能碰到的误差加以罗列:结构刚度误差、浇筑混凝土误差、临时荷载影响、挂篮及模板定位误差、挂篮变形误差、温度影响预应力束定位、张拉误差、施工方案变更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

5.2四条理论线性

大跨桥梁施工监控涉及到4条理论线形:设计线形、长期恒载线形、竣工恒载线形、立模(安装)线形。

立模(安装)线形经过施工过程的不断变化,在桥梁施工完成时达到竣工恒载线形;再经长期时变后达到长期恒载线形;长期恒载线形加上活载变形即为设计线形。

结语:桥梁施工监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建设单位、监控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为保障桥梁施工监控高质、高效地完成,必须明确监控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曹明珠,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2010

[2]张小波. 连续梁桥悬臂现浇施工技术及控制分析,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