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4 16:24: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

篇(1)

关键词:护理学科 建设 改革

课程是现代护理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将宏观的教育思想与微观的教学实际联系的桥梁,它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完善教育任务,以及选择教育教学方法等,都起到重要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2]。下面结合我院护理学科课程建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1.转变护理教育理念

现代护理理念是将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密切结合起来考虑,要求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将护理服务对象看成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映的局部。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以“疾病为中心”理念还在部分人思想中存在,护理课程体系中缺少人文和社会科学内容,与现代护理教育理念相比,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护理学科建设中,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新的、现代护理理念。

2.优化课程设置,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加强传统课程的调整改造及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增强学科综合与交叉性、应用性、技术性,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医学科学与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

2.1 在新的护理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建构了以人的基本功能、生命周期和基本需要为中心,以护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主,忽视人的心理、社会变化的课程体系。

2.2 强化了社会需求及人文社会课程建设:增设了《急症护理学》、《健康促进》、《社区护理学》、《精神护理学》、《家庭护理》、《人与社会》等护理教育内容,完善和丰富了课程设置和内容。

2.3 突出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把完整的社区护理课程模块引入到课程体系之中。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的护理工作已经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3]。卫生部医学司预测,到2015年我国护士中的近50%的人员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社区护理人才是我国紧缺人才之一。为此社区护理课程体系设置为社区护理学、职业/学校卫生、社会福利学、家庭护理和精神保健等课程。

2.4 建设中西医课程体系:根据目前国际护理对中国传统护理的关心,做到与国际护理接轨。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体系由中医护理导论、中医护理技术、中药与食疗学、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养生学等课程来组成。

2.5 对原有一些课程进行整合:如对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内容和外科护理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门课程,由多位教师进行分段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6 合理安排课程:将“护理学导论”放到第一学期讲授,使学生从入学开始接触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护理思想、护理程序等专业知识,形成初步的专业素质和对专业的基本认识。

3.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学术梯队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创建高水平学科,首要的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梯队,它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成败。学科建设中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要有好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合理的梯队。教师水平上去了,培养的学生水平才会高,学科水平和学校水平随之提升。我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如对新教员采取传帮带全程听课,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境)进修、访问、学术交流、短期培训及攻读学位等。建设和培养出一支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年富力强的学科队伍,并以科研为突破口,通过院内外、国内外的科研协作,缩小我系与国际水平间的差距,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科研工作建设

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其中一些研究领域在国际、国内占有领先地位,有利于高水平人才的成长,是形成学术梯队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可以说科研工作是学科建设的载体,是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采取了提高教师科研意识,明确科学研究的意义,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活动,积极撰写论文等方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5.加强教学基地建设

学科建设要有必要的条件保障和良好的环境。这里包括政策上、经费、设备和管理等外部条件的支持。为此,护理实验中心配备了多功能安尼模型、除颤器、电脑洗胃机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在实验中心可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儿科护理学、母性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士礼仪、形体训练等多项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以三甲综合医院作为实践基地;创建社区护理实验室,完善了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场所从原来的学院实验室和医院的临床实践扩大到了社区和家庭、幼儿园、老人院、学校,教学场所的扩大,保证了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

结束语: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因此护理学科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护理学科的改革提高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对护理学科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社会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边巍,陈立明,雷蕾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6,20(2):549

篇(2)

【关键词】护理专业 保障措施 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45-01

1.组织领导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医疗卫生行业对卫生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成立本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对于每项建设内容,实行专人负责制,并签定责任保证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检查各项工作进度,协商解决建设中的难题,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同时邀请行业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加强对新设专业的遴选、调研、论证、申报等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建立新设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等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体系,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管理力度,完善教学监控体系,为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2.资金投入

专业建设的投入包括专业教学设备、实训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包括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专业教学研究与改革、科研的投入等。按照我院财务规章制度的要求,完善我院《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设立专门的账户,科学预算、严格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严肃性和合理性,使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3.加强管理制度

3.1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外名牌职院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调整完善科学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

制定学院对专业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实施方案,制定专业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务科和系部、教研室分级管理制度。

3.2为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⑴ 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选拔和培养教学“名师”队伍,是打造高职教育品牌,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⑵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院要研究制定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大胆选拔德才兼备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加快推进专业带头人培养步伐。⑶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进一步优化双师队伍结构。建立和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确保每两年要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并进行跟踪服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很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突出教师的“双师”素质考核。 ⑷制定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学梯队。要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深化课程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推进专业教师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努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⑸制定教师培训计划,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见习期教师助教制”、“青年教师跟踪培养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对于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指定一位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3.3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全面、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

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的客观规律,科学地组织教学,把好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质量要求。要做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首先,学校要有明确的支持质量管理的政策和战略定位,明确教学质量校内评估的程序和操作规程,并结合学校历年教学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涵盖教学质量管理全方位的制度和文件。

3.4以实施“双证”教育制度,实施“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力争做到与用人单位实际需要接轨,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并顺应国际护理行业发展的趋势,全面提高教育与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应性[1]。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秉承人文关怀,实施“工学结合、双证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双证书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专业资格证。

3.5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革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将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变为基础课、专业课渐次推进、实验实训逐步融入的“渐进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做到了“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精神,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提高我院医药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4.考评监控

我们本着以专业建设的原则要求构建了多元监控评价体系。成立行业专家与专业教学人员组成监控评价小组,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室等一起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顶岗实习等过程进行考评监控。本专业针对评价结果定期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进行诊脉,并根据其建议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专业建设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篇(3)

挑战与对策新时期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一关键时刻,护理管理工作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种机遇和挑战。随着军队的精简整编,护理人员逐渐减少,如何审时度势,实现护理学的跨越式发展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军队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人才竞争的挑战新时期人才竞争成为护理管理的主要问题。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市场上采取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即用高工资、高待遇将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挖走。近几年来国内地方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举措纷纷出台,军队医院护理人员队伍中,高学历、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显得更加缺乏。加之近年来军队的精简整编,军人护士连年大比例转业,致使在岗护士工作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新稳定,无法适应新型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要求。

1.2竞争策略的挑战军队对医疗服务的指标,往往从质量、服务、价格三方面来评价。医疗市场原有的竞争,主要着力于改善服务,提高技术质量,降低价格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新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合作医疗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其掌握并运用国际先进护理技术及管理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优质服务,导致综合竞争力由技术质量基础上的服务与价格的组合优势来决定。由此,军队护理质量将会随着国际水平的冲击产生巨大的压力[1]。

1.3综合素质的挑战人的综合素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兴旺发达,取决于也表现于人的综合素质上。目前,社会对护理的需求领域不断扩大,国际间护理学术交流不断增加,从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到护理临床实践,都将面临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性。而我军护理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学历结构还不够完善,部分护理人员还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人际学、教育学等人文知识。护理服务领域的扩大、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2对策

2.1加快护理人力资源开发新时期,要实现护理发展目标,就必须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来挖掘。在市场竞争的今天要立于不败之地,靠的就是人才。护理管理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清醒地认识到引进人才是基础,用人是关键,留人是保障,育人是后劲。目前,要求护理管理者要加倍努力,优化护理人才培养环境,选拔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做到人才的选拔、使用、培养、提高和管理一体化,使之挑起促进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任。

2.2推动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军队护理管理者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从医疗资源高消耗的粗放型管理向“优质、低耗、高效”的集约化管理转变;二要加强技术创新,要使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高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技术和医疗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三要加强服务创新,树立市场观念,掌握供求、价格、竞争三要素,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服务方向、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2.3开展继续教育新时期军队开展继续教育是适应时代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开发人才资源和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需要[2]。首先,要着力抓好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鼓励外出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加强素质培养,促进知识更新;第二,为适应军队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注重“第二梯队”骨干的培养,让其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以确保护理管理层相对稳定;第三,制定不同专科、不同层次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使护理人员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2.4不断深化改革军队护理管理者必须坚持面向部队、服务战备的正确方向,这是我军的宗旨和根本职能所决定的。要不断深化改革,才能生存,才会有发展。只有用积极的态度去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军队护理管理者,既要立足于“打得赢”,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又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新形势,不断深化护理改革,开创军队护理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新晨:

【参考文献】

篇(4)

一、强化法律意识,严格制度落实,保障护理安全

1.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风险意识,组织全体护士、特别是对新上岗护士培训法律法规。使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更好地履行职责,依法行医,提供了依据,做到知法守法,更好地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及他人利益。

2. 严格核心制度的落实。护理部深入科室严格考核,现场抽查,掌握制度落实情况,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了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了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认真落实护理质量缺陷登记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护理质量缺陷讨论会,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3.强化了环节质量。抓好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提高了护理质量,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我们本着“质量、安全、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始终孜孜不倦,遵循科学规范的管理、高效优质的服务、为病人创造安全和谐的护理环境、赢得真诚满意的赞誉。

二、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1.提倡人性化服务,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和个性出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尊重病人,服务于病人,顺应时展和现代生活需要为切入点,不断改善服务措施。

(1)更进一步加强了临床基础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生活护理。每天由责任护士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的需求提供床上洗头、面部清洁、梳头,床上擦浴,剪指甲、协助大小便等基础护理工作。同时,通过巡视病房,在与病人交流的同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并处理,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有效地减少了呼叫的次数,保证了病区良好的环境。

(2)病区还开展了多项服务: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张舒适床位、一个清洁环境、一个详细入院介绍等。

(3)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特别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饮食情况,了解病人有无饮食上的误区,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护士们通过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的过程中,不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同时可起到心理安慰的效果,减轻由于住院所带来的不适感。

(4)进一步加强专科护理,增进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根据我院的专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头采用温馨提示卡、利用宣传栏、公休座谈会、示教等形式进行。

2.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部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岗位工作职责、修订和完善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同时在门诊强调必须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进行满意度调查和门诊慢性病就诊患者电话回访和出院病人电话回访;住院部根据本病区特点提供“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就是患者和家属还没有想到或提出,我们的服务就提供给了患者,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三、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保证护理质量安全

(一)落实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1.为适应护理临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特色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

2.注重培养年轻骨干护士,有意识的培养第二梯队,加强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培训。近几年,我院通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护理队伍如今已经形成新的格局:既有一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高年资护士,又有一批年富力强、承上启下的护理骨干,更有一批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青年护士,这是我们医院最宝贵的财富,必将成为我院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按计划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级进行三基训练和专科技能的培训:护理部制定了新上岗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毕业后1-5年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毕业后5年以上护理人员、护理骨干的培训计划。对她们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法。

4.今年在护理队伍中,护理部的邹翠娥主任被市卫计委评为优秀护士,这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价值。

精湛的专业技术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保障。护理部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项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提高,提升了医院专业技术整体水平。

(二)护理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科室护理重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细则,每月重点查,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在基础管理、质量控制中各科室护士长能够充分发挥质控领导小组成员的作用,能够根据护理部的工作安排做到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重点,月底有小结。

(三)严格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业务学习2次,科内每月业务学习2次,护理技术操作1次。每季度“基护”理论考试,要求护理人员全员参加。

(四)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和急救水平。制定了临床护理应急预案、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提高了专业护理救治能力。

四、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对于护士节等重大节日,护理部都在院内组织女性护理人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同时还有机会组织参加市卫计委举行的各种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和参加这些健康向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进了女职工之间的交流和友谊,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女职工努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篇(5)

关键词:老龄化;中医;健康服务;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大众对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保障生命质量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中医药养老与健康服务人才方面的优势,主动思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谋求中医药成人教育发展新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一)政策利好

(1)国家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社区要提高为老年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2)福建省方面:2014年福建省陆续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福建省健康服务业将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2014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的同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为加速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必然会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

福建省的人口老龄化开始于1996年,截止到2014年年底,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0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9万,占人口总数的8.38%;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9.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9%;空巢老人为109.49万人,总老年人口总数的22.07%。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6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02%。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必然形成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三)老人服务业发展

养老服务机构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平台。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报告,福建省的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2010年,福建省投入27.1亿元用于扶持养老机构建设;2012年,福建省养老机构1181家,社会养老服务从业职工总数6252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19人;2013年底,全省总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96个。[5]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将来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四)老年人康复需求增加

随着老年人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整个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人群。对在福建省城乡居住半年以上且65周岁及以上的1512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慢性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5.78%,其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些疾病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多,造成的残障或功能障碍严重,而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慢性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决定了社区、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人家中需要相关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人员。

二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员现状

(一)年龄结构偏大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福建省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多以中年人为主,其中40-49岁,占总人数的50%以上,50岁以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39岁所占比例约为15%,而年轻人员比例相对比较小,仅约占7%。虽然中年人在老年护理岗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领悟,但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缺乏养老服务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老年人养老护理得不到保障。

(二)文化程度偏低

护工是福建省老年护理人员的主力军,她们多数是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只有初高中,基本上没有护理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些养老护理人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根本无法适应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从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目前,福建省养老服务团队的整体专业性较差,他们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服务教育与培训,不具备老年护理保健和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多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进行工作,所做的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难以应对诸如精神慰藉、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等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国内外高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一)国外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1)美国。早在1976年美国就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了老年学、老年护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学科。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2)日本。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老年护理专门学校,旨在培养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才。日本不仅有老年护理培训的专门学校,长崎国际大学、东京福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均开设有老年护理本科专业甚至还设立有相关的硕士、博士项目。

(二)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在我国,从专业设置来看,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还是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只有极少数院校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医学等养老与健康相关专业。目前来看,福建省乃至全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开设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人才培养规模很小;②人才培养层次不够多元化,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格局;③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偏颇,有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成人教育虽然开设有护理、康复等健康养老服务类专业,但人才培养多定位为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四完善中医药成人教育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的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这无疑给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各医学高等院校要紧密围绕老年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现状。

(1)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就医需求的提高,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特有的体质和特有的疾病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大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在养老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床护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中医护理学科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专业更侧重于中医护理思想的渗透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

(2)加快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步伐康复医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身体伤残后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使病人受限或丧失的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老年人康复治疗对于预防残疾、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发挥其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增加康复医学专业设置,主要针对专业养老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可在养老服务中对老人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群体做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康复和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提升。

(二)多元化补充非学历教育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成人教育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是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高校必须坚持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多形式开展非学历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补充。

(1)面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开展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医药专业人员尤其是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的中医药工作者,“西化”严重,他们中大部分多使用中成药,不能完全胜任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施治”工作。中医药无论养生、保健还是医疗、康复都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更适宜于老年人康复保健需要。

(2)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一是走进社区,开展送健康,送知识活动,不断丰富广大老年群众预防保健及康复知识。例如,举办“老年人中医养生科普”、“老年人药膳养生”等保健知识讲座;推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保健操在社区的普及。二是印制并发放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手册,并结合季节变化和五运六气中医理论,发放中医药养生处方。

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服务业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国家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步凸显。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从学历层面到非学历层面全面渗透,逐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2]傅志红,黄华.人口老龄化及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17-120.

[3]许若晴,李珍,苏雁,童文琴.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康复专业人才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123-124.

篇(6)

【关键词】 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2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医学水平的快速进步和新医疗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科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护理内容也大大丰富。护理工作正逐步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步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护理,护理的知识结构正从传统的单纯治疗护理知识优化为包括自然科学、医疗、护理学、人文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以适应多元化人文护理要求。传统的护理专业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及临床经验式的传教培养的护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及前沿知识[1],不断加强护士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护理工作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1 护理技术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当前护理队伍建设现状 由于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特殊性,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全日制学历教育以中专学历为主,专科学历较少,本科学历只有3%左右,而且职称结构不合理,70%的护理人员职称为初级。同时,医院对护士的继续教育缺乏有计划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实践锻炼及职称考试逐步晋升为护师、主管护士,只能通过自学掌握高级护理科学理论与技术,而多数护士本职工作繁忙,家务负担又重,真正能够通过自学提高业务水平的很少。护理人员与病床、病人比例严重失衡,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据卫生部对全国400多所医院的调查,医疗机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仅为0.26∶1,尚未达到卫生部1978年的要求,即病房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为0.4∶1。现实情况是护士床位比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在下滑,这就造成了护士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过大,无形中压缩了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空间。

1.2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的正规培养途径、专科护士培训不足 高级护理人才及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业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工作中专护士利用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高级护理人才除直接护理工作外,还可以对其他护士起咨询和指导作用,直接决定着整个科室的护理水平[2]。在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并发症等诸方面有巨大作用,特别是重症专科护士,对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更是功不可没。实际实践中,专科护士还局限于ICU、糖尿病等领域,其他常规科室严重缺乏。专科护士人数比例低,未建立科学有效的专科护士培训制度。

缺乏高级护理人才正规培养途径,高级护理人才的缺失,不仅妨碍临床护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影响护理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中、初级护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1.3 培训安排不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 一是医院的人力资源部还在负责考勤、薪资、档案管理等一些低水平的人力资源工作,没有完成角色转换以适应现代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缺乏把人力当成资源来看待,强调人性化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意识,无法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计划。二是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内容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教育培训形式死板,护士缺乏参加教育培训的兴趣和动力。三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护理工作是一套系统工程,护理效果和护理水平无法以科学、严谨、有效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教育培训往往最后以学分为考核标准,无法真实有效地反应出教育培训的效果。

2 科学规划,切实加强护理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培训人才培养计划 护士继续教育与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工作,人力资源部在制订教育培训计划时应以医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护理发展规划需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培训计划。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工龄等特点,主动帮助护理人员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打破护理人员职称的“天花板”,拓展护理人员的发展空间。充分尊重不同科室的不同需求,给予护士长在的培训人员、教训内容、培训方式上更大和自,促使护理人员主动参与到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工作中来,让教育培训计划更加科学、适用,也可更好地调动护士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3]。

2.2 加强教育培训的经费保障 人力资源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护理人力资源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的人力资源教育培训计划需要合理的经费保障。在申报教育培训经费预算时,应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的基本原则。根据护理工作教育培训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结合实际需要,对比上年度预算经费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化和精细化。保证教育培训实践中计划目标保质保量,重点项目倾斜有度,激励项目取得实效。

3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目前,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效果评价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或制度,很多的护理培训,包括院内或院外的短期学习班、进修都缺乏教育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多采取学分考核的方式。甚至出现学习为学分、学分为晋升,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学习目的,对于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过程”,忽视“结果”。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整体性、科学合理性、可发展性。要求评价体系在建设中应以医院护理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出发点,评价指标协调一致、科学准确,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目标要求,并可以根据医院整体目标发展需要做出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聂成梅.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探讨[J].医药前沿,2012.1.

篇(7)

1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简介

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分支学科之一就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该专业通常利用微创和无创的美容技术来实现人体美。

临床医学专业中的美容医学方向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一样,在学科上都属于美容医学专业教。然而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例如,两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以及培养目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重在培养能够从事医疗美容技术操作、美容产品营销或美容咨询等工作的实用性人才;而临床医学专业中的美容医学方向的培养目标多是美容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此外,在教学环节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强调的是实践教学,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课程主要的是美容专业技术、美容人文医学和美容咨询与营销等。

2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在1999年兴起的新型专业,至今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进行的多是中等医学教育和短期的培训并没有专业和成型的管理体制。最初开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院校有大同学院、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多所院校。而到了2000年之后,又相继有一些院校开办了该专业,其中就有哈尔滨市卫生职工医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开设之后,毕业的学生都找到了对口的工作,就业率有很好的保证,这说明该专业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大的。正是因为市场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导致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专业面临的现状是:

2.1相关政策制定不完善尽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与临床执业范畴已经被国家卫生部明确,然而依然无法使“医疗美容治疗师”这一职务名称在相关单位的人事部门得到应有的认可。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地区的卫生主管部门根本就不对该专业的技术人才毕业生给予肯定,正因为如此,不仅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无法得到保障,也使得该专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所以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完善性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2实验教学落后于美容技术市场的发展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是飞速的,然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其教学使用的设备却无法做到立刻更新。因此只有建立与美容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医疗美容实训中心和教学实训基地,才能使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提高。

2.3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存在不统一的现象由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该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规范。目前的情况是各高校中该专业的建设处于实践探索的状态。并且,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不管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教学计划上或者是在教材版本的使用上都存在不统一的现象,因此无法适应全国进行资格准入考试与认定的需要。

2.4专业教师的素质和梯队结构不够完善就目前情况而言,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各高校中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的匮乏、师资的年龄、学历或者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师资队伍往往是保证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力量,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程。

3如何促进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3.1加强专业建设和技术职称的对应为了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与技术职称的对应,可以把医疗美容科定为一级学科,而美容皮肤科、美容心理咨询科等设定为二级学科。此外,还要建议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能够组织专家针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员的技术职务等问题进行论证。以便于解决专业教育与上岗资格脱节的问题。

3.2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的管理和实施为了使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设备不至于与现代医疗美容脱节,就要做到把实践教学的内容与现代医疗美容技术的快速发展紧扣在一起,使实践教学能够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其中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课程的定位和目标还包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课程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等。此外,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使校企合作办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学生在实习期间要进行顶岗实训,尽力做到工学结合,能够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在岗为上工作,最终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和就业于一体的专业教育模式。

3.3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不仅拥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熟练的掌握最新的医疗美容操作技术的技能型高级人才。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美容培训师、激光美容、生物注射美容、美容美体师及店长等工作。

3.4增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为了加强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师资力量,学院可以采取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任职某系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师。也可以选派教师到实践基地进修培训,加强教师的实践技术能力。此外,学校也可以选派教师进行外出访学、短期培训进修,或者是参加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来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要支持专业中的青年教师在岗位上去攻读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位,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修养,也要鼓励那些中青年的骨干教师去积极的申报科研课题,并撰写相应的学术论文。通过这些方式来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培养,消除原先师资队伍存在的年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使师资力量得以有效的增强。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修订完善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使该专业得到真正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