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4 16:23: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语文教学兴趣的培养

篇(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兴趣 培养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最有情趣的学科,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但现在有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为此,无论从教学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语文教师都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要让课堂充满快乐,像“蜜”一样牢牢沾住学生。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平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课堂上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对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激发、主动求知的方法、主动求知的探索精神的培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伙伴型合作关系,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主的意识,便于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例如,教学《打碗花花》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自学探索,运用积累知识,通过看图、读书、提问、小组讨论进入理解、消化、吸收状态,学生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2、创设活动情境。⑴还学生活动的时空。教学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个体学习为主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动机,激起求索热情,切切实实地去阅读,自学未知的知识,直接感受与吸收课文语言,实现真情体验、真情交流;⑵还学生选择的权利。遵循天性,遵从差异,从培养兴趣的角度着重,让小学生自选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或简画等,自搜、自解、自思,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实施自主性学习;⑶还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利用阅读课文以活动促发展。如,游戏活动、课堂即兴表演、实验操作等形式可让小学生兴趣盎然,乐学、爱学、会学,事倍功半地完成了阅读课文教学。

3、发展创新思维。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异象即标新,反常即创新。采用引导质疑、合作探究使小学生在学文中收获料想不到的成功和体验。

四、充分研究教材,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篇(2)

一、大胆想像,激发学习兴趣

想像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特征,是科学发现必备的心理条件,为培养学生的想像,我从不同的角度选准想像点,展现想像。如组织学生观察插图,想像作者描写的景物,利用教材提供的语句,想像生动的画面,抓住教材省略部分虚构故事情节。想像时我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想像来激发想象。如在讲解《荷花》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默读、体会、我再朗读并播放了一段《春江花月夜》乐曲。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荷花的动态美。接着,我又让学生在音乐中把荷花的动态美用形象的动作给演示出来。此时,老师和学生们仿佛都成为了一个个美丽的荷花仙子,在优美的旋律中,徐徐的晨风中翩翩起舞,课堂气氛达到了。随后我又请了一位头戴荷花头饰的小女孩上台表演,小女孩活泼可爱的形象,优美动人的舞姿,甜美情纯的声音仿佛再一次把师生带到了荷花池边,目睹了满地荷花的美,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又如在讲解《狼和小羊》一课时,当狼扑向小羊的时候,引起学生的想像,就有学生问:“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给故事加个结尾。”同学们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几个学生也举起手来。大多数学生想像小羊急中生智,想出种种逃脱的办法,没被狼吃掉,或把狼打死,也有的同学说没想到小羊太善良了,跪在地上求饶,结果还是被吃掉了。总之,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的脑子里诞生了.教师评点、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从家庭、幼儿园到学校,学习成了他们主要的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将游戏、玩耍兴趣转变为学习兴趣,就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集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我便将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制成多媒体教具,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学习: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去传播种子的;蒲公英的种子怎样利用风来进行传播。

直观形象的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且能使许多教学上的难题迎刃而解。又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儿童读了课文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生活中见过的小公鸡和小鸭子。

三、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成绩不好,爱到批评甚至打骂;或因屡犯错误,遭到冷眼相看及粗暴的训斥;或因家庭原因,备受歧视和奚落等。结果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丧失学习信心,自卑感严重,“破罐子破摔”。我们应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每个差生形成的原因,分析研究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研究出与其特点相应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循循善诱,搞好心理疏导,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自尊意识,激发内在的进取动力。帮助差生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只是转化后进生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关键是老师要积极创设参与机会,扩大活动范围,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以期获得成功的欢乐,体验胜利的欣慰,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事实上,许多差生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聪明的,只是他们的地位在班集体乃至在整个学校属于低层次,在众多的场合下,没有“出头之日”,许多潜在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表现。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闪光点为突破口,帮他们找到成功的体验,一旦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就容易增强自信心,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取得飞跃式的转变。我班有一位差生,学习一直很差,沉迷于玩乐,对学习一直没多大兴趣,针对他爱画画的特点,我让他设计班级板报、手抄报绘画,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极大地增强了他向上的劲头,逐渐变得勤奋起来,一年来,他的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增强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习欲望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观分析

小学生是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色彩单一的群体,在他们看来,一本有趣的书一定要带有鲜艳亮丽的插画,要有具体的形象,还要有通俗易懂的故事穿插其中,这样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想去读这本书。书本中多种多样的故事也是吸引小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叙事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抒情类的小散文则是发散小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题材。对于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阅读是开展阅读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小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观。对于语文课本来说,他们认为朗诵几遍有家长的签字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课文问答题部分要求背诵或者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而不是加以理解,让背诵的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外阅读读物来说,小学生往往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有的喜欢记叙型的小故事,有的喜欢描写型的小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小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千字文》《三字经》,这种简单的凭文字就能基本理解大意的古文,如果不是新课标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植入,应该就没有那么多小学生能将《三字经》倒背如流,并能解说得头头是道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形象化

阅读并不单纯地拿着书本照念,应该是边看、边读、边思考。看的是读物上的文字、插画,读的是读本上的故事,思考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什么内容而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最多也只能到读的阶段,太深奥的情感无法直接感知,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辅助培养。讲授课文时,可以将故事形象化。画面感比较强的课文,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教学工具中。

2.增加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的课本其实只是带领他们走进阅读殿堂的初级读物,可以作为初级读本来欣赏。在其中,小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到基础的阅读技巧、语句分析,然后将课外阅读读本作为阅读能力的课外延伸。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基本题材主要是叙事、描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写作题材的书籍,让他们的兴趣不再停留在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插画上,而是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培养。比如,在班级或校园内,可以举办“你的书我来读”的周活动,每周推荐两本书是最合适的,时间规定在周三、周日,这样学生在周末也有事可做,认真阅读自己选择的读物,老师也可以将这作为一项任务,在周末大休时间里,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是改写,可以是丰富内容,可以是重新写一个新故事。那么每次推荐的书籍学生都不需要购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学生自己提供。当然,也可以班委带头,将自己收藏的认为好的图书带到班里跟同学分享,任何形式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都是可以的,然后放在教室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作为消遣。在玩中学到东西,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阅读后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后加以讨论也是提升阅读兴趣不错的一种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了组织贡献读物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同一本书,可能好多学生都读过,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太一样,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不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后不同的收获。比如,周读书活动中的读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开阅读。其实小学生有着一种热衷于分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分享,找机会让他们在人前表现。这样的阅读方式,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阅读兴趣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只是停留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喜欢的读物是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的,增加自身修养之类的教导更是很难理解。因此,对增强自身修养这个观念性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生常认为今天读了一本书,很有成就感,但是让他们讲一下这个故事,讲一下情节就很难讲出了,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深入体会。课本有时候不像一些寓言故事那样,且在结尾处会给出这则故事的启发意义。所以,这样引导性阅读的部分会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做好引导作用。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68-01

读书会影响孩子一生,其重要性不用多说,如何让孩子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情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关心的,并且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努力着,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也一直在摸索着,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期,也是人的心灵发育期。这一时期读书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去采集。此时,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

一、教师要多指导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朗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让学生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3、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也知道多读课外书好,可是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渴望读书,愿意与书交朋友,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像挤时间跟好朋友玩一样,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我班的同学每天都会挤出半小时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在这其间我也会和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遇到好的地方我会给同学们读一读,让学生说说感受或想法。

4、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篇(5)

一、充分挖掘语文课堂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不仅乐于上语文课,而且更盼望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兴趣教育还要求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三方面下手:一是课堂的导入一定要诙谐有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幽默风趣,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过来,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导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二是引入生活情趣,将生活引入课堂。三是引入实践兴趣。只有将动脑转化为实践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学习目的明确了,才能够产生读书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探索知识的奥秘,对语文教材产生兴趣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乌鸦喝水》中讲述了乌鸦从瓶中喝水的过程,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它是借助什么力量取得成功的。学习本课时,我就启发学生思考: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还能够用其他方法喝水吗?此类问题一经提出,在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里看到了求索的激情,引导学生思考出更好的办法来进行实验,而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求知欲,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意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够在教材中有目的的进行挖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缓解目前教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制定目标,为之努力

美国著名哲学家爱默生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语文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就等于给他指明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是引路灯,是起航的星。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温暖心窝的话语,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潜移默化的关心,从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在教学中,我逐步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写作方法等进行归纳和概括总结学习。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增加实践能力,不断培养创新人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分层互促,吸引他们学习的注意力,逐渐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有的放矢地把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在加强课堂渗透的同时,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如在教授学生《雪地上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可以预习提前解决以下问题: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冬眠的益处何在?你知道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授课时,对于相关知识在课堂上针对有关段落相机渗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探讨进行合作学习。

三、通过教材学习观察方法,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材中的文章都是范文,我们的教学应该以课本为范本,指导学生从教材中学会全面、细致的观察,让教材成为观察生活的范本。与此同时,还应该指导学生作好观察笔记,制定具体的观察目标。使观察和生活有机结合。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观察笔记,仿写一些段落;同时把仿文和范文比较,体验情感,练习创造性习作。新课标指出:“科学的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实践既是培养小学生观察的目的,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不断丰富观察方法和实践技能。

小学阶段是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不仅活泼好动、爱听、爱说,而且好奇、好胜、好模仿。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通过观察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在感受学习的同时,可以创造性的小发明、小制作的欲望也得到了激发。课外发动学生编“科普小报”,并用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搞小创作小发明,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建立学习信心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很强形象性和文学味道的学科,对小学语文进行学习能够使学生思维变得灵活以及深刻,由此可见,小学语文已经成为了培养小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最为合适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并且有利于小学生能够主动以及积极地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解决,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小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小学生是一个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群体,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使小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并且使其成为培养创新意识强大的动力,使小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联系,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进行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一直都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创新兴趣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生语文教育教学十分重要的原则,对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必须要和培养创新能力进行机密结合,而且要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小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作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并且体现了对小学生语文兴趣进行培养最高的要求。小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就是想象力十分丰富、好奇以及活泼,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必须要注重对情境进行创设,以便能够很好的激发小学生创新的兴趣,使得小学生自身能够实施主动的学习,并且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得到一种快乐学习的方法,使得小学生能够主动、自发的获取知识,最终促进小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

想要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发现小学语文自身所具有的趣味因素,教师要选择一种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将小学生从死记硬背知识、填鸭式进行习题练习、枯燥的语文作文习作里面进行解脱,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课堂的氛围轻松愉悦,同时激发起小学生自身的创新兴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仅培养了小学生的兴趣,更加有助于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必须要抓住小学生具有好奇心这一种心理特征,使小学生能够产生十分强烈求知的欲望,以便诱发小学生创新的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好提问准备

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疑问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语文教育教学目标来进行精心和巧妙的问题设计,通过提问这一种方式方法来将问题很好的引发出来,进而引导小学生思维的方向,使得小学生能够快速以及迅速进入到一种紧张的思维状态,培养小学生能够独立的分析以及解决自身的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勤于思考这一种习惯,达到唤起小学生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及探索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生进行主动以及积极地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索,要求多多鼓励学生并且多多启发学生多质疑和多动脑,培养小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注重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和大脑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具有两方面作用,手能够使头脑得到发展,使头脑更加灵活和明智,头脑能够使手得到发展,使手能够变成一种发明和创造的工具,变成一种思维的镜子和工具。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进行培养,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取得直接性的经验,进而实现语文知识内化,实现语文形象性经验逐渐转向抽象性的经验,进而有效推进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度到逻辑思维,最终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根据小学生好动以及精力旺盛等特点,在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增加小学生在课堂上面进行动手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就可以将小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一个有心人,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以及新课程标准中具体的要求。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做好提问准备以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注重实践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10(05).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地在借鉴和吸收着多元的文化,这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同时,也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但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去改进和完善。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小学语文教育在理论上和思维上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朗,让语文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此,我们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索,以此来改进和完善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育体系。

1.改革前后小学语文教学的对比

改革之前,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表示,因为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比较乏味,使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重视这个问题,这就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十分沉闷和呆板,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在改革之后,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加入了很多的互动环节,比如:提问、角色扮演等等,这从根本上转变了课堂的氛围,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在这样活跃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了沟通,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的内容,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知识的转化率。与此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对于教材而言,在以前,小学语文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内容也比较呆板枯燥,而教师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解读,这些都不利于勾起学生对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在改革之后,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还加入了很多现代化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在不断地进取和努力,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教师在研究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会结合一些课外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补充,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举办演讲大赛、班会活动、课下实践开拓等活动,而这些活动不单单可以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和转换。

2.改革促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而今,教师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从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新出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学生之间协作学习模式呢?就是把学生分为几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而教师的任务就是适当地给予学生以引导。在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之中,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中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而在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靠自身的能力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已经不再是以老师教为主了,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更多的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就很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不会独自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了,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而在课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找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在教材、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和方法都在发生改变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也有所改变,它渐渐转变为研究性教学。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会根据课本给出一个选题,让学生自己去进行探究和摸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需要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必须依靠自身和同学的力量进行解决。在与同学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将得到全面的提升。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遵循以下几点来进行选题:(1)挑选的课题要贴近生活,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2)选题必须要与课本知识相贯通;(3)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情景,从而更好地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创建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此消除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膜,消除学生的消极懈怠情绪;(5)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课效率。而在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从而实现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3.结语

在改革之后,小学已经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加强了教学的管理和发展。人本教育的理念从能力上培养了教师与学生的素质,教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实现了与学生零距离沟通和交流。教师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关注和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而这一切的改变和完善,都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虽然现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仍旧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创新,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促使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总而言之,作为一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实际相互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与此同时,要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以素质教学为根本,加强小学语文对素质教育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桂梅.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思索[J].文学教育(中),2012(4)

[2]陆莉莉.开架式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