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3: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生产的内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文化安全 企业发展 深层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报告高度地概括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领更多的人在自我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得以重构,并通过这种重构过程,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狭义来讲,对于企业,文化的意义如同安全一样,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样不可或缺。文化与安全的结合,是企业在安全发展过程中的物质精神的升华和人本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认同和结点。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制度环境、员工的作业环境、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自我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企业与人的行为规范等物质精神因素。这种文化所展现的内涵,是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更是渗透于企业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安全发展的过程来看,文化安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灵魂性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保障。
1 文化安全的形成及其构成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的较高形式,也是企业从制度安全到人本安全的过程体现,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安全内涵价值所凸显出的一种要求体现。
1.1 文化安全的形成过程。文化安全的形成,一是对安全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即人们对自身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自身行为过程及其产生后果认识的提升,这种认识上的提升是产生和引进文化安全的前提;二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因素不同责任主体的界定,企业安全生产,靠员工,靠机制,靠管理,根本的靠生产者的责任心。我们之所以把规章制度、作业规范印在物质层面,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内化到心里,内化到在心理层面形成这样的定势。从这一点来说,安全文化的形成,是因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视到了安全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深的责任人心的精神层面,而这个层面,只有文化内涵的深入,才能体现出来,这才是产生文化安全的内在因素。
1.2 文化安全的构成要素。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主要包涵两个:一是安全人员的自身要素。即生产者的安全需要,企业员工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在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这属于制度构成要素。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环境要素。文化安全作为精神层面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结果,它还是企业、家庭、社会三者这样结合为一体的一定条件下各种环境的不同物质。企业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人的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环境,共同孕育了企业文化安全,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渗透,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一点来说,文化安全的形成,更多的是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也是在企业员工业务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最终共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
2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效应
企业安全文化,从表层来看,是企业安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产物,从深层意义来说,更多的是企业管理者、生产者出于对企业安全发展和自身安全防护上的认识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的效应,具体概括有以下几种:
2.1 企业安全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文化作为一个词,高度凝缩的是一种价值观,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人本安全叫的很响,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人的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决定性的导向。人的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其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意识的产生与行为的做出,决定着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企业安全生产中,员工的安全意识差,行为不规范,再好的生产环境和设备条件,也难于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安全。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好“方向”,发挥好“文化舆论导向”的作用,努力从企业员工安全需求上提升“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2.2 内控力作用。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最活跃的因素,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生产方面的活动,表现在企业生产中,就是安全生产与非安全生产的区别。个体和集体所蕴含的力量是不同的,集体的力量往往掩盖不住个体的锋芒,必然在个体的内控力上表现是不同的。因此,在企业生产中,要从企业内部的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者三者之间寻求契合点,提升合体的内控力,这样才能使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才能真正让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
2.3 安全文化的即时教育作用。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我们时常会听到“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赢在标准,胜在执行”等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话语,这些理论都是从文化教育层面来说的。从企业安全生产的事实来说,事故往往是来自麻痹安全所致,生产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短缺、环境的不完善,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安全,从其深层意义来说,作为企业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真正目的就是通过文化的灌输,从人的思想上和行为上共同约束人们,让企业生产者真正通过文化安全教育,达到学习安全,杜绝安全工作中的乱作为的行为,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3 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来说,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会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和安全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企业树立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深层意义。
3.1 帮助企业形成自我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单单是人所具备的品质,相对于企业来说,这种价值观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文化安全所形成的价值观,是企业生产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在企业具体安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意识决定行为,通过文化安全建设,企业通过文化灌输、宣传教育、素质培训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生产者的安全价值观,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在行动上自觉执行企业制定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从自身防护开始,做到安全生产。
3.2 企业安全发展目标实现的导向作用。企业发展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个方面,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体现在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是是企业安全产生的源泉。企业发展,取决于安全发展的程度,安全生产、杜绝事故,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但从企业生产实际来看,主观上的意愿和客观上的环境变化都是不能对等起来的,也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企业安全生产,还必须要有文化安全的渗入,还必须有一个可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具体的措施的存在,这个措施就是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就有了方向,有了引导企业发展的具体道路,使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和清晰,更加有利于企业愿景的实现。
3.3 文化安全建设的优势效应、互补效应。从制度安全到文化安全,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在制度安全下,企业的生产变成了机器的流水线生产,把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员工的思想进行了禁锢,使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中,削弱了人的生产力的提升水平。文化安全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安全生产本质,生产者再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一环,而是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者,这样就会提高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生产效能了,起到了安全生产的互补作用,更好地发挥了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体现而来优势效应。因此,企业要充分把文化安全的作用发挥出来,将企业与生产者的合力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使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效能得以激发,更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制度文化管住的是员工的身体,而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完全“征服”职工,职工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者。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更高阶段,是从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引导员工实现安全生产,所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要把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使文化的作用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真正实现文化安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冀.《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2010.02.
本文作者:胡东风工作单位:北京市农业局
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内涵随着首都“世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北京市农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种植业中像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站等,养殖业中像畜牧兽医总站、兽医实验诊断所、动物卫生监督所、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农机业中的农机试验鉴定推广站、农机监理总站,水产业中的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生野生救治中心等,这些单位专业性强、技术性高、业务面广,新形势下,安全生产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根据目前实际,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的内涵可定义为: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通过持续的风险管理,增强单位自身防范事故的能力,使人、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不安全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将风险降至并保持在可接受范围。
北京市农业行政事业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变革、延续和整合,功能和职责更加符合服务社会需求。从北京市2003年的禽流感防治,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2009年国庆阅兵及近年来首都重大动植物疫病成功防治来看,北京市农业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的作用和责任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被世人接受。检验检测工作品种繁多、任务繁重北京市农业局27个下属事业单位中,拥有实验室的单位有14个,除担负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引进和试验研究,承担土壤和植物营养动态监测及肥料质量监督检验、农业植物检疫和农药质量检验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承担动物品种改良技术、饲草饲料技术、防疫技术的研究推广等工作及畜禽遗传性能评定等工作,承担动物疫病诊断、检验技术的研究、推广等工作,承担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咨询和服务、诊断试剂储备与供应、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等工作,承担全市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兽药监督检验,负责全市渔业环境、水产品质量、药物残留、水产苗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农业部赋予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任务。实验室工作任务的繁重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2004年北京市农业局属某所就发生了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这次事故因检验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加上排风通道排风不畅,易燃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出现气流倒灌现象,易燃气体突遇高温发生闪爆,导致发生一起实验室火灾事故。尽管此次火灾损失不大,但是足以给各单位敲响重视实验室安全生产的警钟,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操作规程规范。另外,实验室中存有剧毒、有毒等试剂和危险化学药品,有的还存有高压气罐,这些都会给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因此,实验室安全生产工作是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田间农业生产试验工作常年不断近年来,在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中,探索出了新的创新模式,如农业科技入户、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农民田间学校等(见图1~2),这些由北京市农业局机关相关处室和局属站所研发的新的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为农民富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方式,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科研人员在走进田间地头的同时,也给安全生产提出了要求,田间自然空间大,人们容易放松对安全生产的警惕,对设施大棚、温室、地头等地方的水、电、机、井、沟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安全容易忽视,极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2.3试验基地生产任务不断拓宽目前,北京市农业局局属单位有各种育种实验试验基地近10个,这些基地分布广泛,大小不一,人员不同,有的远在海南省,近的在昌平、通州、顺义区,大的占地千亩,小的也有几十亩,多的有上百人,少的几个人,总体是单位领导负责制,但基本上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安全生产的标准往往是不出事或少出事,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滞后,安全生产投入相对较低,基地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不高。2.4生产安全工作形势严峻生产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业行政事业单位安全生产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有其共性和普遍性,主要工作还包括:交通管理、消防工作、建筑施工安全、地下空间预防、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以及重点部位(财务室、配电室、药品库、食堂、电梯间、锅炉房和生产车间等)管理等,随着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这些安全工作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不断加强和提高,因为这些安全工作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秩序,政治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全局效益远远大于局部效益,所以每逢重大活动和节日,这些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形式逼人。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要把安全生产作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一张名片。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起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加强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参与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社会氛围。依靠政策支持积极改善安全生产的技术条件和装备水平。继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要积极研究安全生产与人事制度、监察制度和岗位绩效考核制度挂起勾来,探索出安全生产新路子。
关键词:煤矿 细节管理安全生产探索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煤矿企业一切工作的根基。而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动态变换过程,必然是由若干细节和小事组成的。每个细节的成败必然关系到安全生产的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而言,生产条件恶劣、生产工艺复杂、人员素质偏低导致生产流程环节增多,把握好细节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1、界定细节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所谓细节,一般来讲,就是细小的事物、环节或情节。其相对于粗放管理而言,是以细节把握和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以绩效评价和行为养成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健全内部责任控制体系为手段,以量化细化管理目标为标志,使煤矿企业管理由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与控制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正所谓“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细节管理强调的是责任要细分,注重的是管理要细化,反映的是工作要细心,追求的是生产上的精耕细作、经营上的精打细算、管理上的精雕细刻、对待工作上的精益求精,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精密、精干、精简和精确。
2、细节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动态变换的过程,必然由若干细节和小事组成的。每个细节成败必然关系到安全生产的成败。对煤矿安全生产而言,生产条件恶劣、生产工艺复杂、人员素质偏低导致生产流程环节增多,把握好细节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2.1细节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因果转换关系。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动态过程,细节是“因”,安全生产是“果”,通过细节内因作用,可以实现安全生产,又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在于对细节关注和把握程度。事故发生是忽视细节作用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煤矿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偶然因素,但绝大多数是忽视细节导致的必然结果。有统计资料显示,80%的煤矿事故由“三违”导致,而“三违”的实质就是漠视细节管理。事实说明,细节失控是煤矿事故发生的主导诱因。百分之一的细微失误或疏忽,就有可能演变成百分之百的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是关注细节作用的结果。在安全上重结果,轻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细节管理,忽视细节管理必然会本末倒置,导致事故不断。
2.2细节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互变关系。煤矿安全隐患是客观存在的,安全隐患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质变,也就是发生事故。而安全隐患往往是不注重细节的主要表现,可见煤矿安全生产与细节是质量互变的关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对煤矿而言,事故就潜伏在那无数细节中。安全生产最直接的目的,是要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只有控制细节的量变过程,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俗语“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要克服过去抓安全往往以查为主,个别基层单位为了应付检查,大搞“面子工程”,忽视了细节管理,使隐患没能得到根本性抑制,最终发生事故。事故再次告诫我们,谁忽视细节、放松细节管理,谁就受惩罚、吃苦头。
2.3细节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定成败关系。安全生产决定着煤矿工作的成败,细节决定着安全工作的成败,细节必然决定着煤矿工作的成败。细节虽小,关系成败。细节决定安全生产的成败,还在于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就是安全生产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分析每起事故,不难发现起因竟是如此微小,伤害却如此巨大。安全虽大,成于细节。安全工作千头万绪,但千丝万缕都归根于细节管理。在安全文化上,细节管理强调的是一以贯之的态度;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细节管理强调的是动态达标;在安全管理上,细节管理注重的是细枝末节的管理;在安全培训上,细节管理强调的是学以致用的精神。所以说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注重细节管理,求严求细。抓细抓实是手段,关注的是细节控制,而只有细化手段和控制过程,才能达到抓好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
3、加强煤矿生产国细节管理应努力的方向
3.1重视细节管理工作。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补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及其国家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配套规定,其目的就是要求煤矿企业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落实到每一个政府部门、具体企业的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个职工。煤矿企业下发了一系列安全管理配套文件,召开安全管理会议,意识到细节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强调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还努力抓质量标准化建设,从细微之处着手,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每一个关键,解决好每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将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3.2强化细节管理意识。针对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生产过程中,忽视安全管理的细节,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煤矿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管理者精益求精的细节管理。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带着“显微镜”深入一线检查安全隐患,运用“放大镜”及时整改隐患,要从大局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想在心里,挂在嘴上,看在眼里,跑在腿上,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
3.3提高细节管理执行力。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能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在工作中我们不缺乏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缺少的是规章制度坚持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力的高低与细节管理关系值得关注。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每一次不安全事故背后,都隐藏着一些人为因素,都是不严格按章操作,不心思缜密地注重细节,宝贵的生命就这样在疏忽中失去。始终关注细节,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和操作规程,是做好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安全管理尤其要注意从细节入手,不忽视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不放过一个细小的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需要每个细节很完美很难,如果要让细节成为一种习惯就是这一种完美,就是成功的法则。
同志们: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 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要借本次安全生产论坛会的东风,结合当前矿井百日安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内涵
当前煤矿在我国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一些极端自然条件的影响、人员素质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导致煤矿生产上的多发性事故。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因此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事故的基础上,又能抓好生产一直是煤矿行业研究的根本性课题。在安全与生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平衡点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切中肯綮的工作重点所在。分析煤矿不安全因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在人机环境中,人是主导。人有适应环境甚至是改变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改造人自身的觉醒与能力。因此煤矿生产安全从本质意义上说取决于人。而人作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动在于人的管理。安全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办法。因此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根本意义上的重要课题。
一、煤矿安全管理的内涵
煤矿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种,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科学管理。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用煤矿资源有效地以实现煤矿安全为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煤炭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总的来说,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在这个系统中,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这中间,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
煤矿安全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套方法、手段和技巧。其要点表现在四方个面:㈠、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性;㈡、注重培养与发挥团队精神,将百分之百安全保证贯彻每个环节;㈢、主张事前主动,防患于未然;㈣、坚持持续改进,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
煤矿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人员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每个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应该明白安全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有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在制度方面,应建立起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付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等;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分工明确细化的安检部门和具体责任制的安全小组。
要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 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
(2)提高员工的素质。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认识到位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其实也就是煤矿安全问题上人的方面的隐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3)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把安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在煤矿生产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外延——两大要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不安全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素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两大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风暴等突发性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如唐山地震中开滦煤矿矿井坍塌事故、华源矿业的水灾淹井事故。由于这些自然界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往往给煤矿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煤矿管理不安全自然因素还包括煤矿生产环境中的隐患。其中以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矿井五大灾害为主要内容。由于这些隐患具备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人们不容易预防和察觉,因此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直接性的巨大威胁。
以XX煤矿为例,由于处在我国季风与海洋飓风影响区,每年夏季高温雨季水灾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巨大威胁。同时,矿井附近的XX河每年夏秋汛期也给矿井带来巨大威胁。同时随着矿井的延伸,安全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一是开采深、地压大,应力集中的问题非常突出,冲击地压威胁一直没有根本性地解决,始终没有找到治本之策。二是深部开采构造条件复杂,巷道支护困难,给安全造成影响。三是随着矿井的延深,高温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安全生产环境更加恶化。四是生产水平多,系统复杂,安全系数低 。此外矿井还将时刻面临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的威胁。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战胜这些自然灾害。
其次,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XX矿一直保持着青春与活力,不断创造佳绩,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是自强不息的XX矿人战胜自然,战神自己,实现了持续的安全生产的结果。然而XX矿在人在要素上同样面临这煤矿行业的共同问题:工人结果比较复杂,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协议工等;其次在管理专业技术上人才比较缺乏。造成职工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上相对困难等。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三、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还是在管理。系统、严谨的管理出安全。煤矿安全生产,要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完成实现。
分析煤矿不安全因素,是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而人机环境系统本质安全化是指人、机、环境三者安全品质的最佳安全匹配建设。因此,最大限度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降低和消除事故的根本途径。这两个途径之间协调统一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以形成事故预防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是靠强化安全管理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靠安全技术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来实现。实质上都是一种宏观或细化的管理。以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实现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平衡,是达成煤矿行业在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切入点,是切中肯綮的工作重点所在。
因此,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工业环境的安全化。二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实行人的自身要素的安全。
结语:尽管煤矿是一个高危行业,当是只要从危险源的物与人两个因素着手,加强管理,就能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新《安全生产法》的颁发2014年正式实施的新版《安全生产法》,着眼于安全生产存在的实际问题及发展要求,并在认真贯切落实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指示下,补充完善了相关的法律制度。新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并建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其中,新法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二是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按专业分类管理制度,授权国务院人力资源、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等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新法中首次将注册安全工程师写入了安全生产法,打破了近十年来安全工程师从未被写入我们国家任何一部法律的禁锢,其意义重大,说明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这一群体引起了国家立法机关的重视并寄于厚望,为注册安全工程师开辟了法律通道,确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初步法律地位。2)其他“十三五”规划(2015-2020年)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绿色协调、改革、农业及民生六大领域勾勒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十三五”时期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重要时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顺应民意,同时也适应了时展要求。
二、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2.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只要提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才能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改变当前安全生产现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多达二百万起,死亡人数多达十万,一些煤矿企业多起的伤亡事故,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也是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2)加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法律、法规的強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2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始终存在,暴露了不少问题:1)安全成本投入不足,安全意识薄弱。煤矿生产门槛低、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广泛存在,煤矿普遍安全投入不足。一些承包的煤矿存在短期行为,过度消耗使得矿山资源枯竭。一些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漠视弱势群体,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极大的隐患;2)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不健全。安全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未能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内涵,安全信息化在加强政府及企业单位安全监管、应急处理及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效果不明显;3)煤矿企业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不落实或不完善,煤矿本身生产条件差,作业环境恶劣,一些企业领导缺乏对安全工作的关注,也没能很好地开展一些事故自救演习活动,一旦矿难发生,就陷入了被动状态,极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4)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隐患治理。冰山理论指出人的不安全行为才是最大的事故隐患,规范人的操作程序,人的行为安全才是根治一切是事故的根本对策。
三、实施煤矿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强化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的必须遵循的安全观念,也是人们生产活动中应对外界环境影响而建立的安全警惕性、安全价值观。强化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加强对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培训,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要注意的是要根据煤矿自身实际情况培训到位,企业要在思想上根植“以人为本“,从而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2)强化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责任,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3)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煤炭行业要进一步完善煤矿采掘作业流程,按规程操作,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3.2加强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除了投入资金到硬件设施中,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软件设施的投入。通过建立井上、井下的信息化预警机制,通过对井下巷道瓦斯含量,通风有效性、矿压显现、超前探放水、煤层自燃等进行动态测量及数据采集分析,并实时监控作业环境,减少安全隐患。3.3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在积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制度的前提下,煤矿企业也要制定相应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矿工的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做好制度落实的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日监测、周报告、月分析”。
四、小结
文化,是指人类活动创造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总和。安全文化则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
安全文化发展的背景和目的
对于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事故的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件,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件。但是,过去尽管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工业社会还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故痛苦。在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人们发现,在安全文化提出之前,我们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对于引起事故的人的因素的认识还存在欠缺。除了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基本和更为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这些因素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由此,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从安全生产各要素出发,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有效协调、管理和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立命之本。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目的。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使人类在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添了新的对策和手段。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更重视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条件。相对于过去企业传统的安全活动方式和手段(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等),今天的安全文化建设,有了新的意义:一、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安全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认识,具有更深的理解,使得为预防事故所实施的人员管理,更加深入。二、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三、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领域,同时也包括安全技术、安全工程等物质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安全文化建设更具有系统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具有保障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战略性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安全宣传、文艺、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软件建设,还包括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具等硬件建设,因此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企业安全文化的范畴
安全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的对象和范围是广泛的。也就是说,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思。但是企业安全生产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与社会公共安全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