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04:50: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测绘仪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全站仪自由设站;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传统的交会法主要有测角前方交会、侧方交会、后方交会,自测距仪问世以来,又增加了边角交会。随着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广泛应用,边角交会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全站仪的精确、高效、灵活,加上自由设站的特点可以解决测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全站仪自由设站测量原理
自由设站法是指在待定控制点设站或者临时设站,向多个已知控制点观测方向和距离,并按间接平差方法计算待定点坐标的一种控制测量方法。测站点的N、E坐标根据方向观测值和边长观测值建立方向误差方程式和边长误差方程,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待定点坐标平差值。传统的后方交会方法有一个前提:待定点不能位于由已知三点所决定的外接圆的圆周上,否则无法确定P的唯一性。而且越靠近该危险圆,待定点P的可靠性越低。而利用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功能无需过多的顾虑危险圆。如图1所示:点A、B为已知点,但是不通视;P为所求点,即仪器架设位置。P点可以仅仅是临时的仪器架设点,也可以是待加密的控制点:
自由设站的解算过程:
1)由全站仪测距功能得到DPA和DBP,再由A、B的坐标推算出AB的方位角αAB和AB间的距离DAB;
2)通过余弦定理得下式:
3)由测量坐标解算得到(XP1,YP1)
其中,∠αAP=∠αAB+∠A;
4)按照步骤2、3,通过DAB、DBP和正弦定理及坐标解算过程,得到:
其中,∠αBP=180°+∠αAB-∠B;
5)对比式(1)和式(2)的结果,参照全站仪给出的误差,如果(XP1,YP1),(XP2,YP2)在允许范围内,取两者的平均值(针对仅有两个已知点的情况)。
二、全站仪自由设站法点位精度分析
在测量工作中,不但要考虑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其结果是否可靠,是否能满足精度需求。设站点精度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观测元素 (边长和方向值 )和构成图形。观测元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可以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来降低观测误差对设站点点位精度的影响。下面在独立网中用一组模拟数据从控制点数目和交会角两个方面来讨论构成图形对设站点位精度的影响。
1、控制点数目对自由设站点位精度影响
假设全站仪测距精度为± ( 5mm + 5×10- 6D ),测角精度为± 5〞,分别计算 2个控制点,3个控制点,4个控制点在 P 点同侧和异侧的精度。
如图2,A、B 为已知控制点, 坐标分别为( 100.000m, 0.000m )、( 600.000m,0.000m ),全站仪测得的距离为 SPA = 269.255m,SPB = 269.260m,方向值为γPA= 21°48′ 5〞,γPB = 158°11′53〞,计算出 P 点的近似坐标为( 350.000m, 100.000m)。
由P 点的近似坐标计算得到近似方位角和近似边长分别为:
计算误差方程系数阵和常数阵为:
设测角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即 m0 = ±5〞,则角度观测值的权为边长观测值的权为
得到权阵为:
控制点在未知点两侧(如图3),在待定点P点安置全站仪,在图 2基础上测已知控制点 C(300.000m,200.000 m),测得方向角和边长分别为,γPC=296°33′55〞,SPC = 111.800m,计算出点 P 的近似坐标为( 350.000m, 100.000m)。
计算求得 P 点的点位精度为 mP = ±3.4mm;
如果控制点在未知点一侧 (如图3),C1(300.000m,100.000m),SPC= 111.800m,计算出P点坐标为( 350.000m, 100.000m ),得 P 点的点位精度为 mP =3.7mm。
控制点在未知点的两侧(如图4(a)),在图2基础上加测 C (100.000m, 500.000 m)、D (600.000 m,500.000m)两个控制点,点P 的近似坐标为( 350.000m, 100.000m ),γPA = 21°48′03〞,γPB = 158°11′52〞,γPC = 302°0′20〞,γPD = 237°59′36〞,SPA = 269.255m,SPB = 269.260m,SPC = 471.700m, SPD = 471.695m。
由公式 (1) 求得 P 点的点位精度为 mP =2.2mm。
如果控制点在未知点的同侧(如图4(b)),在图 2基础上加测同侧已知控制 C1( 300.000m, ﹣100.000m),D 1 ( 400.000m, - 100.000m),得到的P 点的点位精度为mP =±2.8mm。
再增加已知控制点数目,自由设站的点位误差与控制点数的关系如图 5中上面两条曲线所示。如果全站仪的测角精度提高到±2〞,自由设站的点位误差如图 5中下面两条曲线所示。
由以上算例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增加已知控制点数目,设站点的点位精度会相应提高。且已知控制点分布在待定点异侧时比在同侧的精度要高。但在控制点数增加到 5个以上时,精度提高的幅度就会减小。在实际的工程中,不但要考虑精度是否达标,还要顾及到工程的施工时间和成本,因此在实际测量中一般选择 3个至 5个控制点是比较合适的。
2、夹角变化对自由设站的精度影响
由经验得到P 点在AB 点中间区域的精度要比其他区域高,因此以下只讨论 P点在 A, B 点中间区域的精度。假设全站仪测边精度为±( 1mm+ 1 ×10- 6D ),测角精度为±1〞,AB = 500m。如图 6(a)所示,沿 AB的垂直平分线,计算γ角从 10°到 150°之间 P 点精度的变化情况;如图6(b)所示,沿以AB为直径的圆弧,计算P 点的点位精度。由MATLAB程序计算,其结果见表1和表2。
由上表的数据和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随着交会角γ的增大,设站点点位精度也会相应地提高。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γ> 40°时,P 点的点位精度就小于±5mm,能够满足一般测量要求。β≤30°时,P 点的点位精度比较好。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因素,60°≤γ≤120°,β≤30°,点 p位于图 6( b)中的阴影区域以及其对称区域精度较好。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全站仪自由设站法不论其工作效率还是精度方面都是可取的,通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目前全站仪与便携计算机已比较普及,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只要注意到本文在自由设站法中提到的某些细节,则能方便 高效 自如地应用而满足相应的要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测绘仪器;管理;保养
0 引言
测绘仪器的日常管理和使用在各测绘单位是一个既简单又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本单位仪器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引起仪器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运输造成的问题,也有仪器使用人员不负责任造成仪器非正常的消耗。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部分技术人员对仪器的管理及使用不够重视,对于造成仪器损害的人员赏罚不明;仪器使用人员没有责任心,总是认为事不关己,用坏了有人修,配件少了有人给。这样形成一种恶习,也使仪器维修费用居高不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行了一些方法,仅供大家探讨。
1. 测绘仪器基本情况
与其他设备相比,测绘仪器价格比较昂贵,精度和灵敏度要求过高。在管理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要点;一仪器出库要认真清点,作好记录,归还时认真复查;二仪器使用中发现损坏要立即查明原因,分析责任;三仪器按期检验,检定,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三个环节;一是仪器的运输环节,二是仪器的使用环节,三是仪器的存放环节。仪器使用和存放是仪器管理的重要环节,测绘作业流动性较大,运输途中很容易造成仪器损坏,是日常生产中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了解仪器及配件哪些是易损和容易丢失的配件,目前各单位使用的仪器主要分常规测量仪器和卫星测量仪器。常规测量仪器中的制动装制、角螺旋、对中杆、标尺、棱镜头等容易损坏或丢失;卫星测量仪器中,主机操作键盘、手薄控制器屏及键盘、数据电台功放部分、数据电台接收和发射天线、电池和各种电缆等,容易损坏和丢失。
2. 具体措施
(1)了解各施工地点的踏勘情况,根据各施工地点实际情况及仪器的性能合理分配仪器,使所有仪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2)制定详细、具体、可操作性的仪器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制度,在休整培训期间由项目负责及技术负责逐条向操作员讲解明白。(一定要细致,包括早晨出工时仪器准备、使用时的操作规程、晚间收工后的仪器保管,充电的注意事项等。)
(3)要在测绘工作期间,把仪器使用管理、维修保养制度张贴在活动区和生活区等显要位置,使大家耳闻目染、耳熟能详,对新招募的临时工,也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方式,使大家感觉到仪器使用、保养的重要性。
(4)要仪器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制定“仪器使用情况一览表”,分发给各项目负责人和各小组组长,上面标明哪些人负责什么仪器,在测绘过程中,详细记录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损坏什么配件,什么原因损坏,作为以后奖金发放和荣誉评比的重要依据。
(5)要在测绘工作期间,定期召开设备使用情况分析会。在针对性的分析各工区地表条件具体对仪器某部件的损坏,采取相应措施去预防、弥补,对因为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使用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罚。
(6)在测绘工作结束后,召开生产总结大会,开展设备使用评比活动,对那些设备使用、保养好的技术人员给以奖励、对设备使用、保养差得人员给以处罚。
3. 培训与总结
定期组织仪器管理及操作人员培训,每年我们都会请专业人员到我单位为仪器管理及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测绘法规,仪器操作规程、测量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新技术培训等。我们把测绘中出现的问题汇总起来,在培训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针对如何避免和解决问题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在讨论中加深对问题印象,使大家避免在以后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问题,这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每个操作人员都认识到维护好仪器室自己应该做的事,今后能更好、更规范的使用仪器。
4制定仪器的相关制度
4.1测绘仪器的运输制度
(1)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仪器均需装入套箱,必须轻拿轻放,不可碰撞、倒置和重压,并要有专人押运。
(2)运输途中,仪器应放置妥当,要防止运输工具启动、刹车、转弯的因素造成的碰撞和颠倒,驾驶员还应根据路面条件掌握车速,避免剧烈运动。
(3)仪器配件及连线装箱装车时,要避免与金属接触,电缆要避免同刀斧或其他刃器接触。
(4)运输前和到达目的地后要检查仪器的完好性。
4.2仪器操作人员制度
(1)每天出工前要检查仪器和配件外观是否良好;各部件、附件、其他辅助设备是否完好、齐全;各紧固件有无松动或脱落。
(2)仪器与电缆连接按正确方法插拔,手薄按键及触摸屏操作要轻,电源正负极不能接反,不能野蛮操作,避免电缆接头、仪器接口、手薄按键损坏。
(3)车辆行驶途中,仪器不能随便乱放,要用手扶好仪器防止磕碰。
(4)作业中要经常检查仪器配件是否齐全,特别是过复杂地段更要勤检查防止配件丢失。
(5)过林带、庄稼站杆地时,要时刻注意人和仪器能否安全通过,防止人身伤害及仪器配件刮坏。
(6)野外需使用电瓶供电时,出工前应对电瓶电压进行检查,在野外也可用符合仪器额定电压的汽车电瓶作电源。
(7)使用数据电台进行作业时,必须安装好电台通电。
(8)仪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及时通知组长,不能自行处理。
(9)野外作业结束后,将仪器、配件收好装箱,并清点各种设备、工具,然后撤离现场。回营地后,将仪器和配件擦拭干净,妥善保存。
(10)冬季测绘时要注意,由于电池充电有湿度范围,仪器回营地后不能马上充电,要放置1小时左右,使电池温度平衡后再充电。
(11)严禁拆卸仪器各部件,如发生故障,应认真记录有关情况,交专业维修。
(12)每组仪器由组长负责,每台仪器由专人负责使用、维护和保管。对意外事故或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损坏,应及时汇报,查明原因,对组长和直接负责者视其情节及损坏程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4.3测绘仪器的保管制度
(1)测绘仪器要有专人保管。
(2)仪器不用时,应用软布、毛刷清洁设备各部分,放在带有软垫的箱内,箱内干燥剂应定期检查、更换,要防震、防潮、防寒、防尘。
(3)仪器应放在通风、干燥、温度稳定的房间内,不得靠经火炉、暖气片等热源。
(4)仪器在室内存放期间,应每隔2个月左右通电检查一次。仪器电源按规定充电。
(5)长时间在野外使用的电缆,每半年应测试一次,以检查其是否正常。
以上的测量仪器日常管理与仪器维护方法只是工地仪器管理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在对仪器的日常维护中,除完成仪器的常规校正外,还要注意对仪器的保养,对仪器的旋转部件定期加油,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及脚架固定螺丝,防止螺丝松动脱落,并在购买仪器时要求厂家提供仪器所需的多余备用配件及螺丝,对需要充电的仪器,根据使用情况定期充电,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5结束语
随着测绘科学的发展,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测绘仪器的管理也应该不断改革,以适应测绘工作的需要。测绘仪器是测绘工作的重点,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仪器管理工作只有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才能总结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在仪器管理和使用中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仪器的价值。
关键词:GPS-RTK;全站仪;地形图测绘
中图分类号:Q1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全站仪和GPS系统应用于地形测量,地形图测绘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全站仪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而GPS可全球性、全天候用于测量,且无需测点间通视。但由于GPS(在高大建筑物底下,或是受到无线电等的干扰,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和全站仪(在光线较弱、测点间无通 视等情况下,其测量精度会受到影响)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在地形图测绘中,若是单独的应用全站仪或GPS RTK系统,都无法在工作效率和作业精度上同时满足需要。而经过多次工程实践证明,将两者联合应用,可使测量工作节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地形图的精度,推动地形图测绘迈向一个新阶段。 为此,本文就GPS-RTK联合全站仪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2 GPS-RTK和全站仪的测量原理及两者联合测量的优点
2.1GPS-RTK的测量原理
GPS-RTK的原理是设立一个基准站接收机,经过连续接收卫星信号,测量出自己所在位置的WGS-84坐标,并通过通讯手段发送信号,把自己的接收到的信号和位置等信息传递给移动站。移动站通过接收卫星信号确定自己所在位置在WGS一84坐标系中的坐标。同时,还接收来自基准站的信号,把二者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进行基线的解算。当我们把移动站依次安放在若干的已知点上进行测量后,就可以解算出从WGS-84坐标系到我们当前独立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在后续的图根控制测量或者碎部测量中,即可按计算出的转换参数计算新测的点位的独立坐标系的坐标。
2.2全站仪的测量原理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其是利用三角形及光学原理进行测量、放样。在测量时,将所要测量的区域以三角形把他们连接起来,构成三角网每一个点设置一套棱镜,准确的观测三角形的内角,并至少测定三角网中的一条边的长度和方位角,用一定的投影计算公式,将这些观测成活化算到某一 投影面上,使地面上的三角网转化为投影面上的三角网,以化算后的平面边长为起始边,用平面三角形的正弦定理,依次解算各个三角形,算出所有边长;以换算后的平面坐标方位角为起始坐标方位角,用换算后的平面角,依次算出各边的平面坐标方位角,算出各相邻点间的坐标增量,用已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和坐标增量,逐个求出平面直角坐标。
2.3 GPS-RTK和全站仪联合测量的优点
1.作业效率高。流动站采集1个碎部点仅5s左右,即使是做一级GPS控制点,也只需要几分钟,其作业半径可达几公里,无需迁站。
2.测量精度高(平面精度可达2~3cm),点位精度分布均匀完全满足地形图测量和控制精度要求。
3.GPS-RTK和全站仪联合进行测量,简化了原有的首级、加密、图根的选点、观测、计算过程,大大加快了数据采集速度,缩短了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4.GPS-RTK和全站仪联合测量碎部点,既解决了水平方向遮挡(全站仪)问题,也解决了上方遮挡(GPS-RTK)问题,避免了单独使用GPS-RTK或全站仪作业的局限性。有时,为了检查GPS所测数据的可靠性,还要用全站仪对其数据进行抽查,保证提交的作业成果质量。
3 GPS-RTK与全站仪联合数据采集
在地形测量中,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积累,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先建立测量控制网,然后根据控制网进行测量。
3.1控制网测量
在布设控制网时,应利用GPS布设一级导线网。布设时,直接以GPS四等点作为起始点,用GPS-RTK技术布设一级GPS点25个,每个GPS点至少与两个相邻的GPS点通视。同时一级GPS控制网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设和实测,并且尽量每个点位兼顾两个方向的通视,以便全站仪的测量。
GPS-RTK的操作如下:
1.基准站设置:在任意选定的点位上架设好仪器后,用手簿启动基准站接收机,设置基准站各项配置参数(由于基准站是未知点,手簿中建立的坐标系为 WGS84坐标系统,无投影、无转换),并输入基准站的天线高,将基准站的坐标通过单点定位测量出来后存储于所建立的任务中,再进行无线电台的连接,当无线电连接上后,即可将手簿从基站接收机上分离,至此基站设置启动完成。
一般,基准站应架设在测区的中间位置,覆盖范围为10KM。并且基准站要远离各种强电磁干扰源(如高压线、微波站、微波通道、电视台等),周围无明显的大面积信号反射物(如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从而减少电磁干扰及多路径应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2.流动站设置:连接好流动站接收机、天线、测杆后,用手簿开启接收机,先进行测量类型、电台的配置,使其与基站无线电连接,输入流动站的天线高、卫星高度角(高度角一般选定5度),输入观测时间、次数,设置机内精度,施测,获得数据。
3.RTK地形点测量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用来在当前工程中采集新的地形新征点。
3.2 碎部测量
3.2.1 对于GPS—RTK来说,既可测量图根点,也可进行碎部数据的采集。
3.2.2地形图测绘
利用RTK进行地形图测量时,在一个已知GPS控制点上安置好基准站,然后根据其他已知点求定转换参数后,流动站即可进行数据采集。在采集过程中,遇到高大建筑物、高压线、高大树木时,GPS信号会受到干扰,影响测量精度,此时,需要用全站仪进行测量。
全站仪的操作如下:
将全站仪置于图根导线点上设站、定向、检查,施测碎部点坐标和高程点,利用全站仪内部存储器记录观测数据、野外绘制草图、记录观测点号和相应地物。
其具体步骤为:(1)在菜单模式下选择数据采集文件,使其所采集数据存储在该文件中;(2)选择坐标数据文件,进行测站坐标数据及后视坐标数据调用;(3)设置测站点,输入仪器高和测站点号及坐标;(4)设置后视点,通过测量后视点进行定向,确定方位角;(5)按碎部点键进入待测点测量显示;(6)依次输入点号、编码、棱镜高,按测量键;(7)选择采集数据的格式,仪器完成对待测点的测量并自动记录数据;(8)返回到下点测量界面,点号自动加1,仪器残疾的数据格式,默认为上次选定的格式。
3.3内业成图
用RTK软件把所测碎部点和全站仪记录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将数据格式转换为开思软件数据格式。并在开思软件中展绘,对应草图绘制数字化地形图。
4成果分析
为了检验RTK图根点实际精度,同时也为了检验测量是否有误,RTK测量结束后,应用全站仪对部分通视图根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实测检查。如果实测检查中图根点位的误差符合《地形测 量规范》中的相关标准,即表示所测结果完全符合图根控制和碎部点 精度要求。
根据技术规程的要求,图根点对于最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10 cm,检查的图根点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为:±4.5 cm,满足精度要求。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即20 cm,经检查200处的高程值,98%的误差在±12 cm左右,最大误差+18.9 cm。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站仪和GPS技术已成为现代测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全站仪和GPS技术自身均有缺陷和不足,将两者单独地应用于地形图测量中,均难以满足精度要求,而将两者联合应用,为地形图测绘的数字化提供了最为简单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测量速度,减轻劳动强度,在未来的测绘中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参考文献:
[1]刘训成,崔巍.GPS-RTK技术联合全站仪在数字测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规定,为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经双方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产品编号名称、品牌型号、售价租价等
编号
品牌、型号
名称
售价
基本租金
租用时间
租金
备注
第二条 租赁期限
测量仪器的租赁期限始于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甲方从当日起交付给乙方使用,同时乙方支付押金。乙方使用_______为周期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结束租赁归还给甲方。
如遇特殊情况,乙方应在归还日之前一天通知甲方,征得甲方同意后,在不超过规定时间的12小时内归还仪器。
如因乙方技术不成熟需暂停租赁,则在悬挂期内甲方可给予免费,但悬挂期不得超过7天。
第三条 租金和租金的交纳期限
1.首次租赁时,乙方在获得租赁仪器之时应向甲方交纳双方确认租赁的仪器押金,押金为租赁仪器销售的价格。在乙方退回租赁仪器时,甲方应在24小时内退还乙方押金。
2.根据租期的不同,租金也不尽相同。
(1)日租=租金基数*10%
(2)周租
第一周租金=租金基数*50%
第二周租金=租金基数*30%
第三周租金=租金基数*30%………以此类推
(3)月租
第一月租金=租金基数
第二月租金=租金基数*90%
第三月租金=租金基数*80%
第四月、五月、六月租金=租金基数*70%
半年(六个月)以上租金=租金基数*50%………以此类推
3.甲乙双方按合同规定的租赁期间结算租赁费用,日租日结、周租周末结、月租月末结。如乙方不能按期承付租金,甲方则按逾期租金总额每天加收千分之三的罚金
第四条 租赁期间租赁仪器的维修保养
1.甲乙双方确认租赁关系之时,双方应对仪器的质量、成色共同确认,租赁仪器由甲方移交给乙方之时起,甲方负责正常的维修保养及普通故障的排除。
2.因乙方使用不当,导致租赁仪器硬件出现故障或受损无法使用,乙方不得自行拆机维修,应返还甲方维修,费用由乙方支付。
第五条 出租方与承租方的变更
1.在租赁期间,甲方如将出租仪器所有权转移给第三方,应通知乙方,征求乙方同意后可用相同性能的仪器代替出租,但甲、乙双方应对价格进行再次确认并订立新的合同。
2.在租赁期间,乙方可随时终止租赁,缴纳的租金以实际使用时间所属期间支付给甲方;(例如:乙方与甲方最初订立合同,租期为两月,但乙方使用五周后由其自身原因要求结束合同,则结算时乙方需支付一月又一周租金。)
3.乙方申请转换租期类型时,应在租期到来前五天通知甲方,甲乙双方应订立新合同,租赁费用按新确认的租赁期限确认。如乙方要求废除前期合同,订立新合同时涵盖前合同,则应向甲方支付租金基数10%的违约金,以弥补甲方丧失的机会成本。(例如:乙方与甲方前期订立合同中的租期为二天,二天结束乙方要求进行周租,则甲乙双方重新订立合同,双方确认即生效;如乙方要求周租,并将前两天计入在内,则乙方除支付周租费用外还应支付该租金基数10%给甲方,作为违约金。)
4.乙方享有仪器的使用权,但不得转让或作为财产抵押,未经甲方同意亦不得在设备上增加或拆除任何部件。
5.由于乙方的需求改变,不再租赁而要购买所租赁的仪器,由乙方向甲方申请则可以押金充抵仪器款,甲方退回前期乙方租赁费用的50%.
第六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2.甲乙双方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3.乙方未支付租赁费,甲方可以要求其支付租赁费或从押金中扣除。
4.甲乙双方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5.乙方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向甲方给付押金作为债权的担保。乙方履行债务后,押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
6.甲乙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7.甲乙双方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甲乙双方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第七条 争议的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可协商解决或到当地仲裁机关申请仲裁,仍不能解决时可诉之于法。
第八条 本合同在规定的租赁期届满前日内,双方如愿意延长租赁期,应重新签订合同。
本合同未尽事宜,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共同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本合同一式贰份,合同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经办人: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
帐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经办人:___
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章)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RTK;全站仪;图根点;碎部点
引言
在数字化测图迅猛发展的今天,RTK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速度,与以往的全站仪比较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一仪器设备也同时存在着它的弊端,而这一弊处恰恰是全站仪的长处,那么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呢,我在这里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把RTK技术和全站仪测量结合来完成野外测绘任务。
以我所负责的唐山某临海地形测绘项目为例,由于测区面积达,地形变化相对不大等特点,我们就采取了RTK与全站仪测绘相结合的测绘方式。
1 RTK技术和全站仪测量在地形测图布置图根点中的应用
1.1 RTK技术的应用
在地形图测绘中RTK的应用,由于RTK有实时、高效,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点,用其进行图根控制点的施测,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是做图根点,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取点的精度质量。
质量控制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测区高一级已知点有选择的输入进行坐标转换,原则是使所选的点能够控制整个测区。
(2)在测区内建立两个以上基准站,且基准站尽量能够在测区范围内对称分布,每个基准站采用不同的频率发送改正数据,流动站选择性地分别接收每个基准站的数据从而得到两个以上解算结果,比较这些结果判断其质量高低。
(3)测控前要对至少两个以上已知点检核比较,发现问题即采取措施改正。
这样我们就可以进行图根点采集啦,采集后的成果取平均值做为测图成果数据使用。
这个成果精度如何呢?我们怎么来检验这个数据的精度呢?新的问题出现了,随之全站仪也就登场了。
1.2 全站仪在图根点检测中的应用
我们在所布设的图根点中按一定比例选取一部分通视条件较好的进行全站仪导线测量检测,如下表:
检测合格后即可进行地形图碎步测量的工作,这样是测量工作做到了“一步一检核”,能够很好的保证质量。
2 碎步测量中RTK技术及全站仪技术的应用
2.1 RTK技术在碎步测量中的应用及弊端
碎步测量中,RTK继续发挥着它的测量范围广、推进速度快的特点。
根据现场情况,我们让RTK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由于相对来说RTK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我们采取单兵作战,多点推进,这就要求草图记录着的能力了,要及时准确记录下每一个RTK采集点的属性,以便内业处理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RTK的应用真正意义上大大降低了人为地误差指数。提高了声场效率。但就目前的RTK技术而言,它不可回避的存在以下弊端:
a.受卫星状况限制,会影响到接收信号,使一天中可作业时间受限制。中午,受电离层干扰大,共用卫星数少,因而初始化时间长甚至不能初始化,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对作业时间进行必要的选择性安排。
b. 由于密集建筑物或林区影响信号接收,在传输过程中接收信号衰减严重造成接受数据为假值,严重影响外业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测量过程中要进行不同接收机测量同一点进行检测校核,剔除假值。并且尽量把基准站布设在高点上。
c.遇到电线杆或者房屋、建筑物等,RTK便失去了它的优越性。
2.2 全站仪在碎步测量中的应用及优势
当然了,RTK的以上弊端又一次给了全站仪提供用武之地,它适合“巷战”,这也是全站仪的优势体现,全站仪精度高,测设灵活的特点就派上了用场,全站仪可以让棱镜紧贴建筑物进行测量,提高点位精度,尤其是测量电线杆等柱状物,我们没办法测到柱体中心,所以我们可以用全站仪的偏心测量方法,来满足要求,如果我们无从判断柱体直径,无法偏心,不妨采用如下措施试试:在全站仪正方向目标地物两侧约中心位置,两点各立棱镜一次测得两点。内业制图时,以两点连线的中心点为地物的中心位置配制地物符号即可。
这样,二者结合测土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死角”,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图精度。
结束语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只有我们了解了它们彼此的优劣势所在,才能避其利害,我们只有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各自的超强的威力。
数字化测图的精度和速度才会进一步提高,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关大力. 全站仪、RTK技术在全野外数字化测绘中的应用
3.刘立军. 外业GPS―RTK测量的常见问题分析
关键词:三维激光点云数据三维立体模型地形图测绘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常规全野外数字测图,测量外业一般采用全站仪和RTK技术采集地形数据,内业采用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成图软件编辑成图。由于地形数据是单点逐点采集,每点都要花费几秒钟甚至几分钟,不能快速获取大量空间信息,特别是对高山峡谷等作业人员难以到达的地形险峻的地区进行数字测图,地形数据采集难度加大,作业效率较低,危险程度高。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一项高新技术,也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系统之后又一项测绘技术新突破。它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可以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间点位信息,为快速建立物体的三维影像模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方法,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独特优势.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提供扫描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因此可以用于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
二、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配套软件
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向目标发射安全的脉冲激光,直接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经反射后到仪器上的传感器接收被测物体表面上反射的激光波束,同时仪器中的微处理器再迅速计算出发出激光波束和接收到反射回来激光波束的时间差t,就可以得到被测物体表面到测距仪之间的准确距离(S):
测量距离S = (Ct )/ 2(其中C为激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测量距离确定后,仪器本身可以记录发出激光和返回激光的2个角度,这样被测物体相对仪器的三维坐标值就确定了。
通过连续对目标进行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高速激光脉冲推扫式测量,获取被测物体的三维坐标值,在经过后处理软件得处理,快速获得目标体的三维坐标信息,利用后处理软件可实现目标真三维重建,生成目标体的三维图象和可量测点云数据,并可方便的转化为多种输出格式的图形产品。通过对这些数据和图形产品的深入分析,即可获取我们需要的信息。同时,将测绘模型快速转换为AutoCAD、3Dmax、PDF、AutoPlant、MicroStation等软件可处理的文件格式,为相关科研、规划和设计工作所用。
三、在新源滑雪场地形图测绘项目的应用
1.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新源县东南面天山支脉,测区内部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高为1500米,该测图范围属于高山地区,最高海拔约为2429米,高差起伏较大,测区主要以地貌为主,地物较少。测区人员通行困难,普通全站仪外业数据采集效率低且比较危险。地形图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1m。作业时间为春季,植被还未完全发育,比较适合三维激光扫描仪工作,本测区分别采用徕卡HDS8800和瑞格VZ1000两种扫描仪作业。
2.外业数据采集
徕卡HDS8800仪器架站需站点坐标及后视坐标,本测区采用实时测量测站点及后视坐标进行作业。在测站点整平对中后,输入测站坐标及后视坐标,瞄准后视定向,进行测站全景拍照,点击所需测量精度即可作业。
瑞格VZ1000仪器架设不需要整平、对中、定向(仪器有±10度倾斜改正,内置磁罗盘),不测量仪器高。采用的测量方式是扫描标靶方式,在每次测站周围4米左右的位置布设标靶(标靶为4个直径5厘米的原型反射片),扫描仪测到标靶反射的为红色,测量完毕后用RTK分别测量标靶坐标及高程。
3.内业数据处理
(1)徕卡Maptek I-Site软件:Maptek I-Site是专为地形测量开发的一款三维后处理软件。利用测站点和定向点坐标自动配准外业采集的数据,各测站数据配准简单方便。软件也提供更改架站坐标,自动生成DEM模型,自动生成和输出等高线,计算体积面积,自动剔除植被等功能,生成的等高线可直接导入到CASS软件,在CASS软件中只需进行平滑处理即可,自动化程度较高。
(2)瑞格RISCAN PRO软件:数据导入计算机后先进行粗略拼接配准,然后使用全自动拼接模块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拼接完毕后选取部分适合的标靶点对全图进行纠正,内业进行拼接时所需时间较长,操作比较复杂。点云数据需抽稀后导入CASS软件生成等高线,与常规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类似。
两种与激光扫描仪配套软件就不符合点(树、牛羊等)和植被均可批量处理,操作简单,与CASS成图软件具有较好的数据兼容功能。
4.成图精度检核
在测区利用全站仪和RTK方法对于重合区域和比较明显的特征点进行打点检查,全测区共采集48个地形特征点,经计算平面中误差为±0.05m;高程中误差为±0.161m,高程最大误差为+0.443m,高程平均误差为0.125m。经过检验,精度良好。
测区部分三维立体模型图
四、结论
与常规测绘方法相比,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超长测程、扫描速度快、获取信息量大、精度高、实时性强、自动化、工作效率高等优点,能克服传统测量仪器的局限性,直接获取高精度三维数据,并实现三维可视化。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大幅度提升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的能力和测绘的应急保障能力,为各类项目的设计提供详实的测绘资料,提高测绘不同成图比例尺的3D产品生产的效率;在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快速提供高分辨率三维数据。获取的三维数据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进行快速处理,能充分发挥高技术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工作效率是普通全站仪的8~10倍,比常规全野外数字化成图提高经济效益50%以上,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变形监测、灾害评估、文物保护、城市建筑测量、建立3D城市模型、采矿业、大型结构测量、管道测量、公路铁路建设、隧道工程、桥梁改建、复杂建筑物施工等领域,尤其在山区和高山区的地形测绘中,更能发挥其优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各类大比例尺测图,将大大减少外业作业时间、提高地形图测绘精度,因其拥有超长测程,其非接触式测量方式大大减少作业人员工作强度,使其不必到危险区域去采集数据,尤其是可以采集某些人员不能到达的位置,极大地保护了作业人员和装备的安全。同时,测绘成果可以直接生成3D测绘产品,能为设计人员提供三维产品进行设计,提供快速高效经济的地理信息空间服务,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精细地形测绘,梅文胜,周燕芳,周俊,《测绘通报》2010年第1期。
【2】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快速地形图测绘.彭维吉,李孝雁,黄飒。《测绘通报》2013年第3期。
关键词:全站仪;软件;应用;测量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全站仪作为一种新型的测量仪器,具有自动记录、储存、计算等功能,并且可以直接显示,操作简便,大大的提高了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所测得的图形、数据更加精准,较完善的实现了测量的处理的一体化功能。全站仪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条件的测量之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全站仪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比如增加了内存,功能上实现了防水的要求,并且功能更加全面,甚至是不用人工也可以自动运行。
1.全站仪概述
全站仪是用于高精度测量的精密仪器,集光学测量与电子计算功能于一身。经历了从组合式到整体式的发展时期。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A.第一代全站仪:其功能比较简单,只类似普通的电子经纬仪和水准仪功能,缺少自动记录的功能,所测得的数据也只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记录;
B.第二代全站仪:比第一代有所进步,可以用来和外部设备共同使用,通过外挂的电子手薄利用电缆线可以控制全站仪的操作,所测得的数据能够实现自动传输到磁卡或电子手薄上,但内置功能还有待实现;
C.第三代全站仪: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全自动的功能,开发了应用软件应用于全站仪上,所有的操作可以通过全站仪全部实现,甚至在现阶段科技水平高速发展时期,可以实现无从操作的功能。
具有内置开发功能的第三代全站仪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全站仪,它具备了微型计算机和电子经纬仪的双重功能,以TOPCON -GTS700系列全站仪为例,其内部有三个CPU(一个用于测距,一个用于测角,还有一个用于系统管理),640K内存(320K用于系统管理,320K用于应用程序的开发)。
它所采用的操作系统是DOS,其显屏的点阵大小为240x80。因此,在这个系列的全站仪上必须使用DOS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来开发应用软件.并且必须注意不能超出这个屏显范围。
2全站仪内置软件的开发方法
对于TOPCON GTS一700系列全站仪而言,内置应用程序的开发必须通过其内核测量函数对测量和数据采集进行控制。其中最主要的内核函数主要有:
①控制测量函数
int RequestSurveMode(int req)
②获取数据函数
int GetSurveData(char far *buf)
③停止测量函数
void StopSurveData
④水平角设置函数
intHsetRequest(char far*data)
根据以上这些关键的内核函数,就可以结合测量规范和勘测工作的实际经验与作业流程在DOS环境下采用BOR.LANDC+十语言开发出既适合测规要求又能满足实际勘测需要的内置的测量软件。“全站仪内置铁道标准测量软件”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严格按照《铁路测量规范》的要求,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充分吸收了野外勘测实际工作之经验,实现了野外测量数据全面数字化,现场限差、平差智能化及操作界面和使用方法协调统一标准化。该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导线测量、中线测量、交点放样、断面测量,既有线测量以及数据格式的转换与传输等六大子系统。
导线测童模块具备的功能:
(1)现场限差校验,及时发现测角、测距的误差和错误,及时现场返工,减少大面积返工。
(2)避免外业操作时报错、听错、记错的可能性,程序能够自动存储采集的数据,且满足外业操作习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采集的数据格式与设计软件接口统一,实现采集的数据标准化。
(4)具有对向测量功能。
(5)具有联测国家三角点的功能。
3.全站仪在高程测.中的应用
目前使用的全站仪为瑞士产徕卡TC402型全站仪。其本身已具备利用坐标进行工作的能力。对于露天点线。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常涉及到高程测量。传统的测量方法是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两种方法虽然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不足。水准测量是1种直接测高法,测定高差的精度是较高的,但水准测量受地形起伏的限制。外业工作量大,施测速度较慢。
三角高程测量是1种间接测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测速度较快。在大比例地形图测绘、线型工程、管网工程等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但精度较低.且每次测量都得量取仪器高,棱镜高,麻烦而且增加了误差来源。随着全站仪的广泛使用。使用跟踪杆配合全站仪测量高程的方法越来越普及。如图2,首先我们假设A,日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地球曲率忽略,也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为了确定高差,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高程为HA,在B点竖立跟踪杆,高程为HB观侧垂直角a,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则式(1)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它是以水平面为基准面且和视线成直线为前提的。因此,只有当A。两点间的距离很短时,才比较准确。
当A。 B两点距离较远时,就必须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了。如果我们能将全站仪象水准仪一样任意里点。
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同时又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那么施测的速度将更快。如图3,假设A,B点的高程已知,C点的高程为未知,这里要通过A点的全站仪测定其它待侧点的高程。D为A。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为A,c两点的水平距离;OL为在A点观测点时的垂直角;a为在A点观测C点时的垂直角;i为测站点的仪器高;t为棱镜高;为A点高程;H。为c点高程;V为全部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Dtan a) ; V为全站仪望远镜和棱镜之间的高差(V =D tan a);首先由((1)式可知:
式(2)除了D tan a即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i,t都是未知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值也将随之不变,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棱镜固定不动.t值也就固定不变。从(2)可知: H4+r-t=Dtan a=W(3)
式中: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常数。由(3)可知,基于上面的假设。由B点的高程即可算出W值。
这一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1)仪器任意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通视。2)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的值,并算出W的值。(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的常数如测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为任一固定值,施测前不必设定。)3)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w.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即可。4)照准待侧点测出其高程。结合式(y,式(3),可得
HC=W+D’tana’ (4)
式中:Hc为待测点的高程;W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常数: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a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观测垂直角。所以,将全站仪任意置点,同时不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仍然可以测出待侧点的高程。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它减少了误差来源。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减少了这方面造成的误差。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只要记录下相对于初值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待测点的实际高程。
4结束语
由于全站仪集测角、测距于一体可以一次性得到点位的三维坐标,使其在测量工程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测量仪器,及其明显的优势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但由于仪器本身的误差的存在,要注意对仪器的检校,采用合理的方法、设计优良的测量方案以减小仪器误差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