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急诊科医生论文

急诊科医生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7 13:08: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急诊科医生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急诊科医生论文

篇(1)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1],它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它不仅独立,而且跨多专科;不但涉及医院急诊,还延伸到院前现场急救;不仅要急诊抢救,还需监护危重病症[2]。因此,需要构成一个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监护的完整急诊医疗体系。在此,结合我院急诊科的急诊模式及工作实践谈谈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

1国内急诊急救现状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明程度,急诊救治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危。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绝大部分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部分医院有急诊ICU。

我国的急救中心模式繁多,尚无独立的创伤急救系统,创伤患者的救治和常规急救患者一样,由急救中心承担[3]。从1982年卫生部颁布急救中心的建设标准以来, 医疗高层管理者也一直在探索急救模式的运作问题,由于受各地区人口、经济情况、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急救中心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3 种[4]:

独立型急救中心(也称北京模式):代表是北京急救中心。急救中心设有医院、病床,患者可以就近转送,也可以接回急救中心治疗,同时配备重症监护床和抢救室,因此可以独立完成创伤急救的所有任务及功能。

院前型急救中心(也称上海模式):代表是上海急救中心、武汉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是院前急救、出诊为主,设有急救分中心,患者就近转送,急救中心没有医院, 采用"统一指挥、分散布点、就近出车、分层救护"的院前急救模式。

指挥型急救中心(也称广州模式):代表是广州急救中心。急救中心主要以接急救电话、指挥为主,院前急救、出诊任务依靠调度管辖区域内的就进医院完成。急救中心没有医院,工作人员较少。主要通过组成一个以"统一指挥、依托医院、分片负责、专科出诊"为特色的院前急救医疗网络。

目前各地区医院的急诊急救模式比较混乱,各地由于各自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没有统一的运作模式与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法。

2我国急诊急救管理存在问题[5]

2.1 在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还缺乏清晰的统一认识: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 在国内各家医院发展很不均衡, 急诊医学的任务和专业服务范畴也不尽相同, 学科定位十分模糊,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室带头人和医院管理者的主观意志。尽管近年来急诊科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大家对急诊科也多了一些了解,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急诊学科定位和建设模式上的不确定势必导致学科建设目标上的不确定, 会直接影响急诊医学的发展。所以必须首先在学科定位上找准急诊医学的位置,明确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急诊医学的发展。

2.2在医师队伍建设上还缺乏合理的专业结构和高素质专业人才:急诊科医师人才输入缺少专业渠道, 绝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发展受限或研究生毕业留不到本专业而调人的医师, 很难达到专业结构的合理, 也难保证具备良好的素质。这就形成了急诊科医师大都是从事其他专业医师的现状。由于当初从事急诊专业的被迫性和急诊专业自身的局限性, 很多医师不安心急诊专业, 有的甚至当作跳板, 再考原来专业的研究生而离开急诊。医师队伍不稳定和结构不合理, 甚至专业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急诊的救治能力和医疗水平。在专业队伍中还存在协作能力差、团队精神不强等问题。

2.3 在救治流程上缺乏有效组织和全面协作以及科学规范:急诊部"急"在很多医院普遍存在,先挂号后抢救,先交费后检查,在很多医院看作是天经地义;多次交费,推着患者到处检查也是熟视无睹。医师各扫门前雪,不愿多承担一点风险和责任也视为理所应当;工作忙乱无序也被认为情有可原, 这些都反映出在急诊流程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救治工作缺乏有效组织和有机协调、合理分工, 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急救设备管理不到位, 不能处于随时使用状态。抢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规范, 直接影响救治工作质量和水平。

2.4在学术科研上缺乏高水平论文和高档次科研成果:由于急诊医师的素质和急诊科的特殊性质, 加之缺少个人自身努力和科研的团体氛围, 长期以来科研工作一直是急诊科的薄弱环节, 在高级职称医师中无论文、无课题、无成果的"三无"人员比例还很高。缺乏高层次急诊医学拔尖人才, 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2.5 在科室管理上缺乏科学手段和运行机制:急诊科在医院的隶属关系上也比较混乱, 有的归医务部(科)管理, 有的归门诊部管理, 有的作为临床科室由医院直接管理。这也反映出对急诊科定位的不同认识。隶属关系不同, 管理的力度和效能也不同。急诊科的管理与其发展相比, 相对滞后。在人员管理上涉及科室多、专业多, 还做不到全面统管; 在流程管理还做不到方便、快捷;在业务管理上还做不到科学设置;在质量管理上还没有制定出令人信服的全国统一的急诊急救质量管理标准和质量控制办法。

3结合本院情况,对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3.1 明确急诊科的诊疗任务,确定急诊模式: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危重病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任务主要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慢性病急变及急性创伤、意外事故及发生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问题。因此,其工作要求立足对危重病人争分夺秒的抢救,以维持病人的生命,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奠定基础。我院急诊科根据医院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在2009 年以前急诊科只是"转运站",外科医生只会清创缝合,内科医生只会处理一些内科常见疾病的做法。自20099 年开始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急诊科有急诊内外科病房、急诊手术室、急诊ICU 等,为急诊病人诊断治疗、手术、监护创造了条件。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小型手术和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诊、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3.2 增强技术力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发挥综合医院急诊科的作用,就应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抢救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急诊医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抢救技术,并积极应用先进仪器和先进技术,如心脏心肌梗死的急性溶栓、心脏泵、心脏起搏器;急性脑卒中的选择性溶栓治疗;呼吸衰竭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通气,改善缺氧状态;急性肾衰和中毒的透析治疗;急诊手术开展就地救命手术等,为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3.3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突出急诊医学特色:急诊科不仅参与大量的临床工作,而且还应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较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目前国内外急诊医学研究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包括心、肺复苏和生命支持系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如何提高对危重病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水平;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6,7]。

3.4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急诊科要发展,首先要提高急诊科的管理水平,需要有完善的基本管理规则和各种规章制度,如急诊科各类人员的职责、首诊负责制度、疑难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制度和规范化抢救预案等。再次还应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引用高科技管理手段,如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等。

对急诊急救工作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的行政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从上可以看到, 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的管理涉及面相当广泛,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抛弃凭直观经验的传统方法,并逐步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总之,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人才,向管理要效率。这样才能让患者满意,不断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籍文强,侯云生.急诊医学的特点与发展方向[J].临床误诊误治,2004,7(17):464-465

[2]矫向前,沈洪.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7):57-58

[3]岳茂兴,创伤现场急救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治疗新模式[G].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36

[4]岳茂兴,创伤现场急救与治疗新模式[G].第四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2007(13):2635

[5] 王珍.与时俱进做具有现念的急诊医生探讨[J].中国误诊学,2006,6(13):2635.

篇(2)

××同学,女,36岁,汉,大学文化, 199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曾多次评为卫生行业先进工作者。 现任××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二、主要事迹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同学同志深深懂得“学海无涯,医无止境”的道理。参加工作14年来,她一直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先进经验,搜集、总结民间秘方、验方,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争取培训和进修机会,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将最新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小儿急惊风辩治》、《心脑联通治疗冠心病》等论文和论著。随着业务上的迅速提高,很快成为医院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受到广大职工与病友的一致好评。20xx年9月被评聘为主治医师,20xx年9月被评聘为副主任医师,并先后擢任医院内儿科副主任、急诊科主任。

(二)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甘于吃苦

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负有重大责任,××同学同志深深明白这一点。在她的心中树立起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命令。她牢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神圣誓言。有一天深夜,一位病人胆绞痛,她在酣睡中被电话铃叫醒,二话没说就赶到医院,经仔细检查后立即给病人施以治疗,25分钟后病人的胆绞痛就解除了,病人感激万分!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平时上班,她总是提早上班,推迟下班,由于病人较多,她不仅要为病人看病,还要满足病人的要求,亲自为病人操作治疗,每天上班,她就像是上战场打仗一样,忙忙碌碌,没有歇息,真正做到上班一分钟,工作60秒!她把治愈病人当作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在工作中甘于吃苦,体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美德。她经常说,“金杯银杯,比不上病人群众的口碑。”

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禽流感”、“”奶粉事件“甲流”等疫情和突发事件中,打乱了科室正常工作,各项防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同志出于对工作、对医院、对病人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义务,主动请缨,始终工作在疫情防治一线,吃住均在医院。由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往往白天、晚上连轴转,从无怨言。她一边组织疫情防治工作,一边抓急诊科日常工作,做到疫情防治与正常工作两不误,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地各项任务。今年3月,她因过度劳累而诱发胆囊炎、胆结石而住院,但因工作需要,在病情刚有所好转,她又投入到工作中

篇(3)

今天来参加竞聘的各位科主任,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院中层管理不可缺少的人才,都是德高望重、名扬洛水的专家、教授级别的人物,你们在某些方面的专长造诣是我一辈子也达不到的境界!我不敢和在座的各位中的任何一个来竞争,说实话,我对这次竞聘确实没有信心,因为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自知竞聘是班门弄斧,但为了积极响应医院的号召和显示自己对急诊工作的热爱,我今天还是拿出了十足的勇气站在了这个竞聘台上,也显示了自己一贯追求进取、永不言弃的风格,希望大家给予多多鼓励和支持。

下面我就从科主任的重要性、科主任的基本素质、我院急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急诊的发展方向及我对急诊科的管理细则

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次科主任竞聘的认识和具体管理方案。

一、科主任的重要性

科主任在医院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角色就相当于一个小医院院长;甚至很多科主任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低于院长。因此,科主任的管理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手段也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在目前医院普遍实行院科两级管理的体制下,科主任作为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理想科主任应由年富力强、学术地位较高、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来挑这个大梁。

二、科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在理想的状态下,科主任只需抓好学科学术发展、人员梯队建设这两件事就可以了,但目前的现实是经济运营、绩效分配以及行政事务占用了科主任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所有这些事情又不能置若罔闻、不去理会,这常常使得科主任疲于应付,难于招架。如何平衡这些复杂的关系,把经济与学术管理、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现代科主任的起码要求。科主任必须要从繁杂琐碎的事务中巧妙脱身,把精力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科主任必须明确,学术发展是指挥棒,人才建设是核心,而经济状况则是学术、人才发展的支柱。副主任或护士长责任就是为科主任分忧解难。很多情况下科主任的威信高低不仅取决于其学术地位,还要看他对科里同仁们切身利益关心的程度。科主任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能只顾眼下挣点小钱图个实惠而不顾医德及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科室及医院的长期发展。要发展,首要的是激发人的积极性,必须依靠严格管理来保证。只要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就必须严格执行,在制度贯彻落实之中,科主任要敢于做“黑脸包公”,毕竟管理工作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永远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科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公正、严格,要用制度约束人。当然在严格管理下,科主任挨骂在所难免,但总有一天,同志们感觉到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自己论文得到了发表,获得的收入越来越高,有了成就感的时候,就会从心底里感激科主任的严格管理。当然,为了革命工作经常让人骂也不好受,因此科主任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肚量和心胸。需要一些自我放松的技巧,管理做到该宽即宽,该严即严;工作中一丝不苟,8小时之外可以搞些业余文体活动。

另外科主任必须具有人格魅力,要有高瞻远瞩的境界。魅力之一在于奉献。要在科里创造团结奋进的环境,首先自己要勇于奉献――奉献出自己的精力去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奉献出自己的经验去为年轻医生做铺路石;奉献出自己的敬业精神去影响科室的文化气氛。魅力之二在于民主。科主任不能把科室当成自己的一言堂,特别是在学术问题上更要百家争鸣,鼓励多交流、多反馈。一个科室内功是否扎实,就看你有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阶梯队伍,科主任很大的精力要放在对青年医生的培养上,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帮助年轻人建立起自己的医疗市场。还要不拘一格、广纳人才,拓宽人才的培养途径。绝不能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应该走出去,多进修学习。必须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并定期对医生、护士进行工作业绩考核。谁在工作中成绩突出,谁就是人才,就重用谁、奖励谁;反之,谁不思进取,无能三分强,屡教不改的,科主任必要时可以采取清理出科室队伍的办法管理,以严明纪律。

最后还有一点我认为也很重要,现代科主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电脑是今后知识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不懂电脑,和外面交流、沟通将会很困难!科主任带领的是现在,培养的是未来!

三、我院急诊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统计资料显示,医疗纠纷风险最高的科室依次是急诊、产科、儿科、外科……而我们也经常强调“医疗安全放首位”、“医疗安全一票否决”,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是否为这些高风险的科室做了保证性的预防措施?是否为这些高风险的科室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资?从用兵的角度讲,医院好比战场,而最容易被攻陷的缺口,是我们防守兵力最弱的地方……多年来,我院急诊队伍极不稳定,急诊科在医院内没有足够重视,我们现在的急诊科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急诊科仅仅起一个通道、中转站的作用!如果不改变现状,我院急诊就不能发展。我院急诊科目前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1.无证上岗人员不少,隐藏着医疗安全隐患;

2.和医务科、车管调度科的沟通还不是很通畅,管理机制有不合理的地方;

3.急诊科人数偏少,应充实人力资源,为医院发展制定长远计划;

4.急诊事件中外科病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我们的急诊科队伍中外科专业的人员太少;

5.、急诊科120要发展,医院必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政策倾斜。

四急诊的发展方向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的综合性医学科学,也是临床医学的第一窗口。它既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又与其它科室密不可分。因此,急诊工作的好坏,也可以反映一个医院的综合水平和文明程度。现代急诊医学作为临床独立学科,具有应急性、综合性、风险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在急、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事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公共健康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后必将会越来越重视,XX年5月卫生部专门颁布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急诊医疗体系(emss)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进一步专科化,组建急诊医疗体系(emss)。

目前比较公认的急救模式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eicu(急诊加强监护病房)”三环一体化建设,最终达到“8化”:

1队伍专业化2装备现代化3管理制度化4技术标准化5操作流程化6信息网络化7急救普及化8待遇对等化。

五对我院急诊设置、管理的具体方案

1急诊科布局、房屋要求

急诊科应设在方便醒目的位置,最好有自己独立的楼。

应有的房间:急诊分诊室急诊诊断室急诊抢救室eicu室急诊治疗室

急诊处置室急诊手术室急诊注射输液室急诊病房(观察室)

2人员配置要求

1)年龄下限―毕业工作3年以上;上限――50岁以下。

2)急诊科为一级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皆是独立执业,必须有证,依法行医。

3)人员素质要求

心理素质:反应敏捷,情绪稳定,自控能力强,思维宽广。

人文素质: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及奉献精神。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广泛,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经验丰富,全科多能。

3主要工作制度

急诊、120接诊分诊制度首诊医生负责制度

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抢救工作制度

急诊会诊制度急诊转院制度

留观病人管理制度病例书写制度

急诊科新来人员入科培训制度(需掌握和定期培训的基本技术)

4业务学习

1)科室每年各派一名医生、护士出去进修学习;

2)科室每月最少进行两次业务学习;

3)每半年举办一次120院前急救演练;

4)每年举行一次专业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

5)科主任、护士长每年参加参加一次学术交流会,要求有。

5科学管理,量化考核项目

**科室医护人员量化加减分标准(每人基层分100分)

1)加分项目:

医院奖励+20分科室奖+10分每篇+20分

参加职考+5分上学+5分锦旗一面+10分

做好事一次+2分加班一次+2分感谢信+5分

参加开会学习一次+2分民主测评20分领导印象50分

2)减分项目:

打架一次―50分不听从管理―20分被投诉一次―20分

脱岗一次―10分发生纠纷一次―5分医院处罚一次―10分

丙级病例一份―5分电话不通―5分迟到一次―2分

早退一次―10分登记少一次―1分卫生差一次―2分

请假>3个月―50分>2个月―20分>1个月―10分

综上所述:科主任不只是一种权利和荣誉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和奉献!要当好科主任,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旺盛的精力,要有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超强的耐受力和沟通能力!当好一名科主任还真不容易!

篇(4)

一个好的针灸医生需要掌握骨科、神经科检查法以及中西医常见诊查方法及辅助检查法,做到疾病自主诊断,不要总是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诊断,我们一定要亲自检查身体,不要只看片子就下结论,这样使我们越来越懒惰,有的甚至完全依赖于辅助检查,对我们业务提高是个严重的障碍,将导致误诊误治的发生,例如:有的关节结核、多发性骨髓瘤、脊柱转移瘤的病人还接受针灸治疗呢。不仅延误了病情,还给病人白白浪费金钱,增加痛苦。无论我们是在哪一级医院,在什么位置,只要是医生就一定要亲自查体,对患者负责,不懂的请示上级专科医生,不要盲目诊疗。

2 培养针灸医生要多方位

西医临床医生实习时一定会去急诊科学习一段时间,而中医的毕业生这方面的培养就欠缺,在美国心肺复苏术已做为常识在各行各业的人群中所掌握了,这样可以增加了多少条生命被挽救的机会。中医针灸都来开设学习心肺复查的实习课,这方面就显得不足。如针灸科医生在实习期间能多到骨科门诊、神经科门诊、CT放射科、MRI室,尤其是手术和麻醉科,能学习到许多对我们有用的知识,如手术医生断层解剖、重要脏器的位置,神经节段分布、麻药的剂量、毒副作用、手术中监护抢救等,对我们针灸科来说太有好处了,我建议以后针灸科医生实习时都到手术室麻醉科学习3个月,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3 论文资料应详细更具体

如肩周炎这种病实际上包括了冈上肌腱及肩峰下滑囊炎、喙突综合征、肩胛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如论文写作肩周炎统计出的结果就会更准确,这些病的预后不同,有的病需要关节镜等手术,方能解决,我们应对病例细致的了解,分类如病痛点的位置,主动被动活动受限情况,各个方向活动角度多大,有无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史等,这样分类记录给于我们对疾病的疗效有一明确的判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我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4 关于苇管灸的改进

《千金翼方》就有记载此法,是用苇管灸用于耳孔部灸疗的一种,用于面瘫、颈性眩晕、颈性耳鸣的治疗,它有以下缺点:苇管灸器制作麻烦且不耐用、又固定困难,患者保持一个姿势,不慎移动则易烫伤皮肤及衣物,艾绒又要随时更换,我们想能多用现代方法制一种耳灸器治疗上述疾病。如图:

篇(5)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成批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批共62例患者的急救与管理进行总结。结果 患者得到及时救助与精心护理,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组织管理与及时地抢救护理是保证成批患者救助成功的关键。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高速公路出现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车祸所致外伤特点是多发伤,病情复杂、变化快,发生外伤患者多,伤情轻重不一。因此,要求急救人员能迅速准确判断、识别患者伤情并及时作出相应处理。我院成为高速公路协作单位以来,于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成批患者3批,共计62例。入院后除2例因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成批车祸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与组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62例,3批伤员分别为23例、19例、20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4~68岁。由于发生地段不同,医务人员接电话后到达现场时间分别为10 min和15 min,患者到达医院时间分别为25 min和30 min之后。患者伤情分为颅脑损伤11例,胸腹联合伤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脾破裂2例,肋骨骨折8例,其他部位骨折20例,皮肤挫裂伤10例。其中1例颅脑损伤和1例胸腹联合伤抢救无效死亡。

2 急诊抢救护理

2.1 院前急救护理 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诊科迅速出车,到达现场后,迅速判断患者伤情。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或将危及生命的患者,立即展开现场急救。同时迅速果断地处理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主要措施有开通气道,建立静脉通道、包扎、止血等,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途中注意利用车上设备,详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及静脉通路畅通。

2.2 急诊科抢救护理 建立绿色通道,急救护士分组进行抢救,配合医生对到达现场的患者进行初步分诊,根据伤情分为重、中、轻伤3类,本着先重后轻,先救后治的原则,对重伤患者进行另建1条或2条静脉通道,抗休克、心肺复苏、止血、吸氧,必要时使用呼吸机。对较轻具备后送条件的患者分批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处理及入院处理,较重患者病情允许时送ICU及手术室处理,及时缓解急诊科的压力。

3 组织管理

3.1 统一组织,统一协调,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 接到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医院迅速启动救治预案,成立救治领导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械科、总务科等科室组成,各成员各负其责。护理部迅速通知全院所有非外科护士长带领1~2名护理骨干及抢救车到达急救中心,配合医生分成救治小组,为抢救分诊做好准备,同时协调重症监护、手术室、各外科及供应室护士长到科内待命,做好人力及物力的准备,迎接患者入院。对危及生命需即刻手术的患者立即送手术室或就地进行处理。

3.2 保证救护质量,进行后续安排 急诊患者分诊基本就绪时,护理部及时抽调各增援护理人员到ICU及收住患者较多科室进行护理,保障足够人力。各外科护士长统筹安排本科患者的入科、抢救、治疗、处理及物品供应,合理安排本科护理人员,根据需要排双班确保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

4 入院后护理

4.1 手术室管理 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人员保证、各种器械包及相应准备,同时注意做好标准预防。术中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并配合抢救。

4.2 监护室管理

4.2.1 组织管理 患者入住监护室后,护理任务相当艰巨。护理部协助ICU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尤其是特护护士的安排,根据患者病情,护患比例要求1∶1甚至2∶1。对本科室护士和增援护士做好搭配,以便尽快熟悉情况,投入抢救。护士长对每位患者大致病情要了解,特别危重患者要安排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护理。联系协调相关科室,并保证各种抢救物品及时到位。

4.2.2 抢救护理 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危及生命,要求护士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熟练的抢救操作技能,对病情观察做到稳、准、轻、快,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特别是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抢救,了解创伤性休克发生原因:胸部外伤伴血气胸,腹部外伤伴肝破裂、脾破裂,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其他严重创伤。让患者处于平卧位,下肢抬高15°~30°。用留置针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加压输血、输液,保证45 min输入1 500 ml以上液体[1]。同时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出入水量及每小时尿量,根据尿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2.3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专科病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胸腹联合伤及内出血休克患者重点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重点观察神志、瞳孔、呼吸及SpO2的指数。对胸腹联合伤患者,尤其注意观察出血部位、面色、呼吸及患者的主诉,行胸腔引流及腹腔引流者,观察引流液量及颜色,准确记录,即时报告。特别注意低头不语、反应冷漠的患者,可能是休克的前期症状,及时测脉搏、血压,及时报告医生,加快输液速度。合并肋骨骨折行胸带固定者,要听取患者主诉,观察固定是否有效。曾有患者,行医院购进的胸带固定后其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且有加重趋势,SpO2降至

87%,遂果断去除胸带,立即用自制多头带进行固定,呼吸困难症状减轻,SpO2上升。

4.2.4 护理记录方面 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指标及处理方法。

4.2.5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差错发生。

4.3 病区管理 护士长充分组织好人力、物力,按照各专科护理要求进行,特别提醒注意是否有休克和内出血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5 心理护理

由于高速公路车祸伤均是外地患者,人地生疏加上突发事故,伤员情绪均较激动,往往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要贯穿在整个救治过程当中。护士应特别注意使用安慰性语言,并尽量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快与家属联系。注重非语言交流,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语言+38%语调+55%面部表情[2]。护士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整体效果,在与患者交谈时注意力要集中,态度亲切诚恳,并不时加以点头和手势,以增加语言力度,使患者踏实[3]。

参考文献

1 袭建云,张兆成,钱志英.创伤性休克患者的输液管理.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64.

篇(6)

杜成林是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巴州医院”)成长起来的管理者。2002年底,他离开医院,通过公选就任自治州局局长。这段工作经历,为杜成林了解民生疾苦、社会矛盾的滋生演变规律提供了经验。当前医患矛盾某种程度是社会矛盾在特殊场合的激化,杜成林把握规律,营造巴州医院良好医患氛围,维护了医疗服务的正常秩序。

2009年的最后一天,杜成林由州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职位上调任至巴州医院担任院长。重返之时,环境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作为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大型地州级综合性医院,在医改新形势下如何又好又快、科学持续地发展是他思考的问题。

行业的前沿趋势如何?杜成林抓紧补课,先后利用出差的机会拜访了自治区医院、北京九家大医院和深圳的四家医院,虚心取经学习。以此为基础,经多方论证调研,结合区情、州情、院情以及过去十几年他在医院工作的体会,提出了医院十年发展战略目标。

杜成林认定医生护士是决定医院的核心,医疗技术水平、医德医风优劣决定着医院的层次,而办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是为各族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为保证战略目标顺利实现,他带领相关人员运用SWOT认真分析医院历史、现状,全面客观评价医院优劣短长,明确医院的历史定位,充分借鉴上述兄弟医院的经验,反复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紧扣内涵主线,制定出《巴州人民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包括战略目标、人才发展、基础建设等六大部分。

杜成林成长于大漠深处的一个兵工厂,半军事化的成长环境成就了他雷厉风行的领导风格。科学的战略和强大执行力成就了医院管理的显著成绩。

五年来,医院服务门急诊增长30%,服务出院患者增长27.9%,手术增长23.2%,平均住院日下降1.9天,日均在院患者增长39.2%,住院药品收入比例由51.27%降至36.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09年的70DDD降至2014年的39.47。人力成本总额由0.653亿元增至1.83亿元,人均年收入由3.8万元/年增至6.4万元/年;业务收入由2.9亿元增至6.4亿元。2014年6月,医院在第二轮地州(市)级等级医院评审中,以优良成绩首家通过评审。

以人为本改绩效

掌舵医院五年,医院各项业务指标强劲突破。这得益于杜成林的高瞻远瞩,更得益于其倡导的以人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

围绕人才为核心,杜成林上任后的“第一把火”为深化薪酬人事制度改革,明确打破大锅饭,“以事业、待遇、感情留人”的综合发展思路。“我们搞薪酬改革,就要向临床一线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医护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杜成林在医院办公会上反复强调。

人事制度的改革,这样拉开序幕:通过续聘、竞聘、组织选聘三种方式及严格的选聘程序,选聘46名专业上初露头角、管理上有潜质、人品上得公认的同志为中层干部。之后,采取了如下五方面举措。

――每年根据需要以岗选人,又有36人选拔担任科室领导,11人担任护士长,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中、青年骨干担当重任,薄弱部门力量得到充实,人员组合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更趋合理。

――规范人员聘用程序,深化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依法自愿、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按照“依法依规、总量控制、分类计划、严格标准、规范进出”的选人用人原则,仅目前就聘用各类人员887人。

――完善岗位设置。规范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对重点专业的科技人才、临床医护人员及急诊、儿科、感染科等科室倾斜,正高、副高、中级职称结构已接近1:3:6。

――努力提高员工待遇。按照“确保略高最低工资,及时兑现职称工资,非专业发院龄工资,结合院情量力而行,逐年递发绩效阳光工资”的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原则。2011年,取消了将包括聘用人员在内的每人拿出466元工资用于绩效二次分配的做法;2012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绩效工资;2013年,按不同年限、岗位,对聘用人员兑现不同比例的阳光工资;2014年,对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病理科、产科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聘用人员实行特殊待遇,绩效工资,阳光工资均按100%发放。

――完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确定了“以科室核算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以系数分配为杠杆,以技术职务晋升为激励,以分段提成加权重”的收入分配模式。针对儿科、感染科、门诊治疗室、急诊医学科等公益性岗位在绩效工资分配模式上给予了特殊倾斜政策。根据全院各科室工作量及工作性质不同将值班费划分为四个档次对值班人员进行补助,节日值班补助增加1倍。为体现职工忠诚度,提高职工服务年限的绩效工资系数。

细化资产管理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解决好人人能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问题后,他又同步实施了第二举措―出台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尤其是经营理财方法,概括起来,就是积极倡导践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源节流。他主持建立起了医院会审制度,建立总会计师、总经济师制度,严格规范经济活动。

逐步完善物价管理流程,优化病历审核登记、价格投诉登记等工作。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所有重大资产采购项目严格按照申请可行性论证集体决策询价审批等程序执行,成立招标采购管理委员会和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招标采购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对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采购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院内集体按招标采购规定采购,招标采购时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相关科室专家、招标办、审计及监督委员会的人员参加,通过集体决策最终选定质量最优、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或承建商),对所有经济活动实行相关各方逐层逐条逐项现场签字确认;结合实际,有计划地推行平衡计分卡、全成本核算;邀请第三方对医院近年来账务逐年进行外部审计,查找漏洞与不足,针对性改进等等。各项财务指标优良,在财政总拨款每年仅有2050万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投入高达4.3亿,年人力成本高达1.83亿元的情况下,医院尚有1.2亿以上的资金储备。

在此基础上,杜成林开始发展信息化稳固、提升改革成效。医院自2010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改建、新建(异地)信息机房,扩容虚拟化服务器,提高了信息系统整体的可靠性。投入1092万元上线(升级)新农合结算系统、远程医疗系统、体检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PACS)、HIS系统、LIS系统、“银医一卡通”系统、合理用药系统、领导决策支持系统、院感管理系统、OA系统、麻醉重症管理系统、心电网络系统等,尤其是HIS、PACS系统的上线及LIS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升级,使巴州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由以前的0级提升为3+级。

借等级评审提升质量

等级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综合实力的全面考量,也是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实现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自2010年11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杜成林倡导摒弃为创建而创建的思想和做法,始终坚持将评审标准贯穿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之中,牢牢把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指导方针,按照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全面落实、密集召开会议将质量理念渗透至全院全体员工;选派人员到疆内外进行专项培训、参观学习,先后邀请上级评审专家来院专题培训、对口指导;组织全院应知应会考试、专项考试考核;梳理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分阶段进行院内模拟自评3次,邀请自治区专家组咨询2次。2014年6月29日,医院一次性通过自治区卫生厅等级医院正式评审,被肯定工作亮点18个方面,好的做法141项,获得了一致高度的评价。通过近四年创建,医院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高。

在等级医院创建过程中,为了使“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落到实处,在他的主持下,医院修订完善了包括一系列涉及医疗质量、安全保障、服务水准、执业要求等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规范标准、操作流程60余项;对临床、医技人员、手术医师实施分级授权管理,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从事诊疗活动,杜绝超范围手术及跨专业实施手术,及时检查协调,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开展各类主题的品管活动,全员参与,不断改进患者安全各项措施。

做为首批自治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目前医院责任到人护理模式的科室有20个,实行责任组包干工作模式的科室有5个。通过实施护理服务品牌科室申报,新开展护理服务亮点73项;2013年在第三届全疆医护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医院还建立了南疆首个PICC专科护士门诊,急诊科为自治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4年更被批准为自治区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等级评审中系列活动的开展,临床不合理用药有效遏制,合理用药、因病施治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已健全完善。

杜成林告诉《中国医院院长》:“在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历程中,我们对如何建设、发展公立医院有了更深的认识,并确定只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秉持公益性宗旨不动摇,就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始终抓住医疗质量优质服务这个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就能具备持之以恒的竞争实力;始终注重维护好发展好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下凝聚团结一心,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始终遵循科学发展,认真抓好经营绩效和精细化管理,就能保证医院运行规范高效;始终关注并持续改进群众的就医感受,优化服务流程,就能赢得社会的理解和群众的信赖。

固本强学科

巴州医院是巴州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虽然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疗设备、人才实力在本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如何才能形成更显著的专业特色和优势学科,推动医院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杜成林深知答案就在学科建设、人力资源总体水平的提升上,“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战略,是他带领医院取得长足进步的关键。

巴州医院在全疆率先启动“五五十”导师制人才培养计划,成立院内外导师、内培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邀请疆内外5名知名专家担任院外导师,确定5名院外导生,10名院内导师,10名内培生,推行“一帮一”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纳入学科建设规划。在他的主持下,医院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综合为本、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目标,筛选确定了院内脊柱手足外科、普外科等5个重点科室,妇科、麻醉科等5个重点扶持科室,关节创伤外科、内分泌等5个潜力科室,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2014年,阿依都・阿不都热依木、王红燕等5位同志被授予自治州第一批优秀专家,心血管内科、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临床护理6个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名医、名科战略初见成效。

院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也成效显著。2010-2014年,全院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56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华级2篇,国家级256篇;取得州级以上科研成果49项,其中自治区级3项,有些项目不仅填补了巴州空白,在自治区也处于先进或领先水平。2010年,医院被认定为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目前已承担5期培训任务,成为疆内示范品牌。2013年2月,医院正式成为全疆第一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五年内举办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81个(其中国家级25期,自治区级108期,自治州级248期),继续教育活动的参加率达到90%以上,承办继续教育项目的学科覆盖率达到93.75%,在巴州各县、市区域覆盖面达到90%以上,每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完成率达到100%。

医患鱼水情

杜成林经常对医院的干部职工说:“患者是因病痛来医院的,服务不好对患者是雪上加霜。”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白血病女孩,当得知女孩家境贫困,无力支付高昂的治疗费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谁都有儿女,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帮帮这个孩子”,当即带头捐款并动员职工募捐。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他还积极争取民政白内障复明项目、肝包虫治疗免费项目等。五年间,受益者千余人,医院配套垫付资金近百万元。

着眼改善服务实务,在医院床位十分紧张、现实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杜成林多次深入科室调研,统筹协调,压缩办公用房,先后为妇科、儿科、中医科、介入科、不孕不育科、心电图室调整了房间,使布局更科学,在拆除旧门诊医疗建设面积减少4800平方米的情况下,床位却净增160张。

针对住院病历出科时间较长,县市患者结算、复印病历不方便的问题,责成医务部、财务科、经管办、病案信息科等职能部门调研,制定了《住院病人预约出院有关问题的规定》及《出院病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实现了外地患者出院当日结清账目,深受群众欢迎。医院除增设便民服务门诊、提供系列便民服务外,还将陪送陪检中心、送药组整合为护理外勤组,全年陪检患者15 705人,送药42 875次,预约检查单42 335张。

巴州首府库尔勒市地处南北疆交通要道,巴州全境48万平方公里,境内众多事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及相应的大型企业,有部队、兵团等众多驻州单位,加之人口流动规模和速率持续攀升,地域大、民族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概率极大。

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杜成林通过持续4年实践探索,从基础设施建设、急救体系建设、应急评价指标建设、物资装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全方位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大处置原则、十一项处置策略及十二个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

篇(7)

论文关键词:急诊,症状护理,疾病护理,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2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21~40岁,平均(27.3±8.6)岁;试验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20~41岁,平均(27.1±8.3)岁;疾病的类型:消化疾病40例,呼吸疾病34例,心血管疾病56例,创伤46例,其他类型24例。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疾病的类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疾病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建立静脉通道。记录好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通知给主治医生。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营养补给。给予患者足够的氧气,根据不同病症给予相应的供氧方法[4]。

1.2.2 试验组 给予症状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按照症状护理程序进行治疗和护理,(1)首先进行简单的身体评估,检查患者的呼吸和通气情况,对患者进行身体固定和气道维持,检验患者意识水平和身体循环状况,立刻联系抢救医生和护士[5]。(2)急救护理措施实施:①进行呼吸道检查,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保持,困难者采取气管插管或切开协助呼吸。②对患者循环通道进行疏通,如肘部外围的静脉留置套管针。③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后,立即采集取样,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快速的血液以及必要的常规和生化检验。(3)监测与观察:①主护士负责吸氧、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生命体征检测以及相应记录;副护士建立静脉通道、取血化验、给药以及心脏按压。②对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以及肾功能进行监测,在抢救过程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处理[6]。(4)全面护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与患者进行亲密的语言沟通,给予患者细心的照看和病况评估,安抚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加以监护,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硕士论文

1.3 评价指标

临床急救时间主要包括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对急诊患者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调查急诊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0.00%)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0

3 讨论

研究表明,试验组患者的第一护理时间,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药物应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少;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0.00%)相比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是医院的主要救治窗口,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可以通过急诊抢救患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急诊工作具有高强度、高风险、高责任的性质,医护人员长期处于动荡的状态,采取有秩序、有规矩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急诊急救的医疗质量,满足患者对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7]。在急诊中护理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范化、高效性的护理方法有利于协助急诊护理的有序进行,症状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8]。症状护理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于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模式,不是局限性地按照人员的各项规定来完成每项任务。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把患者的作为护理的中心,及时、准确地为所需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向不良方向发展。同时护理工作中的每个护患都存在相关的联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抢救,同时加强了患者的信任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护患之间冲突,为患者的治疗得到有效的保证。

0

综上所述,症状护理应用在临床上可以缩短护理和抢救时间,及时挽回患者的生命,也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属认可度,在临床上具有显著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雷菊蕊,钟淑琼,吕华,等.症状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13-115.

[2]黄惠敏.症状护理与疾病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0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