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企业审计重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现代金融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评价以及检查内控的合法性、有效性以及适当性,可以促进其规划组织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在进行金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中,由于金融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此导致企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种类不断增多。如何进一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成为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事项之一。
1.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金融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监控力度,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内部审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运作水平、抗风险能力。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管理与协同的作用。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可以实现实时识别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监管目标,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分析的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可以上至企业的机构设置,下至企业的人员配备工作。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环境变化的分析工作,是从客观的角度,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与管理。以金融企业经营的实际利益为基本点,对金融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与辨别,合理的确定风险防范的有效建议与措施。内部审计部门通过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进而科学的评估风险,促进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2.内部审计工作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的顾问与咨询作用。在金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于企业管理部门的一个部门。这一独立性,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的必备条件。独立于管理部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保持相对客观的立场,认真的分析存在风险的假设条件,并按照正常的审计准则进行审计,科学的作出审计风险的评估,并可以直接上报到董事会。因此,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可以有效的规避各个部门之间的行为,确保内部审计目标的真实性,对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发挥顾问与咨询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1.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的观念不强,导致企业内部审计还是停留在过去控制导向的位置,无法及时的完成向现代审计工作的转变,致使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被动的承受审计风险。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目标、评估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事项的发展目标完成,风险评估速录不清晰,无法将全面的审计报告与制定的审计计划与风险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部分企业没有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无法达到内部审计工作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也无法进行一定的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失去了一定的存在的意义。
2.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质量控制措施。
2.1转变工作观念,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不断的实践经验表明,企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关卡,风险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经营目标。因此,以风险为出发点与核心的内部审计工作,是金融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企业的管理中,应在实践工作中,转变工作观念,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促进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合理化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要把参与风险管理计入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使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清晰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将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
2.2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企业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发展中,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因为企业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细节中。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在一次工作中将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应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内部审计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将风险审计的观念以及方法,切实的贯彻实施到具体的工作中,科学的评价企业审计范围内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管理者进行重大的投资、债务重组以及重点项目的评估活动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做出必要的风险评价,明确管理者前后任的经济责任以及企业应采取的必要措施。为金融企业的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我国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金融行业进行审计监督,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入世后,我国的金融风险、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与此相联系,我国金融审计的对象和范围、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目标和任务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世后我国金融风险的诱发性因素增多,金融风险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进一步凸现,金融审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更加艰巨。开放后,我国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以前我国金融稳定依赖于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和方方面面的行政强制管理措施,很多金融机构的关闭、清盘,都是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行政办法进行债权债务的清偿和转移,基本上没有波及到社会生活层面,没有引发金融动荡。但是,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中国金融市场将会更多地依据市场规律进行运作,而且外资机构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操纵或影响市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会更多地受制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中国金融市场将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行政保护措施逐渐会失效。随着市场准入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等逐步实施,外资机构可进入公共机构经营的支付和清算系统,可以办理货币的批发及融资业务,可以进入证券和期货交易市场,金融信息必须实行全球通等,这些都是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据统计,目前我国境内外资银行总资产达440亿美元,其中贷款186亿美元,存款65亿美元,外汇贷款占市场份额的20%以上,在上海已占70%左右。外资银行办理出口的结算业务已占据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外资银行挺进中国大陆的这种凌厉攻势已经对我国金融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强烈的冲击。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国有商业银行能否在这场较量中站得住,打得赢,这主要看我们的内功练得怎样。
从近几年我们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其功底相当脆弱,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建立起来,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要保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是很难的,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内部有很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有经济专家指出,我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一个转轨经济的国家。中国这两套问题交织在一起,目前面临着四大难题:收入分配差距中的“绝对贫困化”问题;城乡差距中的“三农”(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地区差距中的中西部地区问题;还有一个就是金融问题。金融体系运行存在的银行坏账问题、证券市场不规范和上市公司质量问题、政府内外债务问题、财政赤字向银行转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就难以处理好,中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就难以提高,中外资银行的双赢格局就难以形成。因此,我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已陷入内忧外患十分脆弱的困难境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在各种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的现实可能性在增大。我们从事金融审计的同志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2.入世后我国金融体制必定发生重大变化,由此会带来金融审计对象的多元化和审计业务的复杂化。一是对银行所有制格局的冲击。国外金融业大部分是私营的,或独资,或股份制。我国则以国有独资金融机构为主,股份制为辅,不允许设立私营金融机构,单个企业、法人不能控股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后,对内也要开放,中资私营金融机构的出现是势在必行,这样,就会形成国有、私营、外资机构三驾马车一起转。二是对银行经营体制的冲击。国外银行是混业经营,可以全方位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即百货公司式经营,而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像一个个专卖店,这样既不能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更不能与外资银行竞争。因此,我国金融业的混合经营势在必行。三是对银行业务的冲击。外资银行走的是金融与产业融合之路,在客户对象上将争取三大类客户:重要公司客户、包括行业性的大企业、跨国公司和有规范民营企业等;重要机构客户,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基金等,再就是个人大户,将小客户拒之门外,对小客户的服务要收费。在经营手段上,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的表外业务,如期货和债权、产权及资产交易、基金管理、并购重组、经纪人清算、项目融资等,从被动放款向主动服务转变,银行帮助企业分析发展前途、资产现状、债务结构、如何实现资产的最佳组合,在这个前提下提出融资建议,整个过程中贷款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中资银行开展的主要是一些如汇票承兑、保函、跟单信用证等传统的表外业务,品种少,档次低,收益差,满足不了客户需求。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利用无追索权应收账款转让贷款办法将爱立信南京公司拉到了旗下,这件震动金融界的“爱立信跳槽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外资银行在经营手段上的巨大差距,这种差距将引发中国金融市场上业务开发和创新的大竞争、大会战。三是对人事管理体制的冲击。罗织一批熟悉中国市场和适应中国文化的本地金融人才,实行“本土化”,将是外资银行的重中之重,中资金融机构的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着很多缺陷,经不住外资机构的争夺,国内人才将不可避免地流失。人才流失,就意味着优质客户的转移,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3%~5%的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将对一家银行的业绩产生直接影响。所有这些冲击,将会使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审计的对象将会多元化,审计业务将会复杂化,与之相应,金融审计必须考虑如何改变以金融机构为单元组织审计的传统办法,将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都纳入审计范围。
3.入世后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必须重新构造,增加了金融审计监督的难度。这主要体现在我国监管和监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与国际接轨的难度加大。一是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各成员国公布有关金融服务的法规及所参加国的有关国际协议,成员国的法规解释必须公开,明确对本国经营者法规的规定,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作出的规定在生效之前必须予以公布,所有的政策法规必须内外统一,公开透明。二是现行法规不能违背WTO精神,违背的要取消。如我国规定外资银行不能到非开放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未经批准不能办理人民币业务等,诸如此类的“未经批准”的限制性规定很多,现在必须清理、取消。政府对金融业的管理必须依法管理,各个部门的规定是无约束力的,而我国金融法律少,部门规章多,这种现状必须改变。目前,我们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大部分是部门规章,往后走,我们对金融业依据哪些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如何与国际接轨,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二、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审计目标的定位
由于上述的变化和冲击,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国家金融审计的目标。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国家审计的大目标,从目前情况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审计机关的审计重点由最初的企业审计转向国家财政资金审计。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国家财政收支和与国有资产管理有关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保证国家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这就是我国审计机关的主要目标。真实、合法和效益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三位一体的。真实是基础,合法是前提,效益是归宿,现在有人把三者理解为相互独立的真实性审计、合法性审计、效益性审计,我认为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近几年,之所以强调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是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突出和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特别强调的,实际上并不否定效益性,单纯的效益性审计是不存在的。二是要调整金融审计的具体目标和审计模式,目前金融审计实际上是两大块:一块是中央银行预算收支审计,一块是国有金融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WTO后金融市场的变化,我国国有金融企业逐步走向股份制,或者私有化,或者由外资机构参股、控股。对金融企业的审计将会像国有企业一样逐步由社会中介组织承担,它们的资产、负债、损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应由市场去评判,国家审计机关应该逐步退出这些审计领域。那么,我们金融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延伸审计和专项审计,将金融企业纳入国家审计范围。因此,金融审计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是两条,第一,保证中央银行等监管机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完整、合法,第二,评价这些部门使用财政资金履行国家金融政策职能的效益性,也就是监管成本问题。监管成本的形成是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中央银行两大监管目标的实现,即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公平和维护公众存款利益。监管成本效益的评价必须涉及到金融企业。按照这个金融审计的目标,我国金融审计的模式应该是以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机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重点,通过对中央银行等的资产负债损益形成过程、金融货币政策的执行过程(包括金融企业落实国家货币政策的情况)及效果进行审计,以延伸审计和业务品种的专题审计的方式,把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商业银行都纳入审计范围,这种模式简单地讲,就是对金融监管当局的再监管,通过评价金融监管成本的效益性,确保金融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完成金融审计目标应采取的审计方法和手段
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转轨经济国家,无论怎样对外开放,这个基本的中国特色是改变不了的。因此,金融审计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审计对策的制定既要依照国家惯例,又要针对本国实际,要把国际惯例与中国特色结合起来。面对WTO后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冲击和变化,面对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风险和问题,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金融审计方法和手段,使我们的金融审计主动适应新形势,能动地服务于改革和发展大局,不至于落后或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转变审计着眼点,提升审计目标层次。要将审计着眼点由单一的、具体事项合规、合法性审计转向审计对象总体的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特别是要把效益性提到重要位置予以关注。过去,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习惯于就事论事,就问题查问题,就问题处理问题。一个项目审下来,有几个像样的问题摆在报告中,就可以了。审计报告缺乏对查出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反映,缺乏由单个问题推断出总体特征,缺乏对审计对象总体真实性和效益性的评价,制约了审计的宏观经济监督作用。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改变。对一个金融机构的审计至少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财政财务收支整体的真实性,要通过查出的具体问题和比较科学的量化指针来评价真实、基本真实或不真实。二是支付能力或者持续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审计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着哪些经营风险,是否有能力维持公众存款的安全性。三是资金使用效益,是否具备盈利能力,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的盈利水平如何。此外,为了提高审计层次,要引入WTO的透明性原则,建立国家审计机关审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将审计结果和查处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利于树立审计权威,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转变审计重点,真正把握金融审计的宏观本质,把对国家基础货币和信贷资产质量的审计作为重点。从中央银行而言,基础货币的投放和回笼,实际上是国家财政资金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基础货币规模受制于国家财政收支状况。我国基础货币的运用主要通过再贷款(包括再贴现)进行,从商业银行而言,借入再贷款和吸收公众存款共同构成其主要资金来源,再通过贷款投放变成信贷资金运动,也就是通常所称的信贷资产,成为社会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因此从财政收支基础货币投放信贷投放、资产质量财政收入,这样一个循环过程直接反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水平,经济与金融相互适应水平,金融与产业相融合的程度。它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作为金融审计,必须揭示和评价这一资金运动过程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金融审计工作的宏观本质。要把握这个宏观本质,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是不良贷款问题,包括老的不良贷款的消化状况和新的不良贷款的生成机制。二是洗钱问题,针对WTO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要特别关注洗钱活动对我国金融体系安全和国家外汇储备以及国有资产完整性的影响。反洗钱,是国家审计机关从事金融审计工作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我国金融意义上的洗钱主要形式有3种:利用非法渠道,如地下钱庄、借用他人或假身份证开立账户洗钱;利用跨境交易中监管空白,如与境外公司签订假进口合同,以信用证付汇进行洗钱;利用现有金融市场借贷方式洗钱,如首先通过向他人借大额钱款,然后用赃款归还债务;再如先将赃款投资于股票市场、娱乐业或房地产项目,从而使赃款披上合法外衣。三是金融工具创新问题,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肯定会掀起金融工具创新的热潮,但是金融创新实际上是政府管制失灵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监管放松的标志,因为创新部分抵消了管制。金融创新会给金融市场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甚至会诱发金融危机。创新又会引起新的管制,监管与反监管的矛盾过程,客观上要求加强审计监督,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监管者滥用监管权力,造成监管的有效性降低,对监管者进行再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3.增强审计的宏观针对性,改进审计项目的组织方法。一是要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目前我们金融审计的方案几年一贯制,编制思想僵化,审计目标和目的与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联系不紧密,太空泛。如人民银行审计年年搞,审计目的都是促进人民银行更好地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但是没有明确审计对象在审计期间执行的是什么货币政策,执行这种货币政策,对人民银行会带来什么变化,有什么要求。审计人员应该去发现哪些问题等。二是要增强审计项目的针对性,如前所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金融审计项目不宜长期以金融机构为单元,搞系统性审计,而应该要抓住经济金融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跨系统、跨地区的审计。如对不良资产进行专项审计,可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全面审计,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相互比较,这样便于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出建议。此外,实行专题审计,还可以填补对外资银行的审计真空。三是要强化审计手段的针对性,要适应金融业务全球化的趋势,金融审计手段也要与国际接轨,在总结我国传统金融审计手段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风险基础审计理论和方法,注重应用分析性复核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同时,还要强化已有审计手段的法律地位,特别是延伸审计调查手段,这种手段对金融审计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是今后运用的一种主要手段,但是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支撑,使我们在运用这个审计手段时,常常遭遇尴尬的境地。
四、注重审计创新,总揽审计全局
[关键词]金融危机:审计:持续经营:舞弊:风险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危害,给企业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当前经营面临许多新的不利因素。在这一经济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要高度重视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的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执业风险管理,防止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
一、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风险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
金融危机影响蔓延到全球经济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审计对象的企业,不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同样不能逃脱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需求的减少和融资难度的加大,会使企业的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发展速度与影响程度均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危机究竟会持续多久以及以何种方式结束尚不得而知,这就给企业未来的经营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对于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显得格外重要,其存在的风险也较金融危机没有爆发时明显加大。
被审计单位在财务、经营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某些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经营风险,这些事项或情况单独或连同其他事项或情况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假设产生重大疑虑。重大疑虑事项是整个持续经营审计证据中重要的判断证据。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获得有关重大疑虑事项的信息,就不可能确认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更不可能对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发表审计意见。在金融危机的现行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企业重大疑虑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方面
(1)到期债务清偿以及债务展期
金融市场疲软带来的融资方面影响。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一一银行,在此次的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据悉,2008年6月以来厂商普遍感到融资环境逐渐恶化。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降低不少。
本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信贷的紧缩,其直接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的加大。如果被审计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未来12个月内有重大的债务到期,则必须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例如检查被审计企业现金流预算等。如果企业有意向对于未来到期债务进行展期,则注册会计师务必取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例如债权人的书面确认,证明展期行为切实可行,在金融危机中,债权人具有收缩银根降低资金风险的倾向,因此很有可能不同意进行展期。
融资困难具体地对企业还会造成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对外的影响,对产品的市场推广、新产品开发、企业的品牌宣传上带来了影响。最近,五谷道场宣布破产了,虽然很大的原因上是由于该企业本身的扩张太快而导致了资不抵债,但是,据行业相关专业人士称,该企业只是需要1亿的资金周转就能转败为胜,可见,融资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其二,对内的影响,对员工的薪资及福利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企业裁员风潮很是旺盛,能否持续经营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大问题。
(2)被审计企业母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如果被审计企业已经存在财务困难,但管理层预期未来母公司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例如借款或增资等)而确保企业可以正常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母公司有意愿并且有能力向被审计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是审计的重点。其中,母公司具备足够的财务支持能力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母公司的经营状况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资金同样紧张,很可能无力像以往年度一样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支持。可以通过审阅母公司财务报表以及与母公司审计师进行沟通等方法,评估母公司提供财务支持的能力。
(3)对外提供重大担保。如果被审计企业存在对外提供重大担保的情况,则注册会计师需要格外关注被担保方的财务状况,特别当担保为连带责任担保时,被担保方财务状况恶化而无力清偿债务时,作为连带方的被审计企业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因素。
(4)出售重要资产。金融危机导致大量企业的生产萎缩,资金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常常会采取出售资产的方式取得资金以渡过难关。
如果被审计企业在财务报表期内或期后存在重大的资产处置事项,则应当评估被处置资产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如果处置资产属于企业正常经营必不可少的设备或技术,则考虑是否可能重新取得替代资产,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被审计企业的持续经营。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也是注册会计师关注的重点。在危机下,企业采取缓解现金流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处置固定资产,因此审计中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关于处置固定资产的计划,并考虑其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影响。
(二)经营方面
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下,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金融危机还将影响受众心理,消费者会控制消费欲望,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同时,也会降低对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持续经营在危机下,产品需求的减少、原材料供应的匮乏以及融资难度的加大无不使企业的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闲难。
(1)收入确认的风险
在危机下,购货方的运营状况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经营失败的风险提高,相应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重要性变得十分突出。
审计师需要特别关注购货方的经营情况,如果购货方已经出现经济困难,或者在销售行为发生的时候已经有证据汪明收回货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则不能确认收入,需要待收到货款或可以证明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时方能进行收入确认。
同时,由于被审计单位对经营业绩的要求,审计师应留心其管理层高估收入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关键词:规范资金管理和运作 沿资金流走势 建立健全 重点审计
在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安全生产、经营、廉政三大主要考核指标均牵涉到电力资金的安全。如何保障供电企业的资金安全、稳定、高效、有序地动作,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本文对供电企业资金安全与审计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规范资金管理和运作,迅速查明存在的经营风险和漏洞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责任制
企业法定代表人是资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资金安全与运作效益负责;企业总会计师协助企业法定代表人管理资金,财务部门是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负责资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上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必须到位。
(二)加强银行帐户和存款的管理,堵塞漏洞,保证资金的安全
银行帐户是企业的资金载体,审计人员可以利用金融系统的支持,对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检查。
(1)核查企业的开户情况,将外部证据与内部证据相核对,采取排除法,过滤出高危情况,进行重点审计。
(2)以企业自查为基础,辅外调协查,先由企业自报银行帐号和资金余额,承诺所报资料真实完整。然后取得金融系统的协助,核算现用名、曾用名的帐号等资料。
(3)对于发现瞒报的帐户,这类帐户极可能是企业自收自支的“小金库”,可以单位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这样的“小金库”对内腐蚀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对外危害企业形象,应立即配合纪检部门清理,严重的要报送司法机关处理。
(4)发现“被遗忘”的帐户,一般是属于改制企业的前身或者企业已经消亡,由于职责不清或不负责任,没有办理销户和转帐手续的帐户及资金,暴露出企业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管理不完善和疏漏的地方,需要及时纠正。
资金清理往往是大规模的,耗时较大,但通过这样的帐户梳理,企业领导可以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及时发现企业内外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和补充相关管理规定,规范资金管理流程,防范和化解资金管理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二、加强资金管理,沿现金流量走势,实施审计
(1)货币资金与各个业务循环均直接相关,不定期突击对资金进行现场盘点,是验证资金安全的好方法,从分析内部管理流程入手,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分析资金去向,询问重点人员,查证重点帐户,关注电费收入,步步跟踪现金流向。
根据“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对所有收现金的收入、营业外收入及其他付现金支出开设“支出户”,形成“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
(2)抓住重点成本审计,保障资金安全。供电企业每年投入资金进行电网改造,如何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是国家、企业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审计,审查工程资料,现场核实工程量,审查施工图纸,工程量签证表、材料消耗表等资料的审查,制止虚列工程,套取资金,集体私分等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电力投资行为的合法、合理、有效。
三、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内控制度,从根本上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
(1)企业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做到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与执行的监督制约程序明确。
(2)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财务管理由以前的事后做帐转向财务会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要形式的控制制度。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确保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经常化效益的不断提高。
(3)实施对资金运动过程的监控。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施经营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监控,包括有计划的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事前控制,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约束;审计意见;创业板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5-0044-07
一、引言
Modigliani 和 Miller(1958)认为在完美资本市场中,公司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对于决策者而言,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无任何差别,二者可以互相代替,因此在完美资本市场中企业不存在融资约束。由于该经典投资理论只能存在于完美市场,使其在现实中缺乏可行性而无法实现。Myers 和 Majluf(1983)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他们认为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其面临的融资约束正相关;完美的资本市场并不存在,外部投资者降低购买风险证券的价格,会致使外部融资成本增加,引起内外部资金的成本差异,这为融资约束提供了理论基础。彭桃英和谭雪(2013)分析得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信息披露和好的审计意见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增量决策信息,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已逐渐成为连接供求双方资金流动的桥梁,有效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其高成长、高营利性成为我国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自2012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创造便利的制度环境,通过减税降费等创造更优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经营风险高、资信能力不足、信息透明度低、抵押物少,使其在外部融资中无法获得投资者青睐,因此,融资困难成为阻碍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物流企业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并日益发展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融资方式和重要融资渠道。供应链金融的兴起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增值效应、传导效应以及优化效应。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为产业供应链成员企业提供全面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业务模式,银行通过考察核心企业自身的信誉和其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的信用弥补,基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商业化交易的前提和保障,从而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高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增强我国市场经济活力、促进中小企业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意见增强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信任程度,通过信号传递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缓解了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约束问题。
审计意见、供应链金融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两种有效方式,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发现关于它们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却未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创设性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2011―2015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这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领域的一个全新视角。同时,本文把审计意见作为衡量信息不对称的指标,探索并证明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的原因之一,揭示了供应链金融是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解决了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路径问题。一方面丰富了审计意见这一研究领域,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供应链金融的学术研究,从而为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分析
Fazzari、Hubbard 和 Petersen(1988)将融资约束定义为公司内外部融资成本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现象。他们提出,现实的资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在融资时内源资金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成本,使企业存在融资约束现象。Bernanke 和 Gertler(1989)认为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由于外部宏观环境的冲击会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并且外部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其潜在的一系列不确定性,导致债权人选择增加企业外部融资成本、提高风险溢价水平,进而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一项针对欧盟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与传统企业相比,高科技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融资约束。Beck等(2005)研究发现,小企业增长速度放缓是由于其面临着较大的融资障碍,并且小企业增长速度变缓受融资障碍影响的程度是大企业的两倍左右。中小企业资产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可抵押品,经营风险较大、管理不规范、信息透明度不高、缺乏信息披露、产权不明晰、竞争力弱都会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处于融资约束困境。
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唐建新和陈冬(2009)在考虑中小企业制度背景的情况下,研究发现无政治关系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而具有政治关系的中小企业并不存在融资约束。郭丽虹和徐晓萍(2012)从企业规模、是否公开上市、是否隶属于企业集团的视角出发得出,与其他类别的企业相比,我国小微型企业、非上市企业、非集团所属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信贷约束。姚耀军和董钢锋(2014)从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结构两个维度进行研究,检验发现银行业结构的变化可以显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未发现金融发展水平显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证据。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着融资约束现象。
【关键词】金融风暴;审计;应对措施;防范策略
十几年前,一场金融危机袭卷了整个亚洲,并且给亚洲很多经济体带来衰退。前几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具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递交破产申请,不仅将美国带入可能的衰退,也将全球金融市场推向一次又一次的动荡。
一、从审计角度看金融风暴的成因
(1)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风险自控机制不强。(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导致决策失灵。(3)企业负债率过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和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扩大了金融风险。(4)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法律法规建设进程加快,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与国际金融立法相比仍有很大差距。(5)金融监管体制的缺陷。目前,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和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权力过大。在金融领域突出表现为各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行政干预。(6)银行资产管理不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没有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
二、审计部门在金融部门监管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的监管力度。作为经济监管机关,审计应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将金融部门的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监管视野,确保金融部门健康安全运行。一是要重点加强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等的质量审计。要突出资产质量审计这一重点,结合常规审计和效益审计,不仅要注意审核反映资产、负债质量数字的真实性,还要注重分析资产质量低下的原因,提出对改善资产质量有价值的建议。二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审计。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的审计单独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对金融部门内控制度进行全面描述和客观评价,并对其存在的漏洞提出改进的建议。三是要加大对金融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特别是要注重对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履行监管职能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金融部门是否履行了应当履行的所有监管职能,履行职能是否遵守有关政策法规,履行职能的效果如何等进行审计。四是要积极进行对金融部门信用审计。要建立健全金融部门信用指标,将金融部门信用情况作为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评估金融部门的信用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2.要加大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的监管力度。合理健康的虚拟经济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有利的影响,起到"剂"的作用,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触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作为经济运行监管部门,审计在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发展的监管上责无旁贷。一是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在制定刺激虚拟经济政策以及控制性政策,防止出现政策过松或过紧。二是要加强对金融部门虚拟经济市场的监管力度,这里最主要的是监管股票市场。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定期了解金融市场虚拟经济的运行状态,促使国家正确引导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
3.要加大对金融部门准确信息披露力度。作为审计机关,有责任将金融部门包括涉及金融企业的准确信息予以披露,供金融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信息使用者服务,供国家宏观政策服务,使其准确判断金融市场运行态势,及时出台政策和具体措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必要的干预,促使金融市场健康稳定。一是高质量的信息是审计部门有效监管的前提。审计部门要提高对金融部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审计质量,通过综合分析,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准确提供高质量、有建设的审计报告,供其科学决策。二是规范的信息披露是审计监管的必要内容。信息对外披露的最大成本在于信息披露所带来的外部效应,特别在经济转轨时期,准确及时披露金融部门的信息,有助于市场稳定,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达到发展的平衡。因此,审计部门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真实地披露金融部门资产状况,彻底改变金融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三、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审计监管策略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审计。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又是衡量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和重视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又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便改进并完善内控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金融机构安全性的具体做法是改革现有稽核体制,逐步建立起集合派驻制度。
2.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并举。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基本走向应该是: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并举的模式。外部审计是完全独立于金融组织和部门之外的专职审计机构,它由政府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组成,行使外部审计监督权;内部审计由相对独立的金融组织内部专职机构组成,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外部审计组织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处于更高层次的监督地位。在外部审计中,政府审计在整个金融监管体系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社会审计是在政府审计的指导下,由政府审计部门授权或在授权范围内接受其他经济组织和法人的委托下独立开展相应的监督工作。
3.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计,化解金融风险。目前相当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着混业经营、管理混乱、违规经营、片面追求资产规模的扩张等现象。因此,潜伏和积累了较大的风险。审计工作在做好银行机构的审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
4.强化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不能只着眼于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及监督,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大量资金由财政供应转为向银行贷款,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差、贷款本金多、呆账居高不下,加上企业欠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高。所以,必须加强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提高企业的效率。
5.加强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的审计监督。在对信贷资产质量审计中,一是要熟悉新的贷款业务的有关政策及具体措施;二是审查银行贷款审批环节和审批程度是否优质高效,是否符合操作规程;三是对信贷资金投向进行审计,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把好信贷资金投放关;四是通过对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方针以及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判断,预测贷款企业的发展前景,及时捕捉贷款风险端倪,防范信贷风险。
6.加强金融审计和其他专业审计的结合,为金融运行创造良好环境。除了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之外,还应结合其他专业审计,如财务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等,这样才能发挥综合监督的职能,形成监督合力,防范金融风险。
综上所述,金融风暴让人们认识到,在过去很多时候,监管和内部控制往往慢了半拍。因此,未来在风险评估、监管及企业内部法规制定方面均有很大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风险,我国应及时调整金融审计工作思路,加大审计调查力度,促进商业银行化解金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综合考虑金融危机影响,通过其他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努力降低或化解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进一步整合金融监管资源,强化监管协调;规范债券市场管理,加快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反洗钱机制,增强打击力度;建立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决策与监督机制;跟踪掌握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动态,做好应对这些投资者可能冲击我国资本市场的准备。
参 考 文 献
一、审计项目
(一)预算执行审计
促进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能,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的投资行为。突出财政支出审计,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水平,提高使用效益。
1、财税审计
坚持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对财政部门税收征管情况、国库预算资金收纳拨付情况进行审计,促进完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税收征管和国库系统预算资金管理。开展财政局预算执行审计、税收征管审计、国库审计3个项目的审计。项目执行科室:财政金融审计科。
2、教育、卫生专项资金审计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体制改革。选择政府投入大、社会影响大的教育、卫生专项资金进行重点审查,分析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检查有无截留、挪用、转移资金等问题。开展对市拨教育专项资金、普教事业费、卫生事业费3个项目的审计。项目执行科室:行政事业审计科。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关注财政拨款数额较大、占财政支出比例较大的*区法院、德外街道办事处等18个单位和部门。审查其预算收支是否真实、完整、合规,以强化预算约束,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促进规范管理。项目执行科室:行政事业审计科、财政金融审计科。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促进完善投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针对政府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公益性工程等公共投资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对涉及拆迁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开展对老年病院跟踪审计、防化团综合业务楼竣工决算审计等6项基建项目审计;及中央警卫局办公及配套用房、陟山门改造2项拆迁资金审计。主要审查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运作管理是否规范;概算是否真实、合规;建设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使用是否合规;竣工决算是否真实等。项目执行科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
(四)企业审计
以真实、合规、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围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加强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重大经营投资决策失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进行审计。开展对*贯通经贸集团、*华利佳合实业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进行审计。项目执行科室:经贸审计科。
(五)经济责任审计(待定)
二、审计调查项目
围绕市、区重点和热点,选择政府关心、公众关注、带有行业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以及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及时发现、揭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发挥审计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再就业资金到位及其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调查
按照市局方案要求的重点内容,对再就业资金到位及其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审计调查。项目执行科室:财政金融审计科。20*年4月开始,9月结束。
(二)综合环保资金审计调查
按照市局方案要求的重点内容,对综合环保资金开展审计调查。项目执行科室:行政事业审计科。20*年4月开始,10月结束。
(三)建设单位招投标审计调查
按照市局方案要求的重点内容,对建设单位招投标开展审计调查。项目执行科室: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科。20*年5月开始,10月结束。
(四)中小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及联合办学情况的审计调查
针对区属中小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及联合办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项目执行科室:行政事业审计科。20*年9月开始,10月结束。
(五)国有企业改制基本情况的审计调查
通过对部分区属企业改制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股份比例、资本结构、资产负债损益,以及税收情况,为完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务,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项目执行科室:经贸审计科。20*年9月开始,11月结束。
(六)对部分国有企业投资情况的审计调查
通过对部分区属企业投资情况的调查,分析投资的规模、投资管理,以及投资效益,为宏观决策提供有效依据。项目执行科室:经贸审计科。20*年9月开始,11月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