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经济纠纷相关法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往往会采用不同的销售手段等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进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额度。当下企业较多都采用的销售手段有促销、低价以及应收账款。其中应收账款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最重要的销售方式。
据国家发改委关于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情况的统计,截止2014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应收账款发生额为71675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8.6%,上升幅度与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2.9%。其中应收账款上升幅度最大的应属山东和广东,上升幅度分别为11.9%、10%。中部地区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发生额为19756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3%,上升幅度下降了5.1%。其中上升幅度较大的是江西和河南,分别为28.2%、24%。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生额为13736亿元,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2%,上升幅度下降了9.1%。其中贵州、甘肃的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21.8%、21.5%。据中国行业研究网统计,截止2014年4月末,2013年已公布年报的2411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共计22214亿元,同比增长15.82%,其中,1702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占比达70.59%。2013年这2411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19%,低于其2013年应收账款增长幅度,上市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也导致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恶化。据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的销售货款难以回收,比率高达37%。其中,有不少国有企业的销售款未回收率高达50%,甚至有的企业更高。目前我国企业平均坏账率是5%-10%,是美国的20倍;平均账款拖欠期为80天,是美国的13倍。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为20%,但企业的呆账、坏账其中有5%-10%都是由应收账款造成的。有的企业的呆账、坏账比率甚至超过了30%。
根据上面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净额居高不下。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的数额相当高,仍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二,账期长。应收账款账期长,企业的销售货款难以回收,这是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账期长也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中呆账、坏账的比例的增加。其三,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方法的欠缺以及监督的不得力。目前不少企业将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目光放在数量的增减上,而忽略了应收账款的成本以及账期。也正是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呈现出净额高以及账期长的局面。使企业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危机,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在未来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易双方在交易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纠纷也层出不穷。然而我国关于解决交易双方经济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还相对落后,导致交易双方在交易前或交易后产生的经济纠纷问题的解决缺乏法律的支持,企业缺乏法律基础,法制观念淡薄,进而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不少企业对于所欠货款的认识不端正,将其视为免费的午餐,加上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因素,导致销货方销售货款难以收回,既不利于销货企业的长期发展,也阻碍了交易双方后期交易的形成。长此以往,加大了销货企业资金运转的难度,进而导致其相互效仿,使各个企业销货款回收难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企业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是市场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原以国家信用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应是企业信用。然而,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较晚,企业信用机制不完善,因而,在企业与企业交易的过程中信用缺失的事件时有发生。销货方在前期交易的过程中对客户的要求全盘接受,而交易一旦形成,企业事前对客户承诺往往难以兑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客户支付货款的积极性,因而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期拉长,销货方为了收回这些销货款,往往会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而对企业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企业销售制度不完善。企业销售是应收账款产生的前提条件,可以说,企业销售与企业应收账款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销售制度的完善与否也直接影响了企业应收账款。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制度并不完善,也对其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造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易合同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制定销售合同,都是建立在《合同法》的基础之上,合同中将交易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但目前有不少企业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关于应收账款的相关事宜的协商,往往是“口头约定”而很少在交易合同中进行明确。一旦交易双方因应收账款事宜产生经济纠纷,双方都难以出具实质证据。影响了交易双方的利益。其次,考核机制尚待完善。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将业绩与工资相互捆绑。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使用各种手段来促成交易,采用应收账款的销售方式成了销售人员重要的销售方式之一。在这种特殊的条件下,企业现下的销售制度对销售人员应收账款的销售方式约束力度不足,进而造成了应收账款净额的持续上升。此外,企业的售后服务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购货方支付货款的积极性,致使货款难以收回。
4.企业内控不严。对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我国《企业财务准则》也有相应的要求,企业对产生的坏账应及时处理或者及时做好处理的准备,可以将坏账进行冲销或转为管理费用等。但在企业实际对应收账款的处理,往往难以做到严格遵守准则来执行,也导致了各种问题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清算不及时,形成账外债权。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往往将目光集中于销售额的提升,而缺乏有效的措施对企业的应收账款加以管理,导致企业形成了一定数额的账外债权,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二,货款催收不力。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催收,往往缺乏专门的催收人员,加上催收账款的工作人员往往态度表现的不积极,使企业货款催收收效甚微。其三,对账频率低。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定期对账的制度,造成了企业对自身所持应收账款的具体情况不明了,对客户影响其支付货款的因素缺乏了解,进而难以采取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措施,加深了货款收回的难度。其四,对坏账的处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处理不及时,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面上仍有一部分坏账,加大了企业对自身应收账款情况的了解难度。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应收账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相对落后,致使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因应收账款相关事宜产生的经济纠纷的处理难以得到法律的支持,因此也导致在相关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形成了更多的问题。目前只有《企业财务准则》中对坏账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然而并不能满足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将应收账款相关事宜的处理方法在法律中予以明确,使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因其形成的相关问题的处理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应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净额加以限定,加大对违约方的处罚力度,以免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存在的漏洞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对相关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2.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孟子有言“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企业的应收账款的产生则是建立在企业信用的基础之上,良好的企业信用能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然而目前企业信用机制建立不完善,在交易的过程中不时有失信、毁约的事件发生,有的企业甚至在交易前对客户的要求一应俱全,事后则不予兑现。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企业信用机制不健全,被相关企业所利用。这不仅阻碍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收回,也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声誉,对企业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笔者认为,要使企业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则加强企业信用机制的建设则刻不容缓。要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应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加强对自身以及客户信用管理的控制和监管,如:建立客户档案、搜集客户相关信息、对客户信用加以评价等。此外在交易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合同以及签订事宜的审查工作,避免合同被不法分子利用,使用文字歧义等方式企图获利,为企业造成潜在的伤害。
3.强化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能使企业有效掌握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关系,便于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企业的损失;并且还能帮助企业提前预警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规避该风险。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起动态的应收账款跟踪体系,了解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账龄等,做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警。其次,将赊销申报制度化,使客户延期付款的应收账款的相关情况得到管控。降低企业坏账发生率降低企业损失。此外还应对应收账款还款期限加以限定,还款期限的长短应适中,过短、过长对企业的发展都不利。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严,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难度。笔者认为要使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到有效的改善,除了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企业信用机制,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外,还应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首先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做到及时查账、对账,对企业产生的坏账及时清算、处理,使企业明晰其自身所持应收账款的真实情况。其次,企业应加大对销货款的催收力度,企业可以建立专业的催收账款的工作小组,专门负责企业应收账款催收环节,对难以回收、账期长的应收账款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上报,与企业内部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做好沟通,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的损失。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相关执业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制度,使企业避免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机动车登记规定》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机动车所有人将机动车作为抵押物抵押的,应当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抵押登记。
车辆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质押人: (以下简称甲方)
质押权人: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甲方以自有(本单位)车辆:
型号:
车牌号:
发动机号:
车架号:
作质物在乙方质押,向乙方借款人民币 元。甲方保证该车辆属本人(本单位)所有,在质押前未将该质物转让、抵押、质押、担保及依法保全等,无任何经济纠纷,如有纠纷甲方愿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条:借款履行期限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第三条:质押借款综合费率按月 % 计算。在乙方发放借款时预扣壹个月综合费用共计 元。其它各月均按月提前预交,借款利率按月 %计算,按月计收,即每月 元,逾期交纳综合费用及利息按借款金额日加收0.5%违约金。超五日甲方未交综合费及利息,乙方有权终止合同按规定处置质物。
第四条:甲方将质物相关品(详见质物清单)交由乙方占管,在质押期间甲方不得将质物及占管品挂失或转让、抵押、质押等权属转移行为。否则甲方承担由此给乙方造成的一切经济损失。
第五条:质押期间质物交由乙方占管。因乙方原因造成质物丢失或损坏,乙方按评估值赔偿。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质物损坏及殃及部分,乙方不负赔偿。
第六条:如果甲方购置的车辆为分期付款车,甲方必须每月按期归还银行贷款,如果不能按期归还贷款发生的一切经济纠纷,甲方承担一切责任。
第七条:甲方保证在合同约定的借款期限内偿还借款,如甲方不能按期偿还借款,甲方同意乙方处置质物或委托当地拍卖行拍卖。乙方处置质物所得款项,除收回借款本金、利息、综合费和可能发生的孳息、违约金以及扣除 处置质物所需费用外,剩余部分退还甲方,不足部分有权向甲方继续追偿。
第八条:甲方承诺声明:本合同质押物一旦发生被乙方处分,甲方无条件、无偿向乙方提供合法有效的过户手续。
第九条:乙方应对甲方提供的证件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损毁。否则补办手续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十条:本合同在甲方还清借款、利息、综合费用后,乙方将甲方提供的质物和证件等返还甲方。本合同自行终止。
第十一条: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关键词】石化企业;合同;困境;突破
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发展,使契约经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式,而合同又是契约经济的主要标志,合同成为当前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手段,基本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都要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现。由于石化企业自身的法律意识较差、合同文本和签订行为不规范、对合同的动态管理不够等,在合同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境亟待解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找到合同困境的突破口,才能实现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合同管理对石化企业的重要性
1、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合同对于企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石化企业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经营企业,对合同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制定较为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合同能够在科学、规范的制度下运行。保证合同的每一步都能顺利进行,及时发现合同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并严格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规范合同流程和实施程序,保证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2、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石化企业会因为合同变更、产品质量、不明确、盲目担保等情况引起经济合同纠纷,对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合同中的各项基本信息知识,在自觉遵守和执行合同的基础上,强化法制观念,对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预测和估计,保证合同的正常行使,减少经济合同纠纷,促进石化企业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能提升石化企业信誉,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石化企业对于合同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合同的内容对石化企业的制约和影响也不断加强,合同对于石化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合同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合同的履约情况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状况,因此,石化企业要注重对合同的管理,注重企业信誉的维护。合同的履行是制定合同的主要目标,在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和措施都要实施到实际行动中,合同才能生效。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履行合同义务,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信誉,阻碍企业的长足发展,加强合同管理,是保证石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石化企业应不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二、当前石化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问题和困境
1、缺乏合同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
当前许多石化企业对于所签订的合同内容了解甚少,甚至还存在着不了解对方的信息、不审查对方的法人营业执照和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也有少数石化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合同管理制度,或是合同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在企业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来保障自身权益,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些企业没有完善的销售人员授权制度,造成销售人员授权不明的现象,从而引起合同纠纷。石化企业自身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有限,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为不利的影响。
2、企业合同文本、条款缺乏规范性
有许多石化企业的合同并没有科学完善的文本制定规范,很多只是以“协议书”和“意向书”等样式作为企业的合同文本,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这种样式的合同在法律上因其概念不同,其法律效力也有很大差别。一些石化企业在制定合同时,合同的相关条款非常简单,只是将意见和职责描述出来,对于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对合同的签订地点也不明确,导致在发生合同纠纷的时候无法找到有效的约定依据。
3、没有完善的合同履行动态管理
石化企业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和相关信息,对其注册资本、履约行为、生产规模等加以审查掌握,还要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对签约、交货、验收和结算等各项要素加以审查,进一步掌握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同时,也不能只注重对方当事人的过去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忽视对合同履行过程的动态管理,这样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经营业绩。在具体的合同履行过程中,许多企业签订的合同,因为对合同的约束条款和内容不明确、职责安排混乱,导致双方当事人推卸责任或逃避义务的现象,造成严重的合同经济纠纷。
4、缺乏对待合同的严肃性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当事人双方在经济和法律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主从关系,双方需要按照“等价有偿交换”的原则进行合同的签订和相关合同履行工作。在实际的合同工作过程中,许多合同当事人双方缺乏对合同的严肃态度,只关注到各自的经济利益,没有遵循合同的等价有偿原则,对合同的相关条款和要求不加重视,最终在造成经济纠纷时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比如在一项工程项目中,一方在合同中承诺会对工程的各项资金予以提供和支持,却在施工过程中拖欠进度款,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减少施工材料和采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等违约行为,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也会导致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石化企业合同管理的困境突破措施
1、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石化企业的合同管理要从完善制度做起,使企业的合同管理有制度可依,能够在相对较为完善的制度管理下运行,才能保障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法律化。合同的管理制度要包括对合同的归口管理、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审查、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项内容(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和备案等)、对合同的示范文本管理、对合同的履行纠纷问题管理、对合同的专用章管理以及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考核管理等内容。石化企业要在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石化企业自身的发展特征,建立和完善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合同管理更有层次、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具体的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能够清楚职责,规范合同程序,促进合同各项流程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对企业的发展作用最大化。
2、强化对合同的审查管理
合同的审查管理是合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合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避免合同经济纠纷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合同的审查管理要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严密性和可行性,具体来说,合同的合法性就是审查双方合同当事人有没有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能力、所签订的合同要与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相符合、合同签订的流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要求等;保证合同的严密性就是要在合同签订时,审查合同的条款完善程度、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合同内的各项条款文字表述是否合理规范等;合同的可行性主要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和合同实行过程中的风险预判等。
3、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和管理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合同签订的主要目的,企业要加强对合同违约行为的监督,实时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解决,避免合同违约行为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对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加以审查和监管,保证合同程序的有效展开并发挥最大作用。
4、注重对合同纠纷的处理
在合同签订后,合同双方当事人需要针对合同内容履行合同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石化企业要清楚法律规定,不断增强对合同纠纷问题的处理能力,出现违约现象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处,保证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利,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石化企业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合同的制约和影响越来越大。合同管理是当前石化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石化企业在自身发展中,面对各种合同管理问题,要找到相关问题的诱因并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使合同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婧.浅议如何加强石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随着法务会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也在不断地凸显。但目前,我国法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着理论框架尚未构建、专业人才缺乏、专家制度仍需改进、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加快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加强法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改进法务会计专家制度,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宣传法务会计。
[关键词]
法务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前景
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法务会计是植根于经济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从产生之初,法务会计就融合了法学、会计、审计等诸多学科内容。随着法务会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在经济社会的影响与价值也在不断地凸显。基于此,从当前法务会计发展的现状出发,探究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法务会计的基本内涵
法务会计在我国的出现是基于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而产生的,其主要是基于相关主体在综合运用会计、法学知识以及相关专业技术,通过调查研究被审查主体财务状况以证明一定法律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处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经济活动的核算、监督的会计知识与协调社会关系的法律知识均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我国法务会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务会计理论框架尚未构建法务会计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系统与科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当前的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中,从宏观上来讲,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法务会计理论的指导思想方面。因为,在法务会计的实际日常操作业务中,抛却相关制度的约束,对法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起到重要的影响及引导作用的就是,法务会计行业的指导思想。但是随着大众对法务会计行业要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法务会计指导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大众的发展需要与需求。因此,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丰富法务会计理论的思想内涵。这种在指导思想层面的提升,其最大的价值是为了给今后的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为扎实和更为科学的思想指导体系。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中,我们在很多领域与行业,已经与欧美的很多国家建立了互动与协作的机制。基于此,如何在维护自身经济指导思想的独立性的同时,探究更多的一致性将是在构建法务会计理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法务会计专业人才缺乏一个缺乏人才,尤其是专业的法务会计人才的社会是很难从根本意义上推动法务会计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发展。同样,在法务会计理论发展层面,相关的人才更是推动其向前推进与发展的重要助燃剂。由于我国在法务会计人才培训机制和企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及培训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法务会计的发展遭遇了重要的人才危机。每年,有大量的专业人才踏入社会,并且走进市场一线,但是,无论是从法务会计的理论储备及实践操作经验等方面都面临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当前,法务会计人才的缺乏是制约法务会计行业稳健发展的重要桎梏。
(三)法务会计专家制度仍需改进我国当前普遍实施的法务会计专家制度,本身带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法务会计专家的选用过程当中,由于选用的主体是企业或委托人本身,因此,企业对于法务会计专家的选择与去留具有很大的决定权。没有一个公平的选拔机制,法务会计专家即使存在其所发挥的市场价值也是大打折扣的。所以,在今后的法务会计专家的制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独立的派出机构和制度是保障其公平性及独立性的关键之所在。只有从源头制度上,确保其独立性的不可撼动,才会在具体的操作中拥有更大的把控。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务会计专家在学历构成和职业分布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虽然有助于公司决策与运营的科学化,但是反过来说,这种专业背景过于集中的分布现象,也限制了法务会计职能应用与发挥范围的多元化。由于在法务会计专家来源渠道层面存在的诸多不足与限制,法务会计专家制度在发挥整体的监管和引导价值时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法务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务会计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抑或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从制度层面进行不断地设计优化与发展。举例来讲,当前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出现的诸多制度层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其中就包括法务会计从业人员的自律,会计行业的监管,会计领域的自查与自我纠正方面制度的缺失。法务会计相关法律制度虽然是从法务会计从业者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但是其在约束和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中的效果应该不可忽视。但是,由于缺乏行政体系的有力支撑,在一些地区和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设立了相关的制度,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及实施阶段却呈现出了很大的被动性。这种流于表面形式的规章与制度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基本效能发挥的主要不利因素。每年经济相关领域依然会有很多法务会计数据及信息造假案例的发生。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完善和健全法务会计相关制度的必要性。
(五)法务会计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当前,涉及法务会计的社会宣传力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法务会计应用水平的提升。一直以来,法务会计在发挥自身应有的职能的进程中,就是基于一些传统的固有观念而影响其正常职能与作用的发挥。例如,在一些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法务会计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当企业在日常的运营中,出现了一些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时,会计行使自身职能的独立性就会由于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制约而难以发挥。同时基于法务会计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一些企业缺乏对法务会计存在意义与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法务会计在企业中应用比较少的主要原因。由于在应用数量上的不足,导致法务会计在企业一线应用的过程当中缺乏必要的保障,也就在客观上影响了企业在面临经济纠纷的时候,借助法务会计来更好地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效果。
三、解决我国法务会计现存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我国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构建从学科建设上,进一步丰富法务会计的学科体系和内涵,使其在理论架构层面可以不断地趋于完善。这一点可以积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法务会计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从而减少我国在法务会计理论层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在推进法务会计理论方面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当前法务会计在民事诉讼等领域的实践一线入手,不断地从实践中进行案例及经验的总结,为法务会计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第一手的材料支持。只有将这种理论发展与实践需求相互统一的发展路线,法务会计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彰显。只有将这两个方面,进行质的提升,在法务会计领域所进行的发展才会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当然,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很多研究人员也会从微观层面对法务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但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讲,法务会计理论构建的不断完善是重要的路径与思路。只有不断地立足于现实的发展需求,其在今后的发展与提升中才会释放出更大的生命力。
(二)加强法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2000年,云南财贸学院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其会计专业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司法会计专业方向”。之后,我国很多地方都开设了法务会计专业。所以,在法务会计今后的发展中,每一个行业的参与者从自身做起,按照行业的职业操守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在执业过程中的言行举止。目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十万,其中,法务会计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随着市场经济需求的不断提升,这一数字也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需要,一方面,国家应该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不断地强化企业中注册会计师制度,为注册会计师职责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作为一个市场,应当增强本身的品牌扶植与科学管理。这种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之间经济层面的关联而影响行业水平的提升。同时,对行业中出现的法务会计师舞弊或者造假的行为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响应和处理。因为,从客观上讲,法务会计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从业人员从自身做起,主动按照行业的操守与准则来要求自己,还应该借助一整套的外部监督和约束机制来引导法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行业自律的实施与强化。
(三)改进法务会计专家制度通过设置法务会计专家协会的方式进行落实。该协会设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从制度和体制上进一步为法务会计专家发挥自己的职权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法务会计专家迅速进入角色。同时,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法务会计专家协会也可以更好地履行对法务会计诉讼支持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在今后的发展中,法务会计专家协会在促进会员单位及组织发展层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一方面,具有较强独立性的法务会计专家机构,可以在行使职权层面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在监管和自身专业化成长等层面也会获得更大的市场助力。
(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我国政策和法律部门,应该借助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方式,从制度上引导法务会计实务及会计日常工作的和谐发展。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一些在制度层面的不足和缺陷,尤其在法务会计监管领域存在的诸多不足和缺陷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法务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企业自身市场运营规模不断向外拓展的当下,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标准上的中西之间的差异,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更深层面和更广范围的发展。只有不断强化制度层面的发展性与先进性,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才会规避由于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发展层面的不足。随着现代市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注册法务会计师从人数规模到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以会计师协会为代表的行业自律组织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阶段,关于行业自律方面的组织在我国还没有通过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来进行确立。当前,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其带有很大程度的行政角色。换句话来讲,在具体的执行中会考虑到行业自律及监管对所在地区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投鼠忌器的行业监管及自律环境下,协会为代表的行业自律组织很难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强化和提升协会对于整个行业发展的引导力与执行力。一方面,行业协会通过确立行业从业者的注册准入制度等层面,为行业从业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行把关。另一方面,协会应该根据当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中出现的诸多违反行业职业道德操守和从业规范的行为进行纠正与惩处。当发现违反相关从业规定的会计信息造假的个体或者组织时,应该按照行业规定对其从业资质进行取缔。
(五)在全社会范围内努力宣传法务会计当前,法务会计在具体的应用领域还存在着认知程度不高的问题。其中包括企业及个人的认知度。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媒介,通过科学、易懂的表达方式,将法务会计具体内涵与与要求更大范围的进行讲解。例如,在一些地方通过开展法务会计进企业的方式,让更多的企业及社会群体更好地认知法务会计,对其基本的职业内涵及相关的职责进行宣传,进而提高大众对法务会计的认知度。在加大对法务会计宣传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理论化的宣传方式,在宣传的内容及宣传媒介的选择等方面都要进行精心选择,从而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从具体的规章制度层面,对相关企业法务会计的宣传效果进行落实。通过这种宣传,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及个人在经济纠纷中法务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误区。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引导企业利用法务会计更好的保护自己在经济纠纷中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法务会计在经济纠纷中应用价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楠.中国特色法务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构想[J].经济论坛,2011(11)
[2]韩毅.国际法务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J].发展研究,2013(5)
[3]张海燕.关于法务会计的探讨[J].经济问题,2013(4)
关键词:现代企业; 合同管理 ;风险防范;有效措施
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同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避免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尽量减少企业的合同纠纷,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立足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遇摆在了现代企业的面前,同时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内容组成,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经济往来的更加频繁,经营规模小、实力不足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对于从前不规范的合同管理,口头承诺、无效协议等情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合同经济纠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于规模较大,实际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扩大经济实力范围,必须要与国外的企业打交道,针对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往来,应当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区别对待于从前国内经济的往来的传统模式,深入了解国外的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其运作模式和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加强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2.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合同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相互配合,这极大考验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合同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体现,又能起到企业经济效益运行监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企业存在职能清晰,政企分离的特点,对于企业领导阶层来说,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的运作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模式的制定、销售的渠道等核心内容的安排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3.有助于建设我国法制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打开市场的国门,机遇与挑战的全方面涌入,加强行业的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伴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建设法制经济时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要求现代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严格遵守企业法律法规,同时建立自己的责任机制。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信用度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渠道,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完善行业内的规范,维护市场的秩序,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对于不合法的行为能够有效的排查和治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树立良好的信用评价,有助于建设我国法治经济时代。
二、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法制观念单薄。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依旧把关注点放在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了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在面临高额的市场风险中,容易出现合同违约、无效合同等经济纠纷,致使企业受到经济打击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即便有的企业将健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提上日程,但是,在此方面企业没有经验,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作用,直接影响合同管理的质量,企业也只能通过摸索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致使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依旧处于薄弱的环节。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一般只考虑合作对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通常只是一带而过,是否是正规的企业单位,是否拥有较好的信誉等这些都应该是企业管理所应考察的重点,再者,对于合同的签订过程,部分企业通常认为只是一个形式,甚至存在口头承诺等行为,企业合同管理不受企业重视,合同内容存在表述不清晰,责任义务不明确等问题,中一旦出现了不合理现象,企业才匆忙提交合同内容,易引发经济纠纷,达不到合同应该发挥的实效作用。同时,各部门间的合作不协调,缺乏领导,工作效率低下,监管力度不够深入也使得企业管理取得不到良好的效果。3.法律保护不完善。对于既定发生的经济纠纷,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通常采取申请仲裁等法律途径以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合同管理上的疏忽,对仲裁机构提供不了太多有效的证据,致使仲裁机关搜集证据困难,维权之路缓慢,是企业承受经济损失,即便维护了企业而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成本的损耗,依然弥补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而企业通常在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时,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会选择私下里解决纠纷,这无疑使合同管理徒有其名,造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1.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在企业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之前,要重视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要对其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评价等方面做好全面详尽的调查,并作出科学的分析,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使企业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在企业与其他合作对象进行经济交往中,不能只单纯的把合同的签订作为一种文书,而是应当视为一种硬性的指标,要求合作伙伴做到合同上的规定,同时,约束自身做到合理的经营。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将企业所可预见性的风险降到最低,也是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2.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法律性漏洞,要做的及时有效的排查,对于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要做到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合同中是否存在模糊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是对既定受到损害的企业,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从制定生产计划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因此明确合同中的内容,排查一切存在的风险,是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保障。3.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我国目前针对于现代企业没有真实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个人的信用往往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上的作为来体现的,这不利于行业的透明和规范,建立有效真实的信用评价体系,严厉打击信用欺诈行为。信用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自身的约束,也是规范行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合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得到统一的管理,并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共享经验,促进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结语
终上所述,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合同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而是具有强制性、约束性、连续性的一种法律性文件。只有适应市场多变环境的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这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实力,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遇到的风险,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逐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志勇,钟南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07):217-219.
[2]唐瑜.浅谈工程合同管理——公司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01(03):573-574.
[3]许自豪.浅谈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1(04):44.
关键词:建筑工程; 合同管理; 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是建筑资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合同归属于经济合同的一种。建筑工程合同的具体内容是由发包单位和承包企业二者拟定的建设项目目标及目标相关环节,也是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进而顺利完成协商好的建筑工程项目。
在建筑工程合同中,作为订立合同当事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标准行为准则,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三者有机结合,也是工程建设中所有经济活动的指向依据。建筑工程合同明确了工程建设中各对象的权利义务,同时为协调工作关系及解决合同纠纷事件提供了依据,以便工程项目建设顺利完成。因此,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使建筑工程合同达到规范化、完善化,有助于工程建设中系统管理,依法运作。同时保证建筑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严格控制工期及各环节的投资,避免风险投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纠纷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项目预期目标。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范围内,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的管理水平。在管理建筑市场方面让工程合同发挥指向作用,适应政府的职能转变,运用各项法律法规及经济手段调节并管理市场。此外建筑市场需遵循经济市场内在规律,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筑合同管理制度。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部分就是工程合同管理。强化合同管理是有效项目管理的前提。只有签订了建筑承发包合约责任书才能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因此合同管理本身就标志着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质量、工期及工程费用,一旦忽略合同管理,人事管理、工作沟通及风险投资等综合管理都无从说起。只有贯穿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能统筹调控确保建筑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建设目标及任务按时完成。
(三)使各建筑主体行为规范化与强化合同管理密不可分。在建筑工程合同中明确了各主体行为的权利与义务,建设主体在工程建设期间必须履行义务,享有所规定的权利,不能超出合同之外。建筑工程合同为处理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如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等,都与建设主体法制知识浅薄和工程合同管理环节薄弱有关。所以提高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势在必行,对于出现的争执纠纷案合同,进行正确处理有利于规范建设主体行为,整顿建筑市场。
(四)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也需要加强合同管理,现阶段,随着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市场已经全面开放,国外建筑企业的发展对我国内部建筑市场造成了一定冲击,同时我国建筑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发展生存就要顺应国家市场规律、遵循国际惯例,强化自身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二、加强合同管理及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在建筑工程合同的文本格式上,要注重其文本拟定于分析,尽量选用合同范文本。对外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统一使用建设部示范文本并填写详实。依据相关法律内容精选,指定符合本公司范文本的文本形式,即根据工程需要采用一种业主既易接受又能实现承包方目的的方法。纵观过去的实际案例中,因文本格式不同的合同产生的经济纠纷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应该选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这样可以防止合同出现漏项、缺项的现象,对于行政管理机关核实合同监督也十分有利,为仲裁机构、人民法院裁决纠纷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进而维护双方合法利益。
(二)建立健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并善加利用。合同管理方方面面细节涉及较多,从双方洽谈、合同草拟、评审、签订下达、到交底、责任分配、履行跟踪、合同变更、终止、解除等,因此合同管理需要规范化、系统化,每一个细节都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建筑工程合同要不定期管理。因为在建筑工程中合同内容需要不断修正,变更频繁,一旦合同变更大就会产生索赔纠纷,所以合同签订后需要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管理,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索赔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损失者一般会根据法律和工程合同给予施工索赔,作为建筑方企业,利用该制度可以维护企业本身的正当权益,减少损失,提高企业利润;完善的施工索赔制度可以减少或避免工程项目的风险,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空间;在业主索赔方面,施工索赔为建筑企业对业主索赔提供了一定负率依据,双方协商、解决经济纠纷问题都可以据此合理解决;以工程合同为依据进行工程索赔,用事实说话,证据充分,索赔证据一般有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及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有效信息等。
(2)重视现场签证。按照合同进行支付时要防止过早或过量签证,若合同变更需要补充协议时要谨慎严格,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签证,相互约束。设计变更与施工图错误要仔细分析,现场签证不能原图纸重复签证,只能签证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对于已经购过的材料一定要标明名称、型号、规格、日期等详细情况。
(3)建筑工程清单规范与定额相关规定要严格执行,若定额没有规定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参考其它相似类别定额或做出一定补偿。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规避合同风险问题,所以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应该重视项目合同,作为合同管理人员,应该熟悉合同,认清合同细节,了解相关合同法律法规,才能真正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泽民. 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 四川建筑. 2005(02)
[2] 宋宗宇,郭金虎,刘树利. 建设工程合同标准文本国际实践及借鉴[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5(01)
【关键词】差错;纠纷;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704-01
俗话说:“三分治疗,十分护理,”在病人就医整个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占了极其重要地位,为了防范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们应做好下面几点工作:
1.认真学习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1.1 护理工作是一门细致、严谨的工作,护理人员必须学习,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抢救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工作也是一门技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才能及时、准确、高效完成本职工作。
1.2 掌握各班工作质量标准,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2.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2.1 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各项工作流程,如:一般住院病员工作流程、危重抢救病员工作流程等等,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随机应变。
2.2 护理人员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危重抢救病员、特殊人物、三无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各种登记要及时准确,项目填写完整,做到有据可依,避免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
3.加强医德医风,提高服务意识
3.1 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急病员所急,想病员所想,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医德观念,执行医嘱时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良好的医疗品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能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有效防止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3.2 护理人员要是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亲切和蔼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能缓解医患矛盾,保障了医疗安全,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4.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做好患者解释工作
4.1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联络医护情感、护患情感、护护情感的细节,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1],有效的护患沟通,更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病员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能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
4.2 在每一项护理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履行告知义务,对于患者的疑问尽量使用浅显易懂语言进行耐心的解释,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取得患者的同意及配合,避免因解释工作不到位而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5.注重细节质量
5.1 合理收费。在医疗纠纷中,由收费原因造成的占一定比例,因此,应做到合理收费,实事求是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
5.2 加强安全管理。为病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避免因地面湿滑、灯光昏暗、病区人流量大等不安全因素为病员造成意外伤害。
5.3 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娴熟的护理操作能有效的避免因技能不熟练导致患者不满意,特别是在静脉穿刺时,尽可能确保一次性操作成功,如操作失败时积极向患者说道歉,取得谅解。
5.4 加强病房巡视。按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及时进行病房巡视,主动为患者更换液体,不要因忙于书写护理病历记录等而让患者等待过长时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6.掌握发生护理缺陷应急处理流程,制定不良文件应急预案
发生护理缺陷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并观察是否对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报告科护士长,必要时由科领导出面解释,一周内在护士会上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按规定对当事人作相应处理。发生纠纷等不良事件,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积极与病人沟通调解,遇有较大纠纷时,上报护理部、院办公室。科内进行讨论,定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科室由护士长组织数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将护理缺陷和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7.总结
护理纠纷及差错的防范不仅依赖于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应急处理流程,更重要的是依靠于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操作水平、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