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健康市场前景

医疗健康市场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3 14:46: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健康市场前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疗健康市场前景

篇(1)

职务:广药集团董事长

领域:制药

事件:进军医疗器械领域

作为带领广药集团走出低谷、重回荣耀的商业奇才,2014年,李楚源再次带领广药走进另一个新兴而又陌生的产业。

2014年10月,李楚源与2006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探讨了医疗器械等健康产业的前景。广药集团拟进军包括开发可穿戴式和可植入式医疗设备。

在李楚源看来,目前广药集团虽然有医疗器械类产品,但一来这些产品分散在集团下的各个企业,二来产品的数量还比较少。“广药拥有两千多个药品批文,但医疗器械的批文却只有十几二十个,仅占1%。”李楚源希望,在广药集团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将加大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的发展力度,成立一个新公司,专门做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方面的产品。

这也许是李楚源带领广药集团的又一次创业。从李楚源临危受命广药集团的前身原白云山中药厂党委书记以来,“变则通,不变则亡”,不墨守陈规、时刻把握世界技术的潮流,似乎成为李楚源带给这个百年品牌的最大变化。

此次,李楚源显然希望将广药带入一个更新的领域――百年药企开始触“电”。

可穿戴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的创新技术,主要探索和创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进用户衣服或配件的设备的科学技术。可穿戴健康设备是把可穿戴技术应用于健康领域,对用于身体情况的检测、运动数据的统计及健康状况的改善的设备的统称。

据ABI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大约有3000万的无线可穿戴式健康传感器应用在医疗电子领域,比2011年增长了37%。同时,2012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达到4.2亿元,预计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移动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目前,谷歌、苹果、微软、索尼、奥林巴斯、摩托罗拉等诸多科技公司已成为这个全新领域的主力。在国内,华为、小米已成立专门事业部准备发力可穿戴医疗领域。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几乎成为了诸多电子、IT企业的角力场。而进入这个领域的制药企业还鲜有所见。

篇(2)

[关键词]前景;预测分析;健康产业;政策解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9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1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健康是促进人民群众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并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疾病为主,完善国民健康的政策。2012年8月公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为止,主要健康及其相关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包括“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等目标。同时,该文件还强调,要以“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着力解决长期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及相关健康问题。

1 大健康产业前景分析

纵观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健康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为高速的增长,同时,产业融合、产业形态交织,将会为未来5到10年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未来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是:一是产品形态的多样化、多元化,传统的健康产业仅仅是给病患提供诊疗、护理服务等服务,而未来的健康产业不仅限于此,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新兴的产业形态正在不断变化,养老、保健和中高端医疗器械等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业界形态在国内已初见雏形,并且聚集了足够强而大的产业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三是新一代技术的出现会推动国内大健康产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升级产业及产品形态。新一代技术未来会成为大健康产业重要的动力,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很多医疗健康机构非常关心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互联网技术能提供实施智能安防,对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重要区域实施监控自动化。养老(服务)是未来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但养老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建养老机构场所,而是应当用新技术去构建虚拟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远程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穿戴技术的应用能提供更加多的功能性产品,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老人幸福感。生物医药是健康产业最关注的,目前投资最多的产业。穿戴技术能通过对预防和观察的对象进行实时、分布、移动式的监护,极大提高数据和信息采集的效率和精度。通过云计算来集成不同地区的特定数据,并加以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提高模型的效率,从而提高研发的速度,非常有助于生物医药的发展。

2 未来3~5年医疗健康市场走势分析

第一个趋势,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在全球的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并且重要性越来越强。在过去3~5年间,中国医疗健康市场可能只占全球市场不到2%的份额。过去的10年,以中国为主的“金砖四国”新兴市场,对全球医疗健康市场绝对值的贡献只有6%,截止到2008 年,“金砖四国”新兴市场的贡献达了近30%。预测在未来数年内,以中国为首的“金砖四国”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仍然将以高速度增长,并且这样的增长率会增加相应的商机。

第二个趋势,中国成为全球医药、医械研发基地之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有很多在美国工作的中国健康产品制药专家开始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医药研发中心会慢慢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中国就会成为与美国、欧洲研发并列的基地。

3 未来3年大健康产业市场预测分析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把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提升到“有效扩大就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的层面,显示了大健康产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而在美国,健康服务是美国第一大产业,截止到2009年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6%。我国的健康产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刚刚起步,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随着全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对市场放宽和相关支撑产业的培育,将有效快速的推动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可见健康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前景非常广阔,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虽然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约着健康产业健康发展的因素: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行政主体不到位,部门监管不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影响国人科学地接受现代医疗保健产品和服务,市场理性对待意识有待强化;医疗技术基础薄弱,产业个性化服务不足。大健康产业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问题,逐个突破,稳步发展。

4 结 语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热点,继蒸汽机引发“机械化时代”以及后来的“电气化时代”“计算机时代”和“信息网络时代”之后,当前已经到来是“健康保健时代”,而健康产业也将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在整个健康产业遇到前所未有发展契机的背景下,产业出现了重要的转折点:一是大健康产业开始逐渐形成闭环,并且其商业模式开始凸显――整个行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发展转变;二是以移动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产业的各个环节,支撑了上述两个方向上的转变,在服务健康行业的同时,壮大了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琳琳,刘远立.积极发展健康产业:中国的机遇与选择[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8(3).

篇(3)

《保险中介》:您如何看待我国养老社区的这种养老模式?

刘冬姣: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421”型家庭、“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养老负担加剧,让赡养者疲惫不堪;随着老龄人口的膨胀,机构养老也不能满足众多老龄人口的需求;社区居家养老配套设施滞后,不能高效、全面满足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需求。

而养老社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三种基本养老模式的不足,缓解供给不足的养老市场,更有助于弥补传统养老模式的缺陷,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水平,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

《保险中介》:对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建设这一市场现象,您如何评价?

刘冬姣:2008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保险企业投资医疗、养老实体。2010年9月保监会发文允许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随着国家政策对保险资金运用的放开,保险资金开始瞄准养老地产、看好养老社区建设。

从保险公司产业链来看,养老社区向上可衔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护理保险等产品,寿险公司在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现有产品。同时,养老社区可带动下游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大学等产业,能够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寿险产业链,使关联产业整合互动,相互推进。

寿险公司上游的稳步经营为养老社区提供资金和客户来源;下游养老社区的稳健运营有利于上游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为寿险产品设计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精算数据,如此循环,保证了养老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保险公司投资养老社区,可以将寿险产业链延长20-30年。

《保险中介》:投资养老社区对险企还有哪些影响?

刘冬姣:不仅如此,寿险公司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对于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可以采取反向抵押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退休老人盘活存量资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支付能力,增加客户来源,支持以房养老,进而提升养老社区持续经营能力。

与此同时,在养老社区的运营过程中,通过日常与老人的交流,保险公司能有针对性地收集大量有潜在购买能力的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服务需求,这些宝贵的信息能为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

总之,寿险公司参与养老社区建设,能够掌握和控制从源头到下游的每一步经营活动的过程,不断修改与完善保险产品,不断挖掘新的客户群,推进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的发展,最终使得养老社区健康有序的运营。

《保险中介》:您觉得险企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市场前景如何?

刘冬姣: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民政部2011年6月16日的《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8.9%。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3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然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仅10.1万个,床位349.6万张,每千人口平均拥有社会服务机构床位只有2.61张,仅供收养274.7万人。很明显,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为投资养老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保险中介》:当前险企投资养老社区存在哪些问题呢?

刘冬姣:对于我国的养老产业支持政策,目前仍然停留在研究阶段,政策缺乏使得养老地产从拿地到开发都处于摸索期。由于养老地产回收期长,一方面,加大了投资开发的风险,市场前景也不容易预测;另一方面,由于养老地产开发周期长加之所需要的资本大,在当前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很难去的银行的融资。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阻挡了一些有意愿参与养老社区建设的保险公司。

此外,养老社区在我国刚刚起步,对于养老社区的投资门槛及过程监管都还不健全,一些有实力的寿险公司还处于观望状态。与此同时,在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不排除一些公司打着兴建养老社区的幌子实质上进行圈地从事纯商业地产,因为这些少数投机商的存在,扰乱了养老产业的秩序,使得真正想进军养老地产行业企业拿地和审批更加困难。

《保险中介》:鉴于此,监管层在出台险企投资养老社区相关政策时应注意些什么?

刘冬姣:目前,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国家对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配套和物业服务等尚无统一标准。与此同时,保险资金进入养老社区建设,涉及金融创新、投资、保险与养老等多个产业链的整合。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寿险公司也应充分利用目前投资养老社区的有利政策环境,找准时机投资。

一方面,政府尽快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范养老社区建设。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政府对养老地产的规划、引导、鼓励与监管,抓住机遇,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出台养老社区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明确界定养老社区的功能与建设标准,规范养老社区的选址、建筑设计、社区布局、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完善保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市场的环境。

另一方面,养老地产与普通的商业用地产相比比较特殊,虽然其也是商业化运作,但若拿地成本和普通地产一样,大大提高了养老社区的成本,加之养老社区回收期长,大多在10年以上,对于开发商来讲,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针对养老地产的土地支持政策,如拿地优惠,加以清晰的政策引导。

《保险中介》:对有意投资养老社区的险企,您有何建议?

刘冬姣:个人认为险企有三个方面要努力:第一是加大养老社区的宣传力度。在建设养老社区的前期,通过媒体广告、平面广告等多种渠道加以宣传和讲解;并可通过沙盘等模型向老人们介绍养老社区与普通住宅在建筑构件以及小区设施上的差别;在养老社区建成后,可以采取与普通楼盘一样的营销措施,可带领老人实地考察。

第二是充分利用交叉销售,“险社”联动。养老社区是寿险公司产业链的产物,位于产业链下游,对于寿险公司来说,有不同的保险产品,员工在进行寿险产品营销时,可以交叉销售养老社区,一方面收集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大众对养老社区的要求和需求;同时,对于有意向入住养老社区的老人来说,也可以像其讲解其他寿险产品,将老人的家人朋友视为潜在的购买客户。

第三是注重养老社区优质服务的持续性。养老社区在构建过程以及经营过程中,必须兑现并持续保证提供配套的优质的软硬件设施,切实满足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只有提供持续的优质服务,才能促使养老社区长远发展,展现养老社区的独特价值,更能提高大众对养老社区以及寿险公司的认知度,完善养老社区建设。

篇(4)

当前,传统医疗行业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在发达国家,医疗支出在政府财政中的负担日益加重,而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造成的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顽疾。实现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过去一年,削减预算和如何增效节支构成了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的主旋律。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英国医疗卫生行业正在努力寻求更低成本的方案来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服务。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移动应用程序在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创新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能够大大改善医疗护理质量并降低成本。有关专家指出,移动医疗的应用或将为英国医疗卫生服务带来革命性变化。

近年来,向病人传递医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数量的增长,病人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沟通的渠道日益增多,患者有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回顾NHS Direct服务方式的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趋势,从最初的电话服务到强大的网上服务,而近期NHS又不计预算削减的计划而推出了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该程序的推出将可以确保NHS能够与使用任何移动设备或渠道的用户保持连接。移动电话和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移动医疗拥有广阔市场前景

在英国,移动医疗战略显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NHS Direct近期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使用移动设备对网站进行访问的移动用户由过去一年的每月3000人增至155000人。移动设备已经以极快的速度成为消费者的必需品,并为医患双方都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从这一点来看,目前医疗服务提供者尚没有张开双臂迎接移动医疗战略的现实令人感到惊讶。

近期,NHS Direct的首席运营官Ronnette Lucraft女士就NHS引进移动应用程序的必要性做了公开发言,表示快捷、方便以及易于患者访问是主要原因。同时移动应用程序为公共场所中在某些敏感问题上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了自由裁量权。以上因素解释了移动应用程序目前正在医疗领域得以推广的原因,但它们还不能完全揭示出医疗服务提供者将会如何受益于移动医疗战略。

移动医疗显著促进成本节约

从根本上说,医疗服务提供者采用移动应用程序的关键诱因是节约成本。每个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战略核心都在于如何不断以更低的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当患者在需要帮助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有效自我支持,服务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将移动应用程序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将有助于优化信息服务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减少人员拜访,最终可以降低组织资源的负担。

据E-Health Insider 2011年6月的报道,过去一年NHS Direct通过降低对医疗专业人士的不恰当的访问大约为NHS增值4400万英镑。但是,呼叫中心的成本仍然非常昂贵,NHS的每一个电话将花费英国纳税人多少钱多年以来一直有不同的计算数字,最高达到每个电话25英镑,这几乎等同于直接访问一个家庭医生(GP)的费用。因此,尽管NHS Direct已经为NHS节约了大量资金,但如何尽量减少病人的电话仍然是医疗服务提供者所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而移动应用程序在有效降低电话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因素对NHS Direct实施其移动应用程序计划无疑起到了推进作用。而程序后第一个星期便成为iTune store免费软件列表中下载最多的软件,这一成功也表明医疗应用程序符合英国广大人口的强大需求。

医疗服务提供者通过移动应用程序降低成本的另一项显著优势是自动提醒功能。以失约为例,早在2005年Sunday Telegraph就曾报道,每年由于失约造成的NHS成本消耗高达5.75亿英镑。通过移动应用程序的自动提醒功能,将可以提高效率并有效降低成本,这将为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移动医疗战略增值。

战略计划必须符合未来需求

虽然在移动应用程序上的投资可以立即降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成本,但移动医疗战略的核心价值更在于它为长期业务结构带来的收益。这是因为移动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预防保健知识、鼓励自救,并提供诊断信息以减少呼叫中心的业务量。从长远来看,移动应用程序和移动医疗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患者改变医疗保健的观念,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因此可以减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负担,支持成本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避免落入观念上的陷阱,不能简单的认为移动医疗战略仅仅是某个单一移动平台上一个移动应用程序的一次性。无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共组织都有可能走入某种误区,采用只需配合一台设备的移动战略,而限制其与iPhone应用程序组合的投资――考略到移动通信市场中制造商、运营商等等日益分散的状态,这样做意味着很大风险。虽然最初看来,为某一单一设备开发一个单一的程序似乎是一个更为便宜的选择,但这其实是一种短视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无法适应当前的需求,不能满足使用各种移动设备的所有患者。目前移动和便携设备领域的种类繁多的产品结构意味着不同爱好的患者分布于多种不同移动平台上,其访问医疗健康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服务提供者无法猜测出在未来某一时刻哪条渠道将很快成为流行趋势。这种现实情况要求医疗服务提供者必须能建设一个灵活的、无所不包的移动战略,否则就意味着失败。

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应运而生

篇(5)

我们认为公司股价在过去的一年表现较差,估值处于医药行业最低水平(除原料药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闽发证券破产质押股份进入市场流通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被质押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解除质押时间的不确定性,这就形成了公司股价的“紧箍咒”。如今这一不确定性已逐渐明确,短期来看这部分股权过户后,由于总量较大且债权人较为分散对股价将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是中长期来看由于股价“紧箍咒”的解除,公司的估值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降压零号增长确定

降压零号上市30多年来凭借突出的性价比,在海内赢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该品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批文共有两个,另一家为上海黄河制药有限公司,该公司至今未有该产品上市。因此可以认为降压零号是基本药物独家品种。

2004年宣布的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为1.6亿人。目前降压零号在全国有500多万人使用。随着医改的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降压零号的使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

我们保守预计降压零号未来两年有望取得25-30%的增长。 健康知识-疾病资讯-性病治疗防备-关爱健康-关爱生命

大输液包装升级加速进行

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集中度将加速提升,龙头企业将浴火重生。在大输液行业包装材料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小型的输液企业由于跟不上产业升级的步伐而逐渐被淘汰,大输液行业集中度得到提高。输液生产企业由高峰时期的五百家左右降低到现在的叁佰多家。目前,年产能超过5000万瓶(袋)的输液企业也只有20余家。我们认为大输液行业的洗牌将会加速,龙头企业虽然也将经历利润水平降低的苦痛,但是大战之后小企业的淘汰将会为大输液行业迎来新生。

公司大输液包装结构的升级加速进行。前三季度塑瓶增长25%,塑袋增长28%,玻瓶下降10%。玻瓶销售支出3亿元、软袋2.2亿元、塑瓶4亿元。公司走在大输液行业产品包装结构升级的前沿。

塑瓶大输液目前存在降价压力。前三季度塑瓶毛利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塑瓶的生产成本已经低于玻瓶而价格仍远高于玻瓶。包装结构的转型仍有利于提升公司大输液的盈利能力。

公司大输液业务扩张迅速。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布局,东北有在建的辽宁新民大输液基地,华北有北京大输液生产基地,西北有陕西西京双鹤大输液基地,华东有安徽双鹤大输液基地,华中有湖北的滨湖双鹤大输液基地,华南有新收编的佛山双鹤大输液基地。各大输液项目达产后年产能将达10亿瓶(袋)。09年新增大输液产能1.85亿瓶(袋)。10年辽宁新民8000万的塑瓶项目将投产,滨湖双鹤的塑瓶生产线也将投产。

公司在大输液行业的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公司在大输液的竞争中将胜出,未来将会成为大输液行业的寡头之一。

降糖药仍是公司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增长迅猛。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每年增长120万人。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直接导致糖尿病药物市场容量的扩大。

公司的降糖药主打产品为糖适平,属于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格列喹酮”。2007年格列喹酮占据了磺脲类口服降糖药18.20%的市场份额。公司的糖适平几乎垄断了格列喹酮的市场,占据了格列喹酮市场95%的份额。该产品近年来增长相对缓慢,2008年的销售支出仍旧维持在2亿元左右的水平,保持个位数的增长。

除糖适平外公司目前在降糖药领域主要还有两个产品,卜可(二甲双胍缓释片)和吡格列酮片。缓释二甲双胍片与糖适平合用可以形成协同作用增强降糖效果。吡格列酮是噻唑烷二酮类口服降糖药,是近年来新上市的一类产品,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是目前降糖药中的热点品种。

近期,公司与韩国LG生命签署具有排他性的授权经营代号为LC15-0444(DPP-Ⅳ抑制剂)的产品合作意向书。该产品已经完成二期临床,预计2013年可以上市,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认为公司在降糖药领域拥有丰厚而合理的产品组合,并且糖适平已经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一旦公司在降糖药领域的销售取突破,该领域取得放量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新产品带来生气

公司的一君、盈源、儿泻康贴膜等新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新产品匹伐他汀发展空间巨大。前三季度一君同比增长400%,支出规模达到2000万元;儿泻康贴膜同比增长55%,支出规模达到800万元;盈源同比增长74%,支出规模达到2900万元。

匹伐他汀未来市场前景广阔。该产品属于第三代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国际临床应用中降血脂效果最好的他汀类药物,具有高效、安全、不与其他常规药物竞争代谢等特点,被誉为“超级他汀”,其原研药于03年在日本上市,双鹤于08年11月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获得原料药和制剂生产批文的制药企业。该产品目前处于市场导入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健康资料网 省略

篇(6)

问: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绿神胶囊的开发上市,是否标志着公司向新的市场领域迈开了开拓步伐?它的意义有哪些?

答: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是我们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之一。开发“绿神”是我们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调整产品结构的动作之一。我们是有60多年生产历史的老化工企业,市场竞争使我们懂得不能囿于化工,而必须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尤其是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系列产品。“绿神”开发上市,开拓了我们新的市场空间,也从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给我们注入了新鲜血液。

问:现在的保健品可谓是五花八门,市场基本趋于饱和状态,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电化集团和红绿生源公司为什么还要开展保健品,而且开发以叶绿素为主要功效的成份的医药保健品?

答:一方面,我公司有多年生产叶绿素的实践,其产品叶绿素铜钠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供应国内市场,如一些饮料、罐头、口香糖等及一些食品添加剂,并作为一种天然的保健品出口,在国外深受欢迎。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叶绿素开发应用的新领域。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追求生活质量和身体保健的意识也不断增强,社会医疗制度改革的突破,又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健防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发“绿神胶囊”,正是我们鉴于为大众健康做点实事的目的,也体现了公司“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经营理念。

问:“绿神”的出生是企业与科技界联合合作的结果。据说,它目前的功能潜力到底有多大还未能被医药界所了解,您能否简单谈谈它的开发过程?

答:科学研究发现叶绿素对人体有卓越的保健作用。而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德余教授对叶绿素作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和许多宝贵的科研成果。与他相识接触后,我们不谋而合,决定优势互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开发过程中,许教授和我们公司许多员工亲自实践,结果表明,“绿神”除了有独特的保肝护肝、抗御细胞突变功能外,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保健功能,潜力很大,现在正在加紧研究。

问:“绿神”上市,您对它的市场前景是怎么看的?如果市场看好,公司是否会考虑它成为今后的支柱产业或发展方向?

答:一个新产品要被广大群众接受,自然要有个过程,根本在功效,关键在宣传。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了“绿神”,市场已从杭州拓展至周边地市,从省内走向了省外。由于人们更多对叶绿素怀有着朴实的感情,现在一旦了解其独特的医药保健功能后,势必很快被接受。因此,“绿神”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此,我们具有充分的信心。

问:“绿神”上市以后,为什么又继续推出“红乐”、“绿威”?

答案:“绿神”上市以来,被市场和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据浙江大学的调查,该产品口碑很好,顾客信任度很高。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我们推出了与“绿神”不同功能的“红乐”、“绿威”,这两只新品是我公司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魏克民教授合作研究开发的,科技含量高,也同样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欢迎。

篇(7)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资金更是有着巨大的需求,充裕的资金投入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目前,河北省养老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财政拨款、社会捐助和单位自筹是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金融渠道融通的资金非常少,仅限于少量的银行贷款。这种以政府投资为主,金融市场融资为辅的融资机制,尽管在养老产业的启动阶段能有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养老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已越来越显示出了其不适应性,财政拨款受到政府有限财力的限制,社会捐助时间长,单位自筹渠道有限,传统的模式不可能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一力承担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虽然政府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但毕竟很难满足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河北省养老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就是资金短缺。根据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高效的产业融资机制创建过程中,财政拨款、自筹资金等融资方式只能发挥辅作用,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机制则依赖于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这是由金融市场独具的融资规模大、速度快、信息广且持续稳定等优点所决定的。总之,要解决河北省养老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融资机制,逐步建立起以财政拨款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融资为核心,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融资机制。

另外,迅速增长的庞大的老年人口群体和随之快速增长的老年人购买力,无疑会促成一个更为广阔的老年消费市场。在这一充满发展前景的新兴市场上,将蕴涵着养老产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孕育着商家们千载难逢的商机。对金融业而言,老年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银行服务的需求、投资理财的需求以及整个养老产业发展的融资、结算和咨询需求都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通过挖掘这些潜力,扩大金融部门的业务范围,优化业务结构,分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金融只有率先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抓住机遇,才能为自己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长久繁荣发展。

二、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思路

对于河北省而言,金融支持养老产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融资,只有率先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才能促成养老产业的规模效益,其次应该注重老年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老年金融产品,具体内容如下:

(一)“倒按揭”模式又称以房养老,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期望余命、房产现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以年金的形式每月给房主一笔固定的钱。一方面,该模式为养老者提供了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它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盈利业务,从而可以吸收资金进入。该模式是一种能有效结合养老与房产因素的养老新途径,也是一种将房产价值提前变现以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新型金融产品。倒按揭的开发和实施,是对养老与金融的结合,也是对二者的创新与发展。它不仅能提高我国的金融创新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养老观念的改革。因此,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我国的倒按揭金融创新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信银行在北京最早实行倒按揭,到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还没有推广开来,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少争议。发展模式的选择、法规的完善以及配套机制的建立健全等问题是我省开发倒按揭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对发展模式进行理性选择后在现有法律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并进一步建立建全倒按揭的配套机制,才能够最终实现倒按揭在我省的开发与推行。

(二)养老产业基金模式该模式以中信信托云南“嘉丽泽国际健康岛”运作模式为原型,首先选择政府引导基金或大型投资机构作为项目的主导方,并且加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提升养老产业整体运作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该模式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开行等机构,由信托、私募等金融投资机构设立,随着运营条件稳定后可以准入少量个人投资者,同时引入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健康产业基金作为养老产业基地的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布局及基地总体规划,医疗健康服务提供商辅助基地管理运营,并逐步引入其他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加入。项目运营后,运营主体整合相应资源,更可以吸引大量消费资金,此模式后续发展空间巨大。

(三)综合融资平台模式通过保险公司、信托业积极参与,建立多渠道融资平台。对于房地产、医疗保健和其他需要长期大量投资的行业要发挥不同金融机构优势,构建多种投资模式。例如股权投资、股权合作、全资投资、发行类REITs投资计划等。商业银行借此机会利用他们的渠道,基金账户托管、客户资源,保险,产品创新等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不仅能扩大行业范围,同时也有利于丰富产品种类,增加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四)建立专业的金融扶持养老产业园随着政府逐步降低社会资金参与养老产业设施建设的门槛,社会力量正逐渐成为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社会资金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发挥我省环京津区位优势,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集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基地和产业群,打造养老产业品牌。吸引养老服务企业入驻,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链。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集团,兴办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的金融支持和专项的产业扶持基金,为夕阳群体打造带有创新金融特色的朝阳产业园区。

(五)开发老年旅游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抓住人口老龄化的机遇,充分重视老年保险消费市场,及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老年人量身打造更多的保险产品,弥补市场的空白。如开发老年旅游保险产品。老年旅游已成为旅游客源市场的一大热点,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当前全国老年旅游者已经占到全部旅游者的30%左右,仅次于中青年旅游者的比例,老年旅游群体已初步形成规模。该类产品在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能促进新型保险产品的研发,丰富保险产品市场,优化保险产品结构,创造保险收益。

三、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养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国内许多省市不断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养老产业市场的发展趋于细分化,产业化。该产业以旺盛的生命力展现出朝阳产业的势头。但是对于河北省而言,供给市场存在较大缺失,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另外为防止不法商家利用法律漏洞牟利,给养老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探索道路需持谨慎态度。河北省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总体而言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存在挑战也面临机遇。在面临广阔市场前景的同时,河北省各市县也存在着经济状况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受到诸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河北省经济状况及人口结构,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可探索公司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研发方向,形成全面、独特、专业的养老产业布局。各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作互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改革背景下探索出一条新兴养老产业化道路。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