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3 14:46: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篇(1)

作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贵州深耕大数据“蓝海”,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荩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基础,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通信服务业为增长点,以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为突破口的发展格局。2016年,全省信息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左右,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通过近几年大数据产业培育,贵州社会各界对数字经济的认识逐渐清晰,对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寻求转型的信心更加坚定。一些地方在互联网医院、数字物流、智能出行、高端智能设备等领域成就不凡,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积聚起充满活力的思想、人才和技术力量,闯出了一条后发赶超的新兴产业道路。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贵州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推动实现历史性新跨越的战略选择,是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方向。未来几年,贵州将以大数据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实施典型项目示范,力争把优质项目提升到全国一流水平。贵州再接再励勇闯“蓝海”,数字经济前景可期。

2月6日公布的《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明确,“发展资源型数字经济,释放数据资源新价值”“发展技术型数字经济,打造信息产业新高地”“发展融合型数字经济,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发展服务型数字经济,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是贵州数字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四型”数字经济,需要在审批以及准入制度改革、法治环境构建、政府服务改善等方面共同发力,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改革创新氛围浓厚的营商环境。数字经济最需要政府秉持开放姿态,勇于接纳新思想、新技术,贵州力促各部门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走出去与引进来渠道畅通,进一步完善了数字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基。

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形成了可观之势。这种“势”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数字经济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出蓬勃生机,基于庞大通信基础设施所提供的硬件与数据支撑,贵阳、贵安新区等地对新技术、新经济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磁场效应”越来越明显。

这种创新发展之“势”,其中一股重要力量,是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决心所推动的赶超气势。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状况依旧滞后的情况下,贵州培育大数据产业以及数字经济,这需要眼光与智慧。省委、省政府推动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要求“始终做到坚定信心、保持清醒、力推创新”,这在增强全省干部群众发展信心与决心的同时,也向外界表达了贵州借力大数据时代机遇谋求跨越发展的强烈愿望。

篇(2)

第一、新闻宣传求质量

提高宣传质量是我们当好喉舌,赢得受众的根本。没有质量就没有收听收视率,就没有广告收益,也没有宣传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导向正确是提高舆论宣传质量的首要前提。对于广电来说,节目导向正确,并且做精做优,宣传质量就有了根本保证。二要贯彻落实“三贴近”。首先是贴近*商贸经济发达的实际,利用现有频道资源,开设商贸频道。设置一档经济新闻、一档经济生活类栏目;其次是贴近群众,继续办好《今晚九点》电视栏目和《百姓关注》广播栏目,为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新闻宣传出新彩。要研究受众心理,以提高视听率为目标,加强节目栏目质量考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的视听宣传效果。四是增强品牌意识,打造频道品牌和栏目品牌。20*年将在人才、技术、标识等方面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广播电视频道的品牌含量,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第二、经营创收求效益

经营创收是广电事业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广电发展的经济基础。一要夯实主业,保持广告创收持续稳步较快增长。明年?创收计划达到4000万元;二要开拓新业,形成多元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数字电视开通二年来,已从20套电视节目增加到现在的80套电视节目和5套广播节目,并且完成了阳光政务与*数字化信息平台的建设。明年?要继续大力推广数字电视,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计划新增用户3000户以上,使之成为新的增长点。三要加强成本核算,增强效益观念。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要有效控制非生产性和消费性开支,加强和严格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资金的利用率。

第三、技术装备求先进

广播电视作为一个高科技的行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武装自己,才能抓住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加快技术装备建设,一要整体规划,分步推进,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水平。加快广播电视节目从采编、制播、发射、传输到储存的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应用,认真组织实施广播数字化直播车购置和演播室的数字化改造等重点项目,构建节目、传输、服务等数字平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水平。二要加强技术培训。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后,要对采编、制播、传输等各类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要求,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节目采制能力、安全播出能力和设备运行维护能力。

第四、管理运作求规范

加强内部管理是当前*广电加快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一要理顺部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二要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程序。积极借鉴吸收兄弟台先进管理经验,加强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管理,加强宣传、技术、经营、财务和行政后勤管理。要分门别类,修订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管理有效。三要细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能。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四要出台广播电视十年发展规划,为广播电视今后发展制订目标。

第五、人才队伍求优化

广播电视要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建立动态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和公平竞争机制,引进高学历、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为广电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战略储备,二要打造人才队伍品牌,重点培养一批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播音主持人才实行高薪重聘。三要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在职培训和岗位考核,鼓励终身学习教育。建立职责分明,层次合理的员工自然晋升通道和激励制度,使广大员工能把实现自我价值与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四要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要从制度上保证干实事,出实绩的人能充分施展才华和抱负,使各类人才有地位、有成就感和荣誉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和制度等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当前,针对*广播电视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要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集中人力,重点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打造强势媒体,做好电视频道包装。电视新闻频道、商贸频道根据频道定位和频道内各栏目定位,做好频道包装和栏目包装,力求精美、大气、贴切,展现*电视的全新形象。

二是培育商贸频道,打响品牌。*最大的特色在于商贸业发达,*广播电视也应根据这一地域特色,重点培育商贸频道。目前商贸频道的筹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我们将在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力争商贸频道成为*广电一大亮点。

三是实施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为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拓展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采用硬盘播出系统,实现两个频道播出数字化。

篇(3)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建立在“我们正处于信息革命”新论断之上的一系列部署的作出,是影响全国甚至全球的大事件,必将使全国乃至全球的信息化发展轨迹与整个发展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要与时俱进地把握信息化发展的着力点。同时,结合对2016年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有关信息的解读,笔者认为信息化发展将有五大新的着力点与新空间。

信息化发展五大新的着力点与新空间

第一,从重点聚焦消费互联网转向重点聚焦产业互联网。前几年,大家也提到产业互联网,但那时产业互联网发展并不快;笔者认为目前与今后才是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最好时机。

第二,从信息化供给侧企业为主导的模式转向供需企业双方合作为主导的模式,从而形成企业供需互动合作的新模式。

第三,从聚焦城市转向聚焦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这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要求。信息化企业仅仅聚焦在城市市区,可扩展的原有市场有限了;信息化的农村需求迅速扩大,城乡一体化的信息化需求可能会快速扩张。

第四,从聚焦零散的客户转向聚焦个体与群体客户并重的民生服务。我们经常说信息化要注意个性化,但是没有想到信息化还要注意群体化,公共服务就是面向群体的服务,信息化的公共服务将大有发展空间。

第五,从只聚焦技术转向聚焦技术创新与改革创新。

从重点聚焦消费互联网转向重点聚焦产业互联网

前两年,“互联网+”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消费”的竞争上,即消费互联网上,浙江最“热闹”的要数阿里巴巴;下一轮则将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产业”与“互联网+实体经济”上,即聚焦在“产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互联网”之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振兴实体经济,这是个重点方向。

消费互联网以个体消费者为客户对象,产业互联网则以企业为客户对象。实体经济互联网以农业企业、工业企业为主要客户对象,智能种植、智能养殖、智能制造将成为热点与主攻方向。

在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专家以及互联网企业大佬都认为,信息化的着力点将转向产业与实体经济互联网。例如,邬贺铨院士认为数字经济的主体就是数字化的工业经济与数字化的农业经济。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经济就是数字化的实体经济。因此,数字经济的主力是企业。马云认为未来属于互联网用得好的企业、地区与国家。从互联网用得好的个人,转向用得好的企业与地区。这其实就是说,产业互联网将决定未来。李彦宏也提出移动(消费)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的观点。他指出,在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没有机会再出现“独角兽”的企业了。他是在提醒大家,要在注重发展产业互联网以及实体经济互联网上多下功夫。

此外,从第三届互联网大会透露的信息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产业互联网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三者结合,它们将成为信息化向各个行业渗透的重要切入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规模将高速扩张。预计至2020年全球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即从2015年的0.14万亿美元将增长到2020年的1.03万亿美元。

从信息化供给侧企业为主导模式转向供需企业双方合作为主导的模式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重视什么呢?笔者认为是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应用。前一轮信息化的弄潮儿主要是互联网技术人士和企业,信息化市场基本是以信息化供给方与个体消费方主导的,传统企业类的客户方介入得不深。下一轮的信息化发展则将是由信息化的企业供求双方深度互动、共创共享为特征,以信息化企业供给方与信息化企业客户方的合作创新为前提。因为,信息化与实体产业是完全一体化融合的,“浅度”甚至“深度”的融合已经不能适应了。

例如,工业制造的数字化是工业制造工艺或配方的数字化,是制造过程各环节进度协同的数字化,是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在具体到产品的智能制造过程中,其数据与工艺、数据与配方、数据与生产进度协同的内容、数字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业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数字化不是抽象的,而是有具体内涵的。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企业是不可能单独提供每家客户企业的“数字与工艺、数字与配方、数字与生产进度协同的内容、数字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等为一个整体”的数字化服务的。

这样,信息化的应用市场将越来越多地被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客户企业合作型的“二重奏”创新所占领,互联网企业的“独角戏”表演将逐步退出市场。这种合作模式是技术供给与行业经验的融合,会较以往更多地分化出产业链生态体系构筑的主导者。

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信息化供给方企业有意或无意侵犯客户方企业的技术与商业秘密。破解之法是把保障客户方企业技术与商业秘密的义务与责任写入双方合作的合同,并认真加以落实,执法与司法机关要更加重视依法加强对企业技术与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

从聚焦城市转向聚焦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下,传统的城市与城镇时空距离将会被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式与模式将被颠覆。以前的城市规划是将城区和农村分开的,目前代之而起的则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新型智慧城市,是统筹协调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是使信息化从主要为城市服务转向为城乡及区域整体的发展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开拓了信息化城乡一体化应用市场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空间。

在@一阶段,第一,城乡同等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将成为主攻方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如果不加快发展,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就会缺乏应有的发展条件。过去,人们总说“若要富先修路”,修的是公路、铁路;而现在首先要修的是“信息高速宽带公路”。第二,城乡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改造与建设也将成为主攻方向。比如供气、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系统都是成体系的。对已经建成的供气等基础设施,需要进行信息化改造;拟新建的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则需要采用有别于过去的、信息化的方式去新建。所以,既有信息化对原有系统的改造任务,又有信息化对新基础设施的新型建设任务。第三,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惠民服务将成为新的发展空间。第四,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的信息化治理工程与信息化的系统监管具有广泛的需求。

从聚焦零散的客户转向聚焦个体与群体客户并重的民生服务

信息化消费将从只注重个性化消费,向注重个性化与群体性民生消费并重转变。城乡居民的健康消费以及解决“读好书难”、“看好医生难”、“出行畅通难”、“呼吸新鲜空气、喝干净水、吃放心食品药品难”等需求,将推动信息化群体型、公共服务型的民生消费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智慧安居、智慧城管、MOOCs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乡村网约车、农副产品食品药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监管网络,将大有作为。

从只聚焦技术转向聚焦技术创新与改革创新

信息化既要注重技术创新,又要注重体制创新,进入了双重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信息化的体制创新,就是信息化改革。

篇(4)

国内外资深专家和名企领导30余名重要嘉宾在现场发表了主题演讲。此外,还有来自国内外制造业领域的近200家企业和近400位行业精英出席了大会。

此次会议之所以规模大、规格高,主要是源于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应对外部冲击、抵御风浪的压舱石。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内容,在当今世界上,是否拥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已成为衡量一国或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和工业的强大对任何一个强国而言都是“立身之本”。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产业重构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展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推动“大而不强”的工业和制造业整体升级,已经成为攸关我国未来命运的重中之重。中国在迈进工业强国的征途中,显然要面对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条件。

“世界工厂”的转型之机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的,是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创新协同互动,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总称,它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带动就业多等特点。当然,先进制造业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技术使工业由人力制作进入机械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气技术使工业由机械化进入电气化时代。而今,伴随着新能源及生物、信息、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新科技革命正在催生新的产业革命。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再制造化”战略,掀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第三次工业革命给工业生产带来的重大变化之一,便是制造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高端发展趋势:机械设计制造不再只是依托图纸,而能够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制造过程,产品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

由此来看,产业先进性、技术先进性、管理先进性,成为构成先进制造业的三大方面。

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朱森第强调,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话,朱森第认为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影响深远。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应对新科技革命、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制造业发展模式深刻变革,产业融合速度不断加快,新的产业竞争格局开始形成。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对先进制造业前瞻布局,如美国2012年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加强研发能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成型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领域已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德国2013年推出《“工业4.0”战略》,积极谋求在关键工业技术上的国际领先地位。新兴国家迅速崛起,通过政府政策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积极抢占未来先进制造业的巨大市场,如巴西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印度颁布了“国家制造业政策”等。

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普及应用,部分先进制造领域向发达国家回流的“逆转移”趋势初现端倪。未来一个时期,国际上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打赢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民族未来的产业制高点争夺战。同时,我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例如,资源环境的制约异常突出,产业发展乏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发展方式转变十分困难。要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势在必行。

可以肯定的是,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将使我国有可能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引领我国制造业走出一条发展新路,将极大支撑起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影响深远。

综合分析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指出,从国际看,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在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围绕科技与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我国必须紧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在已有产业基础上,在重点领域实现赶超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同时,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将出现深度调整。全球需求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市场环境和治理结构也将更趋复杂。

大力开创制造业新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工业组件供应链,且相对于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无疑要优越得多。目前,有的中国企业也已经开始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业务再外包给东南亚国家,以节省人力成本。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中国也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数字化设备比例只占28%,日本的这一数据则为83%,但是中国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相同发展阶段的日本。在朱森第看来,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有一定基础,但与美国等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果战略正确、措施有力、实现协同创新,经过10年到20年的努力,我国先进制造业将有较大发展并在某些领域领先。

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大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传统制造业吸纳、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后,提升为先进制造业,例如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等;另一部分是新兴技术成果产业化后形成的新产业,并带有基础性和引领性的产业,例如增量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等。朱森第认为,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的制造将更加个性化,更加凸显服务特色,制造过程更加趋于友好和开源,基于网络的制造更加活跃和普遍,制造将成为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好的经济活动。他建议,应密切关注一些革命性技术的发展,包括再生能源、复合材料、大容量储能技术(氢储能)、能源互联网(分布式电网)、分散式制造(网络制造、云制造)、定制化生产、数字制造技术、智能集成制造技术、增量制造技术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提出,3D打印技术目前已在国防、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土木工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见,随着3D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打印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日臻完善,3D打印势必促进制造业的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还指出,数字化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结合正在孕育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这必将对国民经济的各个支柱产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

把握战略机遇赢得主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成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就总量和规模而言,我国制造业已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很多发展中国家已接纳了不少转移的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形成了挑战。美国及其他工业发达国家若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将使其重获制造业优势。对‘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局面,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刻不容缓,这将极大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朱森第等诸多专家一致认为,应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列为国家战略,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先进制造业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

篇(5)

自建设绵阳科技城以来,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已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2012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位居四川省第2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长虹向SoC、等离子屏、冰箱及空调压缩机、液晶显示模组等核心器件部品研发生产领域进军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正向服务业转型。九洲集团坚持军品立业、民品发展,着力培育空管、三网融合、LED半导体照明、卫星导航、RFID、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军民融合方面走出了创新之路。

在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绵阳市还逐步培养了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了数字视听、军工电子等较完善的产业链。

除此之外,绵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初见端倪。在PDP、LCD、OLED等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创新上取得了进步,产业初具规模,在RFID芯片、传感器、读写器、天线、应用软件开发与集成等方面已具备物联网产业基础,三网融合产品从前端、传输层到终端产业链也基本形成,以云计算、物联网为基础,在教育、医疗卫生、数字家庭等方面的应用软件正在加速开发及推广应用。

但是,绵阳市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大多位于产业链中低端,关键核心部件研发生产能力不足,由电子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进程较慢。二是企业结构需要优化。电子信息中小企业规模小、成长慢,对龙头企业依赖性强,承接产业转移成效不明显。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要素比较缺乏。

当前,绵阳市以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为目标,着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集中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集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

今年7月9日,绵阳科技城部际协调小组十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把科技城建设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载体,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印发支持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

这对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在绵阳规划建设不少于100平方公里的“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力争5年再造一个产业绵阳、创新绵阳、宜居绵阳。到2015年,力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我们今年将启动建设30平方公里左右的“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举办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博览会。

事实上,在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后,绵阳市就紧紧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把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宽带城市、智慧城市为目标,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互动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向信息消费产业转型,做大做强产业链,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

特别是要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提高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二是狠抓产业产品创新能力建设,着力突破光通信芯片、器件、模块,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前端、传输、终端,移动互联网应用和终端等重点产业瓶颈,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组建以北斗产业联盟、数字家庭应用促进会为代表的技术产业联盟,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同时,还要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方向,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支持长虹、九洲研发面向4G技术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等产品,促进终端与服务一体化发展。

在今年7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后,绵阳市以建设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家庭产业,坚持“多业务协同,多终端融合”的原则,着力于促进电子产品制造业、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联动发展,带动关键技术突破,催生基于三网融合、数字家庭的产品服务新商业模式,促进产品上档升级、生产制造企业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着力打造绵阳数字家庭产业园,合理规划产业园的功能区块,引导企业按其从事业务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驻数字家庭技术创新园区、数字家庭产品制造园区、数字家庭集成与应用园区、互联网内容服务及文化创意园区,逐步实现数字家庭产业布局合理,创建100亿元规模以上数字家庭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拉动信息消费领域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当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一是重点发展平板电视、智能电视前端系统、智能电视机顶盒、卫星电视、专业及家用音响设备等优势产品;二是重点发展二次雷达、人防机动指挥通信、宽带无线应急通信、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北斗二代卫星通信导航系统等军民融合电子产业;三是以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化为方向,做强关键元器件产业;四是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磁性材料等为重点,做大电子功能材料产业。

篇(6)

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粤府〔*〕95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中委〔*〕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手段的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信息技术和数字内容服务等产业,是农业、工业和传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高增长、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传统服务行业相互融合和转型,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促进农业、工业信息化,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增强特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市优势产业资源和社会各领域资源的整合,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市上下要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产业联盟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整合本地产业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特色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特色制造业融合和互动发展原则,提高特色制造业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带动现代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坚持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结合原则,积极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努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把握发展主动权;坚持竞争有序、开放自律、协作共赢原则,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坚持面向农村原则,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服务成果,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惠及全民的普遍服务与兼顾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原则,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坚持产业化发展原则,注重发展高端环节,完善产业链。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以上,年均增长速度18%以上。建立起支撑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两个平台一个园区”,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及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和聚集发展的重要地区。“*”期间,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竞争力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三次产业的渗透、融合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思路。以推动通信、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为基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支撑作用,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以面向产业集群和社会民生服务为重点,开拓服务领域、创新服务项目,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核心,以总部经济为依托,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完整产业链的特色产业。近期,主要抓好以下重点领域和项目的突破:一是加快建成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和支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二是以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为契机,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发展,迅速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中山数字家庭产业模式。三是进一步开拓农村信息服务领域。四是以家居安防和生活服务为重点,开拓社区生活服务网络。五是加快嵌入式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和推动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六是重点扶持物流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应用软件发展。七是建成产业化运作的动漫游戏设计平台。八是重点发展旅游、文化职业教育、健康医疗等领域的数字化服务,推动服务项目产业化。

三、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政策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导协调机制。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推动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管理办公室(设在市信息产业局)。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组织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政策和技术发展政策的实施;统筹安排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协调解决现代信息服务业具体项目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专家组,为各项工作提供权威性的意见。成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联盟(由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及政府相关单位等组成),打破行业壁垒、企业壁垒、技术壁垒和体制壁垒,形成标准统一、服务规范、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市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联盟的日常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协会负责。

(二)切实解决好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1、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

2、加强对基础网络设施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确保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盗版、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

4、打破垄断,保护创新。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企业自主开发的创新业务项目,在独家经营一段时期后向其他运营商有偿开放,并在政府的协调下加快创新项目产业化,抢占市场先机。

5、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模式,加快“两个平台”建设。“两个平台”由政府委托市信息产业协会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确保公共服务平台的公信力。

6、加快市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园区的带动和孵化作用,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7、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把支撑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网络及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保障纳入重点信息化安全保障范围,加强监控。加快制定公共服务信息管理办法,规范公共服务信息的使用和管理。

8、通过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带动现代信息服务市场发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品和服务实施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扩大对现代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范围。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本土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9、扩大开放,积极参与以粤港澳为重点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探索以港澳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和软件出口。

10、尽快制定和完善现代信息服务业行业服务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现代信息服务业价格监督和管理机制,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1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各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联系和合作,促进行业自律,形成发展合力。

12、加强宣传,广泛开展群众性、趣味性、多样性的知识教育以及新产品试用、普及和推广活动,让广大市民体验和分享发展成果。

(三)放宽市场准入。

1、坚持“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外,取消限制性前置登记条件。

2、优化发照程序。对申请开办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登记材料,一律实行形式审查,对不属前置审批项目的,实行登记受理人员直接审批核准制,只要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可当场予以受理登记;企业变更经营期限及换发、补发营业执照,可当场登记发照。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办理专项许可。

3、优化连锁经营准入手续。实行连锁经营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可由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4、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具备经营条件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登记注册时不受资金数额的限制。对设立公司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和集团企业,其注册资本可以适当放宽。

5、放宽登记冠名条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或年纳税额100万元以上,或持省以上名牌名标,或中山市知名品牌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均重点扶持其冠省名。

6、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设在工业园区、开发区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未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提交园区管理委员会的场所使用证明文件,可办理登记手续。

7、放开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除国家法律法规特殊规定外,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项目,充分考虑企业发展需要核定;对已立项但须取得专项审批或许可证的,为进行筹建,可核发期限为一年的项目筹建营业执照,支持其先行进入市场。

8、放开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投资方式限制。对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出资方式可以是货币,也可以是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股权。

(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设立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年起,在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每年统筹安排800万元作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化;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育、标准制订等产业环境建设;鼓励外地企业来中山设立研发和营销总部;现代信息服务业招商引资、发展出口和外包业务、举办招商洽谈会、专业展会和开拓市场;信息化的宣传、推广。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按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执行。市科技三项经费、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资金的安排向现代信息服务业倾斜。

(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符合条件的新办现代信息服务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按国家规定,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补。

4、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对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符合国家规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

5、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6、鼓励有条件的外商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并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免税进口设备、减免技术开发费应纳税所得额等优惠政策。

7、鼓励企业发展出口和外包业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现代信息服务产品和服务出口享受国家有关出口退(免)税政策。

上述税收政策,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按新规定执行。

(六)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

1、支持金融机构对鼓励发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产业基地、公共平台、产学研项目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等加大扶持力度。

2、以企业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鼓励、支持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向现代信息服务业,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项目或产品,在我市累计投资额超过其公司注册资本60%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政策;不到60%的,按其投资额占其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享受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3、市风险投资资金要向现代信息服务业倾斜,支持我市具有重大产业化前景的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吸引风险投资。

4、支持现代信息服务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对符合上市条件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按照《关于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的意见》(中府〔*〕63号)优先给予支持。

(七)支持创新服务项目产业化。

1、扶持现代信息服务业创新项目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以资源整合和企业联合开发项目为主线,采取灵活的运营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提高创新服务项目的研发水平,加快产业化步伐。

2、鼓励和支持各电信运营企业结合中山产业优势,共同开发创新服务项目,对现有产业化前景好的服务项目加强协作,提高项目的产业化水平和竞争力。

3、对产业化前景好、风险低、盈利高、易于实现的创新服务项目向市外拓展市场,可在市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予以支持。

4、建设市级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库。由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建立市级现代信息服务业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每年补充、更新一次,主要用于做好申报和向国家、省争取资金,确定全市年度现代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对外招商引资等。同时,随时向社会、企业、投资者现代信息服务业投资信息,向投资者提供业务咨询和项目指导。

(八)鼓励企业进园入区。

采取以下优惠政策,鼓励在我市登记注册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进入市现代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园聚集发展:企业自入园之日起,由市政府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中按企业实际租用的用房面积连续两年予以每月每平方米补助10元;享有更优质的电信及网络服务待遇;优先办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入园企业提供政府采购支持,政府拟建的信息服务项目或工程招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园区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优先使用市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协助办理各种资质、资格认证;提品宣传和推广平台,协助企业开拓市场。

篇(7)

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要抓好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用户参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市场需求,提升研制效率,有助于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活动,而且形成了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设计、大众创新的新模式、新业态。科技创新要下功夫抓好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专项。新兴产业的灵魂是高新技术,国家17个专项几乎涵盖了七个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目前已有明显进展,“十三五”都应该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行业共性技术攻关。通过行业联合攻关突破共性技术,是我们的传统优势,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弱化了,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同行企业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既浪费资源又耽误了时机。应由骨干企业或行业协会组成产业联盟,协力攻关,成果共享。三是企业层面技术革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要靠企业组织一线工人、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企业有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大型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和专业团队,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或依靠公共服务平台取得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企业淡化了。企业要重视开展群众性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

二、推进智能制造,着力点在于抓行业、抓试点、抓环节

实施《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是重点。第一抓行业。《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10个重点行业,其他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也不能轻视。第二抓试点。每个行业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重点企业,分别确定不同试点企业的重点任务,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带动整个行业。第三抓环节。培育智能制造关键点有五个: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库等信息工具。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嵌入产品,提高质量、功能和附加值,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的质量和自给率。三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推广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实现精准制造。四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流程式制造业生产线自动控制提升到智能化、数字化。五是制造业服务链数字化、网络化,运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现代智能物流、跨境电子商务、远程监控维护等,完善社会化、国际化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三、渡过“旧力渐弱、新力将生”的交替期,改选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需同时加力

我国正处于传统产业旧力渐弱与高新技术产业新力将生的青黄不接交替期。就工业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工业增幅5个百分点;但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约为15%。传统产业如何注入活力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加快发展提高比重?两者都要同时发力,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