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篇(1)

基金管理公司之所以如此强调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因为监管层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了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基金管理公司从上述案例中认识到:风险控制对提高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巩固和重塑诚信市场形象的必然途径;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在获取收益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措施,最终将不能保住已获得的市场份额和无形价值的积累——企业信誉。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将风险控制当作一项战略决策来对待,通过全面、严密、的制度设计和体系构造,确保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实现公司的经营战略目标。

基金管理公司有效控制风险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

一、有效内控的基本点是基金管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必须承诺对控制风险负有全部责任,即由全权负责整个公司业务的最高层自上而下推动和实施内控和风险管理,其制定的各项内控和风险原则、制度必须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的所有部门、环节、岗位,并能被贯彻执行。概括地说,一套有效的内控体系首先需要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参与和监督贯彻。

二、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基金管理公司构造一个全面的包含两个层面的体系和系统——公司层面的、整体的内控体系和业务层面的风险管理系统,包括建立完整的内控组织架构、流程、报告路线,明确管理层与业务部门的内控职责、纪律程序和量化的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以及手段、措施等。能够正确地确认风险,不仅要识别可量化的风险,而且必须认识和控制住其它不同类型的非量化风险,比如公司治理结构、法规、道德、人力资源、市场、运作环境以及操作上的风险。

三、平衡公司业务与实施严格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成本费用关系。管理层应明确严格风险控制所需成本费用应由为确保实现公司长远目标和预防、控制风险的有效性来决定,而不是根据短期内的损益情况来考虑控制风险应该支出多少成本费用,应将实施风险管理控制的成本费用支出看作是基金公司的一项连续的、长期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竞争力和价值增值的投入。

四、有效的内控依赖于内控职责的明确划分,管理层在划分内控职责时要将“控制”与“监督”职责加以细化分解,并需将责任落实到人。在风险控制职能上,业务部门的主管无疑是业务风险控制的责任人,并承担着业务风险控制的职责;业务部门还应设专人负责日常的业务监控,并建立内部风险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机制;监察稽核部门除负责控制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风险外,更多的是监督检查职能,即对业务部门的运作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绩效评估部门主要对基金运作绩效风险进行独立的监控、测定及评估;此外部门之间还担负着互相监督的责任。

五、有效的内控和风险管理的主要特征是公司上下均对风险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认知度,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去认真对待和控制,并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将控制风险的意识贯穿到企业所有员工的言行之中与部门间的业务环节中。对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在日常工作中业务部门是否能够真正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将取决于部门以及员工是否能够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严格遵守行为操守规范,以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是否严格履行职责并与业务部门相互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六、监管机关的有效监管和良好的市场秩序。来自外部监管环境的对有效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同样重要,如果证券市场监管机关不能有效监管,就会使合规运作的基金公司无所适从。此外,良好规范的市场秩序将有助于控制市场风险,反之则较难把握和控制市场风险。

七、顺畅的报告渠道。随着基金公司在日常管理以及投资交易过程中各种风险的日益增加,通畅的风险报告渠道已成为风险控制过程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业务部门需要将存在或潜在的风险问题分别向风险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报告。风险控制职能部门,如监察稽核部和基金风险绩效评估小组,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应定期、及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管理层,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

鹏华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实践

鹏华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经历了不断在实践中构造和完善的过程。在对内控和风险管理有了较为深刻认知的基础上,鹏华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保护投资人利益,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以及“内控优先”的风险管理理念,进行了大量、多方位的制度设计和措施安排,并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控制非系统性风险,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控制。

一、内控体系建设方面: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防止内部人控制为保障投资者和股东的合法权益,防止内部人控制,近年来鹏华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下增设了审计、薪酬和提名三个专业委员会;加强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风险控制职能等。

2、构建内控整体架构,明确内控流程鹏华的内控架构是多层次的,包括了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督察员,监察稽核部,业务和支持部门,以及风险———绩效评估小组。此外,鹏华还明确了风险控制由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推动和业务部门、员工自下而上主动、自觉履行风险管理。

3、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内控职责在鹏华在风险控制实践中还认识到内控制度应是一个包含两个层面的有机整体:一是公司层面的总体内控制度,它必须全面覆盖公司管理和基金运作各个环节;

二是各个业务层面的、部门的风险控制制度。

在内控制度中鹏华对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内控职责进行了明确,也就是具体规定了由哪个部门谁对何种风险、按照何种程序、在多长时间内进行控制。此外,鹏华的内控制度还包括了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依然充分有效。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不仅应该检验其是否符合控制目标的要求,还应该结合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工具和技术的等情况,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的更新、补充和调整,使其适应基金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法律法规等风险管理要求。

去年以来,鹏华结合开放式基金的筹备工作,根据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对公司层面以及业务层面的风险控制制度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特别加强了对投资、交易和开放式基金业务风险的制度控制力度。

4、加强内控培训,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在与境外基金管理公司的访问交流中认识到,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控制不仅仅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而必须由每一个员工自觉地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因此,需要在基金管理公司培养一种风险管理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使得风险控制意识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的分享,扩展到公司所有员工,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风险的控制环境。

为此,鹏华管理层在各种场合向员工反复强调和灌输“诚实信用、勤勉尽责,切实保护投资人利益,取信于市场、取信于社会”以及“内控优先”、“纪律产生业绩”的风险控制理念。

为达到此目标,鹏华对员工进行了持续的内控培训。去年,鹏华采取邀请境外专家到公司举办讲座和内部交流等内外交流的等方式开展了三次内控培训,帮助公司全体员工树立了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勤勉尽责的工作作风,并要求所有员工把风险控制融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和努力,鹏华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沟通平台已构造完成,初步形成了全员风险管理文化。

5、制定行为操守准则,控制操守风险在培养风险管理文化的基础上,鹏华还十分重视道德操守风险的防范,制定了详尽的《员工行为操守准则》,并强制性要求全体员工每年签署一次;此外,还制定了《基金经理操守准则》并要求基金经理签署和向承诺。操守准则的签署,意味着全体员工向公司和全社会承诺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基金契约和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并接受社会和公司内部的监督。

6、独立的监察稽核,严格的纪律程序监察稽核是在各业务部门自我监督基础上的再监督。监察稽核部是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遵守和执行的监督者,是内控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自公司成立以来,鹏华管理层就非常重视监察稽核工作。首先,公司赋予监察稽核部对所有业务,如基金投资、交易、公司和基金会计等进行独立地检查监督的权力,并不受其它部门的限制和干涉;其次,公司还赋予监察稽核部为履行工作职责所需要的其他必要权限,如对防火墙的穿越权,对所有文件、资料的调阅权,对违规行为的制止权等;最后,为建设一支高效的监察稽核队伍,公司还为监察稽核部配备了审计、会计、法律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并多次安排监察稽核人员赴境外和培训。

近年来,鹏华监察稽核部不断加强对各项业务的监察稽核,在监察流程、方式、措施、手段上取得了长足进步:1、尽量实现风险控制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并在事前、事中、事后等各阶段对风险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公司管理和基金运作的合法、合规;2、虚心学习境外合作伙伴在内部风险控制和监察稽核方面的先进经验和量化监控,引进了关键风险指标(KPI)月度评估报告制度等。

为保护投资人利益,确保公司规章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公司还制定了严格的纪律程序,对在监察稽核过程中以及在部门内控和风险管理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性质和危害程度,经部门会议、监察稽核部、总经理办公会议或风险控制委员会讨论确定对行为人的处罚和行政处分。

7、强化岗位分离和制衡机制关键岗位的分离和制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鹏华对以下岗位进行了空间和区间的分离:

(1)投资与交易:投资与交易从部门到人员均相互独立,并以防火墙进行物理隔离;(2)交易与清算:公司交易人员与清算分属不同的部门,彼此完全独立,业务上没有交叉,并且建有防火墙,办公区间进行隔离;(3)监察稽核与其他业务部门:监察部由董事会任命的督察员负责,保持了很强的独立性,其监察报告可以直接送达董事会和监管机关,而无需总经理的批准;(4)其他重要岗位,如投资与、公司会计与基金会计等均实现了人员独立和岗位分离,无岗位、业务重叠现象。

在制衡机制方面,根据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部门之间对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流程的行为有制止权和报告责任,因而可以通过部门、岗位的相互制衡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8、改革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加强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鹏华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体现鹏华“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公司一直致力于建立起一套的人力资源体系。2001年,鹏华选择美国著名的惠悦咨询公司,为鹏华量身设计薪酬、绩效评估、培训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改进方案,重新制定了,如薪酬制度、绩效评估制度、培训制度等,并于2002年全面推行。

在此基础上,公司逐步建立起包括人才数据库、岗位、绩效评估等在内的人力资源电脑管理系统,力争建立起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对于流动性风险、波动性风险、行业、个股集中度风险等系统性风险,除通过基金投资部门对基金进行日常的风险管理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工程小组,负责开发投资模型和量化的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管理系统平台进行辅助控制。2001年,公司开发完成了投资决策支持系统(PHIDSS)和投资研究信息系统,其子系统包括恒生交易系统、证券分析系统、鹏华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系统、指数研究工具、投资策略、投资风险实时监控系统;另外还开发了基金投资、交易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基金风险绩效评估系统并正式投入使用。鹏华风险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为规避和控制市场风险在系统化和数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内部控制的趋势

篇(2)

关键词:企业运营 成本管理 风险控制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大中小企业相互之间以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则需要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并在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自身运营成本的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就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风险而言,其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也会增加,并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与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一、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

在企业运营成本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经营项目所要之处的费用如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些往来款项等。成本运营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且繁琐的过程,而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也会增大,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在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控制时,风险控制人员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其次再是评估和控制,而控制企业风险风险的前提是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必须要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做好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展,而企业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下则是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具体分析。

1.运营认知不足造成的运营风险

企业的运营风险要从内部和外部进行分析,而企业运营风险的产生与存在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的有效性,企业可能存在运营失败或者达不到运营的预期目标的现象。在运营风险当中,包括了非常多的风险,如内部的管理风险、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风险等。

2.筹资因素造成的运营风险。

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也存在筹资风险,在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筹资风险是较为常见的风险之一。中小型企业为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发展规模,往往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但是由于自身企业在资金积累上比较有限,因此往往会面临着筹资的风险。例如,中小型企业向银行贷款,但是贷款的时间与企业的发展项目有冲突,或者企业达不到贷款的要求时,企业就出现了筹资风险。此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企业也会出现筹资风险,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不利的。如果企业经营者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一问题,企业便会陷入发展的困境。

三、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原则

企业管理者在对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行管理以及在对企业风险进行控制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而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使得企业运营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与企业发展相适应。

1.坚持时效性原则.

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时,注重并坚持时效性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及时处理控制风险,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当中建立结合完善相应的风控体系,在根源上做好企业成本与风险的控制管理。

2.坚持持续性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会有自身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但是,要做好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并不是当问题比较突出的时候才采取行动,而是在体系之下长期持续地实现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针对企业发展经营的每个环节实现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四、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需要一定的体系支撑,同时也该体系也要与企业的发展特点相符合。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运用相应的手段进行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下则是以我国的矿产企业为例,从当前我国矿产行业所处的形势分析,并从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与风险管理入手,提出相应的措施,就矿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矿产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处于低谷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其中产能过剩是造成矿产资源价格低迷的重要原因,矿产行业想要在这个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下生存下来必须要从企业自身找原因。筹资这一因素在矿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矿产行业目前虽然获得国内与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投资,但是中国矿产行业自身的资金仍然存在不足的现象,并且获得国外投资的矿产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矿产企业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此外,由于许多矿产的业务还处于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地带、矿产企业对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力度不足以及政府管理对矿产企业管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矿产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又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得矿产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2.矿产行业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

2.1完善企业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评估体系。矿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评估体系,不仅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成本与风险控制的基础,也能为企业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几率,从而推动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评估体系之下,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依据运营成本与风险的因素指标进行有效管控。企业要量化规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控制目标,对于运营风险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控制图法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

2.2建立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符的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手段。针对矿产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管理控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企业风险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采取与自身企业特色相符的手段和方法,在体系之下创新管理控制的理念和手段,从而达到高效控制风险与成本管理。例如,矿产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时,采用合理的市场风险防范对策。矿产企业依据矿产品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因素,对未来矿产品价格做出科学的预测,进而规避风险,也可以适当地采取金融工具来降低市场价格风险,从而做到成本控制与风险控制。

五、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成本管理及风险控制是其重要部分,并且左右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注重对自身企业运营成本与风险的控制,并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使用与企业发展相符的手段,降低企业风险和损失,从而使企业在众多企业中生存和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霞.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对比与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101-102.

[2]孙琰镔.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11:198.

[3]李萍.浅谈运营成本管理办法[J].科技资讯,2012,07:185-186.

[4]沈锋.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1,14:56-57.

[5]魏文帅.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2,05:16.

[6]李剑鸣.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商,2016,18:17.

篇(3)

[关键词]风险管理 平行作业 建议

一、平行作业的背景由来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审贷分离”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花旗银行开始在业务单元内实行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平行作业”,这是“审贷分离”新的表现形式。花旗银行的实践证明,推行平行作业模式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向的。借鉴花旗银行“平行作业模式”,经过反复论证,2007年初A银行正式在对大中型企业推行平行作业。

二、A银行平行作业模式及信贷管理中的作用

A银行平行作业模式,就是指客户营销与客户关系维护的经营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在同一授信业务流程中,以客户为对象,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通过岗位制约与团队合作来平衡风险与回报的授信业务运作机制。通过近三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在贷前、贷中、贷后三个关键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现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提高了信贷资产质量。通过实行平行作业,风险经理在贷前环节参与现场调查、完成项目评估和信用评级;参与授信方案设计,揭示关键风险点并提出风险控制建议。在贷中环节审核授信审批条件落实情况,防范操作风险。在贷后环节对贷前揭示的风险点或持续用款条件进行持续监控或风险预警,提高银行贷后管理能力。平行作业促使风险控制关口前移,风险控制能力得到加强,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2.较为充分揭示风险,提高申报材料质量和审批效率。通过实行平行作业,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从各自独立的角度,按照共同的风险标准,对风险回报进行把握。较实行平行作业之前,风险揭示更加详尽、充分,授信方案更具针对性、可行性,减少了反复补充申报材料的现象,提高了申报材料质量和审批效率。

3.有效落实方案审批,实现风险持续监控。通过实行平行作业,在授信业务审批后,由风险经理负责审核授信条件落实情况,有效地落实方案审批。风险经理在贷后环节,对贷前、贷中环节在风险识别和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持续跟踪和有效落实。贷后收集的信息同样也可以作为调整授信方案的依据。

4.统一风险偏好,提高银行风险偏好与市场的贴近度,降低银行风险管理成本。通过实行平行作业,风险经理直接参与到信贷业务流程中,对客户及业务的风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便于和前台经营人员达成共识;对不符合信贷政策、收益不能覆盖风险的项目能够及时中止,降低了营销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风险偏好得到有效统一。

三、目前平行作业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平行作业在业务发展、防范风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基层机构运作过程中,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平行作业机制尚未完全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单纯从本岗位出发,风险经理将自己定位成“踩刹车”,在证明自己尽职的同时规避责任;客户经理将自己定位成“踩油门”,认为涉及风险的问题都是风险经理应该考虑的。二是独立性不足。目前,个别分行将风险经理人员编制、绩效考核都放在基层行,甚至风险经理岗位就设在前台经营部门(非派驻制)。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工作的独立性很难得到发挥。三是沟通不畅。个别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背靠背,沟通不畅,造成人为拉长业务流程,效率受损。

2.风险经理的配备不均衡,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平行作业初期,各行由于风险经理配备不均衡或业务素质不高,造成风险分析不到位、条件审核流于形式,风险经理未充分发挥平行作业作用,反而增加了业务环节。

3.授信方案制订不完善。在授信申报资料中,个别风险经理贷前调查深度不够,对项目的风险点揭示不够深入,风险审查意见较为空泛,风险防范措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无法满足无条件审批要求。

4.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不到位。目前,有的机构对风险经理绩效考核明显低于同级业务前台,存在责权利不对等的情况,这直接影响风险经理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到平行作业风险管理岗位上来。

四、建议

1.进一步深化风险体制改革。首先,建立风险评估会议制度,构建统一风险偏好的平台。在贷前环节,由经营主责任人组织召开风险评估会议,研究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提出的风险事项,共同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此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风险控制措施及授信方案的可行性和严密性,便于统一风险偏好。其次,在岗位设置上必须满足风险经理独立性的要求。同时,风险经理应树立风险管理为业务发展服务的理念,既要注重与客户经理团结协作,又要严守风险底线,保持工作的独立性。第三,有效沟通,妥善处理争议。由于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岗位、职责不同、分析问题的角度也有差异,产生分歧或争议是正常的。只有进行有效沟通,增进理解,才能有效化解分歧或争议,达成共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做好风险经理的配置和发展规划,确保风险经理的数量和质量。笔者认为应建立风险经理准入淘汰机制,在风险经理配置上可实行区域集中根据业务特点统一调配。同时,将平行作业风险经理细分为客户、行业、区域、产品等不同类别风险经理,实现专业互补、资源共享。

篇(4)

论文摘要: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只有正确认识风险,处理好风险与效益的关系,才能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本文首先介绍了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是协调一致的新理念,并引入RAROC指标,引入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发展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可以说是我国金融界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其意义在于,认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就不得不认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就不得不接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这不仅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经营融入全球金融竞争环境的需要。

一、树立风险管理和追求效益协调一致的新理念

所谓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在属性,是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效益相伴而生,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绝对的零风险绝对的零收益。那么,面对效益最大化的市场要求,经营银行就必须树立有关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首先,银行的经营者必须正视风险而不是忽视风险,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种类的划分方法,对所有种类、所有机构、所有环节的风险加以识别;其次,不能一味地同避风险,而是要通过分析、淖估、临控、转移、分解等风险控制机制,将与经营活动相伴的内在风险控制在可以用资本进行补偿的范围之内;最后,发展业务、追求效益不能以牺牲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成本,而风险管理和控制也不能以牺牲发展与效益为代价。[11事实上,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撇开风险控制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其实是摧毁风险管理机制以致最终影响生存的溃穴之蚁;而不能服务于发展目标、不讲效益比,单纯就风险论风险的风险控制,则无异于抛弃了银行生存之本。

总之,银行经营者必须接受风险、容忍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抑制、转移和补偿机制,从被动的风险接受者转变为风险控制者进而进化为风险经营者,并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效益的新机制

既然银行经营必须接受风险,那么银行在评价一项经营活动的效益情况时,就必须考虑其效益是在承担了多大的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样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但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就不见得很高,即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银行应在一个适当的风险水平上追求效益最佳。关于如何衡量扣除风险因素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国际上较多地采用RAROC指标,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利润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收入一支出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与传统的资本收益率指标不同的是,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分母采用的是经济资本,分子中扣除了预期损失。它要求将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都视为付出经济资本的风险投资运营,由此计算的资本利润率指标,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叉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资本利润率指标把银行的风险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数值。根据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这一性质,银行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利润率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本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同时取决于业务发展水平(影响利润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影响经济资本),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工具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把风险控制工作融合在银行各项业务中。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都可以计算自己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并且相互间可以直接对资本利润率指标的高低进行比较。这样,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基础,银行可以从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到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有效资产组合为纽带,将对各项风险的管理联系起来,在银行总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在此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产生的效益,成为真实牢固的效益。

三、引入资产组合理论,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篇(5)

【关键词】 基金公司 风险控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基金公司风险控制中的问题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采用独立管理和混合管理两种模式进行风险管理。我国基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与国外相比仍然历史较短,在理论及实务研究上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基金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水平、风险意识还有待提高。现阶段,我国基金公司在风险控制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风险管理理念不足。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要求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回馈,具有一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能够将风险管理目标与公司或业务目标统一,涵盖所有环节的风险,并针对各个风险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最后,针对风险要有一个系统认识,将各种风险管理全面结合。我国基金公司普遍对风险的认识不足,追求短期高业绩,在风险意识普及方面不够重视,各家公司对风险管理注重的程度差别巨大,大部分公司忽略风险管理,员工甚至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没有形成全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成为整个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隐患。

2、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尽管我国基金公司大都设立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但是对于风险管理职责的划分还尚未明晰,还没有形成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的执行和监管部门还没有严格区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处处存在,导致基金公司的风险管理往往流于表面或成为事后管理。我们要严格按照责权对等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使员工被赋予的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对等,只有这样企业员工在活动过程中才能正确权衡成功得利和失败责任,从而有效约束自身的行为。

3、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强。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要求离开权力因素的控制或左右,摆脱外在因素的干扰,使风险管理人员独立地按照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主导工作、大胆地独立思考、独立地在新的风险管理体系内对每一项具体业务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与决策。然而,由于我国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意识不强,往往重视短期收益,而忽视长期经营能力的构建,使得基金公司中投研人员的地位远高于风险管理人员,导致处在弱势地位的风险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形成独立的判断,更难以独立执行风险管理的职责。

4、风险管理缺乏全面性。随着基金规模扩大,基金长期持续业绩需要科学有效和全面的风险管理。然而,重合规、轻投资风险的现象在我国基金公司中普遍存在。虽然基金的运作是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上,但仅有合规还不能应对基金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更无法对基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判断、分析和评估。

5、风险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起步较晚,对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实践都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次,中国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国外引进的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往往难以完全适合中国市场,还需要自己不断探索和发现。我们要对我国的历史数据和市场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价,制定出适合中国自身特点的一套风险管理模型。最后,我们要结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开发符合中国特色的模型化、电脑化风险测量技术,对风险进行追踪分析和测量,并通过调整投资组合来控制风险的限额。

二、基金公司有效控制风险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

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层的重视、参与和监督贯彻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保证。基金管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应该承诺对风险负全部责任,全权负责自上而下的整个公司业务的风险管理工作。基金管理公司领导层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地确认风险。这不仅包括可量化的风险,也包括不能有效量化的其他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性质设立风险处理系统。确认是属于公司层面风险还是业务层面风险,进而采取合理有效地办法将风险控制归于相应的部门。

2、制定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原则。制定适用于基金管理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的风险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原则,并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确保其有效执行。

3、权衡成本费用。基金公司管理层需要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的成本费用与实施严格风险控制的成本费用进行权衡。有效确定风险控制所需成本费用,才能确保实现公司的长远目标。应该根据公司的长远目标确定支出多少成本费用,而非根据短期内的损益来决定成本费用。风险管理控制的成本费用支出是基金公司的一项连续的、长期的价值投入,它可以给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价值增值。

4、明确的职责划分是风险控制体系行之有效的前提条件。管理层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必须将职责细化分解,控制与监督分开执行。业务层面的风险由各业务部门主管统一负责,在主管下可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监督;公司层面的风险由公司管理人员负责,设置风险控制专业委员会、监察长等专业监督复核人员对公司整体的日常运作进行监管,保持高度独立性,实现内部控制的目的。

5、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对风险有相当强的敏感性和感知水平。基金管理公司风险控制关系到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培养一种风险管理文化,通过这种文化氛围,可以使风险控制意识扩展到公司所有员工,在公司内部得到广泛传播和分享,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风险的控制环境。基金管理公司部门以及员工能够主动进行风险控制和严格遵守行为操守规范是风险控制能够行之有效的基础条件。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并能够与业务部门相互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要真正做到公司上下均对风险问题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认知度,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去认真对待和控制。而且,公司应该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教育将控制风险的意识贯穿到企业部门的业务环节中和所有员工的言行中。

6、有效监管和良好的市场秩序也是必不可少的。来自外部监管环境的影响对有效的内控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证券市场监管机关的有效监管,可以促使基金公司合规运作。控制市场风险要借助于良好的市场秩序,否则就比较难把握和控制市场风险。

7、顺畅的报告渠道也至关重要。在日常管理中,随着基金公司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不断增大,顺畅的风险报告渠道也愈显重要。各业务部门被要求将现有和潜在的风险情况分别向风险管理机构和主管人员汇报。风险管控职能部门(如监察稽核部和基金风险绩效评估小组等)对日常监控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需要定期、及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提交管理层,并将有关信息及时向业务部门反馈,业务部门要及时、准确对此进行处理。

三、我国基金公司风险控制的原则

1、保护投资人利益的原则。为了给基金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与信誉,就必须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再为投资者服务的同时,使自己获得相应的收益。

2、基金资产运营与风险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基金公司风险来源于基金公司的资产运作,基金公司的资产运营和风险防范是同时发生的。基金公司要在基金资产运营的整个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将基金的运营和基金公司的风险防范有效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基金资产运营细节,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独立性原则。基金公司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岗位和机构应当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基金公司的基金资产、自有资产、其他资产应当保持独立。

4、重点防范原则。投资基金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分析各种风险对基金公司的影响程度,对重点的风险要重点防范。

5、成本效益原则。基金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需要产生一定的成本费用,因此基金公司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成本来完成内部的风险控制,以取得公司的成本效益最优化。

四、我国基金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1、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防止内部人控制以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在董事会下增设审计、薪酬和提名以加强风险控制委员会的风险控制职能。其次,建立风险研究部门,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新的金融工具和技术的应用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以便对内控制度进行适时的更新、补充和调整,使其适应基金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法律法规等风险管理要求。再次,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控制组织架构,包括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监察员、监察稽核部、业务和支持部门、以及风险绩效评估小组。最后,对公司所有部门和岗位的风险内控职责进行明确,具体规定由哪个部门对何种风险、按照何种程序、在多长时间内进行控制,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测试内部控制是否依然充分有效。总体来说,就是我国基金管理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公司风险治理结构,积极向国际市场靠拢。

2、建立健全风险问责制度。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明确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就不可能建立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制度,所以行之有效的风险问责制度是构建基金管理公司风险管理企业文化的关键。建立风险问责制度有以下三方面作用:首先,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手段,激励员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以形成良性的工作循环。其次,可以督促员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研究分析潜在的风险,认真总结公司现行的规章制度,以期能有效规避风险。最后,从风险事件中借鉴经验和教训、查补缺漏,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重组进行完善,达到问责有效的效果。总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层应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形成整套风险政策,并进行定期的回顾和评价,从而为风险问责制度的建立、实施和调整提供必要的基础和管理支持。

3、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总体来说,基金管理公司可以从提升量化指标的可信度和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两个方面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技术水平。首先,选择和建立的模型必须具备预警功能,该功能能够及时预警证券投资基金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类别、程度,并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确定公司可接受的风险规模,进而能够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其次,模型的选择和建立需要综合考虑公司各个业务层次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程度,综合评估流动性风险、内部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和承担这些风险的收益,以提高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针对性及效率。最后,正确制定公司的风险容忍度,可由最高层确定公司总的风险限度,并将其分配到各个部门,使各部门负责人清楚了解其管理负责的额度,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各种核心业务的风险容忍度进行检讨和批准任何具体的改变。

4、完善公司内部制衡制度。首先,公司内部投资与交易,交易与清算必须分属不同部门,彼此完全独立,做到办公空间无重叠,业务岗位无重叠,并受风险监察部门监督。其次,突显风险监督部门的优先权,其监督活动和监督报告直接对董事局和监管机关负责,无须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的批准。最后,建立部门间的制衡机制,根据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部门之间对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制度流程的行为有制止权和报告责任,并直接向风险监管部门报告。总的来说,内部制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提高基金公司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强化岗位分离和关键岗位的分离和制衡才能真正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范丽平: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J].当代经济,2008(5).

[2] 甘爱平、曲林迟: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关系引起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论坛,2009(4).

[3] 秦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运行及风险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建筑企业;ERM

在内控领域处于权威地位的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于2004年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企业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之中,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于企业的风险容量之内并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建筑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企业。目前建筑市场经济风起云涌,建筑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数量及其影响也与日俱增。如何认识这些风险,进而驾驭这些风险,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是建筑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一、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建筑企业内部环境需要改善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文化底蕴不足的历史根源及管理粗放的经营现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生产效率低下,组织结构不合理,责权利制度不完善,存在管理盲区。

2、风险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

建筑企业对投标、合同、工期、质量、安全、成本、资金等任一环节风险控制目标的不完善,就可能导致项目出现重大风险。

3、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和职能。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使得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增加了组织结构的运行风险。

4、控制活动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对项目流程中关键点的控制不到位,不能化解、规避、降低面临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5、信息沟通不畅

国内多数建筑企业风险信息管理比较滞后,不注重收集传递风险信息,决策层不能及时获得并有效使用风险信息。如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把握不准,在风险到来时不能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

6、监督体系未建立

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虽然有自我检测、会计控制、内部审计等监督关口,但这些关口从本质上看都属于会计、审计监督的范畴,缺乏对非会计、审计领域的监督关口。

二、我国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刍议

1、优化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和风险管理环境。要倡导和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工,形成一种风险防范的道德评价和职业环境。

2、制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将科学的目标体系转变成为易于理解、执行的科学风险管理政策体系,要求各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清晰、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提高风险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3、建立科学全面风险策略

企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分担风险、接受风险等。建筑企业要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也就是要从整体层面来分析风险影响,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原则来选择具体的应对策略。

4、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建筑行业业务循环的过程,是“项目工程成本为核心,合理配置人力、机械,原材料构筑工程实体,通过合同结算换回资金。按照此过程,管理者应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5、建立高效的风险信息沟通网络

由于建筑行业存在工程项目分散,难以集中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的风险信息沟通系统,对存在于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风险以及建筑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进行动态管理有重要意义。

6、建立科学风险控制检查、评价与考核机制

将内部控制的监督活动纳入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业绩考核之中,从内部控制环境评价、自查情况评价、业务流程综合检查评价、内部控制日常工作评价等方面绘制完整规范的评价流程,使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始终遵循统一的方法步骤,确保监督考评有效性。

三、青建集团股份公司风险管理经验总结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是青岛市十大企业集团之一,2009年实现营业额近164亿元。特别是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工程建筑商,参与建设了“鸟巢”“水立方”、奥帆中心、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等一大批奥运场馆和配套工程,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青建集团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成立青建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为青建集团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青建集团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目标

青建集团股份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多年来,在企业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在项目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上有所创新,充分体现了项目管理目标要求所达到的的最佳效应(见图1)。

(1)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股份公司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确保股份公司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股份公司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3)确保管理有制度、部门间有制约、操作有流程、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事后有考核。

(4)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与各部门、单位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把风险管理的各项要求融入各部门、单位的日常管理和业务中,将风险管理作为各单位、部门的职责之一。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包括三道防线。三道防线是指各级业务运作单位、总部各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各分支机构、股份公司决策层这三道防线。各级业务运作单位,主要包括:各事业本部、分公司、控股公司及项目部。公司决策层,主要指股份公司董事会和经营管理高管层。

(2)明确各级业务运作单位、总部各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各分支机构以及公司决策层的职责、制度及工作流程。

(3)风险管理委员会各分支机构和总部各职能部门,包括股份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9个风险管控分支机构,此外还有总部各职能部门。

(4)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管理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五个专业风险领导小组、总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协助四个业务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3、建立风险辨识体系

风险辨识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该项目所面临的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通过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各种风险的损害情况及其规律性。进行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流程图法(WBS法)、敏感性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

(1)风险是发生可能性较大且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的风险。此类风险首先由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并上报股份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予以审核后,方可实施该方案,事后应总结风险解决情况并及时汇报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后报董事会。

(2)风险是发生可能性和带来损失为中等程度的风险。

(3)发生可能性和损失相对较小但若不加控制仍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第二、三类风险由各风险业务领导小组和专业领导小组制定风险解决方案,并负责实施解决方案,事后总结风险解决情况及时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

4、青建集团风险管理监督改进体系

(1)风险管理委员会以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大决策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整个流程实施监督,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改进工作。

(2)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业务单位定期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和检验,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检查、检验的报告应及时报送股份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

(3)审计监察部定期对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和业务单位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检验,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进行评价,提出调整或改进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

(4)审计监察部应至少每年一次对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能否按照股份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及其工作效果进行监督评价,监督评价报告直接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

(5)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股份公司总裁负责。风险管理委员会实现各类风险的整体战略管理,从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超前性的高度来把握和管理股份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力滕青.我国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经济管理,2009,12.

[2]张建斌.我国工程风险管理与工程保险制度研究[J].基建优化,2010,4.

[3]赖灿明.建筑施工企业的常见风险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0,6.

[4]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及设计[J].会计之友,2010,9(下).

[5]国资网.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运行方法和注意事项[OL].

篇(7)

资产评估行业作为为特定时点资产提供公允价值的中介服务机构,为我国的产权交易、企业并购、抵押贷款等资产业务提供了价值参考,为我国的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财务会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产评估业务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对资产评估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将被提上日程。对资产评估风险的控制,需要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更需要资产评估机构自身对于资产评估执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尽量减少资产评估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风险管理理论

所谓风险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未来的结果包括收益,当然也包括损失。正是由于未来的收益或损失的发生很难确定,所以就产生了对风险进行管理的理论即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管理学科,人们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风险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为了降低未来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资产评估机构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构建资产评估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五大功能模块:资产评估风险识别模块、资产评估风险估测模块、资产评估风险评价模块、资产评估风险控制模块和资产评估风险管理评价模块。

(一)资产评估风险识别模块

风险识别是确定哪些因素会给资产评估结果带来风险。资产评估风险类型大致分为业务承接风险、评估操作风险、撰写评估报告风险。

1.资产评估机构承接资产评估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在承接资产评估业务时,有的评估机构不惜以降低服务费标准、满足客户的不合理要求等来争取业务,对于客户的基本情况、相关的权证、涉及到的法律条款以及自身是否胜任该项评估业务等都没有作充分的考查。这些因素都为资产评估业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2.评估操作风险主要是资产评估人员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与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相关的风险。职业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执业不规范,不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遵循合理的评估程序,在评估过程中人为操纵评估结果;专业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评估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例如在评估过程中无法正确分辨委托方提交材料真伪,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和参数的能力等。评估操作风险将直接带来评估业务的风险。

3.撰写评估报告风险是指由于报告撰写不规范导致的使用者误用评估结果的风险。资产评估结果的使用者是通过资产评估报告来了解和使用评估结果的,因此,资产评估报告的撰写质量是评估结果使用者正确使用的前提条件。有些评估机构在撰写评估报告时缺乏必要的评估结果的假设、依据及相关事项的说明,评估报告不规范所带来的风险是资产评估机构最容易被查证的风险。

(二)资产评估风险估测和评价模块

资产评估风险估测和评价模块主要是在资产评估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量化,预测和评估风险大小,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资产评估业务涉及到的资产类型众多,市场条件复杂,以上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业务的复杂性,资产评估风险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资产评估风险的度量需要明确资产评估风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

对于资产评估风险的度量主要体现在承接评估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操作过程中。资产评估机构的胜任能力涉及到众多因素:资质、规模、人员素质等,这些因素很难简单的量化处理。资产评估的价值是在特定时点、特定市场条件下的价值。特定的市场条件决定了评估人员在模拟市场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依赖客观的历史数据,还必须对未来的市场条件、资产状况等作出预测。在预测的过程中,价值类型的选择、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参数的确定方法都需要依据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经验和职业道德水平,而对于这些影响因素要准确量化,难度非常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资产评估风险预测和评价是一个多因素综合分析的过程,其影响因素多且难以简单地进行定量处理。例如,对于评估机构胜任能力的各影响因素的描述,一般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判断。鉴于资产评估风险的以上特点,很难去假定其所服从的概率分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处理没有明显数量界限问题的有力工具,可以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进行量化处理。

(三)资产评估风险控制模块

资产评估业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对资产评估风险的控制应该贯穿于整个资产评估项目阶段。

1.在评估业务承接阶段,正式签约之前,评估机构要对客户及要评估的资产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审查:关注资产业务性质;自身胜任能力的判断;了解委托方的基本情况,如委托方的信誉;重点审查有关资产的权证情况;明确双方责任等。力求在评估业务承接阶段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在评估操作阶段,要注意对评估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风险控制。首先,要确保信息的搜集和来源按照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对信息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度量和控制;其次。要慎重选择评估假设,科学把握资产交易的市场条件和资产的使用状况;再次,选择合适的方法,充分考虑资产的状况、数据占有情况和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

3.在报告撰写阶段,评估人员应当按照资产评估报告的标准格式将评估基准目、评估假设、价值类型、评估内容、评估依据、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等重要内容都写入评估报告,评估人员一定要确保将评估假设、评估依据以及必要的说明阐述清楚,规避风险。

(四)资产评估风险管理评价模块

由于资产评估业务面临的市场条件、评估目的、资产状况都有不同。因此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为了对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对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及管理方法进行定期检查、修正,以保证风险管理方法适应新的资产业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