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3 15:01: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

篇(1)

关键词: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一、基本概况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众多,比较知名的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培拉音乐学院、悉尼大学音乐学院、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蒙纳士大学(又译莫纳什大学)音乐学院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音乐院校进行了一些调整,一些原本独立的音乐学院与综合大学合并,成为半独立的音乐教育院校,如悉尼大学音乐学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所知名的澳大利亚音乐院校。

悉尼音乐学院始建于1915年,1990年并入悉尼大学,定名为悉尼大学音乐学院。学院靠近大海,与悉尼歌剧院相邻,校园环境优美。学院师资来源国际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文化艺术交流常态化,且设施完善、管理科学、人才培养水平一流,是澳大利亚乃至世界顶尖的音乐院校之一[1]。学院教师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本土和西欧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一些杰出音乐家也移民到澳大利亚并受聘于悉尼音乐学院。学院还聘请了许多世界一流的艺术家作为客座教授,兼职讲授各专业的主干课程。他们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拥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有力提升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墨尔本大学成立于1853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1891年。1994年,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合并了教育学院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正式将培养音乐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在保留部分音乐表演专业的同时,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将公共音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注重音乐教育的创造性和职业化。

昆士兰音乐学院成立于1957年,位于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本市区。20世纪80年代,昆士兰音乐学院与格里菲斯大学合并为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自创办以来,昆士兰音乐学院见证了澳大利亚音乐教育的变迁,培养了诸多优秀的音乐家。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音乐院校之一,昆士兰音乐学院各类学生总计超过800人。[2]

二、教学体系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继承了欧美尤其是英国的教学体系,同时吸取了各国音乐教育的精髓,并与本土音乐和人才培养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学制和专业设置

澳大利亚的音乐教育体制与英国的音乐教育体制相似。本科阶段的音乐专业有两种学制:一种是学士学位教育,学生需要进行四年的学习并通过考核方可获得音乐专业学士学位;另一种是大学文凭教育,类似国内的专科教育,学生通过三年的课程学习获得毕业文凭,没有学位,如钢琴专业学生通过三年学习可获得钢琴演奏文凭。研究生阶段的音乐专业教育分为硕士教育、博士教育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分为两类:一类为课程型硕士教育,学生只需完成一年的全日制学习,获得一定的学分后即可毕业;另一类为研究型硕士教育,学生需要完成两年的全日制学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后可获得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两年至四年的全日制学习,学生需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以获得博士学位。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专业设置多样。例如,悉尼大学音乐学院设置有表演、指挥、作曲、音乐学、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其中,表演专业又包括声乐、弦乐、管乐、钢琴、吉它、爵士乐表演等。昆士兰音乐学院的专业也非常丰富,包括现代流行音乐、爵士乐、西方古典音乐、音乐技术、音乐理论等学科,可授予音乐学、音乐技术、现代音乐、音乐研究等学位。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设有音乐教育、表演、作曲、音乐学、音乐治疗等专业[3]。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一般都设有辅修专业。在昆士兰音乐学院,二胡、古琴、琵琶等中国乐器的演奏也被列为辅修专业。

(二)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人本化的特点,其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悉尼音乐学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通过多元化教学全方位发展学生能力,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悉尼音乐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一批音乐家而不是少数独奏家。学院推崇快乐学习法,认为学习音乐是一个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和享受工作的过程[4]。这样的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平和从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发现教和学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刻意追求获奖或衡量教师教学能力。

昆士兰音乐学院提出学以致用、将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相融合的教学理念。昆士兰音乐学院因材施教、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院将创新实践与艺术转化融入教学,与昆士兰艺术学院、昆士兰电影学院开展合作,促进音乐艺术与电影艺术、设计艺术等交叉融合,鼓励学生整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与音乐产业广泛合作,并引入团队协同创新模式,开设大量艺术实践课程,培养复合型音乐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澳大利亚的音乐学院与社会联系密切,注重为学生艺术实践及职业发展提供机会。一些文化机构、知名公司经常资助音乐院校举办各类音乐会,设立各种社会奖学金,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资助和艺术实践舞台。澳大利亚音乐院校经常举办校园“开放日”(open day)活动。在开放日,学院会举办大量的师生演奏会、音乐会,并热情接待社会各界来访者。参观者可以免费欣赏音乐,所有学生都有演奏或演唱的机会,拉近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教学形式多样,有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表演课、实践课等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

同一音乐院校中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都不尽相同。悉尼音乐学院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多元社会的多种需求来设置课程,“悉尼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学生主科可学习四种不同风格的乐队音乐(交响乐队、室内乐队、古典乐队、现代乐队)”[5]。小提琴专业的学生除了主修的专业科目之外,还可以自主选择大量的选修课。最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主要有教学法、室内乐、交响乐、爵士乐、即兴演奏、理论文献、教学实习等。

昆士兰音乐学院钢琴专业课程设置简约且连贯,“形散而神不散”。必修课程系统性较强,主要课程有钢琴教学法、键盘基础能力、键盘乐、表演、音乐理论、听觉训练等,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主要培养学生扎实的音乐功底与个性化创作的能力。选修课注重因材施教,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主要分为作曲系列、指挥系列、爵士乐系列、键盘伴奏系列、音乐英语系列、音乐行业研究系列、音乐文学系列、音乐学系列、音乐技术系列、歌剧和音乐剧系列、音乐理论与听觉训练系列、教学法系列、音乐实践项目系列等十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门相关课程组成。

三、人才培养特点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注重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并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整合,其音乐教育体现了以生为本、注重实践、宽口径、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

(一)注重音乐教育的“人本化”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强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并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学习程度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许多课程以研讨会、演讲、表演、即兴创作的形式展开,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严格的监督与评估制度。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将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操作、就业前景相结合,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有序展开,不仅使学生拥有扎实的音乐功底,还为其日后从事艺术实践工作提供长期的理论指导,进而使其对音乐艺术有更广泛和深入的领悟。

(二)注重音乐教育的“宽口径”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宽口径”地引入多种音乐文化。此类院校的师生的国际化程度高,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程度也非常高,各国音乐都可以成为学生选修或辅修的课程。澳大利亚音乐院校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各种音乐会、学术报告、音乐节等交流活动让人目不暇接,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音乐院校也非常注重学科交叉。在教学内容上,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实践相结合,音乐专业课与音乐通识课相结合,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学校限定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相结合,音乐艺术与电影、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课程设置充分融入人文历史、现代音乐、电影及其他艺术形式等课程,既能让学生领会音乐的真谛,感受人文的气息,也能使其对人生有所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宽口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及文化素养。

(三)注重音乐教育的“实践性”

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注重实践教学,突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提升其职业竞争力,体现了其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澳大利亚音乐院校设置了即兴创作、室内乐、教学法、音乐管理等实践课程;在教学环节上,明确规定学生须背谱上课、参加音乐会(交流会)、公开演出,参与音乐行业实习、音乐艺术管理实习;在学习形式上,鼓励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跨学科展开学习活动;在考试考核上,不仅对学生的音乐能力进行考核,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生的学习日志、活动经验、准备工作、排练彩排等。在澳大利亚,专业的音乐团体或各类学校对音乐人才提供的全职岗位非常少,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激烈的工作竞争。澳大利亚音乐院校注重职业教育,引导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以“音乐会表演者和歌剧演员、指挥、教师、音乐机构行政管理者、交响乐团经理、音响导演和音响工程师、电影音乐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等为职业。总之,澳大利亚音乐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都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值得国内音乐院校借鉴。

参考文献:

[1]悉尼大学音乐学院简介[EB/OL] .http://music.sydney.edu.au/about/history,2013-12-18.

[2]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音乐学院简介[EB/OL].http://griffith.edu.au/music/queensland-conservatorium,2014-01-25.

[3]墨尔本大学音乐学院简介[EB/OL]. http://vca-mcm.unimelb.edu.au/,2014-01-25.

篇(2)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双导师制

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指在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实现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标准的构造样式及运行方式。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又具有泛型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又因为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所以它包含着一些固定的要素,即导向性要素(即培养目标)、组织性要素(即培养过程)、调控性要素(即培养考核)。因为培养模式具有泛型性,所以一经形成便可以为培养单位所遵循。但培养模式一经形成之后,同时也具开放性。也就是说,培养模式不是僵化不变的,培养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以开放和改革的态度探索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培养模式。

一、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指导原则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密切与音乐行业接轨,注重音乐艺术实践,突出音乐职业导向。”在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原则:一是注重培养模式与行业标准密切接轨。学院邀请了遵义演艺集团艺术总监王小平、重庆高戈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阎旭、重庆市广播电视集团(总台)频道总监寇锦等业界精英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参照相应行业标准设计课程模块。二是注重知识发展性与职业导向性的密切融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具有学术性的价值取向,这是艺术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职业艺术教育的根本所在。艺术硕士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艺术行业精通技巧的从业者,而且是艺术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兼备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突出艺术职业岗位能力和艺术职业素养的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学分权重。联合艺术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各基地的师资和硬件设施以及其他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

音乐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系统音乐专业知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音乐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领域的专门人才。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必须符合这一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经过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人文综合素养+专业理论基础+艺术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是导向性的要素,是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对培养工作进行检验的立足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是培养过程,也就是组织性要素。毕业环节则是对整个培养过程的最终考核,也就是调控性要素,通过这一环节检验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音乐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面向社会、服务地方需求、促进音乐事业繁荣发展”的理念,构建了“2+1”的课程体系,即理论课程、实践课程+行业实训,实践环节以课内实践、专题创作实践、作品展演、行业实训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根据艺术硕士教指委颁布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指导性方案),艺术硕士(音乐)的课程类别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实践环节、选修课。重庆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领域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及所占比重可参见表1,公共课与专业必修课见表2。在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艺术硕士课程中,文艺理论、艺术原理、音乐艺术实践、音乐心理学、音乐美学等课程属于理论课程。专业主课、高级视唱练耳、音乐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等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音乐艺术实践属于纯粹的实践性课程。学院要求这一实践性课程的考核形式为音乐会或实践性成果的展示。比如,对于声乐方向的学生,培养方案要求他们必须开两场音乐会,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将音乐艺术实践类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中,并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满足培养目标的需要。此处的实践课程同独立实践环节不同。独立实践环节侧重的是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最终检验。而必修课中的艺术实践类课程侧重的是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形成性评价。实践类课程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贯穿于课外活动中;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为了增强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以及在作品创意表达和风格呈现方面的能力,学院开设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音乐作品分析、视唱练耳等课程。在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观念,而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到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基于此,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开设了音乐美学课程。音乐心理学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对音乐表演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比如,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演出中的怯场等。开设音乐作品分析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方法的掌握,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在表演中呈现作品,在创作中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质。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一门视唱练耳课程,帮助学生解决音乐表演过程中的音准问题。除了必修课程中的音乐艺术实践课程,还有独立实践环节,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专业能力展示(毕业音乐会)三项内容。该校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艺术实践基地的行业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一年,同时学位论文(设计)须建立在艺术实践基础上。该校艺术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学生修完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课程,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同时还须通过艺术行业职业资格认定,方可毕业授位。“2+1”课程体系即两种课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加上行业中的实习、实训,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音乐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篇(3)

德国很多音乐学院专业齐全,但不像我们设置很多的系,而是按照其共同性质划分几大专业范围(Fachbereich),例如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所有专业分别归属于三个专业范围:(1)音乐表演;(2)作曲与音乐教育、音乐学;(3)舞蹈与戏剧。钢琴专业有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全部设在第一专业范围“音乐表演”之内。它们在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下面分别介绍。

1.钢琴演奏专业(Klavier)

主要培养职业钢琴家。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①,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基础学习(Grundstudium)和主科学习(Hauptstudium)两个阶段:一般4个学期之后举行一次学习中期考试(Vordiplomortifung)。通过后进入主科学习,在第10个学期进行毕业考试(DiplomprÜfung),获得硕士文凭。主科毕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申请继续学习(Aufbaustudium)4个学期,毕业获得“音乐会考试文凭”(Konzertexamen)②。

入学考试要求:(1)钢琴演奏:4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乐曲,要求完整地(包括奏鸣曲和组曲)背谱演奏,总演奏时间不低于40分钟;视奏总成绩在25分的总分内至少必须超过13;(2)视唱练耳:包括45分钟的听音笔试(听记一条单声部、一条两声部旋律、和弦听写)和10分钟的口试(音程、和弦的听辨,旋律听唱、视唱,节奏听辨模仿与视奏);(3)基本乐理:包括60分钟的笔试(音程、和弦、音阶,为旋律配多声部等)和10分钟的面试(和弦功能与曲式分析)。

学习内容:课程设置见下面表1。第2栏“学习学期范围”是推荐的一个大致的学习时间范围,学生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在哪一个学期学习该门课程。第3栏是必须总共参加几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所有课程中,只有钢琴演奏、作曲学、曲式学、作品分析、音乐史、视唱练耳等课程需要有考试成绩,作为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的证明,其他课程只需要按规定的学期数参加听课,认可教师出具参加证明即可,而不规定必须考试。其中钢琴演奏作为主科不在每一个学期考试,而只在学习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进行。代替学期考试的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在学习期间至少在校内各种音乐会中公开登台钢琴独奏演出两次。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1首高级练习曲,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乐曲,总时间至少40分钟,要求全部完整地背谱演奏;钢琴视奏。

毕业钢琴考试:首先向考试委员会提供一份演奏曲目单,其中包括至少1套巴赫平均律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和另外1部巴罗克时期的大型作品(后者也可以用另外的两套巴赫平均律或一些斯卡拉蒂奏鸣曲代替)、2首练习曲(至少1首是肖邦练习曲)、古典奏鸣曲、浪漫派作品、印象派或新古典主义作品、1950年以后的现代作品、钢琴协奏曲、较大型的钢琴室内乐各1首/部。所有曲目必须是在本院未参加过考试的(招生入学考试除外)。曲目审查获得通过后将分两次考试:1场公开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曲目从所报演奏曲目单中自选,总时间50至80分钟;1场不公开的考试演奏,包括30分钟的钢琴演奏(曲目由考试委员会从未参加公开音乐会演奏的其他曲目中现场挑选指定)、1首现场学习演奏的新曲目(有3小时的准备时间)和视奏。

2.钢琴教育专业(Klavierpadagogik)

该培养方向归属于“器乐与声乐教育学”专业(Instrumental―und Gesangspädagogik,简称IGP),主要培养钢琴教师。高中毕业,年龄在25周岁以下者,通过专门的入学专业测试即可申请入学。标准学制8个学期,也分为基础学习和主科学习两个阶段(4+4),需要通过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获得硕士文凭(Diplom)。

入学考试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钢琴演奏:4首风格不同的、具有相当程度的曲目,总演奏时间至少20分钟,加视奏;(2)选修乐器:原则上要求选修一种管弦乐器,演奏3首不同风格的简单乐曲,总时间10分钟内;(3)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基本与上述“钢琴演奏”专业相同。

表2中是从IGP整体培养计划中提炼出来的钢琴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名称”栏目里列出的只是课程方向,例如“演奏实践”课程,包括歌曲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爵士和流行音乐、改编弹奏等;“作曲学”为分析并掌握各种典型音乐风格作品的特点;可能以风格流派或者作曲大师为单元逐步学习,所以有些课程要学习好几个学期。“学习证明”栏目的“考试证明”(Leistungsschein)表示该课程需要参加考试,“参加证明”(Teilnahmesschein)则可以只参加课程学习而选择不考试,教师出具参加学习证明即可。该栏目的两项之和等于“必修学期数”栏目的数字,代表该门课程总共必须修几个学期。其中“视唱练耳”课未规定学期数,但总共必须通过四个级别的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上课或者直接参加考试。

学习中期钢琴考试:至少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曲目,大型作品可以是其中的一个乐章,总演奏时间不低于25分钟;视奏。中期考试最迟必须在第4学期完成,以显示学生具备继续深入学习该专业的能力。申请参加中期考试必须出具参加了以下课程学习的证明:钢琴和选修器乐每学期一份证明,室内乐、演奏实践、音乐学、教学法各1学期,音乐与器乐教育学4学期,曲式学和音乐史各2学期,视唱练耳和作曲学各1学期。中期考试未通过者可以在1学期之后补考一次,补考仍不合格必须退学。

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全部课程后,即可申请毕业考试,毕业考试可以申请按科目分期分批进行,或者申请在一个学期内全部完成。毕业考试钢琴演奏为4首完整的、不同风格的乐曲,其中1首必须是协奏曲或室内乐合 奏曲目,总演奏时间约50分钟,另加1首现场抽签指定的新曲目,有6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是10分钟视奏。此外,递交一份毕业论文,论文的选题由考试委员会和学生谈话商定,从开题到完稿提交时间为6个月。

与“钢琴演奏”专业相比,钢琴教育专业在钢琴演奏要求上稍低,但增加了音乐教育学、钢琴教学法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而且全部要求考试成绩,作为毕业条件之一。

3.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艺术指导)专业(Aufbaustudiengang Klavierkammermusik und/oder Liedbegleitung)

主要培养音乐会合作演奏人才。报考者必须已经获得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毕业文凭,所以称之为深造学习(Aufbaustudium)。标准学制为6个学期。学习者可以在第四个学期之后选择到底将钢琴室内乐、还是钢琴伴奏、或者两者都要作为毕业考试重点。毕业获得硕士文凭(Diplom)③。

入学考试:分为钢琴独奏和钢琴室内乐/钢琴伴奏两部分。前者包括3首不同风格的、高难度的作品,1首练习曲,总时间不少于40分钟,加钢琴视奏;后者包括与本院师生合作演奏1部钢琴室内乐的一个乐章,2首歌曲伴奏,曲目在考试前四周公布。

学习内容:表3是具体课程设置。由于这是深造学习,所以要求的必修课全部是演奏实践性的课程,而没有其他音乐理论课程。当然学生如果有兴趣,所有课程都是敞开可供学习的。此外,钢琴室内乐方向学生必须参加乐器演奏主科学生的课堂伴奏,钢琴艺术指导方向学生必须参加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以及学院合唱排练伴奏。

在一些其他音乐学院,该专业方向也如同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一样作为常规硕士专业设置。例如莱比锡音乐学院称之为合奏专业,培养音乐会演奏的职业音乐家,标准学制为10个学期(4+6)。分为不同的重点方向,其课程设置也稍有不同:(1)钢琴室内乐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歌曲伴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其他乐器主科的课堂伴奏等;(2)钢琴艺术指导方向,除主科外,学习古钢琴(Cembalo)、室内乐合奏、即兴演奏、视奏、总谱弹奏、指挥、为声乐主科的课堂伴奏、嗓音训练、意大利语音、法语语音等,在主科学习阶段要参加一次戏剧排练演出实习。其他音乐基础课程为共同课程,例如作曲学、视唱练耳、音乐史、乐器学、曲式学、音乐分析等。在学习阶段学生可以申请双主科或者另外一门副科学习。

以上简要介绍了德国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三个培养方向的基本情况。这些方向在我国音乐学院中实际上已基本存在,入学、毕业考试要求也大致相同,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各学院师资力量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不同主要体现在:

(1)课程考试的灵活性。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要考试,一些课程可以选择只参加学习而不考试,这样可大量节省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够毫无畏惧地、尽可能地多听课,或钻研感兴趣的课程。尤其是主科钢琴演奏,在整个学习过程只有中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而我们是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学生常常为了准备考试曲日而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有的人甚至整个学期就为了准备考试的几首曲目,导致无暇、也无心学习其他乐曲,严重阻碍了学生广泛涉猎各种风格的作品、扩展音乐视野。

(2)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量身定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主要得益于其全学分弹性学制。而我国的现行模式是固定的四年制,所有课程按照教学计划固定在某一学期,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表来学习。

(3)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一些重要课程要求学习多个学期,但并不一定非得具有连续性,而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学期参加不同专题或由不同的教师主讲的课程的学习。例如“钢琴教学法”课程,至少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都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而只推荐参考文献,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专题的形式授课,其内容可能在各个学期轮流开设或不断补充,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试听,然后选择听谁的课程和听哪一个专题。这样的好处,对于教师而言,体现了一种竞争性,可以形成以教学促进研究和以研究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于学生而言,不必硬去听自己不喜欢的某位教师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常换常新。能够不停地接触到新的成果和观点,而不会局限于某一位教师、某一本固定教材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这些不同之处正是我们在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钢琴人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显示了中国钢琴教育的丰硕成果的同时,愿我国的钢琴学科建设更加完善发达!

注释:

①德国高等学校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只是最普通的学习时间,可以延长学习时间或者由于天赋和勤奋缩短学习时间。对于以前在其他学校学习过相关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可以出具课程成绩并申请减免学时测试,通过后即可缩短学期数。例如很多外国学生在本国内已经获得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在不转换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出具文凭和成绩,申请测试,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篇(4)

张向侠出身于书香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但不幸的是张向侠出生的时候,时值父亲政治上遭受残酷打击之际,长大后又被视为“黑五类”,命运多舛。但就是在这样的艰难人生中,父亲总能挺直腰杆,坚定信念,并一再叮嘱子女要坚强面对人生的种种风霜雨雪。他将女儿命名为向侠,就意在激励女儿不论人生多么艰难,都要有广大的胸怀与坚强的意志。

在父亲的影响下,备尝人生艰难的她,并没有丧失努力前行的勇气,反倒学会了坚强与拼搏,走上了一条以音乐超越苦痛、笑对人生的艺术之路。凭着一种坚强的意志与乐观向上的精神,她于八十年代初考入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获得香港公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现任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声乐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电视台特约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对于在磨难中成长的张向侠来说,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她以来之不易的成绩,向自己虽历经艰辛但始终保持精神气骨的父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案。

就本质而言,由人生此在的苦痛出发,方能走入艺术的法门;而惟有通过艺术,方能将痛苦的感受化为潇洒的生命。因有对生命痛苦的体验,张向侠进入到了音乐的广阔天地,进入到了一个足可安身立命的意义世界。多年来,她忘我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大学生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先后作为主编、副主编出版了《舞蹈教学论》教材与《歌剧表演与研究》一书;2001年参与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西声乐文化比较研究》;2008年主持了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重大课题《陕西省中小学艺术教育质量评价研究》、陕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歌剧艺术研究》;2009年主持了陕西省科学艺术学项目课题《真诚的期待一声乐教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2010年度主持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1949-2009陕西声乐作品创作研究》等。她对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中国民族音乐、中外歌剧、音乐教育、声乐教育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先后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光明日报》等权威核心期刊20余篇,其涉猎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令人称道。

作为一位大学教师,她努力钻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近十年获得的多项教学教育奖,如: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带队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三次获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0年获“陕鼓杯·2010陕西声乐比赛政府奖”优秀园丁奖;2011年与2012年连续获得“陕西师范大学第二届、第三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张向侠将“传道、授业、解惑”视为人生的一大快乐。仅近年来,她所指导的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专业比赛奖项十余个。其中,2007级研究生陈丹荣获陕西省文化厅首届声乐比赛二等奖;2007级研究生陈瑶荣获“陕鼓杯·2010陕西声乐比赛政府奖”流行唱法一等奖、同时她还获得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陕西赛区流行唱法二等奖;2010级研究生同飞2011年获“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西北赛区”学生组二等奖。这些奖项无疑都倾注了张向侠老师培养学生的心血,表现出一位仁厚师者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深深热爱。

作为一个双肩挑的教师,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对所肩负的管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想方设法为全院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为音乐学院的发展着想。她讲到:“大家推荐我当副院长,是对我的信任。我理当尽全力搞好工作,用以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她上任以来,成功申报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目前已发展到六个方向,为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她还兼任学科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在学校举办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带领教研室的同事,利用休息时间,为参赛选手进行强化辅导。在她和相关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音乐学院连续囊括了陕西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第二届、第三届术科组比赛的前三名。她本人也连续被评为两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术科组的优秀指导教师。此外,她还经常被邀请担任省文化厅、省电视台、省音乐家协会、省市教育部门等专业大赛评委。她的亲和力及公正的评判,赢得了选手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篇(5)

克兰音乐学院由朱丽娅・克兰女士于1886年创建。是美国首批致力于培养公立学校音乐师资的机构之一,其音乐教育专业在全美同专业院校中位居前十名。一年中,笔者通过旁听、与师生交流,查阅资料等途径,对这所百年历史的音乐教育名校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1.宽松的学分制度。美国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大多采用灵活性圈套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课程设置等方面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学习自由的思想。管理方式、学位授予标准等方面差异较大,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定,我们姑且称为完全学分制,即以选课制为基础,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即可毕业的教学管理制度。相比于中国的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下的高等教育更像一个“供学生选购学分的市场”。在克兰音乐学院,学生跨专业,跨系科甚至跨校区选课非常普遍。

2.实习课比重大。音乐教育方向的学生有两次教学实习机会:一次在大学三年级,形式为小组教学实践;另一次在大学四年级,仍然由学生自己填报实习志愿,申请具体时期。在两次教学实习之前的教学法课堂上,教师会组织学生反复进行课堂虚拟教学观摩,并通过观看不少录像、写论文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理论与感官上对音乐课堂有全新认识。

3.表演与教学相互促进。克兰音乐学院在传统上是以音乐教育见长,近年来,吸纳了不少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加盟教师队伍,使得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很快,也使学生能欣赏甚至亲身参与高水平的演出。音乐会不仅形式多样――有大规模乐队管弦乐团演出,小型室内乐演奏,各种乐器的独奏音乐会,双钢琴协奏音乐会,打击乐、爵士等,且质量上乘――其中不乏全美一流音乐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人倍感振奋。在克兰音乐学院的介绍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克兰音乐学院,学做教师并不排斥或限制音乐表演,而是用优秀的表演作为进行教学的基础。克兰音乐学院以师资队伍中拥有全美众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学者及表演艺术家而骄傲,他们都为了使音乐学院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充满创新意识的,令人激动之地而努力奋斗着。”

国内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如何搞好高师音乐教育源头,是关系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好坏的关键。参照克兰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教学模式,综合比较国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1.适度增加选修课数目及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并鼓励教师发挥潜能,增设力所能及的选修课。除必修学分外,鼓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依照个人兴趣选修一定比例的非本专业课程。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及早进行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选修。在师资方面,学校应鼓励现任教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开设两门以上课程,另可跨系、跨校聘用部分教师开设选修课,做到师资的合理利用。

2.加强教学实习环节与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增强高师“师范性”。高师“师范性”是指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性和教育特征,集中反映了教师教育在专业思想、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而教学实习,是增强高师“师范性”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在现有的大四第一学期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学期或半学期教学见习。学校应促使学生在见习期间反复钻研中小学音乐大纲与教材,多观摩,多讨论,多思考;也可聘请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定期给高年级同学指导并作讲座。

3.以“演”促“教”,兼顾“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教学方面,建议高师将音乐教育系与音乐表演系师资分开,教学时各有侧重,以达到最佳效果。就钢琴而言,钢琴教育方向的教师可采用集体课形式,将进校时侧重管乐、弦乐或民乐的学生学,教授键盘基础知识及管弦乐的钢琴伴奏等;对侧重声乐的学生则重点教授合唱曲及声乐曲伴奏。钢琴表演方向的教师则只能一对一或一对二地进行教学,辅以小组观摩。此外,学院可以多组织综合文艺汇演、技能比赛等,节目在各个班级中竞争选拔。真正做到以“演出”促日常“教学”,而不是相反。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为21世纪的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有所长、思路宽阔、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正如克兰的校旨所说:“克兰音乐学院是一个旨在营造音乐社会的音乐教育者的社区。我们的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多方位的学习范围,研究生阶段则是在这些领域之上的加深,加厚。”每个音乐教育者的使命都是为这个社会精神文化的厚重不懈努力。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这项任务将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红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新动向》,《艺术百家》,2006.7。

篇(6)

一般来说,大型国际声乐比赛都是男高音、女高音的天下,男低音拿奖的概率几乎为零,由于低音声部曲目的局限,不可能像高音声部曲目那样出彩,在人才济济的优秀选手中相对处于劣势。事实上,此次比赛有二十多个国家的选手参赛,共分三轮角逐,最终进入决赛的选手基本都是意大利、罗马尼亚、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男高音和女高音,而张茂林是唯一晋级的男低音,压力可想而知。

决赛时,评委会主席、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斯托雷诺指定张茂林演唱一首选自罗西尼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的选段《诽谤》,张茂林用自己对该作品的独到理解,用自身优美独特的男低音音色近乎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片段,在场的评委无不为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竖起大拇指,给了他全场最高分。最终,张茂林一举夺得此次比赛的第二名(第一名空缺),还获得了意大利罗马国际音乐节演唱金奖。

民歌之乡种下美声种子

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泸州纳溪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张茂林就出生在护国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他生活的环境里,到处回荡着美妙的音乐,那叮咚的泉水声、清脆的蛙鸣,还有农人劳作时吟唱的一曲曲情意绵绵的“滚板山歌”,这一切都犹如天籁之音,潜移默化地在张茂林心里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说起张茂林小时候,至今仍有一件小事被亲戚们津津乐道。张茂林去亲戚家做客,亲戚住的是旧时的四合院,中间有一座大水池,水池边摆着几十盆花。那天,张茂林一口气将几十盆花全部推到了水池里,为的就是想听听花盆落水的声音。

张茂林对音乐的热爱一直到上初中时才被音乐老师发现,并有意给予指导。可张爸爸因为下岗,面对儿子高昂的学习费用极力反对。张妈妈深知张茂林的秉性,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少阻力都会坚持走下去,她虽然不懂音乐,但她懂儿子、爱儿子,所以她要义无反顾地为儿子撑起一片晴空。

顶着重重压力,母亲一连打了几份工,并一次次找亲戚借钱。无奈,亲戚们也不富裕。母子二人为了学习期间的各种费用互相支持鼓励,那时张茂林只有一个念头:为了妈妈不再受苦,一定要干出一番事业!

1996年,张茂林报考西南师范大学,却因种种原因没有考上,但他没有气馁,认真分析原因后,他决定去大城市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以备来年再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张茂林顺利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进入大学后,张茂林便开始做家教,由于他授课认真,学生一天天增多,后来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将多余的钱寄回去贴补家用。

晨霜为他洗征程,月光为他照前路,张茂林就这样带着一份孜孜不倦的执着、一颗温暖的感恩之心奔波在求学的路上。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张茂林便将这一天看成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别的同学在尽情享受生活,他却在刻苦练声、学外语、看原版歌碟。大一寒假,张茂林向朋友借了五千元钱,坐火车去上海找周小燕教授辅导,之后的每个假期,张茂林都会离开学校遍访国内外名师拜师学艺。刚进大学时,张茂林的成绩并不出类拔萃,但经过努力,他后来一直稳居班级第一。

2001年,张茂林大学毕业,品学兼优的他被德国某音乐学院录取为研究生,并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作为一名音乐学子,德国一直是他的梦想,可张茂林的哥哥此时患淋巴癌,已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张茂林打电话给妈妈,妈妈说:“你去吧,家里有我撑着!”语气虽坚决,但张茂林仍然听出了那一份深深隐藏的挽留――妈妈其实是希望他留下来共渡难关啊!张茂林果断放弃了去德国深造的机会。

张茂林和妈妈开始一起为挽救哥哥的生命和死神赛跑。可哥哥的病不见好转,一张张病危通知书让张茂林心都碎了。但张茂林没有绝望,西医、中医、民间偏方,只要对哥哥的病有用,他都会努力一试。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爷爷病逝,年迈的奶奶不堪这双重打击病倒在床,父母照顾一老一小两个病人心力交瘁,根本无暇打工挣钱,所有的经济压力像沉甸甸的大山全部压在了张茂林身上,但他没有一丝怨言便扛了起来。

与此同时,四川音乐学院面向社会招聘老师,张茂林以本科生学历与一群硕士、博士生竞争,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在母校当上了声乐老师。那年,张茂林才二十三岁,是川音最年轻的老师,就连有些学生的年龄都比他大,这成了学校里的一大奇观。

现在看来,那段时间是张茂林人生中的一段严峻岁月,所幸张茂林身边有一群好朋友,在他们的无私帮助下,张茂林就像一个无所畏惧的斗士,一边教书,一边挣钱为哥哥治病,一边还要腾出时间准备考研。在张茂林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哥哥。最让人惊讶的是,张茂林还以文化、专业均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研究生。

意志刚强的张茂林,生活中却是个善良、谦逊、低调的谦谦君子。考研时,因没有任何背景关系,也没有钱打点,他总是一个人悄悄地准备、悄悄地考。有位同事得知后甚至断言:“四川音乐学院没一个人能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张茂林付之一笑,最终得偿所愿。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张茂林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音乐实力。

日本舞台崭露头角

200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读研期间,张茂林应邀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演出。当时,他正忙着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在日本和上海之间忙碌地飞来飞去,辛苦程度自不待言:第一苦是语言关。搞美声,意大利语、德语、法语、英语、俄语等都要了解,否则就不能完全理解歌剧表达的意思,而对歌剧演员来说,学语言要学一辈子;第二苦是背谱子。张茂林应邀在日本出演威尔第歌剧《法斯塔夫》中的同名角色,谱子一共有五百七十页,作为主角,他一个人就要唱将近四百页,而且全部都要用意大利语演唱!一看到那厚厚的一摞谱子,张茂林的头“嗡”地一下就大了,第一个念头就是想放弃,但他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所有演员中,只有张茂林一个中国人,他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在日本的训练堪称“魔鬼”级别,每天从早上九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整整十二个小时都在排练。张茂林原本就有胃病,到日本后由于饮食不习惯,胃病更厉害了,每到这时,张茂林都会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不能倒下!”

唱歌剧的人都知道,歌者的声音要穿过几十、上百人的大乐队,演出一场就要两个半小时乃至三个小时以上,对体力、耐力和精神消耗极大,但张茂林坚持住了。《法斯塔夫》在日本公演期间,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轰动。那时候,他多想有亲人在身边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激动啊!当地华侨激动地说:“没想到我们中国人唱意大利歌剧这么棒,没想到我们中国的音乐艺术如此突飞猛进,太吃惊了!”为了表达敬意,感谢张茂林为国争光,当地华侨专门从北海道空运来几箱大闸蟹为他开庆功会,日本电视台和报纸也对张茂林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歌剧《法斯塔夫》颇有点鲁迅笔下阿Q精神胜利法的意味,法斯塔夫是一个年老的落魄骑士,靠喝酒打发时光,经常受到别人的捉弄折磨。面对这些屈辱,他却说:“没有我,你们就没有取乐的原材料了!”言外之意是大家的快乐都是他带来的。张茂林凭着自己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将法斯塔夫演活了。有位女观众看完张茂林的演出后忍不住哭了,她对张茂林说:“我丈夫去世九年了,我一直很消沉。法斯塔夫面对如此的屈辱都能勇敢地活下去,我还有什么活不下去的呢。感谢你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她成了张茂林的忠实粉丝,张茂林在日本巡回演出期间,她带着一群粉丝追随一路,场面十分壮观感人。

篇(7)

关键词:大提琴 表演怯场

大提琴演奏者大都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笔者通过长期地大提琴教学实践,对学生在演奏中暴露出来的普遍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演奏得非常熟练的曲目,在考试和舞台表演中却往往不尽人意。其问题根源是舞台表演心理因素造成的,即“怯场”。“怯场”已经成为大提琴演奏者舞台表演的严重障碍,因而有必要深刻地揭示怯场心理产生的机制、危害、并找到解决办法。

一、表演“怯场”的概念

“怯场”是指在比赛和类似比赛性质的活动中,因为环境的变化,学生出现不适应状态,从而表现出过分焦虑、恐惧和逃避等心理状态。大提琴表演“怯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会出现手指和手臂僵硬、心跳加快、思维空白、节奏不稳、呼吸不顺等症状。心理学家在对焦虑情绪的研究认为:适度的紧张情绪对于心理素质好、应对能力强、准备充分的人,会产生积极效果、超长发挥;但是过度的焦虑情绪且不能自我控制,就会出现反效果。

二、表演“怯场”的影响因素

(一)表演“怯场”的表现

“怯场”是音乐表演中的一种“常见病”,在大提琴演奏中普遍存在,一些艺术家如卡萨尔斯、马友友等,都会出现舞台紧张,这是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反应。

心理表现:演出前情绪过度紧张、焦虑、心绪不宁、恐慌害怕,演出后会出现心理活动暂时中断,严重的甚至出现思绪混乱并出现了晕场现象。生理表现:脸色苍白、手脚僵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汗腺分泌过盛、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大为下降,甚至瞬时记忆失常,脑中出现乐谱空白,使演奏效果大失水准。

(二)表演“怯场”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内倾型”性格的人重视主观世界,性格孤僻害羞、沉默寡言、缺乏自信,这种性格的人很容易怯场。由于性格上的特征,他们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对于遭受失败的反应也比其他人强烈。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心理因素的作用, 表演艺术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有些学生在准备或参加表演过程中信心不足,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怀疑,尤其是篇幅较长的或曲式结构不清楚的。例如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第一组曲前奏曲节奏相同,音乐线条流畅,只是音高发生变化,从而使得背谱更加困难。生理因素是先天条件非本人能改变或左右的。大提琴的表演技巧是建立在基本功掌握上的,对于基本功的训练,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进行。

三、大提琴教学过程中如何克服表演“怯场”心理

(一)技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对于大提琴演奏者来说慢练是提高演奏技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乐曲中出现的技术性难点段落要进行强化练习,要慢练、有目标、有方法、有步骤和指导的练习,做到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其次,学生要学会如何让练琴的质量事半功倍。练习时应找出最容易出错的片段细练。难点解决了,再连贯全曲,这样才会事半功倍。除此之外,还应练习一些有着相同技术难点的练习曲,使之在任何组合下都能熟练流畅地演奏。教师在选择曲目上,要根究学生掌握的技术水平以及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来进行选择。这样演奏者对掌握技术性乐段的自信心加强了,紧张的心理状态就有所减轻,“怯场”的现象就会减少。

(二)增加自信心

大提琴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在教学阶段,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不要一味的指责,少否定多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专业上老师道高一筹,但在生活上应该爱护、关心与尊重学生,形成健康的师生关系。从心理学分析,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积极参与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入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让学习音乐成为积极、轻松、快乐的事情。

(三)心理技法的运用

当我们在演出和考试中观察到学生怯场的表现后,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原因,运用行为法(脱敏法、强化法、放松法)、暗示法等心理学技法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怯场”这一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大提琴演奏怯场的很多因素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个体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要想使舞台演奏更加成熟,就要结合自己实际找出问题所在。因此,要克服“怯场,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表演中的各种问题,把自己生理、心理调整带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演出。

参考文献:

[1]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D].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刘瑾.萨蒂研究:风格、技术与价值[D].上海:上

海音乐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

[3]娟.普罗科菲邓夫《古典交响曲)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