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跨境贸易和一般贸易

篇(1)

【关键词】保税监管区 贸易收支 非现场监测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享有更加便利外贸经营条件的保税监管区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但由于相关部门对保税货物实行特殊监管政策,外汇局对保税货物进出境采取“不核销”管理,难以通过现有业务系统对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监管。在当前严峻的国际收支形势和日益增加的监管压力下,整合利用现有的外汇监管数据信息,构建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对防范和打击异常资金通过保税监管区域非法流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体系构建的总体设想

目前,外汇局对非保税货物跨境贸易收支监管主要依托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和外汇金宏系统将货物流与资金流进行逐笔或总量比对,来判断跨境资金流动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如出口收汇核销、收结汇联网核查以及贸易收付汇核查等。由于海关对保税监管区管理执行的是“放开一线,管住二线”的原则,对保税货物实行进出境备案制度,且目前未将货物进出境备案清单电子底账纳入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保税货物流相关监管信息的缺失,使外汇局对保税监管区贸易跨境收支监测不可能像一般贸易区企业那样以物流信息作为参照对象。

基于上述现状,当前条件下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总体思路是:以外汇金宏系统中的国际收支申报信息为主要数据来源,整合外汇账户系统中的外汇收支信息、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的预收、预付等数据信息,设置一定的非现场监测指标,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确定观察期内需重点关注的异常收支项目和主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核查。

二、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指标设置

(1)外汇登记指标。主要用于监测区内企业基本信息登记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外汇登记指标是开展保税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有效性,包括保税区企业外汇登记数和外汇账户开户数。具体监测方法:以外汇局区内企业实际登记和开户备案信息为基础,定期比对金宏系统及外汇账户系统中标识为“特殊经济区”的企业名单,及时清理漏登记和错登记企业基本信息,确保非现场监测主体的准确、完整。

(2)总量监测指标。包括区内全体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增长率,收、支总额占全辖跨境贸易收支的比率,以及贸易顺差占全辖贸易总顺差的比率,分别监测区内企业总体跨境贸易收、支变化及贸易顺差增长情况。其中收、支增长率采用环比计算,因为环比相对于同比更能体现企业逐期的发展变化,且数据主要来源的外汇金宏系统上线时间较短,同比数据代表性不够。通过纵向环比和横向占比指标的比较,对区内企业总体跨境收支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环比增长率=[观察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上期总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金额

区内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总额

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总额-观察期全辖企业跨境贸易支出总额]

预警值设置:以一定时间内各期跨境贸易收入增长率、支出增长率和收、支总额占全辖收、支总额的比率,以及区内跨境贸易顺差占全辖比率作为样本数据,利用百分位法分别计算出不同关注区间(一般、重点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适当关注)的上、下限监测指标为作预警值,将观察期指标与预警值进行比较,判断指标状态是否正常,并确定关注级别。

(3)主体监测指标。包括个体企业跨境贸易收入、支出以及预收、预付增长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区内单个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及贸易信贷变化异常情况进行监测。由于延期收汇和延期付汇均以物流为基础,且现行的贸易信贷登记制度对其可以有效监控,因此对区内贸易信贷非现场监测的重点应为无实际交易背景的预收和预付货款。具体监测方法:从金宏系统中将区内企业观察期跨境贸易外汇收支数据及预收、预付数据导出,分别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同比增长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筛选出前N位作为关注企业,对其异常变化指标进行有针对性地监测分析。其中,对预收、预付款占比增幅较大的关注企业,应将相关信息与贸易信贷登记系统进行比对,看企业是否及时全面地办理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

(4)单项监测指标。反映企业跨境贸易收支异常的关键性指标,根据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特点进行反向设置,根据指标的出现与否或波动大小,判断企业跨境贸易收支是否存在异常。

1)收支金额指标:包括单笔整数或大额。通过对区内跨境贸易收付款金额进行排序,按一定比例筛选出整数和大额收支。

2)关联交易指标:包括境外股东及关联企业收支。企业境外收付款人一般相对稳定,关联交易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存在收支异常,如变相借用外债等。利用境外收付人筛选出关联交易金额,通过关联交易异常变化对重点收支进行关注。

3)异常主体指标:包括金融等特殊企业。由于跨境贸易收支主体一般为贸易或生产型企业,交易对方正常不会出现金融、运输等服务类企业。通过在企业境外收付人中检索“金融”、“运输”等关键词,看是否有非贸易项下资金混入贸易项下。

单笔整数和单笔大额指标可根据本地区企业规模大小及进出口方式灵活设置,对最终筛选出的大额收支应与外汇账户系统相关数据进行核对,防止企业申报差错;关联交易监测对象正常以境外股东为主,以上指标可以交叉使用,企业同时具有指标特征越多,则需关注程度越高。

三、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效果的建议

(1)改进区内企业外汇登记制度,确保数据信息准确完整。统一区内企业外汇登记管理,明确唯一系统作为保税监管区域企业外汇登记管理系统,其它系统与之共享企业基本信息;另外,由于区分保税和非保税跨境收支的重要依据是国际收支申报是否为核销项下,建议将外汇金宏系统中的是否为核销项下定为必填项目,要求申报企业履行真实性义务,否则承担虚假提供外汇来源信息责任。

(2)对区内企业跨境收支实行专户管理。外汇账户系统虽然将区内企业进行了标识,可以对区内企业外汇账户收支及余额进行统计查询。但该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外汇收支进行细分,无法对跨境贸易外汇收支进行单独统计。建议对跨境贸易收支设立专户管理,包括外汇及人民币账户,便于对跨境贸易收支的资金划转、余额、结汇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叉比对。

(3)完善保税区企业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目前,区内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需办理贸易信贷登记手续,但系统并未对区内企业进行标识,也无相关的汇总查询功能;刚上线的数据综合利用平台虽然可以对区内企业进行贸易信贷专题分析,但并未区分跨境和非跨境交易,数据的综合利用性不高。建议在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对区内企业进行单独标识,对跨境和境内交易进行区隔,并增加统计分析功能,便于对区内企业跨境贸易信贷进行更有效的统计和分析监测。

(4)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保税监管区跨境收支非现场监测效率。利用手工计算相关指标开展保税区企业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工作量大,涉及面小,总体效率不高。建议开发相关的应用程序,从外汇金宏系统、外汇账户系统和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采集相关数据信息,自动生成相关监测指标,并进行预警提示;同时,建立规范的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非现场监测制度,明确相关的分析监测要求,使保税监管区跨境贸易收支非现场监测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与其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监管合力。一方面要加强与保税监管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实现企业注册信息共享,提高企业外汇登记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积极推动与海关的合作,对进出境备案清单数据实现联网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最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匹配,提升保税区非现场统计监测水平。

篇(2)

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过去十年间,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异军突起,对传统零售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同时造就了诸如快递、便捷支付等整个相关行业链条及依托网络销售企业的快速崛起。伴随着技术及政策上的突破,跨境电商可能将成为未来十年的一个发展热点,同样这个行业的崛起也必将对传统的贸易方式造成不可预测的冲击,在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可以轻松避开语言的障碍,实现商家与客户,甚至是客户与客户之间的直接沟通,这种更为便捷的交互,将原本国际贸易大宗采购订单碎片化,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将通过互联网与商家联系,订制适合自己的产品,绕开了原本掌握高额差价利润的中间进出口商,这种贸易方式的变化,将原本属于中间商的利润,通过技术的进步让渡给了顾客与商家,顾客可以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购买到更为便宜商品,商家可以通过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易,更加了解顾客需求,定制更为个性化服务及产品,从而获得更加丰厚利润,此举将进一步促进贸易的发展。

二、传统物流对跨境电商制约

跨境电商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传统的运输方式或许也将随着贸易方式的变化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或许像春雨润物,悄无声息,或许又会像暴雨倾盆,电闪雷鸣,集装箱运输的崛起不过五十年时间,这种物流方式和信息技术的同步发展,对贸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没有产生对贸易影响的瓶颈。随着近年来,跨境电商如火如荼发展,不管是航空还是海运,由于种种因素制约,成为这一贸易方式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相继出台了多种措施,从通关便利性到海内外仓储设施建设完善,都是为了打通跨境电商物流环节。

三、跨境电商发展对集装箱运输市场影响

(一)对传统集装箱运输影响

跨境电商讲求实效性,必须要快,这可能突破了传统一般贸易的集装箱运输周期,过去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海上运输,对海淘客户来说将是不可忍受的,在跨境电商业务不断扩大的新贸易方式下,航空运输的需求量势必会有快速增加,但是短期内航空运输成本,如果不能通过技术或其他手段实现快速压缩,航空运输的增量必然受到限制,同时,会对传统集装箱海运造成影响:

1、跨境电商发展带来的贸易绝对总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海淘选购更为质优价廉的外国商品,原本压抑或者说隐藏的消费被刺激和激发,通过各种各样的便利化,让原本复杂的贸易,变成了简单的交易,原来复杂的询盘、运输、结算通关等环节不再需要客户去考虑,成熟的第三方公司会把一切交易周边活动为客户处理好,客户需要的或许仅仅是选择商品和比价,然后通过网站支付系统付款,这与原来一般贸易产生的消费量将会由巨大差别。

2、跨境电商将会产生更多的碎片化订单。碎片化订单会对海运集装箱产生较大影响,像过去一样,仍然会有一个客户同时走多个柜子,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会是仅仅单件商品的运输委托人,这种改变与传统的拼箱业务会有较大差别,对集货港以及到货港的物流集散及快件分拨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具备完善物流分拨系统的集装箱码头将会更受到欢迎。

3、跨境电商会对集装箱承运船舶提出更高要求。跨境电商对物流的速度要求,与当前大船化发展的格局有一定相悖,大船的物流成本低,但是集货时间及装卸时间会更长,这与跨境电商物流所追求的速度大于成本不同,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可能会催生同一航线的不同船型运行,出现同一航线上快船、慢船之分,快船可能船型更小更经济,运费也会相对较高,慢船船型可能维持现在主流大船,由于成本原因,价格会更加低廉。当然,随着海运技术的创新,或许会有高速船舶在远洋航线上的出现。

(二)对滚装运输市场影响

近洋集装箱运输市场,特别是由于类似于客滚船等船型快船存在,受航空运输影响小,随着跨境电商发展,中韩、中日及相关近洋航线集装箱运输航线,将会有较大利好,特别是伴随着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及山东半岛及相关区域电商物流试点发展,中韩之间客滚船运输将成为跨境电商物流的第一批受益者。

(三) “一带一路”铁路网络建设的影响

“一带一路”铁路网络建设周期较长,暂时不会形成对海运集装箱有冲击的运力,不过随着铁路网络延伸,特别是高铁网络的建设,集装箱运输将面对更多种方式的选择,跨境电商的物流方案选择也将更加多样化。

篇(3)

【关键词】人民币 跨境 套利

套利是指经济主体利用不同市场或不同形式的同类或相似金融产品的价格差异牟利,即投资者或借贷者利用国内外利息率差价、货币汇率差价,通过资本跨境流动赚取利润。企业正常贸易通过境内外市场融资、结汇,在降低财务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也有效地促进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人民币重现单边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利用虚构贸易背景、虚假贸易融资进行的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明显增多。据海关总署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2013年前11月,内地与香港贸易额为36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特别是2013年一季度,内地对香港进出口增速逾7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其中虚构贸易背景的跨境套利交易是外贸增速虚高的重要推手。

没有实际贸易支撑的套利交易不仅造成贸易数字失真和贸易繁荣假象,而且如果交易过于频繁、交易规模过大、交易方向同一化,将危及我国金融安全并严重制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正确认识和引导跨境贸易人民币套利行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成为当前亟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基本模式、市场条件及主要特点

对于人民币跨境套利,正确区分企业正常的套期保值行为与利用虚构贸易进行纯粹套利行为十分必要。下面就虚构贸易背景的套利行为的基本模式、市场条件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基本模式

面对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日渐增多的趋势,我们发现通过虚假贸易以及虚假融资进行人民币套利交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1.汇差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汇率差进行套利。例如,若目前境内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2,香港市场美元对人民币即期价格为6.10,境内企业出口1亿美元货物(通常为黄金、珠宝等低物流成本货物)至香港的关联公司,将所得美元在境内结汇,可获得6.12亿元人民币,再将同一批货物由香港进口回流至保税区,此时借助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条件,只需向香港支付6.10亿元人民币,于是套利者通过货物的一进一出即可获利200万元。

2.利差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利率差进行套利。如套利者在内地以年利率6%借入1亿元人民币,期限两周,买入银行的理财产品做质押担保,借此要求银行发出信用证。套利者的香港合伙人或关联公司可用该信用证从香港银行拿到1亿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然后套利者再从内地出口一些低体积、高价值的货物给其香港合伙人,并收款1亿元,然后再把这1亿元归还给银行。目前香港地区人民币贷款年利率一般在4.5%左右,而境内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可以在6%左右,利差约100个基点。套利者通过此番操作可获利127万元。

3.组合套利。就是利用离岸与在岸本外币交叉转换的利差与汇差组合进行套利。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模式,可依托于转口贸易背景进行操作,采取“先支后收”方式。在支出方面,假如某公司年初在内地贷款为期两周、利率6%的1亿元人民币,把这1亿元在银行存成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并向银行申请开立一年期远期信用证,假设年初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是6.15,境外关联企业可在香港以2%的利率借入等值1亿元人民币的美元(约1626万)。在收款方面,境内企业即时将在香港的美元贷款资金汇入境内,此时在岸汇率若为6.2,将收回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归还银行贷款后,可将所得利润存入定期存款中。一年后,人民币信用证付款时间到期,将人民币支付到香港关联公司,由香港关联公司归还一年前的美元贷款,若此时离岸人民币升值2%,则整个套利过程可分步计算如下:

(1)通过当期转口的收款可得人民币净利582863元。

(2)一年后共可得人民币定期存款利息3600349元。

(3)一年后,扣除美元贷款利息后,最终该境内公司可得人民币净利3641349元。

(二)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市场条件

人民币跨境套利有其存在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一是人民币升值预期留下套汇空间。据统计,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幅度近3%,已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远远超过2012年1.03%的升值幅度。另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为117.8、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3.39,2013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和6.4%,创下或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境内、外利差留下套利空间。目前,香港市场1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在4.5%左右,而国内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6%,各家银行还要在此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上浮,内地和香港贷款利差约为1-3个百分点,香港人民币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内地市场。三是人民币对外延期支付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为了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企业的延期支付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银行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人民币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结算方式进行延期支付套利。

(三)人民币跨境套利的主要特点

一是依托虚假贸易背景通过贸易渠道完成套利。由于我国目前资本项下的跨境资金收付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绝大部分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往往通过具有真实贸易背景作支撑的贸易渠道完成,套利者通过伪造虚假贸易背景借助贸易渠道实现套利已成圈内公开秘密。

二是借助转口贸易套利成为主要方式。由于转口贸易具有“两头在外”、资金流与货物流脱节等特点,使得银行在办理转口贸易资金收付时,很难把握相对应的物流信息,只能审核合同、发票等单证的合理性与真实性,而这些单证易于伪造,使得虚假的贸易背景蒙混过关成为可能。

三是通常利用贸易融资作为套利工具。由于境内企业在境外融资受到诸多政策限制,而贸易融资不纳入外债额度管理,因此贸易融资成为套利的重要工具。操作方法通常是通过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预收延付等方式延长对外支付期限,以达到套利目的。

四是跨境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黄金、珠宝和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上,这些产品具有体积小、价值高、物流成本低的特点,便于成为跨境套利操作的标的物。

二、对人民币跨境套利的全方位认识

人民币跨境套利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下的必然产物,是人民币国际化初期暂时的阵痛和需要付出的成本,它并不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前由于资本账户管制和境内外利差、汇差的客观存在,套利窗口可能长期出现。对于人民币跨境套利应当站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高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认识,力求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跨境套利具有一定的积极正向作用

一是可以为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工具。跨境套利交易是在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下多数企业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市场化行为。

二是将促使境内、外人民币价格走向均衡。可以发挥市场发现价格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有助于将扭曲的市场价格重新拉回至正常水平。

三是对境内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境内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二)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潜藏一定金融风险

一是以虚假贸易为背景、纯粹以套利为目的的行为可能导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统计数据失真,影响决策部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的判断。

二是大规模跨境套利交易的发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特别是大规模套利资金的集中流入和流出严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实现,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三是存在一定的负债资金偿还风险。由于跨境套利行为一般通过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的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预收延付等产品来实现,该类业务暂不纳入现行外债管理,但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将会导致对外偿付风险。

(三)对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应当区别对待、疏堵并举

对人民币跨境套利行为,既要承认其客观存在和合理性,又要认识到其危害性,并加强监测管理。对于那些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属于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比较敏感而做出的理性反映,不仅要有一定的容忍度,而且应当在合规经营的前提下,鼓励商业银行开发和丰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及避险保值产品,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但对以虚假贸易为背景、纯粹以套利为目的的行为,应严厉打击,完善相关政策进行有效遏制。

三、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加强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的真实性审核,从源头上甄别和控制人民币跨境套利交易

一是商业银行要加强客户准入管理,严格做好跨境贸易各环节尽职调查,加强贸易真实性审查,严格审核合同、报关单、发票等单据,确保贸易背景真实。

二是进一步规范转口贸易的人民币收付行为,重点加强先收后支转口贸易项下人民币收入管理,在转口贸易收款时,商业银行必须严格审核相关的物权单证,如运输单证或者提单。对保税区中的转口贸易,要严格审核货物出境备案清单,必要时采取现场核实,确保保税区货物贸易的真实性。

三是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充分了解客户背景及信用状况,掌握整个贸易流程,从业务源头上予以封堵。

(二)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步伐,缩小人民币跨境套利空间

一是合理控制人民币汇率升值节奏和幅度,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舒缓汇率升值压力,促使人民币汇率水平向有序均衡方向发展,弱化人民币单边升值市场预期,消除汇差的套利空间。

二是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放宽市场主体定价范围,推进上海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SHIBOR)建设,提升其中长期的定价参考价值。逐步放开中长期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空间,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的空间。不断提高市场科学定价能力,增强价格杠杆对境内外利率的调控作用,消除利差的套利空间。

(三)进一步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的监管和风险控制

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的发展对缓解境内企业资金供需矛盾、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率风险等产生了积极作用。人民银行应注重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商业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业务创新产品的调研分析,必要时将某些跨境贸易融资产品纳入表内核算和计入商业银行外债指标管理,限制或取消风险性较高的融资产品,适当压缩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中形成的套利空间,将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的发展速度和业务规模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引导跨境贸易人民币融资产品理性健康发展。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民币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监测平台,加大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

以现有人民币跨境管理信息系统(RCPMIS)为依托,对RCPMIS系统进行完善与升级,增设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信息查询模块,对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资金流信息进行单独统计,全面反映转口贸易和贸易融资人民币资金流动和变化情况。建立统一的多层次人民币跨境流动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预警体系,构建起完善的跨境资金流动动态监测分析平台,全面提升对人民币跨境异常流动的统计监测和预警水平。进一步健全人民币跨境流动非现场跟踪与核查机制,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交易、虚假融资等异常情况,防范和化解人民币跨境套利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

注释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电子商务是采用电子形式开展的商务活动,跨境电商是在电子商务平台下达成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并通过快递方式送达商品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近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放缓,跨境电商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国际贸易实务》是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较高的课程。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更新速度慢

目前市面常见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基本都是根据传统国际贸易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一般围绕着贸易术语、合同、运输、保险、货款收付等业务流程进行。由于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在业务流程的很多方面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原有的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无法适用于跨境电商操作。

比如通过电商平台寻找商机、介绍商品、签订合同等,在教材中没有涉及。在货款收付时,跨境电商使用较多的第三方支付、信用卡等没有介绍。运输以海运、铁路运输等为主,跨境电商一般使用的邮政快递只是简单的提及,未做详细介绍。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专业性较强,会涉及很多的费用计算和专业术语,这些术语与平时的英语学习相关性不大,再加上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学习中觉得较为困难,学习兴趣不高。

同时,教学内容以传统贸易模式橹鳎基本没有涉及在电子商务下从事国际贸易需要的操作技能。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为主,能够上手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学习热情普遍不高,不愿参与课堂互动,又进一步降低了学习的效果。

(三)实验内容与跨境电商有脱节

目前在教学实践方面以外贸综合模拟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模拟国际贸易的过程,但是从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模拟软件无法模拟多变的现实市场,学生不能体验到真实的业务环境。另一方面,模拟软件模拟的还是传统的单证外贸方式,对跨境电商没有涉及,导致了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二、电商时代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电商时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完善知识体系,补充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改革的内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使教学内容和跨境电商实践紧密相连。

(一)更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双语教学、采用校企联动、人才订单培养等方法,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随之跟新,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熟练掌握进出口操作技能,熟悉市场变化的新型人才。由于跨境电商门槛较低,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学做结合带来了可能。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创业需要的知识,对课程教学和促进学生创业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增加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相关知识点的完善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跟得上国际贸易的发展需求。

1、营销平台。传统贸易模式下的客户发展主要通过各种交易会、展览会,但是这种方式成本较高,效果不明显,不适合中小型外贸企业。跨境电商的营销方式主要通过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在教学中需要介绍主要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让学生懂得如何选择适合的电商交易平台、这些平台有什么特点、该如何操作、怎样借助平台进行营销,以适应目前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2、支付手段。传统教学中最主要介绍的是信用证、托收等方式,而在跨境电商下,有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和传统国际贸易付款方式有所区别。所以应该增加这些付款方式的介绍,包括账号的建立、支付方法、纠纷处理、相应规则等内容。

3、运输方式。与传统国际贸易经常使用的水上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不同,跨境电商应为交易数量较小,最常使用的运输方式是快递方式。在课程介绍中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例如:如何选择快递公司、是否需要报关等。

(三)改革实验课程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以速卖通、亚马逊等平台为基础,尽可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外贸环境,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自行创业。在进口业务中让学生多了解国外购物网站的操作,掌握进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以跨境电商网站开店为载体,采用现场演示、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课堂教学方法,课后通过对课堂上形成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指导进行教学辅助,引导学生多上手操作,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随着跨境电商的兴起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体系、相关内容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中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贸易模式,需要补充跨境电商的新知识、新特点,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真正培养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伟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

篇(5)

关键词: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货币国际化

引言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是一条崎岖而又漫长的路。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成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然而在开展试点的初期,结算规模并未达到政府的预期。截至2009年9月11日人民币跨境结算施行两个月时,贸易结算量仅为7000万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6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交易额终于突破了500亿元,逐渐走出了初期的低谷。

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打破美元垄断地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国家也认识到想要实现人民币更深度的国际化,我们必须走好这一步。

一、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意义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经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可直接为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相关结算服务。其业务种类包括进出口信用证、托收、汇款等多种结算方式。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一种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业务,而一般来讲货币国际化益处主要体现在 :第一,货币发行国获得铸币税收益,即凭借发行特权所获得的货币面值超过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第二,本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金融清算中大量使用可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第三,有助于减少外汇储备、缓解经济结构失衡状况。第四,提高本国金融机构业务水平和竞争能力。而对于业务本身来讲,主要有一下三个意义:

第一,帮助企业降低汇率风险,稳定我国企业的出口。近几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脚步的启动,对于境内企业来说,由于汇率变动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损失。这一问题在出口贸易型企业,或是对外销售份额较大的企业中尤其突出。与此同时,以往很多出口贸易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在进行结算时往往还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衍生品交易,使用金融工具来锁定汇率风险。但使用这些衍生产品,如远期结售汇时,会产生一笔不小的交易手续费。直接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企业也可以减少这一费用的支出。

第二,对我国企业贸易结算费用的节约作用。是节省企业进行外币衍生产品交易的有关

费用。当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以非本币进行结算时,通常为规避汇率风险而委托银行进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根据测算,委托银行进行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约占企业营业收入的2~3%。若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我国企业为规避汇率风险所承担的外汇衍生交易费用即可消除。二是节省两次汇兑所引起的财务成本。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之间的贸易大都采用美元结算,对贸易双方来说,存在着各自货币兑换为美元再进行结算的两次兑换成本,企业购汇结汇存在相应的汇兑损失。若人民币可用于国际结算则可减少其中一次兑换并节省有关费用,则可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有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实现汇率风险最小化。

第三,减少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压力。截至2012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

32557亿美元,并不断以每年约3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推动人民币计价结算后,我国部贸易顺差将体现为人民币,这既可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又能降低因汇率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损失。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人民币“走出去”,跨境人民币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进展如下: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及业务种类不断扩大,结算量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明显增加。央行统计显示,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80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货物贸易结算金额4165.7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出口结算金额1638.3亿元。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498.7亿元。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28.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结算金额470.0亿元。图1为2010年一月至2012年3月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结算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交易额在近两年增长十分迅速。

(二)国际货币合作进一步深化

2012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关于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提出乐所有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均可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至此,中国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其他经常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以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支付。

为配合跨境结算业务开展,央行还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增加国外人民币存量,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创造了有利条件。据公开数据统计,从2008年底至今,货币互换规模总计高达21162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央行又先后与阿联酋、马来西亚、土耳其、蒙古、澳大利亚等国的中央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3500亿元人民币。

三、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

篇(6)

关键词 天津自贸区 跨境人民币结算 改革创新

一、引言

到2014年,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进出口贸易总额也成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贸易的流通必然也会逐渐凸显对资金流动的需求,只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带动经济贸易的发展。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强势地位,国际结算一般都采用美元或欧元等货币。这样的结算方式会给我国的贸易企业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我国自2009年以来开始推行跨境人民币结算,随着中国经济和出口企业贸易的发展,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给自贸区企业带来的效用

自贸区为区内的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优惠政策,如放松了金融监管等,而跨境人民币结算给自贸区内的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效用。

(一)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使得自贸区内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透明

企业的经营利润可以明晰地表现为以人民币作为统计单位,避免了汇率波动等带来的利润不明确的问题,这样可以使企业的财务活动更加便捷,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清晰地对比各时间段的经营成果和经营状况。

(二)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削减自贸区内企业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费用

当对外进出口贸易公司进行外币结算时,为了规避外汇汇率波动的风险,会买入适当的外币金融衍生品进行对冲。而统计数据显示,衍生品交易的费用占据了企业营业收入的2%~3%。中国对外贸易企业进行国际贸易间的最终结算时主要使用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但是为了避免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外贸公司还需要支付高昂的外汇衍生品的交易费用。相对于以本币交易的国外同行业公司,国内的出口企业的交易成本较高,这就削弱了它们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国内进出口贸易企业可以避免对冲汇率风险带来的外币金融衍生品交易费用,从而减少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三)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节省自贸区内企业的外汇汇兑成本

中国的对外贸易企业在和中国周边的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时一般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然而,美元不能在这些国家内流通,对外进出口贸易企业一般还需要进行本币和美元的汇兑。银行会收取总汇兑金额的1.25%的交易费用。随着对外贸易总量的扩大,汇兑成本的金额也会增加。而跨境人民币结算则可以免除对外进出口企业的汇兑成本。

(四)跨境人民币结算可以加快自贸区内企业的结算速度

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企业可以避免进行外汇的汇兑,从而缩短了资金结算的过程,减少了资金流动的环节。这样企业资金流动的周转速度更快,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流动资金扩大生产活动,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加快企业的运转速度,最终给对外进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五)利用境外低成本人民币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随着跨境人民币的流动,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吸收到部分境外回流的低成本的人民币资金作为融资,境内外人民币闲置资金可以自由竞争。这样充分利用境外的资金可以使得自贸区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便利,同时降低了融资成本,减少了企业经营的总成本。

三、天津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改革创新

天津自贸区复制了上海自贸区在跨境人民币结算应用,复制过程减少了重新探索需要的资金和时间。与此同时,天津自贸区也进行了相应的金融创新和改革突破。在天津自贸区内,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想要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只需要在事后的一定时间段内向相关部门备案即可。而且,全国范围内的支付机构只要取得了互联网支付牌照,都允许在天津自贸区内建立自己的分支,参与到跨境人民币支付的试点业务之中。天津自贸区的这些政策有助于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规模。相应的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简化了支付的主要流程。天津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凭借相关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其次,是扩大了跨境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在自贸区内就业的个人,可以办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上两点改革内容可以使得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跨境人民币结算中来。

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自贸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在自贸区有了较好的发展乃至突破,但是该业务仍然属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为跨境人民币结算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进行金融监管,预防发生金融风险。

(一)推出金融业务创新

由于政府对自贸区实施了负面清单的管理,放松了区内的管制,给予自贸区足够的创新发展空间,因此金融机构和相关的对外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贸区的优势进行金融创新,尤其是跨境人民币结算方面的创新发展。相关企业和部门应积极拓展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领域范围,进行突破创新。

(二)优化人民币跨境结算的环境

为了更好地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在自贸区内的发展,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创造适于发展该业务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在自贸区内建立起一个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使得参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企业和个人可以十分便捷地进行人民币的结算。其次,要建立起更多更完善的海外离岸人民币市场。一个成熟的市场要有足够的人民币存量和丰富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足够的人民币需求和人民币共计就可以衍生出更广阔的人民币市场。最后,为了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范围,自贸区内相关部门可以对采纳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企业给予部分折扣优惠,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

(三)预防跨境人民币结算带来的风险

虽然自贸区内鼓励金融创新,放松管制,尤其是天津自贸区实施负面清单的管理,相关部门还是应该预防跨境人民币结算等金融自由化业务带来的潜在的金融风险。首先,自贸区内相关部门应该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账户定期监控,及时发现并检查异常的交易和转账。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不完善且不够稳定,完全实现金融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逐步放开人民币的同时要谨慎做好金融监管,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中国民航大学)

参考文献

[1] 黄万夫.从跨境人民币结算到人民币国际化[J].区域金融研究,2011(6).

篇(7)

一、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 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事件描述

自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五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与发展的政策层出不穷,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表1对跨境人民币结算概括了推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重大事件。

(二) 跨境贸易人民币业务发展的数据描述

2012年取消试点企业当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达2.94万亿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1%,2013年进一步增加至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上海自贸区成立后的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尤其迅速,2014年第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已达1.6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4.36%,占同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率达27.95%(如图1所示)。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以加工贸易、订单生产为主的跨境贸易业务模式

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开展跨境贸易业务的主要模式依然为加工贸易和订单生产。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加工贸易额比率仍然占到全年进出口总额的32.6%。加工贸易主要参与产业链的低端非核心环节,主要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品仍是我国跨境贸易的主要产品。在加工贸易业务开展过程中,具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率偏低。企业采购料件主要用外币来计算,生产产品出口也需要用外币来计算,极大得限制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则更多是通过承接外贸公司的海外订单或规模型企业的外发订单,间接、被动地参与跨境贸易,从而不具备自主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条件。

(二)出口竞争力较低、普遍缺乏议价能力

商务部2010年和2011年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测算的结果为1.77%和1.44%。2013年6月商务部对1000余家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26.8%的企业出现出口亏损,其余企业的出口平均利润率不足3%,这显示出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低,反映在我国出口企业普遍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优势品牌、产能相对过剩等方面,以至于我国出口企业在跨境贸易谈判中,缺乏议价能力,从而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不可能占据主导权。

(三)清算方式有限、结算成本高

对于接受人民币的境外企业而言,跨境贸易人民币资金的清算方式十分有限:一是通过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清算。目前只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设有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行。以中银香港清算为例,由于人民币是经清算银行与央行间的发放及回笼机制供给,并且设有上限,所以进行人民币清算时会根据结算金额额外收取1%-3%的结算费用,从而扩大了企业的结算成本。二是通过境外银行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的境内商业银行进行清算,会增加结算环节,使得结算方式更加复杂,增大了结算风险,同时也会发生高额的结算费用。

(四)出口退税时限较长、影响资金周转

出口退税是外向型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再经过收付汇、总量核查等原本由外汇管理局控制的环节,意味着申报出口退税手续相对简化。但由于实际业务要求,企业可将出口的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这给结算企业带来了涉税违规的便利,涉税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税务机关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货物退税采取单独申报的方式,在审核、审批程序上相对就要严格,从而使得企业出口退税时限延迟。一般来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则至少需要5个月,大大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五)缺乏投资回流渠道、影响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积极性

长期以来跨境人民币结算呈现出支付金额大于收入金额的趋势。2011年之前收付比低于1:5,人民币单向流动趋势十分明显,2012年至今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大,收付比有所上升,但收付失衡的情况仍然存在,使得境外人民币资金池规模持续扩大,境外人民币利率长期远低于境内人民币利率,主要原因在于境外人民币的流通渠道不畅、回流机制不健全。目前,仅有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相对成熟,由于境外缺乏人民币的投资渠道、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如双向借款)受到种种限制,从而影响境外企业持有人民币以及接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积极性。

三、借助上海自贸区优化拓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几种路径

第一,对接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提升出口竞争力和议价能力。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包括区内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加工制造产品享受免缴增值税;境外投资企业投资收益享受分期缴纳所得税;境内外人员区内可自由兑换人民币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能够起到吸引境内外高端技能人才和高端企业的作用。我国外向型企业可在上海自贸区内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或与区内的外贸、信息、金融、科研企业合作,加快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速度;外向型企业还可通过逐步掌握产品制造的核心科技、打造优势品牌,从而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对外议价能力,有利于推动在跨境贸易中以人民币来计价。

第二,借助上海自贸区的清算途径,降低结算成本。上海自贸区内,以央行直接作为清算行,市场规模远大于香港,通过上海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清算能够提高清算效率,减小在途资金的同时降低清算风险。同时,现阶段还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些便利的优惠政策:一是通过区内银行(包括外资银行)可直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二是可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三是通过区内支付机构可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区内注册的我国企业可通过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和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业务在简化了结算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小微型企业通过自贸区内支付机构,则可以大大降低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门槛。

第三,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通关便利,提高出口退税效率。由于上海自贸区实行境内关外政策,采用“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入区货物凭借出口报送单和增值税发票即可直接办理出口退税手续,不必等到货物离境内时办理,有效加快了出口货物退税速度。另外,通过上海洋山港中转出口的货物,可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如以武汉为启运地经洋山港出口的货物,以往必须在货物到达洋山港并实际离境后办理退税手续,启运港退税政策实施后,则可在武汉放行后办理退税,退税时间可以有效缩短10-15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企业,可以利用上海自贸区的通关便利优势,选择经上海自贸区中转出口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以规避由于采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延缓了出口退税,从而导致影响资金周转的不利因素。

第四,依托上海自贸区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为境外人民币“寻找出路”。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内,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等,这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了有效的回流途径。另一方面、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提供了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途径,有助于企业更充分、灵活地运用境内外人民币资金,实现集团内人民币资金的优化配置,减少外部借款,提高资金回报。对于在上海自贸区内有投资项目的规模型企业,和受到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辐射的集团企业,可利用依托上海自贸区所提供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与境外人民币融资相结合,即可提高境外企业接受人民币的积极性,又可融得相对低利率的境外人民币资金,提高自身的资金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 跨境人民币业务白皮书.2013.7.

[2]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有关政策的通知.2013.12.

[3]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上海市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的实施意见.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