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6: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历史课程讲解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断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220-01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显著,其也日益受到广大历史教师以及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而高中历史教学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升华。其中,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初中历史课程为教学基础,并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性质及目标与任务等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以及选择性等原则,不断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
一、初高中历史的断层现象
1、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衔接
当前,我国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衔接。例如,在初中七年级上册中,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其主要让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并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然而,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在讲述《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时,该内容主要让学生识记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以及秦朝统一的历史知识,并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
2、初高中历史课程类型存在断层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几套与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全口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教育部颁发的这些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点。当前,我国高中历史课程没有实行单科历史课程与综合历史课程并行的历史课程设计思路。目前,我国很多初中历史课程主要是依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来设计课程,而忽视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3、初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存在断层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大变革时代》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进而提高运用生产力和生产管理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斯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然而,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主要讲述了皇帝制度的确立以及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以及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二、如何改善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
1、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
高中历史是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升华。例如,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十二课是《美国的诞生》,其主要介绍了英国咋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的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强盛;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讲解这些知识,让学生掌握美国诞生的情况。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是美国的建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主要有:联邦政府的缺陷;《1787年宪法》以及美国两党制等内容。高中历史主要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历史概念方面的内容,并新增了很大比例的历史内容。针对初高中历史存在的断层问题,教师应优化高中历史教学进程,依据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适时加深教学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对学生及课程内容进行层次分析
目前,初高中历史断层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更好的衔接初高中历史课程,从而避免断层现象的出现,历史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历史教学。在高一历史必修课中,其主要反映了人类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西方近现代政治史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内容,其一共需花费8个课时。这些历史内容较初中历史教材较为深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分配好上课时间,并重点讲解这些历史内容。
3、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查缺补漏,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基础性的讲解,避免学生无法理解历史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体之间差异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查找比较项目,如,英美两国的元首分别是谁、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任期、英美两国国家元首的权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会议翻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来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找到英美国差异之后,教师应列出一个表格,并分别记录两国的特点,从而使知识点更加的清晰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专题式的历史教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的框架,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并不断形成自己的历史框架。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87-01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与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取得符合教学要求的效果,换而言之,就是在教学效益的整体格局上做到最优化。当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前提下,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以下我将从备课,上课,课后三方面入手进行阐述,并且最后进行简单的总结与反思。
一、课前: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知识板块来设计上课的流程。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考纲与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作为历史教学评价的一把标尺,在历史课堂教学上看,也是基本依据,备课的基本工作就是先把握,后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在研究历史课程标准时,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呢?例如,教师把重点放在研读课程标准上,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等要求层次细化,用来确定教学重点。有的放矢,才能为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同时,要及时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对于重难点的内容一定要在课堂上解析到位,要减轻学生们学习的负担。
2.以教材为纲,灵活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经历课改之后,教材内容本身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来的通史体,变为以模块、专题为线索的体例。与新课改之前的教材相比,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历史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数量上有了增加,而且知识的容量有所拓展,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设计教学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先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地解读,然后依据教学任务要求,对教材一些章节进行处理,如果有需要的话,要打破教材原有的编排,适当地融入教师个人认知,来重新设计课本中前后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课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那么,备好课后,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教案规划呢?
1.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与认可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上灵活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用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接下来简单举例。首先可以尝试用提前设计好的情境导入课堂内容,如讲到南北战争,黑人奴隶制问题时,可以引入美国文学名著《飘》的相关情节,或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马丁路德金,奥巴马等人物。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如:假如奥巴马生活在200年能够当上美国总统吗?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基本内涵是什么?通过这些导入式的问题,深入浅出地指出本堂课程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这不仅能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还能使师生进行良好活跃的互动,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历史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倡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参与学习,相应的,教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主体”的核心思想要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等,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将新课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游离于形式。一切的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学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三、课后:适当的作业设置
课后作业是对本堂课教学内容的补充,也能起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作业,读取反馈信息的能力。
1.精心设计作业内容
作业要避开难,繁,偏,怪,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尝试创新。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节后,可以让学生以同盟国或者轴心国的不同视角来阐述战争历史,反思战争,内容形式既可以以小论文呈现,也可以以视频,PPT等。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更能在思想和人格上得到升华。
2.细致地检阅作业情况
为了使学生找到真正的学习“病因”,教师要细致地检查作业,因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及时获取最确切、最具体的反馈信息。
四、反思
教学后进行反思,能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实践进程,对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在反思中对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并且积极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力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趋于不断优化。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1.教学内容
教师要反思在课本知识讲解、课堂内外师生互动、习题讲解分析等方面是否准确到位。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新课标动向,脚踏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
新课标与旧课程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目标设置上增加了“过程与方法”目标,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与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养成“活到老学到老”、“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奠定基础。
3.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历史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选择。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方式,都要以教学内容为参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也要符合学生学历史学科的认识规律,以及一般的教学大方向原则。在多元化的当代信息社会中,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同样也在走向多元化。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与时俱进,从当下的“素质教育”观点出发,在课堂内外灵活结合多种教学形式,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努力探寻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积极性,增强对历史学科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01)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人物赏析 赏析策略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人物赏析和历史事件介绍是最为主要的两个部分。历史教师一方面需要给学生介绍不同朝代和特定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需要为学生介绍历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然而,对于历史课程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内容,初中生很难在短期内对各方面都有所了解。正因为如此,初中历史教学才存在一定难度。许多一线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显著问题就是讲得太深,而学生不理解,讲得太浅又达不到教学效果。面对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
按照教学基本规律及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时候,往往对具体历史事件不太感兴趣,多数学生却对历史书上出现的历史人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切实解决好初中历史教学难题,最好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抓住历史人物这样一条历史主线,重点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赏析。当学生对众多历史人物都有了了解之后,他们就容易思考这些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期做出的政治决策或军事战略,这有利于帮助他们学好历史课程。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主要人物赏析策略
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人物赏析策略。
(一)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在众多历史人物当中,有君王、丞相、将军、大臣等政治人士,也有思想家、文学家等知名人士。此外,有民族英雄、民族汉奸等。这些风格各异、性格特长各不相同的人,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抓住这些优势,对课堂进行设计,那么历史课程就能非常生动形象,极富趣味性,让学生以听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学到知识。只不过,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力求客观真实。并且,分析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正确评价,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错误否定历史人物对国家和民族所作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一个人做过一件对的事情就掩盖他的缺点和不足。相反,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历史人物当成活生生的人,然后从人性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在历史抉择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历史教师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他们进行评判,例如,一些喜欢诸葛亮的人会把他评价为神一样的存在,而一些讨厌的人则会将他视为魔鬼一般的坏蛋。这样的评价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难免存在极端思想,容易使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够理性化,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误导。
(二)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
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将特定历史人物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让历史事件成为人物评价的论据。例如,当我们高度评价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时,有必要对他做出的政治决策进行分析,这就必然提到“贞观之治”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这样的人物评价才有说服力,能够让学生信服。如果一个教师仅凭借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夸夸其谈,那么就实现不了历史教师的目标。相反,我们应该借助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一方面将二者结合起来讨论有利于历史教学课程全面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另一方面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能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程更生动活泼,以带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尽管对于初中生而言,太多历史事件讲解也许会让他们觉得很乱,短期内不可能记住诸多历史事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并对历史人物有充分了解,这对历史教学课程发展有很大帮助。
(三)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
通常,历史教科书中出现的人物多数都对历史发展产生过或多或少、或正确或错误的影响。例如,政治家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作品,历史学家为我们的历史记录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一些品德败坏的历史人物,如秦桧、等,他们给历史发展造成了阻碍,同时伤害了许多人,成为民族耻辱。因此,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进行历史人物赏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功劳与过失,然后对优秀历史人物的情怀、智慧、才华进行了解,进而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由于优秀历史人物众多,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智慧、勇敢、刻苦钻研、刚正不阿等优秀品质,因此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而通过历史人物学习,初中生的人生价值观念受到积极影响,内心世界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有利于他们成长。据了解,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名著《三国演义》之后,开始对其中众多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产生浓厚兴趣,并视他们为偶像,这也是优秀历史人物具有的魅力。因此,开展历史课程的同时,不要忘了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语
初中课程当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学习难度较低,但多数学生并不感兴趣的学科。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让更多学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我们可以适度强化历史人物赏析教学环节,让初中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历史,以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文章认为真实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评价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向优秀历史人物学习是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赏析的主要策略。如果我们能够以历史人物赏析为主线,再穿插一定的历史事件,那么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有望获得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陈振江.初中历史教材改革的几点建议[J].历史教学,2012(12):26-30.
[2]唐秀英.中学历史问题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评论,2013(02):38-42.
[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2-35.
首先,学校及教师对历史教学缺乏正确认识。就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校未能正确认识初中历史课程,认为历史课程在初中阶段仅属于辅助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并不重要。这种认识使很多学校及教师忽视了历史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投入较少,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未得到较好的应用,最终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果不理想。其次,历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属于关键内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初中历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不理想,在教学方面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及教学设备比较缺乏,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内容比较单一、片面,很难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必然影响学生历史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提升,对初中历史教学发展不利。最后,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都属于关键影响因素。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选择传统的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学生记忆为主,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问题教学、分组教学等均未得到应用,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善历史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历史教学的重视,重视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及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进行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历史素养的培养,教师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保证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2.创新历史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创新历史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单纯讲解课本内容的教学方式,积极融合更多的新知识及新内容,使历史知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相关知识时,课本对于这一方面知识的介绍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未能较好地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融入教学中,使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能够更加丰富,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实,提升历史认识水平。3.创新历史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属于关键因素,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讲述式、记忆式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具体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最终得到结论。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很多历史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以及近代历史上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改革进行分析,分析其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意义,同时还要分析对当前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能够更好地认识这些改革,并且实现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及能力得以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使实际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及现代历史教学实际需求,一项必要的任务就是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应当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方法及途径实现历史教学创新,促进历史教学进一步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李艳丽 单位:靖远县东湾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有效性 教学方法
1.引言
初中历史是初中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全面接触历史的初级阶段。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民族史和人类的发展史有所了解,从而树立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并用宏观的视野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
2.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历史课程内容本身具有历史性,反映的是过去的事,这导致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的讲解仅限于课本知识,缺少历史与实际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单纯的课本知识介绍,导致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热情,产生“历史无价值”等错误认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也不会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历史课堂的教学形式多是灌输,教学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史料和活动课的作用没有足够的重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没有办法体现历史的生命。另外,缺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是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3.1充分利用活动课教学
历史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历史活动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参加到活动中,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给了学生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空间,对学生历史学法的探索和历史事件分析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学生自己策划和准备活动的内容,就会主动地搜集历史资料,不断丰富和分析自己掌握的历史信息,在活动中对历史内容进行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历史问题的探究、史实的调查、史料的搜集和历史信息的处理。历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实践,让他们不再觉得历史无用,通过学有所用的活动课,自己发现历史的大用处,从而学会用历史经验分析现在的问题,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在素质教育和大力实行新课改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再走死记硬背的老路子,而是要真正让学生爱学历史、爱用历史。
笔者在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时,就充分利用了活动课教学,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思想,给学生分组,各组分别代表一种思想观点。然后让学生为自己所代表的思想进行辩论,阐述各家的学术思想。这次活动把百家争鸣的格局直观地显现出来,学生在史料的查询和了解中了解到古为今用的“仁”“法制”等思想,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活动效果。
3.2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历史课堂讲解模式下,“你说我听”,如果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教师不但可以运用声音和文字“说历史”,还可以利用图像、动画、视频等让学生“观历史”,对于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课堂的高效性和多样化有很大的优势。
笔者在讲解一课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大量的历史信息传递给学生,不仅包含了教材的内容,还在历史逻辑上有所体现:爆发的原因,知识点主要是书本信息,而战争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则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通过给学生播放《大国崛起》系列片,让学生对近代的屈辱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以中国再次崛起的过程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后续的现代史的讲解也会起到铺垫作用。
3.3重视史料的运用
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的生命性和生动性,历史教材由于篇幅、教学重点等的限制,主要是历史事件的简单讲解,而对于历史事件的史料例证则引入较少。历史教师要对史料充分重视,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史料辅助学习,学生从史料中发现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探究历史的脉搏,寻找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发现历史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融入历史学习中。
史料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如果运用不合理,则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史料,有些教学内容在教材上只有历史结论的体现,而没有讲解历史过程,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寻找一些佐证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在史料的讲解中,教师要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逐句阅读,寻找关键,对于一些难懂的字、词、典故等,要帮助学生解疑。其次,教师要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读懂读通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史料中的有效信息,结合史料内容回答问题。例如,笔者在讲鸦片的危害时,给出了史料,让学生从具体历史资料中了解鸦片究竟是怎样损害身心健康、怎样导致吏治腐败、怎样导致战斗力下降、怎样使大量白银外流、如何使清政府陷入统治危机的,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结语
初中历史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和兴趣培养阶段,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信息化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高,必须重新构建历史教学资源,且应保证历史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本文认为,构建历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可尝试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手段,完成历史教学资源的搜集。目前的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网络的健全和现代社会的连接,促使很多的历史事件都能够找到,无论是图片信息还是文字信息。利用网络来寻找历史教学资源,是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果。第二,构建历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应与课程内容相互结合,不要一味的将精力放在有趣的事件或者是历史时间上,应保证学生对历史教学资源比较感兴趣,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由于目前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因此教师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教材,将自身的教学经验与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实现教学资源的更好展现,不要让学生认为,历史教学资源是被硬来的,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挖掘隐性历史知识
一般的,隐性知识是指在教科书中没有明确表述,或者虽有表述,但不在知识要求范围内,隐蔽于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和联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不能总是局限在按部就班的工作中,应适当的有所突破,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教学。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隐性历史知识要比显性历史知识更具说服力。部分情况下,隐性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时代的特殊性和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这些都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挖掘隐性历史知识,可以阶段性的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第一,起始阶段的隐性知识挖掘,应集中在课堂最后几分钟的讲解。教师可以对学生透露一些比较隐晦的历史信息,让学生自己回家查找资料,或者是每一节课都讲解一些隐性的历史事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保证下一节课学生还想继续听故事。第二,隐性知识挖掘到一定阶段后,应与学生共同联手来查找知识,教师须将隐性知识转移到课堂教学中,与课程内容进行练习,完成固有知识的教学工作。第三,在隐性知识挖掘习惯后,学生会主动的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想知道的内容。但初中学生的手段毕竟有限,因此他们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一方面要积极解决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知识的共享,实现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
三、拓展历史实践活动
历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当的开展实践活动,能够在客观上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拓展历史实践活动,可尝试从以下几项工作出发:第一,观看历史题材影片。历史课程的时间有限,因此历史教师可与班主任交流,在自习课时间或者是其他的时间,为学生安排历史题材影片的观看,并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第二,参观历史纪念馆。书本上的历史知识比较表面化,即便有图片和数据,依然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枯燥、无聊的情绪,不利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提升。参观历史纪念馆,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各种重大的历史事件,应带领学生去接触各种有质的东西,让学生深刻的牢记历史。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的提升,需进一步努力,应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努力,为学生开辟较多的学习路径,从而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总结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多媒体;历史思维;历史素养
随着经济社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逐渐被教育工作者关注。在初中历史教育实践中,利用电教设施等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也是现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特征,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交融在一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模拟和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如亲临其境般感受历史事件,提升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教学实践中,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是必然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简单的教授教学,教师严格按照历史书本展开,学生则枯燥乏味地听课,然后完成课后作业,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能够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指导自己的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1.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丰富的信息。”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这是历史和现实的发展需要,也是教育事业创新和改革的需要。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
2.初中历史学科专业特征最适合的方式
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以后的历史,历史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即历史学科所涉知识具有四性: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于历史知识的这四个特性,多媒体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过去性是指历史知识和场景的不可再生性。历史事件发生后,一切事情都时过境迁,人们只能利用历史人物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珍贵文物推断具体历史场景,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文本知识和声响资料相结合,利用现代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可以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历史。具体性是指历史本身就包含了具体的事件,有事件具体发生时间、后果影响等。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这种具体性,再充分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效果,让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历史场景再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历史知识多,涉及的面非常广,一般都包括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既有政治、经济、军事的知识,也有科技、文化、教育、思想、外交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方式在黑板上书写,很难真正表达清楚,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丰富的问题、图片、音乐方面的信息,建构一幅完整的历史场景,使复杂而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具体。
3.更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
对于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一般都是十二三岁,比较天真活泼,他们往往对于形象生动的东西感兴趣,在逻辑知识方面就稍显欠缺,初中生更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所以,利用多媒体方法教授历史知识,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多媒体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增添了课堂活力,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有机融合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课程的多彩。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呢?
1.可以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
在初中历史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务必在课前充分准备丰富的知识,拟定翔实的教学提纲。在课堂上,教师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提纲进行讲授,讲授过程中,通过演示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如,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四位航海家,很多学生及其容易混淆,如果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利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首先在地图上讲解这四位航海家所在国家的位置,然后结合这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讲解航海家的生平,并用各种色彩的图线描述航海家航海的过程,配以声音讲解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很容易记住四个航海家的国籍、故事等等。
2.可以采取文字与图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历史教学中,常用图示教学法,可使历史知识形象、直观,变抽象为形象,便间接为直接,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可以灵活利用历史地图
如,在讲授、人民挺进中原等教学内容时,利用多种颜色的箭头、图像模拟行军路线、敌军包抄路线等动态演示,能够很好地将死板的历史知识变灵活,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深刻地理解,产生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金相成.历史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