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工实训分析与建议

篇(1)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篇(2)

关键词:中职 电力 教学改革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20

新世纪,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当前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最佳的外部条件,如果仍走老路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这个核心,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对那些当前不是很合理的中职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做一定的改革与探索。

经过近年来几轮大规模的电网改造,整体的电网结构、设备等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随着统一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的逐步实施,电力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力企业对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统计分析显示,全国电力行业138万名职工中,仅有高级技师1630名,技师2.3万名,两者之和不足职工总数的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水平。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由此充分说明,电力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电力专业技能型人才基本上不会为岗位需求所束缚,唯一要提高的就是自己的竞争力。因此,作为向电力行业输送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电力类中职技工院校应顺应电力行业的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及时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竞争力。

一、“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中职)专业简介

我校“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中职)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是3年。培养目标是适应电力行业、及其他电力建设、安装、维修等单位及电力用户,服务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电气操作、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相关技能的技能型人才。我校还要求学生获得国家或重庆市有关部门规定的中级变配电室值班电工、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或其他上岗资格证书。

1.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1)企业自备电厂、企业供配电 :电气操作、运行、检修、维护等。(2)电力工程施工单位:电厂、电站、线路的安装、施工、调试。(3)电气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电气设备装配、检测、调试;电气类产品的营销,技术服务工作。(4)工矿企业、小区物业、大型建筑、事业单位,以变配电值班、供电系统运行维护为主要岗位的电气运行。

2.本专业培养模式:采用“2+1”模式,即两年教学加一年顶岗实习。第一年主要开展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其中部分课程要开展实验或综合训练。第二年主要开展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第三年组织实习,同时根据当年用人市场信息和需求情况,对部分学生组织有针对性的岗前技能培训,也有少部分由学校和用人企业共同组织到相关企业开展岗前培训。第二年和第三年教学进程中还要安排电气运行相关专业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及考试、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培训及考试。

二、本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我校本专业为例,归纳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本专业教学质量整体认可度高,但仍然存在下列问题。

1.公共基础文化课的设置门类和学时都略显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中职人才培养越来越关注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熟练的单一技能已无法适应就业、转岗和学历提升的需要。

2.课程设置重复,部分内容在不同课程中被反复讲授,如中性点的接地运行方式,但都不完整。

3.部分课程的教材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部分教材难度太大,且难度大的部分并不适用,如电机学、电力系统运行、高电压技术课程理论及计算部分。

4.我校经过示范和骨干建设已建成和更新了很多专业课教学资源库和实验实训基地,原有课程设置未及时更新,未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和实习实训资源,导致学生对设备不认识、操作不熟悉。

5.中职学生大多厌学,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原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和趣味性方面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适应。

6.职业技能鉴定宣传力度不够,部分毕业生在校期间不明白职业资格证书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三、本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构建更为科学、全面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专业教育有较高的文化起点,扎实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基础是学生的能力、素质、科学世界观发展的必要基础。基础越扎实,形成的发展后劲的“能级”越高。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也为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因此,建议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教职成厅[2012]5号)》中对课程结构的要求,结合电力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将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职业道德紧密结合,搭建贯穿三年的更为科学、全面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使得毕业生达到相当于高中毕业生的文化水平,能取得计算机及英语相应证书,有利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便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为人才“立交桥”的构建铺垫基础。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应因材施教,更注重培养职业能力

1.形成讲、练、操融为一体的课程结构。如建议设置“电工基础及测量”课,将原电工理论课与电工测量实训融为一体;将“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与实际操作交互进行,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

2.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课程。建议增加“电气运行技术”课学时,因为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专业课后进行的一次“岗位大练兵”,是本专业所覆盖的所有岗位上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大综合,包括常规操作、事故处理、事故分析等。通过理论讲解、认识实习、仿真操作,把观察、思维、操作结合起来,促进他们把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改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偏多、偏难、偏深的现状。如“电机技术”课和“电力系统”课应适量删减学时,做到少而精,注重实用性,突出职教特色。

4.增减一些课程。如为适应微机监控、无人值班等新技术的要求开设“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课程;删掉传统的“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以技能训练与技能考核取而代之。

5.课程内容科学筛选、及时更新。按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筛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建议弱化电力系统运行课程计算部分、高电压技术课程理论部分,删除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不再使用的部分设备,增加新设备类型,简化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原理与运行课程计算部分,增加微机保护内容等。

(三)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电力类专业的特殊性、高电压大电流的危险性,运行中电气设备不可以随意触碰和操作,大大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地培养与技能水平地提升。学生不能进入真实电力行业运行环境,即便到了顶岗实习阶段,也只能远观不能靠近,更不能动手实作,导致本专业课程学习与现场脱离,学生学习兴趣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建议调整本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利用我校已建成的信息化资源,如变电运行仿真实训室、电气检修仿真实训室等,最大限度实现一体化教学。其优势在于:(1)构建虚拟教学情境、解决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安全性与学生操作性的矛盾。(2)虚拟工作职场,学生可以角色扮演与参与,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3)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和趣味性,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专业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建设

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除符合一般的教学要求外,还要尽可能适应情境化教学的需要;教学工位要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人数的要求,要具有职业技能训练的必备条件;要具有安全、卫生、规范的劳动环境和条件。根据课程设置,建议本专业扩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实训基地及变电运行三维仿真实训室。

(五)考核制度与方法建议

为了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技能培养的新的教育形势,必须改革学业考核制度与方法。改革考核制度与方法的核心在于建立全面的题库,并且可以公开,以达到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向的目的。考核形式上,基础、文化课考核宜采用传统的集中书面考试,专业课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更宜使用过程考核和项目操作考核。

(六)加强职业资格宣传,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质量

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电工电气方面的职业属于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因此,对该专业学生应从日常管理和专业课教学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职业资格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由于中职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因此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安排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课程,保证良好的培训质量,使学生毕业前能取得电气运行相关专业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和进网电工作业许可证书。

四、结束语

本专业适应面广,学生发展潜力大,教学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学生职业能力逐步提升的规律,培养学生从中职新生递进到具备初级职业知识的学生,再到具备中级职业能力的学生,最后成长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广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要点与课程模式[J].北京教育,2000(3).

[3]中等职业学校”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运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1.

[4]武震宇.提高中职电力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1(8).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吸引工业界广泛参与,进一步密切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互认。

一、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电气工程训练现状

电气工程训练在电气工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电气工程培训可以提高学生维护、管理和实际操作相关电气工程实验装置、设备和工程技术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电气工程专业增设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的环境,对相关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电气工程的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实际操作和电气电子技术、电气安全常识等基础知识。目前电子工程相关的培训课程安排很不合理,缺乏相关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学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科,是高职高专机电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实践性比较强,只有多进行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然而,在实际进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学模式依然停留在概念讲解、列举实例与做习题三点一线的阶段。电工电子专业理论知识本身比较复杂难懂,用这种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性地接收教师所教知识,长时期的学模式下,学生对电工电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尽管现阶段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件进行电工电子教学,但很多教师由于专业素养比较低,很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件制作,多是从网上下载课件进行教学。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积极性难免会出现下降情况。

二、提高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科学设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充分挖掘模块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元素或内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学术报告、、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均可折算学分,多修学分可以置换选修课程学分。根据专业培养实际,灵活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灵活开展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协同育人,合作共建专业、实验与实训平台,推动师资与课程等资源共享;鼓励同国内外知名学校开展学分互认、访学、第二校园经历等类型多样的交流学习。

(二)创建智能学习助理,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

在电子电工技术教学活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创建互助式智能学习助理。该助理可根据用户当前和历史的学习行为,为用户自动地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的重难、难点,同时实现智能批改、自动答疑等功能。这不仅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更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智能学习助理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智能学习助理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操作等模块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给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的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成績。智能学习助理要类似于“天猫精灵”“小爱音箱”等智能助手,涵盖电子电工技术课程所需的学习资源,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实时搜索查询。

(三)推进课程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基于社会需求,以倒推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横向联系,跨学科、跨专业建立基础平台课程,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加强纵向贯通,在不同模块间开展教学研讨。构建“课程-能力”关系矩阵,突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作用,课程整合、课程、课程优化、课程趋新,解决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形成层层相扣、紧密支撑的课程结构。

(四)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本课程针对8个不同的项目,依据行为导向原则,以任务为最小单元,将每个任务按照资料获取、任务方案设计、任务的实施与测试、任务评价的完整过程进行。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大的弱点就是理论基础薄弱,如何贯彻好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是值得深思的。很多职业项目化课程在设计过程中过度弱化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很多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无法举一反三。因此,教学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匹配本门课程知识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篇(4)

一、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现况

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效率,各个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同时建成了不少精品课程和各类专业的网络课程。但是当前职业学校的课程资源还存在许多问题:第一,课程资源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课程资源学生利用率非常低;第二,课程资源仅是课件、动画、图片及习题的简单拼凑,内容杂乱无序,缺乏教学资源建设的系统性;第三,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料容量较大,学生阅读、下载非常不方便;第四,课程资源仅是电子资料的堆砌,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二、微课的相关概念及特点

职业学校的微课是指按照专业的课程标准和技能实训实践的要求,以视频为主要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或实践活动。微课主要包含两层含义,时间之“微”和传授知识量之“微”。微课主要是以某个知识点为基本教学模块来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微课的核心是短小精炼的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括与知识点相关的课程设计、课件材料、教学思考、测试练习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辅教学与课程资源。因此,微课既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不一样,又是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课例、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其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课程教学资源,其主要操作技能流程进行更全面的分解和细化,也让学生对于操作要求和操作流程把握更加准确和更加到位。

三、“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及其特点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职业教育机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电工实训室、了解安全用电与触电急救,电气火灾的防范及扑救,供电用电与节约用电,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与导线的连接,电压、电流、功率的测量,电阻的测量,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电容、电感的识别,单相交流电的测量,单相交流电路的测量,三相交流电的测量,基本照明电路的安装和家用配电板的安装等工作任务。然而,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由于电工实训设备较少,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进行分批,分组进行,教学效率低下;第二,理论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第三,现在的电工技术发展非常快,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很难与时俱进,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学生学习的技能与行业需求脱节。四、基于微课“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基于微课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程资源进行模块化方式进行设计,将教学重点、实践操作步骤和习题解答录制成微课,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全面了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一)全面系统地进行课程分析。为了让“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资源真正服务于学生,并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组成由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团队对课程进行分析。从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知能的要求出发,使得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能够更加贴近实践的要求,贴近岗位的需求,并根据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分成不同层级,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层级的选择性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专业课程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二)科学合理地分解教学内容。为了让每一个微课和其他微课之间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为了体现微课短小、精炼和高效的特点,需要对理论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细化,也请教育专家按学生的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并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了分析和研讨,确定该微课要突出的步骤和细节,给微课的录制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高质高效的微课录像与制作。根据教学设计,认真做好相关主题的课件、案例、习题等辅助素材,然后采取现场录像,以显示教育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为保障视频的质量,可要请摄像专业的教师加入微课课程资源建设团队,使得视频录制高质有效,以便于学生认真学习和后期推广。

篇(5)

【关键词】调研;电机;专业

一、调研时间

2012年2月

二、调研地点

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傲立电梯有限公司、弛达电气有限公司、金风科技、国电红雁池电厂等企业

三、调研目的

研究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知识的社会需求情况与发展前景,了解企业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企业对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为学习本课程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相关能力对接,同时也为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及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用人需求。

四、调研方式

问卷与走访调研相结合

五、具体内容

1、调研情况简介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出调查表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对企业需求什么方向的人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电控核心及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企业看中毕业生什么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及各单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各位工程师及项目经理的介绍,结合调研企业部分实习员工的叙述,大致可看出目前行业就电机设备安装运行与维修需要如下一些能力:(1)具有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掌握电工、电子、机械等基本知识在电气控制设备中的应用,了解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3)能识读电气原理图,并能绘制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图;(4)能正确选择并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及辅助设备;(5)能进行常用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6)能对供用电设施进行基本维护和常规运行操作。对于具体的课程,80%的被调研企业认为电工基础课程非常有必要开设,而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恰恰是电工基础课程中三相异步电动机部分知识的深化,全部的被调研企业都认为掌握电动机部分知识是上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而在电机与电气控制电路知识模块的掌握中,对于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中必要达到的能力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识读各种电器符号及电路图、能够制作和维修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此外企业还有对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企业主要注重的是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基本素质,对身体素质和专业转换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应该注意的是对文化课成绩要求的很低,这说明企业注重的是实际能力和素质,另外也说明文化课所反映的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遭到了企业的质疑。

2、调研电机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电机维修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及拆装后的试验,此任务将坏旧电机进行解体拆装并检验,或者对新电机及久未使用的电机进行二次检验

3、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各项工作能力分析及工作任务的安全事项

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对异步电机结构了解、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能熟练使用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常用工具、掌握正确拆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方法、了解拆装后的试验内容和流程、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相关知识、能正确辨别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首尾端、能正确进行三相异步电动机耐压试验和空载试验。

安全及注意事项

(1)拆卸时必须检查机壳与端盖的接缝处是否做好标记,拿出转子应小心缓慢、轻拿轻放、端平转子,为防止手滑或用力不均匀碰上绕组,应用纸板垫在绕组端部,在拆卸时应防止碰伤定子绕组,拆卸轴承时应洗净并检查是否损坏,判断有无必要更换,拆除轴承时,拉具的拉力应着力于轴承内圈,不能着力于轴承外圈,拉锯顶端不得损坏转子轴端中心孔。

(2)端盖螺钉的松动与紧固必须按对角线上下左右依次旋动,不能用锤子直接敲打电机的任何部位,只能用紫铜棒在垫好木块后再敲击或直接用锤子敲打紫铜棒。抽出转子或安装转子时动作要小心,一边送一边接,装配后应检查转子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阻现象。

(3)耐压试验应选择专用测试场所:带绝缘材料的工作台、地上铺设绝缘垫、电源必须有单独的开关,装置于测试场所入口显眼的位置,并予以特别标明测试区标志。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具,不可穿有金属装饰品的衣服或佩戴金属首饰和手表等。仪器必须有良好的接地,作业前务必将地线接妥,以确保人员安全。非合格操作人员和不相关人员应远离高压测试区。本仪器绝对不能让有心脏病或佩戴心律调整器的人员操作。

4、与电机拆装及拆装后试验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的名称及课程内容的选定分析

与电机拆装及拆装后试验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的名称为《电机设备安装与维护》,课程内容应包括电机设备更换作业、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及拆装后试验、电机设备的日常维护、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这些内容可以涵盖电机维修工的岗位能力需求。

5、培养学生掌握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校内实训条件建设的建议

为培养学生完成此典型工作任务,建议实训条件应具备以下设备及器材:

(1)拉具:拆卸带轮和轴承

(2)活扳手:起松和紧固螺母

(3)呆扳手:在无法使用活扳手的地方用它来起松和紧固螺母

(4)锤子、紫铜棒:用来传递力量,避免直接敲击造成金属表面损伤

(5)旋具:用来紧固和拆卸螺钉

(6)刷子:清扫灰尘和油污

(7)万用表:用来测量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电阻

(8)直流双臂电桥:用来测量1欧姆以下小电阻

(9)500V兆欧表:用来测量大电阻和绝缘电阻

(10)三相自耦调压器:提供不同的电压

(11)交流电流表:直接接入式交流电流表,用来测量交流电流

(12)低功率因数功率表:用来测量交流或直流负载的电功率

(13)三相异步电动机:作为被测量器材

6、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应有的最多或最少课时数的建议

本课程建议学时84节,最少54学时,最多90学时。

篇(6)

关键词:高职;电工;职业化;改革;认证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及授课模式的“职业化”已成为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主题。高职电工实训作为电工课程的深化环节,无论对电专业还是非电专业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特别是对通信行业,根据从业标准和国家安监部门要求,所有参加通信工程一线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具备电工上岗资质。因此,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电工实训应该紧密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严格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和实施。

一、现状及问题

电工实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不相适应,教学设备落后、更新缓慢,实训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相脱节等问题。要转变思想,改进教学内容,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思路引导下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式电工实训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电工实训教学过程等。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准确

教学目标是对一门课程授课要求的集中反映,是该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培养目标实现中所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电工实训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对电工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巩固,是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实践验证。因此,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般都会概括为“知、懂、会”三个字。所谓“知”,即让学生知道所训练项目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对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初步了解;所谓“懂”,即让学生对训练项目操作流程有较准确的把握,对操作项目的内在原理有一定的了解;所谓“会”,即要求学生能较独立的、安全的完成各项训练科目的基本操作。这样的培养目标固化了课程的知识结构,学生只能局限于掌握所训练的项目,对于课程的“职业化”改革和目前倡导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内容不够“职业化”

教学内容选取的恰当与否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基础。研究认为,目前电工实训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两种现象。

一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工实训定位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延续着中专时期的几个老项目。对于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及创新意识激发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电工实训课程太过专业化,高职院校相关研究人员在改革电工实训课程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陈旧存在一致的看法,在设法调整的过程中,部分院校将电工实训课程按照维修电工的要求进行了改革,将电气行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标准、工艺等作为了电工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使得非强电专业学生无法很好的接受,偏离了该课程在此类专业中开设的意义。

(三)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电工实训一般采用“口授+板书+挂图”的教学模式,理论灌输比例较重,实际操作部分采用演示和学生固定式模仿操作相结合,逐步达到“会-精-快”的训练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对某个项目或某个实践领域的操作熟练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促进作用较小。

(四)教学环境落后

电工实训是一门相对枯燥的专业基础课,各高职院校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其他专业课程较小,导致一直以来教学环境的改善欠缺,设备也相对落后。另外,由于教学内容的固化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教学环境一直停留在原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先进教学软件的应用程度严重不够。上述条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实训环境的闭塞导致对外交流的机会减少,服务企业的功能得不到有效施展,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

根据当前企业需求,结合电工上岗证认证标准,深度改革电工实训环节,通过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等步骤,解决电工实训存在的问题,使该课程真正发挥其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同时也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

二、课程改革

(一)教学目标明确化

高职电工实训是高职工科类(含电子、通信、电力、电气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高职第二学期电工基础授课结束,作为知识巩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确立和基本用电安全常识树立的重要环节。

对于上述工科专业学生,电工上岗证已经被确立为上岗的重要指标,因此,很多院校都会对学生在在校期间专门集中进行培训认证。其认证的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学生获得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气测量、电路连接及电动机和触电急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日后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环境整理整顿能力和安全生产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该目标可分为三部分内容:即知识学习目标、技能训练目标和素质形成目标。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用相关知识描述问题;对于技能目标的要求是学生能使用工具完成常见技能任务;对于素质形成目标则是要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逐渐养成符合素质要求的行为习惯。

目标与电工实训环节培养目标存在相互渗透的内容,因此,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即电工实训环节可作为学生电工上岗证认证前培训的一部分。使学生在该环节结束后达到上岗证认证的要求,并能够直接参加认证。达到节省人力资源、节约培养成本、提高实训环节效率的目的。因此,该环节的教学目标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使学生具备一般电气类工作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用电安全常识及触电急救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电工)资格认证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职业化

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向职业化发展一直是社会和高校最为关注的课题,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根据对课程培养目标的研究和重新确立的要求,教学内容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其改革的方向应紧密结合电工上岗认证要求、结合各项能力培养目标及电工实训课程培养目标。改革按照项目化教学设计,设计思路如下:一是分析各知识点的布局,确定学习任务;二是根据各学习任务明确该任务的学习目标,细化各项技能训练内容、要求及方式,明确考核标准;三是明确各模块授课学时。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职业化,由于该课程是作为普通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因此内容不能过于专业化(电专业除外),但也不能停留在电工基础水平,介于两者之间,让学生在过程中不仅掌握电工基础知识,达到认证要求,还能较全面的了解用电的基本常识,让所学知识对接各类相关企业的基本职业要求,使学生学完后能够从事基本的电工工作。根据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按照电工课程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的结构层次,选取安全用电影视赏析、火灾消防演练、触电急救演练、室内照明电路安装、低压配电箱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设计与安装等项目为载体进行内容编排,使学生达到电工上岗证认证的标准,并配备相应设计项目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模式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是各高职院校在各类课程中一直改革推进的方向。对于高职电工实训课程,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采用一体化教学是较为合适的实现手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有一支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队伍共同完成,要求能充分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提炼和分配知识技能要点,合理设计项目任务,细化各任务实施步骤,并能在授课过程中掌控全局,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引领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列举“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项目的教学内容编排案例进一步说明该课程一体化授课的组织形式。

三相异步电动机典型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安装:

1.实训目的和要求

熟悉常用低压配电电器、低压控制电路的结构,能拆装、检修开关、按钮、交流接触器等低压电器。

能正确地将三相异步电动机接入电源并正确使用,能对电动机使用过程中一些数据进行测试。

能规范地进行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实训器材

(1)三相异步电动机1台;

(2)交流接触器2个;

(3)热继电器1个;

(4)熔断器5个;

(5)按钮3个;

(6)空气开关1个;

(7)导线、端子板等。

3.实训内容

一是熟悉电路元件。检查所需要的元器件的质量,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定要求,否则应予以更换。对照电路图寻找并且熟悉电路的组成元件,在空白纸上按照比例画出以下元器件相对的安装位置,并且标明该元件在电路图上的代号:

(1)熔断器:FU1、FU2

(2)接触器:KM1、KM2

(3)热继电器:FR

(4)按钮:SB1、SB2、SB3

(5)空气开关:QS

(6)三相异步电动机:M

(7)端子板:XT

二是将学生分为5大组,每大组分为3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接触器、热继电器、按钮3块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要求各大组能根据电路图,在控制板上安装所有的电器元件,元件排列要求合理、整齐、匀称、间距合理,元件紧固程度适当。

三是各小组根据负责电路图,进行布线。要求“横平竖直,直角弯线,少用导线少交叉,多线并拢紧贴安装板一起走。”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接点牢靠,不松动,不压绝缘层,不露铜过长等。

四是各大组将各分电路集合,形成完成的控制电路,要求仔细检查,尤其是各电路之间的衔接部分,更应反复查验。

五是经指导教师检查通电运行。

六是观察接触器KM对电路的影响。改变接触器KM1常闭常开触点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情况。改变KM1、KM2的位置,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

七是热继电器FR的作用。撤除热继电器,观察电动机转动情况,并作比较。

八是观察按钮SB对电路的影响。改变SB1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2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改变SB3的接线顺序,观察电动机的转动变化。

九是各大组从以上变化中,任选1个,设置完成后,互相交换电路,找出故障所在,并记录在下表中:

参考文献

[1]任晓敏.关于高职院校电工实训教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职教广角,2012(7-8).

[2]朱楠高职维修电工实训一体化教学初探[J].教育论丛,2012,(11).

[3]徐国华等.非电专业学生电工技能培训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4).

[4]叶莹电工实训教学的改革探索[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5]刘安宁.分层次教学在电工实训中的应用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6]马丽娟,王平安.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6).

[7]王英群.“电工实训课”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浅谈[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0)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维修电工实训;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 A

教学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直接的方法是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车间,贴近实际”。对于具有涉及专业知识多,技能范围广的维修电工专业采用何种形式的教学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采用项目教学目前是最适宜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是完全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积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建构。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以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以小组协助方式,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团体协作完成整个项目,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体协作精神。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一般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的现状

维修电工实训是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训。按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的标准,作为维修电工人才培养的依据。实训紧紧围绕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机床设备的电气故障排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与文明生产四大方面来开展。

在实训教学中存在以下常见问题:

(1)教师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训的脱节,如理论教师“光说不练”,而实训教师“能做不擅言”。

(2)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心不在焉,缺乏兴趣,有些同学甚至把实训时间当作是平时课堂教学外的“假期”,不遵守学习与劳动纪律。

(3)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跟随教师的步伐,而缺少提问,没有创造性的思维或行动。

(4)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和理解力的差异,而教师在电工实训整个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所传授的技能知识面和技能的深度却是一致的。

(5)实训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们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有给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

(6)通过几周专用周的时间实训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所欠缺。

(7)一部分学生即使考取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证书,在面临生产实习或定岗实习时,仍不能将应用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二、具体案例

采用项目教学法后,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布置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资料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任务完成后的评价。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等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进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项目,是项目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在维修电工实训的教学中,应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维修电工专项能力的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分阶段的实施来培养学生该模块的专项能力。

1、项目教学活动开始

实训指导教师介绍维修电工实训的内容、要求、活动的总体安排,再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组建5至6人的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负责人,再由负责人分配组员任务,并作出相应的实训工作计划。

2、项目教学活动开展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分配到的相应任务去查找资料、研究问题,并把每日学习情况和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以便能按照计划进行,还能及时与老师之间交流信息。指导老师在这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回答、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学生思考。指导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活动,也不必要求各小组按照相同的模式和进度。不定期的可以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小组之间互相借鉴和分析,指导教师可以参与其中,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讨论结束,教师可以对各小组有个分阶段评价。通过分阶段评价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找出前期不足,及时调整,同时也是总体评价的基础。

3、项目验收评估和学生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最后根据各小组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做出一个总体评价,再根据小组总体评价、组员的分工难易程度、实际工作量完成情况和实际掌握情况对每个组员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对整个项目教学效果的评价。

4、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是项目教学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采用教师和学生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结束后,组织各小组对整个项目的设计、组织、进度、验收等每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核对各项目标是否完全实现。对没有实现的部分,讨论原因在哪里,并思考解决方法。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学生对教学形式会产生新奇感,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紧迫感,对疑难问题的解决会产生突破感,对项目的完成会充满自豪感。这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实现了教学改革的初衷。

2、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开拓自己的思维,他们对每个课题的设计都能融入自己的观点。这就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项目教学中,学生的第一资料是校本教材。学生依据校本教材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去查阅资料,去完善项目的设计,这些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便于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项目教学中有严格的考核机制,从任务的接受到学习纪律,从实施的过程到最后的完成,都要进行考核,并配有一定的学分。通过学分的积累,达到标准的同学可以提前考级,提前进入准就业状态。有了这种激励机制,再加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并对完成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完成差的同学进行鼓励,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感到有“压力”、时时感到有动力,自然会形成一个的良好学习氛围。

四、项目教学法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项目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

实施项目教学法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①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②符合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要求和生产标准

2、应重视对实训课程的师资培养

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等作用,是这个项目顺利进行的维持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法能否顺利进行。

应加强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师资培养:

(1)每年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培圳班,以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

(2)安排教师去企业和公司挂职实践。

(3)定期聘请企业的专家来校指导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项目评价手段

项目评价是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学习纪律、学习态度、操作规范、职业素养)。良好的评价手段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学习劲头更足,学习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