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6: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口腔医学技术技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5-0290-01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连英.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57-58.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任务驱动教学;应用
在现代口腔医学不断进步的形势下,人们对牙齿美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腔医学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义齿加工企业越来越多,致使口腔技师人才紧缺。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较多,动手操作较少,导致学生毕业上岗后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所以,必须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有效调整教学方法,使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符合国家教育要求,也可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供突破口,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及优势
(一)基本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以参与、互动、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现有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感知与认识,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与创造空间,以此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分解与实践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值得全面借鉴与推广的教学方法。
(二)优势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强调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操作能力,以此为义齿加工企业提供优秀的口腔修复技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更加侧重实际操作,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让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听讲,必然导致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思路,或因想象不出实际操作情况而产生厌烦心理。而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有效解决这一不足,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排牙方法的讲解中,教师可设定本节课任务,这样在学生学完有关理论知识与查阅有关资料后就不再单纯地被动学习,而会产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下完成本节课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2.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在每节课前设计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一切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均围绕此目标展开,这样,教师教学思路会非常清晰,学生学习目的也比较明确。比如,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卡环弯制的讲解中,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为掌握常用卡环的弯制、铸造工艺技术,那么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均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突出了教学重点与难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定,可加强知识整合,以此完成设定的任务。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让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操作性与实践性强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现阶段,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专业课程设置和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
。所以,一定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教学内容角度来看,应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以“够用、必需”为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根据工作任务开展的教学活动,非常适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的具体应用
(一)确定教学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其核心主旨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在各项任务中融入大纲知识点。同时,必须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通过任务达成,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主要内容及基本技能。此外,还要保证任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学生提供创造、创新的机会,以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实现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二)教学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就是探究式学习过程,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学习状态,每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理解任务,进而利用现有知识与经验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以此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欲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进取、独立精神。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任务驱动教学中,应先在技师协助下明确教学任务模块,并将其和教学任务、生产实习相结合。在执行任务时,学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明确自身角色,并站在角色立场考虑问题,体验工作艰辛,以此挖掘个人潜能与创造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担任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即将与此项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依次展现在学生眼前,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课后,教师可收集临床病例模型,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制作修复体,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学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
(三)教学成果考核
在传统教学中,考核方式主要为一次性期末考试,未重视对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及实践技能学习的考核,导致多数学生只是考前突击复习,根本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此种考核方式较为片面,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考核主要是以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情况及成果为依据,以此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发现自身不足,吸取他人优势,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考核成绩主要由学生平时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组成,从而全面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保证及注意事项
(一)实施保证
要想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序实施,就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教师“双师”素质。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均毕业于口腔医学专业,而不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其具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但操作经验与技能不足,而临床技师尽管具有操作经验与技能,但教学能力有限。所以,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达成校企人员双向互动,进而实现教师具有“双师”素质。
(二)注意事项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应对以下几点内容予以注意:(1)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应对课堂教学任务框架予以设计,对每个环节的实施效果了然于胸,进而确保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序进行。(2)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尽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口腔修复技师,更侧重实践操作,但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盲目进行实践操作,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口腔修复技师。(3)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设置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现有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任务,而不要将教学任务设置得太过容易或者难度过大,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4)灵活运用。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尽管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可能对部分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全,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综上所述,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衔接。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师培训,使其达到教学要求,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林宝丽.小组合作学习在口腔医学技术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以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为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1(22):3381-3383.
[2]李君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口腔修复生产实训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1-113.
[3]杨洪涛,常维巍.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2(z1):643.
[4]葛嫄丰,桂勤,廖府明,等.校企合作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5,12(6):46-47.
[5]张靓,于海洋,朱卓立,等.口腔实践教学创新性调整:口腔医学技术创意实验[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6,10(4):299-302.
[6]张军荣,王琳,吕香茹,等.以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24-25.
[7]宋毅,丁存善,许少平,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建设与完善:以口腔疾病概论课程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10(5):130-132.
[关键词] 口腔修复工; 口腔工艺技术;医学美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R782.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269-01
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加强,人们日益意识到未来的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修复技术,还必须具备扎实的美学和人体审美知识。在口腔工艺技术教育中,要求将科学与艺术融为一体,融入口腔医学美学知识,能使将来的口腔修复工以全新的审美观、价值观,推动口腔工艺技术实践、教学、科研向更高、更快的水平发展,使口腔工艺技术教育在新医学模式的背景下,开拓出一个崭新的领域。
1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培养口腔修复工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时展的要求。高索质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独到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心理索质和外在美及内在美的索质体现。同时,作为口腔高级修复工还要有审美能力、透视能力、索描能力、雕刻能力和美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实际上,在学生德智体美培养目标中,医学美学是医学教育中一种最为基础性的素质教育,也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素质[1]。它对其它方而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催化和助推作用,可成为提高和扩展专业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美学教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由匠人型向文化型的转变。
1.2 是口腔工艺技术教育模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深入,21 世纪的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这一转变,激发人们全方位地认识人类的生老病死和健美问题,要求现代口腔工艺技术必须努力去适应人对美的追求。新医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新医学及分支学科的诞生。口腔医学美学就是其中之一,它填补了口腔工艺技术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空白。口腔医学美学在实现口腔工艺技术最高目标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3 是深刻体现口腔医学美学价值的必然要求
口腔医学美学是以美学和口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医学方法,维护和增进口腔颌面健美的一门学科。它常以正颌、矫正和整复口腔颌面部外形与功能作为诊治手段,提高整体生命活力和生命质量[2]。因此,在口腔工艺技术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精细的操作技术成为了决定成败的关键行为。由于口腔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地位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特点,口腔工艺技术与医学人体美的关系十分密切,无论在基础理论、科学实验,还是口腔修复体制作中,都蕴合着十分丰厚而深广的美学思想及基本原理;而患者(求美者)对口腔颌面部的美学体验也更加深刻,因此口腔工艺技术学科的美学价值体现远非其它医学技术学科能比拟。在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中,有必要反复强调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患者口颌面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树立良好的口腔审美习惯和审美观念,形成创新汰旧的开拓性意识,从而使口腔修复工在口腔修复治疗中自觉地考量到患者的美容效果,明确地提出取得美容效果为重要目标,使口腔工艺技术在医学美学原理的观照下,达到审美经验的累积和审美能力的升华。
2 实施《口腔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2.1 精心设计课程内容
在提升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医学人文课程人才共用、资源共享的优势,精心整合、设计《口腔医学美学》教学内容。《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计为34学时:理论课程30学时:第一部分为美学基础和医学美学基础,由《美术学》和《医学美学》的教师承担;第二部分为口腔医学美学基础及临床应用美学课程,由口腔各亚专业教师讲授。实训课程4学时:第一个实训内容色彩构成实验,由口腔比色技师指导;第二个实训内容视觉原理实验,由眼视光学专业的教师指导。
2.2 切实加强师资培养
师资培养与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合格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对于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应加强专业教师医学美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等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教师学历学位;鼓励参加全国性口腔美容医学年会,鼓励专业教师加强与义齿加工中心的经验交流,尽快造就适应口腔医学美学教育需要的“医文兼容”、“医美互通”的“双师型”的教师。
2.3 逐步改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建设、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口腔医学美学教育,可根据高职高专学校的定位、特色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定位、特色及培养目标,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在初期,可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的口腔医学美学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材编写研究、参与教材编写,着重突出口腔工艺技术的特点,建设独具特色的教材。
2.4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应认真对待口腔医学美学课程设置,积极探讨口腔医学美学教学改革思路,尤其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深入义齿加工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培养体系,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3]、案例教学[4]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在口腔医学美学的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真正享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从而为今后口腔修复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审美技能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艺术型、文化型的口腔高级修复工。
参考文献
[1] 彭庆星.医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24.
[2] 潘可凤,张秀华.口腔医学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0-31.
[关键词] 胜任力;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更好的适应了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就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某一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培养出术业有专攻而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于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比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容易被挖掘与感知,可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该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之间的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比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就必须依靠创新性人才。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历史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摸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常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接受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结束语
对于我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
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我国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J].AmPsychol,1973,28(1):1-14.
[2]胡颍,徐刚.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中国集体经济,2007(3):179.HuYing,petence-basedabilitycultivationforcollegestudent[J].ChinaCollectiveEconomy,2007(3):179.
[3]贝.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98-101.ChuBei.Anenlightenmentofcompetencetotalenttrainingincolleges[J].JNingboUniversity:EducationEdition,2008,30(5):98-101.
[4]郭朝晖,曹欢.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12):102-103.GuoChaohui,CaoHuan.Cultivatinginnovativecollegetalentswithcompetenceasthefocus[J].CO-OperativeEconomyScience,2011(412):102-103.
[5]徐龙.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4.XuLong.Aprobeintotheeducationandadministrationofcommunitygeneralpractioners[J].AppliedJGeneralPractice,2006,4(6):694.
关键词: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实践性与专业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作为学校中的新兴专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需要数量可观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加以填充。现今,我国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学生通常只是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导致到达工作岗位之后与企业的用人要求不符。因而,对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现如今最为重要的教育工作之一。
一、教学改革目的与发展
口腔医学技术体现了一定的技术性与实用性,对于此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练习,并且要反复开展实践教学,只有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适应社会与工作岗位的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适应能力进行培养,是体现教育效果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具备其他环节不能代替的作用。现阶段,高职学校中的医学教育已经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传统教育下形成的多理论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但是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练习。因此,为了提升这一专业的教学效率,学校必须要对原本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真正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这一问题。
二、口腔材料学教学改革策略
1.重点进行专业课改革
从事口腔材料学的工作人员,务必要进行系统化的基础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自从我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这一专业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即便是高职院校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此,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对我们专业课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化。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以将理论知识分解为若干个部分,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必须要凸显专业性与实用性,重新规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实现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将以往表面的理论灌输进行改变,同时要解决教学难度大、实用性低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收获更为丰富的知识。现阶段,各个学校均开展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以此获得了极佳的教学效果,真正突破了理论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和本节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此进行教学。这样一来,每次授课时均可以对此次实践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剩余时间可以对一些课外的理论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共同进步。
2.建设实训基地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体现了实践性,与此同时口腔材料学的实验理论、操作技术近年来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基于该社会形势,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运用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口腔材料学实验质量与效果成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水平造成影响的关键。这要求学校必须要在建立实训基地,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与专业素质。为了有效支持高职学校口腔材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必须要在实训基地中配备专业的实验操作设备。例如,专业技工桌、专业配套烤瓷铸造设施、喷砂打磨间、石膏间、牙体雕刻间以及技工器材等,以此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支持。对于学生的实训练习,学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操作机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学校要将实训基地进行开放,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实验操作,以此提升操作水平,为学生安排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相关机构进行实习,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职业特点,加强学生对口腔医学这一专业的热爱,加强学生的自信。
3.强化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门多个专业互相结合、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为了培养出高技能的实践型口腔医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融入素质教育十分必要。若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便会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影响。所以,学校可以增设人文社科一类的课程,如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学等相,在口腔材料学专业课程中不断渗透此类课程,以此实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除此之外,强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职业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培养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口腔医学工作者。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当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高职学校中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以此培养出符合市场、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付娟.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5
[2]管铨成.口腔材料学实验教学中PBL与LBL教学法应用对比[J].卫生职业教育,2011
关键词:口腔医学;双师型;师资队伍
我国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沿用的是前苏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教育体系[1],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口腔医学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教育体系显示出了局限性.口腔医学专业具有独立操作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怎样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是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我国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改革浪潮已经兴起[2],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更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合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本文将初步探讨口腔医学“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1“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提出
我国“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提出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当时我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但是专业授课教师中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历和专业实践能力,造成职业教育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因此提出了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发轫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教学改革[3],而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是在国家教委的文件中《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教计[1997]95号).此后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课题,也是评价学校职业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2“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概念和内涵
2.1“双证”不一定是“双师”
不能简单的将“双师型”教师认为就是持有“双证”(教师资格证加职业资格证)的职业教育教师[4],之所以这样,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还不健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不符,“双证”并不能够保证就具有“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因此不必强调“双师型”资格,而要强调“双师型”能力.
2.2“双师型”口腔专业教师不能简单理解为口腔医师和教师的叠加
口腔医师与教师相比并不是一个重实践,一个重理论的区别,而是行业或职业的不同,这就是两种职业,需要两种职业技能.2.3口腔医师需要学习教育学规律如果口腔医学教师能够在临床医疗中看好病,这就表明他们具备了医师的职业能力,但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师还要能够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将掌握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表明他们具备了教师的职业能力,他们才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因此口腔医师需要学习教育学规律.
3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的培养方式
口腔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引进“双师型”人才,聘请兼职教师,培训现有教师等多种方式进行.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坚持“医教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现代医科大学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与医学研究,大学教师如果对某一领域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就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上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接触不到医学前沿,无法推动医学的发展.所以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工作能够支撑教师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完成培养医学接班人的任务.医学教育应当走“医教研”结合的办学路子[5].口腔医学教育的“医教研”结合,要求教师做到“科研”、“教学”和“临床”三轴联动,才能够实现由知识型教师向技能型教师的转变,实现教学重心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倾斜的转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培养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够结合临床实践,去探索、去研究、去创新、最后能够把研究成果转化到治病救人上,才能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而不仅仅只会“拔补镶”.
4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未来发展方向
口腔“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不是我们的终极建设目标,它只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而已.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有其规律(表2).习惯上认为,学习与练习造就了一名医学专家,但实际上,是临床问题造就了专家,其绝大部分的知识是来自于临床实践.专家不仅是技术熟练,而且能够将疾病出现的情境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能够系统的解决医疗问题.例如在面对一个疾病时,专家除去关注疾病本身,还能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个疾病发生在这个病人身上,是否相同人群会出现该种疾病.所以医学实践对医学教育至关重要.医学实践离不开医院,需要思考如何把医学教育的场所合二为一,也就是将医院与学校融合在一起.传统的医学教育是“双元制”体系,将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场所分离,一方面学校中的专职教师欠缺经验,导致理论教学枯燥,另一方面医院中的医师欠缺理论讲授能力,导致临床教学效果不理想,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二者整合为一体,追求“医教协同发展”才能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要[6].所以“双师型”教师还不是理想的口腔医学教师,未来理想的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应该在专门技术上呈现整合的“一”,而不是目前我们所强调的“双”,这也是口腔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孙慧玲.日本口腔医学教育简介[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34.
〔2〕柳贡慧,徐静妹,鲍洁,唐少清.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之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2):109-113.
〔3〕王宪成.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J].中国培训,1997(9):23-28.
〔4〕姚桂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30-31.
〔5〕李军红,周建国,陈礼达.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专访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教授[J].中国高校科技,2013(3):6-9.
关键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医学人文素养
近年来,医疗纠纷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及医患关系。口腔科治疗涉及的疾病大多无生命危险,一般不会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权,而主要涉及其健康权与知情权。很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乃至恶化,主要原因在于医患之间沟通不足,误会愈演愈烈,如果医生能更加充满同情地去理解患者的苦楚,更加耐心地为患者讲明各种利害取舍,设身处地的为患者选择和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很多纠纷都能迎刃而解。因此,通过进一步强化口腔医学本科生人文课程设置,提高其爱岗敬业精神、语言沟通能力、矛盾解决技巧等综合人文素养,可成为降低口腔科医疗纠纷发生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然而,仍存在“重专业、轻人文”、人文课程与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脱钩的现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也依然存在。我们在数年的本科生实习带教中发现,教会学生临床操作并不难,但教会学生如何和谐的与患者沟通却非易事。本文就目前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以及我院(四医大口腔医院)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举措进行讨论。
1医学人文素养与精神的内涵
人文,顾名思义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它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人文医学是专门研究医学的人文属性学科,是以人文学科的观点去理解健康、疾病和医学的学科。我国最早对医学人文素养与精神进行界定的是贺达仁教授,他认为医学实践活动中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医学的人道精神、人文的批判精神与独善(独立、完整、完善、完美)的人格精神。目前,对医学人文精神涵义的普遍理解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从个体上来说,它所强调的不仅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密切关心、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健康、情感、人格、命运,维护患者的尊严,提供全方位的人文的、精神的、情感的服务,使患者感到就医方便,技术精湛,关怀到位,经济实惠,服务满意;从人类的角度上来说,它所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生命的走向和存在意义的关怀,是对医学知识和完美道德、高尚人格的追求。
2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缺乏的原因分析
2.1人文精神在社会中的缺失
当前,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网络资源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接踵而至,导致了人们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及人文关怀冷漠。
2.2口腔医学课程设置对医学人文课程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生物医学模式医学教学体系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使得我国口腔医学教育过于重视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文关怀情感和人文关怀技巧的培养[2]。尽管目前我国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①各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多不相同,课程设置常具有很大随意性,缺乏学科整体规划;②人文课程多为选修课,课时偏低、课程要求欠明确,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多以理论灌输为主;③部分人文课程教材无法与我国医疗体制变化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相适宜,观念陈旧、新知识少,造成学生学完感觉无用,更缺乏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上述问题导致了很多学生轻视医学人文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王舒妍等在对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记不清是否上过医学人文课程,部分学生只记得上过医学论理学,但内容已记不清了[8]。
2.3口腔医学专业课教学与医学人文精神教育脱节
在设置口腔专业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时,我国部分院校,很少甚至未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到培养要求及考核指标中,导致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期间被中断,这样无疑强化了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错误理念[8]。此外,部分口腔医学院在临床教学活动中,未将医学人文关怀情感和技能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内容中,教员对学生的要求仅仅限于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服务态度等空洞的口号和说教,对学生的要求也只限于遵纪守法、不收红包等医生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样的低标准要求使我们的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处于空白状态[8]。
2.4教师本身医学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临床带教老师是一个启蒙者,带给学生的影响将是终生的。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知识传承相对单一化,使得教师配置方式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文素质[2]。在一些带教医生心目中,“患者”一词被片面地分解为病因、病原、症状、体征等单个元素,人性淡漠,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有部分教师把医学人文素质简单理解医德、医风,在教学中缺乏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医疗活动中重金钱,重技术,轻人文,这样无形中会给予学生一种错误的导向和标准,更加强化了已经印在他们脑海中的错误观念。
3提高口腔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措施的思考
WHO对未来医学人才提出了五星级医生的要求:①能根据病人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②能从伦理、费用与病人的情况综合考虑种种治疗技术的合理选择;③能主动、有效地增加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保护意识,医生不只是诊疗疾病,更应承担健康教育的任务;④能参与社区保健决策,平衡与协调个人、社区和社会的卫生保健需求;⑤能在卫生部门内部以及其他社会机构进行有效的协同工作[7,9]。针对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生并不乐观的医学人文素养现状,我们认为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3.1规范人文医学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为培养口腔医学生人文精神,我院在国内率先创新性地开设了《口腔医学导论》及《口腔医学史》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一、二年级口腔医学生。《口腔医学导论》课程分16章,分别由我院在国内外享誉盛名的15位金牌教授授课;《口腔医学史》共分九章,包括总论、中国古代口齿科、中国近代牙医学、中国现代口腔医学、英国牙医学史、世界古代牙科、世界近代牙医学、世界现代牙医学与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两门课程均以培养学生认识口腔、热爱口腔的爱岗敬业精神为教学目标,并将这一教学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课程不仅向学生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史以及各学科的特点,口腔医学工作者几千年来同口腔疾病斗争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更强调让学生感受口腔医学家的学术思想和道德修养,体会他们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医者风范,引导学生“溯古思源,古为今用”,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的医学人文修养[4]。两门课程分别以口腔医院博物馆及口腔医院院史馆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多次实地参观和学习,通过教员的讲解与引导,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深入体会医者悬壶济世的人格修养、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医疗作风[10]。课程的考核也不拘泥于传统的闭卷答题,而是积极启发学员结合多次参观口腔医院院史馆、口腔医学博物馆的经历,围绕口腔医学发展、医学人文素养以及医者使命等主题进行主题演讲。学生基于课堂所学,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口腔医学之我见”、“口腔医学的昨天、今天、明天”、“我国古代口腔四大发明的启示”、“我国口腔军医的职责与使命”等题目进行演讲,通过讨论及提问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口腔医学的热爱,对医学人文素养的认知,使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高尚的医疗道德及慎独的行医准则。
3.2加强自主沟通实践,提高学生语言沟通与矛
盾解决能力大力倡导开展本科生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临床见习及调查、课外科研、科普讲座等形式,全方位提高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水平[4]。我院于2006年成立了口腔健康知识进校园(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学生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后,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走进西安地区的大学、社区、乡村、公园等地开展口腔健康咨询与宣教、口腔检查、口腔疾病诊断、口腔卫生指导、口腔科普讲座等活动,从询问主诉、病史到给出简单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全方位地锻炼语言表达及解决矛盾能力等人文素质。在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积极性高、人文素质强的杰出志愿者,他们在院组织的“飞利浦杯”现场汇报活动中,生动地讲述了在活动中与百姓沟通和互动的点点滴滴,深刻剖析了该活动对他们人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意义,通过示范作用进一步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提升。学生们均表示实践活动既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促进他们对口腔医学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及矛盾解决能力[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大二及大三的口腔医学生提前进入医院见习,让人文素养高,与患者沟通艺术强的教授进行示范,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患者的苦楚,体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临床操作的耐心细致,增加学生与社会和病人的接触,培养情感、训练技能,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使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以前就有作为病人的体验和对病人的了解。此外,我院积极开展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科研实践,教员在课外科研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课外科研中通过相互讨论设计课题、与导师讨论、向专家请教、与试剂公司人员及实验辅助人员沟通等环节,人文素养得到充分锻炼。
3.3贯穿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于口腔专业教学全程
尽管很多口腔医学高等院校在口腔专业课开始前的阶段,均或多或少的安排了训练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但进入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习后,难免又陷入“重专业、轻人文”的情况,医学人文教育未贯穿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的始终[2,8]。因此有必要在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时,及时加入人文情感及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与教学要求。我院在修订口腔专业各学科教学标准及要求时,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内容及考量标准,同时积极促进各教研室开展以临床病例及(或)临床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新模式,并在其中更多的引入一些当前医患矛盾相关的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解决矛盾,并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的提高是解决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从而在课上及课后自觉提升个人医学人文素养。此外,在临床实习阶段,院强调带教老师必须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将人文关怀技能作为必要的医学技能进行培训,把人生观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及各种医学人文素养讲座、进入幼儿园及社区为小朋友们涂氟等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情感;通过医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拟就医等方法训练学生的关怀技能,教会他们怎样有效交流,怎样表达和给予关怀,从而使人文素养的培训贯穿口腔医学本科教育始终。
3.4加强教师医学人文素质修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因此,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只有具有高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吸取丰富的人文知识,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操,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我院以板报、宣传栏、网络、专题讲座等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素质教育活动,突出营造“厚德敬业,止于至善”的院风,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其次结合军队院校特点,坚持一流的技术为兵而医,一流的成果为兵而研,始终把为兵服务作为医院的第一要务,在院内多次组织“军营海疆行”、“下连队当兵”“连队代职”等主题汇报会,通过各位医生的切身经历,培养、体现、弘扬人文关怀精神,切实促进本院医生理解和把握人文关怀精神的内涵,引发其对人生的理性思考,并树立为医学奋斗终身的价值取向。总之,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统一体。当代口腔医学教育不仅仅要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更要把医学人文素养的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加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知识的教育、人文环境的熏陶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医学人文素养教育不可能在本科教育后划上句号,而是延续到毕业后,甚至是从医者一生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曾光 柴治国 倪峰 牛丽娜 焦凯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口腔科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23医院口腔科
参考文献:
[1]王广秀,王吉荣.口腔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8-39.
[2]雷雅燕,朱红,彭艺,等.口腔医学生人文关怀意识教育的思考[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396-398.
[3]赵春庆.口腔科医患系统化沟通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4):4729-4730.
[4]李刚,郭静,王艳.口腔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创新与社会实践[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5):63-64.
[5]陈汉想.医学的人文属性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92-1893.
[6]马存根.北美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医学教学的现状与启示[J].国外医学教育,2003,24(8):54-56.
[7]贺达仁.技术医学时代与高扬科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1996,17(11):566-569.
[8]王舒妍,李刚,张思佳,等.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5,36(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