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6: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残疾人就业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残疾人就业政策与广大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使残疾人就业问题能够有所改善,从20世纪80年代起,一系列由国家制定了鼓励福利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陆陆续续的展开,残疾人就业的问题逐渐得到改善,残疾人合法权益因也有了一定保障,同时,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且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是,在日渐深入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下,特别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企业改组、改制的推进,现行福利企业税收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而且现行政策本身以及征管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1.文献综述
1.1 国外残疾人就业及保障政策的相关研究
国外有关残疾人就业和其他相关权益保障的立法,始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发展完善起来。1920年美国制定的《职业康复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针对残疾人就业方面的法律。美国在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做得尤为出色。1990年6月,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American with Disabilities Act of 1990,简称ADA),为残疾人提供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保证了残疾人在就业、公共交通、电讯服务等领域享有同健全人平等的权利。Richard V.Burkhauser和Mary C.Daly指出,《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以文化压力促使残疾人融入社会,使美国的残疾人政策更加具有就业导向(Richard V.Burkhauser and Mary C.Daly,2002)。
1.2 残疾人就业及保障政策的文献
在促进就业的政府政策的方面,Helen Baker(1945)认为,职业康复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使残疾人成功地从事某项工作,虽在短期内无法获得明显的效果,但从长远看,残疾人必然能在不远的将来获得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在政府推进残疾人的社会福利保障中,在传统的慈善与供养思想逐渐被社会公平、公民权利、社会模式的残疾观等进步的价值理念所替代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国,在残疾人的医疗康复、劳动就业、特殊教育以及配套措施等方面不断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
1.3 文献及政策评述
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及政府政策的查阅和对比,以美、英、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在20世纪初就开始逐步发展国外有关残疾人就业和其他相关权益保障的立法,我国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各国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地域细化的划分;(2)各国出台的相关残疾人保障制度及政策在惠及群体上进行了简要的划分,然而却忽略了不同的行业领域亟需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3)我国并没有颁布相关法律、政策规定企业不得随意解雇残疾人职工;(4)部分先天性残疾人士会对生活和工作报以消极态度,时刻封闭自己;(5)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残疾人保障制度及政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而造成的。
2.政策建议
作为影响民生安定、社会维稳的重要因素,促进残疾人就业一直是民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四川作为残疾人比例全国第一的省份,残疾人就业工作更是举足轻重。2008年汶川地震后,残疾人安置一跃成为四川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调研发现,本项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但行业性、地域性区分明显。同时伴随该政策实行出现了一些规则性问题,残疾人自身择业就业问题。
2.1深化宣传面,强化导向性
助残扶残政策本着主观扶持残疾人就业,客观引导全社会关注残疾人群体,必须扣好”制定”与”执行”中间这一环节,即增大宣传面、普及面,以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性作用。税收优惠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面面俱到、环环相扣,但宣传普及阶段的疏漏会大幅降低该政策的落实度。
2.2细化税收政策,弱化执行难度
为了量化社会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极好地调动了全社会接纳残疾人的积极性。同时,该政策与之前的残保金制度相结合,奖惩相并地激励部分企业大幅招收残疾人员工。通过”实行前——实行后”的对照分析方式,以2007年为时间分隔段进行对比,该政策实行后,极大地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与再就业:分行业细化政策,不同领域量身定制税收优惠方针;分地域细化政策,不同经济职能区域定制相应的方案。
2.3优化配套措施,软化残疾人心理障碍
本项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即使是经过完善和修订,分行业、分地域细化后,仍旧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残疾人不同的残疾类型、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不同的求职需求等都会影响该政策的落实情况,因而必须辅以全面而有效的配套措施,以保障残疾人群体真正感受到该项政策带给他们的关怀和温暖:放宽小额信贷,建立专项财政预算;增加就业培训,增强残疾人上岗能力;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化平台,全面沟通残疾人与企业关系。
2.4规范企业用人,弥补政策漏洞
纵览《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不难发现整项政策能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为残疾人谋求到一份职业。然而,进入企业的残疾人的真实工作情况、工作待遇如何,却是这项政策鞭长莫及的。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为残疾人群体设下了权利保护屏障,然而就该项税收优惠政策而言,相关部门还可以做出一些规范监管措施以配合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相应效用:为避免待业残疾人,定期核实残疾人工作近况;为防止亏待残疾人,及时帮助残疾人维权。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find”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太平庄乡致力于推进支持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点燃了人们的就业热情,厚植了新优势,培育了新动能。但综合各方面的反馈,在推进残疾人开展新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就此,太平庄乡政府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
一、全乡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现状
近些年,太平庄乡不断优化就业制度和文化环境,有效带动了就业主体,为全乡的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有效帮助,汇聚了新能量。
截止11月底,太平庄乡共有残疾人451个,一级66人,二级97人,三级104人,四级184人。为帮扶残疾人就业,太平庄乡政府组织相关培训11场。目前,太平庄乡残疾人从事的领域主要有种植养殖、三轮车运营、家电维修以及盲人按摩等工作。
近年来,太平庄乡政府经过依法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努力稳定残疾人集中就业,鼓舞和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创业,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日子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从深度分析,残疾人就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存在的障碍和问题
目前,在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就业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残疾人由于自身条件的缺陷,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一技之长、择业工种受限等,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局面还是严重。此外,社会认识对残疾人就业重视不够,认为健全人甚至大学生就业尚且困难,何况残疾人。部分企业仍存在卑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企业认为接纳了残疾人,有损企业形象,宁愿缴纳保障金也不情愿安置残疾人。
(二)就业收入普遍偏低
从残疾人就业的收入看,工资普遍偏低。不少企业给残疾人的工资普通在800元以下,基本没有实现同工同酬,各种保险也很难依法详实。有些福利企业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只给100元补贴,这就从全然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对如此的企业来说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
(三)就业渠道单一
太平庄乡的残疾人的就业帮扶工作主要是政府组织安排,缺少专业化、规范化的就业渠道。解决残疾人就业关键是把对残疾人从传统意义上的日子救安置中解脱出来,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市场的轨道。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在仔细做好集中和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内容外,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究具有地区特点的多元化市场就业模式。
(四)创新意识缺乏
太平庄乡远离市中心,第三产业匮乏,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除一些自营工作方式外,主要以养殖种植业为帮扶方式,对于一些餐饮、网络等行业涉及甚少,甚至无法涉足。禁锢了人们思想,致使创新意识缺乏。
(五)思想高度不够
部分残疾人好高骛远,尤其是年轻残疾人由于听力语言和身体方面缺陷,他们生活的空间小,吸收外界信息少,对社会了解不够,在看待人生问题和选择就业方面往往脱离现实。尤其是依赖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意识,在他们看来,国家有法律和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是政府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等待政府来安排,缺乏主动性。
三、关于帮扶残疾人就业的意见建议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正确树立提高残疾人就业的观念。
做好残疾人工作,既是残联的工作,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把关心、关爱、关注残疾人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外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使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更加支持残疾人事业,更加关注残疾人切身利益
(二)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继续出台残疾人就业的政策。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建议人社局和残联建立培训常态机制,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术,首先以需求为导向,精准为目标,根据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精准需求和残疾人自身精准的需要,有计划的组织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其次以创业意识为关键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对残疾人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发展创业培训,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举步维艰,应根据残疾人实际,出台关于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行创业,增强自信心。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争取财政、地税等相关支持,加大对残保金的收取力度,确保应交,保障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有资金。
(三)拓宽思路,极大投入,广泛开辟挖掘残疾人就业渠道
要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城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为残疾人广开就业渠道,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标准和岗位稳定性,不断增加残疾人收入,使他们逐渐摆脱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
首先,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州政府哈副州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县残疾人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共辖镇乡,总面积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残疾人万人,其中:肢残疾人,视力残疾人,听力、言语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全县共有重度残疾人人,其中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听力残疾人,视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他们中的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自理能力,靠亲属和家属供养占,靠社会救助和国家低保救济,享受城镇低保的占。县是一个残疾人比例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残疾人事业,把残疾人工作由过去的一般性慈善、福利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将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综合协调,狠抓基础工作。××年建成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现已开展残疾人康复、培训、就业、盲人按摩和用品用具供应等服务项目,积极创造有利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和改善生活状况的环境。通过努力,我县××年获工作目标考核第二名,××年获自治区残疾人康复先进县、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残疾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二、残疾人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一是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每年政府专门召开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工作力度。二是强化残疾人就业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培训信息档案,对各乡镇、单位残疾人就业现状进行摸底调查,随时掌握全县残疾人就业情况。三是抓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集中、依托社会机构和“科技之冬”等三种方式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近年来,我县共培训残疾人人,其中通过科技之冬培训人,依托社会机构培训人,集中培训人;安排残疾人就业名,其中个体就业人,集体就业人,按比例就业人;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万元,通过培训和就业有效改善了残疾人就业状况。
(二)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争取自治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和低视力康复门诊设在县人民医院,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白内障和低视力患者。同时建起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盲人按摩、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马王庙社区康复站,使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名白内障患者通过手术重见光明,名低视力配上助视器,名聋人配上助听器,名肢残人、聋儿、脑瘫儿、智残儿得到训练和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轮椅辆,安装假肢例,拐杖、盲杖件,康复补助共计万元。通过康复治疗和训练使一部分残疾人改善了功能,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狠抓残疾人扶贫工作,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一是县、乡都将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计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献爱心。县、乡、村各级单位、领导职工和贫困残疾人结对子包扶,助残志愿者纷纷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三年来,全县共为残疾人协调贷款万元、赠送物资万元,为户残疾人提供生产技术指导,修建、维修房屋平方米。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户贫困残疾人发放万元有偿扶持资金,为户残疾人提供万元的定期补助和困难救济。四是落实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减免义务工万多元,减免各种税费万元、学杂费万元、治安费和卫生费万多元。五是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近三年,全县共有名城镇特困残疾人先后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累计发放保障金万元,有名孤寡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有人得到民政部门临时救济,人得到定期救济,累计发放救济金达万元。各项扶贫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贫困户的生活现况。
(四)营造扶残助残、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氛围,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一是以“助残日”和“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宣传活动。近年来,残联与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播放了《身残志坚、走出自己的天地》、《真情回报社会》、《关爱》等专题片,开辟了《残疾人保障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老年性白内障防治知识等专题讲座栏目。加强外宣工作,三年累计在各大媒体刊稿篇,其中州级以上刊稿篇;走访慰问残疾人户,发放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万元。二是举办了两届残疾人运动会,有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包括轮椅、中国象棋、套圈、飞镖四个项目的比赛;筛选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年的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获金、银、铜,羽毛球团体总分第一名、乒乓球团体总分第二名、田径团体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组织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自治区第三届运动会,获自治区金、银、铜的好成绩;××年举办了县首届残疾人工艺美术作品展,展出了名残疾人的件精选作品,这些展品包括石材、雕塑、刺绣、编制、剪纸和书法等;组织名残疾人参加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分别取得声乐、器乐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月,我县还举办了县首届残疾人卡拉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残疾人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
(五)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一是全面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根据区州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对残疾人危房改造提出总体要求。制定任务目标为每年完成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年完成—户危房改造;改造标准为每户平方米以上的住房,并符合国家安居防震工程要求。××年我县安排了个乡镇的户残疾人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州财政、残联投资万元,县财政、残联出资万元,平均每户补助元。工程月日动工,目前已有户竣工,户正在修建中,预计月中旬全部完工。二是积极启动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根据自治区、自治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县于今年月召开动员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草案)。实施办法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对象及权利义务、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医疗卫生服务及费用补偿等,自治区、、县财政给每人每年补助元,农牧民个人每人每年交纳元;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被纳入试点范围,并规定乡镇的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困难户个人交纳部分由民政部门、残联负责协调解决。目前试点时间待自治区批准,工作尚在准备之中。
(六)加强残疾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残疾人教育环境。一是县人民政府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管理之中,特殊照顾,同步实施,使有接受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到以上,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二是大力实施“春雨行动”扶残助学和“彩票公益金助学”工程,有名残疾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元的救助,给予名大中专及特教学校的残疾学生共万元资助,帮助指导名残疾考生填报中、高考志愿,努力为残疾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以改善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环境。
(七)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乡人民政府相继出台残疾人优惠政策,成立了县法律援助中心,已为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减免费用万元,帮助残疾人追回案款万元,并与司法部门联合组织多名残疾人参加了《残疾人保障法》知识问答,同时组队参加了州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近年来,全县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人,帮助解决就业、就学,婚姻、生活等方面问题件,办理残疾人证本。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残疾人就业难度大,困难多,就业形式日趋严峻,加之我县财政困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保障金收取有难度。
(二)我县重度残疾人口多,群体大,生活极度贫困,只靠零星救济、帮助已无法维持生活。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五保供养范围,每年提供元的生活补助;并将农村重度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按月、按标准发放生活补贴。
(三)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残疾人享受的优惠政策项目单一,数额很小。建议重新制定符合现状统一的残疾人优惠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扶助。
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认证过于繁杂。
财税[2007]92号和国税发[2007]67号文件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陕西省也制定了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认定办法,但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责任不清,认证手续过于繁杂,审批时限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繁琐的程序和资料望而生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申报福利企业(含其他集中安置残疾人单位)资格的积极性,从而也制约了残疾人集中安置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比例就业政策措施缺乏力度。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录用公务员及工作人员,逢进必考已成定律。残疾人因其残疾在“苛刻”的录用条件下难以参与竞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就难以落实。另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费为财政预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成为推卸安排残疾人就业责任的一种托辞;财政部门既然没有将其应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入预算,就无法监督其履行法定义务,残联和地税部门更是难以足额征收这些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措施在此就形同虚设。
另外,劳务派遣单位及铁路等中省单位,因条块分割,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难以推动;一些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上有意无意施以不履行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的优惠;违法成本及惩罚措施乏力等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依法开展。
个体就业的优惠政策操作性不强。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普惠多于特惠,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多以城镇残疾人为受益对象,涵盖税务、工商、劳动保障、卫生、物价等多个部门,因条款分散,缺乏可操作性,加之宣传不够和条块分割,难以形成合力等原因,很多优惠政策流于形式,受益残疾人十分有限。而数量庞大的农村残疾人在农村税费取消的背景下,针对促进其就业和劳务输出的特惠政策少之又少。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进退两难。
各级劳动保障、扶贫、教育部门组织实施的各种培训工程,给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创造了一定机遇。但是由于残疾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难以取得一技之长,只能参与简单的实用技术培训;而且受就业因素的影响和无障碍设施的匮乏,许多培训机构不愿接收残疾人参训。诸如此类的局限,使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市、县两级残疾人劳服机构建设急需加强。
安康市有市、县11家残疾人劳服机构,仅有6家得到了同级编办的批复,其中3家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另外5家为内设机构。无论从机构性质,人员配备,还是基础设施、服务载体等方面,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离社会和广大残疾人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主体淡化、职责不清,导致各级残联所属劳服机构忙于征收保障金,疏于就业服务;忙于应付上级安排的中心工作,疏于拓展自身业务。
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残疾人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落实力度,尽快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实施办法,修订完善《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强化各级政府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主导和表率作用,将新增残疾人就业列入年度考评体系,开发适合于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
二要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变普惠为特惠,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下达录用公务人员计划时,要留出一定比例用于招录残疾人;要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执法检查和监督范围,将城乡残疾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对象,简化相关补贴费用兑现手续。财政部门要全额将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残保金列入预算,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协助残联代征代扣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税务、工商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的办法措施,促进残疾人个体就业和集中就业。对未在残联办理按比例就业年审的单位不予办理年检,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义务。地税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收尽收。涉农部门帮助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实现就业。
一、新疆巴州残疾人概况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巴州有各类残疾人67 827人,占全州总人口的5.66%。其中,视力残疾5 667人,听力残疾4 498人,言语残疾667人,肢体残疾17 804人,智力残疾1 966人,精神残疾2 383人,多重残疾人997人。城镇残疾13 795人,农村残疾20 187人,重度残疾人12 002人。截至2015年3月31日,新疆巴州在册的残疾人31 175人。据不完全统计,贫困线以下残疾人6 630人。
新疆巴州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政策,坚持按比例就业为主的模式,辅以集中就业模式和自主就业模式,同时拓展其他就业渠道的原则。2015年,共计安置4 639人城镇残疾人就业,其中,集中就业人数为683人,按比例就业人数为1 958人,个体就业人数为1 66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为210人,辅就业人数为122人。共计安置9 117人农村残疾人就业,主要通过提供康复扶贫贷款、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
二、新疆巴州残疾人就业总体状况
根据“巴州残疾人联合会”统计数据可知,2008―2015年新疆巴州残疾人就业总人数有波动,总体呈递增―递减―递增―递减的趋势。其中,2008年就业总人数最少,为12 231人;2009年就业总人数最多,为17 346人,比2008年增加了5 115人。
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就业比重远远高于城镇残疾人就业比重,占到残疾人就业总人数的七成以上,这也与目前新疆巴州残疾人七成以上集中在r村相对应。并且,近些年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就业比重总体呈小幅上升的态势,相应的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就业比重总体呈小幅下降的趋势。
三、新疆巴州残疾人就业具体情况分析
(一)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就业状况
1.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各种就业形式就业情况。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集中就业,是目前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就业所采取的三种主要形式。
在三种就业形式中,按比例就业所占比重最高,始终保持在50%左右,这说明按比例就业是近几年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最主要的就业形式;其次是个体就业及其他就业,其所占比重也始终保持在30%左右;最后是集中就业,其所占比重在14%~20%之间。
在2008―2015年期间,按比例就业人数呈现出递增―递减―递增的趋势,其中2010年就业人数最高,为2 485人,此后2011―2014年这几年的就业人数变化不大,始终在2 000人上下浮动;集中就业人数呈现出递增―递减―平缓的趋势,总体保持较平稳的态势,其中2010年就业人数最多,达到980人;个体就业及其他就业人数呈现出递增―递减―递增的趋势,波动比较大,其中在2014年就业人数也最多,达到1 998人。
此外,三种就业形式的就业人数在2008―2010年总体呈现极速增加的现象,在2011年出现减少的情况,到2012年又开始有个缓慢增加的过程。2008年是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及其他就业在就业人数方面的一个低谷点,2009年开始出现极速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与2007年以来全球发生经济危机,致使大多数国家出现了经济衰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巴州残疾人近二年的就业情况,而从2009年开始,全国采取了多种举措来拉动内需,刺激国内经济稳定发展,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疆巴州残疾人的就业。
2.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各种就业形式的新增就业人数情况。2008―2015年期间,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新增的就业人数2014年最少,为89人,2015年最多,为181人。2008―2011年这四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业人数保持在160人左右,较为稳定,2012年之后,平均每年新增的就业人数波动较大;集中就业新增的就业人数2015年最少,为19人,2009年最多,为290人,近八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业人数波动较大;个体就业及其他就业新增的就业人数2013年最少,为62人,2012年最多,为274人,近八年平均每年新增的就业人数波动较大。
在2008―2015年这八年期间按比例就业是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采取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在2008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4年都相较于其他两种就业形式新增人数比例较大;集中就业新增就业人数仅在2009年这一年新增人数较大,其他各年份新增人数均偏低;个体就业及其他就业新增的就业人数在2012年和2015年增长趋势明显,其他各年份新增人数均偏低。
3.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分性别就业状况。2008―2015年新疆巴州城镇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约在65%左右,高于城镇女性残疾人35%左右的就业比重。同时,近八年新疆巴州城镇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呈减少趋势,但减少幅度不大;新疆巴州城镇女性残疾人就业比重呈较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也不是很大。
2015年,新疆巴州城镇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为57.36%,比2008年下降了7.47个百分点,新疆巴州城镇女性残疾人就业比重为42.64%,比2008年上升了7.47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2015年新疆巴州城镇男性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 559人,比2008年减少了36人,新疆巴州城镇女性残疾人就业人数为1 902人,比2008年增加了494人。
4.新疆巴州各市(县)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2011―2015年新疆巴州9个市(县)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变化不大。在巴州9个市(县)中,库尔勒市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在2011―2015年均居于首位,2015年达到2 736人;其他8个县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尤其是且末县的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均不到100人,在2015年还出现0人的状况。这说明,新疆巴州城镇残疾人就业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
5.新疆巴州各市(县)城镇残疾人未就业人数。在巴州九市(县)中,在2011―2013年期间,在近三年的城镇残疾人未就业人数方面,总量基本保持一致,在770人左右。其中,和硕县未就业人数偏多,在410人左右,库尔勒市、焉耆县、轮台县未就业人数为0,其余各县未就业人数偏低,除尉犁县在150人左右,其他各县在100人以内。
(二)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就业状况
1.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各种就业形式就业情况。2008―2015年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残疾人数占农村残疾人就业总人数的81%以上,这说明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主。从总量上看,近八年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的人数呈现递增―递减―递增―递减的过程,变化平缓。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数2015年为7 615人,比2008年增加了740人;从事其他形式就业的人数2015年为1 522人,比2008年增加了169人。
2.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分性别就业状况。2008―2015年新疆巴州农村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在58%~70%之间,远远高于巴州农村女性残疾人29%~41%的就业比重。同时,近八年新疆巴州农村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呈现递增―递减―递增的趋势,新疆巴州农村女性残疾人就业比重呈现递减―递增―递减的趋势,总体小幅下降的态势。2015年,新疆巴州农村男性残疾人就业比重为70.47%,比2008年增加了12.19个百分点,新疆巴州农村女性残疾人就业比重为29.53%,比2008年减少了12.19个百分点。从总量上看,2015年,新疆巴州农村男性残疾人就业人数为6 439人,比2008年增加了1 644人,新疆巴州农村女性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 698人,比2008年减少了735人。
3.新疆巴州各各市(县)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2011―2015年新疆巴州9个市(县)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变化不大。在巴州9个市(县)中,和静县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在2011―2015年均居于首位,人数在2 900人左右。其他8个市(县)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尤其是尉犁县的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较低,均为185人。这说明,新疆巴州农村残疾人就业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
4.新疆巴州各各市(县)农村残疾人未就业人数。在巴州9个市(县)中,在2011―2013年期间,近三年的农村残疾人未就业人数方面,量基本保持一致,在1 400人左右。其中,和硕县、和静县未就业人数偏多,在400―430人之间,焉耆县、轮台县未就业人数为0,其余各市(县)未就业人数偏低,除库尔勒市在228人左右、且末县在150人左右,其他各县在100人以内。
(三)新疆巴州各市(县)残疾人就业培训支出情况
在巴州9个市(县)中,在2011―2013年期间,近三年的巴州各市(县)残疾人就业培训支出方面,2011年66.54万元,2012年105.74万元,2013年250.4万元。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各市(县)残疾人就业培训支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巴州各市(县)对于残疾人就业培训越来越重视。
2011―2013年,新疆巴州各市(县)残疾人年度培训支出额度最高的地区是库尔勒市,支出金额分别为40.55万元、79.23万元、223.6万元;排在第二位的是尉犁县,支出金额分别为6.39万元、6.39万元、9万元;其余各市(县)支出金额在0.5万~8万元之间。
(四)新疆巴州各市(县)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在巴州9个市(县)中,在2011―2015年期间,近五年的巴州各市(县)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方面,2011年4个单位,2012年6个单位,2013年7个单位,2014年8个单位,2015年8个单位。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各市(县)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巴州各市(县)对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越来越重视,对残疾人就业也是十分重视。
2011―2015年,尉犁县在巴州对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贡献突出,近五年已建成10个职业培训基地,其余各市(县)也在为巴州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贡献着微薄之力。
四、促进新疆巴州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新疆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数多,按比例就业的基数就大,政策上应该调整,鼓励企业向高新技术行业转型。新疆地区大部分还是第一、二产业,在国家调结构、转型过程中造成部分企业产能过剩或兼并破产而导致残疾人暂时性失业,应该加强残疾人再就业和创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培育试点企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发展,起到辐射、传带作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口总数的七成之上,这说明,新疆的残疾人集中在农村。但是,农村残疾人存在自身素质和技能比较低、教育程度不高且所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等不利条件。所以,自治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的扶持力度,对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可以向农村倾斜。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农村残疾人就业形式过于单一,近40%的农村残疾人从事的是农业劳动。因此,应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的建设,创造条件使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对少数民族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新疆残疾人口中,少数民族残疾人占残疾人总量近七成。少数民族残疾人就业的安置应为新疆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对于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应有政策倾斜。首先,加大对于少数民族集中区域的就业保障金的投入;其次,加大少数民族集中区域残疾人双语及就业培训的力度;最后,结合当地区域特点,把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和残疾人就业相结合。
(三)重视社区服务力量,丰富残疾人就业渠道
社区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大,社区的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在逐步凸显。因此,可以充分依托社区的基础构架,加强社区的公益性岗位建设,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通过社区单位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契机。在开发残疾人就业渠道过程中,需要和专业机构相互合作,一方面完善法律规章,另一方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设立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按比例吸纳残疾人就业,定期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通过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完善残疾人就业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赖德胜,廖娟,刘伟.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2] 张英.小城镇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分析――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3).
[3] 赵启峰.残疾人就业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残疾人,2011,(1).
[4] 杨发兴,曹骞.残疾人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分析[J].电子制作,2013,(12).
[5] 单瑞杰.浅析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现状[J].经营管理者,2015,(12).
使用2010年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数据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对4000位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及进行教育、培训等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卡方检验,回归曲线等方式对其进行相关性研究。从结果中能够看出,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进行职业培训能够有效的增加城镇残疾人的就业率,所以,本人提议应重视并且有效的开展残疾人教育以及就业培训,并增加培训的种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增加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教育培训;城镇残疾人;就业影响
1前言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被视为劳动力资源最多的国家,但是在2013年初开始,国内16-59岁这一阶段的劳动人口比上一年要少345万人,这一数据是对国内劳动力进行统计时首次出现减少的情况,因此也有很多地方出现了工作人员短缺的现象,这种情况提示我们不仅仅需要增加劳动人员的工作以及保障等,帮助以及鼓励未就业人员进行就业,更需要注重在适合就业年龄人群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残疾人群。根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5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从16.22万人增加到39.1万人,增长了1.41倍。在2006年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我们国家残疾人数共计8296万人,占据了当时全国人口数量的6%以上,已经遍布到了7050万个家庭中,且残疾人家属人口已达到3亿。增加残疾人的就业率,这样能够增加他们的尊严,减少由于残疾所带来的伤害,改善家庭的经济情况,对社会的劳动力给予补充,做一个对社会以及国家有用的人群。
在世界各个地区中,在对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研究时主要将其致力于生活保障上,就是将残疾人的生存能力作为基础,提高就业的培训能力,从而能够帮助残疾人士增加自身的技能,可以自主工作,并改善目前的经济条件。国内诸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残疾人士由于受到社会某些歧视,而这一原因也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士的就业率较低。残疾人士大部分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低,专业能力较差,这也是影响其就业的第二大因素。近年来,与非残疾人相比,残疾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尽管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和非残疾人相比,就业形势仍很严峻。根据相关的统计,在各个年龄段,残疾人的就业率都低于非残疾人。所以本文使用2010年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数据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对4000位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及进行教育、培训等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对残疾人群的就业情况提出更多的建议。重视并且有效的开展残疾人教育以及就业培训,并增加培训的种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增加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使用2010年残疾人生活情况调查数据以及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数据,对4000位残疾人士的就业情况以及进行教育、培训等对城镇残疾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将2009年-2010年期间内残疾人的具体情况依照抽样调查的数据编码进行匹配,对诸多因素展开分析。
2.2方法将研究对象“是否有工作”作为因变量,使用0作为无工作,1作为有工作,应选择使用因变量的模型,并应用二分类回归曲线进行研究。首先需要确立三个模型,使用的都是一般模型,自变量为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在第一个模型的基本条件下第二个模型增加了社会经济条件,这里包括了关于残疾的培训因素与条件,在第二个变量的基础上第三个变量增加了社会的帮助情况等相关因素。
2.3统计学方法将本研究所应用的所有数据结果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6.00,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所有数据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本实验主要对本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口的样本信息以及其他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口的样本信息进行对比,并分析对其他地区劳动年龄残疾人进行培训以及对再就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对计量数据使用方差检验,对计数数据使用t值检验,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统计结果
3.1变量解释通过对残疾人的工作情况展开调查,变量为“是否有工作”的设置当中,将其“有工作”编码成1,“无工作”编码成0,对其采用卡方检验并了解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3.2样本叙述以及卡方检验通过相关的数据结果表明,本文共选取了4000个样本,其中有工作的数量是1276位,占据总比例的31.9%;其中没有工作的数量是2724位,占据总比例的68.1%。因为绝大部分的变量为分类变量,所以针对其年龄等多个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与分析,所以在此过程中应选用卡方检验对其进行判定。
3.3回归模型构建以及结果通过对其采用卡方检验我们能够了解到,每一个变量与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在每一个变量之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交互效果,所以,把“是否有工作”当作本文的主要因变量,之前所阐述的诸多变量为自变量,对其使用Logistic回归建模。
4讨论
通过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在实验结果中可明确的了解到以下几点内容,这就是:(1)残疾人的文化程度与其是有无工作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较之于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的残疾人来说,接受过教育的残疾人更加容易获得工作,并且其文化水平越高的话,所面临的就业机会也就随之而增多,其适当社会的生存能力也随之增强。(2)残疾人是否进行职业培训对其今后的工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残疾人在接受培训之后,其所面临的就业机会较之于没有接受训练的残疾人机会多。(3)男性残疾人以及已婚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之于女性残疾人以及未婚残疾人的几率更高。(4)没有得到过社会保障以及没有领取相应生活保障的残疾人较之于有保障的群体,其就业率更高一些。经调查结果显示,提升残疾人的文化水准以及加强其职业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其就业率。研究结果还显示,教育与培训对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均有着一定的正相关联系,由此我们则可得出提升城镇残疾人的文化水平与培训可以促使其迅速找到工作这样的结论。在其他国家的诸多研究结果中均对本文的这一观点有所证实。在1990年,国际著名学者Benz与Yovanoff通过进行实验调查了解到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情况以及文化程度之间均有着一定的正相关,并且伴随着文化水平以及工作经验的提高其绩效也会随之而增加,并且对各种类型的残疾人的就业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帮助。
对此,相关的政策提出应重点展开残疾人的文化教育以及职业培训工作。经过相关的调查结果我们可明确的了解到,在我们国家,可采用提升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工作培训的方式,使残疾人尽快找到工作。在为他们供应福利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按照一定的标准与要求去选择目标,在对其进行筛选之后予以最有需要的残疾人,防止使其产生一种懒惰心理,进而严重降低就业率。与此同时,也应加大残疾人的就业培训范畴。在对其实施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但要极易接受培训的残疾群体提供帮助,例如肢体残疾以及言语障碍等,也要为情况比较严重且不能够进行沟通的残疾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情况,能够维护他们的尊严,减少由于残疾所带来的伤害,并且能够改善家庭的经济情况,也能够对社会的劳动力给予补充,做一个对社会以及国家有用的人群,所以该人群一定要受到社会的重视。
综上所述,进行职业培训能够有效的增加城镇残疾人就业情况,加大残疾人就业安置力度,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前联系好适合残疾人就业培训的企业,提高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对接性,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问题,解除广大残疾人的后顾之忧,所以,建议需要重视并且有效的开展残疾人教育以及就业培训并且增加培训的种类,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社会价值,增加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04:20~25.
[2]杨宇,王灏晨.教育培训对城镇残疾人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5,01:55~61.
[3]许巧仙.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34~38,91.
[4]杨伟国,代懋.中国残疾人就业政策的结构与扩展[J].学海,2007,04:48~55.
[5]沙澄深.北京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残疾人,1997,04:18~20.
郑磊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平面设计师。在他看来,听力障碍并不影响他的设计与创意;通过手语及书写辅助,他也可以和人交流。但从国内顶尖的特殊教育学院毕业三个月后,他还是没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用人单位或嫌弃他缺乏沟通能力,或认为他没有实践经验。
“普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更何况我们残疾人?”他似乎很认命。
但他不知道,中国有一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本应能给他提供帮助。这项制度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拿出1.5%-2%的岗位聘用残疾人;如果招聘了残疾人,该单位可以享受不同额度的社保、岗位等补贴及税收优惠,而不愿或不适合招收残疾人的单位,则要按人头差额缴纳不菲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下称残保金)。残保金的主要用途,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培训。
可是,看似精巧的制度设计,其实早已走进误区。绝大多数企业情愿交钱,也不愿意聘用残疾人;与此同时,随着各地对残保金征缴力度加强,残保金数额越来越大,但残疾人就业难依旧。2006年,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总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后,随后几年波动下行,2009年达到近七年来最小值。
眼下,新一年用人单位申报安排残疾人就业、征缴残保金的工作已经开始。残疾人就业困境未有改善,企业也因强制缴费抱怨连连。中国的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残保金滚雪球
因残疾人在就业市场的弱势地位,中国政府更多以“福利政策”的定位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保障。残保金制度亦由此思路演化而来。
据统计,中国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有320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8%。15岁以上的残疾人中,有劳动能力者占27.42%,有部分劳动能力者占42.99%。
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仅占残疾人口的1.13%,文盲率更是高达43.29%,残疾人本身就业能力极弱。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是非残疾人的一半左右,平均工资也只有非残疾人的一半。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就业,即被安排到政府兴办的福利企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福利企业遭遇市场竞争的挑战。1996年后,其数量逐步减少,不少企业发展艰难,安置残疾人的能力下降。截至2011年6月,中国福利企业已不足2.2万个,较1995年减少3.8万个,安置的残疾人职工则减少30万。
从1990年开始,中国倡导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制度。无法安排的企业则罚缴残保金。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此做出明确的强制性规定。
但由于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民主化参与,加之对用人单位“一刀切”,上述政策实施至今仍遭到不少企业的排斥。
根据残联的有关调查,90%的企业实际上并未安排残疾人就业。青岛4万多家企业中,只有4.5%的企业按比例安排了残疾人就业;广西有1860家直属单位,只有233家中有残疾人就业;北京市44.5万家用人单位中,聘用残疾人的有2.1万家,仅占4.7%。
即使在安排了残疾人就业的企业中,“挂靠”现象也十分普遍。企业与残疾人签订劳动合同,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待遇;同时又与残疾人签订私下协议,他们不用到岗上班,企业也无须对其承担支付工资外的任何责任。
“他们觉得残疾人是累赘,会拖累他们。”深圳市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许平说,通过这种方式,用人单位不用缴纳残保金,又可享受税收、社保等配套补贴。由此,残保金数额滚雪球般扩大。事实上,残保金征收数量越多,说明残疾人就业情况越差。
但有不少政府官员以为多收残保金是一件好事,甚至认为征缴的残保金越多越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黄震介绍,不少地区或政府官员还提出相应的目标、指标。
资金去向模糊
自2004年起,全国各地的残保金由最初的残联征收,改为由地税部门代征,亦有地区由社保部门代征。如此一来,企业漏缴、拒缴的局面大为改善,各地残保金征缴数额骤然增加。
在北京,2005年以前由残联征收,12年间总共才收到7.5亿元,而在2006年由地税代征后,当年即收取了9.5亿元,2007年则达到11.65亿元。不过,到目前为止,全国残保金的数额是多少、使用情况如何,却是一笔不向公众公开的账目。
只有一些零星数据,可供判断残保金的规模。根据公益性网络平台――残疾人就业促进网的《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研究报告》,2006年北京征收残保金9.5亿元、上海6亿元、四川3亿元、湖南1.4亿元。由于残保金的征收主要在市区两级,即便是中国残联,也不掌握全国的残保金征收情况。
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残保金被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1995年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残保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并接受本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
2010年,深圳市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许平曾向深圳残联申请信息公开,要求公布残保金的征收使用情况,结果不了了之。“到目前为止,全国没有一个地方的残联能把残保金使用的详细情况给公开出来。”许平说。
在《暂行规定》中,残保金的用途大致有四个方向:一是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二是奖励和扶持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三是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四是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的经费和其他开支。
残保金的使用方向,均指向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目标。但据财新《新世纪》了解,在不少地区,“养机构”反而成为残保金的主要用途。在残联的机构设置中,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乃是其下属的事业单位;在中西部地区,不少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还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残保金成为机构运营、职工工资福利发放的主要资金来源。
各级残联中,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之外的聘用人员,也需要残保金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浙江省曾对省级及50个县(市、区)2005年至2007年残保金的支出进行审计,实际支出的9.64亿元中,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及提供就业服务支出为1.32亿元,仅占13.69%;而用于综合服务设施及补助服务机构经费支出达3.79亿元,占支出总额的39.32%。
在一些县级机构,尤其是财政困窘的贫困地区,由于残保金总额不高,机构行政经费支出在残保金支出中占比更为突出。在湖北省来凤县,残保金用于支付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所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的比例一度占到45%,经费开支则有20%,此外还有15%补贴残联工作人员津贴福利。
“拿保障我们残疾人就业的钱,去养了那么一群人。”许平对此十分不满。他介绍,深圳某区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有16名雇员,参照公务员工资级别发放福利待遇,每月最低4000元,最高7000元。而残联为残疾人所设计的公益岗位,每月工资不过2500元。
低效陷阱
用残保金向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的人员支付工资,有其合理性。亦能亦行残障研究所研究员张熙政介绍,国外的残保金也有一部分用于补贴社工的工资待遇。关键在于,这些人员和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有效。
当前,在对残疾人的就业培训和服务中,残联下属的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无论是残保金的使用效率还是职业培训效果,从官方到民间都缺乏中立的评估。不少残疾人对其效率持怀疑态度。
在前文提及的想当平面设计师的听障人郑磊看来,当他前往北京市残联希望获得免费培训时,却被告知,只有北京市户口的残疾人方能享受,外地人即便交钱,也不能参加培训。他看好北京两家专做数字视觉技术培训的民营机构,但学费上万元,“根本学不起”。
南昌女孩小项参加过两次残联组织的培训,一次学习电脑技术,一次学习手机维修。“没什么意思。”小项抱怨,电脑培训总教最基础的内容,手机维修则没有实践课。“参加了培训,还是找不到工作。”
一加一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下称一加一)是一个由残疾人自行创办、自我服务的民办非企业机构。创办人解岩介绍,残联培训项目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针对性。据了解,北京市残联当前为肢残和听障人提供了民间手工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义齿技工及电脑培训,有岗位推荐,但不保证就业;盲人则参加按摩培训,就业率几乎可达到100%。
“但是,盲人除了做按摩,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吗?”解岩介绍,一加一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培训了两名盲人速录师,并开发了一套视障速录教材。不过,当他游说地方残联,希望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盲人推荐这一项目时,遭到婉拒。原因在于时间太长、成本太高。“培训人数作为上级对他们的考核指标,他们自然希望用更短的时间培训更多的人。”
北京市丰台区利智康复中心(下称利智中心)从2001年开始,对智障人士进行就业培训和支持――这正是残联培训系统中所没有的内容。利智中心前后免费培训了700多名学员,其中有64人实现就业。
利智中心的周先念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智障学员结束培训后,他们的工作人员还将陪伴他到岗实习,熟悉工作环境、认识新的朋友。当学员与周围员工有了好的互动关系,工作环境已经能给他提供自然支持,工作人员才会退出。学员也随时可以再回中心寻求帮助。
制度重估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并未有效缓解残疾人就业难局面。而以征缴残保金为核心的工作模式,在张熙政等人看来,更是曲解了制度本意。有不少学者建议,对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课以更高额度罚金,同时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机构给予更大力度的奖励。
据残联有关负责人透露,加大经济手段的调控力度,也是政策下一步修改的方向。一方面,用人单位雇佣重度或中度残疾人的“换算”比例将提高,例如雇佣一个重度残疾人可按安排三个残疾人就业计算;另一方面则是更严厉的处罚,不再允许长期交钱不用人的局面出现。
据了解,除了职业培训,各地残联也在陆续加大对接纳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的补贴力度。如北京市残联新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项目,其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此类补贴几乎是北京市残保金最大的支出方向。
不过,张熙政对“严惩”思路并不赞同。他表示,中国企业的税费负担已经非常沉重,再次提高残保金的额度,对企业不利,“不能把政府责任都推给用人单位。”他表示,没有反歧视基础工作,加大处罚力度只会提高制度执行成本。他更认可的思路是,降低用人单位雇佣残疾人的成本,同时给予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方面足够的支持,让他们能够在反歧视的前提下,与非残障人公平参与岗位竞争。
这些针对性的服务,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竞争性提供资源,提高效率。但现有制度下,残联这样的“准政府机构”,却垄断了包括残保金在内的大量资源。不少民间助残机构,从登记注册到筹资运营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