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道基本礼仪

茶道基本礼仪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1 16:36: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茶道基本礼仪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道基本礼仪

篇(1)

关键词:茶道;禅宗;僧侣;千利休;和敬清寂

茶道也称“茶汤”,不同于日本人日常生活的饮茶,而是指一种技能或艺术。茶道融合了点茶、品茶,茶室、庭院的空间艺术,茶具的甄别与鉴赏,茶事中的怀石料理、各种茶点等,是一种综合艺术,也是日本的传统艺术之一。

一、茶道

1、茶会

茶道的核心是茶会。茶会有薄茶茶会和正式茶会,正式茶会又称茶事。薄茶茶会一般可以同时招待很多客人,只有茶点和淡茶。正式茶会则只招待少数客人,分初座和后座,茶前会用简单但却精致的怀石料理招待客人,然后再依次品浓茶和淡茶。

2、怀石料理

茶事前的便餐,由禅宗的修行而来,当时的僧侣将温石抱入怀中以忍受饥饿。怀石料理重视品质,但不强调高价的东西,而是将季节里最新鲜的素材,制作出其最高品位。怀石料理招待客人的流程为2小时,讲究很多礼数。怀石料理由一汤和数菜组成,以茶道的简朴精神为宗旨,每道菜的菜量都极少。怀石料理所用器具主要是黑色漆器。

3、茶室

茶室是专门为招待客人饮茶而建造的房屋和建筑物。为了举办茶事活动,除了茶室以外,还要建造茶庭、准备茶事的水屋等辅助设施。

茶室分书院式茶室和草庵式小茶室。在镰仓时代末期,茶室本来是从中国传入的两层式建筑,房间内部也相当明亮,但经过种种变迁,到室町时代中期,开始出现书院式茶室,房间较大,又由茶人珠光创造了纯日本式的草庵茶室,房间较小,以后又有更小的茶室出现。同时,又有与正房完全隔离,叫做“数奇屋”的茶室出现,标志着茶室日本化的完成。现在的茶室一般以四张半草垫大小的茶室为标准茶室,大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为“广间”,小于四张半草垫的茶室为“小间”。因茶室宜清雅,故而多设在点缀着奇山异石,花卉林木和水榭亭阁的小花园内。与茶室相邻,设有一间洗濯茶具的水屋,另有一间曲径相通,专供宾客休息的待合,客人便在此处等待主人的邀请。茶室的布置十分讲究,一般都有壁龛和地炉,壁龛处悬挂字轴或画轴,下面摆设花瓶插花。地炉的位置决定室内草垫的铺设方式,一般客人都坐在操作者的左手,称为顺手席。

4、点前

日本茶道中称沏茶为点茶,茶道的一整套礼仪作法称点前。点前根据茶道流派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茶道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以各自的家元为中心,传承着各自的茶道艺术。尽管日本的茶道派别林立,点前在不同的派别之间有所不同,但它们的表演形式、要求方式却基本一致。茶道的基本程式一般分为庆祝、迎迎接欢送、叙述事情、描述景物等内容。当客人做客时, 家的主人早已在门前恭候。当茶道正式开始时, 客人按照顺利依次行礼后入座, 主人一般先拿出家中的甜点让客人品尝用来调节茶的味道。然后主人会按照一定的传统规矩泡茶,按照客人的大小辈分从老到少,依次传递给每一位客人让其品茶。无论是点水还是冲茶、接茶、品茶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方式,并且斟茶不能倒满。因为在日本茶道必须讲究重视选择相配的茶具,一般来说都选择有年代的贵重的茶具或者瓷器来品茶,因此客人品茶时需要对主人的茶具表示出赞赏用以表示敬佩之意。这时主人需要点头以示宽慰,客人在品茶结束之后需要将茶碗端走。当客人离开时,女主人也会跪坐在茶室的门口恭敬的送客人离开。

二、 茶道与禅

1、茶道的历史

茶道与禅宗渊源甚深。12世纪末期,日本僧侣荣西来到中国宋朝学习禅宗,并在归国时将茶叶的种子和茶具带回了日本,在日本开始普及茶叶制作法和饮茶方法。另外,荣西写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后人尊为“日本的茶祖”。后来,又有日本僧侣道元、圆尔辨圆将茶禅之礼带回日本。南浦绍明将“径山茶宴”礼仪、茶道具以及七部中国茶典带回日本,为日本茶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茶道之所以与禅宗渊源甚深,不仅是因为是禅宗僧侣将茶道带入日本,还因为禅宗僧侣并不只是简单地介绍中国的饮茶和饮茶仪式,而是把推行饮茶之风作为弘扬禅宗的一种手段。后来,将饮茶及饮茶仪式精神升华的是室町时代的村田珠光,他明确主张饮茶与禅宗的精神统一,强调“茶道之美来自自身的内心功夫”,创造了追求茶室静寂的闲寂茶仪式。16世纪末期,千利休完善了这一仪式。至此,形成了精神与形式相伴的茶道艺术。千利休可谓是茶道的集大成者。

2、茶道的精神

千利休把茶道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和、敬、清、寂”。“和、敬”,主要指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相尊敬。并希冀社会安定、国家和平。“清、寂”则主要指茶室环境的清静幽雅和陈设的古色古香,暗含隔绝尘世、清心洁身之意。

久松真一曾给出茶道的定义,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指出茶道的内核是禅。禅宗强调寂静,恢复人生活的单纯,在单纯中感受繁复;恢复世界原有的寂静,在寂静中聆听世界的声音。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强调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去读经,而要求在饮食起居的修炼上下功夫。茶道忠实地实践了禅的这一思想。茶室中没有显眼的颜色,没有噪音,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一切都在自然地运转,在这寂静中恢复人的灵觉,去听茶声、风声和心声。让无心的莲花缓缓开放。人们通过茶道学习礼仪,感悟清净幽雅的境界。

总之,茶道主张“茶禅一体”,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道中有“一期一会”的说法,认为“人之相逢,一生一次;以善相待,尽力尽善”。茶道的核心是茶会,茶会即人们的集会。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茶道,摆脱世俗现实社会的制约,追求和、敬、清、寂的精神境界,达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关系的融洽。

参考文献

[1]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篇(2)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各种茶也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道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第2页)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第2页)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第2页)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第2页)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说法: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第2页)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第2页)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第2页)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第2页)终极追求。

篇(3)

关键词:韩国;茶文化;茶席设计

韩国的茶虽然从中国传入,由于历经一千多年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变化,让当代韩国茶文化既具有中日两国印记,又独具自己特色。笔者通过两年留学韩国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法,对茶席展开美学特色探讨分析。

1 韩国茶文化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韩国茶文化保留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日俄战争之后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进入日帝强占期。期间日本殖民者,对韩国学生进行日语授课的奴化教育。另外在拓展茶产业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将日本茶道带入韩国,以梨花女子大学[1]入手,先后在40余所女子大学设置日本茶道课程。1945年之后,摆脱了日本殖民的韩国学者,再次汲取中日茶文化,建立属于当代的韩国茶文化。

1.1 儒家思想

以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开设的“茶生活基础课程”为例,虽然不同培训机构礼仪类课程占比从14%到54%,其中三纲五常是所有机构的必修课程。[2]当进入到“研究课程”阶段,“礼”类课程在部分机构上升到100%。教授冠婚丧祭的传统礼节、闺房茶礼、儒生茶礼等具体内容。不仅如此,更有特别为小孩、主妇、闺秀或准新娘及外国人开设为期3个月以内的短期礼茶培训,使培训者掌握与韩国人交往的基本礼节、社交礼仪及韩国传统名节实用礼仪。这些,正是中国儒家 “礼”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现。

1.2 禅宗思想

佛教虽发源于迦毗罗卫国,传入中国之后变化甚大。有受古象雄文明的苯教影响而演变的藏传佛教,也有另外一支在中原大地发展壮大的以达摩为初祖的禅宗。新罗王国的遣唐使不仅从中国带去了茶,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也一并传到朝鲜半岛。在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的“指导者研究课程”中设有《百丈清规》课程便可知。而禅宗的思想,被韩国茶人结合日本骷琶姥Р⒂枰陨华。

1.3 骷潘枷

日本将茶道引入韩国时,同时也将其独具特色的骷潘枷氪入韩国。“鳌币桓鲈谌毡驹本带有贬义的字,到室町时代不仅由消极意味转变为积极意味,成为日本“茶道”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正是这样一种排斥物质的奢华,以简单、清贫,追求禅宗枯淡的审美作为理念,而受到贫富阶层的共追捧和推崇。[3]

2 韩国茶席的设计美学特色

2.1 平面构成

当代韩国茶席设计中最常用的平面构成手法有重复、渐变、近似三种。例如,以相同的品茗杯和茶托作为一个基本单形,把它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这样整齐划一具有统一秩序之感,表现出平和与和谐气氛,最终让观者的心绪达到平稳、宁静、安全舒适的状态。在肌理方面,巧妙运用自然之物进行造物和老旧器物再利用,器物表面的残破和不完美,成为“鳌彼追求的肌理之美;自然肌理不仅能使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思想跟随对这些器物的欣赏和接触;还可以让心灵进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进而通过冥想感受鸟叫虫鸣,涓涓细流,落花流水的意境;若是老旧器物的再次运用,器物表面的斑驳,同器物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而肌理所能带来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以手工拉坯或者手工塑形为茶杯主,这种保留有明显手作肌理痕迹的茶器,成为瓷器制作匠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2 色彩构成

同样的平面构成形式,赋予器物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知。受禅宗和骷琶姥У挠跋欤韩国茶席设计喜好挑选黑白,茶色、咖啡色、米色、褐色等;大量采用灰色调和中色调,再配合以无色彩组合。例如以传统柴烧制作的茶杯和茶壶,自然落灰而形成的灰色调釉面效果。从纯度上看,较低的浊色会显得朴素。从明度上看,深色调则能显得厚重、深沉、朴素,时间的沉淀。总体为表达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审美境界,阐释 “万有一空,一空万有”的思想。

3 韩国茶席设带给人的审美文化体验

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人们反倒开始最求不隐藏实物自然属性特征的物品,韩国茶席所选用的器物表现出经过岁月洗练的古雅、俭朴、收敛和贫乏的安静之美。“不完美”的器物之中,人们视觉看到的是朴实之色与缺口、凹痕,原生态、自然的痕迹;触觉上感受到不光滑、不均齐、粗糙等。其所呈现的正是“快节奏”现实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补充,一种对比,是现实的功利的世界走向超现实的、非功利的审美世界的简便途径。让茶客“到此般般放下”,使得焦灼、繁忙、疲惫、高压以及深陷浮躁的人们找到心灵的释放的空间。在此忘却了矫揉造作,物欲的迷惑,在朴实无华的茶席和进行有序的礼茶之中,起到修身养性和达到自我调节目的,消除现实工作生活的浮华,深入生命本真、体悟瞬间感受,最终感受到禅宗拈花微笑之意境美。

4 当代韩国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遵照儒家礼仪规范为核心进行礼茶仪式全过程,茶席中的茶器皆有固定用途。虽无举一器而形名度数皆该其中的严格,但是对不同器物的操作与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切不可妄用之,将茶器上升到“礼器”。韩国礼茶强调茶的礼敬,把礼贯彻于各阶层之中,以茶作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之一。

结束日本殖民统治之后,韩国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汉江奇迹”震惊了世界,韩国人为之超负荷、快节奏、并且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他们开始疲于这样的“快”,因而在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慢”。其中,冥想茶以其具有的缓慢美学,给人以清静、悠闲、宁静的美学体验。在当时安抚国民情绪方面通过实践证明已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茶席的美学特色做浅谈,能引起茶文化在治国安邦和社会安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辅助作用。

5 启示

当人们把茶作为健康饮品使用时,是为了达到养身的目的,此时的茶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茶除了作为健康饮品,茶文化则是人类社会良好的“精神食粮”。茶,在其中成为载体,通过建立品茶礼仪制度和设计品茶空间,最终达到审美文化的体验。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茶文化活动。应该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茶文化,让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积极精神教化。

参考文献:

[1] エリア仕.???????[EB/OL]. http://japanese.visitkorea.or.kr/jpn/TMC/TE_JA_7_1_1.jsp?cid=281845,2016-8-20.

篇(4)

关键词:茶文化;健康保健;思想道德教育

茶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最无私、最美好的恩赐。茶的品饮之道以宽为其体,茶的品味之道以和为其魂。茶文化之中既包含了以茶示敬之仪,又包含了以茶养廉之义,同时,亦包含了以茶明伦之志,并且,更包含了以茶教化之理。

1茶文化崇高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

1.1茶文化中生态自然的和谐

所谓道法自然,茶依自然而生,集天地之美,蕴超然之气,独得自然和谐之机。茶之一物,深刻蕴含了天地有大美、四时有明法、万物有成理的自然哲思。大自然本就是和谐有序的浑然一体。而茶荈则孕育于自然,凝聚了生态自然中的山川之灵秀,与日月之精华,因此,茶荈既是大自然和谐产物,又是大自然和谐的表率。和谐既是中华民族弘传了数千载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精髓所在。儒释道三教都将学究天人之际的和谐,视作一种最高的智慧与境界,这是中国所特有的辩证思维精要,这种辩证思维精要,恰恰与茶文化的内涵不谋而合,同时,二者之间皆存在着在道法自然方面的与自然至理的深度融合。

1.2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茶之一字,草在上,木在下,而人居其中,由此可见,茶文化其实是一种人在草木间的悠然禅意,人即便是栖身于闹市之中,啜一盏茶亦能得人在草木间的山水之韵。显然,这种人乐活于草木之间的物我玄会的和谐,才是茶文化的至高境界,同时,这亦是人与自然一期一会和谐相处的至高境界。茶文化既饱含着生态自然的自体和谐智慧,同时更饱含着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和谐智慧。茶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孜孜以求的一种崇高境界,这种崇高境界以返朴归真,融于自然为根本诉求;以学究天人与自然达致的精神统一和和谐为基本标准[1]。在茶文化中,取材于自然、畅饮于自然、乐活于自然才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1.3茶文化中的人本和谐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渊源薪火相继达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礼仪的美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根性灵魂,其中的思想道德承袭更是礼仪美德之中的精髓,而茶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思想道德礼仪美德之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草木间联结起了茶与人,事实上,人与社会其实更有着诗意的牵系与禅意的联系,数片青叶所承载着的又何尝不是一碗清香四溢的人生,此即所谓饮茶知味。由此引申开来,即是一种人自我本体的身心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茶之清能够成就为人之清与为官之廉,其次,茶之和则能够实现个体与他人的和睦、团结、友爱、理解,最后,茶之礼则能够完善个体与社会的一体化的融洽与和谐。

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2.1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协作精神感召影响

茶文化中的和谐为本,既是以一心融于天地万物的负阳抱阴,又是我中华各民族一体和睦的相亲相爱,同时,更是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相依相存。对于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而言,未来工作过程当中,必然要较其他专业更频繁地与社会打交道,在与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之中,礼仪自然首当其冲。社会交往中的个人礼仪,是衡量个体道德程度、思想深度、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以茶道的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作为健康保健专业同学的思想行为参照,能够使得同学们以茶道通晓人道,学会并懂得尊重之道、思考之道、取舍之道。尤其是茶文化中的一味同心的团结协作精神更是值得大力弘扬,在茶道的表演实践过程当中,我们知道,通常需要多人紧密合作方能更好地完成,在合作过程中,亲密无间的团队意识与精诚合作的协作意识更是增强同学们相互之间紧密团结的金钥匙。

2.2茶文化对思想道德教育的精神境界影响

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物质文明,而且更承载着人类数千年的精神文明。中国的茶文化在其数千年的传承历程中,早已形成了围绕着人、水、器、艺、境、茶六要素的独特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置身于闲适自然之境,取自然纯静之水,以自然锻烧成就之器,煮清香芬芳之茶,品怡情怡心之韵,全身心地融入到茶文化的秘境,真切地感受由自然传递至茶,由茶传递至人,由人传递至整个社会的那种整体和谐、整体愉悦、整体温馨的无上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不仅自己可以在沉浸于茶文化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受益,而且亦能够由同学们向周围以一盏清茶传递茶文化的馨香于世人。中国的茶文化之中,有着太多的可供健康保健专业同学汲取的思想道德教育精粹。将茶文化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大系之中已是势在必行,茶文化中的乐活精神,更是能够赋予同学们以茶道领悟生命,以茶道缓释人生,以茶道增进沟通等其他学习过程中所无法体悟到的人生真谛。

3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3.1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有着正能量引导的影响,同时,茶文化所潜移默化熏染陶冶的情操,更能促进同学们的精神境界与审美修养的全面提高。而茶文化中的礼仪的运用则能够令健康保健专业的同学们收获一份茶文化中的冲淡宽仁的礼仪精神,以及纯洁雅致的性情本真。对于健康保健的同学们而言,不仅应关注身体的健康保健,而且更应关注心灵的健康保健,在人生的许多关键时刻,在人生的许多成败瞬间,其实起决定作用的恰恰就是人的心灵,亦即人的思想道德情操,由此可见,茶文化的陶冶情操的身心综合修养的运用,将为健康保健的同学们未来的人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并且,从健康保健的视角而言,身心双健才是一种真正的健康状态。而茶文化透过思想道德的潜移默化式的教育,对心灵的滋养则更加能够令同学们保持平和、喜乐、慈悲的心境,从而形成一种逆境中不屈服,顺境中不失足的坚忍、顽强、愉悦、昂扬的心志与意志[2]。

3.2茶文化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心志与意志修炼中的运用

教育不仅应着眼于知识技能,而且更应着眼于对知识技能起内驱作用的人文思想素养与心灵世界的本质提升。茶宜静而唯宁静方能够致远,茶宜淡而唯淡泊方足以明志。大学时期既是大学生朋友们心志与意志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又是心理健康与心理平衡的极为重要的与社会开始反复交互的调试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从表象上而言可能是意气风发的,但是从心理层面而言,则显然仍处在整个世界观建构的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由于新时期新常态下扰动因素较多,因此,在这一至关重要的阶段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偏差都极有可能侵蚀整个世界观的基础。可见,在这一举足轻重的阶段中,运用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所涵养的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帮助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朋友们建构起正确的世界观,显然对于完善大学生朋友们的整个人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在进一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化过程之中,同学们更宜学习,学习茶的既芳且芬;更宜学习茶的馥郁内蕴;更宜学习茶的轻标敦本[4]。

4结语

茶文化中深刻蕴蓄着个体思想道德涵养,与社会和谐大同的教化旨趣。而道德涵养与和谐大同显然最能够体现,亦最能够代表茶文化的精髓。在数千载的诸家思想的共同灌溉之下,茶文化与诸家思想的深度融合更使得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和谐为本的核心思想,以这一核心思想为基础,由个体思想道德的自觉觉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将使得茶文化在新时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思想光华。同时,茶文化与思想道德亦是相辅相成的,积极弘扬茶文化,并将茶文化不断地应用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去,显然是一种必要的双赢式做法。

参考文献

[1]张娟玲,李秋红.探究茶文化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10):229-230.

[2]张燕.茶文化和思想道德关系略论[J].福建茶叶,2016(7):340-341.

篇(5)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学生心理教育;影响;价值研究

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而其校园文化是只有在学校这种环境中才存在的特色文化,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内,专门以全体师生为中心制定的相关规章、活动实践乃至其所承载的精神财富。而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通过茶这一载体进行各种文化的传播,不但可以促进我国茶企向世界各国销售茶产品,而且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播。茶文化的内容丰富,涉及了艺术审美、社交礼仪、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而且在思想上融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精华,集各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于一体,不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展现了我国饮茶之文人雅士的道德风范,起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及发扬传统、修养身心的作用。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在学校课程中合理的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是现阶段我国开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的各项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上来看,心理教育的独特内涵与茶文化精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共通性,尤其是其功能意义,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充分的应用茶文化进行教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通过对茶文化的整体及内涵概述,茶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的影响及心理健康课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功能做了清晰系统的分析探索。

1中国茶文化概述

茶文化是由我国古代人民以茶为载体,融合多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积淀而衍生出的,具有一系列的丰富内容,但仍是以茶为核心。我国古代具有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以至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高品质的物质及精神生活都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对于茶文化的追求也成为了人们对于生活品质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茶文化是与茶相关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出来的、系统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统一,是“中介文化”的所属范畴之一,并且在历经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之后,其内容与内涵的整个体系更加趋向于健全与完善。茶文化的文化内容主要涉及到了茶的发展历史、生长环境、地域风俗、茶业发展科技乃至茶的种类、茶具、茶艺、茶诗、茶画、茶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再由茶这一具体物质发展延伸至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精神,如茶德、茶道等,但总体上来讲,茶文化在结构体系上共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从行为文化的角度来看,在茶叶的生产、制作与消费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形成了多种约定俗成的茶事活动,通过茶礼茶俗及茶艺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我国在古代即已经形成了敬茶的习俗,茶被应用于多种礼仪风俗中,如客来敬茶、以茶敬佛、婚礼敬茶、以茶祭祀等,而且不同的民族、地区、社会地位及不同的茶叶种类等有着不同的茶礼习惯,各有各的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心态文化,这主要表现在茶客饮茶品茗的身心意境、审美意趣及价值观念等几方面,是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逐渐的积累表现出来的,从而体现出茶叶的生产过程及茶区茶农们的生活常态,将茶艺文化与人生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使茶文化上升到精神思想哲学的高度,进而形成了茶道等精神文化,同时这也是茶文化的核心精髓所在。

2中国茶文化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处世态度,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们知道茶文化的精髓核心是茶德、茶道精神,而这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又与茶人的思想精神息息相关,茶人精神是指茶人所具备的面貌、风范、气质与素质所塑造的茶人形象,其最朴素的精神表达是从茶树的风格品性中引申出来的人的社会精神,即“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为人类谋福”。对于高校环境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从丰富的优秀茶文化中汲取其蕴含的营养,并充分的吸收应用,学习茶事活动及茶艺心态所代表的茶人精神,从而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方向与原则,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所以,在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茶文化,以茶文化作为心理素质培养的载体,通过学生对茶道精神的深刻领会体悟,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及强化,从而帮助学生定期的自省,以良好的心态认识自己,以平稳和悦的心态调整自己的社会人际关系,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

2.2帮助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

茶文化与人类的精神理想追求息息相关,其本质就是从泡茶、品茶过程中领会其所蕴含的各种文化韵味。在这种文化本质的促使下,人们通常可以通过细微的视觉、听觉、味觉等来感受茶道精神,从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有效的细致探索,使学生能够在茶文化引导的心理教育中达到自我认知层面上的自我超越。茶道精神蕴含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仁义与诚信,而这两种美德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是学生素质修养表现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学生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将茶文化引入高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品茶与学习两者互促,领悟深厚的茶道精神,培养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更加注重人与人交往的仁义与诚信,改变自己原有的性格中的劣势,重新在修身养性中塑造自己的人格,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利人利己。

2.3提升整体素质,实现全面综合发展

学生的高校学习时期是学生的“三观”正确保证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各方面技能素质都在逐渐的成长完善,所以,将茶文化融入于高校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影响。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沉淀之后,已经具有了比较完善健全的文化体系,且其精神内涵意蕴博大精深,对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效。此外,茶文化根植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包容了美学艺术、礼仪风俗、哲学思想等理论精髓。学生在心理教育课程中接触茶文化,不但可以体会到华夏千年丰富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还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理念,改善自己的心理、言行与价值观,了解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特色,以茶道精神对学生未来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指导,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修身养性的方式升华自我。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茶文化的价值研究

3.1思想引导价值———行为规范的丰富

茶文化对于茶客的行为、礼仪及社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其价值观念也是淡泊悠远、积极向上,是目前浮躁喧嚣社会的有效补充。教学活动尽管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目的,则会对学生的思想心理上形成急功近利的局部价值观念引导,不利于其长远发展,而通过融入茶文化,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清新的状态,乐观豁达地看待将来会遇到的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帮助完成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3.2文化学习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茶文化作为一个完善的知识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容,在之前传统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的依赖于心理教材,仅仅是传授理论内容,不仅增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很难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课程的内涵与魅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心理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强。将茶文化与心理思想课程的教学知识有效的结合,不但直接丰富了学生所学习的课程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茶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渊源与知识体系,加深高校学生对于心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以其特有的文化学习价值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3.3人才培养价值———理性、健全价值观念的形成

目前的心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以知识内容的讲解作为教学重点,而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忽略了学生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某些如利益导向等的片面错误的观念,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与同学、集体、社会中的情感友谊。茶文化的精神蕴含包括了修身养性、与人为善和淡泊宁静等思想价值内涵,而这正是学生的人生成长所具有一定程度缺失的理念。所以,通过高效心理教育课程对于茶文化的合理借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健全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达到心理思想教育的教学目的,最终培养出适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结语茶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涉及到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领域,包含了宁静致远、仁义诚信、社交礼仪等多方面的哲学思想及处世原则,将其应用于心理教育课程,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极为有益,可以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方向,从而实现综合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华,高旭晖,金哲.茶文化与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J].中国茶叶加工,2010(3):46-48.

[2]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3]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4]兰岚.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5]刘芬.论优秀传统文化的诚信教育价值[J].文教资料,2013(11):4347.

篇(6)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体育;教育作用

茶在中国历经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被冠以“国饮”的美称,对于华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中国茶道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已经相当完善、成熟并富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近现代国外文化入侵严重的时代背景下,弘扬茶道文化思想,将其与各种类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在大学体育教育中融合茶文化思想,对提升学生运动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运动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1茶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教育

1.1茶文化思想

“茶”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之一,善于从自然风物中寻求精神支持的中华民族,将茶的地位追捧的很高,这就决定了茶文化势必会成为华夏儿女的一种精神寄托。茶文化思想实际上是一种禅意的哲学思想,其中最为讲究的内涵当属“怡、清、和、真”四个方面,“怡”即“怡然自得”,形容的是饮茶时的轻松愉悦的心态,“清”即“水洁冰清”,形容的是茶叶本身和茶水的品质,“和”即“心平气和”,形容的是饮茶时的一种和谐氛围,“真”即“真心诚意”,形容的是饮茶人的一种诚挚的心态,饮茶人真心体会饮茶之道,茶文化思想的内涵才能被完全揭示。从上述四面可以看出,茶道文化思想分别从饮茶心态、所饮之茶、饮茶氛围以及饮茶之人提出相应要求,而这几点恰恰能够与大学体育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1.2茶文化思想与体育教育目标

在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首先确定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将之拆分开来就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并存,这正如茶文化思想所追求那种健康之道相近,常饮茶有利于强身健体,这就是人们饮用茶的最初目的。如果饮茶对身体有害,那么是不会倡导人们常饮茶的,这就正如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魄是一个道理,体育活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激发每个锻炼者对运动的兴趣,从而达到增强个体体能的目的。茶有多种类型,红茶、绿茶等,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用所有的茶,那么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选择,以利于自身发展,体育项目也一样,不是每一种体育项目都适合每个人,有些人体能较差,可能适合对体能要求较低的项目,如健美操等,有些人就喜欢激烈对抗的项目,如篮球等,所以体育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引导锻炼者形成一种轻松与平和的心境,正面对待自身的实际条件,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锻炼目标。在大学体育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虽然处于大学阶段的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成年,但人格发展在大学阶段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在体育教育活动中就是要通过集体性活动开展,在相对热烈的氛围中帮助每个学生塑造具有差异性的社会人格。茶文化思想的内涵显示出一个人就应该像一杯茶一样,爽快直接、不做作,公平公正、不掺假,尤其是在体育项目开展中,要秉持平和、冷静、公平公正的态度,这与国际上很多体育组织所坚持的原则是一致的,坚决杜绝一切作弊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锻炼者的人格发展形成良性影响。中国人一向乐于以茶会友,茶文化也是最能体现包容以及和谐之意,古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即使是在世界性的体育比赛中,“以和为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是被极力推崇的,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可以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态,也摆脱了传统教育中将体育视为“副科”的误区,为学生体育技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茶文化思想中对饮茶之人的要求是最能够体现出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这种要求不仅是对茶道的尊重与敬畏,更说明只有真诚之人才能体会出茶文化的思想真谛。同样的道理应用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学习者在体育项目的学习与开展中要保持真挚的初心,不弄虚作假、不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只有用心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才能进一步领会体育精神。

2茶文化思想在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2.1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养成运动心理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茶文化思想与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是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运动心理养成的基础。在面对学业等多重压力时,学生要面临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发挥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心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弘扬体育精神都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在茶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静心”的品质,即保持自身内心的平静,在这个繁杂烦扰的社会中要保持一颗静谧之心实属不易,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在茶文化思想的熏陶下,学生在喧闹的活动中归于平静,保持一颗平常心,将自身体育水平完全发挥出来,不受外界干扰、得到属于自己的成绩。近年来,很多运动比赛活动中都能够听到作假、作弊的新闻,一时之间对体育竞技精神的质疑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人对体育竞技失去信心,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消极,相信新一代青年在正确的指导下必定能够保持初心、坚持底线。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避免过于重视成绩而忽略人文教育和道德培养,正确利用传统茶文化思想内涵,将茶的清正、廉洁、纯粹、质朴等品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健康运动心理的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茶文化思想中一直强调在制茶、泡茶、倒茶、品茶、鉴茶的过程中,要从善如流、稳稳当当,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品鉴出茶水中的独特滋味,领悟心灵纯澈的美好。体育项目开展过程中也是如此,学生要不急不燥的将每个动作展示出来,行云流水的动作流畅输出,既能体会体育运动的美感,也能体现出运动者平心静气的气质。

2.2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活动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之多也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处将运用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体育项目。如茶之种类,有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红茶之分,每个人体质不同所选择的茶种类也就有所差异,绿茶、新白茶、轻发酵的乌龙茶属凉性茶,重发酵的乌龙茶、一定年份的生普和白茶属于中性茶,红茶、熟普属于温性茶。那么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首先要对自身能力以及兴趣爱好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的学生可以从较为简单的运动项目着手,选择一些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包括健美操、太极拳、交际舞等,而对于热爱高强度运动的学生而言,可以选择足球、篮球、排球等。

2.3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

众所周知,在品茶过程中重要的就是心境,拥有一个良好的心境能够品鉴出茶文化中的内涵真谛,进而将这种思想延伸到人生哲学中来,那么在体育锻炼中也是如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茶文化思想开展体育锻炼。在日常体育锻炼中,学生要讲求运动的真心,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运动,是从自身能力发展与体能训练出发,将体育锻炼这项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不仅仅是每周的固定课堂学习;日常锻炼还要求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不盲目与其他同学攀比,不要因为其他人的选择而改变自己的初心,在平淡之中予以日复一日的坚守,最终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日常锻炼过程中还需要创造一种和谐的运动氛围,良性的体育锻炼应该是最大程度促进每位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被功利化,因此秉持茶文化思想中的“怡、清、和、真”四大内涵,对开展健康常态化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2.4茶文化思想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不仅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这种轻松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开展综合学习才是体育教育的最终诉求;综合学习所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此文中我们将重点针对“礼仪”与“审美”两个方面进行解析。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相应的饮茶礼仪,比如请客人喝茶要将茶杯放在托盘上端出,并用双手奉上,茶杯应该放在客人右手前方,在谈话过程中要及时为客人添加茶水。正是因为饮茶过程如此的讲究,才能使得人们在对待茶时产生一种敬畏之心,而茶文化中的礼仪应用到体育运动项目中也显得更加珍贵。体育虽然是一种激情澎湃的运动,但基本的体育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的重视将促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加制度化与和谐化,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礼仪培养。比如茶文化中宣扬的“长幼有序”,在体育锻炼中学生就应该充分尊重授课老师,尊重同学,做到谦让有礼。茶文化中的艺术之美也是非常具有欣赏力的,茶艺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烹茶过程中的艺术性,茶与艺的结合向世人展现的是一种饮茶人的日常习惯与生活艺术气息。茶艺当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对茶艺的习得要求也非常严格,首先需要对茶叶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然后是对茶品质的追求,这种品质不仅体现在茶叶的本身,也体现在泡茶叶所用的水源,甚至于现在有专门提供泡制茶叶的供水组织。茶艺的艺术欣赏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同样,体育项目的美感也是需要学生在接触、了解与熟悉中不断发现、探索出来的,每个体育项目都有其在动作、韵律、节奏上的美,例如举重、铅球等项目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力量之美,高低杆、吊环、健美操等项目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动作灵活之美,轮滑、游泳等项目所展现出来的就是形体和谐之美。对于大学生而言,在课业压力下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好好欣赏体育项目当中蕴含的美感,这对学生开展运动项目时的心态要求也比较高,但却能够让学生在繁杂尘世中静下心来、放慢脚步,欣赏周边事物所散发出来的美,对培养大学生艺术追求领悟力、人文素养水平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

篇(7)

关键词:紫砂壶;品茶;品人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049-01

紫砂壶艺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紫砂壶艺逐渐成熟,发展到今天已是日臻完美,有“东方明珠”“华夏瑰宝”的美誉。

最初的紫砂壶,只是以一种日常生活用具身份存在。但经过五百年悠久的历史,今天它已渐渐地演变成一种艺术——一种融自然与紫砂为一体的民族的文化造型艺术,一种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紫砂艺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茶文化热的悄然升温,紫砂壶作为沏茶的最佳器具,近年来,紫砂行业显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紫砂制作中的艺术化变革,不但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而且丰富了茶精神的外延空间。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生态度,但唐宋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挤掉了茶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态,喝茶是在“行礼”,品茗是在“玩茶”。而紫砂器的风行,打掉了繁复的茶饮程式,一壶在手自泡自饮,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心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端庄、平淡、闲雅的精神韵律。

作为一名中年紫砂从艺人员,面对现实,端坐案头,心清神宁之时;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之际,思考了许多许多……

我自小喜爱饮茶。儿时与同龄嬉耍满头大汗跑到田头,把父亲带去的茶水一口气喝了个痛快,一抹小嘴、一溜烟跑掉了;放学回家,烈日燻人,冲进家门,一壶凉茶咕咚下肚,也算一时之快了……我认为,饮茶是最开心、最朴实的生活。涉世之后,才知茶的学问博大精深。而紫砂壶是茶的载体,是茶道的艺具,是茶文化的派生物。从战国七雄到秦皇汉武,从唐宗宋祖到元明清朝,一以贯之的民族文化,包括儒、佛、道等教义思想,无不深深地包孕在茶文化之中。但在三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中,又以道家思想影响最大,并在茶文化体系建构中占主导地位,尤以柔静形成茶文化的主体思想特征。因而饮茶——茶道再不只是生活而是古朴的诗经、楚辞;典雅的唐诗宋词;玄妙的琴曲;天人合一的道家修行;参禅顿悟的佛家信念。古人的;“茶即我,我即茶”、“茶禅一体”等等都是茶文化熏陶体现出来的高深幽远旷达的心境。

自然,茶道的主体是“品”,而茶道最终追求是“真”。这是一个由物质到精神的转化、升华的过程,但是品者不同会有不同的目的,品出不同的结果。有人品茶,先设套路,步步相逼,品出个不欢而散;有人品茶,谈今论古,轻声软语,品出个地阔天空;有人品茶,虚怀若谷,情投意合,品出真知灼见;有人品茶,性情若水,怡情皆得,品出真情实感。可见茶道就是人道,一个心地善良、真实诚信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进而可以交流接纳,合作共谋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一个胸怀宽广,为人正直的人,才能以心换心广交朋友,互相帮助长期合作,反之何以当之。

在品尝茶之香、茶之色、茶之味中激浊扬清,方能成为品行端庄、艺术精湛的紫砂艺人。因此茶道也涵盖着从艺之道。若人在案头,心猿意马很难制作出上佳作品,更难成为真正的艺人。

茶道与经营之道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便是茶道、人道。我们制壶是想推向市场的。经营售壶、信守诺言,遵守“游戏规则”,进而讲求经营之术,让消费者购有所得,物有所值,最终会和气生财、利益共享、皆大欢喜。否则,只能是得意一时,吃亏一世。

紫砂陶艺是工艺美术范畴的一部分,既然是紫砂艺术,那也不乏“创作”之意。紫砂历史上的艺术品是前辈艺人艺术智慧的结晶。能供后辈从业者学习借鉴,吸收其精华,吸取其营养。后辈从业者必须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工艺技法运用,把前辈的艺术营养演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创作出新的作品。绝不能因强调继承传统而一味模仿和复制,不加思索便照搬照抄。这就不是艺术创新,而是重复制造。

紫砂陶艺创作作为一种纯主观的创新,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花很大力气才能成功的。凭小聪明不行,凭蜻蜓点水也不行,凭空想更是不行。它需要对紫砂材质进行精挑细选,对工艺流程精益求精,在操作性、可玩性、观赏性、前卫性、现代性上苦苦探求,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需要深思熟虑,需要踏踏实实地、不间断地下苦功夫。紫砂陶艺创作观念的培养与建立关键要不计名利、不贪小利,不断否定自己,从中发现新的自我,达到新的探索空间与境界。紫砂陶艺创作是永无止境,历久弥新的。这样才能承受经济浪潮的冲击,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留于不败之地当然,至关重要的一点,紫砂陶艺创作离不开传统,只有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才能真正使古老的紫砂传统与时代共鸣。